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奇蹟》書讀後感8篇

只有對原著內容做好深入的瞭解,我們才能將讀後感寫得出色,值得讓我們寫讀後感的名著一定是讓你有收穫和啟發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奇蹟》書讀後感8篇,供大家參考。

《奇蹟》書讀後感8篇

《奇蹟》書讀後感篇1

這書太好了!我簡直是一口氣讀完的。

原本以為不過是小屁孩兒的故事,翻翻得了,沒想到越看越好看,被吸引住了,被奧吉的一切,他的疾病,異於常人的相貌,他的家人、同學、朋友,以及他們一起經歷過的事感動了。這書真應當多宣傳,讓更多的人讀到它。不僅僅因為奧吉及其家人的勇氣,戰勝病魔,克服困難的勇氣,還有周圍人們的善良,最重要的是整個社會對待殘疾人的態度。

我們國家在這方面絕對趕不上人家對待殘疾人那麼尊重,所以我們在外面很少看到殘疾人。看人家怎麼從小教育孩子們怎麼去尊重殘疾人,尊重那些與自己不同的人,不管他是相貌上的不同,還是身體上的,或別的什麼不同。進而尊重那些在某個方面不如自己的人。其實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都有弱點或不足。應該教育孩子們善良、寬容、體貼、熱情地接納他人,這也算是我們中華文明的好傳統吧!還有那個善良的老校長最後說得真好,勇氣,善良,友誼,人格,這些品質把我們定義為人類,有時候能推動我們成就偉大。

作為教育者,就是要發現孩子們身上的偉大之處,或者培養他們,促使他們成就偉大。

最後,譯者也給大家講述了她兒子參與在她整個翻譯過程中,並從中受益的故事。真希望有更多的家長能把這本書介紹給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補上這一課。

感謝作者和譯者給我們帶來這麼好的故事,讓我們享受在閱讀的樂趣之中,同時還使我們感慨萬千......

《奇蹟》書讀後感篇2

這學期有幸拜讀了朱永新主編的《教育的奇蹟》一書,受益匪淺。我不知疲倦地欣賞著這本神奇的“奇蹟”帶給我的新生力量!

?教育的奇蹟》這本書裡面的故事讓我震撼、引人深思。書中的故事讓我懂得教育不是為了選拔天才,更不是把人分成天才和傻子。上帝讓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都賦予每個人一個成功的機遇,成功的可能。

當我們真正領略了教育的真實意義,也就不再懷疑這些功成名就的天才的成功必將是一種必然!

?教育的奇蹟》主要講的是一些當代名人曾經是父母、老師眼中的“差等生”、“笨小孩”、“問題孩子”、”殘疾孩子”等,但是,他們後來卻成功了:牛頓是被人瞧不起的“差等生”、愛迪生是不受老師歡迎的“糊塗蟲”、達爾文是愛“說謊”的“討厭鬼”、愛因斯坦是連續考試不及格的“愚笨兒”,這些不好的“頭銜”根本沒有影響他們成才。這是為什麼?顯然,是教育在起作用。

讀完這本書,我不禁思緒萬千:對於我們教師來說,沒有什麼比愛心更重要的。對此,我深有同感。在我看來這些五六歲的孩子都應該是快樂幸福的,而這學期,有一個班的一個幼兒卻和別的孩子不一樣,沉默寡言,課間還躲在角落裡,上課不願發言,性格孤僻,行為也較為散漫,學習也不太好。為什麼陽光般的年齡卻是如此默然呢?我在腦子裡畫了一個大大的問號。於是,我決定去了解一下她的家庭,希望從那裡能得到答案。通過我的瞭解,她三歲時,父母離異,她跟著父親過,父親沒有固定工作,經常找一些人在家裡酗酒、打麻將,很多家務活都得她幹。即使這樣,父親一不順心還要打她。在幼兒園裡,她總覺得老師、、小朋友歧視她,對她冷淡,因而自卑心理嚴重。教師的愛應該像陽光照射在每一個孩子的身上,溫暖每一顆還十分稚嫩的心,特別是那些心靈受過傷害的孩子。父母離異,家庭變故給她的心靈造成了很大的創傷,使她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樣得到父母的撫愛和家庭的溫暖,許多要求得不到滿足,不願和人交往,膽小,天常日久成為班上頭疼孩子。心理學認為,教師對孩子誠摯熱愛的情感,能夠感染打動孩子,乃至轉化為孩子的心理動力,影響其品德的形成和個性發展的方向。因此教師要以身作則,關心教育這樣的孩子,並利用自身特殊的地位,協調好離異雙方和孩子的關係。我決心以行動去溫暖她,消除她的自卑心理,喚起她的自尊。在這過程中,不是我一個人的努力,而是要號召全班孩子和家長共同協助和配合,一起來幫助她走出迷茫,邁向成功。這個孩子漸漸地變了,性格開朗了,特別是和小朋友一起玩了。

