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觀(釣魚)讀後感7篇

讀後感的寫法是很機動靈活的,走心的讀後感是老師最希望看到的,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看完書之後最重要的就是及時寫好詳細的讀後感,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觀(釣魚)讀後感7篇,感謝您的參閱。

觀(釣魚)讀後感7篇

觀(釣魚)讀後感篇1

這是四年級語文上冊中的一篇課文。沒有預料到會有人來聽課,但備到這一課時,在預留教學隨筆這一欄時,我多留了一頁紙,總覺得這一課與眾不同,也許我能從中獲取些有用的東西。

我敬佩文中那位父親。這是我的內心感觸。如果非給他以現實形象示人的話,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父親。父親的一生是平淡的,沒有什麼財富可得,到老來得到的也許只有我這個作女兒的對他的深深的崇敬之情。在他執法辦案的幾十年裡,在外人眼裡的他恐怕是膽小,怕事,懦弱,無能的人,可在我眼裡的他正直,誠實,勇敢,偉大。他不會貪圖那些世俗所敬仰的金錢、財物而動用手中的權力,滅了自己的良心,他用很高尚的道德標準要求自己。也許正因如此,我們的生活才會平平淡淡,坦蕩自在。他的膽小給了我安定、平穩的生活,他的懦弱讓我寢食均安,自立自尊。基因遺傳,耳濡目染,我無時無刻不在受父親的影響,慢慢地拿他的行為準則來衡量自己,我不會在無人看管的訊號燈前違規,不會隨手丟掉任一張紙屑,不會把多找回的零錢據為己有……小時我絕對是一名遵紀守法的好學生,希望將來我的孩子也一樣。這不是“傻”,只是和他人眼中的“聰明”相對立。父親散步時拾到一塊雷達表,為此他一連幾天都去那裡等失主。他的可愛有點迂,可我還是愛他。

?釣魚的啟示》總讓我感覺文中那個34年後的“我”就是自己,不同之處在於我不一定能成就一番事業,而相同之處在於我對父親那濃濃的敬意和深深的感激。

觀(釣魚)讀後感篇2

?釣魚的啟示》主要告訴我們,在應對道德問題抉擇時,要站在道德這一面想問題,不能只顧自己,而不為他人著想。所以應對道德問題,不能只顧自己的利益,而忘記了其他人。

故事是這樣展開的。

有一年,作者剛滿十一歲。有一天,像往常一樣,作者跟著父親去附近的湖中的小島上釣魚。那次是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晚上,作者和父親分別放好魚餌,然後舉起魚竿,把釣線拋了出去,在平靜的湖面上濺了一層層彩色的漣漪。

過了好長時間,魚竿突然劇烈地抖動了一下,作者一看,心想看來是來了個大傢伙,他很熟練地揚起魚竿一收一放,留意翼翼地操縱著,也許是魚太想掙開魚鉤,不停地甩動著魚尾並跳躍著,湖面不時地發出“啪啪”的聲音,濺起了不少水花,魚漸漸掙扎得筋疲力盡了,作者迅速地將它拉上岸來。啊!好大的魚!作者在心裡讚歎著,並和父親一齊得意洋洋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著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翕動著。

這時,父親划著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錶,此刻離鱸魚捕撈開放日還有兩個小時,也就是此刻還不能釣鱸魚,就算是釣到了,也要放回去。父親盯著鱸魚看了好一會,然後把目光轉向了作者:“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裡去。”

“爸爸!為什麼?”作者急切地問道。

“你還會釣到其它魚的。”父親平靜地說。

“但是不會釣到這麼大的了!”作者大聲爭辯,哭了出聲。

作者看了看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他人的影子和別的船,作者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但是儘管四周沒人,可作者從父親那不容爭辯的聲音中,很清楚地明白,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餘地的。作者十分沮喪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上取下來,放回到湖裡。只見大鱸魚有力地擺動著身子,一轉眼就消失在湖水中。

轉眼間已經三十四年過去了。當年那個沮喪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設計師了。作者再也沒有釣到過三十四年前那個夜晚那樣大的魚,可卻不止一次遇到像那條魚一樣誘人的“魚”。可每當作者一次又一次應對道德抉擇的問題時,總會想起那個夜晚,父親曾告誡他的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卻很難。一個人要是從小就獲得像把釣到的大魚放回去的教育,才能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應對向這樣一類的道德問題時,只有選取放棄,才能獲得這種實踐問題中真正的財富與啟示。比如像,你走在車水馬龍的馬路上,突然所見一個人口袋裡掉出了十元錢,別人都沒發現,這雖然不是什麼百元大鈔,可對你這樣一個學生來說,你如果撿起來,就能夠去買一袋零食,一些便宜的小玩具,一瓶水或去幹點別的什麼的。

