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範文8篇

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反思自己的行為和決策,心得體會是學習的一種方式,通過總結可以更好地記憶和理解知識,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範文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範文8篇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範文篇1

千呼萬喚始出來!課程改革的“關鍵”、新課標的“源頭”、中大學聯考評價的“風向標”,當前教育界最火爆的“熱詞”,“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與9月18日正式出爐。初次聽到這個名字覺得非常的“高大上”,對其內容持懷疑態度,認為也是“換湯不換藥”,因此沒有細讀。深入的瞭解它的精髓卻是在的寒假,靜下心來真正的走進它,才發現它是真正“高大上”的培養人的標準體系。

所謂“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關於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髮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其發展是一個持續終身的過程,可教可學,最初在家庭和學校中培養,隨後在一生中不斷完善。

近幾年,由於工作的需要,我接觸到了數學教學。發現數學學習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科學協助下,將書本上的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認知結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意無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數學素養滲透到教學中來,潛移默化,提升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這便是培養了學生的核心素養。下面結合自己所帶學科,談談自己對培養數學核心素養的粗淺認識。

一、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

數學思想是對數學和它的物件、數學概念,命題和數學方法的本質的認識。數學方法是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和策略。數學教學要在重視傳授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體會數學方法、感悟數學思想,這樣才能使學生學會用數學思維、數學手段和數學方法去分析和解決數學中的具體問題以及其他的一些現實問題,這是數學教學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數學教學的本質要求。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是數學知識在更高層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蘊含在數學知識發生、發展和應用的過程中。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要由表及裡,循序漸進。要在知識發生過程中滲透數學思想,要在問題的探索和解決過程中揭示數學思想,使學生從中掌握關於數學思想方法的知識,並把這些知識應用在後續的學習中,科學地獲取數學知識。知識的記憶是暫時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長遠的。知識使學生受益一時,而思想和方法使學生受益一世。例如:五年級數學上冊學習《平面圖形的面積》時,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通過割補等方法推匯出面積公式,學生印象深刻,計算題目時就不容易出錯。知道了方法,學習就相對輕鬆了。

二、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作為一種能力和品質,作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建立“發現式學習”的教學新模式,營造學生思維的平臺。思維的發展,需要土壤,需要平臺。好的教學策略是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進一步釋放學生的思維潛能、進一步保護學生的思維火花。凡是學生能通過自己努力學到的知識,絕不授予學生,凡是學生經過思考能解決的問題,就放手讓學生去思考,把“教—學”活動中的自由還給學生。把學生當成主體,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既給了學生思維的自由,也給了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壓力,從而迫使學生去思考。在數學課堂中,我經常把問題拋給學生,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開展小組討論,讓學通過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找出答案,學生興趣濃厚,思維能力得到了鍛鍊,這也是核心素養裡關於學生自主發展的要求。

三、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邊的事物數學問題很多,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進一步揭示具體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聯絡,既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有助於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日常生活中坐計程車時我們會遇到如何計算車費的問題。教學時利用現實生活中的情景再現,引導學生通過思考計算,掌握這類應用題的計算方法。另外,在數學教學中注重保護和培養學生的直覺意識,講一些數學的發展史,例如:《認識分數》時,講講分數的發展史。多參加數學社會實踐等,都能使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一定的提高。

數學素養歸根到底是一種文化素養,數學教育也就是一種文化素質的教育,它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們教師貴在重視和堅持。要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不僅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識,更多的則是一種方法,一種文化,一種思想,甚至於一種精神和態度,從而讓學生滿懷樂趣和憧憬地去學習它。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範文篇2

近日我參加了縣《中國學生核心素養》網路遠端培訓,幾位專家學者的報告讓我深刻感受到當前教育發展方式轉變的緊迫性,學習了一個新的教育理念------核心素養,並初步認識到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學生髮展過程中的重要性。

過往的教育太單一片面,而導致因為"得到了不該得到的`",所以"錯過了不該錯過的",因為"填充了不該填充的",所以"失去了不該失去的"。"方向先於目標,戰略先於戰術。"當今社會,人類和人工智慧將重新分工。基於對人類終極命運的關注,基於對基礎教育的反思與檢討,我們提出和重視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現談談我對“核心素養”理念學習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核心素養的概念。

所謂核心素養,是指個體在解決複雜的、不確定性的現實問題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和能力。個體與他們所處的多樣化情境間不斷變化的互惠關係的構成了人類發展的本質。核心素養是對素質教育的新突破,是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就是要提供適合學生主動發展、創造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教育,提供適合學生成長與發展需要的教育,為學生的健康與幸福成長固本強基,讓學生終身受益。教授強調指出,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綜合素質。我從學習中感受到,核心素養就是在推動個性化教育,實現教育理念從傳統知識和技能評價標準向個體核心素養培養的轉變,反映了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過程中教育理念由“結果”向“過程”的轉變,由“知識教育”向“人的教育”轉變,為此,教師的教學也要跳出單一學科或者單一情境的限制,以適應社會的跨學科、跨情境的教育為出發點,關注教育從“育才”到“育人”轉變,不斷更新教育理念。

