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記金華的雙龍洞作文關於記金華的雙龍洞的作文11篇 雙龍洞,金華之玉

金華市雙龍洞,位於南湖區雙龍洞街道,是一個集自然景觀和人文風光於一體的旅遊勝地。其最著名之處是雙龍洞泉,泉水清澈見底,是全國著名礦泉水之一。另外,景區內還有千年古剎五老庵、古代名將岳飛塑像等多個景點,吸引了眾多遊客前來觀光。

記金華的雙龍洞作文關於記金華的雙龍洞的作文11篇 雙龍洞,金華之玉

第1篇

內洞外洞更大,但也更冷。我打著冷戰,寸步不離地跟著導遊,逐一參觀內洞的`景物。首先是在洞頂雙龍,一條黃龍和一條青龍。導遊說:“這兩條龍原來是皇母娘娘的,有一天,皇母娘娘得了一種小病,要人間的仙水才能治好,她就派了青龍黃龍來找仙水,雙龍在金華這邊找到仙水後,沒有獻給皇母娘娘,而是救濟了金華的人們,因為當時金華正在鬧大旱。這事被皇母娘娘知道了,就把雙龍點為石頭,困在金華這個洞裡。”原來是這樣,我驚訝極了,導遊又說道:“天宮裡的神都十分同情這兩條龍,都紛紛來到這兒看這兩條龍,你們看,這是天宮裡的一個將軍,他十分同情這兩條龍,使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幫雙龍抵住整座山,因為那天他剛剛在參加皇母娘娘得宴會,所以他的腳邊還有一隻盛酒用的高腳杯。”我們朝著手電筒的方向看,果然是這樣。我們又來到了一塊叫“羅漢堂”的石鐘乳邊,導遊說:“這裡有大小100個羅漢,真誠地懇求皇母娘娘放了黃龍、青龍,最後也被點化成石。”原來是這樣,聽了這個故事,我大受感動,向羅漢們拜了九下,祝他們天長地久快樂地生活。

內洞裡的景色比外洞稀奇的多,我也學到了不少知識,隨著我們的腳步,我們來到了內洞的出口,戀戀不捨地離開了金華雙龍洞。

記金華的雙龍洞作文關於記金華的雙龍洞的作文11篇 雙龍洞,金華之玉 第2張

第2篇

3、瞭解作者的寫作順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學習寫作方法。

4、閱讀與想像相結合,瞭解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河山的思想感情。

5、能根據自己所瞭解的雙龍洞的特點,向別人介紹某一景點。

2、分清文章的主次內容並領會作者這樣寫的原因,從而學習其寫作方法。

2、在領會作者寫作目的的基礎上,學習其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課前讓學生收集有關浙江金華雙龍洞的資料,教師可準備有關雙龍洞風景課件。

談話匯入。(教師可從衣著上影響學生的感覺)我今天特高興,因為葉聖陶爺爺要帶我去浙江金華的雙龍洞遊覽去呢!(等孩子露出羨慕的神態時接著說)你們想去嗎?那好,現在我們就跟著葉爺爺到那裡去看看吧!(出示課題)

1、引導學生在讀課文時找出作者所遊覽的景點,並排列順序。

2、找出表示作者遊覽景點產生變換的語句,並體會其作用。

3、用做小導遊的方法(準備好導遊的工具)激勵學生細讀課文,理清作者的遊覽順序,並請學生按順序寫出幾個景點。板書;(路上、洞口、外洞、空隙、內洞)

2、小組探究文章的主次,並說說作者為什麼這樣選材。

總結:寫文章時與題目關係密切的要詳寫,不太密切的要略寫,做到詳略得當,主次分明。

1、讓學生說一說自己都到過那些旅遊景點,並介紹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

(1)自讀描寫外洞的內容,找出描寫其特點的句子。

(2)用同樣的學習方法,小組探究"空隙"的特點。(小)(窄)

讀:"為從後腦到肩背······貼著船底了。""可是還能感覺······我又感覺······"

播放進空隙時的多媒體,問:如果讓你躺在小船裡會有什麼感覺?

(3)用學習前兩個景點的方法學習描寫內洞的內容。

從哪些地方看出它的美呢?找出你認為美的句子讀一讀。

用自己所感悟是情感朗讀描寫外洞,空隙,內洞的段落。(教師適時點撥)

指名學生朗讀句子,想想,議議體會到了什麼?(美)

根據句子提問:為什麼同一類的花兒山上的卻比盆栽的有精神?

