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觀長征讀後感7篇

在寫讀後感的時候一定要保持理性思考,寫出個人最深的感受,心得體會一般分為工作心得、學習心得、讀後感等,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觀長征讀後感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觀長征讀後感7篇

觀長征讀後感篇1

眾所周知,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勝利,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蹟。在整整兩年中,紅軍長征轉戰十四個省,歷經曲折,戰勝了重重艱難,儲存和鍛鍊了革命的基幹力量,將中國革命的大本營轉移到了西北,為開展抗日戰爭和發展中國革命事業創造了條件。

在我的心中紅軍是一個被稱為天下無敵的隊伍,紅軍是一個能刻服一切困難的隊伍,紅軍是一個不怕犧牲的隊伍,紅軍是一個創造舉世無雙的壯舉:二萬五千里長徵的隊伍。在長征途中,有一些可歌可泣的故事:草地上,小紅軍不騎的馬,不吃的糧食,最後英勇的犧牲了;雪山上,軍需部長為了把棉衣發給每一位士兵,自己卻凍僵了;沼澤地上,一個士兵快被沼澤吞沒時,旁邊的士兵為了救他自己卻永遠地埋在了沼澤地裡……一個個動人的故事裡,才知道生命有多麼的寶貴啊。爬雪山,過草地,上刀山,下火海。他們都完成了,因為他們只有一個目標:新中國。

我們要學習紅軍頑強拼搏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捨己為人的奉獻精神、其樂無窮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團結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長征途中,紅軍歷經艱難困苦,而我們現在,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吃東西挑三揀四,這個要吃,那個不愛吃,還怕苦怕累,怕髒,怕受委屈,在家裡就像個小公主,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和紅軍對比,真是慚愧極了。

我們今天是祖國的希望,明天將是祖國的棟樑。紅軍的事蹟將不斷地激勵著我,要刻苦學習,努力向上,長大成為一個合格的接班人。

觀長征讀後感篇2

我讀過很多書,其中一本書至今還讓我記憶猶新,它就是《長征的故事》,讀了這本書後我感觸很深。中國紅軍為了革命不怕犧牲和堅忍不拔個精神深深的打動了我。“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這是毛澤東的《七律長征》,講的是那發生在上個世紀30年代的長征故事,長征二萬五千裡,像一條蜿蜒了二萬五千裡的絲帶,以他那無與倫比的絢麗飄過滿目瘡痍的中國大地,舞出了中華民族的希望。

長征是一段風水輪迴的歲月,30萬紅軍經過長征的磨練,一路拼荊斬棘,克服了常人無法想象的困難,完成了這一壯舉,從1934年十月開始,中國工農紅軍的三大主力先後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戰略轉移,戰士們從長征啟程開始,他們的傳奇人生途中,經過福建,廣東,湖南,廣西等11個省,直通陝西,他們爬過了18座山脈,其中還有五座長年積雪,稱為雪山,度過了24條河,其中便有我們熟知的金沙江大渡河,佔領過大小城市62做在這遙遠的路程中,他們穿的是布衣草,吃的是野草樹皮,凝聚的卻是無盡的英勇頑強!二萬五千里長徵的長征途中,有一些可歌可泣的故事:草地上,小紅軍不騎將軍的馬,不吃將軍的糧食,最後英勇的犧牲了;雪山上,軍需部長為了把棉衣發給每一位士兵,自己卻凍僵了;沼澤地上,一個士兵快被沼澤吞沒時,旁邊的士兵為了救他,自己卻永遠的埋在了沼澤地裡……一個個動人的故事裡,才知道生命有多麼的寶貴啊。當我讀完這本書的那一刻,那一幅幅驚心動魄的畫面,那一場場驚心動魄的戰鬥仍縈繞在我的眼前。

長征的故事很多,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彭德懷率領紅軍過草地的情形,當時因為彭德懷的部隊負責殿後,而前面的部隊因為飢餓已經將大部分也在挖了,吃了前面挖過的,後面隊伍就找不到食物了,所以彭德懷部隊的戰士們基本都是因飢餓昏倒在地了,這時彭德懷捨棄一直陪伴著他的大黑騾子,這大黑騾子一路上又馱傷員又馱糧食,雖然彭德懷不捨得,但也只能忍痛割愛,那晚戰士們吃飽了,恢復了精力,彭德懷一口沒吃。

面對困難,戰士們團結一致,齊心協力,用無法想象的毅力被部隊探索出了一條前進的道路,因為長征的故事,這本書我知道了什麼字,堅強什麼是勇敢,什麼是團結,現在是20xx年,我們早已遠離了戰火紛飛的年代,過上了衣食無憂,幸福安定的生活,我們能做得到的便是將這些高尚的品德發揚下去,好好學習,沿著先烈們走過的路繼續走下去,立愛國之志,陳報國之才,讓我們好好努力吧,讓祖國越來越繁榮昌盛!(劉慧清)

觀長征讀後感篇3

這支偉大的隊伍不愧為一道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題記

我喜歡讀書,喜歡從書中汲取精神食糧,並常常為書中的故事而感動。最近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認真地賞讀了一篇紅軍長征故事《一袋乾糧》,真是受益匪淺。

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年僅十三歲的小紅軍小蘭在隨部隊前進的時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乾糧,在長征途中那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這一袋乾糧是多麼珍貴啊!可是這袋乾糧卻在她照顧一位傷員過橋時不慎掉入河中被水沖走了。為了讓大家有足夠的乾糧吃,小蘭沒有把這件事告訴戰友們,她自己偷著挖野菜吃,並用野菜把挎包塞得鼓鼓的。漸漸地,她的身體不行了,直到這時,她的事才被護士長髮現,也只有這時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於是戰友們都主動地把自己的乾糧分一點兒給她.

