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八年級美術教案模板集合5篇 「美術教案模板集合:八年級精選」

本文是關於八年級美術教案模板集合的簡介,包括多種主題的教案模板,涵蓋了素描、水彩、色彩等多個方面,是中學美術教師備課的重要參考資料。

八年級美術教案模板集合5篇 「美術教案模板集合:八年級精選」

第1篇

一、教材分析 <與米羅遊戲>

本課屬於“造型·表現”型別課。立足於藉助抽象繪畫及雕塑,《與米羅遊戲》初步培養學生對立體造型的審美感受及造型表現能力。《與米羅遊戲》與8年級下冊《清晨》中具象雕塑的學習內容構成直接的教學連結。 國中美術教案8年級上:05課 與米羅遊戲

教材以抽象雕塑的學習為主,突出造型與表現的內容。利用米羅抽象繪畫及雕塑的表現技巧對應展開相關教學活動,並把教學與學生的趣味遊戲活動有機結合起來。

通過對米羅的藝術創作進行學習與借鑑,學生應當掌握塑造立體造型的一些基本方法,能夠初步認識與體驗雕塑的審美特徵;通過提供一些抽象雕塑作品,學生應當在分析雕塑構成特點後能夠進行較為簡單的抽象雕塑設計與製作;在製作過程中,學生積極嘗試創新表現,拓展藝術的表現視野及方法。教材特意安排結合作業製作展開集體遊戲活動,培養學生對藝術表現的興趣和與人協作的精神,同時加深對藝術創作活動的理解。

教材編寫中,藉助米羅從平面到立體的抽象藝術,體現了“繪畫——浮雕——圓雕”的知識線索。

教材從米羅具有抽象意味的繪畫作品入手,配合練習圖例作為教材主體內容。從情意的角度考慮,米羅的作品從平面到立體,都具有富於童趣、色彩鮮豔、對比強烈、形式自由等特點,比較適合學生特定心理髮展階段的審美需要,易於使學生對雕塑的造型與表現產生學習的興趣;從形式風格的角度考慮,米羅的藝術具有浪漫氣質與遊戲精神,在教材中沒有類似這樣的藝術風格,可以藉此開闊學生的審美視野;從學生作業的難度考慮,抽象雕塑對於形象要求的確定性明顯低於具象雕塑,造型表現的空間與自由度相對較大,再結合對應的練習圖例,易於學生進行模仿及表現;從教材體系安排的角度考慮,從接觸抽象雕塑入手,再安排具象雕塑的內容,較好體現了教材知識安排的梯度。

教材的三個活動提供了學習相互關聯的幾個不同角度與層次。

“活動一”立足於藉助米羅的抽象繪畫,實現平面向浮雕的轉化。

“活動二”在藉助米羅的雕塑作品向浮雕進行轉化的同時,更加立足於讓學生嘗試借鑑米羅的雕塑作品,直接進行抽象雕塑的塑造。 國中美術教案8年級上:05課 與米羅遊戲

“活動三”則充分運用前面活動中的雕塑製作,強調學生情感的參與,進行富於表現性的表演活動,昇華本課的教學內容。

“資料庫”中關於米羅抽象雕塑作品的欣賞及相關介紹,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米羅藝術的瞭解,豐富抽象雕塑造型的表現語言。 國中美術教案8年級上:05課 與米羅遊戲

“學習大空間”中,安排實物組拼成立體形態的練習並嘗試命名,可以提高學生抽象雕塑的創作能力。另外,針對現代城市的發展方向,提示學生重點關注城市公共環境中那些抽象意味的雕塑。

教師首先可以設定一個遊戲情境,比如說:教師可以扮演成米羅先生派出的一位藝術使者,(還可以選擇讓學生扮演使者,老師扮演米羅等方式)專門帶著藝術家米羅先生在狂歡節上進行的遊戲活動來到中國,想讓中國小朋友一起體驗狂歡節的快樂,教師可以充當米羅藝術的代言人。

可以大概地提出狂歡遊戲的整體計劃,強調所有的.作品設計與製作都是為狂歡遊戲準備的。首先從製作美麗的浮雕作品,裝飾狂歡現場開始。使者給學生展現米羅的抽象繪畫作品和米羅先生帶給大家的示範作品。在大體分析米羅抽象繪畫中點、線、面、形的組織與變化特點後,對比提出浮雕與繪畫的基本造型差異,讓學生分成幾個製作小組,(一般4—6人為一組較為適合)根據米羅先生的抽象畫,分組進行大膽的設計與製作。

