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6篇 月亮與六便士:文藝探索與人性追尋

《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毛姆的經典小說之一,講述了富裕畫家斯特里克蘭的波瀾人生和文化冒險。小說主題深刻,描寫細膩,對於社會人生問題展開深度思考和探討,是一部值得一讀的文學之作。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6篇 月亮與六便士:文藝探索與人性追尋

第1篇

“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夢想,六便士是為了生存不得不賺取的卑微收入,多少人只是膽怯地抬頭看一眼月亮,又繼續低頭追逐賴以溫飽的六便士?”

?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毛姆創作的長篇小說。該作品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為素材,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斯特里克蘭,突然著了藝術的魔,拋棄妻子,絕棄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用圓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的故事。

我想我願意成為這樣子的一個人,夢想一旦付諸行動,就會變得神聖。當時的生活是刻板規矩的理性的節奏,在這樣的環境下,她的創造性日益萎縮,於是他選擇了畫畫。藝術是極大自主獨立的性的東西,而畫恰是畫家情感的真實流露。書中曾寫道:“你可能不知道那些國家的冬天是什麼樣子的,他們那兒的冬天特別長,又陰又冷。他們喜歡看我畫中的義大利,他們希望義大利就是這個樣子的,那也是我來這個國家之前所想象的義大利。”一幅幅畫寄託了畫家的精神嚮往,也蘊含了買畫人對美的期待和對真實的.追求,而不是所謂虛假的面具。

語言原本是我們交流思想的主要方式,當我們發現語言也會成為謊言時,斯特克李蘭敏銳地選擇了用畫發聲。不知你是否看過這樣一篇文章——《好的畫,通常都是有氣味》。我們都向往誠信,因為當謊言被戳破的時候,噩耗便會不請自來,而氣味正是被賦予了真實的特性。我們可以看到桃花盛開,卻不曾知曉落花時的滄桑;我們可以看到網上一句句優美的詩詞,卻不曾真正的體會到詩人對春天欣欣向榮的讚歎;我們可以在照片中看到親人的笑容,卻不曾將笑容映在眼裡。在畫中,斯特里克蘭找到了屬於靈魂的自由。他的一副靜物畫,畫裡的一個盤子上有很多橙子,那盤子甚至都不是圓的,橙子則偏向一邊。他的肖像畫,要比真人大一點,看起來非常難看。世界上有太多世俗阻礙了人們思想的開放,當我們提出一個新的觀念時,不合潮流的評論便噴湧而現,可是他並不需要迎合,不需要理解,在孤獨中專注於自己的創作。所以後來他成為了天才,全世界都同意了這個觀點。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滿天都是世俗的眼光,他卻成為了傳奇。而現在的我們,能否為了心中的理想,奮不顧身,甚至奮鬥到底?

讀月亮與六便士有感6篇 月亮與六便士:文藝探索與人性追尋 第2張

第2篇

作者毛姆以第一人稱“我”的視角來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沉悶的證券經紀人斯特里克蘭,擁有可愛好客的妻子,面容姣好、健康的一雙兒女,在大多數人看來都感到穩定的生活狀態下,在一天寄出了一封信件給相伴17年的妻子,大概內容為:房子裡的一切我都安排好了,我不會在家裡迎接你和孩子們了,下定決心和你分開過,此刻我人已經到了巴黎。

但沒有說明詳細的離開原因,妻子和家裡的親戚都在猜測,斯特里克蘭到底是為什麼離開在大多數人看來穩定的生活狀態,隻身一人跑到了巴黎,但絕大多數的猜測都是“女人”,因為愛上了一個女人跑到巴黎,拋妻棄子;而作者“我”則是受斯特里克蘭夫人之託,前去巴黎看看斯特里克蘭到底是什麼情況,當“我”在巴黎看到斯特里克蘭住在全巴黎最破舊的旅館裡,內心難以相信,而他在那裡開啟了自己畫畫的天地,在追逐畫畫夢想的過程中,經歷了物質上的匱乏,病痛的折磨,有兩段婚外情,最後死在了一個小島上,但他的畫作在他死後卻讓人們一擲千金,“我”由最開始的不能理解到見證一系列事件發生後由此成為整個故事的講述者。

