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讀七律長征讀後感8篇

撰寫一篇讀後感能夠深化大家對名著思想的領會,大家要知道寫讀後感除了是為了簡述書籍的內容之外,也是加深自己的印象,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讀七律長征讀後感8篇,供大家參考。

讀七律長征讀後感8篇

讀七律長征讀後感篇1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歷史上偉大的奇蹟。我讀了這首詩,感觸至深。

紅軍戰士們在長征的行程途中,遇到了種種艱難困苦,歷經了常人難以忍受的折磨,踏遍了水流湍急的大渡河和金沙江;連綿起伏的山嶺;天寒地凍的雪山和茫茫無涯的草地等等各種天險的阻隔。但他們心中充滿奮鬥的心情,滿腔的熱血,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英勇地與敵人作鬥爭,他們還勤于思考,巧與敵人做周旋,最終取得長征的勝利。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會遇到許多困難。有一次,我在放復讀機,不知怎麼了,突然放不動了,原來帶子卡住了。我又急又氣,使勁拽。但轉念一想,這樣會把帶子拽斷。於是,我靜下心,慢慢的取,經過一番周折,我終於取出來了。我悟出一個道理:遇事不怕困難,要克服它才行。

我還從詩中的“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體會出紅軍戰士們有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他們不僅在戰場上無不流血犧牲,而且還要面臨環境的惡劣,糧食的不足,但是紅軍戰士卻依然開開心心地過著每一天,我非常敬佩他們。

現在,我們過著幸福的生活,但我們不能忘記過去的歷史,不能忘記勇敢的紅軍戰士,更不能忘記國家的新中國的創始人《七律·長征》讀後感500字作文《七律·長征》讀後感500字作文。如果沒有他們的指揮作戰,沒有他(春節見聞)們的辛勤工作,就不會有改革開放的一天。因此,我們要珍惜這得來不易的美好時光,好好學習,不能浪費光陰,虛度年華,用努力來迎接自己人生的“盡開顏”。

長征,譜寫了一首悲壯的交響曲和一曲悲壯的詩歌,描繪了一幅悲壯的畫,我要把長征銘記在心,把長征精神發揚光大。

讀七律長征讀後感篇2

寄託情感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種:一首歌、一首詩、一副畫、一句話……數不勝數。今天,我品讀了紅軍長征時期毛爺爺所寫的詩《七律·長征》。

我剛讀到第一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時,覺得紅軍好厲害,萬水千山都被他們看作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小事了,要是我的話,估計還沒有越過一個小山丘,就喊苦喊累不想走了。當然了,既然這首詩是寫長征的,那我總要了解一下,長征是什麼。我在網上查了一下,長征,中央紅軍由南向北進行的一次戰略性轉移,行程高達兩萬五千裡!看到這裡,我對紅軍更加的敬佩了。我繼續讀了下去。然而接下來的幾句,讓我為之震撼。一句“五嶺逶迤騰細浪”就讓我覺得紅軍真是厲害。五嶺的山脈這樣的高低起伏,這樣的連綿不絕,在紅軍眼裡不過只是細小的波浪?這也太不可思議了,這可是綿延不斷的五嶺。更不可思議的是後面幾句。“烏蒙磅礴走泥丸”一句,讓我對紅軍肅然起敬。烏蒙山高大雄偉、氣勢磅礴,可是紅軍只把它當成了泥丸。金沙江波濤洶湧,如同滾燙的開水一樣,打在了高聳如雲的懸崖上;大渡河上,瀘定橋只剩十幾根鐵索,讓人感到寒意;使紅軍欣喜的是,過了白雪皚皚的岷山,紅軍終於笑開了顏。和紅軍相比,和他們吃過的苦相比,我真是太嬌氣了。紅軍穿著破草鞋,吃著乾糧,走了兩萬五千里路。而我穿著運動鞋,走了一兩百米的山路,就喊累。這樣怎麼能為我的祖國出一份力呢?

我決定了,我要向紅軍學習,不怕苦,不怕累,堅持!