在學生明白了作者的寫作順序後讓學生找出文中有關描寫溪流的句子。並總結:這些句子就是文章的另一條線索。它起到能把文章各段連線起來使之緊湊的作用。

2、教師可由衷"啊!雙龍洞,你是一個美麗而又神奇的地方!"由此讓學生也用一句話抒發自己的感受。

3、播放雙龍洞景色的課件,並請小導遊對其中的某一景點邊看邊介紹,評出優秀小導遊。

第3篇

泡好了溫泉我們開車來到金華的雙龍洞。金華雙龍洞是有名的旅遊景點。聽這裡的導遊說洞裡還有船呢?不過這個洞裡船不是坐的,而是躺著的。到了洞口我迫不及待的衝進洞內,原來進洞的口很小,人必須躺在船上才能進洞。洞口排了一條像長龍的隊伍,都在等待躺在小船上進洞。

終於輪到我上船了,我們一家躺在一頭,宣宣一家躺在另一頭。小船晃晃悠悠的進洞了,剛開始我有點緊張,一個巨大的石頭就像要壓到我們身上。我稍稍一伸手就可以觸控到石頭。小船開了不到十秒鐘,突然眼前豁然開朗。工作人員提醒我們到了。

離開小船,往前走了一會兒。哇!洞內的石頭被燈光一照,真是讓我們目瞪口呆!我和媽媽用了好多個成語來形容洞內的美景,五彩繽紛、五顏六色、色彩斑斕、目不暇接…….。這些美麗的石頭讓大家流連忘返,我們趕緊拍照留念。

我很奇怪,這些石頭和我平時看到的石頭都不一樣,媽媽告訴我這些石頭是鐘乳石,鐘乳石的形成往往需要上萬年或幾十萬年時間,不能碰,是國家要保護的。

我們繼續往前走,遠遠的就聽到了瀑布的轟鳴聲。洞內怎麼會有瀑布呢?沿著聲音往裡走,一條巨大的瀑布從洞的頂端而降。真是太神奇了!我可以用一句詩來形容這兒的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原來這就是冰壺洞。這次的旅行真讓我長了不少見識,我以後要多多瞭解文化才行。

第4篇

本課是第八冊第五組的內容。本組的重點訓練專案是理清課文的條理,深入理解課文思想內容,並在理解課文思想內容的過程中,增強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陶冶愛美的情趣。而《記金華的雙龍洞》一文也正是通過語言文字瞭解金華的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瞭解作者的遊覽順序,練習理清課文的條理。

教材安排:第一課時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雙龍洞的來歷,理清作者的遊覽順序,並按這個順序分段學習課文內容一、二、三段。第二課時重點是瞭解怎麼樣由外洞進入內洞及理解作者描述的景物特點及敘述的條理。至於流經的路線(也就是作者敘述的第二主線及指導朗讀指導、背誦全文將安排在第三課時)。

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我立足於雙基,抓住學習目標精心設計電腦課件,選擇好演示的切入點,突破教材的重難點,誘發學生去嘗試,自己發現問題並自己解決問題。另外,讓學生嘗試閱讀之後合著音樂的節拍,欣賞雙龍洞這一神奇的溶洞,從而創造激昂、活潑的主動獲取知識資訊的氛圍。教學中,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通過人、機互動獲得資訊交流,又為學生學之得法創造條件,逐漸從學會到會學。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19課《記金華的雙龍洞》,誰能概括地說一說,上節課我們瞭解了哪些內容?

抓住關鍵,讓學生細讀課文,嘗試分析。首先讓學生帶著嘗試題有目標地自學課文,初步瞭解:

在這個基礎上演示課件──小船怎麼進入內洞?讓學生直接感受孔隙“窄小”的特點。再播放錄相片斷“遊人進入內容”的情形,進一步深化對課文的理解:

⑶這樣窄小的孔隙,作者通過時有什麼感受呢?請同學用波浪線畫出來。然後通過句子的比較:

①眼前昏暗了,可是我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

讓學生懂得怎麼樣把句子寫具體。最後師生一起歸納出“孔隙”這段的學習方法:

①讀課文,理清課文內容,瞭解段落層次,弄清各層意思。

②想一想,作者是怎麼樣抓住景物特點進行描寫的。目的在於讓學生在嘗試讀文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

學生用歸納“孔隙”的學習方法自學課文。在學生弄清楚一些比較淺顯的問題後,教師循序漸進地拋磚引玉:作者一進內洞時的感受是什麼?在這麼寬廣的內洞裡作者觀賞了哪些景物?請同學找出來說說。觀賞完這些奇異的景物有作者心裡什麼感受?請同學們用……畫出來。學生質疑“變化多端、顏色各異”是什麼意思?先同伴協作解決,師再指導學生聯絡上下文理解。再通過錄象“內洞自然景觀”的放映,讓學生在自由想像中深化理解句子“這些石鐘乳和石筍即使不比作什麼,也很值得觀賞。此時概括內洞“奇”的特點也就水到渠成了。最後指導朗讀:作者把內洞寫得這麼美,這麼奇,讓我們用驚歎的語氣來讀一讀吧!教師引讀:首先當然是──(生接讀)其次是──(生接讀)作者覺得──(生接讀)

學生通過分層。有序的嘗試,學生已經理解課文的內容,教師引導學生總結: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們有什麼感受呢?

