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徵文書讀後感8篇

在時代不斷變遷的過程中,讀後感的使用也大大增多了,讀後感是把自己得到的啟發和感悟記錄下來,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徵文書讀後感8篇,供大家參考。

徵文書讀後感8篇

徵文書讀後感篇1

讀了《狼王夢》,我深深認識到:學會競爭,是適應社會生存的必由之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勇於挑戰,用汗水澆開絢麗的成功的花朵!

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叫紫嵐的母狼,生了五個狼崽,可有其中一個狼崽被洞外的寒冷掠奪去了生命,所以只剩四隻狼崽了。紫嵐為了完成丈夫的遺願——把一個孩子培養成狼王,費盡全力去培養她的3只狼子,可最終並沒有得到回報,她的四隻狼子僅有一隻活了下來,那隻就是媚媚,媚媚是母狼,無法成為狼王,但媚媚生下了5只小狼,兩隻是公狼,於是當狼王的期望就被寄託在了他們身上。

書中的“狼道”是作者描述的重點。母狼紫嵐,在必要時,能夠吃掉自我的狼兒;或者為了不讓孩子受獵人們的折磨和屈辱,維護“狼道”的尊嚴,能夠一口咬斷孩子的喉管,無論如何也要留全屍;甚至眼睜睜地看著愛子在搏鬥撕殺中受傷、死去,被飢餓的狼群咬成碎片,也不伸出援手。狼兒們長大後,不必像我們人類說的“禮道”、“孝道”等來回報父母,反而要奴役它們,甚至能夠殺掉他們。因為據“狼道”來說,敢於咬死父母的狼才能夠成為頂天立地的狼王。

用我們的“人道”來說,“狼道”也未免太殘忍了,但動物也是講感情的,哪怕是十惡不赦的狼。紫嵐為了自我的兒女,能夠放棄自我的婚姻,不再尋找新伴侶,到了生命的最終為兒女而與狡猾可怕的鷹中之王大金雕玉石俱焚,表現出母親至高至大的一面,這一點無異於們人類。

作者很擅長說故事,情節緊揍,環環相扣,絕無冷場。例如一開始,紫嵐的生產,便是在大白狗的追逐下完成的。之後他運用關於狼的知識,把狼充滿挫折的成長描述得十分精彩,巧設懸念,引人入勝,並且他在情節的處理上謹守客觀原則,沒有加入人類的溫情喧賓奪主,構建了一個蕩氣迴腸、震撼天地的狼的精神世界。

徵文書讀後感篇2

這天,我懷著無比喜悅的情緒讀法布林所寫的一部著作——《昆蟲記》。法布林是第一位在自然界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窮其畢生精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真實地記錄下昆蟲的本能與習性,寫成了《昆蟲記》這部昆蟲學鉅著,他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尊敬和愛法布林刻苦鑽研,犧牲了自己私有的時間去觀察昆蟲。《昆蟲記》詳細地描繪了昆蟲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蠍子、蟬、甲蟲、蟋蟀,等等。這給後世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使人類社會迅速走了現代禮貌。

法布林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並不是容易。他出生於農民家庭,從小生活貧困,靠自學先後取得多個學位。他前半生一貧如洗,後半生勉強溫飽,但法布林沒有向各種困難屈服,他勤於自修,精心選取研究方向,堅持不懈地進行觀察研究昆蟲及植物,不斷獲得新成果。法布林一生最大興趣,盡在於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發現自然界蘊含著的科學真理。他正因為熱愛真理所以撰寫《昆蟲記》。我多麼渴望像法布林那樣,到知識的海洋中去遨遊,到科學的世界去探索,去揭開自然界中的一個又一個奧祕,為人類造福啊!然而同法布林相比,我真感到羞愧萬分。法布林能在困苦的環境下研究昆蟲,平時我連做數學題都不認真,不刻苦,一遍做不出來,就不想動腦筋,有時還亂髮脾氣。