讀七律長征讀後感篇3

為了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我們學校開展了閱讀紅軍長征故事的活動,目的是讓我們這一代人銘記歷史,勿忘國恥,發揚老紅軍的光榮傳統,於是我買了一本《十五歲的長征》,這本書讓我讀後感觸很深。

初讀《十五歲的長征》,我的第一反應是太不真實,他們中多半是一些少年,一些小紅軍,年齡大多在十五歲上下。的確,長征在我看來,太艱苦了,以至於到達了難以置信的程度:他們吃野菜、啃樹皮、吃皮帶……在自然環境惡劣、敵人圍追堵截、糧食短缺,而且還是敵強我弱的情況下還能成功,真的不可思議。在絕對的逆境中,他們都有頑強的意志克服困難。

其中,有個故事我最喜歡了,那就是“任務在,我不能這樣”。裡面講述的是:一行人繼續在草地上行走,又累又餓。才走出不遠,一個叫得天的就覺得不對勁了,他回過頭,看見唐牯子還一動不動坐在那。“唐牯叔……走啊!你沒看見大家都走了嗎?”唐牯子沒動,坐在那裡像是一塊石頭。得天又叫了幾次,唐牯子還是不走,說:“要走你們走,我不走,我留在這,橫豎是走不出草地的。這片地方好,皮醫官他也在這(已經死了),我留下來,跟皮醫官做伴。你以為我們走得出草地?你真是個伢……跟你說吧,走不出去的!與其受那番苦死在個爛泥地裡,不如找個好地方痛快地死。”聽了唐牯子的話,得天沒轍了,他鼓著眼睛,看了看天,那會兒草地一片燦爛;那會兒草地像個仙境。可是得天好無奈,他想哭泣,可他沒哭,說:“任務總要完成,我們的任務!我們是收容隊不是?難道就忘了任務坐在這地方?”說到“任務”,唐牯子愣了一下,瞬間讓他明白了自己是個軍人,最後終於站了起來,說:“走吧,你說得對,什麼都可以忘了,什麼都可以不顧,但任務在,我不能這樣……”

讀到這裡,我想到了自己有時候也像唐牯叔,遇到某些事情也會打退堂鼓。記得我剛開始學輪滑時,我連輪滑鞋都不敢穿,怕穿上之後摔個“底朝天”。但是看著別人滑得那麼開心,心裡怪癢癢的,最後還是鼓起勇氣,壯著膽子穿上了。可剛一穿上鞋,果然不出我的所料,摔了一個大跟頭,頓時眼淚嘩嘩的往下流。生氣地說:“我不學了,學這個好難的,而且特別累。”說著把輪滑鞋脫掉丟到一旁,媽媽看我洩氣不滑了,就跟我說:“不要放棄,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不放棄就會成功!你看那個小姐姐,她每次滑一步都把腳抬一下,這就是技巧。去吧,接著練,加油!”聽了媽媽的話,我又堅定了信心,是的,我不能這樣,我不能因為小小的挫折就放棄了學習輪滑的機會。於是我重新穿好輪滑鞋,在一次又一次地摔倒後再爬起來,終於,我練成了,滑得又快又平穩,也不再摔跤了,我興奮得手舞足蹈。輪滑讓我感受到了運動的快樂,速度的激情。

通過閱讀《十五歲的長征》,我體會到了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要向他們學習,學習不怕困難、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我們越來越遠離那個時代了,但我們不能遠離那些英雄,更不能遠離先輩們高揚的英雄主義旗幟!

讀七律長征讀後感篇4

一九三四年十月間,中央紅軍主力從中央革命根據地出發作戰略大轉移,歷時兩年,經過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貴州、四川、雲南、西藏、甘肅、陝西等十一省,擊潰了敵人多次的圍追和堵截,戰勝了軍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無數艱險,行軍二萬五千裡,終於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達陝北革命根據地,長征是世界軍事史上的一個奇蹟。中國工農紅軍不畏艱險,英勇頑強,他們翻高山、穿沼澤、渡大河、攀山崖、過索橋;在雪山上寒風刺骨,在沼澤裡連滾帶爬,在江水裡齊心向前;在金沙江巧渡,在大渡橋強渡,正如詩中所說的“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可是,是什麼力量讓中國共產黨堅持到底,永不服輸呢?這正是中國共產黨能成為一個可以照亮中華大地的太陽的理由。中國共產黨的黨員們,有著許多崇高的品質,他們具有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五嶺”可以當做“細浪”,“烏蒙山”可以當做“泥丸”;他們具有英雄氣概大無畏的精神,可以將刺骨的金沙江水拍暖沿岸高聳入雲的山崖,也可飛躍寒冷的鐵索橋,;他們團結一心,在經歷了艱難的長征勝利會師後,在白雪皚皚的岷山上,也有無盡的歡樂;他們更有必勝的信念,在國民黨的圍追堵截、日軍的掃蕩下,也永不言輸,用自己的生命保衛紅色政權,用自己的身軀築起民族的屏障。