但是如果你是叫住那個人,然後把錢交給那人,只會獲得一些讚揚,心裡很舒坦。但相反的,如果在你撿起放進自己的口袋裡,丟了錢的人心裡不好受,你的心裡可能更不踏實,因為這錢不是自己的。

所以,應對這種問題就像做選取題,如果你選對了,將會受到終身的啟示和益處,如果你一旦選錯了,就會誤入歧途,甚至於會將自己的一生毀於一旦。

觀(釣魚)讀後感篇3

作文個個動畫片都有介紹和它們的播放,其中人最多的地方就是高達,看得出同學們還是很喜歡高達的!450字作文一上車,將錢遞給工作人員,便可在一分鐘之內到達想去的地方。朝是髫年暮成耋,怎能苦不迭。賓狗因為吃了下了毒的肉,死了;進去之後,去了兒童閱覽區,我不敢跟工作人員說我想要當小小館員,可是在媽媽的鼓勵下,我還是說出了我的想法。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個11歲的小男孩和父親去附近湖中的小島上釣魚。因為那個時候是鱸魚特別多的一個夜晚。晚霞輝映的湖面上濺了一圈圈彩色漣漪。不一會兒,月亮升起來了,湖面變得銀光閃閃。

過了好長時間,“我”看見魚竿劇烈的動來動去,“我”使勁把魚竿一拉,嚇了一大跳,哇!“我”釣到了這麼大的一條鱸魚。可是父親說:讓我把那一條好不容易釣來的魚放走。

結果,我最終還是把那條鱸魚放回了湖中。......

過了34年後,我終於明白了父親說的意思了,給我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身的啟示。

這篇課文使我想起了,我小時候和爸爸媽媽一起在千島湖釣魚的情景:這一天,天氣很清新,鳥兒在樹枝上給大樹一遍又一遍的唱著讓人聽了陶醉,動物聽了都會吸引過來的一首歌曲。我和爸爸媽媽先把魚餌放到魚竿上,然後舉起魚竿,把釣線拋了出去。

只感覺,魚竿突然劇烈的一次又一次的抖動著,我猜一定是一條大魚上鉤了。我小心翼翼得一收。果然,是一條很容易會刺到人的雙手的一條魚——刺魚。

我的感覺是:道德只是一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要是人們從小能受到想把釣到的刺魚放回湖中這樣的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觀(釣魚)讀後感篇4

今天我們學習了《釣魚的啟示》,學完之後,我懂了非常多。文中的作者在一個小島上釣魚,然而在距此島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的時候,作者好不容易釣上來了一條大鱸魚。儘管這鱸魚又大又美,儘管作者和作者的父親都非常喜歡這條鱸魚,儘管無人知道作者是什麼時候釣到這條魚的,但作者的父親卻義無返顧地說了聲:“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裡去。”就是這句話,讓我想了非常久,感觸非常深。

作者的父親當時說這句話,他也一定會有心裡鬥爭,不過,他在誘人的鱸魚和自己的道德精神上,他說了不。雖然只是一個字,但這就是一個人的道德觀念。正如作者的父親說的那樣,道德只是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非常難。也正是這句話,使作者的人生從那一刻開始,步入了正軌。

人們經常都說道德,道德,那麼,道德離我們有多遠?其實就在我們身邊。見到走道上有紙團,將它仍進垃圾簍裡,這就是道德,把倒下的告示牌扶正,這就是道德,將釣到的鱸魚放回湖中,這也是道德。

老師曾講過,把不歸自己的東西拿走,這是不道德的行為。這些東西有的非常誘人,所以非常多人都會進入“兩難”的抉擇,包括作者。如果有一個導師對你說“不”,那麼我相信,你以後再遇到這種事,你一定會順其自然地說“不,這不是我的東西,我不要”,所以,道德必須從小做起。

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放棄充滿誘惑的,不屬於自己的金錢,權利,地位,是每個人非常難做到的,也是每個人必須都要做到的……

觀(釣魚)讀後感篇5

一個寂靜的午後,蘋果花的香味,瀰漫在美國得克薩斯州一個鎮國小的校園裡。其中一個班的8個學生,被老師帶到了一間很大的空房裡。玻璃窗光潔明亮,鳥兒飛過的痕跡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正當學生們強按住內心的好奇,凝神等待著將要發生的一切時,老師領著一個陌生的中年男子走了進來。

他一臉和藹地來到孩子們中間,給每個人都發了一粒包裝十分精美的糖果,並告訴他們:這糖果屬於你的,可以隨時吃掉,但如果誰能堅持等我回來以後再吃,那就會得到兩粒同樣的糖果作為獎勵。說完,他和老師一起轉身離開了這裡。