讀過《昆蟲記》作者的生平和《昆蟲記》,我感受很深,《昆蟲記》不僅僅僅充滿著對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蘊涵著追求真理、探求真相的求真精神,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生活中和學習中,我們要學習法布林勇於探索世界、勇於追求真理的勇氣和毅力,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像法布林那樣,要有一種嚴謹的科學精神,堅持“準確記述觀察得到的事實,既不新增什麼,也不忽略什麼”。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即使條件艱苦,也要為了理想而不斷奮鬥。

我歎服法布林為探索大自然付出的精神,讓我感受到了昆蟲與環境息息相關,又讓我感受到了作者的獨具匠心和細微的觀察。《昆蟲記》讓我眼界開闊了,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了,理解問題的深度也將超越以往。我覺得《昆蟲記》是值得一生閱讀的好書,我想無論是誰,只要認真地閱讀一下《昆蟲記》,讀出滋味,讀出感想,必須能夠明白得更多。

徵文書讀後感篇3

讀過一本書,而有後感,感而後有啟發。我想聊一聊讀過《西遊記》一書的後感和啟發。

有理想和追求

唐玄奘是《西遊記》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的性格特徵鮮明。但我從他身上讀出了一種信念,讀出了一種他對於理想而鍥而不捨的追求的堅定的信念。唐玄奘是唐太宗在位時唐代一位著名的高僧。當時,唐代的佛教文化還不是昌盛的時候,還需要不斷豐富、不斷學習。在那時,玄奘就主動提出西遊天竺求取佛經。他的勇氣令我折服,他的奉獻精神讓我感動。

我想到如今的社會,想到那些熱愛祖國,願意為祖國赴湯蹈火在所不惜的軍人,他們和玄奘一樣的。他們熱愛祖國,希望祖國繁榮昌盛而勇敢地踏上理想之旅。這給予了我們這一新時代的青少年的啟發:我們也要熱愛自己的祖國,甘於奉獻,勇敢地追夢。

鍥而不捨

困難,有時候給我們更多的是退縮和畏懼。讀了《西遊記》這一部名著,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樣,都佩服於唐僧師徒四人不畏艱難險阻,鍥而不捨地西遊天竺求取佛經的精神。取經路上,不僅有自然災難,如:火焰山、通天河的險阻,還有各種妖魔鬼怪的騷擾。師徒四人可謂披荊斬棘,好不容易才挺過種種困難,取得真經,各封為佛。在這中間,還有師徒四人之間的小插曲,悟空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誤會,好險幾次被逐。在此,我又想起了革命時代的紅軍長征。師徒四人取經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又何不像這長征精神一樣?今天的我們要思考,思考著要怎樣成為一個堅韌的人。如果就像某些同學信心滿滿地制定好遠大的目標放棄自己的目標,那麼生活的意義何在呢?所以,為了實現我們偉大的理想,我們就要鍥而不捨地努力,努力拼搏,滴水穿石。像唐僧師徒一樣,心中充滿自信和希望,相信九九八十一難之後總會取得真經!

團結就是力量

我們常說“一枝筷子易折斷,一捆筷子不易斷”就是經常在強調團隊精神的重要性。也不難看出,《西遊記》中師徒四人團結的樣子。像我們所瞭解到的一些故事情節中,唐僧被妖怪抓走了,徒弟們總是有計劃地將唐僧救出去,三兄弟利用他們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總是能完成好解救師父的任務。我們可以反過來想,徒弟三人大可不必費盡周折解救,悟空可以回到花果山逍遙地當一個美猴王;八戒可以回到高老莊自由自在地過他自己的生活;悟淨也可以回到流沙河繼續統治著。但他們並沒有這樣做,為什麼?因為師徒四人彼此間有感情了,心是連在一起的,所以自然會有一股力量推動著他們去做這件事,當然,這還是一種責任。這力量就是團結所給的,團結更是一種責任。像在剛結束了的奧運會的中國女排精神一樣,一樣獨具團隊精神。這也是值得我們青少年學習的。我們也要像中國女排一樣,像唐僧師徒四人一樣獨具團隊精神。這樣才能取得好的成績。