2015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94週年,共產黨和千千萬萬的黨員們,仍像太陽一般不斷努力,繼續發揚共產黨的優秀品質和優良傳統,使中國如騰飛的巨龍飛速發展,一步步走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中國共產黨是是先驅者,是領航人,更是一輪不落的太陽,使神州大地13億中華兒女在黨徽的照耀下成長生活,享受幸福。

讀七律長征讀後感篇5

敵人利用寬闊的湘江構成了第四道封鎖線,紅軍前有湘江攔阻,左有廣西軍,右有河南軍,後有中央軍和廣東軍閥窮追不捨,處境萬分險惡。25日,中央軍委釋出搶渡湘江的作戰命令,令中央紅軍分四路縱隊,迅速搶渡湘江,通過敵第四道封鎖線。26日,紅1、3軍團主力迅速前進,先頭部隊紅2、4師各一部於27日在廣西的興安、全州間搶渡湘江,至當日晚,紅軍已控制了界首至屏山渡之間60華里長的湘江兩岸。此時,軍委縱隊距最近的湘江渡河點只有80多公里,如果輕裝急行軍,一天即可趕到。可是,由於山路狹窄,加之後續部隊攜帶著從蘇區運出的大量物資,行動遲緩,每天只能走二三十公里,寶貴的機會白白地喪失了。11月29日,敵人向正在渡江的紅軍發起了進攻。兩岸的紅軍戰士,為掩護黨中央安全過江,與優勢的敵軍展開了殊死決戰。紅軍的阻擊陣地上,炮彈和重磅炸彈的爆炸聲不絕於耳,許多來不及構築工事的戰士們被震昏了,耳鼻出血。裝備單一的紅軍要用血肉之軀抵擋敵人飛機和重炮的狂轟濫炸,戰鬥的殘酷可想而知。但“保衛中央縱隊安全渡江”的口號仍響徹在陣地上空。12月1日,戰鬥達到了白熱化程度,敵人對我發動了全線進攻,企圖奪回渡口,殲我於半渡中。這是生死存亡的一戰,是意志的較量。狹路相逢勇者勝。紅軍將士硬是用刺刀、手榴彈打垮了敵軍整連、整營的一次次進攻,湘江兩岸灑下了無數紅軍將士的鮮血,渡口始終牢牢地掌握在紅軍手中。至當日17時,我中央機關和紅軍大部隊終於拼死渡過了湘江。湘江戰役是中央紅軍突圍以來最壯烈、最關鍵的一仗,我軍與優勢之敵苦戰5晝夜,終於撕開了敵重兵設防的4道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但紅軍也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渡過湘江後,中央紅軍和軍委兩縱隊,已由出發時的8。6萬人銳減到3萬人。

讀七律長征讀後感篇6

?七律 長征》寫於1935年10月,當時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越過岷山,長征即將結束。回顧長征一年來紅軍所戰勝的無數艱難險阻,他滿懷喜悅的戰鬥豪情,以極其輕鬆的筆調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偉大詩篇。

首聯是全詩的總綱,寫得極有氣勢。它高度概括了紅軍在毛澤東和黨中央的統率下於整個長征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亙古未有的英雄氣概和百折不撓的勇毅精神。遠征難三個字總括了紅軍長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難。遠征是寫長征行程之遠,時月之長;難是寫長征犧牲之大,經歷之苦。面對一切艱難困苦,紅軍回答的是不怕只等閒,這充分顯示出紅軍戰士鋼鐵般的革命意志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也給全詩定下了輕鬆豪邁、氣度不凡的基調。

頷聯先具體寫山,五嶺逶迤形容其綿延不斷。一個騰字寫出了它的奔騰之勢,但它們在紅軍眼裡只不過是細浪泥丸,有意縮小人的視覺比例,正是為了反襯紅軍,突出表現紅軍敢於藐視並戰勝一切困難的高大形象和精神偉力。

頸聯是紅軍過金沙江和大渡河天險,詩人蔑視了這兩處困難,只用了雲崖暖鐵索寒寫出了這兩道天險搶渡成功,其他都沒有提及。何等輕鬆!

尾聯是全詩的高潮,更喜兩字,一方面表現了紅軍戰士在極其艱苦條件下的樂觀精神,一方面表現了紅軍戰士對美好前途的嚮往和自信。詩人既不嘆息過去的困難,當然也不必寫出後邊的困難。

全詩首尾照應,在結構上十分完美。在開篇就定下了全詩的基調: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全詩高度概括,為我們展示了五幅徵難圖:騰越五嶺,疾跨烏蒙,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喜踏岷山雪。它是詩人那巨人般的眼光、偉大的襟懷、奇特的想像以及英雄的膽略和氣魄的自然流露。

周美??