在製作前,使者應該提醒大家:米羅先生特別喜愛強烈的色彩變化與對比,希望大家能結合美麗的色彩對比來裝飾我們製作的浮雕,體現節日狂歡的氣氛。評價的重點是看誰的雕塑形象更有趣、色彩更好看,誰的浮雕形象更有體積感。

在材料的選擇上,教師可以課前佈置學生帶來一些簡單易行的裝飾材料,比如報紙、包裝盒、掛曆紙等輕質材料,注意材料一般不宜太重,以免影響在教室牆面的張貼裝飾。

接下來,教師可以動員學生自己設計,將作業貼在教室四面適當的位置進行裝飾,進一步製造大家參與的氛圍來強化歡快的氣氛。也是對學生學習階段性成功的一種積極肯定。

然後,教師重點對比分析繪畫與圓雕的基本造型差異,結合教材P19的四張圖例,藉助多個視角的觀察,體驗圓雕在各個角度的造型變化與審美趣味。然後再佈置各個製作小組,參照米羅先生的抽象雕塑或者繪畫的造型特點,選擇適當的材料來設計與製作抽象圓雕。

在分析圓雕作品時,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關注造型中輪廓的收放變化、造型的曲直變化、大小變化及朝向變化等形式美的知識,使抽象雕塑造型也具有相對明確的審美傾向。

在製作前,使者應該提醒大家:大家在設計與製作過程中,一定要更多考慮利用作品進行表演與遊戲的問題,琢磨怎樣才能夠更加適應特定角色表演的特點。米羅先生特別喜愛尋找生活中各種有趣的材料,希望大家能直接藉助一些生活中的物品組合加工,來裝飾我們製作的圓雕。評價的重點是看誰的雕塑形象更有趣,更善於利用實物材料造型,誰的浮雕形象更有體積感、更有空間變化。對於一些更加熱衷於具象造型的同學,教師不必阻止,可以引導他們進行大膽的誇張與變形,更加自由地進行造型的設計與製作。

然後,使者告訴大家:狂歡節上,最好玩的是人們都手拿著自己製作的各種動物、植物、神怪、面具等雕塑作品進行盡情的表演或者遊戲,米羅先生要使者一定要把這個好玩的活動帶給中國的小朋友。教師可以先鼓勵一個製作小組的學生以製作的雕塑作品為主人公,進行自己編寫的短劇表演。然後,再讓更多小組的同學參與表演,教師在評價中積極肯定各個小組表現的特點,尤其注重評價各個小組的協作精神,同時及時給同學的表演提出一些改進或者拓展的意見,整個單元教學在全體學生的積極遊戲參與中結束。

教材中的圖片提示中,提到了利用廢舊材料的製作。實際教學中,只有學生能從日常生活中找到可以利用的工具、材料,教學才能真正具有可操作性。教師應強調學生在材料的尋找與利用上下功夫,引導學生以新的眼光發現身邊具有立體形態美感的廢舊材料,並能積極加以利用、組合,加工成教學中的作業。

如果教師選擇三個課時進行教學,那麼,第一課時的重點就是繪畫向浮雕的轉化,第二課時的重點是把握圓雕的審美特點及設計與製作圓雕作品,第三課時的主體應該是利用雕塑作品進行遊戲與表演。

“學習大空間”中利用常見器物組合設計及作品命名的活動,可以考慮直接進入第三課時的教學活動中,豐富與提升教學效果,作為教學活動自然的拓展與延伸。

對於一些擁有地域民間造型藝術傳統的學校,教師可以積極借鑑當地民間造型藝術的營養。尤其許多民間藝術本來就具有抽象藝術的一些特性,而且大都色彩對比強烈、鮮豔,造型誇張、有趣,材料選擇與製作過程也簡單易行,與米羅的抽象藝術“貌離神合”,是一種極好的教學資源。

教學中,通過米羅先生要使者帶來的幾件具體抽象雕塑作品,展現製作美麗有趣的抽象雕塑應當注意的基本方面。可以安排一個教學嘗試:把雕塑作品置於教室中間,讓學生圍著作品在不同角度進行觀看,請學生談談自己認為哪個角度看作品最好看,哪個角度看作品最不好看,為什麼?再大家討論、交流一下,使者在學生髮表看法的過程中及時強化雕塑的基本審美特徵及造型要點。