二、“素質”與“素養”的區別

教授首先闡述了“素質”與“素養”不同概念,提出“素養”主要是要回答“培養出來的人究竟是什麼樣”,而“素質”則側重於“學校提供什麼方式來塑造人”,兩者的立足點、出發點不一樣,兩個問題到底誰更重要些,顯然培養怎樣的人是教育首先要回答的問題,這讓我體會到我們總是在思考採用什麼樣的手段來激發學生興趣,總想著我們能給學生什麼,往往忽略了學生受教育後會變成怎樣的人,能力上會表現出什麼,未來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因此,我感受到在今後的教育中,我們更應該避免把學生變成知識的“儲存器”,避免把學生培養成“高分低能”,二十一世紀需要綜合能力更強、創新能力更強的智慧型人才。

三、創新與合作是核心素養的關鍵。

教授在分析我國國民素質的短板問題時利用中日獲得諾貝爾獎人數的對比,清晰的分析出我國國民的自主創新能力還很差,創新意識不強。創新決定著民族的未來,那麼基礎教育的創新就顯得尤為重要,但當前我們的基礎教育評價體系落後,教育質量等於分數第一的評價方式很濃厚,中國小學生合作意識淡薄,創新能力不足,長此以往,我們的教育就會影響國家的發展,影響學生的終身發展,由此,我深刻感受到當前基礎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創新的緊迫性。

四、作為教師在今後的工作中怎麼做的問題。教授幫我們指出了幾個方向:

1、中國小要圍繞“核心素養”開發課程體系。

2、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更新理念。

3、教師素質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教師就要不斷學習,完善自身知識體系。

4、採用科學的教育評價方式,形成良好的教育評價環境。

作為教師具體能做到的是什麼呢?我感受到教師應該不斷保護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積極參加學校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訓,在教研過程中更加關注對學生學情情況的研究,做到因材施教,儘可能的營造快樂、平等的教學環境。注重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高效課堂教學和課外特長學習的積累,藉助網際網路資源等在內的多種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一項長期的過程,而且還有待於我們去實踐和研究。我將不斷學習新理念,並付諸於教育教學實踐中,在學習中進步,在實踐中實現自己對教育事業的承諾,在培養具有核心素養社會主義未來建設者的道路上不懈奮鬥。

以上就是差異網為大家帶來的8篇《《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學習心得體會》,希望對您有一些參考價值。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範文篇3

“核心素養”是當前教育領域最受關注的熱詞之一。近日在第二屆“北京教育論壇”上,專家表示,時代變化了,要求變了,呼喚核心素養的出現。討論中國的核心素養要結合中國社會發展階段的特點,要適應中國現階段的國情、校情。哪些素養是需要我們特別關注、我們的學生和國民所需要的。

“核心素養是新課標的來源,也是確保課程改革萬變不離其宗的‘dna’。核心素養將為北京學校帶來六大變化。”有關專家表示,六大變化包括:

育人導向更加註重學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養的培養;

課堂教學更加關注課程建設綜合化、主體化發展趨勢;

實踐活動;更加關注學生學習體驗、動手實踐及創新意識的培養;

課業負擔將會進一步減輕課業負擔,課後作業形式及總量發生較大變化;

學校課程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

未來將更加註重增加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適應性。

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有關負責人在論壇演講中表示,“我國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階段學生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研究”工作報告已經提交教育部,正在接受鑑定。

對於這一國家版“核心素養”具體內容,社會各界充滿期待,同時提供了多個方面的建議。據瞭解,參與“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制訂的專家陣容強大。“我國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階段學生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研究”專案始於20xx年5月,受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委託,由北京師範大學林崇德教授牽頭組織。專案由北京師範大學牽頭,華南師範大學、河南大學、山東師範大學、遼寧師範大學共同承擔。

林崇德教授日前出席高中學生髮展指導高峰論壇表示,專案組共組織了48場訪談,涉及575位專家,提出了12個指標。其中一級指標有社會參與、自主發展、文化修養。二級指標中社會參與裡面有道德品質、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自主發展裡有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學會學習、問題解決與創新,文化修養裡面有語言素養、數學素養、科學技術與資訊素養,審美與人文素養等。

不過,最新出爐的“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徵求意見稿)”透露,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綜合表現為9大素養,具體為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審美情趣;身心健康、學會學習、實踐創新。

通過學習《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我認為要想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應具備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在個人發展過程中,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更是不可或缺的。