讀七律長征讀後感篇7

讀了《七律·長征》這篇作文後,時我無比敬佩紅軍這種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邁的英雄氣概。

紅軍從1931年到1934年,在毛澤東的正確引導下,取得了四次勝利。以後,由於在王明路線的錯誤引導下,第五次"圍剿"以失敗告終。紅軍不得不退出中央蘇區根據地,開始進行長征。1935年1月,黨中央召開會議,重新確立了毛澤東同志的領導地位,結束了王明路線的統治,從此,中國革命轉危為安,從勝利走向勝利。

長征全程二萬五千裡,這期間,紅軍翻越了連綿起伏的五嶺山、氣勢磅礴的烏蒙山、穿過荒無人煙的草地;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經過了11個省,翻越了18座大山,跨越了24條大河,最後,穿越了千里皚皚白雪的岷山後,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

在長征勝利結束以後,毛澤東同志以及其輕快的筆調寫下了這首滿懷豪情的《七律·長征》。這首是濃縮了長征途中的艱險、曲折和悲壯,震撼了我的心靈。

毛主席多次為紅軍的英勇而慨嘆,多次賦詩言聲。1935月10月,毛主席在全軍排以上幹部大會上朗誦了這首詩。

?七律·長征》這首詩,是我領略了毛澤東作為一代偉人的博大胸懷和高昂的氣質,更讓我敬佩紅軍戰勝艱難險阻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邁的英雄氣概。

讀七律長征讀後感篇8

長征如此偉大複雜的題目,毛主席以一首短短的七律濃縮了它的景觀, 其中包括了多少驚險,多少曲折,多少悲壯,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 詩人就長征的題材寫過《憶秦娥·婁山關》、《十六字令三首》、《念奴嬌·崑崙》、 《清平樂·六盤山》,這些詩都是寫一景一地,並以此來表達心情, 著重在於側寫。而這首《長征》,從題目就可看出,是寫整個長征的經過與感受, 詩人從正面挺身而出,運酣暢之筆朝四面八方抒寫,景緻轉換向前, 一首八行七律擔當了二萬五千裡,擔當了一個龐大的包羅永珍的主題。

如今長征這個詞語已成了我們日常生活中頻頻使用的一個詞語(含有豐富的引伸意義),它是毛主席畢身提倡的一個主題--繼續革命的主題。 那就是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要不停步,要前進,前進,更前進。 即便在鄧小平時代改革開放的草創時期, 就曾提出出自長征的一個口號:黨中央號召全國人民,尤其是全國青年爭當新長征的突擊手,它的意義是重大的。 猶如詩人毛澤東在奪取江山後也說過類似的話,萬里長征只邁開了第一步, 同志們任重而道遠。打了江山還要建設江山,這些都真正形同長征。 而且在中國人的傳統文化中,長征也比喻一個人應一生奮鬥,自強不息,衝鋒不止,直到生命的盡頭。 再推而廣之於全人類,任何一個人的一生不正好就是各自的一場長征嗎? 由此可以想見這個詞語的幅射面,及博大豐富的意義了。在我們中國更是如此, 不僅有新長征的突擊手, 還有任何新的領導人出來都要提出新時期及新時期的任務,而新時期就意味著新長征,新長征就是指新奮鬥。

我在此僅舉一真實的例子, 說明長征在我們生活中所形成的一個新的文化語境的魅力。那是1988年初春,我同重慶的一個好朋友李光來往密切,據他說,他的父親是楊尚昆過世的夫人李伯釗的哥哥。 因此楊尚昆來重慶時(當時他任xx),李光作為親威拜見了長輩。當他對我談起此事時, 他說(形象是堅定傲氣的):他們(指楊尚昆及老一輩革命家)是老紅軍, 經歷過二萬五千里長徵。而我們(指他自己)都正在經歷新長征,靠自己在新時期闖出一條路來。 的確李光當時正轟轟烈烈地開辦公司, 同時也是一個抒情的吉它手和藝術歌曲的熱愛者,他對美有一種感受和嚮往, 當他想把這種感受與嚮往用文字表達出來的時候,不禁脫口說出了我是新長征的突擊手。

讓我們再慢一點進入《七律·長征》這首詩具體的美境吧, 讓我們重溫一遍詩人自己對長征之美的解釋:長征是歷史紀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 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於今, 歷史上曾經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麼?十二個月光陰中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 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著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 我們卻開動了每人的兩隻腳,長驅二萬餘里,縱橫十一個省。請問歷史上曾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麼?沒有,從來沒有的。長征又是宣言書。它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漢, 帝國主義者和他們的走狗蔣介石等輩則是完全無用的。 長征宣告了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圍追堵截的破產。長征又是宣傳隊。它向十一個省內大約兩萬萬人民宣佈, 只有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不因此一舉, 那麼廣大的民眾怎麼會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還有紅軍這樣一篇大道理呢?長征又是播種機。 它散佈了許多種子在十一個省內,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將來是會有收穫的。總而言之, 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 (引自毛澤東的《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一文)