樂於助人

?西遊記》中很多地方有寫到師徒在取經途中幫助貧苦人民的事例。這就對我們有啟發:要做一個樂於助人的人。“搭把手”這體現的也是樂於助人。在平常的生活中,我們要經常留心注意一下自己的行為。比如,不亂扔垃圾,給環衛工人減小一點點的負擔;經常給貧困山區的小朋友們寄“愛心包裹”;經常關愛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從日常小事慢慢累積,老師也教育我們要“日行一善”,可見樂於助人這樣的品質是人際關係中一個有份量的橋樑。

?西遊記》這部名著中還有許許多多值得我們品味和學習的。在今天的社會中,我們青少年更要多讀名著,品味其中,從古老的名著中汲取更多的道理。

徵文書讀後感篇4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一本很好的書,這本書的作者就是聾、啞、瞎俱全的美國著名作家海倫·凱勒,就讓我來跟你講一講關於海倫·凱勒的故事吧!

海倫·凱勒在出生的時候,原本是一個健全、活潑的孩子,但是在他兩歲的時候,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病讓他失去了光明,失去了聽力,失去了說話的能力,但是,他的爸爸和媽媽並沒有因此而放棄他,即使海倫·凱勒的家裡非常有錢,但是他的爸爸媽媽仍然對他非常好,還給她請來了最好、最負責任、最有耐心的老師莎莉文老師,他是海倫·凱勒的家庭女教師,他經常帶海倫·凱勒去旅遊,然後把她自己想說話的寫在海倫·凱勒的手上,讓海倫·凱勒理解,漸漸地,莎莉文老師就慢慢的教海倫·凱勒說話,而海倫·凱勒非常聰明,一學就會,很快,海倫凱勒就上了國中,在國中的時期,他一直非常的想上哈弗大學,所以,每次老師上課的時候,他都認真理解著莎莉文老師在他手上寫的英文,海倫·凱勒非常刻苦,非常用心,到了考試的那一天,他用盲人打字機,迅速的做完了試卷,最終考上了名揚天下的哈弗大學。

在大學的生活中,海倫·凱勒非常的忙碌,因為他是盲人,而其他同學都是健全人,再加上學校沒有特別給他配備盲人教材,但是,海倫·凱勒仍然順利地從哈弗大學畢業。

通過這本書,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善用你的眼睛吧,就想明天你將失去光明一樣,珍惜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同理,也請珍視其它器官,用心去聆聽美妙的音樂、鳥鳴蟲吟,就像明天你將失去聽力一樣;仔細觸控每一樣東西,就像明天即將失去雙手一樣;嗅聞所有鮮花、青草的味道,就像明天你將失去嗅覺一樣。充分利用你的每一種器官,敞開你的心扉,去接納世界、探索世界吧!當你以美的眼光去看待周圍的一切時,這個世界也以美來回報你。

徵文書讀後感篇5

這個假期我讀了《魯濱遜漂流記》這本書,獲益匪淺。

一六五九年九月三十日,一個人在一次航行中上遇到了可怕的風浪,翻了船,除他之外無一人生還。他流落到了孤島上。憑著他驚人的毅力與勇氣,二十八年後,他依靠自我的智慧逃出了孤島,這個人就是倒黴而又幸運的魯濱遜·克羅索。

在荒蕪人煙的孤島生活了28年啊!多麼驚人的一個數字!可見魯濱遜是何等的勇敢。初到孤島的他是絕望的,他說:“我整天悲痛著我這淒涼的環境,沒有食物,沒有房屋,沒有衣服,沒有武器,沒有出路,沒有被救的期望,眼前僅有死,不是被野獸所吞,就是被野人所嚼……”可是,慢慢地,他獨特的個性體現了出來,對生活充滿期望,不再整天沉浸在自我設計的悲觀中,開始一心一意的安排自我的生活,他建了小房子;做了桌子、小匣子;捕了小羊、小狗;種了小麥、稻子……就這樣,他用自我的雙手,創造了自我的小王國。

