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3篇 "明朝開卷,讀出不遺餘力"

《明朝那些事兒》是作者當年的暢銷書,不僅生動形象地描繪了明朝歷史上的政治風雲和傳奇人物,更是向讀者傳遞了一種歷史觀和價值觀。在閱讀過程中不僅能夠收穫知識、瞭解歷史,更能夠感悟人生。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3篇

第1篇

我是一名六年級的國小生,或許是緣於家庭環境的影響吧,我從小就喜歡歷史。父親收藏的《二十四史》經常被擺在案頭,可學術研究性的歷史總讓我在閱讀時感到有些枯燥乏味。一個偶然的機會,媽媽給我帶回一套書——《明朝那些事兒》,我拿起其中的第一部《洪武大帝》讀了起來。讀著讀著我就被這部書深深地吸引了,我彷彿遇到了久違的知音,一口氣讀完了七部長卷。了那段日子我真是如飢似渴,廢寢忘食,一遍讀完仍然感到意猶未盡,又再讀了一遍。

作者從元末明初的農民軍隊反抗蒙元統治者開始,一直寫到崇禎走向那棵歪樹。期間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與具體人物為寫作背景,有條不紊地記述了從公元1344年到公元1644年大明王朝三百年風風雨雨與是非興衰。

讀了《明朝那些事兒》後,我不僅瞭解了這段歷史,還從這部書幽默風趣背後也讀出了一個道理。在書中出現的,無不是當時風口浪尖上的人物,可他們當中,有死而後已的忠良,也有王振、魏忠賢之類的佞臣。魏忠賢在身後留下千古罵名,為世人所不齒,可他當時卻是風光無限,權傾一時,羨慕、嫉妒者不計其數。然而,當年那位奮起反抗魏忠賢卻被害死的正直大臣楊繼盛,卻為世人所讚歎、仰慕,流芳百世。在當時,楊繼盛不過是階下囚罷了,指不定還有人在嘲笑於他。由此可以看出好人不一定會和徐階、張居正一樣得志,壞人卻常與王振一般猖狂。不要羨慕別人,只要自己沒有錯,身正不怕影子斜,那些詆譭的話,大可不必計較,凡是歷史自有公斷。

通過讀《明朝那些事兒》,我發現作者的文筆也十分了得,文中記述的王侯將相,在他筆下似乎活了:歷盡磨難,矢志不移,終於一統天下的朱元璋;足智多謀的劉伯溫;才高八斗、謹慎低調的宋濂;勇猛善戰、忠肝義膽的徐達、常遇春;權傾一時、風光無限,死後卻遺臭萬年的魏忠賢;耿直忠貞,“要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當年明月”將帝王將相的心術、韜略刻畫得惟妙惟肖。讀了這本書,我不僅學到了他們的智慧,還提高了自己的文學素養,一舉多得。

讀《明朝那事兒》令我如飲甘霖,回味無窮,那種感覺真好。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3篇

第2篇

真的很喜歡這本書,不僅僅知道到很多關於歷史的故事,瞭解了很多以前我佩服的歷史名人,更讓我驚喜的是那些文筆犀利而又妙趣橫生的語段,令我百看不厭。這本書講的是從朱元璋出生起到明朝滅亡的三百年間的事,雖然屬於歷史軍事,但是讀起來一點也不枯燥,反而很是生動,讓我經常想笑起來,這不得不非常佩服當年明月(石悅)的文筆,雖然不是作家,但是我想好多作家都不會寫出如此妙趣橫生的文章來。

信手拈來,就可見一斑,“根據《水滸傳》的記載,在古代,要想一舉成名,有條最快的捷徑--上山打老虎。成功人士如武松、李逵等都是光榮的好榜樣,而朱厚照先生雖然已很有名,倒也想過一把打老虎的癮。”,這句話,雖然是在用開玩笑的口吻,但也確實含著深深的諷刺意味,對於一個皇帝,只想著各式花樣的玩,而不關心黎明百姓,確實是當時的不幸,也難怪他的當政不是天下之福。

