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7篇 深入探訪金華神祕的雙龍洞教案:見證歷史,瞭解傳統

金華的雙龍洞教案,指的是上世紀80年代初,浙江金華市雙龍洞中學一位數學老師的行為。該老師在教學中採用了極其獨特的“調節進度教學法”,成功幫助學生主動學習,最終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這一教案被譽為中國教育改革的一次里程碑。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7篇 深入探訪金華神祕的雙龍洞教案:見證歷史,瞭解傳統

第1篇

1.使學生了解課文是按遊覽順序記敘了作者遊雙龍洞的所見所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抓住特點寫景物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和有條理敘述事情的能力。

使學生感受到這一神奇的溶洞。激發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2.作者,葉聖陶(1894~1988)原名葉紹鈞,江蘇吳縣人。作品有《隔膜》、《城中》和《倪煥之》,童話集《稻草人》。

1957年葉聖陶先生60多歲時,遊覽了“雙龍洞”、“冰壺洞”,見《小傳十篇》。

分析:這是一篇遊記,且開篇點題,交待了時間、地點。

作者從金華城出發,經過羅甸,漸漸入山,記寫一路上經過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

作者以“那溪流就是從洞口裡流出來的”,引出描寫重點——雙龍洞。

上源在深黑的石洞裡。指明泉水的發源地,且點出洞已到頭。

作者記敘了遊覽雙龍洞的情景,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記金華的雙龍洞教案7篇 深入探訪金華神祕的雙龍洞教案:見證歷史,瞭解傳統 第2張

第2篇

2. 瞭解遊覽順序,感受雙龍洞景象的奇異,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4. 領悟移步換景的遊記特點,體會並運用作者將見聞和感受結合,把事物寫得具體形象的表達方式。

重點:1. 學習按遊覽順序記敘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點。

難點:1. 指導學生運用常見的事物,結合自己遊覽的感覺,把景物特點寫具體,使人身臨其境的表達方式。

1.談話:五十年前的 4 月 14 日,著名作家、教育家葉聖陶爺爺曾遊覽過一個地方,並且把他遊覽的經過寫了下來,這個地方就是浙江省金華的雙龍洞。這節課,讓我們隨葉聖陶老爺爺一起去遊覽一番吧!

2.出示課題,(板書:記金華的雙龍洞) 指名讀,齊讀。

課題中的“記”是什麼意思?(“記”即記錄之意,記的是遊覽的經過情形。本文是一篇遊記。)

同學們,你對雙龍洞瞭解了多少?請你根據自己查詢的資料,向大家介紹一下。(教師補充材料)

4、出示生詞:“浙江、油桐、擁擠、孔隙、仰臥、臀部、稍微、額角、擦傷、蜿蜒、依據、石鐘乳、突兀森鬱” ,指名認讀,教師和學生共同正音理解。教師強調生字“浙”的讀音是zhè ,不要讀成zhé ;“蜿”的讀音是wān,不要讀成wǎn;“蜒”字中間是“廴”,不是“辶”。要求學生在讀寫時注意。

5、相機理解如下詞語:油桐、溶洞、石鐘乳、石筍(教師相機展示圖片資料,幫助學生理解)。

7、再默讀課文,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作者記敘了遊金華雙龍洞的經過。)

1.再讀課文,作者從金華出發,是按怎樣的順序來遊覽雙龍洞的?(遊覽順序)課文主要寫了哪些景點?根據作者遊覽的順序,畫一張遊覽示意圖。(可以各自進行,也可與幾個同學討論完成。)

金華→羅店→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板書)

3.指名出示畫好的示意圖,並按圖說清圖意,然後相互補充或糾正不當之處。

四、對照示意圖,找到相應段落再次朗讀

(1)作者出了金華城,去雙龍洞的路上看到了什麼?

默讀課文,畫出有關詞語。(映山紅、油桐、沙土、新綠、溪流。)

(2)這些景物有什麼特點?給作者的感受是怎樣的?邊讀邊想象文中描寫的景象。(板書:一片明豔)

(3)媒體展示沿途風光圖片親自感受。你覺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4)作者還聽到了什麼?(課件出示句子:“隨著山勢……變換調子。”)其中“隨著、時而、時時”加點,說說從帶點的'詞語中體會到了什麼。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此句:溪聲有什麼特點?為什麼會有時而窄,時而寬,時而緩,時而急的變化?學生想象、體會,課件播放,練讀此句。

2.小結:作者一路上迎著小溪,看到了美麗的山景,這令他多麼愉悅啊!那麼他又是怎樣遊覽外洞和內洞的呢?下節課我們接著研讀。

上一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弄清了作者的遊覽順序,誰還記得作者的遊覽路線是怎樣的嗎?(結合板書:先指名說,再各自練說。)

二、以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的形式,學習課文的重點部分。你最想了解哪個景點?選擇其一,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1、這個景點有什麼特點?自己是從哪些語句看出來的?

