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電路教學反思集合8篇 "電路教學:思考、反思與改進"

本文集合了多篇電路教學反思文章,包括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改進、學生評價和教師自我反思等方面,涵蓋了從國小到大學不同年齡段的電路教學經驗。通過這些反思,我們可以更好地瞭解電路教學的難點和瓶頸,並探討如何更好地提高電路教學質量。

電路教學反思集合8篇

第1篇

識別電路是連線電路、分析電路和進行電路計算的基礎,那麼怎樣才能正確的識別電路呢?辨別電路是串聯接法,還是並聯接法,確定電路是通路、開路、還是短路。在滑動變阻器和開關接入電路的情況,知道變阻器滑片的滑動和開關的啟閉對電路有怎樣的改變。知道電流表、電壓表測量哪一個導體或哪一段電路的電流或電壓。我設計了採用“電流流向法”識別電路,利用生動、形象的多媒體動畫展示電路中電流的流向,使電路更加直觀,學生更容易識別電路。提高學生識別電路的能力。

電路有兩種:串聯電路和並聯電路,從串聯電路入手進行教學,出示一個串聯電路電路圖,讓學生分析判斷串聯電路的依據是什麼?學生可以討論回答,由於語言組織不夠完整,所以我把總結的規律在大螢幕上打出來,使學生思維得到完善。同時為了加深學生的印象,利用多媒體生動形象、直觀地把電流的流向展示在學生的面前,使學生一目瞭然,加深理解。同樣的方法歸納出識別並聯電路的識別方法。

分析總結了識別電路的方法之後對電路進行分類,有開關的電路,有電流表的電路,有電壓表的電路,有滑動變阻器的電路。對不同型別的電路逐一進行分析歸納,使學生系統地掌握識別電路的方法。

一、有開關的電路:利用多媒體展示出電路圖,開關的開啟控制電路的連線情況,其中分三種情況:兩個開關都閉合的情況,一個開關閉合另一個開關斷開的情況,原來閉合的開關斷開,原來斷開的開關閉合的情況。各種情況逐一剖析,畫線路圖,按照電流的流向,利用多媒體動畫展示,生動直觀,特別是對電路的變換,更加具體、形象,把開關在電路中的作用生龍活現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易於理解與掌握。

二、有電流表的電路:把含有開關的電路中的開關換上電流表,分析電路歸納方法,從把表拿掉到把表按上,兩種情況分別進行剖析,由淺入深地分析電路的連線情況,按照電流的流向圖進行分析,使學生思路清晰、透徹地掌握電路的連線情況,電路的特點,進而知道電流表是測通過那個用電器的電流,使學生掌握電流表在電路中的作用。

三、有電壓表的電路:對照電流表的電路進行分析概括,找方法,總結規律,把有電流表的電路中的電流表換成電壓表,對含有電壓表的電路學生覺得分析困難,但掌握方法後,反而覺得有電壓表的電路要比含有電流表的電路易於分析了,方法就是去掉電壓表後看電路的連線情況,再把表接上,電壓表並聯在哪個用電器的兩端,測量的就是哪部分用電器兩端的電壓。利用對比的方法,加之多媒體教學的配合,使抽象的物理教學直觀、形象化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樂於學習物理,對物理教學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四、有滑動變阻器的電路:滑動變阻器可以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的大小,改變燈泡的亮度。通過移動滑動變阻器上的滑片,判斷接入電路中電阻的大小的變化,分析變阻器上電流的流向,分析電路,從而掌握滑動變阻器在電路中的作用,瞭解滑動變阻器滑片的移動是怎樣改變電路的。利用兩次變換來具體的分析電路,觀察電路的變化情況,使學生加深對有滑動變阻器電路的理解與分析。

總之,通過由淺入深的分析歸納,按照電路中電流的流向圖,把電路分類,歸納識別方法,利用多媒體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使物理教學更加生動、形象,更加直觀,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電路教學反思集合8篇

第2篇

1、通過設疑引導學生探究,體現科學學科特點,突出學生的地位。

如要研究串聯電路的特點,課本上是直接給出一個電路圖,是一種被動的實驗方式。在設計中,沒有采用直接呈現的方式,而是啟發學生怎樣去研究串聯?可以研究哪些物理量?用什麼儀表去測量這些量?應該怎樣設計電路圖來做實驗?通過一系列的提問,引發學生積極思考,變被動為主動。探究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現代教育技術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使得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更多的資訊,留下深刻印象,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本節課的重點不在實驗的操作,而是掌握實驗的方法。為了增強可見性和節約時間,本人利用“電路實物圖連線仿鎮軟體”,通過投影儀,讓每個學生都能看到整個連線的過程。