然後,根據米羅先生的抽象雕塑,學生按照前面的分組進行大膽的設計與製作。使者可以引導各組學生設計與製作。

在設計製作前,“使者”應該強調每組學生儘量根據自己的表演來設計對應的雕塑,積極鼓勵每組學生協作進行表演。

在注重學生展現雕塑形態美感的同時,教師可以繼續提倡學生在雕塑設計與製作、裝飾中大膽運用適當的色彩來加強表現效果。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於色彩象徵意義的認識與體驗,強化學生運用色彩表達藝術情感的能力,豐富雕塑的表現語言,加強作業的形式美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遊戲的方式展示學生作業是“活動三”比較特別的形式,這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高潮與昇華。讓學生在遊戲中享受自己的創作成果,這是最好的教學選擇。

讓學生進入一種“遊戲”狀態,是本課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

本課的教學適應性較強,沒有對教學媒體的特別需求。對於即使沒有任何電化教學條件的學校,也不會影響到教學活動的正常進行。教材在圖片選擇及資料庫準備上也已經提供了對教學活動開展應有的支援。

本課教學中積極提倡學生嘗試利用自己的雕塑作品與大家一起進行遊戲或表演。教師在此應擔負起組織者的工作。首先,如果沒有在設計與製作過程中的小組探討及協作,學生之間在最後的展示活動中很難做到積極而且自然的表演協作;然後,如果粗放地讓學生自由組合進入遊戲過程,勢必導致教學中一部分同學脫離教學中心,成為課堂上的看客,使課堂組織陷入無序,教師也難於在遊戲過程中積極施加教學影響,在遊戲中提高學生的審美與表現能力。

八年級美術教案模板集合5篇 「美術教案模板集合:八年級精選」 第2張

第2篇

通過欣賞美術作品,認識美術是人類社會的文化資源,從而更加喜愛美術,更加珍惜人類豐富的文化遺產。

(1匯入:出示2幅作品——〈〈秦始皇陵兵馬俑〉〉、〈〈清明上河圖〉〉提問(仔細觀察上述作品後,你能理解它們所反映的歷史文化以及經濟、政治和生活背景嗎?)教師在學生常識性地回答問題後,提出自己的見解:在人類沒有創造文字之前,我們對歷史的瞭解主要是通過一些造型實物(繪畫、雕塑、工藝品、建築等)獲得的。即便文字出現以後,也需要造型實物提供直觀的印證。所以,一件美術作品不僅僅是由美術的意義,而且能夠代表一定的文化特徵,所以我們說“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造型載體”。

(2新授:因此,我們在接觸一件美術作品時,不僅要從審美的角度加以欣賞,而且要善於發掘其所蘊含的文化意義。

1、從作品仕女的姿勢造型中,你能看出表現了什麼樣的生活內容?

2、從作品仕女的華美服裝和精美的手飾中,你覺得唐代紡織技術與工藝水平如何?

3、從作品描繪的仕女面龐、體態、你能說出當時對女性的審美觀嗎?

1、從作品描繪的幾個貴婦在庭院中閒步、賞花、採花、戲犬的情節,讓人感到上流社會貴婦雖然物質富足,但卻精神空虛、百無聊賴。

2、從畫中描繪的輕紗薄翼般的華美衣裙,反映出唐代的紡織技術和工藝水平已是相當的高超。

3、反映出當時對女性美的審美標準是豐腴,而非我們當代苗條。

2、從〈〈三彩駱駝載舞俑〉〉中的`人物的面目特徵來看,他們是哪裡的人?

4、你知道教堂和道觀用途分別是什麼嗎?它們的外觀有什麼區別?你能從這兩種不同的建築風格中看到兩個不同地域的文化差異嗎?