魯濱遜還是堅毅的人。他以往這樣說道:“我的脾氣是要決心做一件事情,不成功決不放手的”,“我要盡全力而為,只要我還能划水,我就不肯被淹死,只要我還能站立,我就不肯倒下……”他沒有助手,工具不全,缺乏經驗,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花很大的勞力,費好長的時間。連做一塊木版都要四十二天。他作的許多事情都是白費力氣,沒有成功,但他從來不灰心失望,總是總結了失敗的經驗又重新開始。辛勤的勞動換來了令人欣慰的回報,他最終變得有船用,有面包吃,有陶器用,有種植園,有牧場,有兩處較“豪華”的住所……這些沒有一件不是費了很多力氣、克服了許多困難才得來得的。

讀完之後,我不禁反省自我:如果我流落到孤島,能活幾天?一天?兩天?我又能幹些什麼?會劈柴?會打獵做飯?我連洗自我衣服還笨手笨腳的呢!再說了,沒有一個人講話,多孤單呀!我準會憋死的!可見魯濱遜是多麼樂觀向上!我覺得人應當學習他這種不怕困難、樂觀向上的精神,無論何時何地都堅強地活下去,哪怕僅有一線期望也要爭取,決不能放棄!我們要像魯濱遜那樣有志氣、有毅力、愛勞動,憑自我的雙手創造財富。

徵文書讀後感篇6

?家》,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生動地展示了青年一代的覺醒忽然封建勢力的沒落,是文學史上的里程碑。

覺新是這部小說裡塑造得最成功的一個人物。由於他處在長房長孫的位置,因此,為維護這個四世界同堂大家庭的“和睦相處”,他凡事都採取“不抵抗主義”。他與他的梅表妹有一段美好的戀情,但是在這個封建大家庭裡,婚姻大事是不由得他們作主的。他的父親為他做了親,他沒有反抗,有的只是默默地接受父親為他安排的一切。雖然他的內心十分痛苦,但他不敢說一個“不”字。而後他與妻子瑞鈺成了親。祖父死後,陳姨太以“血光之災”為由,不許瑞鈺在家生孩子,叫覺新送她到城外去。這事對覺新來說猶如晴天霹靂,但他還是接受了,結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而在這之前,他的梅表妹也因為他,鬱鬱寡歡而死。然而對於這一切悲劇的發生,他無力反抗,甘願繼續痛苦地過著“舊式”的生活。

小說中的另一個典型角色覺慧,覺新的弟弟,卻有著與他哥哥完全不同的性格。小說典型地塑造了覺慧這個大膽幼稚的叛逆者的人物形象。他積極參加了學生聯合會組織的的反帝反封建活動,猛烈抨擊封建家庭。在婚姻問題上,他敢於衝破封建等級觀念,毅然和丫頭鳴鳳相愛。對於長輩們裝神弄鬼等迷信行為,他也敢於大膽反抗。最後,他義無返顧地走出了家庭。

?家》還重點描寫了幾個有著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鳴鳳和瑞珏。這三個女子雖然性格不同——梅悒鬱,瑞珏賢慧,鳴鳳善良卻柔中有剛;她們的社會地位也不同,但她們的悲劇結局卻是相同的。作品通過對這幾位女子悲劇遭際的描寫,進一步控訴了封建禮教以及封建道德對弱小、無辜、善良的人們的迫害,強化了全書主旨。

?家》是一部充分體現了巴金創作成就和風格的優秀作品,它充分顯示出了巴金在現代文學小說創作領域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徵文書讀後感篇7

在這篇文章裡,老舍先生對當時的政治,當局的黑暗並沒有作過多的描寫,通過一箇舊人力車伕的辛酸故事,描繪了舊社會如何把一個正直、好強、善良、自食其力的洋車伕從肉體到靈魂加以毀滅的過程。祥子有一個理想:擁有自己的洋車。於是他憑著勤勞和堅忍省吃儉用,終於如願以償。然而好景不長,沒多久他的洋車就被士兵搶走。但他沒有灰心,靠自己的努力又買了一輛洋車。不過他實在太倒黴了,辛辛苦苦的積蓄又被洗劫一空。就這樣反覆了三次,祥子再也無法鼓起生活的勇氣。他開始遊戲生活,吃喝嫖賭,徹底墮落為城市的垃圾。

