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大學生《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1000字左右4篇

毛姆《月亮和六便士》這本書值得大家一看,所以在讀書的同時是不是都有不少的讀後感要寫一寫的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生《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1000字左右,僅供參考,歡迎大家的參閱。

大學生《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1000字左右4篇

大學生《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1000字左右1

上帝的磨盤轉動得很慢,但卻磨得很細的意思:

通俗地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上帝的磨盤轉動得很慢,但卻磨得很細。”的出處:

毛姆 《月亮和六便士》

釋義 :

六便士是英國價值最低的銀幣,代表現實與卑微。月亮是在此世上遙不可及的形體,你可以讚美卻無法褻玩它,代表了崇高。它們都是圓形的,閃閃發光,卻被賦予了南轅北轍蘊意。

思特里克蘭德太太出身不凡,喜歡在自己的幽閨裡設宴招待各式文人,以待提高自己的文學素質。姐夫是一位上校,丈夫本來也在銀行工作,他們之間的相處互相敬愛,極少摩擦。

也就宛如大多數女性渴望的那樣,思特里克蘭德太太過上月亮般的生活,養尊處優,人人都可看到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每日只需流連在燈紅酒綠的宴會上,思考自己是否是宴會的主角,能夠再用文學的氣質為自己添染上更高的光環。但是這種安詳寧靜的快樂常常隱匿著一股驚懼不安的勢流。在不留神處往往讓人萬劫不復。脆弱得如履薄冰。

為了使靈魂安寧,一個人每天要做兩件他不喜歡的事。但思特里克蘭德先生的靈魂早已被惡魔吞噬,所以他從來不屑於做討好別人的事。 他很窮,窮得只能夠住在一座破爛的小樓,多年沒有粉刷過的,齷齷齪齪,連他穿的也沒有一件東西不是骯髒、破爛的。很難想象,在不久之前,他曾經住在一棟別墅裡消暑。

六便士般的生活把他折磨得不成人形,亂蓬蓬的鬍鬚底下,他的頭髮也非常長;但是最令人吃驚的變化還是他的極度削瘦,穿的仍然是五年前作者所見到的那身衣服,只不過已經破破爛爛,油跡斑斑,而且穿在身上晃晃蕩蕩,彷彿原來是給別人做的似的。 雖然這種生活被許多人所不齒,也沒有太多人記住他,只是在偶爾需要畫人像的時候,讓他接幾個錢,但是他只是置身於這個社會於以外,沒有人能夠打探到他靈魂的行蹤,而且他對於這個社會有機體的不屑一顧,多少給人一些虛幻的好奇。

施特略夫是一個蹩腳的畫家,但並不代表他缺乏藝術的嗅覺,他一直敬重思特里克蘭德先生的天賦異稟,即便在所有人不理解的情況下,即便在思特里克蘭德先生多番冷嘲熱諷下,他亦然如此。 思特里克蘭德先生害病甚危,他二話不說,把先生接往自己家裡,不但把自己的工作全部撂下,整天服侍病人,大夫開了藥,他總是連哄帶騙地勸病人按時服用,儘管他的收入一向只夠維持夫妻兩人的生活,從來就不寬裕,現在他卻大手大腳,購買時令已過、價錢昂貴的美味,想方設法叫思特里克蘭德先生多吃一點東西,與其說故縱慾擒,還不如說他是一個傻子,習慣對別人好的傻子,總是把別人的事情攬成自己的事情,天底下有那麼多舒心的工作,他偏不要,倒撿起了一個無心的怪物。施特略夫實在是個大好人,好到連自己的妻子也雙手奉上,只是那個無心的怪物只是一個藝術的偉人,沒有良心,沒有靈魂。在事情發生以後,他只是以旁觀者的角度去靜觀,不動聲,不作為,一切皆認為是施特略夫咎由自取。

大學生《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1000字左右2

一個家庭美滿,事業有成的證券交易人突然放棄了自己的一切,拋妻棄子,身無分文的來到巴黎,在一間破舊的廉租房裡開始了自己的第二重人生。沒有蓄謀已久,不是頭腦一熱,他像是被魔鬼抽走了靈魂,被命為畫奴,終其一生只為畫畫。對於世人的指控,情人的以死相逼,他冷酷無情,巋然不動;對於朋友的接濟與善意,他理所應當的接受,還不斷打罵欺辱他們。這樣的奇幻,卻又有種魔力在震撼著我們,他技藝粗陋卻堅定地強調“我必須畫畫”,他在臨終前瞎著雙眼卻將生命的那種明豔、壯美、力量鋪陳在整個房間,又甘願將其付之一炬,他把生命託付在畫紙上,只有用顏料填塗才能擁有色彩。

