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二年級下冊《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5篇 拓寬思路,深化認識——二年級下冊除法教學反思

本篇文章是一位二年級教師對於教學中《除法的初步認識》這一單元的反思總結。教師針對學生在學習中的問題進行了全面的分析,並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了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理解程度和學習成績。

二年級下冊《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5篇 拓寬思路,深化認識——二年級下冊除法教學反思

第1篇

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資料收集和整理的第2課時,學生已對怎樣收集和整理資料有一定了解,教學重難點是讓學生選擇記錄方法作記錄,並體會哪種記錄方法既清楚又方便,並且能根據統計表提出問題並初步進行簡單的預測。於是,我選擇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選取學生身邊熟悉的事例,讓孩子們用投票的'方式,選舉自己心目中,數學成績優異,也最熱心協助老師工作,幫助同學提高數學成績的數學課代表。這一活動貫激起學生收集資料的熱情。課堂上我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收集和整理資料活動的全過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高。本節課的教學突出了以下幾點:

1、加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絡。教師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放手讓預備課代表上臺,為自己的票數記錄,再交流彙報統計資料的方法,這樣既複習了舊知又為新知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2、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時間。出示表格,讓學生獨立嘗試填寫,最後找代表彙報,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資料整理的工作中。

3、注重讓學生體驗收集和整理資料的過程。在整理本班學生參加課外小組活動的情況時,老師先讓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用的記錄資料的方法,然後採用了記錄資料最常用的方法——舉手查人數,並且放手請一名學生負責統計,教師適時指導,學生在合作中完成了記錄資料的統計。這樣做既讓學生學到了知識,同時也體驗了統計過程。

4、拓展延伸感受收集和整理資料的價值。引導學生重點看錶頭,孩子們不單單看懂了表格,對錶格中的資料進行了分析,

5、滲透生活基本常識很自然,根據天氣情況,判斷是冬天還是夏天。

6、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每當孩子們完成一項資料整理時,都會讓學生用自己方法證明自己收集和整理資料的結果正確。

二年級下冊《除法的初步認識》教學反思5篇 拓寬思路,深化認識——二年級下冊除法教學反思 第2張

第2篇

葉聖陶老先生說: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對詩意的理解如果孤立地去品詞析句,往往對詩的意境領會不深。但是變換了角色,你就是詩人,你就處在詩中情境,孩子們的想象力就會被啟用,他們幼稚天真的話語,往往自然地把詩的意思吻合了。

(1)首先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初讀古詩: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讀準確字音,讀通順詩句,利用已有的經驗解決難讀的生字,學生很有自信,讀詩的積極性自然就上來了。並給學生自主權,讓讀的形式多樣化(和同桌的小朋友兩個人一組一行一行地讀,也可以一句一句地讀,或者一邊看圖一邊讀。)其實這也是一種方法指導:接下來了解學生讀懂了什麼地方時,學生就能從課題到每行詩句進行表達。

(2)其次,對於理解有困難的詞語進行注重了讓學生進入角色。“高潔”的理解一定有困難,引導學生看圖,看看雪化之後松樹葉子的變化,有學生說出葉子是鮮亮鮮亮的,有學生說雪化後青松顯得更加挺拔蒼翠了。結合上課開始老師畫的松樹,我讓孩子們把自己當作是一棵小松樹--“大雪就是想壓折你們,可是你們卻堅強地與他較量,你們會說些什麼?”孩子們的想象力就是豐富:“雪,你來吧!我正好用你洗澡呢?你被太陽晒化就會變成水,讓我喝了,我會更漂亮、更堅強!”情感激發了,語言訓練也恰倒好處。

(3)拓展閱讀的環節證明孩子是可以在一節課上同步學習一組古詩的。效果比較好。

第3篇

除法是國小數學計算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表內除法是學習除法的基礎,而“除法的初步認識”又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因此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及對除法的興趣將直接影響到後面的學習,所以這節課顯得尤為重要。教學建議中提到:讓學生擺學具、看課件演示分的過程等活動,充分感知“平均分”與除法的關係,真正把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落到實處。

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是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喜歡動手是他們的天性。數學活動中的操作既可以激發學生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體驗、理解數學的知識。因此,我在教學中把學的權力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擺一擺、分一分。在設計教案時,把教學重點確定為“通過實際分東西,使學生知道除法的含義”。讓學生任意分6個桃子,從不一樣多的分法和每份同樣多的展示,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平均分,理解除法的意義。學生的認知建立在表象的基礎上,也就突破了除法這個抽象概念的難點。突出了除法的本質屬性:把一個數分成相等的若干份就是平均分,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表示。在把握教材時抓住除法的本質屬性,淡化其非本質屬性。

過去,我們總怕孩子聽不懂、記不住。課上教師說得多、重複的地方多,給學生說的機會並不多。我們都知道學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積累,他們有對問題的看法和理解,也想表達、訴說。他們很想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跟老師交流。因此,我們一定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孩子們只有在經歷知識建構的過程中,才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成功的喜悅。同時在建構知識的同時,他們也學會了與同伴的交流與合作。

2、尊重學生的選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課改實驗中,尊重學生的選擇,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本節課,如果按照先教後學的教法,學生學習的勁頭就會打消一半。而還學生的主動權以學生,讓他充分享受自主學習的`快樂,學生那顆創新的幼苗沒有受到傷害,並且相信能長成參天大樹!