3、你能通過朗讀來表現景物的特點和作者的感受嗎?

1、"洞口"的特點是"寬"。洞口像橋洞似的,很寬。[板書:寬](相關句子)

1、“外”洞的特點是“大”。 [板書:大]走進去,……一定不覺得擁擠。(相關句子)

1、"孔隙"的特點是"窄、矮、險"。[板書:窄、矮、險]從以下幾方面可以看出來:

2、教師用多媒體課件演示作者通過"孔隙"的特點和經過。

(1)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獨個兒仰臥在小船裡,自以為從後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著船底了,才說了一聲"好了",船就慢慢移動。

(2)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

指出要重讀的詞語,以強調作者的感受(作者的描寫方法),突出孔隙的特點。

4、讓學生隨著多媒體課件複述作者通過"孔隙"的特點。

1、"內洞"的特點是黑(一團漆黑)、奇(洞頂雙龍,洞內石鐘乳、石筍)、大(比外洞大得多)[板書:黑、奇、大](相關句子)

3、讀到這裡,你知道雙龍洞名的來歷了嗎?哪個句子講明瞭?(指名讀出有關句子)

同學們,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瞭解作者遊覽雙龍洞路線,領略了沿途的美景和雙龍洞的美麗奇特。那麼,你能總結一下作者是怎樣寫好這篇遊記的嗎?(1、按遊覽的順序寫。 2、抓住特點有重點地寫。)

本課有一個重要目標是解決“從課文中獲取遊覽的各個地點,畫出遊覽路線示意圖,從而歸納本文寫作順序。”學生從文中獲取資訊時,大多數學生能抓住“洞口、外洞、內洞”對於“沿途、孔隙、出洞”的提取比較困難,在引導上我還需多下功夫。當學生把整個路線梳理出來後,就能很容易概括本文是按照遊覽順序介紹的。

第3篇

在《語文課程標準》中,第二學段年段閱讀教學內容標準是:

2.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3.能聯絡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5.能複述敘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6.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詩文大意。

7.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瞭解冒號、引號的一般用法。

8.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

9.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圖書資料,樂於與同學交流。課外閱讀總量不少於40萬字。

本組課文,作者用生動優美的語言,並以他們獨特的感受,描繪了大自然令人神往的景觀。那富有詩情畫意的江南山水,那充滿神奇色彩的天然溶洞,那風景如畫的桂林山水,那奇特的新疆天山風光,猶如一幅幅畫卷,帶我們走進祖國的萬水千山。

古詩詞、散文遊記,多樣化的文章體裁,豐富多彩的語言,一定能引起孩子們閱讀的`興趣。

語言是文學作品的主要表現形式。課文中準確、鮮明、生動的語言,有著很強的表現力,使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仔細咀嚼,餘味無窮。教學本組課文,應指導學生反覆誦讀,品味,激發美感,感受語言的魅力。對於精彩的語段,要熟讀成誦,積累優美的詞句。

本組教材除課文外,還在“語文園地”中安排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如積累描摹自然風光的古詩名句,蒐集自然風光的圖片、文字資料。通過這些語文活動,進一步拓寬學生視野,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學本組教材可用12—14課時,其中精讀課文6—7課時,略讀課文1—2課時,口語交際1課時,習作2課時,“我的發現”“日積月累”“寬頻網”2課時。

課文記敘了作者遊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川的熱愛。全文是按遊覽順序寫的,依次寫了遊雙龍洞的路上見聞,遊外洞、內洞、出洞。從外洞進入內洞的情形,採用了借其他事物、人物的感受及心理活動的方法,是教學的重點。

1.會寫13個生字,重點把“簇、額、蜒、乳”等字寫規範、漂亮;理解“明豔、突兀森鬱、孔隙、蜿蜒、變化多端”等詞語的意思。

3.能按照遊覽順序畫出遊覽線路圖,簡要概括出景物的特點。

這節課,我們跟隨葉聖陶爺爺的腳步,一起到浙江金華去遊玩,課題是——(板書:記金華的雙龍洞)

1.課題中的“記”是什麼意思?(“記”即記錄之意,記的是遊覽的經過情形。本文是一篇遊記。)

