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4篇 人性探索:《月亮和六便士》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作家毛姆的代表作之一,講述了一個尋求真正意義與快樂的畫家的故事。本書充滿對藝術、人生、道德等問題的思考,引人深思。本文將分享本人閱讀後的感受。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4篇 人性探索:《月亮和六便士》

第1篇

初讀月亮和六便士,總給我一種是真是幻的感覺,骨子裡明白這僅僅是小說但精神上卻隱約覺得是多麼真實。對於毛姆為何選這樣的名字,我更加偏向於這樣一種解釋——據毛姆說,這本小說的書名帶有開玩笑的意味。有一個評論家曾說《人性的枷鎖》的主人公像很多青年一樣,終日仰慕月亮,卻沒有看到腳下的六便士銀幣。毛姆喜歡這個說法,就用《月亮和六便士》作為下一本小說的書名。這種說法很簡單,我想,也正好符合藝術家們對簡單的嚮往和追求。

其實,我也希望有像斯特略夫那樣的對藝術的欣賞能力。對藝術的欣賞不僅是吸收和接受,同時也是投入和創造,裡面摻雜著自己的人生體驗,這可能就是那種和作者心靈交流吧。可以說,斯特略夫的遭遇值得同情,他一心一意地幫助思特里克蘭德換來的卻是家破人亡。這就讓我不禁發問,思特里克蘭德這後半生所追求的一定要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麼?他所追求的藝術並沒有錯,為了藝術他幾乎拋棄了一切身外之物,這讓我感覺到和古希臘哲學家們追求的幸福有著相似之處。伊壁鳩魯說過“過一種簡單的生活,實際上,一個最不需要奢侈生活的人,他能夠最奢侈的享受生活”。簡單的生活是享受生活的重要法則,而要追求精神上的超脫,也許在思特里克蘭德眼裡還需要放棄人們那仁義道德,過那種原始人所有的半人半獸的生活吧。所以,他會對拆散斯特略夫的家庭會毫無愧疚;對勃朗什的死也會無動於衷。他所關心的僅僅是自己身心的自由。

毫無疑問,思特里克蘭德是被現代社會所不能接受的人,在初讀時我也不喜歡這樣的一個畫家,即使在一開始便知道他畫了一幅能和西斯廷小教堂中的壁畫相媲美的作品。但當我看到他在馬賽所過的生活時,腦海中迸出了一個詞——安貧。的確,他很好的傳承了儒家“安貧樂道”中的安貧,而對於樂道卻絲毫不以為意。我想,要是孔子知道了一定會氣得從墓中蹦出來和他講解五常中的仁義禮吧,而他也一定會回一句“關我屁事!”。

在馬賽的生活是我對思特里克蘭德態度的轉折點,從一開始的不喜到這時的迷惑。我看到了他那種在經歷周流之苦後依舊堅忍執著的精神,佩服於他的毅力,折服於他的精神。但當我想到他一開始對家庭的拋棄以及後來的致使恩人的家破人亡,這無論如何都是在道德上有缺陷的人,抑或說是拋棄了道德。所以,所迷惑的是難道對這更高品質的追求一定要突破那道德這些倫理的枷鎖麼?而如果真的是這樣,那我們所追求的精神上的超脫恐怕對於別人而言是一種無法理解的災難吧。

在最後思特里克蘭德找到了精神的歸宿,他創造了能和米開朗琪羅相提並論的壁畫,卻在臨終之際讓自己的妻子毀滅了它。這又讓我想起叛逆的魯路修裡魯路修最後說的話——我毀滅了世界,又創造了它。這種截然不同的做法,讓我感覺思特里克蘭德又有著道家的超然物外,他的確無為,但更加符合道家中小國寡民中的寡民形象。在小說最後,顯然給人的更多的是敬佩之情,雖然在道德上不完善,但也無法掩蓋思特里克蘭德的偉大,正如作者說的那樣:這是“一個惹人嫌的人,但我還是認為他是一個偉大的人。”

迴歸到現實,在人性自由和道德的選擇上我更加偏向於那種陰陽調和折衷的方法。追求人性的自由沒有錯,但要是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的話就大錯特錯了。有些時候我們的確要拋棄人的價值尺度去看待一個問題,這樣才會具有所謂的神性。而在更多的時候需要我們用道德律去約束自己,讓自己更能融入社會中。不要過分追求超脫,也不要過分讓自身一直處於塵世之中,入世和出世相輔相成在我現階段看來是最好的方法。所以我很喜歡蘇東坡的這句話“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不好人”。這種熱愛世界,熱愛人生的生活態度是值得我們追求的。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4篇 人性探索:《月亮和六便士》 第2張