本單元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是學習除法概念的第一課,是今後學習除法的基礎。而“除法的初步認識”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結構中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及對除法的興趣將直接影響到後面的學習,本節包括“平均分”和“除法”兩部分內容。本節教材主要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通過實踐操作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在頭腦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進而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意義。讓學生掌握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而例4除法的含義,是學生學習除法的一個難點,本節課的教學“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關鍵是使學生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即每份分的結果同樣多。

我從讓學生小組合作分蘋果開始,通過分東西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平均分”的含義。接著以故事的形式引入幫小熊貓平均分竹筍的具體情境,課上通過請學生演示幫小熊分竹筍的過程從而引出除法,使學生直觀地瞭解除法的含義。再讓讓學生認識了除號,瞭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整節課以平均分物的事例設計“除法”內容,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情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認識除法。

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注意從生活實際出發,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創設情境和氛圍,充分運用示範演示、學生實際操作等多種形式進行教學。教學時在知識點上,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過程,形象直觀地理解除法含義,通過讓學生分東西,使學生在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中,能力得到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得到發揮。在課堂上注重學生多方面的發展,實現三為目標,立足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1、有部分學生對除法的含義解釋部太到位,沒有讓學生說出每一個數在算式中所表示的含義?

2、練習題的設計較單一,應設計多樣化的練習,練習題應有梯度。

第4篇

“除法的含義及讀寫法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是學習除法概念的第一課。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中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及對除法的興趣將直接影響到後面的學習,所以這節課顯得尤為重要。教材在編排通過分東西使學生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再通過平均分的例項使學生直觀地瞭解除法的含義,從而引出除法。

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注重從生活實際出發,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創設情境和氛圍,充分運用示範演示、學生實際操作等多種形式。通過讓學生動手分一些實物,藉助同樣多,使學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過程,直觀的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初步領會除法的實際意義: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然後引出除法算式的讀、寫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義。教學時在知識點上,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過程,形象直觀地理解除法含義,通過抓住“同樣多”→“平均分”→除法含義的內在聯絡,使學生認識逐步加深。這樣有利於學生由動作思維——建立表象——抽象思維,使學生在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中,能力得到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得到發揮。在課堂上注重學生多方面的發展,實現三唯目標,立足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鞏固練習時,安排了一些實際操作題,讓學生親自動手擺一擺、分一分、連一連,再寫出除法算式,然後再說說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義。整節課,通過學生親身操作與教師示範演示相結合,學生很快的掌握了除法第一種分法的含義,同時,也很快學會了除法算式的讀法和寫法,認識了除號,突破了“除法的含義”這一數學難點。

第5篇

計算教學是國小數學教學的重點,除法是計算的重要組成部分,表內除法是學習除法的基礎,而"除法的初步認識"又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是學習除法概念的第一課。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結構中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及對除法的興趣將直接影響到後面的學習,所以這節課顯得尤為重要。

書上的安排是由任意分引出平均分,由一般現象引出特殊現象。我的瞭解學生實際情況後發現,他們對平均分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其知識基礎已高出了教材設計。因此為我直接由平均分這一特殊現象在實際中的應用入手,藉助同樣多,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再通過大量的判斷練習來加深對平均分的認識。得出平均分的概念。

使學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過程,直觀的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在這個環節主要研究按份數平均分,這裡提倡多種分法。這樣的好處是更加接近日常分東西的.實際情況,而且給孩子一定的自由選擇的權利,尤其鼓勵學生的直覺判斷。目的是突出除法的本質屬性:把一個數分成相等的若干份就是平均分,平均分可以用除法表示。在把握教材時抓住除法的本質屬性,淡化其非本質屬性。

③在建立表象的基礎上,把平均分這一生活常識抽象成除法算式,初步認識除法算式及各部分名稱,掌握除法算式的讀寫方法。

解決了"平均分"之後,教師指出把8塊糖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塊,可以用除法來表示,於是抽象出除法算式,結合除法算式教學除法算式的讀法和意義。然後通過有層次的鞏固練習加深對除法的認識,初步學會按份數分這種情況下列除法算式。

④練習又分為這樣幾個層次:第一道是基本練習,第二道增加了一些難度,其中一個條件是隱含的,學生只有認真審題才能提取出這個數學資訊,第三題是一道開放性的題目,學生藉助手中的學具,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可以得出不同的答案。最後一題要根據所給除數和被除數的範圍來確定被除數究竟是幾,是一道難度較大的題目,首先需要學生對除法有一定理解,還需要乘法基礎,尤其要有較強的分析、推理能力。這幾道題各有側重,層次分明。所選素材儘量源於生活實際,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係。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縱觀這節課,我體會最深的有如下幾點:

要創造性的使用教材,以教材為本並不是照搬教材,要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平均分的認識就是本著這個原則設計的。這也是新課標要求的以學生為本。

要引起學生的興趣不僅僅是題目素材選自生活就可以了,而是要選擇切合學生利益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