任何學科的學習,學習者只要有積極的態度、濃厚的興趣以及不屑的鑽研精神,知識和能力的獲得不僅沒有太大問題,還會有獨特的發現。換句話說,對於基礎教育而言,積極的學習態度、進取心、抗挫力,應該比知識教學、能力訓練更重要。一個人的知識可以不豐富,一個人的能力可以不突出,只要他的進取心在,抗挫力強,這個人的未來發展依然充滿美好。數學學習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科學協助下,將書本上的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認知結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意無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數學素養滲透到教學中來,潛移默化,提升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數學素養歸根到底是一種文化素養,數學教育也就是一種文化素質的教育,它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們教師貴在重視和堅持。要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不僅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識,更多的則是一種方法,一種文化,一種思想,甚至於一種精神和態度,從而讓學生滿懷樂趣和憧憬地去學習它。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業特徵。人的“核心素養”下的課程統整,課堂、集會中的自控和自律,討論、合作中的秩序和包容,可以統整所有的學科;學校運動會上的拼搏、包容、團結、意志,也可以統整所有學科。關鍵是教師的職業素養要回歸,回到“育人教書”,先“育人”再“教書”。

美國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勒曾經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自主發展”是近日公佈的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包含的三大板塊之一,而“學會學習”又是自主發展的基本前提。

“學會學習”一直以來是教師與家長對學生的共同期望,換句話說,就是讓學生學會釣魚,而非只享受現成的魚。具體到基礎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怎樣才能讓學生“學會學習”呢?在我看來,在教學中可以分三分走。

幫助學生學會歸納總結

在新課程標準倡導知識“螺旋式上升”的背景下,有些知識點的跨度比較大,前後聯絡相隔的時間也比較長。以北師大版《數學》教科書為例,國小四年級開始教授三角形、特殊四邊形的性質等知識,要求簡單應用;國中八年級要求簡單說明原理,廣泛應用;九年級要求進行推理證明和靈活應用。在如此長時間的跨度內,如果學生不會總結和梳理,那麼必然會形成知識的“交通堵塞”。

隨著年級的升高,各學科知識點之間的聯絡日益增多,學生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下,應當經常整理、複習、歸納和總結所學的相關知識,通過自己的思考,逐步體會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形成簡單的知識結構和知識的遷移能力,這也有助於對知識的記憶與理解。如果學生不會歸納總結,在六年級複習時,可能還要翻看三、四、五年級的書本;在九年級會考複習時,可能就無法將七、八、九年級的知識系統歸納梳理並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在大學聯考複習時,可能也不會把初、高中的知識建構成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那麼最後複習階段學生的負擔不知要增加多少倍,更不用說觸類旁通了。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有目的地完善“幾多幾少”,會對學生獲得學習方法大有裨益。作業少一點,學生看書的時間多一點;重複抄寫少一些,學生自己整理的時間多一些;共性的作業少一些,有針對性的作業多一些;老師講得少一些,學生交流的時間多一些。這種教學方式,能促進學生學會歸納總結。當學生逐漸能夠熟練地進行歸納總結時,就會逐步學會華羅庚所言的“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學習方法,其學習能力也會在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中逐漸得以提高。

引導學生學會知識的遷移

學生不應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應當處於主動、積極的知識構建狀態。每個學生都有其特有的個體學習經驗與知識結構,而新學知識和原有知識之間的銜接問題,可通過同化和順應等思維過程得到遷移和解決。

在同化過程中,新知識被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結構所解釋,並被納入到結構之中。如國中數學中的有理數、無理數、實數的運算,可納入到國小的加減乘除四則混合運算體系之中。在順應過程中,原有知識結構和經驗按照新知識的生成過程重新組合,使學生的知識結構得到完善和發展,同時又產生新的變化空間。如較小數減去較大數在國小數學中是不成立的,而在國中有理數範圍內相關計算是可以成立的。

國中英語七年級上冊的第一單元是複習準備篇。這個設計就是為了國小、國中英語的銜接,兼顧了城市和農村學生的差異,因為農村和城市學生的英語起始教學時間有很大不同,所以需要教師瞭解學生,把握程序。這樣的課程設計,就是為了特定學段學生知識的銜接與遷移。

還有,國小階段的科學課,內容涵蓋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理、工程設計、技術科學等方面的知識,與初高中的知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涉及學科知識的遷移。但在現實教學中,很多老師僅僅是照本宣科,沒有引領學生及時進行歸納總結。如果在國小階段,學生掌握了這門課的基本思想要領,到國中開始學習生物、物理、化學時,就不會把這些學科看作嶄新的學科,產生畏難情緒。

現在很多地方的國中設立了“研究性學習”類課程,內容涉及自然學科、人文學科、工程技術學科的研究過程、學習方法和創造發明原理,一些學校的高中課程中還有數學建模、研究性學習課題等等。這些課程設計的初衷,就是加強國中、高中各學科之間的緊密聯絡,強化學生的知識遷移意識和綜合運用能力,從而為孩子們的終生學習、創新研究、保持探索的興趣打下基礎。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範文篇4

