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餘秋雨散文》讀書筆記最新模板4篇

讀書,祝你的知識以後越來越多,讀書增加了我的性格,增長了我的知識。那麼關於相關的讀後感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餘秋雨散文》讀書筆記範文,供大家參考。

《餘秋雨散文》讀書筆記最新模板4篇

《餘秋雨散文》讀書筆記1

讀完從《文化苦旅》《山居筆記》,到最近讀的《千年一嘆》幾部散文集,心中不由感慨萬千,大哉斯文,大美為美!餘秋雨先生的散文是一種典型的文化散文,在我們看慣了標榜散文的精巧靈活之作後,它呈現在我們眼前一道亮麗清新的風景線,如一股勁風。它擺脫了沉湎於自我小天地的小家子氣,而表現為一種情懷更為慷慨豪邁的大散文,當然不是篇幅冗長之大,而是體現在一種沉甸甸的歷史感和滄桑感,一種浩然而不矯情的雍容與大氣,一種俯仰天地古今的內在衝動與感悟,一種湧動著激情與靈性的智慧與思考。餘秋雨先生的散文,在豐富的文化聯想與想象中完成對所表現的物件的理性闡釋,融合了莊子哲學散文的天馬行空,汪洋恣肆的思維與兩漢賦體鋪敘誇飾,華美凝重的修辭方式,從而表現出浸潤了理性精神與內在理趣的詩化特徵。

落筆如行雲流水,舒捲之間靈性激濺,有博雅的文化內涵,筆端飽蘸著深切的民族憂患意識,字裡行間充盈著越邁千年的睿智哲思。第一次讀到餘秋雨散文的是《文化苦旅—廢墟》。“沒有廢墟就無所謂昨天,沒有昨天就無所謂今天和明天。廢墟是課本,讓我們把一門地理讀成歷史;廢墟是過程,人生就是從舊的廢墟出發,走向新的廢墟。廢墟是進化的長鏈。”“沒有皺紋的祖母是可怕的,沒有白髮的老者是讓人遺憾的。”在心靈與心靈的撞擊中,發出了“還歷史以真實,還生命以過程”的呼喚。文章中沒有細節,沒有歷史人物,沒有山水勝蹟,但卻充盈著閃光的智慧,蘊涵著深刻的思考,飽蘸著的感情。

殘簡斷垣中,那優美的語言,獨特的視角,深刻的思想,就像磁石一般強烈地吸引著我。走進廢墟,體會著歷史的滄桑,品味著文化的內涵,發出了“還歷史以真實,還生命以程序”的慨嘆;面對著敦煌,目睹一個古老民族的傷口在滴血。感受著歷史的強悍與苦難,警醒道:“我們是飛天的後人”。餘秋雨先生,站在歷史的高度,以理性的嚴峻,融入智性與情感,考察中國現存的原始文化,去貼近文化的大生命,重新審視中華文明。

正如《文化苦旅》自序中提到的“我發現自己特別想去的地方,總是古代文化與文人留下較深腳印的所在,說明我心底的山水並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種“人文山水”。這是中國歷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對我的長期薰染造成的。”從歷史文化極為豐富的山山水水間追尋古代文人的足跡,發掘古代文化的沉澱,通過這種追尋與發掘,既寄託自己的文化關懷又給讀者以文化的啟迪。就這樣,山川草木,樓臺亭榭,廟宇亭閣,雲月飛鴻,都與人的呼吸相通,散發著文化的魅力!

