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讀傅雷家書有感8篇 感受傅雷家書:文學巨匠的親筆啟示

《傅雷家書》由傅聰撰寫,詳細記錄了傅雷夫婦與兒子傅聰的家庭生活和互動。這本書不僅是一份珍貴的親情遺產,更是一份全景式的當時社會生活圖景。閱讀這本書,不僅能體會到傅雷對兒子的關愛,也能深入領略到當年社會的風土人情。

讀傅雷家書有感8篇 感受傅雷家書:文學巨匠的親筆啟示

第1篇

?傅雷家書》是傅雷先生及其夫人寫給兒子的書信編纂而成的一本家信集,摘編了傅雷先生1954年到1966年的186封家書,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

這是父親寫給兒子的家書,雖是寫在紙上的家常,但這些話語卻如山間潺潺的`清泉,承載著一位父親細膩、真摯的令人動容的感情。

誠如書中所寫”親愛的孩子,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晨六七點就醒,翻來覆去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麼。”字裡行間之中顯而易見傅雷先生的愛子情深。對於長大的孩子,希望他茁壯成長,有所作為,但又不忍孩子遠離身邊。對於孩子的每一件事都親力親為,怕別人做不好,但又怕孩子難以獨立。似乎每位父母的心中所想與傅雷先生都是如出一轍的。

在父母的眼中我們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怕我們懵懂不知這世界的深淺,又希望我們永遠純真,沒有煩惱纏身。世間每一對父母都是如此矛盾,在近與遠中舍取徘徊,尋找一個合適的尺度,與我們相處。我們是風箏,父母希望我們只在他們目光所及之處飛翔,但又害怕那根緊握在他們手裡的線會令我們厭煩,禁錮我們翱翔的高度。

傅雷先生是一個好父親,他與孩子的相處把握好尺度,嚴師、慈父、益友,他在他的孩子的生活中扮演好每一個角色,且都做到了極致。但是我的父母也許不能做到像傅雷先生那樣完美。他們不懂得如何正確地教導孩子,他們很少讀書。但他們愛我,那些令我厭煩的管束嘮叨都代表他們愛我。他們會在每一次斥責後落淚,在每一次憤怒後原諒,在每一次失望後包容。這是我的父母,天地間獨一無二無可取代的父母,你的父母也是。如果你愛他們,請儘早向他們表達你的愛,不要羞怯,你們是生生相息的整體,你們是血濃於水的親人。告訴他們你愛他們,別讓他們等太久。

讀傅雷家書有感8篇 感受傅雷家書:文學巨匠的親筆啟示 第2張

第2篇

有一本書,它以真實的內容,樸實的語言,道盡了人世間平凡而偉大的愛,這本書就是——《傅雷家書》。

?傅雷家書》是一本書信集,裡面收集的是1954年至1966年傅雷夫婦和兒子的往來書信186篇,其中最主要的作者是傅雷先生。這些書信是傅雷夫婦與兒子的精神接觸和思想交流實錄,讀完令人受益匪淺。

傅雷的一家是相親相愛的一家,書信的字裡行間透露出濃濃的親情。由於兒子傅聰在國外學習鋼琴,傅雷夫婦對兒子萬分期望,他們經常與兒子書信往來。收到傅聰從千里之外寄來的信的時刻,是傅雷夫婦歡呼雀躍的時刻,他們總是會立刻把信件仔仔細細地從頭到尾看幾遍,生怕漏了一丁點資訊。如果孩子一段時間沒有來信,他們就會輾轉反側、徹夜難眠,然後寫信去噓寒問暖:“孩子,你儘管忙,家信還是要多寫,即使短短几行也可以。”“一定要收到你的信,才‘一塊石頭落地’。”……傅雷一家在書信裡毫不掩飾自己,藝術、生活、人生等方面話題無所不談。傅雷先生如果遇到了藝術中不懂的問題也會向傅聰不恥下問,並鼓勵他互相學習。我認為像傅聰這樣的鋼琴大師就是在這種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中培養出來的。

傅雷一家濃濃的'親情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對傅雷先生產生了一種特別的敬意,感覺他就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巨人!