第5篇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一篇遊記,由於學生經歷有限,孩子們對溶洞這一事物還不瞭解,要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雙龍洞的美,從而理解作者的寫作技巧,就必須給孩子們一個對溶洞的感性認識。

課文按遊覽的是順序,依次寫了金華雙龍洞時的路上見聞、遊外洞、由外洞進入內洞、遊內洞的所見所聞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況。寫了路上的景色明豔,溪流歡唱,外洞的大,內外洞連線處孔隙的窄、矮、險;內洞的黑、奇、大;在讀者眼前展現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倫美奐,令人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全文結構嚴謹,內容安排渾然一體,井然有序,兩條線索(一是遊覽的順序,二是泉水流經的路線)有機交融,貫穿始終;觀察仔細,描寫形象生動,景物特點鮮明;敘述有詳有略,詳寫孔隙、內洞風貌突出了雙龍洞的特色。瞭解外洞、孔隙、內洞的特點和落實“分清文章的主次”這一重點訓練專案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感受孔隙窄、小的特點是教學的難點。

因為沒有多媒體的運用,學習“孔隙”一段時,學生問我:“老師,我怎麼感覺不到孔隙象大家說的那樣低矮呢?”為了節省時間,這時我馬上把孔隙的錄象放給孩子看,然後問他感受到了嗎?我讓他細細讀文章,然後抓住課文中的語言來品味,肯定比直接看要更有收穫。

我覺得自己在這節課做的比較成功之處是:及時抓住教學契機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空間動筆寫一段話。例如,在講解內洞牆壁上的一段文字是這樣的:“其次是些石鐘乳和石筍,這是什麼,那是什麼,大都依據形狀想象成神仙、動物以及宮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我及時抓住這個能夠讓學生展開想象的機會,讓同學們帶上自己想象的翅膀,想象在內洞的石壁上可能還回有什麼樣的圖案,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都是十分驚人的,在短短的6、7分鐘內,學生都能依據自己的想象寫出一小段文字,鍛鍊了自己的動筆寫的能力和想象能力。

這節課上完之後,我覺得有得有失,作為一名教師,要想講好自己一節成功的語文課是不容易的,需要教師在講課之前付出巨大的辛苦,抓住教材的重點和難點,精心設計自己的教學環節。通過這節課,我覺得自己努力的還不夠。在今後的課堂上要有意識地針對自身的問題進行有效的改進。

第6篇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葉聖陶先生早年寫的一篇遊記,以下是要給大家介紹的記金華的雙龍洞課件,歡迎各位的參考!

這是葉聖陶先生早年寫的一篇遊記,也是國小階段的學生接觸的第一篇遊記。文章記敘了作者遊覽金華雙龍洞的情景,融情於景,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和欣賞大自然的審美情趣。

文章按遊覽順序記敘,依次寫了遊金華雙龍洞時的路上見聞、遊外洞、由外洞進入內洞、遊內洞的所見所聞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況。通過描寫路上景色的明豔、溪流的歡唱、外洞的寬敞,以及內外洞連線處孔隙的“窄、低、小”,內洞的“黑、奇、大”,在讀者眼前展現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輪美奐,令人感到身臨其境。

全文思路清晰,結構嚴謹。課文按兩條線索來寫。一條是作者的遊覽順序,是“順”的線索,抓住景物特點來寫。另一條是泉水、溪水的`來路,是“逆”的線索。兩條線索巧妙地交織在一起,使景點的方位和作者觀察的移動有機結合,同時移步換景,堪稱遊記體文章的典範。其中“過孔隙”一段,以“段”的形式,集中體現出遊記體“篇”的特點,將遊程、見聞和感受有機結合,是中年級學生學寫遊記的優秀範本。

本文的另一大特色是作者觀察仔細,語言樸實準確,描寫生動形象,敘述有詳有略,分別詳寫了孔隙、內洞的風貌,突出了雙龍洞的特色。

選編本課的意圖,一是通過閱讀,讓學生感受金華雙龍洞自然景觀的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二是通過感悟,讓學生了解作者按遊覽順序記敘的表達方式,並體會、運用作者將見聞和感受結合,把事物寫得具體形象的表現手法。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感受孔隙窄小的特點。教學的難點是指導學生用常見的事物和自己遊覽的感覺,把景物的特點寫具體,使人感覺身臨其境。

針對xxx年新課程標準要求,語文教學應加大語言文字的實踐運用,其中第二學段應落實“段”的訓練。所以本課作為第一課時教學設計,旨在抓住遊覽順序,通過感知整體,瞭解遊記特點,然後重點講“過孔隙”,梳理出本文的表達特色,並指導學生學以致用。

2. 瞭解遊覽順序,感受雙龍洞景象的奇異,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4. 領悟移步換景的遊記特點,體會並運用作者將見聞和感受結合,把事物寫得具體形象的表達方式。

1. 學習按遊覽順序記敘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點。

2. 指導學生運用常見的事物,結合自己遊覽的感覺,把景物特點寫具體,使人身臨其境的表達方式。

教師蒐集有關表現祖國大好山河的風景圖、金華雙龍洞的文字、影象等資料,做成ppt課件。

要求學生提前預習,讀課文、認生字、標自然段,製作作者遊覽過程示意圖,現場用展示臺予以展示呈現。

同學們,祖國的山川秀美,到處都有迷人的景色。瞧,這是哪兒?(課件出示廈門鼓浪嶼圖片)這迷人的風光讓我想起了一句詩文:霧鎖山頭山鎖霧,天連水尾水連天。再看看老師家鄉的一處美景(課件出示江西廬山圖片),你看到這樣的景緻,能像老師剛才一樣想起怎樣的詩句呢?