這個故事的男主人和現實生活中的人們是多麼的格格不入,他突如其來的出走去到巴黎追逐自己的繪畫夢想,這裡的夢想的確不是大眾傳播出來的價值觀中的夢想,不是藍領白領之上的那個金領,不是獵人給麻雀設的圈套裡的那點兒米粒,感覺像是和現實背道而馳,大多數本本分分過日子的人應該都無法認可克里斯特蘭的這一決定,作為一個女人,如果將我放在斯克裡特蘭太太的角度我應該也是無法接受的!現實中大多數女子都是想擁有一個愛她的丈夫和一份穩定的生活狀態,其實寫到這裡我的思想是很糾結的,同樣身為女子,但相比較年代的不同,與時俱進下教育文化對個人心靈思想的`滋養有了以下的內容。

當一個女人愛你的時候,直到她佔有了你的靈魂才能心滿意足。因為她是弱者,所以具有強烈的統治欲,不把你完全佔有和統治,她就不會甘心。她的思想狹隘,所以對不能掌握的抽象之物就深惡痛絕,滿腦子都是物質的東西,對男人的理想充滿妒忌。而男人的靈魂在宇宙的最高處徜徉,她卻尋求用收支賬本把他囚禁在日常生活的圈子中,你還記得我妻子嗎?我看出布蘭奇一點一點地施展出她所有的伎倆,帶著無限的耐心,她準備誘捕我,囚禁我。她想把我拉下來直至和她一樣的水平,她對我什麼也不關心,只想讓我成為她的獵物。她願意為我做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除了一個我真正想要的事情:那就是讓我一個人待著。

從斯特里克蘭留下字條給他的老婆孩子後,到獨自一人來到巴黎追尋自己畫畫的夢想,“我”一路看著這些事情的發生,最開始是不理解,在斯特里克蘭後面對待斯特羅伊夫的種種不屑一顧、冷漠、不知感恩,並且因為斯特里克蘭的原因導致布蘭奇死亡,“我”氣憤,不想理斯特里克蘭,而這段摘錄恰恰把斯特里克蘭內心的想法寫出來了,從一個女性的角度去看待這樣一段文字,不免反問自己,真的是這樣嗎?毛姆寫出這樣一個人也是為了把這一類男性的思維表達給大眾吧!也讓作為女性我會反思,如果我作為當事人,我內心真實的想法,會促使自己怎麼樣行動呢?

曾經看過一句話,大致是這樣子的“好的愛情是讓彼此成為更好的樣子,愛不是負擔,要折斷你的翅膀,真正愛你的人會希望看到你展翅飛翔的模樣”。

文中的小女人思想現實生活中的確有,不過通過閱讀,我們反省自身,讓一本本知識的積累幫助我們跳出小女人思想,因為關注自身的成長,會給彼此自由的空間,所以愛不是佔有,我不需要去想著如何才能佔有一個男人的靈魂,因為那樣反而會失去我自己的靈魂。

小說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它可以給與我們釋放現實,實現理想的空間,也許在我們有代入感的去看一本小說時那原本不可能實現的理想也實現了片刻,跳出這本書,迴歸生活,還是相信大多數男人都是有擔當和責任的,斯特里克蘭也並非是沒有這些,只是他更服從宿命,夢想擊中了他,就像他說的,“我跟你說過我必須畫畫。我控制不住自己,假如有人掉進水裡,那麼他游泳的本事高明也好,差勁也好,都是無關緊要的:他要麼掙扎著爬出來,要麼就被淹死”。

大多數讀完這本書的人,都會在讀後把感悟上升到理想這樣的高度,如同這本書名背後的含義:六便士是英國價值最低的銀幣,代表現實與卑微,而月亮的皎潔則象徵著理想與崇高,所以本篇讀後感對這一部分沒有進行過多的表達,加入了自己從愛情中女性看待理想的角度。

