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讀中庸《大學》心得體會2篇 《大學》:“中和之道”思考

中庸《大學》被譽為中國古代文化的經典之一,是儒家經典之一,也是中國古代教育的基礎。文章圍繞著中庸《大學》的學習和思考,探討了其中所蘊含的智慧和價值,讓我們更好地理解中國傳統文化。

讀中庸《大學》心得體會2篇 《大學》:“中和之道”思考

第1篇

相傳《大學》是孔子的學生曾子所作。《大學》原為《禮記》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顥、程頤兄弟把它從《禮記》中抽出,編次章句。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編註釋,稱為《四書》,從此《大學》成為儒家經典。《大學》一書,文辭簡約,內涵深刻,主要概括總結了先秦儒家道德修養理論,以及關於道德修養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對儒家政治哲學也有系統的論述,對今人如何做人、做事、立業等均有啟迪意義。

很早以前就接觸過這本書,最近也經常在早晨基礎教育的學校裡聽到朗朗的讀《大學》的孩子們的聲音,每次聽到我的思緒都不禁會出現短暫的停頓,仔細分辨讀的是哪一句,又是什麼意思。對於像《論語》、《大學》這種儒家經典,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就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也有著不同的感悟,但是有一點是不會變的,優秀的、經典的道理是永恆的,是不會發生質的變化的,這是我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態度,我覺得我的態度應該是比較端正的,但我也非常清楚我對諸如《大學》這樣的中國經典文學的理解是膚淺的,是需要不斷學習的,但總礙於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一直停滯不前。

也許是機緣巧合,今年我有幸參加了北京教科院組織的北京市農村成人教育骨幹教師培訓班,並以學員的身份參加了中華傳統文化講師團培訓,其培訓的內容就是《大學》。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認真的聆聽了包括學習大學的重要意義、大學之道、知止而後有定等內容,從學習者的角度聽取了馬教授對大學的講解。下面就說說我的學習感悟,也是為了完成老師的作業。

且不說國家政策要求我們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單從儒學在中華兩千多年的歷史程序中發揮的影響與作用來看,就是值得我們繼承和學習的。再者,在物質生活高度發展的今天,金錢至上、信仰缺乏、宗教侵蝕等,影響著中國年輕的一代,甚至是更多的中華兒女。從這一點來看,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拾明明德與克己復禮,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那麼作為教育工作者不僅要提升個人國學文化底蘊,也應該做一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者,這一觀點在開班當天王東江處長那熱情洋溢的講話,那充滿期待的口吻,證實了我的觀點。所以,我非常感謝教科院安排的這次培訓。

讀中庸《大學》心得體會2篇 《大學》:“中和之道”思考 第2張

第2篇

悠久漫長的歷史,積澱了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具有自己的特色文化。上下五千年,無數聖人賢士對自然、人生、社會的思索、探求與總結,一路傳承,薪火相傳,給我們留下了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大學語文老師讓我們讀一本關於古代的道理之書。我選擇了《大學》。

曾今看到過這樣的一段話“閒暇之餘,遊弋其間,細細品讀,感。悟人生,於物欲橫流、親情疏遠、道德偏失之今日,不失為國人修身養性、為人處世、立功立業的一劑良方猛藥。”借老師的安排,重拾“四書”之《大學》,於自身之修養是一次很好的錘鍊。《大學》為“四書”之一,作者是孔子的弟子曾子。宋朝的朱熹把《大學》的原文進行了重新編排,分為“經”和“傳”。“經”是曾子記錄的孔子的原話,“傳”是曾子學生記錄下來的曾子對“經”的理解和闡述。開篇提出了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三個綱目”,然後從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八個方面闡述了實現“三綱目”的途徑。通篇文辭簡約,條理清晰,內涵深刻,對我們如何修身養性、為人處世、立功立業等問題都具有深刻而實用的指導意義。

在《大學》中闡述的八個方面中,我對於“誠意”感受頗深。升入大學,我面對的是一張張陌生的`面孔,我迷茫彷徨,我不知所措。而那時我就告訴自己:“不用害怕,以誠意待人就好,做最真實的自己。”在大學裡,我做的每一件事情基本都是以誠心誠意之心。懷著誠意之心我交到一群好朋友。誠意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濃厚;誠意是焰火,在高處綻放才愈是美麗;誠意是鮮花,送之人手有餘香。一顆孤獨的心需要愛的滋潤;一顆冰冷的心需要友誼的溫暖;一顆絕望的心需要力量的託慰;一顆蒼白的心需要真誠的幫助;一顆充滿戒備關閉的門多麼需要誠意這把鑰匙開啟呀!誠意讓我擁有很多。讀完《大學》後,我更堅信“誠意”會讓我在人生道路上更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