建築圖片討論。巖畫的圖片討論。傳統工藝品圖片討論。

通過欣賞美術作品,認識美術是人類社會的文化資源,從而更加喜愛美術,更加珍惜人類豐富的文化遺產。將歷史、地理等學科知識與美術知識結合起來,提高對問題的整體認識和綜合思維能力。

教案意見:本教案的設定突出體現美術課程的人文性,旨在引導學生學會從文化的角度認識美術作品,認識美術作品所折射的時代文化特徵,所打上的歷史烙印,從而形成一種良好的美術欣賞習慣和發現各種關係的綜合思維能力。

個人評價:學生理解美術與社會、美術與歷史、美術與文化的關係並對“美術作品以它獨特的方式承載、展示人類文化”這一觀點有初步的理解和認識而更加喜愛美術,更加珍惜人類豐富的文化遺產……

通過對一些作品的欣賞、比較,學生理解美術與社會、美術與歷史、美術與文化的關係,對《美術作品以他獨特的方式承載、展示人類文化的觀點》有初步的理解和認識。

第3篇

通過對波提切利的壁畫《春》這一具有人文精神性質的作品的欣賞,讓學生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作品的重要作用。通過美術作品與文化情境的互動關係,使學生既能通過一定的文化意境有效地解讀和欣賞作品,又能通過作品瞭解相關的文化情境。

此外,讓學生對美術及美術作品自身的一些特點,如作品的時代背景、主題思想、形式語言以及作者等有一定的瞭解和認識。使學生對“文藝復興”這一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有所瞭解和認識。從而提高他們對藝術作品的鑑賞能力,開拓視野、積累知識、提高藝術修養素質。

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作為社會大家庭的成員之一,必須具備一定的普通知識。這些普通知識是一個人的快樂之源,它既是專業知識發展的基礎,也是人際交往的基礎。普通知識涉及廣泛,美術知識就是其中之一。對經典美術作品的必要理解,是當今社會作為一個公民所應當具備的普通知識。

教材內容包括三個版面,第一版面為《春》的全圖,採用這樣大的版面旨在讓學生獲得對作品有效的“目力接觸”,獲得整體的視覺感受和了解。第二、三個版面採用了局部分解、加註、解釋和相關背景、作品介紹等方法,讓學生更加深入、具體地理解作品以及相關的文化意境。這三個版面的關係是相互聯絡的,學習時可以相互結合反覆閱讀和欣賞,採用從整體到區域性再回到整體的學習方式和與之相應的從綜合到分析再進行綜合的學習過程。

(1)、通過欣賞,初步瞭解作品的創作主題和表現手法,理解所表達的創作思想。

(2)、在認識作品的形式美感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作品所體現的人文精神。

培養珍視人類文化遺產和多元文化的態度,養成珍惜生命價值和關注人的生存狀態的人文精神。培養豐富的情感。

重點:理解作品與文藝復興所倡導的人文精神的關係及作品的形式美。 難點:瞭解作品中神話人物的象徵與寓意關係。

(理解作品與文藝復興所倡導的人文主義精神的關係時,要讓學生充分感受作品所表現出的春的氣息和人物動態表現出的青春活力,並啟發學生找到春所代

表的萬木復甦、生機昂然與人性的覺醒和復甦之間的聯絡。此外還要具體介紹畫中神話人物不同的象徵關係,從而加深學生對主題的理解)

基本上按課本提供的程式進行。但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首先讓學生欣賞作品和通覽課文,並思考怎樣才能真正學好這一課。即先通過視覺整體感受作品的構圖、人物造型組合、場景、色彩等,再進入到主要區域性和各個細節進行欣賞和分析。再這一過程中,適時向學生介紹描述畫面中的情節和希臘神話中的人物,介紹文藝復興和人文主義的主要精神,以幫助學生理解作品的主題思想。

這幅作品,通過對羅馬神話中喚醒春天諸神的富於想象力的描繪,表現了人於自然和諧相處的寓意。體現了義大利文藝復興早期新興資產階級的生活趣味和審美理想。由於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作品給人的感覺有些抽象,教學時應該就作品的時代背景和畫面的各個情節作比較詳細的介紹和講解,對教材的內容做適當的補充。

教師首先應該從內容、形式上對作品有較深刻的認識,不能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對寓意與象徵要作適當介紹。

請同學們開啟課本的第一頁。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畫家波提切利的一幅蛋彩畫:文藝復興的頌歌——《春》。

誰能告訴我作品的主題是什麼呢?(見課本第1頁的作品介紹)(板書)作品的主題思想

這幅作品,通過對羅馬神話中喚醒春天諸神的富於想象力的描繪,表現了人於自然和諧相處的寓意。體現了義大利文藝復興早期新興資產階級的生活趣味和審美理想。(讓學生首先對作品的主題有所瞭解)

這是一副蛋彩畫,哪位同學再說說,什麼是蛋彩畫好嗎?(見課本第2頁的課文)