道士塔,莫高窟,陽關寄託著他悠遠的憑弔;寂寞天柱山,風雨天一閣,承載著他濃重的感嘆;白髮蘇州,江南小鎮,蘊涵著他深沉的思考,貞節牌坊令人感慨,貴池儺事又警人反思!邊塞大漠中,留下他道道車轍,廬山石級沾下他輕輕的腳印;江南小巷中迴響著他的感嘆,殘簡斷垣中閃現著他佇立的身影。餘先生的散文,追索文化生成的奧祕,感受文化歷史的興衰,有對文化締造者的由衷的禮讚,又有對文化人命運的深切關注。

《抱愧山西》考察山西的晉商文化的興衰,深入地揭示了山西獨有的民情風俗以及歷史沿革,獨特的地理環境對晉商文化的催生作用;同時又寫出了山西商人在中國商業文明中的人格光彩;《蘇東坡突圍》在關注文化大師命運,寫蘇東坡因“烏臺詩案”而被流放的過程,但是卻因此而獲得了精神意義上的突圍。這裡展現著一種氣魄。《一個王朝的背影》《蘇東坡突圍》《抱愧山西》《流放者的土地》《遙遠的絕響》《鄉關何處》《脆弱的都城》都相當有分量的大作。

“在這裡思想的活躍把詩歌的激情與文化歷史的沉思,哲學的概括昇華為一種統一。時間空間跨度之廣,思緒反差之強烈,歌頌與批判,讚美與追懷,理性的概括,情感的渲染,歷史的沉吟與個體的經驗,紛至沓來,跌宕起伏,構成一種磅礴的大氣。”我不禁慨嘆:美哉,大哉,不愧是大家之作,我喜歡。

《餘秋雨散文》讀書筆記2

讀餘秋雨散文《關於友情》有感讀餘秋雨散文《關於友情》有感

首先,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友情”是重要的,又是嚴重的。在我看來,作者更是傾向在說“嚴重”而不是“重要”。墨爾本海岸殘壁的挺立與崩塌,本是大自然的傑作,但餘秋雨先生從中得到了友情的感悟。的確,像殘壁的挺立一樣,友情是不可摧毀的。然而,也像殘壁崩塌一樣,友情是脆弱易碎的。殘壁的挺立是悲壯的,它們抱殘守缺,與激流搏鬥,因而它們有了大自然的崇高;友情,對於人與人的交往和生活是十分珍貴的,也是人生中最崇高的東西之一,這樣自然與人類的崇高得以貫通。而且,殘壁的崩塌是悲壯的,友情的碎裂也給人以悲壯感,這樣兩者又存在著共同點。讀到這,殘壁與友情的界限已經模糊……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對於友情的嚴重性來說,墨爾本海岸殘壁這一開頭是成功的。接下來作者對上海人的友情進行分析,把友情拉回到身邊;律師的話將友情的豺狼與人間的純情對立,凸顯友情的嚴重。

接著,作者講到了防範友情破碎。既然友情是易碎的,我們就要想辦法防範。在這裡,餘秋雨先生給我們舉出了前輩們的辦法,這些辦法你是否也在應用呢?一是比較硬的辦法---捆紮友情,那就是所謂的結幫。這不,古人還有什麼“桃園三結義”呢!二是比較軟的辦法---淡化友情。不讓友情凝結為實體,它還能破碎得了嗎?作者說:“這種高明的做法包藏著一種機智的無奈。”三是比較俗的辦法---貼上友情。既不結幫,也不淡化,而是大幅度降低朋友的標準,擴大友情的範圍,廣種薄收。我認為,以上三種做法,都是為了強行防範友情破碎硬加來的。然而對友情的防範不是友情的自身破碎,而是友情的起點---也就是交錯朋友。萬不能把防範友情的破碎當成一個目的,該破碎的讓它破碎,不要憐惜。

然後,作者又談到了友情的錯位。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有那麼一把量度尺,它是來為我們衡量朋友的。不同的是,有的尺子量出來的是事業型朋友,有的是患難知己,有的確是“孤朋狗友”。先不說朋友的種類,有句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很顯然,這句平凡的話在現代社會中已深入人心,成為許多人骨子裡的東西,結識朋友的準則。這種說法的確表明了朋友的重要,又表明朋友的價值在於被依靠。但是我覺得,真正的友情不依靠什麼。所謂朋友,就是那些使我活得更溫暖、更快樂的人。英國詩人赫巴德曾說過:“一個不是我們有所求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友情因無所求而深刻,不管彼此是平衡還是不平衡。