近日《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火遍教育界,鋪滿部落格圈,作為一名一線的國小教師也“聞聲趕來”,今天也一睹“核心素養”的芳容。很慶幸的是,不單單是作為教師的我看到了這份“核心素養”,我還慶幸作為一位父親看到了這份詳盡的孩子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建議每一位社會人都認真的研讀一下《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深刻理解理解具體的三個方面、六大素養和細化的十八個基本點。無論是不是教育工作者都需要細緻的學習一下,一是給自己的終身學習定一個具體可行的計劃,二也是對自己以往的生活、學習歷程做一下總結,時刻反思自己。

更何況《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就從標題上看也看不出是對學校的要求啊,細讀後你會發現“核心素養”實則是對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社會教育的整體要求,甚至還有自我管理,自我發展的範疇。每一個自然人都會是學生,人的一生都是在學習的過程,只要是生活在中國,這份“核心素養”都離不開我們。

既然《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是銜接巨集觀的教育理念、培養目標,對每一個年齡段、每一個社會分工的中觀層面的解讀,指導著具體教學實踐過程的落實。根據這一框架,我也聯絡自身實際說一說《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對國小學段學生的具體表現要求吧,僅代表個人拙見。

一、文化基礎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這個方面包含了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兩個核心素養。

1、人文底蘊在國小階段毋庸置疑就是以語文學科為集團的人文領域的知識儲備了,古今中外現成的、成熟的文化體系的學習,是學生一切發展的基礎。只有有了人文積澱,基本的知識才能溝通和發展;只有有了人文情懷,做人做事才更有“人情味”,提高幸福度;只有有了審美情趣,知道什麼是真善美,才能對美好事物追求,成就美好生活。

在我的身邊的國小學習現況中,早讀、午讀讀背國學經典,教師的引導理解,學生們這就是在人文積澱;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互相關心,一個學生需要幫助,多為同學伸出援手,這就是人文情懷;學生衣著乾淨整齊、教室整潔衛生、美術及音樂課上喜悅的笑容,還有學生自己的愛好特長都是審美情趣的範疇。

有了“核心素養”的明確後,這些內容學校及教師一定繼續做實細緻,嚴把學生的“人文底蘊”關,對學生的一生美好奠基。

2、科學精神對於人文底蘊來說,就更多了些方法、技巧,少了情感投入了。情理是不分家的,講“情”的同時,還要講“理”。科學精神就是理,它建立在基本的科學原理之上,影響著學生對世間萬物的理解。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於探索是這個核心素養的三個基本點。

以數學學科為典範的課程學習,學生思維清晰,邏輯縝密就是在闡述理性思維;學生做學問,除了學還要問,對於問題,學生能管理好自己的問題,獨立思考,設法分析、解決問題這就是批判質疑;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不屈不撓,不斷嘗試,直至問題解決這就是勇於探索。

學生的學科學習以及現在進行的如火如荼的“創客教育”就是在要求學生要有科學精神,不迷信,認知到凡事都有規可循,有法可依,有路可走。

二、自主發展

自主性是人作為主體的根本屬性。這也和課程理念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緊密的契合。主體本身“活自己”,管理自己生活,有自己的人生方向,而不是他人的傀儡、木偶,為他人所利用,而不覺自己有絲毫的自由,那就要自己主動學習,健康合理的生活。

1、學會學習,擁有學習力。即便是再新的東西和知識,都在學習意識的指導下,利用合適的學習方式,巧妙的學習方法,準確快速地掌握住。做好樂學善學、勤於反思、資訊意識才算是學會學習。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對於學習,學生要先知道為何學習,找準自己的學習偏好,利用自己的學習偏好,擁有一套自己的學習技巧,越學越輕鬆,越學越開心。不斷地總結經驗,形成豐沛的經驗儲備,有選擇的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獨立解決問題。

資訊飛速發展,“網際網路+”等社會資訊化發展大趨勢下,學會自覺、有效地使用資訊,勢必要事半功倍的。這也和二七教育的“資訊化”緊密相連,所有的學習資源都可以共享開源,讓所有的學生學習都能夠高效,在數字化時代,更具活力。

2、健康生活不單單是身體健康。前段時間“徐玉玉事件”及一系列令人深省的電話詐騙事件所造成的悲痛結果就是典型的教學反例,受害學生不珍愛生命,沒有健全人格,不能夠自我管理,以至於輕生、激動不已等現象的出現,這是學生學習的悲哀,我們要再盡力去做好“健康生活”。

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學生必須理解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身體髮膚,受之父母。要自我保護,適當鍛鍊,擁有健康文明的行為習慣,例如,課間操的堅持,站姿、坐姿的標準,書寫的習慣等都是國小生要有認識的。對於國小生調節自己的情緒的能力還需更多的鍛鍊,健全的人格正在形成,國小階段學生做好對於人生大局觀的認識即可,為成長打好基礎。自我管理方面,國小生的自我管理需要教師引導、家長監督,適時的鼓勵、獎勵,擁有持續行動力,正確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

三、社會參與

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每一個人終歸是要成為社會人的。在國小階段,學生的社會參與非常狹窄,現階段僅侷限於學校參與和家長所帶領的社會的部分參與而已。這樣一來,對於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這些基本要點在國小階段就需要有所調整了。