第3篇

我們每個人都習慣了帶著鐐銬跳舞,以至於忘記了自由本身是什麼樣子。

從出生到死亡,我們都生活在一個既定的規則之中、標準之下,生命的價值如何,也是來自一個普世的標準來判斷。也因此,職業有了優劣之分,人的生命也有了輕重之別。

站在城市的最高處,看著沉沉的夜幕徐徐落下,璀璨的燈火冉冉升起,熙熙攘攘的人群,抬眼望去,好像羊群。

每個人都有一個獨特的靈魂,每個人內心深處都埋藏了一絲原始的野性。獨特的靈魂,讓我們活成了自己;原始的野性,讓我們學會了反抗;然而,當社會告訴我們什麼樣的才是人生,當職業告訴我們什麼樣的才是生活的時候,我們與過去的自己相比,恐怕早已面目全非。正如北島的詩所寫的那樣“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在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月亮與六便士,我們大多數人是撿起地上的六便士,為數不多的人在撿那六便士的時候看看月亮,極少數的人能夠一直駐足把所有都給天上的月亮。

即便是作者自己,估計也是那撿六便士時,抬頭看看月亮的人。所以他把思特里克蘭德最後的`歸宿安排在了孤島之上,因為只有在孤島上才允許思特里克蘭德這樣的人的存在。

思特里克蘭德為了追求藝術,辭掉了體面的工作,離開了美滿的家庭,拋棄了對他忠實的朋友。

在常人的眼裡,他無疑是怪物般的存在,是對所謂人性與責任的背叛。但是在他的世界裡,繪畫即使他的全部,世上任何東西與之相比,皆為枉然。他的思想彷彿回到了人類最初、最原始的一個狀態,沒有既定的規則,只有對自我的探尋與追求。

在那個孤島之上,他把他的天才發揮到了極致,創造了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品。最後在他雙目失明,疾病纏身,彌留之際,他囑託他島上的妻子把他創造的一切都全部燒掉。

在浩渺的宇宙中,總有一片自由的天空屬於藝術家。在那個世界裡,他們即是世界,他們用他們的精神勾勒出了一幅不同的鉅製。

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思特里克蘭德夫人的淚水,先後兩次,第一次估計是對自己“命運不幸”的自艾,第二次則是對思特里克蘭德離去的“傷心”。與其說是感情的流露,不如說是普世標準下,虛榮的表達。作者如此安排,估計也是對這個世界最辛辣的諷刺。

記得朴樹在《平凡之路》中寫到“我曾經毀掉我的一切,只想永遠的離開。”《月亮與六便士》中的思特里克蘭德則是真的毀掉了他的一切,選擇了永遠的離開。

第4篇

思特里克蘭德,一位證券交易家,就如大多數人一樣,他有自己的家庭,有一位美貌但有些虛榮的妻子、兩個可愛而活潑的孩子。他的生活,就像英國貨幣最小的單位“六便士”那樣,平凡普通。可是,他偏偏不想以這種平凡的方式過完一生。他在撿六便士的時候,月光灑在了他的身上,他抬頭看到了天空中虛渺朦朧的月亮,他的眼睛裡燃起了對月亮的渴望。因為這一望,他放棄了六便士,拋棄了美麗的妻子與可愛的孩子們,啟程去了巴黎。大家都以為他有了外遇,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他去巴黎只是為了追求自己以前並不擅長的畫畫。他的畫作蹩腳沒有品位,並不為他人所認可。在追求藝術坎坷的道路上,他有幾次都險些因飢餓和疾病而死,但幸運的是,他活下來了,並不停地流浪。他最後來到了一個小島,和一個土著姑娘結為伴侶,共同完成了一卷巨幅畫作,然後思特里克蘭德便染疾而死。死後,新婚妻子依照他的遺言,焚燬了滿壁畫作。

不可否認的是,思特里克蘭德,他對夢想的渴望和對藝術的追求已遠超他人。但是在我看來,這樣的做法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不免偏激。生而為人,我們就有自己的`責任與義務,我們不能因為追求理想,就丟失掉自己對家人的責任感,拋妻棄子,更不能去拆散朋友幸福美滿的家庭,出軌朋友的妻子。

我們可以不甘於平凡的現狀,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但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已有的生活的基礎上的,我們不能不顧一切地捨棄掉這個基礎和平臺。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平凡的社會中用自己的行為讓自己變得不凡,在現有的平凡的生活中有趣味、有目標活著,明白人生的意義,直麵人生的痛苦與歡樂。在擁有六便士的同時,細細品味月光的柔和美好,和家人一起仰望月空,腳踏實地。

如何在平凡的大環境中做出不凡的事,去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時追求自己的理想,才是更多人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吧。