學生乙:蛋彩畫是15世紀歐洲油畫正式形成以前的兩種最常用的畫法之一(另一種畫法是“溼畫法”)。因它是用雞蛋黃或雞蛋清調和顏料作畫而得名。歐洲油畫材料和技法得到完善後,蛋彩畫逐漸被油畫所取代。(瞭解相關繪畫的相關技法)

關於作者你們又知道多少呢?(見課本第3頁的介紹,瞭解作者)(板書)畫家簡介

學生丙:桑德羅.波提切利(1444/5——1510)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最著名的畫家之一。他的藝術風格不僅在當時是獨特的,而且在整個歐洲繪畫史上也是非常突出的。他的作品不僅賦予詩的想象,而且在造型手法方面也獨樹一幟,這就是他不完全依靠歐洲傳統繪畫的明暗造型手法,而是同時強調錶現被描述物件的組織結構,並善於運用剛柔相濟的線條表現被描述物件的美感,追求畫面的裝飾效果。現存的《春》和《維納斯的誕生》是他的兩件最有力的代表作品。

桑德羅.波提切利是義大利15世紀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畫派最後一位大師。他的全部作品中,有相當多的作品採用的是古希臘與古羅馬神話題材。(課件顯示“希臘神話”的註釋)

課本中還提到了“文藝復興”的詞彙,大家知道什麼是“文藝復興”嗎?(見課本第2頁的課文,瞭解相關背景)

學生丁:“文藝復興”一詞源於義大利,它的原意是“再生”,是指古希臘、古羅馬的文化藝術在14——16世紀的歐洲得到了再生,意即復興。實際上,這一時期並非古希臘、古羅馬文化藝術簡單的復興,而是由資本主義的產生而引發的一場新興資產階級的思想文化運動。它對於破除近千年基督教的神學世界觀的束縛,是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它使歐洲的科學、文化藝術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繁榮。這一運動的發源地和中心就是義大利。(教師演示課件,使學生對這一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瞭解和認識)

教師誘導描述:(簡單描述,讓學生對畫面形成一個初步印象)

這幅作品是作者受到詩人波利齊安諾的詩的激發而創作的。畫面上描繪的是,在黎明的橘樹林裡,一群仙女來到了人間,給人間帶來了春天的勃勃生機和無限歡樂。

在畫面的右邊,代表著溫暖春風的“西風神”從天而降,試圖擁抱他面前的美女克羅麗絲,而克羅麗絲極力想擺脫西風神的擁抱。從她口中撥出的溫馨之氣變成了一枝鮮花。(為什麼代表溫暖春風的不是東風神,而是西風神呢?原來,由於地理位置的差異,義大利的春風是西風)。那位全身飾滿鮮花的美女嫣然是克羅麗絲極力想擺脫西風神而變形成的“花神”。

而在畫面的左側佔有顯著地位的男子形象,是往來於眾神之間的傳信使者“力神”墨丘利(希臘神話中的“赫耳墨斯”)。因他終日奔走在外,所以他的鞋子上長著翅膀。他伸出右手好象在採摘樹上的果子,其實,他是用手裡所持的具有魔力的蛇杖“神杖”,輕輕一指,驅散冬天的陰雲,自然界的萬物彷彿都已經甦醒了。他在這裡是報春的象徵,所以又稱“春神”。他在畫面上的位置恰好與右冊的西風神相互呼應。

風神、花神和春神三個形象象徵“春回大地、萬物復甦、永珍爭榮”的季節即

位於畫面正中的是愛與美的女神維納斯(課件顯示區域性形象),她是畫面的中心人物。她的形象端莊秀美,臉上透露出發自內心的喜悅之情。她舉著的右手好象控制著整個畫面中的人物。

畫面上飛翔著的是蒙著眼睛的小“愛神”丘位元,他正盲目的張弓欲射出象徵愛情之箭,誰要是中了他的金箭,就會產生如痴如狂的愛情之火。

美惠三女神沐浴在陽光裡,正相互攜手默默翩翩起舞,被描繪的富有生氣,使人感受到無限美好的意境。她們象徵著“美麗”、“青春”和“歡樂”,她們將給人間帶來勃勃生機和無限歡樂。

由於這一群喚醒春天的眾神的到來,整個橘樹林裡洋溢著春天的活力。那掛滿樹枝的紅橘和滿地的齊花異草,不正是春天最好的象徵嗎?這些都是作者對美好生活無比嚮往的心靈寫照。他把詩人對春天的讚美以豐富的形象象徵性地鋪設在這一幅畫面上。