每個孩子身上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學會去賞識每一個孩子,發現他們身上的這些閃光點,多給孩子一些寬容,讓他們在老師愛的眼光中充滿自信,健康、快樂地成長;我相信:愛,會創造教育的奇蹟呢!

《奇蹟》書讀後感篇3

書,是一片汪洋大海,純潔而湛藍,祥和而美好,誘人的笑容招引著每個人。讀完這本書,讓我這顆稚嫩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文中的女主角裴心瑜是幸運的——她過著讓很多人羨慕的生活,她住著大豪宅,有保姆侍候。這是多少人幻想過的生活啊!我也不例外,但看完這本書後,我覺得有沒有大豪宅、保姆已無所謂,只要有爸媽的陪伴,每天過著平凡、開心的生活足矣。裴心瑜也是不幸運的——雖然她過著富裕的生活,但她卻一直覺得很寂寞,因為她的父母為了工作而錯過了很多陪裴心瑜成長的機會,生活在富裕中的孩子其實並沒有我們想象的好。因為生活中的種種原因,她決定逃離眼前的一切,從寒冷的北方來到溫暖的深圳。在深圳生活的時間裡,她慢慢地改變著自己,不再無理取鬧、不再內向、不再孤單,在美麗的深圳她找回了本就美麗的自己,自信地踏上歸程。

“其實也不一定什麼事情都要爭個長短,吵架吵贏了,感情就輸了。”這句話讓我銘記於心,記得去年,我和同學為了一支筆而發生了爭執,她氣勢洶洶地說:“這是她的筆。”我慢條斯理地說:“這種筆在文具店裡買,很多人都有......”最後雖然我贏了,但是我們變成了形同陌路的.人。我想:當初我把筆讓給她又會怎樣呢?也許就不會是形同陌路的人吧!真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啊!

掩蓋沉思,我明白了:不要去羨慕別人的生活,只要自己活得滿足、快樂就好,不要什麼都要去爭、去搶,要學會謙讓。謙讓不僅是一個人的一種美一種胸懷;一種豁達;一種無私的體現,而且更是一種境界。

《奇蹟》書讀後感篇4

?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一書中有這樣一段文字:絕對不要忘了:孩子們一向看著你,他們以你為榜樣。你要他們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我要我的學生和氣待人、認真勤勉,那麼我最好就是他們所認識的人之中最和氣待人、最認真勤勉的一個。別想愚弄小孩,他們很聰明,必須會識破的。

這段文字告訴我們:教師的示範作用是很重要的,教師的人格水平越高,其榜樣作用也就越強。“欲齊其家,先修其身。”作為教師,就應經常反思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

學校大力倡導和發揚禮貌禮儀教育,以“星級”獎勵制度鼓勵學生進步,要求學生進出校門、校園內看見老師主動打招呼;進出教師辦公室,主動敲門,徵得同意,方可進入;用心認真地參加學校組織的課外活動;上學不得遲到,有事提前請假或事後補假……。對學生的一系列鼓勵措施,大部分學生用心參與。

學生是認真執行了,但教師是否為學生做了榜樣呢?早上進校門,學生有禮貌地敬禮並問聲“老師好”!學生認真打掃保潔區,……。我們的教師又是怎樣的一種表現呢!學生有會怎樣想呢?有一位學生對我說起過:有的老師我主動與他打招呼,他竟然睬都不睬我,也無任何臉部表情,以後我再也……。當然,這只是一種極個別的現象,但每每看到或聽到這種現象,心裡總不是滋味。

我自己也以前在無意中沒能主動與學生打招呼,而被學生質問。有一學生很認真地問我:“老師啊,上次我叫你,你沒回我!為什麼?”我一臉茫然,怎樣都想不起來,也許是我真的沒看見或聽見。