第5篇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這句話是有人評價毛姆的另一本小說《人性的枷鎖》中主人菲利普時說的,說他像很多青年人一樣,終日仰慕月亮,卻沒有看到腳下的六便士。毛姆很喜歡這個說法,所以就用《月亮與六便士》作為下一本小說的書名了。

看完書後我其實又看了很多書評,大多是鼓勵人們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理想很偉大,可我並不喜歡這本書,因為書中的主人公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渣男,我想如果我的周圍有這樣的人,我不會覺得他是個為了理想不懈追求的人,他只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

但是不可否認,這本書將理想捧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月亮,是遠在天邊的理想,是美好高尚的。六便士,是平凡的'現實生活,是約束不自由的。看完這本書後,我想每個人可能都在思考一個問題,月亮與六便士究竟哪一個更重要?有人說,月亮很美好,但六便士是前提和基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吧。也有人說,就因為大多數人選擇了六便士,月亮才顯得更加珍貴。每個人的選擇都不一樣,如果可以,我希望能等我攢夠了六便士後,再去感受下灑滿肩膀的白月光。

第6篇

毛姆的寫法,和預料中有所不同,可能如知乎所說,他已經收放自如,不需要刻意去吸引讀者,字裡行間就已經把人性剖析得很清楚。以“我”的視角去切入主人公的故事,加上中間不時的小插曲,一開始看時,容易讓人不習慣。比較遺憾的是,看完全書,我都沒有明顯感到很大的觸動,即便書中刻畫的人物都算是個性鮮明。我想,或許是我已經看過《異鄉人》,也更喜歡《異鄉人》,所以《月亮與六便士》已難以讓我覺得驚豔。

“為什麼你認為美——這世上最寶貴的東西,會像沙灘上的卵石,一個漫不經心的路人,隨隨便便就能撿到?美是美妙,是奇異,藝術家唯有通過靈魂的煎熬,才能從宇宙的混沌中創造出美。而當美出現,它並非為了讓每個人都認出它自己。”

整個閱讀過程,我一直在困惑,為什麼斯特里克蘭能夠做到,一夜之間,拋家棄子,甚至對於友人的關愛,都能無情至斯。思來想去,始終不得其解,只能猜想他抬起頭,望見的月亮夠大夠明亮,足以讓他放下世間萬物,忘情追逐。若當真如此,恐怕我一生都難以明瞭,當然也非要明白不可。我也曾想,是否因為西方人素來思想較為自由開放,方能做到如此,但印象裡卻有個李叔同先生,不知他走出家門的那個早上,是否望見了一條芳草連天的證道之路。

一直以來,我都妄圖窺探人性,雖然經常遭報應,但依舊屢犯不改。大概是這個東西有毒,一旦上癮了就戒不掉了。畢竟當你有了試探的意味,就容易放縱,就容易不真誠。我有時候也感覺自己越來越無情(也可能我只是單純地變自私了)。即使我常常表現出對友人、陌生人的熱情,但實際上,我越來越做不到花時間去對朋友,尤其是老朋友好一點。而且麻煩的是,我又很難去接納新的朋友,雖然去到哪裡,基本都能和大家打成一片,但是真要交心,並做不到。當然,這也沒什麼關係。

“我知道這世界我無處容身,只是,你憑什麼審判我的靈魂。”

前段時間交了個女朋友,一中師妹,華南師範大學,高中化學老師,喜讀詩書,善寫文章。性格體貼,還喜歡我,也沒有諸多要求。連她都說,“你以後再也遇不到像我這麼好的`人了”。可是呀,問題偏偏就在於此,那麼多的優點,卻獨獨漏了,是不是真的喜歡呢?我沒有經驗,卻抱著給自己機會的想法,去嘗試,任由事情一步步地進展。

“人要學會珍惜。”可是感情的事情,又怎可如此丈量呢?那天我想起來要看《月亮與六便士》,其實我是想看看,主人公是如何做到那麼決絕,他是如何去逃避良心和道德上的責難的,然而最後,我並沒有找到答案。我的朋友告訴我,“一段感情裡頭,沒有對錯,沒有說付出得多,就應該得到該有的回報。”道理我都懂,但是當你明知會傷害一個人,卻不得不去傷害時,終究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