2.簡要回憶學過的遊記,知道遊記一般是按照遊覽的先後馴順寫的(移步換景),如:頤和園。

二、交流自主學習情況,掃清字詞障礙(9分)

1.學生交流自主學習反映出的問題,教師相機指導:

?意圖】此環節是為了做到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為學而教。

二、通讀全文,整體感知文意,理清順序。(15分)

(學生根據自讀印象從課文內容、表達情感方面隨意說。)

2.再讀課文,按照遊覽順序畫出遊覽線路圖,簡要概括出景物的特點。

教師讀第1段,第2段首句,提煉出遊覽順序的關鍵詞——金華—羅店—入山。

教師邊讀課文2、3段邊指導學生把握句意,體會過渡句的重要作用——“入山大約五公里就來到雙龍洞,那溪流就是從洞裡出來的。”

形式:1人讀,其他聽讀,關鍵處停下來畫詞句,完成線路圖。

交流、展示。(方法指導:檢查完善,不遺漏;過渡句的提醒)

?意圖】此環節是考慮到了文字的特點(遊記類文章),根據文字的特點選取了教學的價值。為單元的習作“我們的校園”做好鋪墊。

1.默讀4—7自然段,批註出洞口、外洞、孔隙、內洞的特點。

?意圖】此環節是為了真正讓學生掌握概括景物特點的方法。

?意圖】此環節重在對學生學習方法的總結,內化於心。

第4篇

理出文章的條理,理解重點句子,體會作者的感情,培養學生口頭說話能力。

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體會作者的感情,培養口頭表達能力。

利用多媒體播放祖國美麗山河的圖片,激發學生學習的濃厚興趣,從而引出新課並板書課題。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將隨作者一同遊覽浙江金華的雙龍洞。看到這個題目,你知道什麼?你想了解什麼?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看看課文寫了什麼,與你想得是否一樣?

1、要求:四人小組自學。(小組互學,發現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並做好紀錄,完成手上的表格。教師巡導,點撥。)

(1).課文中,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的?作者的遊覽路線是怎樣的?

(2).作者每遊覽一處地方,看到什麼,聽到什麼,感覺到什麼呢?所感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①.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

②.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在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眼前一片明豔。

③.這些石鐘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再加上顏色各異,即使不比作什麼,也很值得觀賞。

(每一個景點,都藉助多媒體播放相關的圖片。特別在理解孔隙這一重點時,利用活動式幻燈片,找學生親自演示,幫助理解。)

課文通過記敘作者遊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川景物的熱愛。

五、根據老師的板書,請你介紹一下金華的雙龍洞。

教師:同學們,浙江金華的雙龍洞固然值得觀賞,但我們的家鄉鼎湖也有很多值得遊覽的景點。你能舉些例子出來嗎?(鼎湖山、包公廟、金沙灘、葫蘆山風景區等)特別是鼎湖山景區,每天都吸引了不少中外遊客來旅遊觀光。請你以導遊的身份介紹一下有關景點,好嗎?(利用多媒體播放有關鼎湖山的景點圖片,四人小組討論,共寫導遊稿,各小組派代表發言)。

a組的同學試寫鼎湖山旅遊區的導遊稿,bcd組的同學向家人介紹今節課所瞭解的浙江金華的雙龍洞。

此教案體現了新課標倡導的自主、合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學習方式。

小組互動式的.學習,營造了學生主動學習的環境。在教學方法的設計上,設計者大膽地採用學生互動自學的形式,讓學生通過自學,分組討論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理解課文內容。這樣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鍛鍊說話能力,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

課後延伸,拓展學生創新思維。設計者設定的小導遊活動,既促進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消化,又培養學生說話能力。讓學生介紹家鄉的著名景點鼎湖山。課內與課外結合的課外延伸活動,為創新教學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激發學生創新思維,活躍了課堂氣氛,培養了觀察能力,同時還對學生進行了熱愛祖國山河,熱愛家鄉的教育。

板書圖文並茂,更具直觀形象性,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第5篇

1、通過語言文字瞭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3、學習本課生字。掌握“浙江、杜鵑、明豔、蜿蜒、聚集、孔隙、臀部、稍微、漆黑、觀賞、盤曲而上、變化多端”等詞語。

1、瞭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作者是怎樣把由外洞進入內洞的過程寫具體的。

同學們,你們喜歡旅遊嗎?你到過哪些城市去旅遊呢?它有什麼獨特的風光呢?今天,我們準備跟著名作家、教育家葉聖陶爺爺到浙江省的金華去旅遊,你想去嗎?

