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武漢市城市管理髮展“十四五”規劃

武漢市城市管理髮展“十四五”規劃

武漢市城市管理髮展“十四五”規劃

(徵求意見稿)

 

“十四五”時期,是武漢市提升國家中心城市功能、建設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與國際化大都市的關鍵期,更是武漢市適應社會矛盾歷史性變化和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加快形成與國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超大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進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執法水平服務水平,助推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根據《武漢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特制訂本規劃。

 

第一章  發展基礎和發展環境

 

一、發展基礎

武漢市城市管理髮展“十三五”規劃各項指標和主要任務的完成情況基本達到預期水平,全市城市管理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為“十四五”發展奠定了基礎。

(一)城市環境品質實現大幅提升。以舉辦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為契機,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標準,發揚“繡花精神”、“工匠精神”,整體推進外廣告、景觀亮化、井蓋、管線、箱杆規範整治,綜合提升背街小巷、老舊社群、鐵路沿線市容環境,強力推進“拆違颶風行動”、渣土運輸、施工噪聲、違法佔道控管,城市環境面貌脫胎換骨,功能品質大幅提升,為我市蟬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成功舉辦軍運會奠定了堅實環境基礎。

(二)“大城管”機制進一步做實做強。堅持“四位一體”、整體聯動,城市綜合管理統籌排程機制不斷創新完善城市綜合管理責任體系不斷拓展延伸,“大城管”考評機制實現檢查全覆蓋,考評“指揮棒”作用進一步凸顯

(三)環境衛生精細化管理水平明顯提升全面推行“精緻環衛”,實行精細化作業、精細化管理、精細化考核,環衛作業質量不斷提高啟動了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推進垃圾分類收運體系建設,不斷拓展垃圾分類覆蓋範圍。實施“廁所革命”,強化公廁建設佈局,公廁管理維護水平明顯提升。

(四)垃圾處理能力保持全國前列。優化調整全市生活垃圾收運系統設施佈局,建成“5焚燒、2協同、2填埋、4生物”垃圾處理利用新格局,彌補建築垃圾處理短板,建成棄土消納場9個,主城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保持100%,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以上,建築垃圾消納監管體系進一步完善。

(五)景觀亮化彰顯城市新風貌。緊跟城市建設步伐,加強城市景觀頂層設計,全面建成了點、線、面交相輝映、璀璨奪目、多維立體、執行安全有序的城市夜景照明體系,彰顯了城市美麗天際線,極大提升了夜間城市形象,“長江燈光秀”夜景成為武漢獨特的城市名片。

(六)法治城管體系更加完備。制訂修訂相關地方法規和政府規章7項創新城管執法體制機制,制定權力清單,明確城管執法邊界,推進管理職責下放和執法隊伍下沉。探索創新城管司法協作、信用聯合懲戒機制,完善城市管理工作責任制和評議考核、責任追究制度,提高城管執法工作的透明度和權威性

(七)橋樑燃氣安全監管機制更加健全。進一步健全人防、物防、技防體系,實行每月專家會審制、“雙橋長制”,加快實施橋樑維修加固、獨柱墩結構加固、智慧橋樑系統建設,全市城市橋樑安全執行。建立完善市、區、街三級燃氣監管體系,建立管道氣、液化氣、加氣站三支市級應急救援隊伍,建立資訊化管理系統,全市燃氣事故應急處置率100%。

(八)智慧城管系統建設應用步伐加快。完成智慧城管一期建設,推進城管核心業務智慧監管,建成生活垃圾分類、垃圾處理、燃氣、橋隧、戶外廣告、景觀照明、餐飲油煙、執法監督、智慧停車等業務監管平臺,強化標準規範、資訊保安、執行維護三大保障體系,全市城市管理智慧化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全國前列

(九)城管執法隊伍管理更加規範。開展“強基礎、轉作風、樹形象”專項行動完成全市城管執法隊伍新式制服和標識更新創新執法管理方式,推行集約式執法、非現場執法模式,實行執法辦案平臺監管,強化“五要”、“五不要”執法要求,城管執法效能、隊伍形象大幅提升。

(十)社會共治體系進一步完善。進一步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推進路長、樓道長、店長“三長制”,發動市民利用城管“隨手拍”舉報城市管理問題,拓展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平臺宣傳效應,開展“百萬市民接力城管、百萬粉絲參與城管、百萬大學生走近城管”等活動,不斷擴大城市管理工作社會參與度、覆蓋面,形成共治共管共享的良好氛圍。

“十”規劃主要發展指標完成情況

序號

規劃指標

屬性

規劃目標

完成情況

建立更加完善的城市綜合管理體系

1

城市綜合管理檢查考核覆蓋率(%)

預期性

100

100

2

城市綜合管理重大事項組織協調督辦落實率(%)

預期性

90

100

3

“門前三包”責任落實率(%)