我們要想很好的領會作品,必須對畫面各個區域性所描繪的內容作比較詳細的瞭解和研究。今天這節課就上到這裡,請同學們課後做好複習和預習,下一課時我們將對畫面的各個區域性和畫面所表達的內在含義做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上一節課我們大致瞭解了作品《春》的主題、作者和作品所表達的意境,還了解了蛋彩畫、文藝復興等背景資料。今天我們將對作品的各個區域性所表達的內容作更深入的瞭解,對作者所使用的藝術語言有所認識,從而更好的理解作品採用的藝術形式和所表達的主題內涵。

(二)、學習新內容(在描述的基礎上分析作品,由感官優先,引導學生進入思維主導狀態,透過表面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意蘊)

首先讓我們欣賞作品的中心人物“愛與美的女神”維納斯。在上一節課中我已經對維納斯做了簡單的介紹,課本中也有說明。請哪位同學來朗讀一下好嗎?學生甲:她是位於畫面的中央,是畫面的中心人物。她的形象端莊、秀美,臉上露出發自內心的喜悅之情。她輕舉著的右手,好象控制著整個畫面中的人物。

我們不難看出,作者在畫面上展示了那麼多充滿青春歡樂的天神形象,儘管他們顯得莊重與自信,維納斯的形象卻並不顯得十分歡樂,儘管描繪的是春,但畫面卻透出一絲纖弱和淡淡的憂鬱。為什麼會這樣呢?波提切利在創作這幅作品之前,曾創作過一幅《維納斯的誕生》。(演示課件)

義大利現實主義繪畫的拓荒者是喬託,而100年後誕生在佛羅倫薩的畫家桑德羅.波提切利(1444—1510)就是這一藝術形式的先驅者了。

15世紀的佛羅倫薩,不僅工商業日趨繁榮,文化也是義大利最發達的地方。城市的新興力量是市民階級(資產階級的前身),他們就是這個城市的文藝主顧。當時的教皇和貴族的勢力還很強大,這就必然在文藝上要和新興起來的市民階級發生矛盾。波提切利成長的年代,正是佛羅倫薩城市共和政權逐漸被集中在一個銀行豪門——美第奇家族手中的年代。15世紀70年代中葉以後,他受到勞倫佐.美第奇家族的寵遇,他的藝術多少也受到也沾染上了一些宮廷貴族文化的氣息。但他又是著名的僧侶畫家腓力波.利比的學生,利比是一位敢於表現世俗生活的現實主義畫家。後來波提切利又崇拜更為激進的佛羅倫薩左翼畫家安.波拉約羅和委羅基奧的藝術,並當過他們的助手。所以,波提切利作為佛羅倫薩最後一位大師,他的思想是充滿矛盾的。

?維納斯的誕生》一畫,原是為裝飾勞倫佐的別墅與1485年而作的。據說,畫家是從波利齊安諾的一首長詩《吉奧斯特納》中受到啟迪,詩中形容維納斯女神從愛情海中誕生,風神把她送到岸邊,春神又忙迎來,正欲給她披上用天上的星星織成的錦衣。畫面上紛飛的鮮花更加強了詩的意境。畫家在處理這個場面時,捨棄了苑市中一些過於喧鬧的描寫,把美神安排在一個及幽靜的地方,背景是平靜而微有碧波的海面。維納斯憂鬱地站在象徵她誕生之源的貝殼之上。她的體態顯得嬌柔無力,對迎接者以及這個世界似乎缺乏熱烈的反應,她彷彿對來到人間不是滿懷信心,反而充滿了惆悵的情緒。維納斯這個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藝術家自身在這個時期對現實生活有些不安與惶恐。

古代希臘人的想象中,維納斯是成人般地從海中誕生的,生下來就是一個美麗的少女。古希臘的哲學家柏拉圖把這段神話做了唯心主義的解釋。他說,美是不可能逐步完成或從非美中產生,美只能自身完成,它是無可比擬的。波提切利這幅作品中的維納斯形象可以作為這種哲學思想的圖解。維納斯的姿態就是按照古典雕像的樣式來描繪的,只是把兩隻手換了個位置。然而畫面上的形象並沒有古典雕像的健美與悠閒,給觀眾的印象是萎靡與嬌弱,充滿著對生活的迷茫。這就是畫家對自己對現實的矛盾反映。這樣分析並不是說這幅畫的藝術價值不高,而是說畫面上的維納斯形象有著畫家自己的影子。