談話時,課件出示畫面,教師引導學生聯絡生活,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並結合已學的詩文表達情意。

1. 出示圖片,揭示課題:記金華的雙龍洞。(板書課題)

2. 點明體裁特點,介紹遊記是記敘旅行的見聞和感受的文章。(板書:遊記)

3. 結合課前預習,反饋預習成果,學生出示製作的作者遊覽過程示意圖,對照課文,互相交流討論。

小結:課前預習是學習的一種好方法,通過預習,我們瞭解了作者遊覽雙龍洞的順序。交待遊程(板書)是遊記的一大特點。所到之處,葉老又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有怎樣獨特的感受呢?(板書:見聞感受)讓我們走進課文,隨著葉老到字裡行間去遊歷一番。

2. 學習生字新詞,注意“浙、蜿”等字的讀音。(課件出示詞語)浙江 臀部

3. 指導學生結合漢字形聲字構字法,理解“蜿蜒”的詞義,並引導學生結合舊知,聯絡生活,學會運用“蜿蜒”。

4. 讀課文句子“首先當然是蜿蜒在洞頂的雙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引導學生感悟“雙龍洞”得名的由來。

1. 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寫作者遊雙龍洞的?(4 -7自然段)

2. 默讀,思考:4-7自然段寫了哪些景點,分別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指名答。(板書:外洞、孔隙、內洞)最令你好奇難忘的是哪兒?(孔隙)

1. 指名讀,全班學生邊聽邊思考作者是如何寫出孔隙特點的。

2. 理解“孔隙”詞義,再借助圖片揭示孔隙的特點:窄小(板書)

3. 深入文字,感悟作者是怎樣寫出孔隙窄小特點的。要求學生用心讀第五自然段,邊讀邊畫出有關的句子。

課件出示句群1:雖說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隻小船進出。怎樣小的小船呢?兩個人並排仰臥,剛合適,再沒法容第三個人,是這樣小的小船。(作者用常見的事物具體寫孔隙的窄小。)

課件出示句群2: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作者用自己遊覽的感覺具體寫孔隙的窄小。)

創設情境:假如你就是遊客,仰臥小舟,工人拉著繩,幫助你穿孔隙,過水道,你會有怎樣的感受?

指導朗讀句群: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獨個兒仰臥在小船裡,自以為從後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著船底了,才說一聲“行了”,船就慢慢移動。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

師生共同小結寫法:葉老沒有直接點明孔隙的窄小,而是用常見的事物和自己遊覽的感覺,把景物的特點寫具體,使人身臨其境。

出示幾幅圖:海洋館、吊橋……,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仿照孔隙的寫法,寫出自己遊歷的感受。師生交流、反饋。

找找這個自然段一共有幾句話?從表達方式上,你發現了什麼奧祕?(條理清晰,體現了遊覽過程)

師生交流總結:在過孔隙時,葉老按遊覽順序,將見聞、感受,生動具體地記錄下來,使人身臨其境,這就是遊記的典範。

雙龍洞的其它幾個景點又是怎麼寫的呢?下節課我們接著學習。

第7篇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包含1個多音字:系)及新詞,認讀2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遊記中按遊覽順序連段成篇的寫作方法和過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3.學習“孔隙”的寫法寫一段話,從不同方面圍繞一個意思寫具體,養成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4.瞭解金華雙龍洞奇異的景象,產生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情感。

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想象力就得到了培養和鍛鍊,因此他們有想象的能力和基礎,同時,有些學生可能已經去過金華的雙龍洞,這些學生的發言、圖片和錄影都可能調動其他學生的想象力。但有感情地朗讀寫景的文章,對學生來說恐怕有一定難度,還需教師指導。寫法的學習還需在深入閱讀理解的基礎上準確把握,大膽嘗試。

1.準確把握金華雙龍洞洞口、孔隙、內洞的特點,體會景觀的奇異、美麗。

1、認識本課生字詞,理解相關“新綠、突兀森鬱”等詞語。

1、重點:理解相關“新綠、突兀森鬱”等詞語。理清文章層次。

今天,我們學習老作家、老教育家葉聖陶爺爺的遊記──記金華的雙龍洞。

聽說,雙龍洞的景色非常奇特,我也真想去遊覽一番,你們想去嗎?要想去,事先要對雙龍洞有些瞭解,課文會告訴你。趕快朗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遇到難讀的句子要多讀幾遍,遇到生字更要多讀幾遍。快讀吧。