但不管怎樣我已傷了學生的自尊,我主動對學生道歉,說聲:“對不起!”學生還是很開心地走了。對我來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對學生來說是大事,他們感覺老師的眼中或心中有他們的位置,對你老師的教育我就願意理解,融洽了師生關係,無意中也縮短了老師和學生的距離,對老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就應都是有所幫忙的。從此我無論走在哪兒,還是在校園內外,無論我是否教過他們,只要是學生我主動與他們打招呼,融洽師生關係。此刻有的學生站在教學樓走廊中,看到了也要與我招招手,我也主動迴應。

可見,教師散播一種榜樣,收穫的是一種目標。有人說:“播撒一種思想,收穫一種行為;播撒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撒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撒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首先就應做到,讓學生心服口服,讓學生直接從老師身上學到好作風、好品德。這樣,才能到達育人的最終目的。

《奇蹟》書讀後感篇5

當我很小的時候,我父親是一個老師,他是在我們市裡面的比較糟糕的一個學校,都是別的學校挑剩下的生源。我常常聽到我父親在說他班上的孩子,說有些小孩根本就沒辦法教,成天調皮搗蛋,在社會上跟一幫混混混在一起,讓他們自生自滅算了。

而我雖然沒有那麼糟糕,卻也常常在當時市裡面最好的學校的老師嘴裡得到諸如“廢人”、“你完蛋了”之類的高階詞彙。只因為我成績往往排在年級倒數10名以內。

“你給我出去。”這是我印象最深的5個字。

於是我常常在學校裡漫無目的的遊走,天氣很好,那時候的空氣汙染好像沒有這麼嚴重。因為我們市區並不繁華,所以街上車輛滑過空氣的聲音非常清晰:就這麼“譁”的一下過去。學校環境乾淨整潔,上體育課的孩子們在操場上跑步。我就在學校操場旁的廁所裡躲著,等著下課。

為什麼我要躲在廁所裡?因為如果你在學校裡遊走的話,而且是“漫無目的”的,那就等於你臉上寫了兩個字“差生”或者四個字“趕出教室”,路過的老師或者是教工總要往你臉上多看兩眼,一臉厭惡的深色。於是我乾脆躲在廁所裡,等著下課鈴聲的響起。

時間卻總是顯得很漫長。我不止一次的想過要把數學老師給殺掉,時間、地點、方式,我總是儘量想得很周詳。會出現什麼情況我努力全部考慮到,因為我還是不想被抓到,不想讓父母知道他們的孩子殺了人。但是最後總是因為換了數學老師而不了了之。那時候我不知道什麼叫夢,我覺得我的未來一片灰暗。

老師在我背後的竊竊私語,課堂上同學們的灼灼目光,總讓我如芒刺在背。後來我才知道,那是因為我尚對人們有美好希望,只是不知道希望原來承受起來這麼艱辛。

在從國中到高中的6年中,我始終認為老師就是我們的敵人。而這不是從一開就客觀存在的,老師們從始至終不斷在為這個信念添磚加瓦。他們從來不看坐在最後一排的學生,他們從來不管在講臺兩側的孩子,偶爾有看到,也是輕蔑的眼光和嘲諷的口吻。那時的我真是單純,居然完全沒有聽出來,只覺得老師的笑話確實好笑,而且我是主角。

孩子我覺得是完全無害的一種動物,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再少年老成也不會比一個三十多的成年人老謀深算。但是為什麼這些老師就不願意給這些孩子一點點尊重?或許他們認為不需要,一個孩子的尊重?

或許怎麼看也不值錢。

所以克拉克老師是個單純的人,他沒有將這些價值量化,他只是覺得有付出就肯定有回報,知識不是空氣。知識看得見摸得著,一下吃不完就慢慢吃,總能吃飽。而有知識,考試就不再是問題。他更覺得,只要他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孩子就一定會尊重他。

片尾還有克拉克老師的書出版了的訊息,其實我並不看好這本書。有方法,沒熱情,沒用。這是個悲哀的想法,我的想法一向很悲哀,我總是認為把事情想得足夠糟糕,你就絕對不會失望,這是一個簡單的計算題,正是我的數學老師教給我的。