這本書中,作者也對那些王公大臣進行了淋漓盡致的描述,作者愛恨分明,有褒又貶,對於“于謙”,作者是深深的折服,為他冤屈而死,感到痛苦和惋惜,而後當來李賢為他伸張正義,不禁痛快淋漓,歷史是不會虧待那些大忠大義之人的。而對於像汪直、魏忠賢之類的宦官敗類,作者又難以抑制對其的厭惡,而作者對於宦官又從不全盤否定,而是有他自己的看法。對於那些敗類的惡,不僅是作者個人的`情感,不難想象,當時的百姓對其的懼怕與痛恨之深。當我讀到本書關於王守仁的道出,讓我瞭解了一個完整的王明陽,是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哲學家,那麼全面而細緻,以前真的是“孤陋寡聞”也不止,真的令我很驚喜。其中,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並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讓我不禁對歷史的框架有個深刻一點的瞭解和人文的感嘆。讀這本書不僅讓人學會過很多東西,重要的是讓人有興趣的讀完它,沒有任何枯燥之味。正如作者的序言中所說“歷史是如此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為什麼到了史學家手裡就變得枯燥無味了呢?歷史學家就不能把生動活潑的歷史呈現給大眾嗎?是受制於能力、才力,還是受制於觀念?”而向一般的歷史學家總是把歷史描繪的如此枯燥乏味,他們的描述方式也難以被消化,令人難以讀下去,除非是專業者為了學習必須研究,漸而漸之,歷史離老百姓平常人越來越遠。

近些年來,我們普通的老百姓漸漸看到了歷史明晰的曙光,易中天教授的讀三國,令廣大普通曆史愛好者甚至學者深深痴迷,而近來,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又令人們紛紛深陷歷史的喜愛之中,這的確是令人欣喜的。如今,在“歷史離我們太遠。歷史書籍太多”面前下,我們可以有一些好的選擇了,不會再有面對史書的迷茫和無趣之感了。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種既還原歷史而又生動耐人品味的歷史軍事書籍會越來越多,“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不僅如此,歷史會讓我們的腳步向前,社會也會沿著歷史的齒輪前進!

第3篇

看《明朝那些事》,時而帶著消遣,時而帶著凝重,時而帶著敬仰,終於快看完了,明朝那些事讀後感。有時弄點好笑的念給兒子聽,他還聽得津津有味,每到晚上,“媽媽,你還沒給我講明朝那些事呢!”,這是一篇帶著趣味性的寫史書,很多人看得下去,也是因為他的趣味性,也影射了當今的很多社會問題(這或許是中國幾千年都解決不了的問題)。其實在中國的漫漫歷史長河中我真的不太喜歡明朝,因為他們的君主很多都不是明君聖主,好不容易有個朱棣也是威武有餘仁柔不足的。要不就是整天燒香煉丹想長生不老,要不就是做木匠活的皇帝,暈死。

雖說不喜歡這個朝代,但不能否認每個朝代都會有賢臣在推動著歷史的程序。當我看到于謙,徐階,張居正,看到楊漣此類的人,不由得心生欽佩之情,看到楊漣冒死上書,被酷刑整死,我留下了幾行清淚,那個時候已經是魏忠賢的天下,跟著這個閹黨就升官發財,“有房有車有女人(原話)”。否則就會被整死,是去是留不得而知,大多數人都“變節”了,只有少數人堅持著自己的信念,而楊漣,筋骨很多都斷,被布袋壓身,釘子頂入耳朵,腦門。。。他不哼一聲,看到這些,除了可怕,更多的還是心裡對這樣一些人的敬重。。。

對於政治,我不懂,但我知道一個人走在權力慾望的道路上,他能自保並剋制自己的貪慾為老百姓做點事情,是多麼的不容易,這樣的人是值得人們敬重的,就怕貪慾充斥自己的內心,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為了私慾排除異己,不管百姓死活,那麼國家還有什麼希望?

每當看書看到亂世的年代,看進去了,自己也想走進那茫茫的救國路,常常想著自己,若是生在那個年代,我會怎麼做,恨不得自己就是一個男兒身,飽讀詩書兵書救國有方,或者就是花木蘭從軍,真真是愚痴啊。出來了,感覺生在這樣沒有戰亂的年代,是一種幸福,珍惜吧,過自己的小日子吧。唯願有聖君賢臣,貪一點沒事,只要能為老百姓做點實事就好!水至清則無魚,海瑞太清,最後變成整治別人的工具,若沒有徐階罩著他,他能做什麼呀?

對一個國家,我們這些小女子沒有多麼崇高的信念,但我想,從先人的信念裡,我們應該能夠自省並受些許感染,堅持自己的內心,一生都堅持完善自我,充實地走在自己的人生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