1、看,這是什麼?(出示小紅旗小黃帽)誰用的?說起導遊這個職業,可真好,天南海北,遊山玩水。現在,有一個當導遊的機會,你們想不想當?想當的都來當吧,現在,你們都是導遊,就我一個遊客。(讓一個女生起立)導遊小姐,你怎麼安排我今天的旅遊路線?教你一個方法,可以畫一張遊覽示意圖。怎麼畫?細細讀課文,藉助課文中地點轉換的語句來畫。例如:四人小組合作製作一張。一組板演。導遊小姐,你怎麼安排我今天的旅遊路線?你這個導遊當得真好,這個旅遊帽作為獎品獎給你。

1、剛才就我一個遊客太冷清了,你們還是陪伴我一起來當遊客吧。現在讓我們從金華出發到雙龍洞去,請你注意欣賞沿途景物。(出示相機)看,老師手中拿的是什麼?你們也帶了嗎?下面請同學們當攝影師,把路上的美景拍攝下來,並且配上解說詞。(出示一張照片做例子)拍鏡頭時,要拍一個你最喜歡的景物,配解說詞時,要使用文章的句子。要完成這件工作,先要好好地朗讀2~3段。

⑴你拍了什麼鏡頭?為什麼拍了這了這個鏡頭?隨學生出示圖,補充介紹:映山紅花色眾多,有紫紅、紅、桃紅、粉紅、橙、金黃、雪青、純白等顏色。

⑵還有誰也拍了這個鏡頭,你們願不願意來一次配解說詞的比賽。

4、看到大家拍了這麼多的鏡頭,我也憋不住了,我讓你們看看我拍的鏡頭,不過,我有一個問題。(出示問題:溪聲為什麼會變換調子,溪流與雙龍洞有什麼關係?)播放錄象,看完後討論。指導朗讀。

5、一路上,有山有水,景色美麗,請你能否用一個詞來形容這些景色。比如,葉聖陶爺爺就用了一個詞──明豔,你用什麼詞?

6、景色美,文章美,我們來把它背下來,請你選擇你喜歡的一句話背給同桌聽。

這堂課,我們遊了路上,又遊了洞口和外洞,玩得開心嗎?今天回去,把你的見聞告訴給你的爸爸媽媽聽。

1.通過閱讀,感受金華雙龍洞自然景觀的美,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2.通過感悟按課文記敘的遊覽順序,學習有條理敘述的表達方式,體會作者用詞造句的準確和樸實。

第8篇

②按遊覽的順序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和主要內容。

③歸納中心思想,練習按文章敘述的方法給課文列提綱。

④通過學習語言文字瞭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2、瞭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作者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的。

(三)再讀全文,說說作者遊覽了哪些地方?遊覽的路線是怎樣的?

板書:金華城―→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內洞―→出洞

1、作者出了金華城,去雙龍洞的路上看到了什麼?默讀課文說說。(映山紅)(油桐)、(沙土)、(新綠)、(溪流)。

2、這些景物有什麼特點?給作者的`感受怎樣?(板書:一片明豔)

3、觀看錄相,親自感受。你覺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導感情朗讀。

4、作者還聽到了什麼?溪聲有什麼特點?為什麼會有時而窄,時而寬,時而緩,時而急的變化?觀看錄相,然後說說。

5、作者為什麼要寫路上看到的景色?這溪流和雙龍洞有什麼關係?

6、作者先遊覽了洞口,你覺得洞口有什麼特點?(板書:突兀森鬱)理解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7、外洞又有什麼特點?讀讀文中的句子,仔細體會,然後說說。

8、觀看錄相,親自感受。感情朗讀寫洞口和外洞的語句。

1、上一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弄清了作者的遊覽順序,瞭解了作者先寫了路上的景色和洞口、外洞是怎樣的等內容。

2、誰還記得作者的遊覽路線是怎樣的嗎?外洞、洞口各有什麼特點?(結合板書:引導學生說,先指名說,再各自練說)

3、沿途的景色如此迷人,洞中的景物更值得一看,讓我們和作者一道去玩賞、領略,好嗎?

4、過渡:從外洞到內洞要經過一段路,這就是孔隙,那麼什麼叫孔隙?

1、這孔隙有什麼特點?請同學默讀第四段,邊讀邊想。

①作者用什麼方法通過孔隙?(小船)這樣小的小船通過孔隙說

②人臥在船上後那個樣子是怎樣的?用“--”劃出有關的句子,

讀一讀,仔細體會一下。人要這樣貼著船才能通過孔隙又說明了孔隙有什麼特點?(孔隙矮板書:矮)

③那麼,坐小船經過孔隙時的感覺是怎樣的?用“~~”劃出有關的句子,出示“眼前昏暗了......擠壓過來。”一句,自由朗讀,讀後問:“擠壓”是什麼意思?(擠過來,壓下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從這又說明了孔隙還有一個什麼特點?(孔隙險板:險)

3、小結:從這一段的理解可以知道孔隙的特點是......(指著板書理解)

4、設計引讀:孔隙很窄,只有......;孔隙很矮,只要你.......體會孔隙的特點。(按課文寫孔隙特點的內容設計)

6、默讀第五段,思考這一段有幾句話?每句話講了什麼?