從表現技法上看,作者的寫實手法中參雜著一些變形的因素,如維納斯的脖子過長,頭髮用線太過分,一縷縷頭髮好象是有彈性的物體,手足的比例也有些誇張。這一切似乎是作者為了有意加強形象的精神,並不是著重表達肉體。

第4篇

教學課題:文藝復興的頌歌——《春 教學類別:欣賞課

通過對波提切利的壁畫《春》這一具有人文精神性質的作品的欣賞,讓學生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作品的重要作用。通過美術作品與文化情境的互動關係,使學生既能通過一定的文化意境有效地解讀和欣賞作品,又能通過作品瞭解相關的文化情境。

此外,讓學生對美術及美術作品自身的一些特點,如作品的時代背景、主題思想、形式語言以及作者等有一定的瞭解和認識。使學生對“文藝復興”這一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有所瞭解和認識。從而提高他們對藝術作品的鑑賞能力,開拓視野、積累知識、提高藝術修養素質。

讓學生充分認識到,作為社會大家庭的成員之一,必須具備一定的普通知識。這些普通知識是一個人的快樂之源,它既是專業知識發展的基礎,也是人際交往的基礎。普通知識涉及廣泛,美術知識就是其中之一。對經典美術作品的必要理解,是當今社會作為一個公民所應當具備的普通知識。

教材內容包括三個版面,第一版面為《春》的全圖,採用這樣大的版面旨在讓學生獲得對作品有效的“目力接觸”,獲得整體的視覺感受和了解。第二、三個版面採用了局部分解、加註、解釋和相關背景、作品介紹等方法,讓學生更加深入、具體地理解作品以及相關的文化意境。這三個版面的關係是相互聯絡的,學習時可以相互結合反覆閱讀和欣賞,採用從整體到區域性再回到整體的學習方式和與之相應的從綜合到分析再進行綜合的學習過程。

(1)、通過欣賞,初步瞭解作品的創作主題和表現手法,理解所表達的創作思想。

(2)、在認識作品的形式美感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作品所體現的人文精神。

培養珍視人類文化遺產和多元文化的態度,養成珍惜生命價值和關注人的生存狀態的人文精神。培養豐富的情感。

重點:理解作品與文藝復興所倡導的人文精神的關係及作品的形式美。 難點:瞭解作品中神話人物的象徵與寓意關係。

(理解作品與文藝復興所倡導的人文主義精神的關係時,要讓學生充分感受作品所表現出的春的氣息和人物動態表現出的青春活力,並啟發學生找到春所代表的萬木復甦、生機昂然與人性的.覺醒和復甦之間的聯絡。此外還要具體介紹畫中神話人物不同的象徵關係,從而加深學生對主題的理解)

基本上按課本提供的程式進行。但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首先讓學生欣賞作品和通覽課文,並思考怎樣才能真正學好這一課。即先

通過視覺整體感受作品的構圖、人物造型組合、場景、色彩等,再進入到主要區域性和各個細節進行欣賞和分析。再這一過程中,適時向學生介紹描述畫面中的情節和希臘神話中的人物,介紹文藝復興和人文主義的主要精神,以幫助學生理解作品的主題思想。

這幅作品,通過對羅馬神話中喚醒春天諸神的富於想象力的描繪,表現了人於自然和諧相處的寓意。體現了義大利文藝復興早期新興資產階級的生活趣味和審美理想。由於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作品給人的感覺有些抽象,教學時應該就作品的時代背景和畫面的各個情節作比較詳細的介紹和講解,對教材的內容做適當的補充。

教師首先應該從內容、形式上對作品有較深刻的認識,不能以己昏昏,使人昭昭。對寓意與象徵要作適當介紹。

請同學們開啟課本的第一頁。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畫家波提切利的一幅蛋彩畫:文藝復興的頌歌——《春》。 (板書課題)文藝復興的頌歌——《春》

誰能告訴我作品的主題是什麼呢?(見課本第1頁的作品介紹) (板書)作品的主題思想

這幅作品,通過對羅馬神話中喚醒春天諸神的富於想象力的描繪,表現了人於自然和諧相處的寓意。體現了義大利文藝復興早期新興資產階級的生活趣味和審美理想。(讓學生首先對作品的主題有所瞭解)