第2篇

一是作者毛姆本身的問題。本書頭幾章都十分的枯燥乏味,先介紹“我”的背景和一些心理活動,幾乎都在抒情,看著每段話都很有深意,但我看著很像大段大段的廢話,直到書讀到一半,高更出場了才有點劇情。高潮很有意思,斯特羅夫好心接病重的斯特里克蘭回家照顧,幫助他度過鬼門關,結果他的妻子斯特羅夫太太決定拋棄丈夫跟著斯特里克蘭過流離顛沛的生活,最後因困不住斯特里克蘭的心而自殺。

二是翻譯者李繼巨集的問題。我讀的版本是天津人民出版社的典藏版,李繼巨集翻譯。他最著名的譯本有小王子,還翻譯了動物莊園和老人與海等經典著作。當我發現我買的動物莊園是弘豐翻譯而不是他的時候,頗鬆了口氣。

因為他這人有個“賣弄學問”的毛病,也不是說不好,畢竟通過他翻譯的這本書,我接觸了國中學文言文階段才會出現詞語,好幾個都要查詞典理解句子呢,真真讓我漲見識,可不是厲害嗎。

賣弄學識當然不是他的問題,是我文化程度不夠才認為他賣弄。可以問題在於,一本外文翻譯,大部分是英譯腔,突然冒出幾句現代漢語都很少用到的詞句,實在是怪異,讓我頻頻齣戲。

這讓我看得有些生氣。在原作者對高更這類藝術家追隨美的敘述中,字裡行間還浮現了這名譯者賣弄文字的洋洋自得,實在不喜。不過倒是增添了在枯燥的閱讀中的趣味。時不時出現一個看不懂的詞語,可不是有趣嘛……空口無憑,舉個比方,打個例子吧。尤其在小說結尾翻譯的一句,更是讓我想作嘔。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的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惡就要受懲罰,它看起來似乎很不周密,但最終不會放過一個壞人。比喻作惡的人逃脫不了國法的懲處。

我覺得原作的表達可能是,誰都逃不過上帝/神的制裁,或者,壞人都會下地獄嘞。因為全文誰提到過相信法律啦?天道是中國道家思想吧,太格格不入了!

有機會去一定要去圖書館借他別的翻譯看看,全方位地批評他!ok,抱怨說在前面,接下來該是讀書筆記的常規操作—點明主旨,表達感受。讀書筆記這本小說的主旨應該比較清晰,通過小說還原毛姆所瞭解的高更這類藝術家追求的“美”,讚揚他們放棄六便士的舒適而去追求月亮的高大人格。文中有大部分模糊的“多餘情節”,比如前文通過斯特里克蘭的妻子引入他描寫了很多看似不相干的事情,文章後面描述高更去荒島生活最終慘死也是根據許多人零零碎碎的描述。

或許這是毛姆聽說的高更真實的人生經歷,也或許是他認為通過多個人模糊的表達能讓男主人公這個人物更真實。

“生活在讓你感到舒適的環境裡。讓你的內心得到安寧是糟踐自己嗎?”

至於讀後感想嘛,也沒有很深刻,全文似乎在聊些歐式的“大男子主義”。他們尊敬女性,女性也早已開始強調獨立,可是文中主要出現的三個女人—斯特里克蘭的妻子,被他拐跑到斯特羅夫太太,和最後小島上深愛他照顧起居併為他生兒育女的土著女孩。她們的形象都很扁平,不外乎愛慕虛榮(前者),深愛斯特里克蘭(後二者),和操勞度日。

我不能理解這些女人,相反,我能稍微理解充滿理想拋棄一切的人生追求,雖然我做不到,但是對這類人充滿敬意!其次,佔文墨較多的人還有斯特羅夫,一個同樣對藝術有著至高追求的人。他是斯特里克蘭的反面,他能懂藝術,能懂斯特里克蘭,但是他流於平庸,最終在太太死後也迴歸平淡的生活了。