社會責任範疇在國小階段,可以培養學生的班級責任。在班級內,和同學們之間,誠信友善,文明禮貌;同學犯錯誤時,寬和待人等校園班級生活就在培養孩子的“社會責任”。

國家認同對於國小生來說,還是很不夠具體的,做到知國就不容易了,愛國則只能從小事做起了,在公共場合不亂扔果皮紙屑,見到不文明現象及時的制止,就是對國家利益和尊嚴的捍衛。那麼在國小階段,學生需要完成什麼呢?我想應該是自己在班集體這個小集體中的“位置”認識,自己在班級中起到一個什麼樣的影響作用,或是任勞任怨“小蜜蜂”、或是出主意的“點子大王”等,隨著年齡的增長,就會發展成為國家的“一塊磚、一塊瓦”。

這樣的責任擔當教育在國小階段才更具體,更實際。

國際理解就又和二七區的教育方向中的“國際化”完美接軌。“國際理解”在國小階段可以讓學生大開眼界,認識不同的人種、生活習慣,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差異。學生可以從小樹立廣泛的全球觀,認識到和而不同。中外文化的強烈碰撞,精彩紛呈,多元共生的教育理念,教育孩子全面發展,成就多彩人生。

學生的實踐創新就是要求學習要落實,服務於實際,服務於未來。所有的學習都可以知道勞動,使勞動提高效率。國小階段的優化等實踐課程可以讓孩子合理安排和設法提高勞動效率,加強勞動意識。全班集體分工大掃除就是勞動意識的體現。

學生的學習是終生的,在離開家長和老師後,依然能夠遇到很多前所未有的新問題,怎麼辦?這就要求了要從小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在日常課堂上,讓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設法解決問題,然後動起來真真正正的解決問題。

學以致用,這是學的目的。若是不用,就白白浪費了學習的精力和時間。國小生學習的多為生活基礎知識,這些知識和生活緊密相連,所以做到國小階段的“技術運用”,就是把課堂學習和實際生活相結合,學著用,用著學,不斷進步。

?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落實一定會形成教學新常態,落實在課程改革上,國家課程的改變,校本課程的研習和發展都將迎來新的春天;落實在教學實踐上,更注重能力培養,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生自己學習自己的方法,真正提高學習力,以無招勝有招、勝百招;落實在教育評價上,解放卷子的侷限,解放教室的侷限,解放一朝定輸贏的侷限。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範文篇5

隨著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持續深入,英語作為一門必修課,其教學效果與質量不容忽視,如何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成為現階段熱議的話題。發展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是深化英語課程改革的重大之舉,正確的培養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語言的運用能力,還有助於促進心智品格的發展。我們英語教師應針對教學目的合理調整學習方法,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基礎,不僅要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思維認知能力,更要側重促進學生心智的發展,塑造健康的品格,讓學生在敏銳的語言感知中主動學習,為學生創設合理的學習空間和學習氛圍,為之後的系統性學習提供支援。

國小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啟蒙英語學習和夯實英語基礎,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品格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語言能力,指在一定環境下,通過語言來理解和表達思維意識的能力;文化品格,指學生對英語文化的理解和認知,以及表現出態度;思維品質,指個人的思想特徵、思維方式,反映出其邏輯性、批判性、創造性等方面的水平和特點;學習能力,指學生主動拓寬學習渠道,積極調適學習策略,努力提升學習效率的能力。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相互影響、相互支撐,相輔相成。學習能力則貫穿於英語教學的始終,為前三者提供支援,同時語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維品質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學習能力提高,對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起到關鍵作用,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英語核心素養培養:

一、用興趣作為引導,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

國小生正是青春年少、充滿活力的時候,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努力營造一個寬鬆的學習環境。在這個環境中,老師要和學生保持良好的交流,讓學生擁有一定的自主性,讓學生可隨心所欲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讓他們和文學中的靈魂有一個直接的碰撞,這樣能夠不斷地提高學生對英語的理解能力,同時也可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完善他們的思維方式。

二、教師發揮帶頭作用,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

國小階段是學生學習技能和學習習慣的形成養成期,教師的言傳身教對於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作用。在這一時期,國小生多會以教師的行為方式為模板進行模仿,養成自身的學習方式,因此,英語教師要在課堂中做好典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以自身的學習核心理念潛移默化地影響和帶動學生。再者,教師要根據不同的授課內容,創立差異性的教學環境,與學生融為一體,在課堂中將學生帶入到為教學所營造的教學環境中,讓學生主動探索發現英語學科的魅力和其中的奧妙,最大化地引領學生利用學習環境提高學習效率,培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三、適當增加課外閱讀,助推學生核心素養養成