3、重學生討論、分析、歸納,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啟發、引導學生先從巨集觀上提出研究串、並聯電路總體思路,設計總體方案,,這樣可以使學生的知識活化重組,有機組合形成相互聯絡的知識結構,只有結構化的知識才能向能力轉化。通過分析實驗資料,組織學生思考、討論,嘗試用數學語言和文字語言概括串並聯電路的特點,有效提高學生的分析、概括和表達能力。

4、注重課堂的及時反饋,做到一個知識點一個小練習,切實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1、對學習有困難的同學關注不夠。在課堂教學中,追求過程的順暢而往往把回答和討論問題的機會給成績較好的同學,使學習有困難的同學沒有完全參與到課堂中,導致他們知識上的漏洞。今後教學中,應關注每一個同學。尤其是學習有困難的同學,讓他們也能體會到成功,這樣就能極大的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真正做到全員發展,落實新課改精神。

2、課堂中,有一偶發事件處理不夠恰當。在提問學生串聯電路中的三處電流i1,i2,i3時,有一同學電流資料明顯比別人偏大很多。當時我根據這個學生平時做事不夠認真,便不假思索地斷定他的實驗資料有誤。經課後反思,很不妥當。做實驗時,資料出入問題是經常碰到的事,碰到這種情況應該分析其原因。像他的資料很可能是電源電壓過大,又或電流表讀數已經不準。

3、課堂時間仍顯過緊,導致有些部分速度過快,不利於基礎較差的學生的掌握。

第3篇

這節課重點是讓同學利用電路檢測器檢測電路中存在的故障,並進行排除。通過探究活動,進一步理解電路的原理。同學小組實驗中的電路中的故障都是課前我預先設定的,有的是導線問題,如裡面的銅絲斷了,接頭沒有剝掉塑料套;有的是燈座問題,如燈座的接線柱的線掉了,燈座壞了;有的是燈泡問題,如燈泡壞了,燈泡沒有擰緊;有的是連線問題……在教學中,令我沒有想到的是,很多故障同學在一開始實驗就發現了,並且很快就排除了,而且沒有意識到這就是老師故意為他們設定的故障,因此還喊著“我們這組沒有故障”,完全不依照我的設想一步一步去檢測。

出現這種情況,作為老師,應該是種什麼樣的感受呢?是遷怒於同學打亂教學秩序,沒按老師的教學意圖走,使得本應充溢懸念的實驗探究變成了一次平淡無味的動手操作,還是欣喜於同學的聰明?我想,假如從同學角度動身,從教學的實效動身,那毫無疑問應該是後者。同學一眼就能看出電路中存在的故障,說明了他們已經掌握了電路的基本知識和連線要領,說明了前面幾節課的效果不錯,或者說明這區域性知識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掌握。那麼,對於同學已經掌握的知識,教師不必再花太多的時間去指導。但是,這次探究實驗就這樣結束了嗎?不,還沒有,因為如何利用電路檢測器來檢測電路中的故障同學還沒有學會。但是原來電路中的故障已經排除,怎麼辦呢?於是我就換了種方式,讓同學假設“燈座、燈泡、導線”其中一個環節有問題,該如何用電路檢測器進行檢測。這樣,同學還是通過動手,掌握了用電路檢測器檢測電路故障的要領。

一堂課,當出現了我們課前沒有料到的情況時,作為教師,應當和時調整教學方案,只要緊緊圍繞教學重點,以同學的學為中心,我們的教學就會真正成為有效的教學,我們的課堂,也就會成為同學喜歡的課堂。

第4篇

進入電學學習後,連線實物圖、畫電路圖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並且讀懂電路圖,識別串並聯是學好電學的關鍵所在。針對這兩個教學的重點。

在畫電路圖和連線實物圖這個地方,為了使學生能規範的作圖,在課堂上也強調了如何畫電路圖,以及如何連實物圖,並且也練習了不少,雖然在課堂上進行了強調如何規範的作圖,但是學生存在的問題仍然很多:

(1)有的同學畫電路圖,不用尺子,畫的電路圖歪歪扭扭。

對於電路圖的畫法,我在教學過程( )中採用了以下幾個方法:

(1)、教師在黑板上進行規範化的畫圖示範,強調學生比較容易馬虎的地方。

(3)、對於演示的電路圖讓學生給予正確的評價,並且提出改進的方式。

(4)對學生多次出錯的要進行個別指導,找出問題所在,及時糾正。

第5篇

這學期,根據學校的安排,我在九年級四班講了一節校級公開課,我選的課程是《15.2電流與電路》,這是新人教版九年級物理全一冊第十五章第二節,電流是國中物理電學中的基本物理量,是以後學習電壓,電流,歐姆定律,電功率等電學知識必不可少的內容,因此這節課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講課之前,我進行了充分的準備,認真備課,虛心請教,大膽嘗試,細心總結,儘管如此,這節公開課還存在許多不足,現回顧總結如下:

課時設計考慮不全面,設計時,我認為四班學生基礎較好,平時物理課師生配合較默契,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較強,所以我將本節課設定成一課時,本來信心十足,但結果差強人意,在講到電路三狀態時,時間緊迫,致使我感覺自己比較慌亂,知識點講解不夠透徹,沒有突出電路三狀態的重點地位,從學生的反應和習題練習來看,學生對短路還是比較疑惑,感覺比較抽象。

內容講解時間分配不夠精當,這節課中分四個知識點,電流、電路、電路圖和電路三狀態,其中電路圖的連線和電路三狀態是重點,電路狀態的識別是難點,而我在講課時,在電流及其方向那用時太多,將電流的方向講解非常清楚,但有些過於精細,有些本末倒置的感覺,結果在電路圖和電路三狀態這兩點上時間倉促,講授緊張,以至沒有體現出重點和難點的地位。

演示實驗完成不夠理想,對於電路中的電流方向,我採用了“利用二極體的單向導電性”來進行判斷,設想很好,但課前準備不夠,在實驗室沒找到二極體,我就想到了用視訊演示代替,視訊條理很清晰,視訊中的老師演示也非常仔細,但存在不足時,視訊中部分細節不夠清晰,如電池的正負極,學生反映根本看不清,而視訊中也未加標註,視訊中只有演示,沒有講解,對於二極體這樣的新元件,我只能採取邊講邊讓學生看,也就造成了邊說邊點停的這種現象,導致課堂給人留下了手忙腳亂準備不足的印象。

當然,除了不足,本節課中的一些教法還是得到了同行的肯定的,我在課堂教學體驗中也深有體會,如:

知識點之間的過渡非常自然,之前我在備課時也是費了功夫的,我想了很多方案,最後在多種方案中確定下來,力求自然,流暢,最重要的是簡潔,明瞭,費時少。如,我從電流向電路過渡時,這樣說“以上是我們對電流的理論上的理解,電流到底是什麼,我們來體驗體驗”,很自然的引入了學生的演示實驗。在電路引出電路圖時,我給了學生一副實物圖一副說明書上的電路圖,讓學生自己評價,學生看到的電路圖的直觀性,簡潔性,自然迫不及待的想進入學習,導課自然的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

學生活動設計合理,活動較多,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能力,儘可能的將課堂交給了學生,如學生實驗,學生練習,學生評價,小組討論,小組交流,小組總結,自主學習等,重點內容學生記憶,同桌考查,學生上黑板大家考查等等,形式多樣,學生積極踴躍,效果不錯,以後的教學中可以繼續嘗試。

以上是我自己在看了錄課視訊後的一些感受,我也會積極找聽課老師進行評課,虛心接受他們意見,揚長避短,在以後的教學中繼續嘗試,創新,打磨,希望在下次的公開課中有更大的進步。

第6篇

本節是這章的重點教學內容。學生第一次接觸電學的物理量——電流;第一次學習連線電路;第一次學習畫簡單電路。因此,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應放在讓學生認識簡單電路,能動手連線簡答電路,會畫簡單的電路圖上,並注意從一開始就培養學生良好的電學實驗習慣、良好的畫電路圖的習慣。由於電流的概念及其方向的規定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難於理解,如果一開始講授電流的話,學生可能會因為“導線中定向移動的是自由電子(負電荷)”;“電流的方向規定為正電荷移動的方向”等知識點,產生思維的矛盾,從而導致對後面電路的學習產生心理障礙。因此教學中,我對知識點安排進行調整。現在總結我對本節課堂教學反思:

1、 匯入。上課鈴響起,問學生“聽到什麼了?”“什麼發出的”“什麼能轉化的聲能?”“電腦從何而來?”引出並板書“電源——提供電能的裝置”。電鈴用電,消耗了電能,轉化成聲能;教室裡的電燈消耗電能轉化成光能,你還知道哪些消耗電能的物體?學生舉例。教師歸納板書“用電器——消耗電能的裝置”。電源提供電能,用電器消耗電能,什麼傳輸電能?教師歸納板書“導線——傳輸電能”。電燈、電視……不能一直工作,需要有元件來控制。教師歸納板書“開關——控制電路的裝置”。總結出組成電路的構成。學生思維清晰,效果水到渠成。

2 、電流教學。這個環節,我採用類比法。把電流和水流類比。水流從高水位流向低水位電流從高電位流向地電位(告訴學生正極電位高,負極電位低)。電源外部電流從電源正極流向用電器最後回到電源負極。水流和電流區別:水流是先後依次流過;電流是電路中的自由電子同時定向移動形成。此時在總結出:

①電流形成:電荷定向移動形成(可以是正電荷,可以是負電荷,也可以是正電荷和負電荷同時反向移動);

②電流方向:規定正電荷定向移動的方向為電流方向(負電荷定向移動的反方向)。

本節課應該讓學生親手實驗,但由於實驗器材缺乏,在分析力電流是否讓燈泡發亮有先後順序時,只是教師進行的示範,沒能實現學生親身經歷通過實驗歸納結論的過程。

這樣,在缺乏實踐活動的情況下對電路實驗的學習,學生學習顯得被動。

第7篇

這節課重點是讓學生利用電路檢測器檢測電路中存在的故障,並進行排除。通過探究活動,進一步理解電路的原理。學生小組實驗中的電路中的故障都是課前我預先設定的,有的是導線問題,如裡面的銅絲斷了,接頭沒有剝掉塑料套;有的是燈座問題,如燈座的接線柱的線掉了,燈座壞了;有的是燈泡問題,如燈泡壞了,燈泡沒有擰緊;有的是連線問題……在教學中,令我沒有想到的是,很多故障學生在一開始實驗就發現了,並且很快就排除了,而且沒有意識到這就是老師故意為他們設定的故障,因此還喊著“我們這組沒有故障”,完全不按照我的設想一步一步去檢測。

出現這種情況,作為老師,應該是種什麼樣的感受呢?是遷怒於學生打亂教學秩序,沒按老師的教學意圖走,使得本應充滿懸念的實驗探究變成了一次平淡無味的動手操作,還是欣喜於學生的聰明?我想,如果從學生角度出發,從教學的實效出發,那毫無疑問應該是後者。學生一眼就能看出電路中存在的故障,說明了他們已經掌握了電路的基本知識和連線要領,說明了前面幾節課的效果不錯,或者說明這部分知識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掌握。那麼,對於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教師不必再花太多的時間去指導。但是,這次探究實驗就這樣結束了嗎?不,還沒有,因為如何利用電路檢測器來檢測電路中的故障學生還沒有學會。但是原來電路中的故障已經排除,怎麼辦呢?於是我就換了種方式,讓學生假設“燈座、燈泡、導線”其中一個環節有問題,該如何用電路檢測器進行檢測。這樣,學生還是通過動手,掌握了用電路檢測器檢測電路故障的要領。

一堂課,當出現了我們課前沒有料到的情況時,作為教師,應當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只要緊緊圍繞教學重點,以學生的學為中心,我們的教學就會真正成為有效的教學,我們的課堂,也就會成為學生喜歡的課堂。

第8篇

通過實驗我們認識到,將嘗試教學理論應用到物理教學中有利於課堂教學、實驗教學和活動課的相互結合;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拓知識領域、發展個性、培養創造能力;有利於增強參與競爭意識,對於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當然如何將此理論全面應用到物理教學中將有待於進一步的探究。

這種教學過程特別強調嘗試練習(嘗試過程)也就是說物理教學不是讓學生去“讀”科學而是“做”科學。這樣,傳統教學的“教材中心”讓位於“嘗試過程”,教師中心讓位於學生嘗試,可以使學生充分體驗從提出問題、用科學方法進行探索直至獲得結論的探索過程,像物理學家那樣思考物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