預期性

80

≥80

建立更加規範的城管執法體系

4

城市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創新任務完成率(%)

預期性

100

100

5

新增違法建設查處率(%)

約束性

100

100

6

城管違法案件及時查處率(%)

預期性

100

100

建立更加統一的城鄉環境管理體系

7

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

主城區

約束性

100

100

新城區

約束性

90

98

8

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率(%)

預期性

90

調整

9

生活垃圾密閉化運輸率(%)

預期性

100

100

10

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覆蓋率(%)

預期性

100

100

11

垃圾焚燒飛灰安全處置率(%)

預期性

100

100

12

主次幹道清掃保潔機械化作業率(%)

主城區

預期性

100

100

新城區

預期性

80

>80

13

餐廚垃圾資源化處理率(%)

預期性

90

94.6

14

建築垃圾集中消納和資源化利用率(%)

預期性

60

60

15

環衛作業市場化率(%)

預期性

60

53

16

生活垃圾分類試點覆蓋率(%

預期性

30

≥85

17

長江、漢江漂浮垃圾收運處理率(%)

預期性

60

60

建立更加有力的市政監管體系

18

快速路和主次幹路道路完好率(%)

預期性

≥95

調整

19

橋樑設施安全無重大事故率(%)

約束性

100

100

20

燃氣安全應急處置率(%)

約束性

100

100

21

背街小巷道路完好率(%)

預期性

90

調整

建立更加靚麗的景觀體系

22

景觀燈光核心展示區建設任務完成率(%)

預期性

100

100

23

戶外廣告規範設定率(%)

預期性

90

90

建立更加高效的智慧城管體系

24

智慧城管“網際網路+”建設目標任務完成率(%)

期性

100

100

25

城市管理市民投訴處置滿意率(%)

預期性

80

81.2

建立更加完備的城管法規體系

26

制定修訂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項)

預期性

5

≥5

建立更加系統的城管標準體系

27

制定出臺行業管理標準規範(項)

預期性

8

≥21

建立更加開放的社會共治體系

28

城市管理共治互動平臺建設任務完成率(%)

預期性

100

100

二、發展環境

(一)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體系為城市管理工作明確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要著力完善城市治理體系和城鄉基層治理體系,樹立“全週期管理”意識,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把全生命週期管理理念貫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各環節。城市管理工作是城市治理體系的重要內容,習總書記重要指示為今後五年武漢城市管理工作指明瞭方向和目標。

(二)城市高質量發展為城市管理工作帶來機遇。十四五時期,武漢市將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加速推進智慧城市建設高效服務社會民生促進資源融合與業務協同實現高質量發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質生活。在城市高質量發展帶動下,城市管理工作將面臨理念提升、標準提升、管理手段提升、設施裝置提升等新機遇,同時面臨體制機制創新、管理效能提升、工作作風改進等新挑戰

(三)城市管理領域依然存在諸多短板和不足。隨著城市快速發展,我市城市管理與先進城市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城市綜合管理機制有待完善,全覆蓋網格化機制尚未完全建立,城市管理問題發現處置不及時,部門統籌協調機制不夠完善,智慧城管體系建設與應用有待加速;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不高,環衛作業標準不高,市場化改革推進較慢,市容秩序還需進一步規範;環境衛生管理責任制尚未全面落實,還存在管理盲區,老舊社群、背街小巷、城鄉結合部等薄弱區域環境衛生整體質量不高;超大城市垃圾處理體系存在短板,生活垃圾收運體系還不健全,生活垃圾、建築垃圾處理設施存在選址難、推進慢等問題

 

第二章  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十四五”時期,武漢市城市管理工作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理念,強化“全週期管理”意識,圍繞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不斷完善城市綜合管理體制機制,搭建城市綜合管理資訊服務平臺,打造資訊共享、快速反應的城管指揮體系;健全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資訊化支撐為基礎的公共參與機制,全面推進城市治理理念、治理手段、治理模式創新,構建與超大城市相適應的城市治理體系,實現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二、基本原則

(一)以人為本、促進民生原則。堅持城市管理髮展與市民需求相適應,強化政府管理職能,健全人性化管理機制,提供完善、高效、便捷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對市容環境日益增長的現實需求,實現和諧發展。

(二)依法治理、提升效能原則。深化城市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理順城管執法體制,完善城市管理法治體系;充分利用先進技術資源,健全智慧化管理機制,提高城市管理執法執法效能,提升超大城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綜合治理、協調發展原則。統籌推進中心城區和新城區、功能完善區域和環境薄弱區域協調發展,完善精細化、常態化管理機制,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城管執法、公共服務向薄弱區域、農村地區延伸,整體提升市容環境質量,實現各區特色鮮明、優勢互補、協同發展。

