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電路教學反思8篇 深度反思:提升電路教學的方法與實踐

在電路教學的過程中,老師通常會將重點放在知識傳授上,而忽視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在現代社會,掌握電路方面的實用技能至關重要。然而,當前電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導致學生們缺乏實踐經驗,從而影響了他們的實用能力和應用能力。因此,進行電路教學反思是必要的。

電路教學反思8篇 深度反思:提升電路教學的方法與實踐

第1篇

?電流和電路》是電學的基礎,是學好歐姆定律和電功率的前提。由於這部分知識學生已經學過,加上覆習時間有限,但是時間教長,記憶不深,因此,在本節複習課中主要通過課件建立知識結構,目的是引起學生的回憶。教學中緊依課標,聯絡教材,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本部分知識,通過選擇典型的例題加以引導,適當的練習題加以強化。回顧教學過程,根據學生實際及教學效果看,有值得繼續加強完善的地方,也存在一些不足。

物理來源於生活和社會,和社會和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絡,正因為如此,物理才有著鮮活的生命力,所以在教學中,我從日常生活的現象“樓道中感應燈的原理”入手,讓學生設計電路,創設學習物理的情景,根據學生畫的電路圖引入課題,學生感到物理和生活的緊密聯絡和重要作用。在複習過程中,以電路為基本線,結合生活和社會實際,例如常見的導體和絕緣體,常見的串聯和並聯電路以及家庭電路的接法,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將繼續深入研究物理和生活聯絡的實際,儘量使學生不是感覺物理知識很枯燥、乏味,增強學習的積極性,這樣也為學生繼續學習提高能力,為學生走向社會奠定基礎。在複習過程中,由於複習面太寬,知識內容多,操作起來時間上顯得有些緊張,特別是時間安排上,感覺前鬆後緊,電路圖的練習不夠,家庭電路和實際相連的知識講解過於匆忙,應該進一步通過講解和學生的閱讀來加強,如果時間允許的話,能通過實驗進一步說明,效果會更好,實驗是教學的重要手段,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進一步通過實驗突破重、難點,提高課堂效率。另外一些學生由於知識遺忘多,所以參與度不夠,在複習課中,應先佈置複習提綱,讓學生對所複習的知識有所瞭解,在通過課堂進一步深化。

電路教學反思8篇 深度反思:提升電路教學的方法與實踐 第2張

第2篇

今天下午第一節課,我在903班上了《串、並聯電路中電流的規律》一節。剛剛下課,我就迫不及待的開啟電腦記錄本節課的感悟及反思。本節課是一節探究課,主要為了鞏固對串並聯電路的電路特點的理解;練習使用電流表;探究串、並聯電路電流的規律。同時培養學生連線電路的動手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我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參與熱情,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從板書的設計,到實驗器材的選取,再到設計實驗,畫電路圖,連線實物圖以及用磁吸式電學實驗器材到黑板上演示,每一個環節都是有學生合作完成。我只是在旁邊點撥巡視,學生們表現的非常棒。本節課增強了學生學習電學的興趣和信心,讓每個學生的能力和素質得到提高。本節課完整地按計劃完成,預期目標達到。

通過本節動手實驗課,我發現學生操作上的一些不足:1.個別學生連線電路前開關沒有斷開;2.連線電路時出現接觸不良現象,不能自己及時解決;3.並聯電路電流測量部分學生感覺難度很大,電路連線花費時間過多。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我相信給學生多些動手實驗的機會,學生會做的更完美,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第3篇

今天在大信學校進行試教,總體效果不錯,不過有一點讓我出乎意料:我上課用同樣的一句話,中心國小和大信學校的學生的理解卻不一樣。今天這節課可真的是給我自己上了一節很好的語言教育課呀。

情況是這樣的:在完成挑戰一:“點亮1個燈泡”這個活動後,我緊接著向同學們強調挑戰二的任務是:“在電路里同時點亮兩個燈泡”。明確了相關要求後,學生緊接著就迫不及待地開始了第二個挑戰。

活動剛開展1分鐘,在下面巡視的我一下傻了眼:所有同學都很認真在做實驗,可是絕大對數的小組卻沒有按照我的意圖來開展,而是好像4個人分成了2個小組,每2個人拿著1節電池2條導線和1個燈泡在重複著挑戰一的實驗。這種情況在之前的試教從來沒有出現過。

情急之下,我只好逐個小組的和學生說應該是把2個燈泡連線在同一個電路里……

最後,在我的補救措施下,學生們完成了實驗,可是也因此,下課鈴響了,而我還沒有講完內容。

課後,我把這個意外和科組老師說了,自己也靜靜地反思了一下。其實原因就出在我說的話還不夠明確。“在電路里同時點亮兩個燈泡”。按照我的意圖更準確的表達是:“在同一個電路里同時點亮兩個燈泡”。之前在中心國小的試教基本上沒有出現這次的現象,只能歸結為運氣好了。而一節好課可不是靠運氣的。