坦白說,毛姆筆下的這種人是不存在的,相比於原型來說更像是毛姆自己的理想化身,是為歌頌理想而存在的人物。原型高更在做出改變一切的時候也是經歷了諸多選擇和考量的,但文中的斯特里克蘭卻是直截了當的改了行,讓人摸不著頭腦。但從全書來看,正因為他是斯克裡特蘭,所以他一定會這樣,對於世俗的拋棄,道德的背離,人際關係的逃脫,正證明著他不具有社會人的特質。一切的社會行為,包括給人做翻譯,和朋友的愛人建立情人關係,都是為了生存和原始需求的服務,是對社會的妥協。而他兩次搬遷,從高度文明的上流階級到魚龍混雜的底層階級,再到無管轄的自由狀態,隱居大山深處,都體現著他在想方設法逃離人類社會的枷鎖,所以如果用道德標尺去衡量他是不公平和沒有意義的。

而這樣的斯特里克蘭卻有著超脫常人的地方,那就是必須要去做的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說我必須要去做什麼,是因為權衡利弊下這麼做更有好處或者更符合道德標準,但很少有事情是無緣由的必須要做,如果有這樣的人,在車流中一定要逆行,沒有任何理由,彷彿神明的旨意一樣,我們八成會覺得他瘋了,而斯特里克蘭卻正是這樣,在社會的洪流裡非要無故的逆行。

而支撐這種不明智逆行的正是理想。想法在我們成長過程中像是一棵小樹,不斷的開枝散葉,有的被人砍掉了,有的自己脫落了,而理想則是樹的主幹,在我們成熟以後沒有道理的去堅持,去喜歡,去奮鬥,有的人能找到自己的主幹,在故宮修40年的表也不覺得無聊;有的人在沙漠里科研十幾年不能與家人通訊也覺得付出值得;有的人像斯特里克蘭一樣拋棄一切在西單的地鐵站歌唱。他們是幸運的人,但大多數人可能找不到自己的主幹,最終成為社會的一份子,過著效益第一,職稱優先的中產階級生活,但偶爾還是迷茫,像是書中侷促的證券經紀人斯特里克蘭一樣。也許我們暫時不幸,沒找到可以為之奮不顧身的理想。但通過這本書,我想說的是,我們還有可能遇見理想,還有時間為之奮鬥,在斯特里克蘭完成生命裡最巨集大最震撼的巨幅圖景時,那明黃和鮮紅交織的是生命的激越和力量,是理想的榮光,這種淋漓盡致的激情和意志彷彿命運交響曲結尾的休止符,無聲卻激昂迴響。我被震撼了,理想太美,為堅持理想還是屈服現實舉棋不定的人,還沒遇到理想的人們,要敢想敢夢。

理想啊理想,我願為你臣服,獻上我的生命,做你永世的奴僕。

大學生《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1000字左右3

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看到了月亮。

——題記

六便士是英國當時價值最低的銀幣,月亮則是高高在上,不可企及的事物,兩者有天壤之別。“月亮是那崇高而遙不可及的夢想,六便士是為了生存而不得不賺取的卑微收入。”在許多人看來,最怕的不是沒有夢想,而是擁有夢想過後,被現實打敗,打敗你的不是無能,而是已經麻木,麻木的心死了,死了的心不再跳動。不怕夢想流於現實,只怕夢想止於現實。而本書的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在拋下一切去追逐理想的年齡是40歲,是該追名逐利,顧家育子的40歲,而不是一腔熱血無處揮灑的20歲。

20歲的人敢於拼搏,是因為年輕,有放縱的資本,他們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即使夢想總會被現實打敗,可是他們還是要把它揣在兜裡,疲憊時拿出來看一看,就有了堅持下去的動力。思特里克蘭德他很不一樣,正如文章所說“你身邊肯定有這樣一個朋友吧,在銀行工作,長得一般,業務湊合,有老婆孩子,勤勤懇懇養家餬口,不愛說話,但如果開口說話,說的話也多半無趣無味——總之形象,非常白開水,在任何一個社交場合都是角落裡不大起眼的人,實際上你肯定有不止一個這樣的朋友,實際上沒準你自己就是這樣的人”,而這正是思特里克蘭德的真實寫照,他從一個白開水式寡淡無味的人,到一個千夫所指的敗類,再到奇蹟般崛起的天才畫家,他毅然決然地跳出了凡俗的桎梏,走向了他鐘情的藝術世界。那一年,他拋妻棄子,流落巴黎街頭,住著最破爛的旅館,幾近身無分文,甚至生了一場大病,如果不是朋友惦記著他,早已不知不覺死去了,然後就是因為“我感受了召喚”,放下了本來不錯的生活還有健康可愛的孩子。

世上幾乎所有人都在為自己的人生做加法,一個個身份,一個個角色,恨不得諸多光環加身,而正是這些東西,成為了自我綁架,將他們困在城市的牢籠裡掙脫不得。而思特里克蘭德為自己做的是一道減法,他甩掉了一個個的身份:證券經紀人,丈夫,父親,甩掉了優越的生活,如同褪去了一層層的枷鎖,直到最後赤身裸體般踏入他內心的召喚——繪畫。