(四)政府主導、共管共治原則。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強化分級負責與屬地管理,建立健全各級管理網路。建立城市管理的公眾參與機制和社會監督機制,鼓勵企業和市民通過各種方式參與城市管理工作,把維護城市環境秩序變成廣大市民的自覺行動,逐步實現共管共治、共建共享。

三、發展目標

“十四五”期末,形成與武漢國家中心城市功能定位相適應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體系,打造整潔、優美、宜居的城市環境,保障城市安全、穩定、高效執行,實現環境衛生管理、城管執法效能、公共服務水平走在全國前列。

(一)城市環境質量居全國前列。增強綜合統籌協調能力,“大城管”機制進一步健全;建立完善精細化、長效化環衛作業機制,形成環境衛生管理“武漢標準”;著力構建與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超大城市生活垃圾處理體系,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形成垃圾分類“武漢模式”。

(二)綜合執法能力居全國前列。城管體制機制持續改革創新,城管法治體系進一步完善,綜合執法能力明顯提升,執法隊伍管理規範,打造城管執法“武漢形象”。

(三)公共服務效能居全國前列。智慧城管系統全面建成,城市管理標準化、智慧化、精細化水平持續提升,營商環境與管理服務持續優化,燃氣、橋樑安全監管機制不斷健全;拓展公眾參與渠道,形成全民共建共享治理格局,全面提升管理服務效能。

主要規劃發展指標

序號

規劃指標

2020年

2025年

屬性

1

建成區主次幹道清掃保潔機械化作業率(%)

≥90

≥98

約束性

2

環衛作業市場化率(%)

53

80

預期性

3

生活垃圾收運車輛密閉率(%)

100

100

約束性

4

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覆蓋率(%)

100

100

約束性

5

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

≥85

≥97

約束性

6

城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

100

100

約束性

7

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

>90

≥95

約束性

8

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率(%)

68

90

預期性

9

建築垃圾集中消納和資源化利用率(%)

60

70

預期性

10

戶外廣告規範設定率(%)

90

95

預期性

11

新增違法建設查處率(%)

100

100

約束性

12

違法佔道案件及時查處率(%)

100

100

預期性

13

橋樑設施安全無重大事故率(%)

100

100

約束性

14

橋樑巡查、檢測、智慧橋樑管理覆蓋率(%)

100

預期性

15

燃氣安全應急處置率(%)

100

100

約束性

16

瓶裝液化石油氣供應全過程資訊化監管率(%)

100

預期性

17

城市綜合管理檢查考核覆蓋率(%

100

100

預期性

18

城市綜合管理重大事項協調督辦落實率(%

100

100

預期性

19

門前三包責任落實率(%

80

90

預期性

20

城市管理類市民投訴件按時辦結率(%

96

預期性

注:2020年指標“—”的指標十四五規劃新增指標。

 

第三章  主要任務和重點專案

 

一、聚焦協同高效,完善城市綜合管理體系

按照以區為主、市區聯動、精細高效的原則,完善城市綜合管理指揮排程機制、創新大城管考評機制、強化城市綜合管理協調機制,形成指揮排程順暢、考評監督有力、管理協調高效的城市綜合治理新格局。

(一)健全網格化管理機制

將城市精細化管理工作納入網格化管理,以各社群(村)網格為基礎單元,綜合運用基層網格治理資源,完善網格員隊伍,負責轄區內城市精細化管理問題的發現、上報、處置工作。強化快速處置,發現問題第一時間明確責任部門和整改期限,推動及時處置,迅速整改。

(二)完善城市綜合管理指揮排程機制

充分發揮城綜委跨區域、跨部門綜合協調指揮排程能力,按照全市“一盤棋”的思路,構建市、區整體推進,職能部門整體聯動,齊抓共管、共治共享的城市綜合治理格局。健全完善城市綜合管理聯席會議制度,定期溝通會商研判;建立問題通報制度,發現問題及時通報,限期整改到位。

(三)完善部門協作機制

以文明委、城綜委、愛衛會、環委會“四位一體”工作新機制為依託,強化城市綜合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組織協調職能,整合工作資源,完善部門協作,及時研究解決邊界不清、職能交叉或跨區域的城市管理重難點問題。深化規建管一體化機制,強化城市管理工作頂層設計、事前規範、過程監管,形成權責明確、分工協作、高效務實的城市綜合管理執行體系,做到城市綜合管理工作整體推進。

(四)創新大城管考評機制

健全兩級政府、三級管理,以區為主、街為基礎的城市管理機制,實現層級考核,突出區對街的綜合考核,夯實市直部門的專業考核,完善對權屬單位的考核。完善考核監督服務平臺(逐步實現人工檢查與科技手段相結合),嚴格落實考評機制,確保考核公開、透明、有效。不斷優化考核評價巡查頻次和範圍,優化考評考評內容,聚焦群眾關注熱點和城市管理短板,

增強考核的導向性、多面性和針對性。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將考核成績與績效目標掛鉤,實現部門考核結果互通互用,提大學聯考核權威性。