這本書讓我認識到舊社會是多麼的黑暗,多麼令人畏懼,竟然有把人變成鬼的罪行。祥子僅僅是北京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力車伕,在社會上是不顯眼的,但命運還是不能放過他,折磨好強的他,毀了他的夢想,後來淪為自甘墮落的人。悲劇總是令人毛骨悚然,膽戰心驚。

人是有思想的動物,應該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標。但是要因人而異,因社會而異。如果總是無法實現理想,那麼就有可能變成“祥子”,墮落、衰敗,厭惡生活。畢竟能夠一生都堅忍不拔的人是少數。追求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改變的過程,然而這一過程會很複雜,人很容易失去自我,失去自我就會迷失方向,甚至墮落。就如祥子,他本是一個對生活充滿希望的人,他熱愛生活,熱愛北平,一系列的挫折使他恨透了整個世界。

一個人,不管生活在什麼樣的社會,如果沒有目標有理想,輕易放棄,永遠報著消極的心態,不去闖,不去拼,最終只能容易失去自我,迷失方向,甚至墮落。所以,我們應該有理想,有目標,有積極向上的心態,才能立足於社會。

作品本生寫道:“苦人的懶是努力而落了空的自然結果,苦人的耍刺兒含有一些公理。”又說:“人把自己從野獸中提拔出,可是到現在人還把自己的同類驅到野獸裡去。祥子還在那文化之城,可是變成了走獸。一點也不是他自己的過錯。”老舍正是從這樣一種認識出發,懷著對於被侮辱與被損害者的深切同情,寫下這個悲劇的。這就使這部作品具有激憤的控訴力量和強烈的批判精神,深深地烙上讀者的心坎。

徵文書讀後感篇8

?論語》是一部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以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行。此書也蘊含了許多關於學習的態度與方法。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是孔子對學習的看法,他認為只要自己感興趣,把所學得當作一種愛好,一種快樂,就一定能學好它。當然,在今天,我們依然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為我們發自內心地喜歡,就能夠集中全身的精力,激發潛能,從而促使自己走向成功。

有了學習的興趣還不能夠走向成功,還需要有正確的學習方法與態度。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是孔子對待學習的態度,他認為對待知識時,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可事實上,我們很難知道自己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或者說人們很多時候不願承認自己不知道,認為這樣很丟臉,這是一種不正確的心理。我們應該保持謙卑的學習態度,切不可不懂裝懂。在有了良好學習態度的基礎上,我們再來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認為學習和思考應該結合起來,不能只顧一邊。現在社會,中國學習就是屬於理論方面十分優秀,但是動手實踐能力與自主探究能力就比較弱了。在這點上,我們應逐步提高學習中探究的能力。這點是非常重要的,但光有這點還不夠,有些人學了後面的,忘了前面的,這樣的學習也是不好的。所以,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是孔子提出的另一種學習方法。溫故以前學過的知識可以讓我們對此掌握得更加牢固,並且還可能發現一些新的知識。

有了這些,還需要一個“領導者”——夢想。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見周公。”這是孔子在步入遲暮之年還未實現夢想時發出的感嘆,但他並沒就此放棄,而是心懷夢想,對生活充滿希望。夢想就像太陽,沒有夢想的人,生活中就如同失去了陽光,整日在黑暗中度過,怎麼會對生活充滿希望呢?

夢想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動力,但也有人心懷夢想,卻止步不前。

“唐棣之華,偏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遠而。”孔子曰:“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許許多多的人同這位遊子一樣,雖然心懷夢想,但是覺得夢想太遙遠而放棄,但你有為此努力過嗎?還有一種人,他們為夢想努力過、奮鬥過,但在面對眾多困難時,他們被壓倒了,而他們對自己說:“我努力過了。”但你們為什麼不問問自己:“我拼盡全力了嗎?”如果你做到了這些,那麼你離成功就不遠了。

這本著作中所蘊含的博大而深厚的思想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名言,給世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標籤:讀後感 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