國小課堂中,教材是主要的教學用書,雖然可以滿足教學進度,但遠遠難以讓學生形成一定的核心素養。除此之外,由於課本內容的限制,有些文章並不完整。不完整的文章對學生的理解而言,是較大的阻礙,不利於對學生英語理解能力的鍛鍊。因此,要想做好課堂英語教學,有必要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大學生閱讀量。教師可每週抽幾節課組織學生去閱覽室或者圖書館上閱讀課,也可以在課堂上播放相關的電影或情景劇等以加深學生的理解,影象比文字更加直觀,表達的內容更多,對學生的理解和感悟有很多的`好處。英語對孩子們來說,畢竟是第二語言,從行文方式到行文措辭都有一定的陌生感,在教學中加入課外閱讀環節,有助於學生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完整的作品傳達了一種完全不同的思維模式,這是影響學生個人核心素養的關鍵因素。

四、在政策方面確立核心素養的階段性要求

國小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不能停留於口號與檔案,要具體的開展實行,落實到位。英語教師要認真解讀政策檔案,有計劃地、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嘗試將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同課程標準中的語言知識目標和語言技能目標一樣,設定一些階段性的具體要求,使思維品質的發展具象化,具有可操作性。讓教師有一個明確的方向,以便在教學中根據教材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整體的核心素養。

五、藉助學科整合,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提升學科核心素養

英語教師要整合學科知識,列舉一些正確行為對人產生的積極影響和錯誤行為對人產生的負面影響,讓學生判斷自己言行的對錯,讓學生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另外,教師還可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現代網路,向學生傳授核心素養的內容。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體現。圍繞英語核心素養來設計和實施英語課程,必定會成為我國英語教育改革的一個里程碑。因此,我們國小英語教師應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緊緊圍繞語言表達技能,緊扣英語交際性特徵,讓學生在會聽、敢說、能讀、可寫的過程中豐富認知感知,在實踐運用中提升學科綜合素養;教學過程中,密切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採用有效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高尚的品德,並懂得對自己的言行進行約束,成為具有綜合素養的人才,為之後的成長成才鋪設道路。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範文篇6

一、人的“核心素養”到底有哪些

日本企業家、哲學家稻盛和夫的人生方程式是“人生結果=能力×熱情×思維方式”。他認為能力是先天的,每個人相差不大,起決定作用的是熱情與思維方式。在他看來,熱情就是工作的幹勁和努力程度。最重要的是思維方式,思維方式回答了“人生目的”,即“我為誰”。思維方式是道德的、人性的、利他的,它是正數;思維方式是不道德的、非人性的、單一利己的,它是負數。這才是決定人生結果的關鍵。若思維方式是負數,越熱情、越努力、越有能力,人生的結果將越可怕。換言之,即是:道德的、人性的的思維方式是“核心素質”的首席,第二則是“熱情”,它包含了積極的態度、持久的興趣。其中積極的態度更為重要,它包含責任、進取心及抗挫力。

研究者認為,人的發展取決於20%的智商和80%的情商、逆商。心理學學常識告訴我們,智商在於先天遺傳,後天培養並不會有太大影響;情商、逆商則在於後天的歷練和培養。

道德、人性的思維方式,積極的態度,持久的興趣,還有探究的學習素養,這就是人的四大“核心素養”,它們是“人的教育”的鋼筋混凝土。

什麼是學習素養的核心呢?我們認為是“探究”。學習應該是“學會”,而不是“教會”,判斷“學會”還是“教會”的試金石,是學生會不會探究學習。

知識、分數、作業和試題,並不能給人生好的路徑依賴;恰恰相反,它們提供是一條扭曲的依賴路徑。

二、人的“核心素養”與“學科關鍵素養”

學生的學習必須通過學科課程進行。學科教學,既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色調,也是教師教學生活的主色調。尊崇“素養為重”的育人價值取向,出路只有一條:學科教學必須“素養取向”。

1、任何“學科素養”的形成都以“核心素養”為背景、底色。

任何學科的學習,學習者只要有積極的態度、濃厚的興趣以及不懈的鑽研精神,知識和能力的獲得不僅沒有太大問題,還會有獨特的發現。換句話說,對於基礎教育而言,積極的學習態度、進取心、抗挫力,應該比知識教學、能力訓練更重要。一個人的知識可以不豐富,一個人的能力可以不突出,只要他的進取心在,抗挫力強,這個人的未來發展依然充滿美好。

2、學科素養的形成始終滲透人的“核心素養”的培育。

學科教學必須要讓教學環境充滿人性與道德的關懷,學科能力才會成為積極情感、態度、價值的能力,即人的素養。今天看來,一個只知道教知識、練能力的教師,不一定是真正意義上的合格教師,只有懂得將“人性”和“道德”彌散在自己的教學行為和日常行為中的教師,培養優秀學習品格的教師,才是一名真正的師者。

3、關注“學科關鍵能力”與“學科素養”。學科能力的“點”很多,“關鍵能力”不多。研究和把握“學科關鍵能力”,教師才能創造性地實施國家課程,建構起自己的“師本課程”。“學科關鍵能力”清晰了、明瞭了、簡化了,教師才能更從容地將目光投向“人性”和“道德”,才能將佝僂的腰從無邊的知識、無盡的訓練中挺立起來。