二、聚焦精細管理,改善提升城鄉人居環境

(一)提高環衛精細化管理水平

持續推進“精緻環衛”,完善精細化作業模式,實行早晚錯峰普掃、定時定點收運、人性化清洗,規範垃圾收運設施管理,建立清洗消殺、管養維護、油飾更新、淘汰升級、執法管控等常態化管理機制,生活垃圾收運車輛密閉化作業率保持100%。落實環境衛生管理責任制,加強環境衛生行業監管力度,及時協調督辦責任單位落實老舊小區、未交付道路、高架匝道等區域的環境衛生責任制,減少管理真空。強化環衛執法隊伍建設,健全環境衛生違法違規問題線索發現機制,逐步形成市、區、街三級執法鏈條。提高應急作業能力,進一步健全疫情防控、重汙染天氣等突發公共事件下的環境衛生應急保障機制。

(二)增強環衛設施裝置配置

實施環衛車輛逐年淘汰更新,適當提高隔音屏清洗車、垃圾桶清洗車等實用新車型比例,整車質量8噸及以下的新購環衛車輛優先選用新能源車型,確保全市環衛車輛滿足精細作業需要,排放達標率達到100%,全市建成區主次幹道機械化率達到98%以上。更新垃圾收集容器,逐步淘汰、停用鉤臂箱。增設環衛工人作息點,充分調動社會資源,採用多種形式增設一批環衛工人作息點。進一步健立完善水域市容環衛設施建設與管理體系,適當增加水面保潔裝置的配置。

(三)提高農村環境衛生管理水平

構建城鄉一體化、處理專業化、運作市場化、管理常態化的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完善和規範“戶分類、組保潔、村收集、街轉運、區處理”的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立與生活垃圾分類相銜接的收運網路,升級改造農村垃圾轉運站,全面取締臨時露天轉運點,全面普及密閉運輸車輛。試行垃圾處理農戶繳費。推進農村保潔市場化運作,建立多維度督導考核機制,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覆蓋率保持100%,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以上。加強鄉村環境衛生監督和治理,提高行業鄉村振興幫扶水平。

(四)強化垃圾處置執行監管

構建市統籌排程、區監管運營、街協調配合的工作格局,理順處理費用支付機制,科學制定生活垃圾調配計劃,保持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力爭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率達到90%。

(五)強化環衛行業基礎管理

加快推進環衛作業市場化改革,力爭2025年全市環衛作業市場化覆蓋率達到80%以上;實施環衛作業服務資質審批告知承諾、武漢市道路清掃保潔作業服務合同書示範文字、環衛企業信用等級評價等監管措施,形成寬進嚴管的市場監管機制。提高環衛管理經費整體投入,提升環衛管理經費標準,力爭2025年全市環衛管理經費整體規模較2020年增長20%以上。加強環衛工人保障,落實環衛工人平均工資不低於本地最低工資標準的130%,並建立與物價和社平工資增幅相適應的增長機制。優化生活垃圾收費管理機制,出臺生活垃圾處理費徵收管理制度,建立與生活垃圾分類相匹配的差異化收費模式。

(六)高標準推進公廁建設與管理

鞏固“廁所革命”成果,倡導公共廁所和大型綜合開發專案規劃建設“三同時”的原則,按照數量足夠、分佈合理的要求,“十四五”期間,全市新改擴建二類以上公共廁所300座。進一步提升公廁精細化管理維護水平,實施規範化清洗保潔、消毒殺菌、硬體維護作業,保障無障礙、通風除臭、便民服務等設施功能完備,確保專人負責、服務完善、硬體達標潔淨無味的如廁環境。

三、聚焦功能完善,構建超大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體系

著力構建與武漢市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超大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體系,實現生活垃圾處置能力穩步提升;推進生活垃圾分類體系建設,促進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和全過程管理,全市生活垃圾分類系統化發展,形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武漢模式”。

(一)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全覆蓋

強化宣傳發動,開展分類督導,健全法規政策體系,加強執法保障,形成垃圾分類人人知曉、單位和居民共同參與的良好局面。至2025年底,全市公共機構及相關企業、社群居民和行政村生活垃圾分類基本實現全覆蓋。堅持黨建引領,示範引路,探索不同的分類模式和執行管理方式,形成具有武漢特色的分類模式,規劃期末,全市建立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單位260個、示範小區400個、示範村280個。

(二)多措並舉提升分類投放質量

督促落實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職責,規範合理設定分類收集容器和配套設施,採取宣傳、指導、監督、糾錯等方式,提升分類品質。在具備條件的小區逐步推行定時定點投放,強化投放和收運銜接。加快推進“兩網融合”,利用資訊化技術優化完善可回收物物流銜接,力爭實現可回收物應收盡收促進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及資源化產業發展。建立更加科學、覆蓋面更廣的分類投放激勵機制,提升分類綠色賬戶吸引力和影響力,有效提升分類投放質量。