正如《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是一個積極進取,敢於拼搏的青年。生在農村,學習相當艱苦,忍飢挨凍,始終不放棄;經歷挫折,反而更加勤奮。儘管孫少平出生在一個爛包光景的家裡,但是他卻有不同於常人的眼光和態度,他能從書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世界,他有更遼闊的眼界。“如果你知道往哪裡去,全世界都會為你讓步”。種種機緣巧合都為少平尋找到了一個他最想要的出路。縱使少平一直走在荊棘叢生的路上,但他從不向命運低頭。他深切地明白,一切屈辱、折磨、磨難,對他來說不僅僅是考驗,而是他通往成功的階梯。他的內心不但不會責怪那些曾經為難他的人,他甚至是感激他們。他驕傲地將此稱作“苦難的學說”。

我們並不是要成為思特里克蘭德,我們只要成為遵循自己內心選擇的信徒就好,活成什麼樣並不重要,唯有真正的實現了理想,才能得到真正的寧靜,無所畏懼,是我們內心深處的信仰。

大學生《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1000字左右4

獻給所有迷失在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追夢者,願你們在滿地的六便士中也能抬頭望到月亮。

——題記

談到夢想,我們總會盡己所能地用一切美好的詞彙描繪它,讚美它,哪怕是頑皮,吵鬧,叛逆,對學習毫無興趣的孩子,眼裡也會綻放出一瞬的光芒。而夢想,在世人眼裡,也總是與青春、年少聯絡在一起的,似乎在人們眼裡,擁有青春的我們,無論是出類拔萃,還是資質平平,總有追夢的權力,而一旦進入社會,告別了懵懂的青春,告別了年少的我們,就好像永遠地失去了擁有夢想的自由。

如果你十六歲,做著一個不切實際,異想天開的夢,哪怕你完全沒有能力實現它,得到的也總會是支援與鼓勵;而如果你三十六歲,四十六歲,還有一個與你現在的生活毫無聯絡,甚至背道而馳的夢想,那麼你得到的只能是家人的不解與責怪,朋友的奚落與世人的嘲諷。

夢想與現實總是存在巨大的鴻溝。

然而世間有哪一條明文定律指出了中年人不能追求自己的夢想呢?接下來我要給你講的便是一個關於夢想與現實的故事,題材或許老套,但是這個故事卻一遍遍激勵著我勇敢地追尋夢想。

故事的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原本是一個生活富足的證券經紀人,擁有一個平凡的家庭,過著再平凡不過的生活。然而這個在妻子口中“忠厚老實,索然無味”的男人竟然在不惑之年為了內心隱祕的繪畫夢想,拋妻棄子,奔赴巴黎學畫畫。在異國他鄉,他窮困潦倒,鬱郁不得志,所創之作無人欣賞。而在經歷種種遭遇之後,他在如伊甸園般的世界裡創作出一系列不朽之作,卻在臨死前讓妻子燒掉了他最後一幅作品。

毫無疑問,這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正面形象,他自私,冷漠,拋妻棄子,內心偏執,道德意識淡薄,是一個世俗中令人唾棄的不仁不義的冷血之徒。然而卻是這樣一個人,做了並且做成了絕大多數人永遠都不敢做,甚至不敢想的事情。理想與現實的矛盾,藝術與生活的矛盾,社會與自我的摩擦,感情與理智的反差,在書中體現得淋漓盡致。而斯特里克蘭望塵莫及的精神需求,超凡意志創作力和創作激情更是他敢於追夢,夢想成真的重要因素。

在書中,作者提出了兩個發人深省的問題:難道做自己想做的事,生活在讓你感到舒服的環境裡,讓你的內心得到安寧是糟踐自己嗎?拿到成為上萬英鎊的外科醫生,娶得如花美眷就算成功嗎?這個拷問人生終極意義的難題有兩個截然不同的答案。這是理想與現實的距離,是月亮與六便士的對立。對於這個問題,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都會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人們常說,“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確實,在這個冷漠的現實世界裡,能夠實現夢想的人寥寥無幾。我們中的大多數為了眼前的安慰犧牲了理想,面對殘酷的現實不敢放手一搏。在所謂的成熟的思想觀念裡小心衡量著每一個利弊,不敢挑戰,不願吃苦,不敢承受每一次大膽嘗試所帶來的的風險。我們生活得體面而庸碌,我們的決定溫和而平庸。我們沒有斯特里克蘭的才氣,也失去了一個追夢人的一腔孤勇。

加繆說:“只要我能擁抱世界,那擁抱得笨拙點又有什麼關係。”只要我們能勇敢追夢,那他人的不解與嘲諷又何須在意?所有的風言風語不過是他人對你的羨慕與嫉妒。

這世界是如此的喧譁,讓沉默的人顯得有點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