《奇蹟》書讀後感篇6

?如果遠方有奇蹟》這本書是今年暑假我們全家人去廣州玩的時候買的,這本書充滿了對少男少女內心苦悶、成長艱難的理解與撫慰。

這本書的內容是:漂亮女生裴心瑜生活陷入一團麻中——期末考試成績糟糕,和爸媽無法溝通,好朋友看起來都靠不住……置身於豪華而孤獨的大房間,她決定逃離眼前這一切。她從寒冷的北方來到溫暖的深圳。亞熱帶的旖旎風光和淳樸的風土人情,讓這個內心混亂的小姑娘慢慢平靜下來,重新找回自己。一系列新鮮刺激的生活使她豁然開朗,讓她在繁華的都市找回了本就美麗的自己,自信地踏上歸程。

看完這本書,我想到了自己,自己不也是像裴心瑜以前的樣子嗎?每次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打退堂鼓,任性,不講理。想著想著,我不禁羞愧起來,往事浮現在眼前……

那一年暑假,我花了幾天的時間就把暑假作業完成了。在家閒著沒事幹,所以央求媽媽給我報了一個興趣班學畫畫。沒有畫畫基礎的我,剛學了幾天,覺得自己的畫越畫越醜,乾脆不去學畫畫了。媽媽當天便接到了老師的電話,得知我沒有去上課,心裡非常著急。所以,急急忙忙請了假趕回家。剛進家門,媽媽看見我在家裡正玩得開心,氣喘吁吁的嘆了一口氣,說,“你怎麼不去上課呢?當初不是你讓我報的興趣班嗎?你這樣半途而廢對得起我和老師嗎?你知道我有多擔心嗎?……”我滿不在乎地說:“我學得不好,不想去了”,“況且,我都這麼大了,你害怕我走丟嗎?再說,找不到家我也會問路走回來的!”我的這一番話把媽媽“逼”得啞口無言,媽媽拿我沒辦法,只好幫我退了興趣班。

想到這兒,我不禁低下頭來……媽媽每天工作那麼辛苦,從來都沒有半句怨言。而我,一點毅力都沒有,遇到問題總是有那麼多的理由。第二天,在媽媽的鼓勵下,我又繼續去學畫畫了。通過堅持不懈的練習,對畫畫的基本構圖都有了一定的掌握,而且還讓我重拾了學習的信心。這本書還有這麼一些話讓我深受啟發:其實,生活就是一面鏡子,它會忠實地反映一個人的精神面貌,困頓、挫折和艱難是生活的家常便飯,與其抱怨與對抗,不如用達觀而智慧的眼光去打量,你會發現,它會還給你一副自信快樂的表情。

讀了這本書,我覺得,遇到困難不要刻意想著去逃避,要勇於面對,也許它會給你帶來更大的驚喜。

《奇蹟》書讀後感篇7

“你就是我們的奇蹟!”

這本書帶給我的比我預想的要多得多!不知道是不是偏見,瞭解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因遺傳而有面部異常的小男孩時,我便主觀代入了一個周圍人由厭惡到理解最後接受的框架。但驚喜即在於,哪怕讀者知道這個男孩的“奇蹟”將會依此展開,作者的情節安排以及豐富的多人物角度呈現也使這本書包含了更發人深省的情感啟迪。難道只有奧吉的善良與成長是奇蹟嗎?爸爸的幽默、媽媽的溫柔、姐姐的善解人意促成了一家人溫馨親密的家庭關係,有句話叫“一個人接收到多少愛,便會擁有多少愛人的能力”;我想,就是這樣的可愛家庭給了奧吉源源不斷的愛的力量。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奧吉,哪怕遭遇很多先天的磨難,也始終會是一個散發著光芒的小太陽,給周圍人帶去正能量。他認清了朱利亞的虛偽與自私,也明白了傑克和莎莫爾等的真情。很高興看到書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有優缺點,有成長過程中的迷茫與頓悟,這樣立體的人物一個一個出現在奧吉的生命裡,讓我也感動不已!每個人都應慶幸自己不是一座孤島,我們的成長有他們見證,更榮幸的是,通過彼此幫扶著歷經坎坷,我們有幸在短暫的生命裡間接獲取了更真實的不同體驗。這是一種非常奇妙的感覺,也是結交朋友最棒的體驗之一。