(1)課題中的“記”是什麼意思?(“記”即記錄之意,記的是遊覽的經過情形。本文是一篇遊記。)

(2)葉聖陶爺爺游完雙龍洞後是怎樣寫這篇遊記的呢,讓我們隨著課文再觀賞這神奇的雙龍洞,好嗎?請同學們快速朗讀課文。

1、文中寫到洞中雙龍的句子有哪些?(這是“雙龍洞”名稱的由來)

2、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遊覽雙龍洞的?(遊覽順序)

3、課文主要寫了哪些景點?根據作者遊覽的順序,畫一張遊覽示意圖。(四人小組合作)

4、理解句子“一路迎著……變換調子。”(老師朗讀,學生想象,播放vcd)

1、自由讀第4自然段,外洞有什麼特點?(洞口寬,洞內大)

2、導讀“洞口很寬,像……。走進去很大,彷彿……”體會打比方的獨到之處。

3、我們隨葉聖陶爺爺來到外洞,必須幹什麼?四人小組研讀第5自然段,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從外洞到內洞的過程寫具體的。

5、朗讀“我懷著好奇的心情……就登陸了。”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形。

6、我們來到內洞,發現了什麼?先自己理解第6自然段,再同桌交流。

a:內洞的特點——黑(一團漆黑)、奇(洞頂雙龍,洞內石鐘乳、石筍)、大(比外洞大得多)

2、說話訓練:假如讓你當遊雙龍洞的.一個小導遊,你準備怎樣向旅客介紹雙龍洞呢?(根據遊覽示意圖,注意導遊的用語。)

4、.總結:葉老游完此洞後依然興致勃勃,又沿著溪水往上走,去觀賞上一個洞——冰壺洞,冰壺洞另有一番美麗的風光,他寫了另一篇遊記,編在中學課本里,大家可以找來一讀,也可以查閱有關的資料。

多音字:“盤曲(qū)而上”、“系(jì)著繩子”、“像橋洞(shì)的”

蜿蜒——原指蛇看爬行的樣子,這裡用來形容洞頂的雙龍彎彎曲曲的姿態。

2、作者遊覽的路線是怎樣的?每一處景點有什麼特點?

2、根據圖示,對照課文,按照遊覽的順序給課文劃分段落,歸納段意。

3、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麼?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課文記敘了作者遊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川景物的熱愛。)

1、敘述有條理,貫穿全文有兩條線索:一是遊覽的順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二是泉水流經的路線:深黑的石洞→內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作者正是迎著溪流上山入洞的。

2、作者移步換景,情隨景變,既描述出雙龍洞的神奇景色,又表達出自己的感受。

第6篇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浙江、油桐、擁擠、孔隙、仰臥、臀部、稍微、額角、擦傷、蜿蜒、依據、石鐘乳、突兀森鬱“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自已喜歡的段落。能複述“雙龍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壯觀。

3、領悟按遊覽順序進行敘述的寫作方法,積累語言。

教學重點、難點:感受溶洞的奇觀,學習按遊覽順序的記敘方式和運用恰當的詞語描繪事物和表達思想感情。

師:“老師當導遊,帶你們到金華的雙龍洞遊玩,好嗎?汽車開動著,看看那裡的景色怎麼樣。現在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同學們現在下車,我們一邊登山一邊欣賞這優美的景色吧!

(這一創設的春遊情境不知不覺把學生帶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學生興趣盎然。)

1、播放遊覽雙龍洞的情境錄象。(看錄象後,雙龍洞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2、學生通讀全文,邊讀邊圈出生字新詞,並在課堂練習本上擬出遊蹤,請一生到黑板前畫出導遊圖,教師和其餘學生一起協助修正、定圖。從整體上感知全文,擬出遊覽路線,學生頭腦中有清晰思路,為下面的分景點學習打好基礎。

(1)列火車檢查生字新詞,指導寫好“蜿蜒、臀部、稍微、孔隙”等詞語。

緊緊扣住每個景點不同特點,採用多種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想象等多方面感官,培養學生的文學鑑賞能力,學習遊記的寫作方法。

2.把描寫路上美的句子找出來,想想美在哪裡?全班齊讀這些美句。(教師把剪貼畫“路上”放在導遊圖中路上位置)

3.“粉紅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紅,再加上或濃或淡的新綠,眼前一片明豔”這句話寫作順序怎樣?這麼多顏色,你感覺怎麼樣?這麼美的句子值得我們好好品讀。(學生比賽回答、比賽讀)板:明豔

4.為什麼“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哪位同學能讀出溪流變化?(在學生朗讀過程中,教師播放自然界中溪水流動變化的聲音)

5.閉上眼睛,聽老師把前三個自然段朗讀一遍,邊聽邊欣賞路上的美景。

小結:路上鳳光明豔,我們和葉聖陶一樣,遊興很濃,雙龍洞又是怎樣的呢,

師過渡:路上景色如畫,但我們目的不在這裡,我們目的在雙龍洞。

1.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教師把剪貼畫“外洞”放在導遊圖中的外洞位置)

2.“突兀森鬱”什麼意思?從這個詞可看出洞口什麼特點?