三、“素養統整”下的課程與教學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業特徵。課堂教學要四“本”:學生為本、能力為本、道德為本、評價為本。

“素養為重”下的課程與教學,教師必須轉變觀念和角色,迴歸職業素養,人性和道德將成為課堂自覺。人性關懷和道德示範將成為課程建設和教學實踐的前提和基礎。

人的“核心素養”下的課程統整,每個學科的教學首先考慮的不再是本學科知識,而是學生作為“人”的發展的核心素養。每個學科都有作業,對於“核心素養”來講,作業裡的責任、抗挫、時間觀、效率觀,比作業本身更重要,而這些“素養”,可以統整所有的學科;課堂、集會中的自控和自律,討論、合作中的秩序和包容,可以統整所有的學科;學校運動會上的拼搏、包容、團結、意志,也可以統整所有學科。關鍵是教師的職業素養要回歸,回到“育人教書”,先“育人”再“教書”。

因此提升教師專業能力重要,支撐教師專業能力的非專業素養——即人性與道德、熱情與堅持——更重要。

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具有科學性,富有時代性和民族性。六大素養,細化為十八個基本要點,給出了現代教育的新的思路和方法。

教師再也不是僅僅傳授知識了,在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全面發展著想。我們培養的學生將來是對社會有用的人,我相信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長處,我們要千方百計地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一旦發現便給予表揚,並引導他們努力發揚。我清楚的知道智力、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只有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全面進步了,教師才有成功後的喜悅。在全體學生面前,我從不揭個別學生的短,讓學生覺得老師尊重他,沒有失去自尊心,慢慢地對自己也開始有了一點信心,這時候,我再給他們更多的機會展現自己,以證實自己的能力。特別是得到老師、同學的無私關懷後,他們肯定了自己在集體中的作用,從而樹立了很強的自信心。

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心理、年齡、生理特點,設計兒童樂於接受的趣教,在課堂中做到少講精練,著力體現訓練過程,提問問在重點上,問在難點上。教師“少講”、“少問”便節約出時間進行多種形式的練習,把練習有機地結合在講問之中。每節課都要面向全體學生,引導學生“樂學”、“學會”,讓學生在生動活潑愉悅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學會知識,提高能力。

通過學習《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我認為要想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應具備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在個人發展過程中,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更是不可或缺的。

任何學科的學習,學習者只要有積極的態度、濃厚的興趣以及不屑的鑽研精神,知識和能力的獲得不僅沒有太大問題,還會有獨特的發現。換句話說,對於基礎教育而言,積極的學習態度、進取心、抗挫力,應該比知識教學、能力訓練更重要。一個人的知識可以不豐富,一個人的能力可以不突出,只要他的進取心在,抗挫力強,這個人的未來發展依然充滿美好。數學學習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科學協助下,將書本上的知識結構轉化為學生認知結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意無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數學素養滲透到教學中來,潛移默化,提升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數學素養歸根到底是一種文化素養,數學教育也就是一種文化素質的教育,它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們教師貴在重視和堅持。要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不僅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識,更多的則是一種方法,一種文化,一種思想,甚至於一種精神和態度,從而讓學生滿懷樂趣和憧憬地去學習它。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業特徵。人的“核心素養”下的課程統整,課堂、集會中的自控和自律,討論、合作中的秩序和包容,可以統整所有的學科;學校運動會上的拼搏、包容、團結、意志,也可以統整所有學科。關鍵是教師的職業素養要回歸,回到“育人教書”,先“育人”再“教書”。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範文篇7

通過對《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專題學習,我對核心素養有全新的認識和體會。現將我的不成熟的想法整理如下:

首先,我明白了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是新時代的課程標準。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它包括三個方面,六大要素,十八個基本點。核心素養是要準確而具體地回答“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問題。核心素養研製的根本目的,是促使每個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最終培養出有靈氣的學生。即有正氣、有志氣、有勇氣、有骨氣、有底氣、有靈氣、有才氣、有人氣的能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的新型人才。

其次,傳統課程教學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教育教學的需要。

在培養目標上,只重視傳授知識,不注重發展能力,按一個模式培養學生,不利於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創造型人材的成長,在教學內容上,教材是學生的唯一學習內容,是學生知識的主要來源。在教學方法上,是注入式、滿堂灌,只研究教師如何"教",不重視學生如何"學",考試主要靠死記硬背,不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形式上,只是課堂一個渠道,單一化、模式化,忽視因材施教和課堂外渠道。在師生關係上,重教師作用,教師是主動的施教者,忽視學生的主動性,

學生是知識傳授物件,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傳統教育是保守的、封閉的。

三、靈動課堂因互動而精彩,學生因自主而發展。

傳統的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的認真講,學生的仔細聽為主,學生的一切服務於老師的教學;老師是領隊,學生是隊員,老師領路帶學生,最終講著講著學生不見了。而我認為,一節好課是要講著講著,老師不見了。靈動課堂的課堂教學模式毫無疑問,是讓教師轉換角色,退到幕後;讓學生充分投入到課堂中來,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甚至提出了翻轉課堂。利用微課件課下學習,把傳授知識的過程放在課下。上課解決疑難問題和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把學生內化的過程放在課上。

