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餘秋雨散文》讀後感1000字

餘秋雨先生的散文大家讀完後,是不是應該寫一寫讀後感呢!那麼該怎麼寫?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餘秋雨散文》讀後感1000字,供大家參考。

《餘秋雨散文》讀後感1000字

《餘秋雨散文》讀後感1000字

“高鬆出眾木,伴我向天涯。”是紐約人文學會共同主席——汪班對於餘秋雨先生作品的極高評價,在我讀來,心中亦有這樣的感覺。

餘秋雨先生的作品,我是第一次接觸,看到汪班先生對餘秋雨先生的書有如此高的評價,我心中有一個疑問:真的又這麼好嗎?

第一篇講的是“中華文脈為何長壽?”看到這個題目,我不禁想“文脈”是什麼,“長壽”又是怎麼回事?一開始他冒著生命危險走訪各地的文化,心中一直與中國文化對比著,後來,他成了中華文化的闡釋者、批評者,我想這是對一種文化怎樣的高深理解,才可以理智的對文化進行正確的批判。中華文化帶著一種跨越了幾千年的韌勁,經歷了多少次“死亡”、“瀕死”依然重生!僅僅是這個事實,就讓這個民族的很多失意者、自卑者、憂鬱者重新燃起心中的火苗,更是一種對生命的自我確認。

秋雨先生將中華文脈長壽的原因歸於八因:體量自覺、自守自安、力求統一、慣於有序、簡易思維、以德為幟、中庸為軸、特殊門徑。可能這些原因以我現在的理解水平來說,很多都無法讀懂,但卻讓我明白了一種文化的傳承就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是經歷於千載歲月滌盪,才獲得了今天不計其數的文化瑰寶。

《佐臨遺言》中的一些人物也讓我心生敬佩之情。七月七日,日本正式發動侵華戰爭,蕭伯納先生本以為黃佐臨先生會讓自己介紹一個能在英國長期居住的工作,可黃佐臨先生卻提出要回國,蕭伯納先生吃驚的說:“哪兒已經是戰場,仗會越打越大,你不是將軍,也不是士兵,回去幹什麼?”但他只是說:“我們中國人遇到這樣的事情,多數會回去,我不是將軍,但也算是士兵。”多麼簡單的幾個字,卻表達了黃佐臨深厚的愛國情懷,也贏得了蕭伯納最好的讚揚:“起來,中國!東方世界的未來是你們的。”

在《抱愧山西》中,我瞭解到在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初最富有的地方是山西,就像《龔自珍全集》中說:山西號稱海內最富,土著者不願徒,毋庸議。這對於我一個山西人來說是無比的自豪,在那個時期太谷、平遙、祁縣一帶可稱為“中國的華爾街”,票號、鏢局比比皆是,看來,山西之富在我們上上一輩人心中一定是人盡皆知,我們這輩人對山西的誤解完全是出於對歷史的無知,而有這種誤解的遠不止一人。任何事物都有一個由盛而衰的過程,沒有哪個朝代,哪個地方是永盛不衰的,就像唐朝,他輝煌過,可是輝煌過後同樣逃脫不掉蕭條的命運,我們能夠記住他的繁榮,同樣也能記住他的衰敗,對於山西,我們為什麼就不能呢?總之餘秋雨散文作品始終貫穿著一條鮮明的主線,那就是對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的追溯,思索和反問,與其他一些所謂文化散文家相比,餘秋雨的作品更透著幾絲靈性與活潑,儘管表達的內容是濃重的,但餘秋雨老師利用他淵博的歷史知識,豐厚的文化功底,將歷史與文化契合,將歷史寫活、展現,引起我們反思、追問。作為一名國中生,對餘秋雨老師的作品還停止於淺薄的理解,還不能真正滲透作品的文人憂患意識和那種雅緻高貴的憂傷,神馳古今的浪漫,充滿終極關懷的文化品位。這些品質不僅對我們學生寫作有很強的借鑑性,也必將成為自己寫作風格最有價值的參考。