3.“走進去,彷彿到了個大會堂……在那裡聚集一千或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說明外洞什麼特徵?(教師點學生回答,師生概括)

小結:這節課,我們隨著葉老先生從風光明豔的山路上,進入像大會堂一樣的外洞,再走進去,又是怎麼樣的呢,我們下一節課再來遊覽。

師匯入:上節課,我們隨著葉老先生從風光明豔的山路上,進入像大會堂一樣的外洞,參觀完了外洞,順著泉源,我們來到了孔隙。孔隙是怎樣的呢?

1.請兩位同學前去探探路。這兩位同學合適嗎?這兩位同學不合適可看出孔隙什麼特點?(教師點兩位較胖的`學生上講臺)

2.船怎樣進出孔隙呢?(師生齊讀“船兩頭繫著繩子……船就出來”)請看錄象,船是怎樣進出孔隙的。從錄影中,可以看出孔隙又小又窄,進孔隙,你的心情怎樣?(教師放錄影,配錄音介紹)

3.請一同學上講臺,把黑板當小船,模擬作者是怎樣進孔隙的?體驗作者當時的心情。(學生以黑板為小船做動作,師生評價)

4.分組朗讀,讀出好奇、緊張心情,看哪一組讀得最好。(教師點評朗讀)

過渡:仰臥小船進孔隙,行了兩三丈水程,我們就到了內洞。

2.誰知道石鐘乳、石筍?能不能想象一下石鐘乳、石筍的形狀,願想什麼就想什麼。(教師出示千奇百怪、顏色各異的石鐘乳、石筍的圖片,學生暢所欲言)

3.默讀,找內洞特點。(教師把剪貼畫“內洞”放在導遊圖中內洞位置)

(二)我們就是沿著溪流參觀雙龍洞的。雙龍洞遊覽完了,我們可以坐車回去了,請大家回味一下我們的遊覽路線怎樣?

(三)學完課文後,我們知道作者是用什麼順序組織全文的?(師生概括寫作特點)

第7篇

1、瞭解課文記敘的金華雙龍洞的奇異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2、能給課文分段,寫出課文的提綱,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3、瞭解過渡句在課文中的作用。瞭解課文是怎樣連段成篇的。

4、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會用“稍微”、“時而”造句。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瞭解課文是怎樣連段成篇的。

1、齊讀課題,從課題中知道些什麼?你還想知道些什麼?

既然同學們想知道那麼多有關浙江金華雙龍洞的情況,今天咱們也和葉老先生一起去遊覽雙龍洞,體會大自然的神奇與美麗。你們想去嗎?

二、指名分讀課文,找出表示遊覽順序變化的'語句,討論分段:

1、當葉老來到雙龍洞口,他都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感覺?指名讀課文。

外洞:高、大、像大會堂,可容800~1000人,不覺擁擠。

險: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昏暗、八九米長。

內洞:黑:一團漆黑,什麼都看不見;提著汽燈,也只能照見小小的一塊地方,餘外全是昏暗。

大:不知道有多麼寬廣;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來進房子那麼大。

深奇:洞頂有蜿蜒的雙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 有石鐘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顏色各異,即使不比做什麼,也很值得觀賞。

採用比喻、對比、誇張的手法,通過心理活動的描寫,生動形象地寫出景物特點。

金華的雙龍洞無論是洞口、外洞、還是孔隙、內洞,景色各異,特點突出,真可謂是奇觀異景,值得前去欣賞。

全文既然寫遊覽雙龍洞,可為什麼還寫路上的所見所聞?作者在途中看到、聽到、感受到什麼?

溪流:隨山勢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從洞裡流出來。

沿途景色猶如懸掛在天地間的一幅巨大的彩色山水風景畫。它是那麼吸引人,雙龍洞在此山中,不正是畫中畫,景中景嗎?洞內外渾然一體,真是美不可言,令人神往!

1、指名讀句子,結合板書體會下列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3、標畫出文中寫溪流的句子,想:它在文中起了什麼作用?

入山──>金華城 ──>羅甸──>洞口──—>外洞──—>孔隙──>內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