7、指導理解每句話講了什麼,並結合理解“變化多端”、“顏色各異”等詞,理解“即使不比作什麼,也很值得觀賞。”一句,概括出內洞的特點。(板書:黑、奇、大)

4、內洞確實很黑、很奇、很大,觀看錄相,欣賞體會。

5、下面請同學再仔細朗讀課文,看看課文是怎樣描寫內洞的?

6、讀到這裡,你知道雙龍洞名的來歷嗎?哪個句子講明瞭?指名讀出有關句子,再相機點題。

(四)作者游完了內洞,又排隊出了洞,你能用上第五自然段的有關句子來說說怎樣出洞的嗎?出示幻燈,學生先說,再指名說。我排隊等候,又仰臥在小船裡,,出了洞。

這一節課,我們學習四、五、六段,跟著作者遊覽了孔隙和內洞,瞭解了孔隙和內洞的特點,那上了這一課,你有什麼感受?(時間允許,再自由朗讀四、五、六段,欣賞體會。)

(一)有感情地朗讀全文,指名說說每一段講了什麼?

(二)試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從文章的主要內容可以反映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讚美雙龍洞的美麗奇特,體現出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板書:可愛河山美麗奇特指導概括課文的中心思想。

(三)指導給課文列提綱。(先自由完成,然後小組交流,再彙報討論)

同學們,通過學習《記金華的雙龍洞》這一課,我們欣賞了雙龍洞的美麗奇特,領會到了祖國山河的可愛。課後大家要認真讀讀課文,好好欣賞欣賞。有機會,我們親自到雙龍洞去遊一遊。

第9篇

這是一篇遊記,記敘了作者遊覽金華雙龍洞的情景。是按遊覽順序記敘的。先寫沿途所見的美景;繼而寫外洞洞口、外洞;再寫孔隙;最後寫內洞。

在遊覽過程中表達了作者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祖國錦繡河山的熱愛。

第一段(第1節),交代作者遊覽金華雙龍洞的時間及雙龍洞的地點。

第二段(第2、3小節),寫作者從金華城出發,經過羅甸,漸漸入山,一路上經過的地方和看到的景物。先寫山後寫溪流,最後用“那溪流就是從洞裡出來的”,引出描寫的重點雙龍洞。

第三段(第4、5、6、7小節),分別寫作者遊覽外洞、孔隙、內洞的情景。

第4節先寫在洞口觀山的感受,然後具體描寫外洞,寫出外洞口“寬”內“大”的特點。最後又提到泉水,交代了泉水的流向。泉水靠著洞口的右邊往外流,這是外洞。

第5節寫作者從外洞通過孔隙進入內洞的情形,這一節寫得很詳細,可分為五層:

第一層寫泉水的來路,承接上文,自然過渡,引出下文。第二層介紹泉水流出的孔隙的大小。第三層寫小船的形狀,使人對孔隙的矮、窄有了明確的認識。第四層介紹穿過孔隙進入內洞的辦法。第五層寫穿過孔隙進入內洞的感覺。先寫作者穿過孔隙之前的心情和所做的準備,再寫作者穿過孔隙時的感覺,讀了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第6、7小節寫作者遊覽內洞時的情景,這部分是文章的重點,可分為四層:

第一層寫“黑”,“內洞一團漆黑”。第二層寫“奇”。藉著汽油燈光,首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頂的雙龍”,其次看到的是些“石鐘乳和石筍”。第三層寫“大”。“內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來進房子那麼大。”第四層寫水“源”。“上源在深黑的石洞裡”,指明泉水的發源地,點出了雙龍洞已到盡頭。這一段主要寫內洞“黑”、“奇”、“大”三個特點。

這篇文章段落分明,條理清晰。一是按遊覽順序劃分段落;二是另有一條水線在串連著全文,因而有兩條線:遊線和水線同時貫穿全文。

分段時,如有的學生把4節看成第三段,5節為第四段,6、7節為第五段,也就是把全文分為六段也是可以的。

“山上開滿了映山紅,無論花朵和葉子,都比盆栽的顯得有精神。”這是一個比較句,拿滿山開遍的映山紅與盆栽的杜鵑花相比,比的結果是山上的映山紅“有精神”。“有精神”本來是形容人的,這裡借用,形容花的長勢好。盆栽的杜鵑花也是映山紅,為什麼比不過山上開的呢?山上的映山紅根深葉茂,沐浴著大自然的陽光雨露,植株高大,花朵大而繁多。盆栽的人工培育嬌嫩而不茁壯,比起山上的映山紅就顯得遜色了。

“一路迎著溪流,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這是一句因果句式,溪流的流面、流速、流聲都與山勢有關,請看下面的析句。