我感觸最深的是傅雷先生對兒子的教育。當傅聰在肖邦鋼琴比賽中榮獲第三名時,傅雷先生先是表達自己無比的喜悅,然後告誡他:遇到極盛的事情,必定要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格外鄭重、危懼、戒備的感覺。我覺得這種教育觀是十分正確的。縱觀古今,有多少企業在興盛的時候因驕傲自滿、疏忽大意突然倒閉,本來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卻一失足成千古恨。如果我們能達到中庸的地步,喜而不狂,那就能穩穩地不斷前進。當傅聰陷入人生的低谷時,傅雷先生又會耐心地給予他幫助,傳授他方法,鼓勵他前進。傅雷先生還教育孩子們要熱愛祖國、知恩圖報等等。他給兒子立下了三個原則:不說對不起祖國的話、不做對不起祖國的事、不入他國國籍。我從傅雷先生的教育方法中看到了一個父親對兒子無私、深沉的愛,它就像三更半夜裡的一盞燈,寒冬臘月裡的一把火,不僅溫暖了傅聰,還溫暖了無數讀者。

傅雷先生具有寬廣的胸懷,他的博愛也令我佩服。在傅聰結婚後,傅雷先生就把兒媳彌拉當成親生女兒,無微不至地關愛她,從不因為她是外國人而區別對待。“不知怎麼,我們真當她親生女兒一樣疼愛她;從未見過一面,卻像久已認識的人那樣親切。讀她的信,神情相貌躍然紙上。”傅雷夫婦如是說。他們教她知識的選擇、生活的經驗、做人的道理,還經常向傅聰了解彌拉對自己的看法,生怕自己對她不夠和善。錢鍾書曾說過:“中國現代文化史上,兩個人很重要,一個是‘不寬恕’的魯迅先生,一個就是‘大愛’的傅雷先生。”我認為這種博愛的品質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因為博愛往往能體現一個人的道德修養,給他帶來真摯的情誼,讓他成為一個“四海皆有朋友”的人。這種高尚的品質同時也是國家所需要的。現在的中國早已開啟國門,真誠地與其它國家一起合作共贏,這就是博愛的力量!

讀完《傅雷家書》,我從傅雷一家的身上學到了許許多多道理,被他們所折服。“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這就是傅雷先生的精神境界。希望大家和我一起學習傅雷先生高尚的精神品質,永葆一顆赤子之心,共同創造出一個美好的新世界!

第3篇

?傅雷家書》這一本書裡通過傅雷與兒子的信件來往之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位嚴厲,盡責的父親對於在海外留學的兒子傅聰的摯愛與期望。

在傅雷叮囑傅聰關心身體之外,更多的事告訴他怎麼去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如何立志成才,不要浪費光陰,而要抓緊時間去學習。弗雷在教育他的時候,更多的,是讓他注重精神方面的問題。

在書的前幾章中,傅雷就寫到了讓兒子讀法文不要快的同時,也寫出了自己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讓自己的兒子少吃點苦,從中也可以看出他對於兒子的愛是很偉大的。儘管他並沒有直接寫出自己對兒子想說的那些話,可是他將它化為了另一種方法來告訴兒子自己對他的愛與關心。而這一方面,正是我們現在難以找到的地方。所以,他信中的'每句話都充滿著一位父親對兒子的愛,蘊含著真理。

傅雷一生孜孜不倦,在文學上做出了極大的貢獻,為了讓他的貢獻不終結,於是就將他的兩兒子都培育成功,也繼承他為人們作出貢獻。

這一本書給我留下了極好的印象。父愛如山,我們應該更加的孝順父親!

第4篇

兒子老師的書信給傅在演奏姿態方面,傅先生曾經把兒子老師的書信寫給兒子看,信上這樣說道:”倘若他的演奏能更加樸素更加純真的話……”鋼琴演奏如此,寫作亦如此。與其對其一些華麗的詞句不如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書中最大動人的往往不是那些華而不實的辭藻,而是那些獨一無二的情懷。

若是說僅僅有名師似的指點,那這本書僅有肉體而缺少貫穿於中的靈魂。而那靈魂就是傅雷平於常人的深深父愛。

在書中我常常看到傅雷夫妻噓寒問暖,”天冷時加衣”“注意身體”“不要太勞累了”類似於這樣的話常常出現。也許這樣才是為人父母最普通的關懷。這不禁讓我想到了我的`父母,離家前的陣陣叮囑和關懷,飯桌上的送菜,家門口的一盞燈……在我的心裡留下久久的痕跡。回報父母的方法不是每天對爸爸媽媽說甜言蜜語,而是在勞累之時,送上一杯熱茶。我要把諾言付諸在行動上,表明自己的心跡。