最後,餘秋雨先生寫到了友情的來之不易,因此我們要加倍珍惜。

兩隻螞蟻相遇,只是彼此碰了以下觸鬚就向相反方向爬去,爬了很久之後突然都感到遺憾,在這樣廣闊的時空中,體型如此微小的同類不期而遇,“可是我們竟沒有彼此擁抱一下”。

《餘秋雨散文》讀書筆記3

“比梁實秋,錢鍾書晚出三十多年的餘秋雨,把知性融入感性,舉重若輕,衣袂飄然走過他的《文化苦旅》。”這是余光中先生《散文的知性與感性》中的一段話。余光中把餘秋雨與梁實秋,錢鍾書相併列。的確,餘秋雨散文的出現,從《文化苦旅》到最近的《行者無疆》,十多年來,餘先生的散文讀者眾多,好評如潮。有人評論說:從空間上它進入了民眾,從時間上進入了散文歷史。樹立起一座散文的奇峰。

拜讀完餘先生的幾部散文集,心中不由感慨萬千!秋雨散文,由《文化苦旅》《山居筆記》《霜冷長河》《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千年一嘆》以及《行者無疆》組成的一系列文化散文!一種典型的文化散文,在我們看慣了標榜散文的精巧靈活之作後,它呈現在我們眼前一道亮麗清新的風景線,如一縷清風拂人心田!。它擺脫了沉湎於自我小天地的小家子氣,而表現為一種情懷更為慷慨豪邁的大散文,當然不是篇幅冗長之大,而是體現為一種沉甸甸的歷史感和滄桑感,一種浩然而袞毫不矯情的雍容與大氣,一種俯仰天地古今的內在衝動與感悟,一種湧動著激情與靈性的智慧與思考。

第一次接觸秋雨散文是《廢墟》。“沒有廢墟就無所謂昨天,沒有昨天就無所謂今天和明天。廢墟是課本,讓我們把一門地理讀成歷史;廢墟是過程,人生就是從舊的廢墟出發,走向新的廢墟。廢墟是進化的長鏈。”“沒有皺紋的祖母是可怕的,沒有白髮的老者是讓人遺憾的。”在心靈與心靈的撞擊中,發出了“還歷史以真實,還生命以過程”的呼喚。文章中沒有細節,沒有歷史人物,沒有山水勝蹟。行文中充盈著閃光的智慧,蘊涵著深刻的思考,飽蘸著濃郁的感情。

殘簡斷垣中,那優美的語言,獨特的視角,深刻的思想,就像磁石一般強烈的吸引著我。走進廢墟,他體會著歷史的滄桑,品味著文化的內涵,發出了”還歷史以真實,還生命以程序”的慨嘆;面對著敦煌,看到一個古老民族的傷口在滴血。感受著歷史的強悍與苦難,感嘆著”飛天的後人”。餘秋雨先生,站在歷史的高度,以理性的嚴峻,考察中國現存的原始文化,去貼近文化的大生命,重新審視中華文明。正如《文化苦旅》自序中提到的”我發現自己特別想去的地方,總是文人與古代文化留下較深腳印的所在,說明我心底的山水並不完全是自然山水而是一種人文山水。中國歷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和它對我的長期薰染造成的。”