十三歲,僅僅十三歲的小戰士,竟有如此高尚的情懷!她寧可自己捱餓,也不拖累戰友們,因為她如果說出自己的乾糧沒有了,戰友們就會主動拿出各自的乾糧給她;在忍飢挨餓的日日夜夜,她仍然以頑強的毅力堅持工作,以滿腔熱忱照顧好傷病員,直到身體跨下來.這是什麼精神?這是捨己為人、無私奉獻的愛國主義精神。讀到這裡,我不禁淚流滿面。感動之餘,我也想起了許多--如今與紅軍戰士小蘭年齡相仿的我們,當自己正在為一頓不很可口的飯餚而抱怨時,可曾想過當年的紅軍小戰士正忍受著飢餓的煎熬?當自己隨手丟掉只吃了一半的方便麵的那一瞬間,可曾聯想到長征途中紅軍戰士到處挖野菜的情景?然而,又有誰會想過今天餐桌上的美味佳餚正是無數革命前輩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呢?

讀罷這個故事,我愛不釋手。我喜歡這個故事,我喜歡故事的主人公小蘭,我也由衷地喜歡我們的紅軍隊伍!

我喜歡這個故事,是因為這個故事告訴了我紅軍戰士所具有的不畏艱險、英勇頑強、高尚無私、意志堅定的優秀品質。一個小女孩尚且如此,更何況這支偉大的紅軍隊伍呢?所以,我愛我們的紅軍,因為這個隊伍純潔、高尚,因為這個隊伍威武、強大,還有什麼困難可以阻擋這個部隊勇往直前呢?

我喜歡故事中的小蘭,因為從她身上我看到了堅強與執著,看到了無私與偉大。正因為我們有這樣鋼鐵般的戰士,我們的軍隊才戰無不勝、所向披靡!

站在歷史故事長廊,我彷彿看到了當年浩浩蕩蕩的長征隊伍--那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

觀長征讀後感篇4

讀《決戰朝鮮》時我一直問自己:志願軍勇猛無畏、視死如歸的精神是從哪裡來的?這些工農出身的士兵何以能打敗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訓練有素的美國老兵?在閱讀《長征》時,問題有了答案。

在朝鮮戰場上志願軍可以用飛一般的速度急行軍和蹬過溫度極低的冰河,類似的情況在長征中紅軍也經歷過,為了躲避蔣介石的進攻和包圍,紅軍己鍛煉出了飛快的行軍速度,可以說我軍的速度是在慘烈的戰場上被蔣介石追出來的。同樣,紅軍穿著夏裝、草鞋在缺氧、低溫的情況下翻越了積雪半米厚的雪山,紅軍就是這樣百鍊成鋼的。

再看看當時的百姓,缺吃少穿,飢寒交迫,掙扎在死亡線上,如果不參加紅軍奮起反抗,已經無路可走。參軍之後,在與敵人戰鬥時,他們能夠完全將生死置之度外,有一種與凶惡的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

雖然經過漫長而又艱險的長征,紅軍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可長征中鍛煉出的不怕犧牲、百折不撓的精神卻成為這支隊伍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朝鮮戰爭,中國以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在世界矗立起一座精神豐碑,而長征練就的軍魂為這座豐碑打下了堅不可摧的牢固基礎。

觀長征讀後感篇5

每當讀紅軍長征到“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這首詩時,我就會想起那二萬五千里長徵,在這麼漫長的征途中,我們的紅軍戰士又經歷了何等的艱難困苦呢?紅軍戰士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一路上披荊斬棘,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完成了這一偉大壯舉。

面對波濤洶湧的大渡河,沼澤遍地的大草原,高聳入雲的大雪山,戰士們團結一致,齊心協力,用超乎想象的毅力,為部隊探索出一條前進的道路。這不僅僅是一條前進的道路,更是一條生命之路。遇到開闊美麗的草原,誰也沒有想到這裡蘊藏著重重殺機。很多戰士就在這片草原上倒下了,再也沒有站起來。但其他戰士前赴後湧,沒有退縮。戰士們面對重重困難,前進前進再前進。