通過這件事情,我深深地總結出:科學教師的語言一定要準確。

科學教師的語言要準確、簡潔。所謂準確,就是要達到觀點明確、語意清晰、發音標準、遣詞得當,造句符合文法,推理符合邏輯,用語具有專業性和學術性。所謂簡潔,是指語言言簡意賅,論述簡明扼要,提綱摯領;分析鞭辟入裡,絲絲入扣;描繪畫龍點睛,入木三分;見解獨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這樣的語言才會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夠像春雨一樣流入學生的心田,同時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學知識一道帶進去。

在教研的時候,蘇老師也提到:教師應該用盡量少的語言,準確地說明所要表達的知識內容,讓學生易於理解和掌握。這也有利於學生從小就養成良好的表達習慣。他還舉了一個例子說,他叫四年級時,發現:四年級學生對“聞氣味”與“嘗味道”容易混淆,有的學生說,“我聞到媽媽做菜的味道,好香啊!”他就向學生講解二者的區別,並用手指著自己的鼻子和舌頭,分別說明它們的功能,然後及時舉例:“八月桂花香”,我們的鼻子能夠聞到桂花的香味嗎?舌頭能夠聞到嗎?我們吃飯時,舌頭能夠嚐到菜餚的味道嗎?鼻子能夠嚐到嗎?有學生髮言說,“我在電視裡聽到有的主持人說‘聞到了味道’。今天,我知道他說錯了。”他及時表揚他肯動腦筋,學得靈活。

一節好課是由無數嚴密的細節組成的。千里之堤毀於蟻穴。有時候,一句話也會讓一節好課大打折扣。這是我這次試教最大的收穫。

第4篇

這節課重點是讓同學利用電路檢測器檢測電路中存在的故障,並進行排除。通過探究活動,進一步理解電路的原理。同學小組實驗中的電路中的故障都是課前我預先設定的,有的是導線問題,如裡面的銅絲斷了,接頭沒有剝掉塑料套;有的是燈座問題,如燈座的接線柱的線掉了,燈座壞了;有的是燈泡問題,如燈泡壞了,燈泡沒有擰緊;有的是連線問題……在教學中,令我沒有想到的是,很多故障同學在一開始實驗就發現了,並且很快就排除了,而且沒有意識到這就是老師故意為他們設定的故障,因此還喊著“我們這組沒有故障”,完全不依照我的設想一步一步去檢測。

出現這種情況,作為老師,應該是種什麼樣的感受呢?是遷怒於同學打亂教學秩序,沒按老師的教學意圖走,使得本應充溢懸念的實驗探究變成了一次平淡無味的動手操作,還是欣喜於同學的聰明?我想,假如從同學角度動身,從教學的實效動身,那毫無疑問應該是後者。同學一眼就能看出電路中存在的故障,說明了他們已經掌握了電路的基本知識和連線要領,說明了前面幾節課的效果不錯,或者說明這區域性知識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掌握。那麼,對於同學已經掌握的知識,教師不必再花太多的時間去指導。但是,這次探究實驗就這樣結束了嗎?不,還沒有,因為如何利用電路檢測器來檢測電路中的故障同學還沒有學會。但是原來電路中的故障已經排除,怎麼辦呢?於是我就換了種方式,讓同學假設“燈座、燈泡、導線”其中一個環節有問題,該如何用電路檢測器進行檢測。這樣,同學還是通過動手,掌握了用電路檢測器檢測電路故障的要領。

一堂課,當出現了我們課前沒有料到的情況時,作為教師,應當和時調整教學方案,只要緊緊圍繞教學重點,以同學的學為中心,我們的教學就會真正成為有效的教學,我們的課堂,也就會成為同學喜歡的課堂。

第5篇

電路對於國中生而言熟悉又神祕,本節課又是電學的開篇,是學生學習電路的基礎。所以我將這節課的重點放在讓學生了解電路的組成和電路的狀態,以及學會畫規範的簡單電路圖。在上課前我先用幾張西湖的夜景圖引入,使學生具有親切感,從而引出今天的課題。一上課我就讓學生進行簡單的電路連線活動,讓學生感知、領略電的同時引起學生的興趣,嘗試成功的喜悅,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接著我從學生連線好的電路開始逐步認識電源、用電器、開關和導線的作用。再由學生連線的電路講解電路的兩種狀態和通過視訊講解短路。再圍繞學生連線好電路圖,引出元件符號。在課堂中我讓學生先自己畫電路元件符號,並由學生自己進行評估,使得課堂教學推向高潮,趁學生情緒還很高時馬上又讓學生學著畫電路圖,一氣合成。