感謝範同學的推薦我有幸看到這樣一本優秀的外國兒童作品,如果我以後有了孩子,睡前故事裡一定會有一個叫奧吉的小男孩的影子。

《奇蹟》書讀後感篇8

在《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一書封面的醒目處寫著“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說來簡單,做起來並不容易。雷夫·艾斯奎斯老師在教育生涯中,不斷審視、反思、嘗試,逐步認清了人生使命,建立了自己的教育信念,構成了自己的獨特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實踐中,他逐步感悟並構成了“讓孩子們站在同一條起跑線”,“我們的期望決定孩子們的表現”、“做一名智慧而成功的教師”、“孩子也是教師和家長的老師”、“教孩子終身受用的技能”、“永遠不要失去對孩子的關注”等許多先進的觀念和認識。我想“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這幾個字其實是概括了雷夫老師的教育理想,或者說是折射出了雷夫老師教育追求。在本書中,我們看到了雷夫老師點點滴滴的有益的做法,也看到了在他眼裡,學生都是可愛的天使,更看清了他的一切努力都是為著讓這些天使變得愛學習、會學習這樣一種最樸素的意識和想法。雷夫老師為什麼能做得這麼好,能讓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產生最生動的、最大化的、最被大家所認同的效益從本質上來看,這是因為他有愛心,有一顆熱愛兒童的心,他是真正把自己的學生放在心上。雷夫老師對孩子的愛,在書中隨處可找。就應這樣說,愛孩子,是他獲得成功的關鍵。一名好教師要成長,

務必得善於反思和總結並逐漸構成自己的獨特思想,這是教育的大智慧。

敬佩和感動,閱讀《第56號教室的奇蹟》是一個充滿驚訝和感動的過程。這位令人敬佩美國教師雷夫.艾斯奎斯,用超凡的勤奮和卓越的教育才能,解答了他在教師職業發展過程中的探索與思考。雖然國情不同、文化背景各異,但我們仍能從書中發現中美教育面臨的許多相似之處。瞭解這些相似之處,或許有助於我們更清醒地認識到,教師職業的確是一項十分特殊的職業。他每一天在校工作時間十多個小時,早上6:30到下午6:00,每週兩個通宵工作的日子,每個週末從上午11點鐘到下午2點鐘一向工作,假日中的每一天都在無償地教學生,從早上6點鐘開始一向到下午5點鐘,給學生教算術,講文學,學歷史,沉迷於莎士比亞戲劇的排練,他對教育的熱情和不求回報的付出讓人感動。

好奇和驚訝,雷夫.艾斯奎斯在自序中寫著:“像所有真正的老師一樣,我經常失敗。我睡眠不足。我在凌晨時分躺在床上睡不著,為著一個我無力教育的孩子而感到極度痛苦。當一個老師,真的會很痛苦。”我讀到這句話的時候,就感覺雷夫老師很有個性,儘管他已經是個十分優秀的教師了,身上已經被照上了許多美麗的光環,但他依然能把自己心底裡的話真實地表達出來,我一下就對這些產生好奇。我的內心就產生了很想要去閱讀它的心理需求,是因為我從這本來自大洋彼岸的、以前從未知曉的教師的書中,竟然讀到那麼多熟悉的東西。一向以為,中美兩國的教育差異巨大,以為我們在教育中的種種現實問題人家不存在,甚至以為人家的教育價值觀、思維方式都和我們不一樣。這本書卻讓我第一次明白,那個教師在校園中遇到的種種,和我遇到過的差不多;那個教師在教學和學生相處中產生的困惑,在我們的校園中也正困擾著一些教師;而那個教師對教育的理解,對教育價值觀的剖析,其實都能夠來我們那裡進行一番驗證;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也是自己最想說的一句話就是:這真的是一本好書!

嘆息和洗禮,閱讀中我總是不由自主地發出輕輕嘆息:“教師原先能夠這樣來當,原先能夠做得這樣好!”他在洛杉磯市中心一間會漏水的小教室年復一年地教同一個年齡段的學生長達20多年,這間教室被稱之為56號教室。他創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變成熱愛學習的天使;他熱情的教育態度,把教室變成溫暖的家。第56號教室的孩子大多貧困,來自移民家庭,英語也不是他們的母語,這些似乎註定平凡的學生卻在一個充滿愛心與智慧的老師的培養下,全國測試成績高居全美top5%,他們長大後紛紛就讀於哈佛、斯坦福等頂尖大學並取得不凡成就。作者的著眼點不在“成功”,而在過程上。他心態平和而自信地寫了許多發生在第56號教室中他和他的學生們零碎的事兒。這些小事兒,在許多教室裡都會發生,情形似乎大同小異,但是第56號教室卻讓這些小事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和好處。一些孩子,他們有幸從這間教室走過,他們的人生,因此改變了走向,改變了高度……從他的身上我學到了很多,讀《第56號教室的奇蹟》使我精神上受到了洗禮。