捧著《傅雷家書》,我站在視窗久久張望著,盼望著,盼望著,等待著勞累了一天的父母,不為別的,我只想為他們沏杯茶,捶捶肩……

第5篇

這個寒假,我再次重溫了《傅雷家書》,對於傅雷對傅聰深沉的愛,則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傅雷對傅聰的諄諄教誨可謂是眾所皆知的。在文中,他反覆強調著做人總是排在首位的,學會做人才是人所要做的根本,這才能在社會上立足腳跟;若是不會做人,那麼人就不會是真正意義上的人了。另外,傅雷也多次提出“理財”的重要性,也從側面反應出了他對待生活的嚴謹。他對兒子所要求做到的每一件事,自己也會去改正這方面的不足。所以從傅雷的身上,足以見得他對“言傳身教”四個字的完美詮釋!

其實在我們的實際生活當中,千千萬萬的父親也和傅雷一樣,伴隨著孩子的成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便會越發顯得焦急。傅雷對大兒子傅聰傾注了畢生所有的心血,因此對傅聰的管教也是極為嚴苛,不過這對傅聰以後走上的音樂之路也是非常有幫助的。很多家長也開始步人後塵,在孩子不乖的時候用暴力解決問題,但這隻能帶來適得其反的效果。畢竟有些家長並沒有以身作則,所以這種做法只會加重父子之間的`隔閡,讓孩子產生抗拒的心理。

在當下這個衣食無憂的社會,每個家庭的經濟條件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很多父母開始無節制地溺愛孩子,把一切最好的都要留給孩子。這不僅僅是在無形中毀了孩子,更是在不知不覺間使孩子有了“父母對其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想法,到頭來,這種孩子以後所碰見的問題都無法自主解決,最終成為一輩子依靠父母的“啃老族”。

傅雷對兒子的教育方式值得令人深思,最終兩名兒子也獲得了相當高的成就。這就告訴我們:只有經大自然磨礪過的花朵,才能真正的綻放,成為別人眼中的一道靚麗風景

第6篇

“你走後第二天,就想寫信,怕你嫌煩,也就罷了,可是沒一天不想著你,每天清早六七點就醒,翻來覆去睡不著,也說不出為什麼。”

從翻開書的第一頁,我就被這段文字深深打動。傅雷對傅聰的愛是無言的,是深沉的,是質樸的。可轉念一想,天下哪位父親對子女的愛不是這樣的呢?

沉默,我想起了我的“傅雷”。不知為何,我與父親之間好像總有一層隔閡。或許,是他工作太忙,陪伴我的時間太少。也或許,是我們都過於沉默。

“別總是給我打電話,也多打打電話給父親,他總是念叨你不給他打電話”電話那邊傳來了母親不知講過多少遍的話語。

思緒回到兒時,我想起了父親那嚴厲的面孔。記得有一次和朋友出去玩,回家晚了點,一進屋就看到父親坐在沙發上黑著臉一聲不吭,像一顆隨時會引爆的炸彈,空氣似乎凝固了。“怎麼這麼晚才回來?”父親終於開口了,我默不作聲,“下次再這麼晚回來就別回來了。”聽完,我低著頭,灰溜溜地回到房間。從此,每當我犯了點錯誤,腦海中便浮現父親那嚴肅的面孔,畏懼之情油然而生。

如今,母親卻說父親老是念叨我,不禁感到一絲驚訝。我思忖許久,重新撥打電話,緩緩按下那既熟悉又陌生的電話號碼。

“喂?”電話那頭傳來一聲低沉的男聲,顯得有絲疲倦。“父親。”我輕聲呼喚。“哎!我寶貝女兒終於給我打電話了!怎麼樣?最近在學校過得開心嗎?生活還適應嗎?身體還好吧”一連串的問題撲頭蓋臉而來,問得我措手不及,我疑惑之下竟一時語塞,這還是那個不苟言笑的父親嗎?