學生通過主動參與、積極動手動腦動口。激發學生的探索興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嚴謹的科學態度。總而言之,我在本課中儘量採用小組合作、代表發言、相互評估等共同構建學習的主體,加強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使知識和能力在探索中得到統一,並獲得一定的研究科學的方法。

這節課上下來,我覺得課堂的教學效果較好,教學目標得到較好的實現,學生活動積極、有序。以下幾點覺得是成功的特別:

1、學生自己畫元件符號然後小組評估時候,既有自評又有他評,充分體現新課改的基本理念。

2、學生對生活中的用語和科學用語容易混淆,如:生活中的“開燈”和“關燈”,對應的科學用語卻是:開關的“閉合”和“斷開”,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對於學生的說法能及時糾正,引導學生使用規範的科學語言。

3、先讓學生自己畫電路圖,充分暴露出學生畫的錯誤,然後選取一些典型的錯誤來投影出來,同時讓學生自己總結畫電路圖的注意點,增強學生記憶。

1、學生一開始連線好的電路沒有及時評價和充分利用。

2、在講解開關時沒有強調在連線電路前要斷開和連線成功後要及時斷開,沒有強調節約用電的意識

3、學生在畫電路圖時,還是有些學生不規範,不用作圖工具。

4、在和學生比賽畫電路圖時最好先說明比賽規則,這樣學生的興趣會更大等。

第6篇

這學期,根據學校的安排,我在九年級四班講了一節校級公開課,我選的課程是《15.2電流與電路》,這是新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全一冊第十五章第二節,電流是國中物理電學中的基本物理量,是以後學習電壓,電流,歐姆定律,電功率等電學知識必不可少的內容,因此這節課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講課之前,我進行了充分的準備,認真備課,虛心請教,大膽嘗試,細心總結,儘管如此,這節公開課還存在許多不足,現回顧總結如下:

課時設計考慮不全面,設計時,我認為四班學生基礎較好,平時物理課師生配合較默契,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較強,所以我將本節課設定成一課時,本來信心十足,但結果差強人意,在講到電路三狀態時,時間緊迫,致使我感覺自己比較慌亂,知識點講解不夠透徹,沒有突出電路三狀態的重點地位,從學生的反應和習題練習來看,學生對短路還是比較疑惑,感覺比較抽象。

內容講解時間分配不夠精當,這節課中分四個知識點,電流、電路、電路圖和電路三狀態,其中電路圖的連線和電路三狀態是重點,電路狀態的識別是難點,而我在講課時,在電流及其方向那用時太多,將電流的方向講解非常清楚,但有些過於精細,有些本末倒置的感覺,結果在電路圖和電路三狀態這兩點上時間倉促,講授緊張,以至沒有體現出重點和難點的地位。

演示實驗完成不夠理想,對於電路中的電流方向,我採用了“利用二極體的單向導電性”來進行判斷,設想很好,但課前準備不夠,在實驗室沒找到二極體,我就想到了用視訊演示代替,視訊條理很清晰,視訊中的老師演示也非常仔細,但存在不足時,視訊中部分細節不夠清晰,如電池的正負極,學生反映根本看不清,而視訊中也未加標註,視訊中只有演示,沒有講解,對於二極體這樣的新元件,我只能採取邊講邊讓學生看,也就造成了邊說邊點停的這種現象,導致課堂給人留下了手忙腳亂準備不足的印象。

當然,除了不足,本節課中的一些教法還是得到了同行的肯定的,我在課堂教學體驗中也深有體會,如:

知識點之間的過渡非常自然,之前我在備課時也是費了功夫的,我想了很多方案,最後在多種方案中確定下來,力求自然,流暢,最重要的是簡潔,明瞭,費時少。如,我從電流向電路過渡時,這樣說“以上是我們對電流的理論上的理解,電流到底是什麼,我們來體驗體驗”,很自然的引入了學生的演示實驗。在電路引出電路圖時,我給了學生一副實物圖一副說明書上的電路圖,讓學生自己評價,學生看到的電路圖的直觀性,簡潔性,自然迫不及待的想進入學習,導課自然的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

學生活動設計合理,活動較多,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能力,儘可能的將課堂交給了學生,如學生實驗,學生練習,學生評價,小組討論,小組交流,小組總結,自主學習等,重點內容學生記憶,同桌考查,學生上黑板大家考查等等,形式多樣,學生積極踴躍,效果不錯,以後的教學中可以繼續嘗試。