“首先當然是蜿蜒在洞頂的雙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我順著他的指點看,有點像。”為什麼“首先當然是”蜿蜒在洞頂的雙龍,因為它是雙龍洞的主要景點,雙龍洞也因此而得名,當然在內洞諸多的景物中先看雙龍。葉老看後為什麼說有點像,那麼到底是像還是不像呢?兩條龍蜿蜒在洞頂,是動態的描寫,它們盤在那裡,張牙舞爪,似要騰飛。再加上燈光搖曳,洞內水汽蒸騰,看上去真有雙龍欲飛的感覺。但又因雙龍是石鐘乳自然形成,沒有經過人工雕琢,因而葉老說有點像,還是肯定了像。

蜿蜒:原指蛇類爬行的樣子。課文指洞頂上的石龍彎彎曲曲的`樣子。

孔隙:原指小的裂縫。本課指能通過一條小船的小洞。

盤曲而上:盤曲,曲折環繞。課文指公路在山邊盤旋,繞著圈兒通到山上。

突兀森鬱:形容山勢高峻,樹木茂盛。突兀,高起的樣子。森鬱,森林茂盛。

進:課文中作量詞。平房一宅內分成前後幾排,每排稱為一進。課文說內洞有十來進房子那麼大,即有十來排房子那麼大。

課文中描繪景色的句子,運用了對比、比喻、誇張的手法,引導學生仔細賞析、體會。如“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要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作者通過心理活動的描寫,把雙龍洞的內洞入口處低矮狹窄的奇異景象非常生動地反映出來。

課文按兩點線索寫的。一條是作者的遊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來寫。是“順”的線索;另一條是泉水、溪水的來路,是“逆”的線索。兩條線索巧妙地交織在一起,不僅使全文脈絡清楚,而且使事物的方位、方向和作者觀察的移動線索及角度都非常清晰。

教學重點,孔隙和內洞是雙龍洞的重要景觀,學習“孔隙”那一節,應引導學生體會它的“矮”、“窄”、“險”。通過孔隙,險而不危,因而險中有奇、奇中有趣,著重體會心情。內洞有兩個重點:一是奇景雙龍,一是各種形態和顏色的石鐘乳、石筍構成的洞內奇景,應引導學生充分地想象,活躍他們的思維。

難點:課文中有幾個難懂的句子,應引導學生弄懂它的內涵。在教材分析中已經涉及。

1.使學生了解課文是按遊覽順序記敘了作者遊雙龍洞的所見所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抓住特點寫景物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周圍事物和有條理敘述事物的能力。

第一課時:釋題、簡介作者、通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劃分段落。

第二課時:學習課文內容、釋句、理解課文寫作方法。

第一課時要求:釋題、知道作者、瞭解遊記段落劃分的線索,自學本課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要求:讀懂課文,掌握景物的特點,理解難懂的句子,並學習本課的寫作方法。

1.學生幾乎都沒有去過巖洞,有條件的學校教師要播放錄影帶。沒有條件看錄影也可以看幻燈片。連這條件也不具備的,教師可蒐集圖片讓學生看。總之,應當有感性的材料供觀賞。

2.寫雙龍洞沿途景物要讓學生懂得它在全文中的作用。不然,學生寫遊記,前面把看到的景物一一羅列會造成喧賓奪主,主次不分。

3.學完這課書,教師給學生組織一次旅遊,可近距離的,讓學生抓住景物特點,按遊覽順序寫一篇遊記。

作者簡介:葉聖陶(1894—1988年),原名葉紹鈞,江蘇關縣人。他從“五四”時期開始創作,作品很多,著名的短篇小說有《隔膜》、《城中》,長篇小說《倪煥之》,童話集《稻草人》等。1957年,他60多歲時,遊覽了金華的雙龍洞和冰壺洞,寫了《記金華的兩個巖洞》這篇遊記。本文是從這篇遊記中節選的,節選時略有刪改。原文現收在葉聖陶的散文集《小記十篇》裡。

第10篇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篇遊記,全文按遊覽順序記敘,可分為三段。第一段即第一自然段,寫“我”遊雙龍洞的時間和出發地點;第二段從“出金華城”到“那溪流就是從洞裡出來的”,寫從金華到雙龍洞的路上;第三段從“在洞口抬頭望”到結束,寫遊洞。全文脈絡清楚,層次分明,滿篇皆畫。學習這一課,培養學生用文字描述景物的能力是重要內容。

1.讀修辭特點比較突出的句子。如,“山上開滿了映山紅,無論花朵和葉子都比盆栽的杜鵑顯得有精神。”(對比)“洞口像橋洞似的,很寬。走進去,彷彿到了個大會堂……”(比喻)“眼前昏暗了,可是還能感覺到左右和下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了額角,擦傷了鼻子。”(誇張)此外,好的句子像“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子。”都可讓學生多讀。