(三)嚴格實施生活垃圾分類收運

明確各類垃圾收運主體和收運模式,配齊分類收運車輛,規範顏色標識,補齊分類收運體系短板。嚴格實行分類收運,嚴禁“混裝混運”。加強分類收運監管,逐步推行“不分類不收運”倒逼機制。完善分類轉運系統,在具備條件的情況下,新建和現有轉運站升級改造後,應具備轉運廚餘垃圾、其他垃圾的功能。採取規模以上餐飲企業安裝油水分離裝置、具備條件的農貿市場和居民小區安裝廚餘垃圾生化處理設施等措施,推進廚餘垃圾源頭減量和就近處理。

(四)建設高效能生活垃圾處理體系

按照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原則,堅持綠色、環保、節能理念,以生活垃圾綜合處理基地為重點,以焚燒為主、生化處理為輔、協同補充的垃圾處理格局建成與超大城市相適應的生活垃圾處理體系。推進生活垃圾設施建設,新改擴建一批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站點,以及一批含環衛車輛停保、垃圾分揀、大件垃圾破碎等功能的高標準轉運站,提升全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運水平。

四、聚焦難點攻堅,提升建築垃圾處置管理水平

按照以區為主,市、區分級管理原則,建立“源頭控管有力、運輸監管嚴密、執法查處嚴格、消納處置有序”的建築垃圾長效管理工作機制。推進建築棄土有序消納和建築棄料資源化利用率達標工作,以及裝修垃圾全監管、全收集、全申報、全處置工作,實現建築垃圾處置全週期管理模式。

(一)推進建築棄土消納場建設

採取山體修復、土地復耕、基坑回填、場地預平整、堤防護坡修復、園林綠化、源頭資源化、異地調劑等方式並舉進行建築棄土消納。在提升現有消納場受納能力的同時,適時在漢口、漢陽、武昌三個片區新改擴建2-4個建築棄土集中消納場(含異地消納場)。會同相關部門編制建設計劃,各區人民政府建設和執行管理。加強協調服務,杜絕區域壁壘現象,暢通跨區過境消納渠道。

(二)提升建築棄料處置能力

堅持“減量排放、規範清運、有效利用、安全處置”和“建築棄料不出區”的原則,建立健全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行業主管、屬地管理的建築棄料治理體系,著力構建佈局合理、管理規範、技術先進的建築棄料資源化利用體系,不斷規範建築棄料處置,基本形成較為完善的建築棄料資源化利用和治理體系。“十四五”期間,全市新改擴建3個棄料綜合處理廠(含裝修垃圾處理)推進建築棄料與裝修垃圾的資源綜合利用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營造高效規範、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形成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執行模式,採取固定加移動、定點加調劑的方式,實現建築棄料資源化利用率達到70%。

(三)規範裝修垃圾處置模式

採取每個小區物業(社群)建密閉式收集點、每個區設集中處置點的方式,推進裝修垃圾處置工作。加大對裝修垃圾監管執法力度,健全以區為主、任務明晰、流程規範的工作機制,形成較為完善的裝修垃圾全申報、全收集、全處置、全監管的治理體系

(四)嚴格落實建築垃圾專項執法督察

以問題為導向,狠抓突出問題,落實“主題執法”,督導各區落實並開展“淨車”、“前四後八”車輛違規運輸、建築垃圾運輸車輛汙染路面、車容車貌整治提升等專項執法,深入推進環境衛生執法督察,以執法促管理,以執法促長效,做到精心組織安排,常抓不懈。

五、聚焦規範有序,持續提升城市容貌治理水平

堅持規範、協調、有序原則,強化頂層設計、規劃指引,推進市容秩序綜合整治,進一步扮靚城市容貌,提升城市形象,形成與國家中心城市和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國際化大都市相匹配的城市面貌。

(一)加強廣告招牌規劃管理

按照《武漢市戶外廣告設定管理辦法》等法規要求,科學合理地規劃全市戶外廣告佈局。按照“美觀、協調、規範、安全”的原則,持續推進戶外廣告專項整治從中心城區向新城區延伸,從主次幹道向背街小巷延伸,從天上(樓頂)向地下(地鐵廣告)延伸,提高廣告執法辦案率、管事率,實現違法廣告發現處置率達98%以上、破損廣告及時修復率達98%以上。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推進戶外廣告招牌設施安全檢測,強化戶外LED電子顯示屏的網路安全監管工作,完善戶外廣告綜合監管平臺。