《餘秋雨散文》讀後感1000字

近日讀罷餘秋雨的散文,有許多體會。

餘秋雨作為當代著名學者、散文家,站穩了大眾輿論的中心位置。關於他的話題則紛繁蕪雜,像《行者無疆》等西方列國遊記的出版,北大學者餘傑《餘秋雨,你為什麼不懺悔》直面餘秋雨的文革經歷,頻頻在中央臺的綜藝節目中出鏡、點評以及幾起問題官司等等。餘秋雨儼然成了明星,而他的散文則被稱為“文化口紅”。儘管此種種,我們也絲毫不能否定餘秋雨和《文化苦旅》所帶來的社會和文化影響。“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個世界的生僻角落,變成人人心中的故鄉。”他的散文被稱為歷史散文或文化散文,暢銷不衰,歷久彌新。這些散文,極易與國人心中的某些東西產生共鳴,從而引導人們去關注中國歷史、文化和中華文明,並試圖點燃每個人心中或多或少的文化火種,試圖對國民的生存和文化狀態有所改觀。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說餘秋雨的散文是他思考的終點,卻又是大眾思想前進的起點,在終點和起點之間形成接力,轉移於無形之中,影響逐漸擴大。

餘秋雨的散文涉及到了若干個層面。

有對現存的歷史遺蹟和文化狀況的考察,感悟歷史、感悟文明。餘秋雨在《文化苦旅》自序中說,“我發現自己特別想去的地方,總是古代文化與文人留下較深腳印的所在,說明我心底的山水並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種“人文山水”。這是中國歷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對我的長期薰染造成的。”比如已被收入中學語文課本的《都江堰》。都江堰,它的規模從表面看遠不如長城巨集大,卻註定要穩穩當當的造福千年。長城的社會功能早已廢弛,而它至今還在為無數民眾輸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才有諸葛亮、劉備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陸游的川行華章。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華民族。有對矇昧、野蠻、文明程序的深層剖析和思索。道士塔,一座小小的塔,卻包含著王道士的愚昧無知、包含著斯坦因他們的野蠻搶掠,包含著敦煌莫高窟的燦爛文明。作者無盡的傷悲,都凝成那三個字:“我好恨”!現在,雖然敦煌在中國,敦煌學也在中國,卻,我們應該從中得到更多的思考。

有對故鄉、家園的愛戀和探尋。故鄉的一草一木和固守的人們,在作者筆下都熠熠生輝,飽含著作者濃重的家園情結。而“就連故鄉,也是祖先流浪長途中的一個留駐點??”,又是作者對於故鄉在哲學意味上的思考。

喜歡讀餘秋雨的散文,給我知識和力量,伴我成長。

《餘秋雨散文》讀後感1000字

一座牌坊,秀麗而寂靜的立著。

一座牌坊,也許只是一快泛著紅的朽木,但它卻鎖著一種貞潔,好象守住了一份矜持。中國是女性,就像這些牌坊,但她們不是牌坊,只是題目為了什麼,強迫自己接受那冷若冰霜的溫度。從小小閨房到巧巧秀腳,中國女性看來註定代表著最保守的一面,最隱忍的一面。她們的生與死都那麼美麗,美得叫人失去自我底線,但她們的痛又有誰能懂呢?有些事情是永遠都說不清楚的,你也不需急急尋求答案。只是那光滑的身體是註定被什麼纏著的。

平靜的蓮花池上飛揚起幾片水花,無聲地潑灑在水裡,分不清是遠近高低,只是一個夢,朦朧著,美麗著,一切都是夢魘嗎?

牌坊其實是為了表彰功勳,考中科舉的人的,然後就是忠孝節義的代表。其實並沒有重要到要用生命去換取的地步。但總有一些人把它們看得很重要,如果你發現身邊的人都把它看的很重要了,你會分不清楚自己是不是與他們同類,只剩下默然,當荒誕的輿論一旦變成了真理,往往比事實更有說服力。如果你不贊同,到那時候,你才是異類,他們才是真理。"管它不是真理,這不是誰的錯,讓我也同他們一起吧!上帝,別讓我與大家不同,我不要真理了,我只要快樂。"於是這就是新的一批舉白旗的為了快樂,以為獲得"真理"的人。

貞潔是中國女性的最美,美的那麼痛,那麼傷痕累累。以至於用一生的快樂去換取。他們不是苯,因為中國畢竟只有一個蘇小小。我們都一樣都活在自己創造的真理裡,但當一切沉埃落定,熱騰騰的生命,又在哪裡發光發熱?

都會有的,我並不幸福,但是我可以創造一些價值。年輕的姑娘好美,無論是是長眠還是躲在角落與寂寞共處。

就這樣把,有些東西,你勉強不來的。對他好就行了。

躺在那棵老榕樹下,以一顆平靜的心。醒來時別急著睜眼,慢慢的醒來,像夢一般,睜眼看到那立牌坊,牌坊上沒有任何痕跡。什麼都沒有其實就是全都擁有了。

讓我們永遠賓士在輪迴的悲劇裡,一路揚著朝聖的長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