電話內容早已忘卻,只是記得父親說的.最後一句話:“多給父親打電話!有什麼不開心的事,自己解決不了的事情就跟父親媽媽說”聽完,內心泛起絲絲酸意,原來父親也在默默關懷著我,他不善言語,他和傅雷一樣,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好好的。

月假回家,晚上十一點,我肚子突然餓了,“咕嚕”地放出訊號。父親突然衝我笑笑,便走進廚房,做起了麵條。

“來咯!天下第一美味!”父親端來麵條,放在我面前。我一刻也等不了了,狼吞虎嚥起來。父親也在一旁享用著,時不時往我碗裡新增幾塊肉,我邊吃邊和父親分享著學校裡的趣事。客廳裡傳來此起彼伏的笑聲,不知不覺間,我與父親之間那層隔閡正在悄悄消失。

在燈光的照耀下,突然我看見一絲細微的白髮赫然飄在父親的頭頂上,晃得我有些恍惚,我這才意識到這個男人,在我成長過程中他正在老去。

猛然想起,他也曾是少年,也曾幻想仗劍執筆走天涯,利落的黑髮襯著他的英氣,他曾有著“騎馬倚斜橋,滿樓紅袖招”的倜儻,他曾有著“手可摘星辰”的豪氣。可是他有了我後,便不再羨慕江湖,毅然隱退。從此,為四方食事而忙碌,為前途理想而奔波。他的青絲終是抵不過歲月的侵擾,白了,疏了。

我的內心泛起陣陣波瀾,電話裡頭“有事就打電話給我”的那聲叮囑又響在耳畔,原來,每一位父親都如“傅雷”一樣,牽掛著孩子。朝如青絲暮成雪,我不禁潸然淚下。

第7篇

?傅雷家書》我目前只讀了五十幾頁也沒有一個總的概念,但是從字裡行間讀出很多東西。

首先是感受。每次家信中都有傅雷夫婦的慰問與關懷,所以我可以強烈的感受到那股愛。在慰問之後,傅雷先生總是以建議的方式提醒孩子某一件事情應該怎麼樣處理。比如傅聰的一位好友,牛恩德開刀吃了很多苦,傅雷先生就在家書中建議傅聰寫一封信,給她一些精神上的安慰,不一定要是長信。你不會感受到傅雷先生的強求,從而也不會引起孩子的反感,傅聰一定樂意去做這樣的事情。可見傅雷先生很能理解孩子的心理,盡力做到不迂腐、不惹厭。其實傅雷也是第一次當父親,他能與兒子相處的如此融洽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於家信。

第二是觸動。我們家天天見面,肯定不需要寫家信,但是要多和父母交流,他們也不是萬能的,他們也是第一次當家長,我有的時候總嫌媽媽嘮叨的煩,其實就是不理解對方,無法體會到媽媽嘮叨的真正目的,而這就是缺乏交流,我們以後可以在閒暇時刻交流交流,或者在週末玩一點遊戲,比如身份互換之類的,這樣瞭解了對方,就可以儘可能的避免矛盾。

第三是啟示。我發現知識不僅僅是靠讀書獲得的,從生活中學習也是重要的方式。比如書中傅雷先生的.家庭並不是特別富足,但是他還是願意花錢將兒子送到國外去學習音樂,並且在學音樂的過程中,傅雷先生提供了很多建議,幫助了傅聰的成長。這告訴除了書本上的知識,培養藝術審美也是一種學習,更重要的是學藝術也不能光學藝術,要在這個過程中找方法,如書中傅雷先生告訴兒子學習一首曲子,要充分了解作者,與作者的脈搏一致,方法的重要性由此可見。

第8篇

一本書,就像一位朋友,也講究緣分。第一次見到這個書名,是在w君(上次讀書會認識的朋友)空間的一篇日誌裡看到的。後來老鄉l君來還我書,他之前用我的卡在圖書館借過兩本。不想剛好有本《傅雷家書》,所以就不用再借了。若非如此,不知道要等到什麼時候才會看它,書單上已經列了一長串了。呵呵,所以一直相信緣分。

用六天時間裡零碎的時間看完的,還是1984年的版本,比我的年歲都長,呵呵。第一次開啟是在代課回來的公交車上,還是第一次站在車裡看書,搖搖晃晃的,卻還看的津津有味。一下子就被那些包含有濃濃愛意和溫暖真切的語言打動、感動了。這本書主要是傅雷夫婦寫給他們的長子——傅聰的家信。之前並不瞭解傅雷,而傅聰也只是知道他是有名的音樂家。通過這本書,算是開始熟悉他們了,也深深的'喜歡上了他們。

傅雷夫婦寫給傅聰的信中,真是無所不包,內容及其豐富,讀來讓人深切感受到父母對於子女那毫無保留的、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愛。他們在信中暢談各種藝術(特別是音樂),談生活、人生,談道德、品格,談興趣、愛好,談親情、愛情……從中我也受益匪淺,就像一位長者,或是一位知心朋友在跟你娓娓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