以上是我自己在看了錄課視訊後的一些感受,我也會積極找聽課老師進行評課,虛心接受他們意見,揚長避短,在以後的教學中繼續嘗試,創新,打磨,希望在下次的公開課中有更大的進步。

第7篇

識別電路是連線電路、分析電路和進行電路計算的基礎,那麼怎樣才能正確的識別電路呢?辨別電路是串聯接法,還是並聯接法,確定電路是通路、開路、還是短路。在滑動變阻器和開關接入電路的情況,知道變阻器滑片的滑動和開關的啟閉對電路有怎樣的改變。知道電流表、電壓表測量哪一個導體或哪一段電路的電流或電壓。我設計了採用“電流流向法”識別電路,利用生動、形象的多媒體動畫展示電路中電流的流向,使電路更加直觀,學生更容易識別電路。提高學生識別電路的能力。

電路有兩種: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從串聯電路入手進行教學,出示一個串聯電路電路圖,讓學生分析判斷串聯電路的依據是什麼?學生可以討論回答,由於語言組織不夠完整,所以我把總結的規律在大螢幕上打出來,使學生思維得到完善。同時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利用多媒體生動形象、直觀地把電流的流向展示在學生的面前,使學生一目瞭然,加深理解。同樣的方法歸納出識別並聯電路的識別方法。

分析總結了識別電路的方法之後對電路進行分類,有開關的電路,有電流表的電路,有電壓表的電路,有滑動變阻器的電路。對不同型別的電路逐一進行分析歸納,使學生系統地掌握識別電路的方法。

利用多媒體展示出電路圖,開關的開啟控制電路的連線情況,其中分三種情況:兩個開關都閉合的情況,一個開關閉合另一個開關斷開的情況,原來閉合的開關斷開,原來斷開的開關閉合的情況。各種情況逐一剖析,畫線路圖,按照電流的流向,利用多媒體動畫展示,生動直觀,特別是對電路的變換,更加具體、形象,把開關在電路中的作用生龍活現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易於理解與掌握。

把含有開關的電路中的開關換上電流表,分析電路歸納方法,從把表拿掉到把表按上,兩種情況分別進行剖析,由淺入深地分析電路的連線情況,按照電流的流向圖進行分析,使學生思路清晰、透徹地掌握電路的連線情況,電路的特點,進而知道電流表是測通過那個用電器的電流,使學生掌握電流表在電路中的作用。

對照電流表的電路進行分析概括,找方法,總結規律,把有電流表的電路中的電流表換成電壓表,對含有電壓表的電路學生覺得分析困難,但掌握方法後,反而覺得有電壓表的電路要比含有電流表的電路易於分析了,方法就是去掉電壓表後看電路的連線情況,再把表接上,電壓表並聯在哪個用電器的兩端,測量的就是哪部分用電器兩端的電壓。利用對比的方法,加之多媒體教學的配合,使抽象的物理教學直觀、形象化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樂於學習物理,對物理教學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滑動變阻器可以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的大小,改變燈泡的亮度。通過移動滑動變阻器上的滑片,判斷接入電路中電阻的大小的變化,分析變阻器上電流的流向,分析電路,從而掌握滑動變阻器在電路中的作用,瞭解滑動變阻器滑片的移動是怎樣改變電路的。利用兩次變換來具體的分析電路,觀察電路的變化情況,使學生加深對有滑動變阻器電路的理解與分析。

總之,通過由淺入深的分析歸納,按照電路中電流的流向圖,把電路分類,歸納識別方法,利用多媒體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使物理教學更加生動、形象,更加直觀,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8篇

也許學生對有一些難度的探究活動具有更高的積極性,本節課學生始終保持著極高的熱情。

在利用一個電池盒、兩個小燈座和四根導線組成一個電路探究活動中,前面兩個班的學生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這樣的連線方式:

從兩個燈座的兩個接線柱上接出的導線分別與電池的正極和負極連線。(並聯的一種方式)而課前我認為簡單的,學生會首先想到的串聯方式卻沒有出現。起初我感到很奇怪,後來找到了答案:

在這之前,第一個探究活動是利用一個電池盒、一個燈座和兩根導線組成一個電路。所以後來增添了一個燈座後,學生就很自然的在前面電路的基礎上照樣子又連線了一個燈座。在第三個班級課上,我在佈置探究任務時就明確了,用三根導線組成一個電路,再用四根導線組成一個電路。於是,那種串聯的方式出現了。

課後回想這一環節,深深感到,我們經常說,在備課時要備學生,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事實上往往我們認為很簡單的、學生一下就能想到的,在實際教學中卻遲遲不出現。只有真正從學生角度出發,考慮到實驗中可能出現的狀況,那麼在實際教學中的引導就會越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