這首詩首聯是全詩的統領,一開場就道出紅軍不怕艱難, 視萬水千山的漫漫征途為小事一樁。在此不僅寫了紅軍不懼自然界的困難, 也明顯地暗示了圍追堵截的敵軍更不值一提,對於紅軍來說,他們只是等閒之輩,不堪一擊。

接著頷聯、 頸聯四句從首聯所營造的浩大的外在與內在的空間中脫穎而至,進入具象的細部勾勒,詩人從容地告訴我們到底什麼是萬水千山。 詩人開始習慣自然地運用他精湛的典型毛氏詩藝的劍法, 優美而具神奇效果的地理名稱以及動詞。連繼出現五嶺、烏蒙、金沙、 大渡橋這一連串的地理名詞遞進(毛詩特點,前面論及,此不贅述)不僅是交待了故事的遞進, 也交待了心理感受所引起的層層情緒遞進。藝術造型上也顯得極為工整, 從山再到水。是什麼山呢?逶迤、磅礴之崇山高嶺, 但在詩人的眼裡卻如小小細浪以及小小的泥丸,不足掛齒也, 其實質是藝術地再現了紅軍不屑於萬般艱難險阻,視之為小事。這個再現的藝術過程中通過行雲流水般的對比及誇張來達成的, 得來並不費功夫,全仗經年曆月的生活觀察及藝術修養。那麼又是什麼水呢? 金沙江水拍打溫暖的懸崖,意境美妙絕倫,風景本身就如詩如畫, 作者在此沒有正面描寫巧渡金沙江的戰鬥,因當時情況亦是緊急的。1935年5月3日, 中央紅軍幹部團在後有強大敵軍的追擊下在雲南祿功絞車渡,僅用七隻小船, 經過九天九夜偷渡過了金沙江,全殲對岸守敵,甩掉了追兵,突破了重圍。 對於這次如此驚險的勝利,詩人運用象徵主義的通感藝術手法把嚴酷的戰鬥隱了下去, 卻把寒冷的江水寫得溫暖如春,它正懷以從容不迫的欣喜之氣緩緩拍打著夾江的懸崖, 詩人得以在江畔流露出勝利的宛若春水般的歡悅。 緊接著是冰冷的鐵索橋橫跨在大渡河上。紅軍搶奪瀘定橋是長征中最英勇、最不可思議的激戰, 雖不是大規模的人海戰,卻是顯現單獨個人的天才精兵之戰,鐵血亡命之戰,旋風般的理想之戰, 真正堪稱紅軍之鷹飛過了瀘定橋。那時,紅軍剛過了金沙江, 跳出了數十萬敵人圍追堵擊的圈子,取得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劉伯承《回顧長征》)。隨即而至的強渡大渡河談何容易。 連太平天國時的一代名將石達開也身敗於大渡河,竟是英雄末路,可悲可嘆。但紅軍在大詩人毛澤東的率領下, 一舉衝橋成功,那就是我們從小耳熟能詳的十八勇士全身武裝,攀踏著懸空的寒冷鐵索, 拿了敵人的橋頭堡。後繼部隊才得以跟進踏橋過了大渡河。 對於這一次驚天動地的惡戰,詩人僅用鐵索寒三字便已使場面栩栩如生、英勇激烈了。 這二句中的一暖一寒二字,含有不盡之意味,張弛奔競,起落生姿, 不露拔工而又有天然之光輝。

最後二行(即尾聯),詩人終於發出出自肺腑的贏得長征勝利後的喜悅之情,二萬五千裡轉戰的目的地已經到達,三軍大會師近在眼前, 全軍上下都在喜笑顏開。按毛主席1958年12月21日的批註:三軍:紅軍一方面軍、二方面軍、 四方面軍。不是海陸空三軍,也不是晉國所說的上軍、中軍、下軍的三軍。

更喜二字用得好,有婉轉回腸之意,喜上加喜之概; 三軍用得妙,這個詞語本來就是自然帶有古漢語之美, 加上按前面毛主席自己的說法是指當時的紅一、二、四方面軍,這古意盎然的三軍又憑添了當代漢語之美, 豈不是難能可貴,羚羊掛角獲了一個雙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