就這樣,山川草木,樓臺軒榭,廟宇亭閣,雲月飛鴻,都與人的呼吸相通,散發著文化的魅力!。道士塔,莫高窟,陽關寄託著他悠遠的憑弔;寂寞天柱山,風雨天一閣,承載著他濃重的感喟;白髮蘇州,江南小鎮,蘊涵著他深沉的思考。貞節牌坊令人感慨,新加坡的墳人使人震撼,貴池儺事又警人反思!邊塞大漠中,留下他道道車轍,廬山石級沾下他輕輕的腳印;江南小巷中迴響著他的感嘆,殘簡斷垣中閃現著他佇立的身影。十萬進士,遙遠的絕響,蘇東坡突圍,一幕幕歷史被用文化的眼光注視,用優美的語言闡釋。——跋涉於殘陽廢壘中臨西風古道,與一頁頁風乾的歷史對話,撫摸著古老民族胴體上的傷痕。對文明的嘆惋,對生命的珍愛,對自然山水的理性追求,匯成一種冷冽的憂患意識,這是歷史的感悟。它是冥冥夜色中一星遙遠的燈火,若明若暗,忽隱忽現。

看過《文化苦旅》和〈〈山居筆記〉。我們覺得中華民族並不是哄傳的那樣頑固與腐朽,而是更為的強健,尤其是在我們看過《千年一嘆》後。餘教授考察著埃及文明,希臘文明,巴比倫文明乃至印度文明,承載著感受著它們不同程度衰落的震撼,反思著中華文明歷經風風雨雨而生生不息以至強健的緣由。金字塔。帕特農神廟,泰姬陵,一個個熠熠閃光的名字,都進入餘教授自由馳騁思考的天空!縱橫捭闔的巨集觀把握,情致深惋的微觀體悟,它流溢著歷史詩情的的沉鬱柔麗,張揚著現代飛天的吟嘯。它不動聲色卻有內裡乾坤,波濤澎湃又不失驕矜,天馬行空遨遊於無限時空回眸一顧卻盡顯生命本色!

還是以《收穫》上推薦大散文的評論作結語吧!”它力求新的觀念和審美取向,既要感悟人生,富於智慧””對歷史和現實有合乎今人的審視品味---有歷史穿透力,敏於思考,有助於再鑄民族精神和人文批判精神的散文”。暮色四合,喧譁的一切復於平靜。靜靜的夜裡,最好莫過於讀書了。一盞孤燈,一杯濃茶,細細品味秋雨散文。讀罷掩卷沉思,頓覺韻味無窮!有感於此,姑妄言之,姑且聽之!

《餘秋雨散文》讀書筆記4

這幾天在網上讀餘秋雨老師的散文集《文化苦旅》,感受頗多,讀了很多篇文章,感受最深的是他那篇反映誠信的《信客》,我們上次學生做作文也是寫了反映誠信的話題作文,所以想把自己的一點粗淺的看法談一下。

《信客》寫的是早年在鄉間的事,那時候通訊手段很落後,對外的通訊往來主要依靠一種特殊職業的人:信客。沒有信客,好多鄉人就不會出遠門了。在很長的時期中,信客沉重的腳步,是鄉村和城市的紐帶。我要說的是這裡的一個老信客,曾有一次為客戶送給女兒的紅綢,而他也要為一遠親送一分禮,就裁下了客戶窄窄的一條紅綢扎禮品,圖個好看。沒想到上海那位又託另一個人給家裡帶來口信,說收到紅綢後看看兩頭有沒有畫著小圓圈,以防信客做手腳。這一下老信客就栽了跟頭,四鄉立即傳開他的醜聞,以前叫他帶過東西的各家都在回憶疑點,好像他家的一切都來自剋扣。但他的家,破爛灰黯,值錢的東西一無所有。小小的一件事毀了老信客一生的名譽,老信客聲辯不清,滿臉悽傷,拿起那把剪紅綢的剪刀直扎自己的手。這就是不講誠信的結果,哪怕只有僅僅的一次,這就是我要說的,在這個世界上,你要想頂天立地的站在這個世界上,請記住一句話:萬事誠為先!