雖然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但是通過學習,我還是覺得更好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然,好的教學方法是適合自己學生的教學方法,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積極實踐新的教育教學方式,爭取運用科學的、合理的教育教學方法給我們的傳統課堂注入新鮮的血液,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充滿活力,使每個孩子都能得到全面的提高只要是相對於個人的認識和知識上的突破,就是初級創造力的開始。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心得體會範文篇8

初次聽到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這個概念,是在去年的冬天。當時沒怎麼放在心上,感覺又是“換湯不換藥”的新名詞。後來寒假裡,學校下發了一份材料讓學習,我便專心地讀起來。真正認真研讀完之後,感覺自己的認知是有偏頗的。

?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材料中明確指出“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研究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適應世界教育改革發展趨勢、提升我國教育國際競爭力的迫切需要。”關注到這一中心理論後,不禁讓我對我們的國小教學產生了思考。說實在的,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是從成人的角度去規範和定義的。但每一個人的發展都是從小開始的。

既然核心素養對一個人乃至一個社會的發展這麼重要,那麼我們國小教師更是要抓好實現核心素養的基礎階段。我認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可以從多角度,多種領域去落實。作為一名國小語文教師應該從語文學科出發,尋找孩子核心素養髮展的生長點。

一、語文教學實踐,落實核心素養

我覺得課堂教學是落實語文核心素養的主陣地,我們可以在課堂上激發孩子質疑能力,注重孩子思維能力的培養。不難發現,現在語文教學中又出現了一種偏激行為,就是“學生讀呀讀念呀念,老師什麼都不幹”的行為。這種行為導致的直接後果就是,孩子們不願意去質疑了,只是為了讀而讀。到底讀到什麼意思,不去理解,不去思考。老師們只是在要求讀,讀到什麼程度,但是沒有去創設激發孩子思考的問題與情境。長此以往,學生的語文素養怎麼提高?本學期,我教的是四年級的語文,和老師們在辦公室裡交流的時候,老師們一致提出了這一個問題。孩子不願深思,不願多去質疑,不願動腦筋。一個片段讀完,有的孩子都不知道自己有什麼感受,知道了什麼。這豈不是我們目前教學的悲哀。所以,我們最後的結論是,哪怕這一節課完不成任務,也要啟發孩子去思考,質疑,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這是中國學生核心素養的最基本能力,一個孩子連獨立思維的能力都沒有了,那就太可怕了!

二、多元活動實踐,提升語文素養

語文教學其實很簡單,無非就是走進教材和走出教材。

1.走進教材,學知識,提升能力

我們都知道每一冊教材給孩子們提供的30篇左右的`文章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我認為,我們要重視每一篇文章。從這些文章出發,尋找孩子核心素養提升的生長點。比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一課時,我們可以重點提升孩子多方面的能力。讓孩子在全班同學面前當小導遊,朗誦課文,這很明顯是在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公眾演說能力,同時也鍛鍊了孩子的心理素質。再有學習《古詩三首》,我要求孩子們不僅會背誦,會默寫,能理解詩的意思。我還要求孩子能夠給詩配上一幅優美的圖畫,還要用歌曲的形式演唱。這無疑是在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和藝術鑑賞能力,同時也在積澱他們的人文內涵,文化素養。

2.走出教材,會生活,全面發展

我們經常說要讓孩子全面發展,那麼怎樣落實到活動,引導孩子的全面發展呢?在研究寫作教學策略的時候,有幸得到區教研室張銳主任和我們中心校王春英主任的指導。他們熱心地給我傳來50多篇有關核心素養的材料,並且跟我解讀核心素養的內涵。在他們的指導下。我瞭解到了,要讓孩子的核心素養得到全面發展,不僅要走進教材,重視文化知識的傳授,更要學會帶孩子走出教材,接觸真實的生活,讓學習真的為培養一個健康健全的人服務。比如,我在教學之餘,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孩子們積極參加。有“成語接龍”“國學經典誦讀”“作文大賽”“我是小小演說家”“我是小小導遊”等等活動,這些活動不單單關注的是孩子的成績,重在培養孩子的綜合能力。這都是為了培養一個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求,具有健全人格的人而服務的。

雖然,我處在農村國小,但我有信心,我們農村的孩子一樣會成為具有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所要求的任何能力。因為我們學校也同樣沐浴在學習核心素養的雨露陽光下,我們的孩子也得到了最先進的教育。加油!20xx,擼起袖子加油幹!相信,我們的未來會更好!

自評:每一個學期都要讀幾本書,這一次讀的是學校規定的關於學生核心素養的文章,感覺對學生教育有了更新的認識,從核心素養的角度再去審視自己的教學,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