正是由於雷夫·艾斯奎斯老師注重學生品格的培養,正是由於他的學生人人樹立了“成功無捷徑!”的信念,使他的學生自願犧牲業餘時間,自願放下自己鍾愛的電視節目,收起最愛玩的遊戲機,每一天早上提前兩個小時到校進行學習,甚至主動要求週六、假期到老師家學習。這群平凡的學生在一個充滿愛心與智慧的老師的培養下,在“成功無捷徑”信念的支援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績。雷夫先生說過,“當一位好老師是世上最難的工作。”的確,雷夫老師從教以來,堅持自己的原則,付出120分的熱忱,應對著來自貧困家庭、移民家庭的孩子,他都是抱著同樣的信念。不拋棄,不放下,因為在他看來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他以獨特的魅力使第56號教室的孩子們自願每一天早晨6點半到校,一向待到下午五六點回家。做一好老師是很難,所以要求我們自己向雷夫老師那樣,認真、堅持、有原則。我們中國教育的弊端,保守、沒有創新的教學方法,造成我們老師對於自己的定位都是那麼的困難。

“無論孩子要精通的技能是什麼,都務必先學會在沒有老師陪伴和指導下自行練習。”有一部分學生,在校時作業整潔、乾淨,正確率高,家庭作業卻龍飛鳳舞、丟三落四,錯誤百出。我們的孩子,是在為老師學習嗎我們老師(包括我),常常為了能看到學生乾淨整潔的作業,就監督學生做作業。這樣的方式,不能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陋習。應當訓練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的潛力,培養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這樣學生才能在任何狀態下高效地學習。“我想教孩子終其一生都派的上用場的技能,‘整理事物’、‘安排事情的技巧’等就是其中之一。”“懂得安排和分配時間的孩子,做什麼事情都容易樂在其中,也會做得更好。”以超然的角度和孩子站在同一陣線,用心體會他們的問題。任何教學的決策都務必謹慎留意,務必以學生的最大利益為思考。教書是件苦差事,但成果卻是甜美的,因為你豐富了孩子的一生。教師的任務為何學生踏進你的教室,能夠學到什麼能夠帶走什麼你自己要堅強,才有資格期盼學生不被挫折或失敗擊倒!只有你自己勤奮不懈,才能要求學生努力用功!願明天更完美!

他提倡的是“沒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他則反覆強調知識本身就是最好的獎品。他反覆強調的“道德培養的六階段”理論:我不想惹麻煩——我想要獎賞——我想取悅某人——我要遵守規則——我能體貼別人——我有自己的行為準則並奉行不悖。他深信:著力孩子的品格培養,激發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他讓學生人人樹立“成功無捷徑”的信念。“成功無捷徑”是56號教室的座右銘,“好孩子,行事要努力”是56號教室的口號。我個人覺得雷夫老師之所以能獲得成功,首先取決於他的職業良心,他很真實,很坦蕩,很勇敢,敢於應對自己的不安、痛苦,敢於應對教育的困惑、不良現象,而後有所思考,並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做一些努力,用自己的雙手去為他的學生撐起一方天地,讓第56號教室的學生有最大程度的發展。他的教育歷程和教育信念值得我們每一個為人師者思考和學習。我想,我們教師應像他一樣用我們的教育智慧、職責感和不斷地學習潛力,建立我們自己的教育信念,構成我們自己的獨特的教育思想,為教育事業貢獻力量。他有獨特思想,他雖是一位國小數學老師,但卻是一個通才,他用創新的教育方式,讓孩子熱愛學習;他以熱情的教育態度,讓教室變的溫暖,他用愛,獲得了教育的成功與精彩;對教育

有自己獨特的看法,對當代社會的困境與難題有認真的審視;他用智職責感和超強的學習潛力,建立了自己的教育信念,構成了自己的獨特的教育思想。他的教育觀點和信念幫忙我們建構了嶄新的教育觀和學生觀,他的成長經歷對我們每一個教師“做一名好教師”十分有借鑑好處。他的獨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級管理形式,值得我們實踐和探討,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反思、探討、總結,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

標籤:讀後感 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