(二)加強路政監督管理

強化路政統籌排程,推動制定《武漢市城市道路路政管理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及相關政策檔案,推進佔道挖掘計劃管理,建成市政資訊管理系統,實施佔道挖掘全過程資訊化監管。建立井蓋發現處置聯動機制,推廣“六防”井蓋,實施“方改圓”試點,推進智慧井蓋試點應用,持續推進井蓋問題整治和改造提升,每年井蓋整治提升不少於1萬個。提升架空管線容貌標準,重點整治路口“飛線”,實現重要道路“飛線”清零。開展城市道路沿線箱櫃彩繪美化提升專項行動,實現全市中心城區主次幹道箱櫃美化全覆蓋。

(三)持續加大拆控違力度

優化查處違法建設智慧監管平臺,繼續落實每週拆違攻堅日製度,每週開展集中攻堅行動、每週講評通報、每月考核排名,基本清除存量違法建設,嚴控新增違法建設。建立違法建設聯合懲戒機制,探索追繳違法建設當事人強拆費用制度、對不能拆除的違法建設予以沒收機制以及將違法建設當事人納入社會信用體系,提高違建成本。深化“無違法建設街道”、“無違法建設社群”建立活動。

(四)推進市容環境綜合整治

加強佔道管理,堅持主次幹道嚴禁、背街小巷嚴控、特色街區規範有序,對流動攤販、出店經營等嚴格執法。實行共享單車劃線停放、超量轉移,確保停放規範有序。加強薄弱區域環境整治,持續推進老舊小區、背街小巷、城中村、城鄉結合部、鐵路沿線、城市進出口路等薄弱區域市容環境綜合整治,重點治理環境髒亂差,提升環衛基礎設施水平,確保全時全域乾乾淨淨、路見本色,整體提升市容環境質量。加大“三亂”違法行為綜合治理,完善園林、油煙、噪聲及渣土、治超專項執法保障,進一步規範市容環境秩序。

(五)規範道路停車收費管理

推動《武漢市機動車道路臨時停放管理辦法》的修訂工作,提升道路停車秩序。

六、聚焦品質提升,提升城市景觀燈光管理水平

(一)提升景觀燈光夜景品質

根據“控制總量,因地制宜,精細管理,確保安全”原則,按照一流標準優化完善城市景觀照明專項規劃,嚴格控制景觀照明總體規模,實施查漏補缺和盲區提升,完善景觀燈光夜景層次,提升城市人居品質,確保長江燈光秀優勢品牌。

(二)提高景觀燈光管理水平

遵循綠色、環保、節能理念,按照標準精細化、監管專業化和運維市場化的要求,梳理完善相關標準規範,優化全市景觀照明電子檔案,細化工作質量標準和管理流程,強化管理實際效果,確保設施有序執行。完善提升市級景觀照明智慧監控平臺功能,優化視訊監控智慧化水平,高速高效反饋景觀照明設施實時狀況,提高實時預警和迅速處理能力,確保網路和設施安全執行。

(三)做好重大節日氛圍營造工作

健全完善節日氛圍營造工作機制,圍繞春節、國慶等重大節日活動,利用長江燈光秀、現有其他景觀照明設施及牆面大型LED電子顯示屏播放節日主題動感畫面,在重點路段、商圈和景區張掛國旗、燈籠等裝飾物,營造祥和、喜慶、濃厚的節日氛圍。

七、聚焦改革創新,完善城管綜合執法體系

堅持法治化、規範化,持續推進城市管理執法體制改革創新,完善城管法制體系、標準體系、執法監督體系,推動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

(一)完善城管法制體系

加強規範性檔案的制定和管理工作,修編城市管理執法實用性手冊。完善城市管理執法程式制度,制定完善城市管理行政執法的全過程記錄、執法記錄儀使用管理、執法記錄儀資訊採集工作站使用管理等配套制度,探索推行城管行政強制自由裁量權標準化,完善法律文書、執法行為、執法辦案監督等標準,建立完善的城管執法規範標準體系。加強城市管理行政複議和行政訴訟應訴工作,完善城管法律顧問制度;深化行政執法案卷評查工作,加大對區城管部門的執法指導。加強城管普法宣傳,加大對市容環境衛生、油煙噪聲汙染、佔綠毀綠、佔道經營、違法建設等方面的城管法律法規普及力度,提高市民城管法制意識。

(二)完善城管標準體系

立足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打造國際大都市目標,堅持標準化、精細化、智慧化管理理念,研究推進環境衛生、燃氣管理、城管執法、智慧城管標準建設,形成嚴謹、規範、精細、長效的城管標準體系。重點圍繞環衛作業、垃圾處理、燃氣監管、市政設施監管、城管執法、智慧城管等領域,及時組織相關標準制訂修訂工作,提高標準編制和標準化規範化管理水平。推進標準宣傳實施,以標準指導城市管理工作,提升城市管理效能。

(三)提升城管執法效能

創新執法模式,繼續探索推行綜合性集約化執法、“非現場”執法,提高執法效率。進一步拓展城管執法監督平臺功能,利用物聯網、AI技術、5G,構建智慧感知、智慧推送、智慧核實的城市管理24小時巡查系統,一個網路、一個平臺、一張圖整合分析的執法資訊系統,推動城市管理執法由資訊化向精細化、高智慧化方向發展。