高更等人如此高尚的人格和人生追求我很難完全理解,因為長命百歲健健康康快快樂樂才是我等俗人的人生追求—間歇性躊躇滿志,永續性好吃等死。

根據毛姆生平,感覺,男人敬佩一個男人,與情愛慾念無關,是五體投地仰望的那種敬仰。作者:蠢狗頭頂一朵花

第3篇

最初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是在大學讀書時校園圖書館裡一個不起眼的書架上,一眼望去那平淡樸實的題目在初次相見的那一刻其實並未勾起我閱讀的興趣來,“月亮”與“六便士”簡單的排列組合,容易讓人產生書中資料無非就是兩物之間簡單比較的錯覺。直至20xx年運營總部十大好書評選的舞臺上,我才再一次見到了它的身影,而這次舞臺上簡單描述的百字簡介在那一刻瞬間抓住了我的眼球,讓我下定決心將其加入到自己的必讀書單裡。輾轉至今,最後有空利用了週末的空餘時間通讀全書,真正瞭解到了題目中兩物間非凡的象徵好處以及其描述廣闊的生命維度,震撼心靈,發人深省。

記得文中有這麼一句經典的話語: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看到了月光。而那裡的“他”,指的便是思特里克蘭德,本書的男主人公,一個貫穿整本小說的靈魂人物。全書描述了主人公在四十七歲時毅然決然地放棄了他原本作為證券經紀人的安定生活,選取了繪畫,選取了去追求自己對美的渴望,而他的生活也從許多人都羨慕的小康生活直接過渡到窮困潦倒、風餐露宿。最後去到了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用自己的畫筆譜寫出絢爛璀璨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到自己追尋的畫布中去,並在他去逝之後,作品被世人所讚頌的故事。

故事描述的十分真實,書中人物原型來自於法國印象派三大巨匠的保羅·高更,文中人物刻畫細膩且引人入勝,雖然文中人物與高更的生平和人格不盡真實,但擅於將戲劇性推向極致的作者毛姆卻用他獨特的文筆塑造了一個更具批判意識的人物,並最終以杜撰超越了事實。在他筆下的思特里克蘭德在俗世的標準裡是一個不負職責的混蛋,他拋妻棄子,過著為人所不恥的流浪者生活。他不懂得感恩,對救治自己的人時常惡言相對,他不愛惜生命,對自己的生命揮霍無度,作者試圖塑造出一個驚世駭俗的主角,他蔑視生活中所存在的一切綱常倫理,選取忠於自身對美的衝動與渴求,他放縱人作為生物所具有的動物性特質,摒棄了人類身為群聚生物的社會屬性,這種力量太過於強大,以至於衝破了家庭人倫、社會束縛,也突破了個人對於生活的最低需求。同時,在書中我們也體會到了作者對於社會制度的深入思考,我們許多人從出生就走在了一條被選取好的路上,而這樣約定俗成的行走是否適合每一個人,無論這人天性是喜歡繪畫、熱愛自由,還是莫名的離經叛道,追求小眾的事物,令人所不解。看完這本小說難免會發出這樣的疑問:這樣的約定俗成到底是一種快樂,一種逃避,抑或一種枷鎖?

在文中,思特里克蘭德的有句話印證了一個至今不曾改變的道理:夢想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有人認為放棄安定生活尋求漂泊是種愚蠢的決定,但我想這取決於你對生活賦予了什麼好處,取決於你對社會應盡什麼義務,取決於你對自己有什麼特殊的要求。有的人認為實現人生價值的方式就是追求至高無上的榮耀與權力,而有的人則認為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才是生活的本質與歸宿;有人的享受驕奢淫慾的快感,有的人則迷戀粗茶淡飯的閒適;有的人嗜賭如命拋妻棄子,有的人則寄情山水流連忘返……這所有的追求與迷戀,是否真的就有所高低之分,優劣之分?恐怕這才是最大的偏見。世間太多的觀念對事物的本身劃分了對與錯,人之所以有著凌駕於萬物之上的聰穎其本質的區別就是我們擁有鑑別是是非非的潛力,但是每一個人的人生是需要自己作答的命題,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過著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應當由自己決定,並對自己負責。