等待是漫長的,許諾是遙遠的,而那顆糖果卻真真切切地擺在每個孩子的面前。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這顆糖果對孩子們的誘惑也越來越大,伴隨著窗外蘋果花的芬芳,這種誘惑幾乎不可抗拒。

有一個孩子剝掉了精美的糖紙,把糖放進嘴裡併發出“嘖嘖”的聲音。受他的影響,有幾個孩子忍不住了,紛紛剝開了精美的糖紙。但仍有一半以上的孩子在千方百計地控制著自己,一直等到那陌生人回來。那是一個比暑假還漫長的40分鐘。但陌生人最終實現了自己的承諾,那些付出等待的孩子得到了應有的獎勵。

事實上,這是一次叫做“延遲滿足”的心理實驗。後來,那個陌生人跟蹤這些孩子整整20年。他發現,能夠“延遲滿足”的學生,在參加工作後,他們從不輕易在困難面前低頭,總能走出困境獲得成功。

抵禦唾手可得的誘惑,期待通過努力才能得到的許諾,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照現實生活,再遇到同樣的問題,或許就不難做出正確的選擇。

觀(釣魚)讀後感篇6

“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句話說得非常有科學性,我國13億人口大部分都跌倒在道德面前,道德只是你一時的選擇是或非,但這一個念頭卻將伴你終身。

比如《釣魚的啟示》就是有這樣一個男孩,他和爸爸一起去釣魚,過了一會兒,釣到了一條大鱸魚。那條鱸魚是那麼的大、那麼的美麗、那麼的可愛。但從得意的欣賞到急切、不理解:當時,爸爸看了一會兒,又劃了1根火柴,看了看錶才10點,而開發捕撈鱸魚的時間是12點。於是,爸爸讓他放了鱸魚,他很不理解,但爸爸的話不容爭辯。最後,他依依不捨的把鱸魚放回湖中。

在生活中,我們也遇到過這麼大的“鱸魚”,但能不能做出正確的抉擇,還是要看自己的了。要是你的選擇是:否,那就要掉進泥潭裡了,永遠也出不來。有一次,我就差點掉了近去:那是一個晴朗的下午,我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看見路邊有一個黑色的錢包,我把它拾起來開啟一看,裡面有很多錢和一張身份證,還有一張藥單和一個小寶寶的照片,我想失主一定很著急,但要是在這裡等的話,既浪費時間又讓老媽著急。我自己拿走算了,這錢讓老媽補補身子也行,我走了幾步路,又停了下來,想:我不能昧著良心做事,我要做個乖孩子,過了一會兒,果然有人來領了,我拿身份證和他對了一下,然後,放心交給他,交給他以後,他連忙誇我是個好孩子,我心裡也樂呵呵的。

道德只是一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做,把“難”變成“易”。

觀(釣魚)讀後感篇7

這段時間,我們學習了一篇叫《釣魚的啟示》的文章。讀完後,我感受頗深。

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在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夜晚。一對父子到湖邊釣魚。父子倆分別放好魚餌,然後舉起魚竿,把釣線拋了出去。過了好長時間,小男孩釣上了一條漂亮的大鱸魚。他和父親都很高興。之後,父親看了看錶,已經10點鐘了,距離鱸魚捕撈的時間還有2個小時。父親堅決地,毫無餘地地讓小男孩把鱸魚放回水裡。34年後,小男孩已經成為了一位著名的建築設計師,每當他面臨道德抉擇的時候,就會想起父親曾告誡他的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確很難”從而做出正確的抉擇。

誰都明白要自覺遵守規則,可是在很多時候,很多人為了自己小小的利益而去違反規則,也許,他們並不是故意要這樣做,但是面對誘惑的時候,總是心存僥倖,不能管住自己。其實,規定的制定就是為了讓我們的生活更有秩序,更安全,更方便,但是,要想真正達到制定規則的目的,就需要靠每個人都自覺和執行。好多人在違反規則的時候,總是想:“就這一次,沒關係。”“下次注意就行了。”“反正沒人明白”……若是大家都這樣想,都這樣做,那規則的存在還有什麼意義?遵守規則,要靠每個人的自覺性,怎樣才能有這種自覺性呢?這其實就是一個道德的選擇問題。這種道德的培養要從小時候,從小事情上做起。

現代社會,色彩斑斕,有時候會讓人眼花繚亂,只要頭腦稍不清醒,來自各方面的誘惑,陷阱會令人防不勝防。人生旅途宛如在茫茫大海上乘舟而行,有許多航路可供選擇,但如何掌舵,避開暗礁險灘,風頭浪尖,除了需要從小嚴格的教育外,還要時刻有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這就是《釣魚的啟示》這篇文章帶給我的啟示。

標籤:讀後感 釣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