(四)加強執法隊伍建設

順應街道管理體制改革,做好源頭監管、業務培訓和執法監督等工作,配合建立市、區職能部門與街道綜合執法指導協調機制。開展城管執法隊伍形象塑造”專項行動,規範隊伍管理,實施系統培訓工程,強化監督考核,加強作風督查,提升執法隊伍整體形象。

(五)優化行政許可服務體系

深化“放管服”改革,繼續推進“四辦”工作向縱深發展,切實落實各項改革舉措,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推動政務服務高質量發展。提升高質量的“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建設好權威、規範、可信、統一的身份認證、電子證照、電子印章和網上寄送等基礎應用系統。抓好環節優化和流程再造,按照“四辦”改革總體要求,依託一體化線上政務服務平臺,繼續開展政務服務事項對標優化,推進“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限”、“減跑動次數”,優化拓寬辦理服務方式。

八、聚焦智慧高效,全面提升城管科學治理服務水平

緊緊圍繞“數治城管,智惠江城”的建設理念,以數字賦能超大城市創新治理為目標,緊密對接我市智慧城市大腦建設,按照城市執行“一網統管”要求,全面整合城市管理領域資訊資源,一體化打造縱橫貫通、市區聯動的智慧城管業務應用體系和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加快構建適應超大城市治理需要的“數治+智治+共治”智慧城管工作模式。

(一)提升城市管理資訊化基礎設施建設

依託全市政務雲建設,繼續採用購買雲服務的方式,做大做強智慧城管雲平臺,加強雲資源集約化整合和整合化管理,形成即需即取、彈性擴充套件、安全可靠的雲端計算支撐環境。以全市電子政務外網升級為契機,推進城市管理基層隊、站、所政務外網全接入,實現政務網路全覆蓋。充分運用5G技術和全市統一物聯網平臺,推進橋樑、燃氣、環衛、景觀亮化等城市管理設施裝置物聯成網。

(二)完善智慧城管大資料資源湖

建立城市管理全口徑資料資源目錄,完善資料匯聚和共享機制,強化城市管理基礎資料採集、治理、建庫與應用的全生命週期管理。升級資料交換系統,建設業務資料協同平臺,按需推進跨部門、跨層級資料的互通共享,加快建成城管大資料資源湖。

(三)深化智慧城管五大功能中心建設

1.健全城市管理民情民意中心推動民意雲平臺與全市“民呼我應”平臺深度對接,升級12319呼叫中心,推進城市管理類投訴件智慧化管理,實現話務服務質量智慧化監督與審計,投訴件辦理流程自動化跟蹤和智慧化辦結,群眾投訴熱點智慧化分析研判,提高民意問題處理效率。積極加強視窗服務規範化建設,深入探索服務管理新模式,優化接訴即辦服務流程,努力提升市民群眾對城管工作的滿意度。整合武漢城管隨手拍、垃圾費徵收等市民服務資源,通過微信公眾號(小程式)、武漢城管網站建設一站式為民服務平臺,實現城市管理便民服務一站匯聚、一網通辦。

2.完善城市管理智慧監管中心完善智慧監管平臺及相應專業監管系統,提高動態監管、精細維護和主動服務能力。升級景觀亮化管控平臺,提高系統安全防護和管理水平。新建路政管理系統,實現對全市城市道路附屬設施資訊化管理、佔道挖掘行為的有效監管。建設智慧環衛管理系統,構建生活垃圾全流程管理平臺。建設智慧公廁系統,鼓勵各區進行智慧化公廁改造。完成智慧橋樑三期建設,實現全市330多座自管城市橋樑健康監測全覆蓋,推進橋樑智慧管理系統升級及結構分析提升優化,提升橋樑安全預警與評估的科學性。續建智慧燃氣綜合監督平臺,完成全市約150萬隻鋼瓶標識碼製作安裝,實現鋼瓶全生命週期動態監管;建設武漢市獲得用氣一網通辦管理平臺,推進“網際網路+供氣”服務。

3.優化城市管理執法監督中心順應街道城市管理體制改革發展,升級執法監督平臺,實現對全市城管執法人員工作狀態、執法過程、辦理結果的全員、全程、全時監管。加強物聯網、AI、5G等技術在執法平臺的應用,積極探索推行“非現場”執法與督察模式。推進查違控違、建築垃圾、油煙噪聲、戶外廣告、園林綠化等專項執法系統建設,實現違法行為早發現、早處理,提升執法實效。