?月亮和六便士》全書雖然在表面上講述了一名狂熱的藝術家耗盡生命之火照亮熱情與夢想的一生,但在我看來,作者毛姆並不是在讚美藝術光輝的偉大,更不是在慫恿人們都去摒棄世俗生活去追尋心目中那崇高的月亮,而是在隱晦的想我們訴說,每個人都就應擁有和選取自己理想生活的權力,不管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月亮,還是卑微平凡的六便士,它都就應是能照亮你內心的追尋之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這本書值得所有人通讀與深思。

第4篇

讀完《月亮和六便士》的最後一頁,我最先想到的是這句話。就好像這句話本來就在那裡,就等著這本書喚它出來一樣。

月亮,代表心中崇高無尚的理想,而六便士,代指金錢,地位,代表世俗所重視的東西。

這本書的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就是一位為了心中的月亮放棄了六便士的人。這樣說也並不太恰當,因為他並沒有經過權衡,心中的月亮便成了他的一切追求。

從一名中產階級的股票經紀人,一個普通魁梧的中年人,一對兒女的父親,一名樂於應酬的女人的丈夫,突然間逃離了現有的一切,從倫敦輾轉到巴黎,又輾轉流離到了塔希提島,最後在如畫的島上找到了他所追求的真諦,接近生命的尾聲時,他將他的感悟畫在居住的小木屋裡,然後用剩下的生命對著他的畫作體悟,臨終前又囑咐妻子將小屋付之一炬,只留下他平時的一些畫作供世人驚豔。他臨終前是安詳的,正是因為他追逐到了心中的月亮,有限的生命也就變得充滿意義。

對於世人來說,他是個普通,其貌不揚,說起話來又尖酸刻薄,絲毫不會圓潤的人,就如同“圓孔裡的方塞子”。對於周圍的世界,他顯得格格不入。對於繪畫藝術的追求,他也不追求讚賞,而是遵從自己的內心,追尋真正有價值的藝術。

繪畫對於他而言,是必須要去做的事情,沒有任何理由,“有的人沒有出生在正確的地方……他們始終把親友視如陌路,對生平僅見的環境毫無感情,也許正是這種疏離感推動他們遠走高飛,去尋找某種永恆的東西,某片能讓他們眷戀的土地”,這土地也適用於精神領域。這種追尋是冥冥中的指引,像隧道中的唯一光束,讓人不得不靠近。

以致於,打零工也是為了畫畫,賺夠了一段時間的錢,就去畫畫。

書中的一個例子是一個很好的類比,有兩名醫生,一名特別出色,年紀輕輕就被選為醫院的管理層,他卻由於偶然的旅行,喜歡上一方土地,當了當地一名普通的檢查員,而稍微遜色的一個醫生,接替了他的位置,名利雙收。在後者評判前者糟蹋自己時,作者進行了靈魂拷問:“難道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生活在感到舒服的環境裡,讓內心得到安寧市糟踐自己嗎?難道成為年入上萬英鎊的外科醫生,去的如花美眷就算是成功嗎?我想這取決於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於你認為你應該對社會做出什麼貢獻,應該對自己有什麼要求。”

讓我想起電影《海上鋼琴師》的一句話,一個人的界限究竟在哪裡?他究竟需要多大的空間?

如今已經是20xx年,再過一個月,就到了月亮和六便士成書一百年的20xx年,這樣的心靈拷問仍然不過時;非但不過時,又更加深刻了些。現代人所面臨的世界正在以更快的速度迭加,更加多元化更加紛雜,如何去追尋內心的月亮,答案連同問題都被埋沒在了尋常的熱鬧中,讓人身不由己地隨波逐流。

人們往往能看到眾人所喜歡的東西,卻常常忘了自己的真正所愛。

人們熱衷於形成統一的觀念,然後利用這種觀念對他人加以評論,對於“格格不入”的人鮮有寬容。在這種潮流中,不但忘記了自己來時的路,也忘記了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獨特的夢想。忘記了世界本來就有不同的方向。

在這個嘈雜的世界裡,如果靜下心來,不妨想想,對於自己而言,真正的月亮是什麼,能否為了它,赴湯蹈火,如果不能,請不要用自己的六便士去衡量別人的月亮。不過,在如今的社會中,如果有幸找到了自己的月亮,那就去追隨,因為這個物質豐盈的世界,不缺少六便士,缺少的是尋求事物本質的內心,無限地接近本質,伴隨而來的,往往也有六便士,在這個過程中,還會收穫內心的安寧。因為沒有什麼美,是無限接近於事情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