我讀了以後,非常欽佩紅軍的頑強意志和不畏艱難的精神。想想紅軍,現在我能做的只有努力學習科學知識,再困難面前絕不低頭。用科技強國,以人才壯國。我們不能陶醉在祖先創造的業績中了,要自強,自立,創造21世紀的偉業,這是要做到的,也是能做到的!當然,這也很困難,因為這需要頑強的拼搏精神。

觀長征讀後感篇6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不畏艱難險阻的遠征;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不畏犧牲的遠征;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傳播理想的遠征;長征是即使經過漫長歲月,依舊被世人追尋不已的事件;長征是信念不朽的象徵。因為付出了太多的犧牲,因為在難以承載的犧牲中始終保有理想和信念,所以,一切艱難險阻皆成為一種鍛造—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在人類歷史程序中留下的是:堅定的信念、堅強的意志以及無與倫比的勇敢。這些都是可以創造人間奇蹟的精神,精神的質量可以改變個人與世界的命運。

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十九日,大渡河兩岸間的河谷上鐵索空懸。下午四時,中國工農紅軍飛奪瀘定橋的戰鬥打響了。沒有任何別的可以選擇的出路,只有迎著槍林彈雨強行衝過十三根寒光凜冽的鐵索。激越嘹亮的軍號聲震盪著千年峽谷,二十二個年輕的紅軍勇士向鐵索衝去。看著在鐵索上越來越近的紅軍,川軍不知道世間除了紅軍,還有什麼人能夠空懸在萬丈深淵上順著那些搖晃的鐵索發起衝擊。這與其說是一場戰鬥,不如說是意志和勇氣的較量。

他們為什麼會如此瘋狂地向鐵索衝去?他們為什麼會捨生忘死地衝進火海?是因為縈繞在他們心頭的對未來美好社會的堅定信念,是因為引領著他們去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革命精神。所有的紅軍戰士,無論是政治軍事精英,還是貧苦的農民官兵,也正是因為這種信念與精神,才能讓戰士們無數次跌倒又爬起。

對於受到敵人重重阻撓、層層包圍的中央紅軍,翻越夾金大雪山是比任何殘酷的鬥爭更為艱難曲折的過程。即使只剩兩萬餘人,在翻越夾金雪山時,楊成武政委在一個雪坎上喊出了所有人的心聲:“同志們,老鄉都說雪山是神仙山,只有神仙能過,如今我們上來了,豈不成了神仙!”……毛澤東對身邊的人說:“蔣介石認為紅軍不能從雪山上爬過去,咱們今天就是要創造出個奇蹟來。”—毛澤東真正盼望的奇蹟不只是翻越大雪山,而是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的勝利會合……只是愣了片刻,兩支隊伍的紅軍官兵開始奔向對方,然後他們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敵人攔不住他們,雪山困不了這些紅軍戰士。每翻越一座山嶺、強渡一條急流,每奪下一個陣地、擊退一次敵軍,他們本就剛強的意志就會更加堅定。

長征,作為全人類勇敢奔赴理想的宣言,將永遠向世間傳送希望,播送燦爛的信仰之花。

觀長征讀後感篇7

我難忘的是讀了《長征》這本書,這本書講述了從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紅軍從各蘇區向陝甘蘇區的戰略撤退和轉移過程中發生的事情。

紅軍長征路上,發生了一個又一個感人的故事。那是在過草地的時候,許多同志都得了腸胃病。有三個病號實在跟不上隊了,指導員便安排一位老班長來照顧三個病號。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長就到處挖野菜給病號吃。後來發現可以釣魚吃,於是便將縫衣針燒彎了當魚鉤,每天晚上抹黑找魚餌。以後病號們總能喝上熱騰騰的魚湯,而老班長自己卻一點兒都沒吃,只是嚼草根和病號吃剩的魚骨頭。最終,在即將走出草地的時候,老班長倒下了。在臨死前,他也不吃三個病號為他煮的魚,而是把魚留給病號吃,並鼓勵三個病號走出草地。

同是在過草地時,一位十一二歲的小紅軍掉隊了。當時他已經又冷又餓,筋疲力盡。但他為了不拖累同樣掉隊的陳賡同志,他騙陳賡同志自己不累,而且有很多吃的。其實他的乾糧袋裡只有一塊燒得發黑的牛膝骨。等陳賡同志明白過來,這位可敬的小紅軍已經停止了呼吸。

這些事蹟多麼令人感動啊!老班長和小紅軍雖然沒有留下他們的名字,但是他們的崇高品質,永遠激勵著我!正如臧克家詩中的一句話: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老班長和小紅軍雖然年齡相差很大,但是他們的精神是一樣的:不願拖累別人,一心為別人著想,為了讓別人活下去,寧可犧牲自己。

長征途中,像老班長和小紅軍這樣的戰士還有很多,我們都應該向他們學習。以前,我有些自私,只要有好的東西我都是第一個拿的,從沒有想過別人。到現在我才明白捨己為人的真正含義。與先烈相比,我真是自愧不如。現在我應該認真反思,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樣自私,而應該儘自己的能力去幫助別人,就像老班長和小紅軍那樣,做一個心中裝著他人、一心幫助他人的人。

標籤:讀後感 長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