西方有句話:他騙了所有的人,最後發現他被所有的人騙了。信譽,是對受權益的維護和尊重,承諾,就自己來說是一種責任,就對方來說是一種希望。失信和失諾,不管物件是誰,都是一種失責。然而,正是這種然否,才顯示出一個人思想品德的高下,古人云:君子一言,駟馬難追。為何難追?因為言出諾隨,方顯君子本色。言必行,行必果,特別是在競爭激烈存在的現代社會,承諾更是企業生存發展的基石。只有一諾千金,才可贏得至高無上的信譽。

鄭周永說過,信用是財產,有信用就有一切。麥可格雷爾也說過,一切商業交易中,信用第一。請看美國的凱特皮勒公司是怎麼做的。這個公司是世界性的生產推土機和鏟土機的公司,它的廣告中說:凡是買了我們產品的人,不管在世界的哪一個地方,需要更換配件,我們保證48小時內送到你們手中,如果送不到,我們的產品就白送給你們。他們說一不二。有時候為了把一個價值50美元的零件送到邊遠山區,不惜用一架直升飛機,費用高達2000美元。有時無法按時在48小時內把零件送到使用者手中,就真的按廣告所說,把產品白送給使用者。由於經營信譽高,這家公司歷經幾十年仍然興旺。這就是講究信譽給凱特皮勒公司帶來的效益。正是有了信譽,才有了凱特皮勒公司的發展,才有了凱特皮勒公司興旺。這就是說,承諾就是信譽,承諾的實現與否直接關係到企業的生存。

另一家國內的銀行的員工們也很好的做到了講誠信,維護青年文明號的榮譽稱號。做到了名不虛傳。當記者拿出1100元錢,卻故意在存款憑條上填寫了100元,遞進2號視窗。服務員熱情餓接待了他們,並將多出的100元退了回來。這是發生在國家級青年文明號,工商銀行吉林市湘潭儲蓄所的一件事。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普普通通的銀行的職工的默默無聞兢兢業業的堅持,才換來了他們這樣的文明稱號,這種品德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這告訴我們:信譽要靠實際行動積累。

但也有一些單位口號喊得震天響,在真的有事發生後卻一再推諉,在群眾中造成很壞的影響。一消費者到一家門面堂皇,公開向消費者承諾包修3年電器商店,花820元買了一臺全自動洗衣機,使用僅10天,就發現定時器失靈了。當該消費者帶著發票把洗衣機運回商店要求換一臺新的時,就惹得營業員滿臉的不高興。她說,換新的不可能,只能給你修理一下,今天沒修理人員,你先運回去,明天派人。不得已,筆者只好運回去等人上門修。殊不知,修了壞,壞了修,折騰了好幾個回合仍無效果。真是讓人有克說不出,這樣的.服務,這樣的承諾,又怎麼能讓人信服?這件事告訴我們:承諾不是隻說不做。就像池田大佐說的:信用是難得易失的。費十年的功夫積累的信用,往往由於一時的言行而失掉。這也是我們以後要吸取的教訓吧!

說到這裡,不禁又想起了《禮記》上的一句話:不寶金玉,而忠信以為寶。這句話戰國時期的尾生做到了。尾生曾與一女子約會於橋下,女子未來,河水卻開始上漲。於是他便面臨著兩難的選擇:要麼固守著誠信被淹死,要麼丟掉誠信保全生命。尾生最終選擇了誠信,抱柱而死,成就了千古美名。讀來雖覺慘重,但在追尋誠信的道路上沒有什麼捷徑可走的,正像《信客》裡的那位老信客,一生的信譽毀在了那條窄窄的絲綢帶上,大半輩子的風塵苦旅,整整一條路都認識他。流落在外的遊子,年年月月都等著他的腳步聲。而他只能躲在山間墳場邊的破草房裡,夜夜失眠,在黑暗中睜著眼,迷迷亂亂地回想著一個個碼頭,一條條船隻,一個個面影。世人,牢牢的記住那句話吧:萬事誠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