2.讀感情色彩較濃的句子。如,“我懷著好奇的心情獨個兒仰臥在小船裡,自以為從後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著船底了,才說聲‘行了’,船就慢慢移動。”“內洞一團漆黑,什麼也看不見。工人提著汽油燈,也只能照見小小一塊地方,餘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麼寬廣。工人高舉起汽油燈,逐一指點洞內的景物……”等。

3.還可讓學生讀文中的重點段落,如路上、孔隙、內洞等段。指導學生讀上面這些句子、段落時,除範讀外,要引導學生多讀多想、邊讀邊想。如,讀去雙龍洞路上一段,可讓學生先讀,再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公路是什麼樣子的,山上映山紅、油桐是怎樣生長的,溪水出山是怎樣一種情況,山色怎樣,然後再讀。就這樣反覆讀、反覆想,一直讀到眼前能呈現出畫面為止。另外,對該讀重音的字句,也應指導。如“山上開滿了映山紅”“象橋洞似的”“……自以為從後腦到肩背,到臀部,到腳跟,沒有一處不貼著船底……”等。

總之,只要注意讀,注意引導學生讀一次,達到一種目的,學生就會漸漸讀出味來,讀出“門道”來,百讀不厭。

(一)是文章的內在聯絡。本文除按遊覽順序寫外,文中還處處寫到溪流。從入山到外洞、孔隙、內洞,無處不溪流,好像作者的`遊覽,處處追尋著溪流的“足跡”,使文章自然而然地串了起來,也使人看到了作者遊覽時不斷探求雙龍洞“奧祕”的興味。

(二)是本文特殊的表現手法──借用具體化的事物和感覺到的情況去描畫觀察到的情況。如,寫孔隙情況,作者不直接說孔隙多大、多高、多寬、多長,裡面的情況怎麼樣,而是用人們所常見的東西比喻說明。說孔隙的高低寬窄用了“容得下一隻小船進出,怎樣的小船呢兩人並排仰臥,剛合適,再無法容納第三個人”。寫孔隙內的情況,用感覺去寫:“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擠壓過來,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了額角,擦傷了鼻子。”寫外洞的大小形狀:“像橋洞似的”,“走進去,彷彿到了個大會堂……在那裡聚集一千或是八百個人開個會,一定不會覺得擁擠”,等等。這樣寫,把許多抽象的東西都形象化、具體化了。

第11篇

1.通過語言文字瞭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

1.瞭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入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

通過語言文字瞭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

1.我們的祖國土地遼闊,山河壯麗,有許許多多迷人的勝地,今天我們跟著葉聖陶老爺爺一起到浙江的金華雙龍洞去遊玩,好嗎?

這段課文告訴我們:作者遊覽的時間是在(四月十四日);遊覽地點是(浙江金華北山的雙龍洞)。

1.《記金華的雙龍洞》課文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遊覽的順序)

花?多?有精神?㈠看到這種畫面,作者心中的情緒怎樣?(興奮、愉快)

??指導用興奮的`語調讀課文,特別要讀好第二節最後一句。

水?寬?窄?流連?聲音?水為什麼會這樣變化?(隨著山勢)

⑵小結:在滿山樹木、花草山石的一片明豔中夾著一條彎彎曲曲的溪流,並不時地發出不同的聲響。這幅畫給人留下什麼印象?(板書:?美)這一段的第一句話與最後一句話告訴我們什麼?(溪流與雙龍洞的關係。)

接著我們來到雙龍洞洞口,看到了洞口以及外洞的情景:

2.逐一思考並討論:洞口?(板書?寬)?外洞?(板書?大)

④第四層中哪個詞最能反映孔隙窄小?(貼)“貼”能不能換“躺”?為什麼?(“貼”說明孔隙低得不能再低了。)還有“擠壓、稍微、準會”是寫什麼?(感受)孔隙如此“窄小”,進洞的方法又是如此少見,所以作者感到怎樣?(好奇)

1.指名說出去金華雙龍洞路上、洞口、洞外有什麼特點?

①暗(一片漆黑,什麼都看不見,提著汽油燈只照見小小的一塊地方,餘外全是昏暗)

這裡作者重點寫的是哪一點?(奇)課文怎樣寫內洞的奇?(洞頂的雙龍、石鐘乳和石筍)作者為什麼寫雙龍?(點出了雙龍的由來)石鐘乳和石筍有什麼特點?(變化多端,顏色各異)“變化多端”是什麼意思?“顏色各異”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說“即使不比作什麼,也很值得觀賞”?(說明內洞的石鐘乳和石筍本身就多姿多彩,奇特好看,越看越更加趣味無窮。)

1.本文記敘了作者遊覽雙龍洞的見聞,生動地描繪了洞中奇麗的景色。通過記敘表達了作者是怎樣的思想感情?(祖國山川景物的熱愛。)

②課文中還有一條暗線是什麼?請找出來,讀一讀。(板書:泉水)

(從深黑的石洞進內洞,再經過外洞流出洞口,然後隨著山勢流下山去。)

③小結:這兩條線索要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作者正是迎著溪流上山入洞,通過泉水流出的孔隙,由外洞進入內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