這是一副蛋彩畫,哪位同學再說說,什麼是蛋彩畫好嗎?(見課本第2頁的課文)

學生乙:蛋彩畫是15世紀歐洲油畫正式形成以前的兩種最常用的畫法之一(另一種畫法是“溼畫法”)。因它是用雞蛋黃或雞蛋清調和顏料作畫而得名。歐洲油畫材料和技法得到完善後,蛋彩畫逐漸被油畫所取代。(瞭解相關繪畫的相關技法)

關於作者你們又知道多少呢?(見課本第3頁的介紹,瞭解作者) (板書)畫家簡介

學生丙:桑德羅.波提切利(1444/5——1510)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最著名的畫家之一。他的藝術風格不僅在當時是獨特的,而且在整個歐洲繪畫史上也是非常突出的。他的作品不僅賦予詩的想象,而且在造型手法方面也獨樹一幟,這就是他不完全依靠歐洲傳統繪畫的明暗造型手法,而是同時強調錶現被描述物件的組織結構,並善於運用剛柔相濟的線條表現被描述物件的美感,追求畫面的裝飾效果。現存的《春》和《維納斯的誕生》是他的兩件最有力的代表作品。

桑德羅.波提切利是義大利15世紀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畫派最後一位大師。他的全部作品中,有相當多的作品採用的是古希臘與古羅馬神話題材。(課件顯示“希臘神話”的註釋)

課本中還提到了“文藝復興”的詞彙,大家知道什麼是“文藝復興”嗎?(見課本第2頁的課文,瞭解相關背景)

第5篇

播放大提琴獨奏曲《海頓主題變奏曲》,使學生進入一個提琴音樂的氛圍,欣賞兩分鐘。

提問: 同學們聽完這段大提琴演奏曲後,有什麼感受?大提琴的音色特點有哪些?

同學們回答後進行總結:大提琴的音色悠揚,琴絃的音色含情,旋律動人。特別人性和自然,能較好地反映人的情感。

大提琴的四根琴絃,具有四種特點。第一根琴絃a弦,發音華麗,富於歌唱性;第二根弦d弦,音色朦朧;第三、第四根弦,g弦c音色低沉響亮。因此,大提琴是近代管絃樂隊不可少的次中音和低音樂器。

利用電腦和大螢幕,欣賞大提琴的造型。讓學生自由討論後回答大提琴的特點有哪些?學生回答後總結:

(3)有粗細的直線,直線的琴桿和琴絃,使提琴的造型柔中有剛。

(4)大提琴的比例感很適當,點、線、面均衡,顯得造型完美,素有樂器中的美男子之稱。

所謂的解構藝術造型,就是打破原有的形狀和形體,然後重新組合,構成新的形狀和形體。例如:1994年中國北京舉行一個盛大的文藝晚會, 中央電視臺實況轉播,其中一個國外的美術大師現場表演藝術創作R帳跫野鴉布鋪在地上,各種顏色傾倒在畫布上,然後拿起一把漂亮的大提琴,高高舉過頭頂,奮力向倒滿油彩的畫布砸下去。琴應聲而碎,油彩飛濺,畫家稍加整理,一副現代的藝術作品頓時產生了。臺下一片驚歎歡呼,這就是利用分解構成的`藝術造型原理進行創作的?br>解構藝術造型,其特點就是打破陳規,不受原有形象的束縛,重新組合形成新的形象。這種造型手法,具有很大的不可預測性,可以產生偶然性和新奇感。

進行解構藝術造型訓練,可以啟發智慧,激發人的潛能,使藝術的思維更加活躍,使受訓練的學生思想解放和更加敏捷,會對日常生活中的藝術形式有更多的發現和創意。

5.利用大提琴、圓號、蝴蝶、魚的造型進行綜合分解構成。

圖:《自然交響樂》《圓號夢想曲》《一起為魚兒伴奏》《大提琴時代的士高》

利用大提琴、圓號、魚、蝴蝶的圖案,進行分解構成練習。(每位學生髮一份圖案資料,學生利用資料剪貼、拼接進行造型練習)

一、分割的形狀不能太碎,要儘可能保持大提琴、圓號、魚、蝴蝶造型的特點。

二、重新組合構成畫面時,注意構圖的均衡、大小、輕重感,點線面有機的結合。

課堂上學生練習時,老師巡迴指導,及時表揚有創意的學生,馬上展示給全體同學看,會對學生有很好的鼓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