4.建立城市管理指揮排程中心建設城管應急管理系統,實現對日常排程及融雪防凍等突發事件等應急場景下的有效指揮、敏捷排程和高效處置。完善城管指揮體系,強化市、區城市管理指揮中心功能,打通城管市、區、街、隊員四級指揮排程業務資訊渠道,加強對各區城管部門、城市綜合管理相關部門、服務單位的統一協調排程,確保資訊即時交換、服務即時跟進、問題即時解決。

5.完善城市管理考核監督中心升級智慧城管服務監督平臺,推進採集員評分、專項檢查等子系統拓展,建成智慧城管綜合評價指標庫,優化各類評價模型,量化相關考核資料,促進城市管理服務全面升級。按照國家、省、市三級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臺統一架構,完成市級平臺建設,縱向對接國家平臺、省級平臺,橫向整合或共享城市管理相關部門資料資源,進一步增強城市管理統籌協調能力,提高城市精細化管理服務水平。

(四)夯實智慧城管三大體系

1.加強技術標準體系。完善全市智慧城管平臺建設管理及資料採集、資料交換、系統對接、系統安全等資訊化基礎標準,制定執法裝備、環衛、橋樑、燃氣等業務資訊化規範,推動部分業務標準上升為地方標準。

2.築牢網路安全體系。落實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健全關鍵資訊基礎設施網路安全管理制度,推進政務資訊系統密碼應用與安全性評估工作,開展網路安全監測、態勢感知和攻防演練,持續加強智慧城管資訊保安技術保障能力。

3.健全執行維護體系。統籌雲網基礎設施、大資料資源湖運維,開展業務應用系統集約化運維試點,整合城管系統運維資源,加強系統應用推廣和培訓工作,確保智慧城管各類應用系統穩定、高效執行。

九、聚焦安全穩定,持續提升橋樑燃氣執行保障水平

以城市執行和市民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增強新形勢下橋樑燃氣安全執行、穩定供應與高效服務水平,保障城市安全高效執行。

(一)持續優化燃氣服務與安全監管

1.進一步提升供應安全保障能力。加快城鎮燃氣輸配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大型LNG儲氣庫、高壓外環線聯絡線等重點專案,提升全市城市燃氣應急調峰和供應輸配能力;完善全市天然氣統一調控平臺,推動全市燃氣企業資源整合,配合理順價格機制,不斷擴大市場規模,形成“排程統一、輸配有序、保障有力”的燃氣安全供應保障體系。

2.不斷優化行業服務水平。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建立和完善特許經營管理體制,指導企業持續提升服務水平。推進燃氣企業使用者服務標準化程序,規範服務流程,實施企業智慧管理和“網際網路+服務”,實現使用者報裝服務資訊資料的互聯互通、整合共享、動態分析,政務服務手續“一網通辦”。

3.持續加強行業安全監管。壓實企業安全主體責任和屬地安全監管責任,推動監管重心進一步下移,建立完善市、區、企業三級資訊化綜合監管平臺和應急指揮排程平臺;充分利用“北斗”、5G、物聯網等前沿技術,實現場站、管網、使用者實時監管全覆蓋,設施隱患、安全風險早發現,應急處置、搶險救災高效能。強化燃氣領域執法,及時查處市管燃氣工程建設、燃氣供應市場、燃氣器具安裝維修等領域違法行為,保障燃氣設施安全。

(二)進一步提升橋樑安全管理水平

1.著力提升橋隧安全“體檢”水平。對全市城市橋隧設施實施檢測評估全覆蓋,在每年不少於1次常規檢測的基礎上,增加重點橋隧的每季度專家會診,對檢測結果定期進行研判評估,並有針對性實施橋隧特殊檢測和變形監測;強力推進橋隧線上監測從自管橋樑向行業管理橋樑覆蓋,從市級向區級覆蓋,實現全市橋隧安全實時受控。

2.強力推進橋隧養護及病患治理。深化橋隧養護服務市場化改革,狠抓日常巡查維修實效,強化日常病害處置及時性,提升日常養護“養早、養勤、養好”的水平,防止“小病拖延成大病”的問題;實施重點隱患橋樑病害的根治改造,完成朱家河大橋、老武黃立交等9座橋隧的維修改造,三環線9座獨柱墩橋樑的加固提升,實現全市獨柱墩橋樑清零。

3.有力實施橋隧安全保護。發揮物防技防措施,強化橋隧安全保護區的管理,利用資訊化手段及時發現橋下堆土、開挖、打樁等違法行為,全面打擊各類危害橋樑的行為;強化“雙橋長制”橋隧管理機制,完善應急體系建設,組建應急專業隊伍,提升橋隧安全應急保障能力。完善執法聯動機制,加強超重超載車輛管控治理,統籌、協調各區開展跨江城市橋隧安全保護區危害橋隧安全行為的執法工作。

4.高品質實施橋隧環境整治。編制城市橋樑橋下空間使用規劃,合理利用橋下空間資源,規範橋下空間使用,提升橋下空間環境水平;因地制宜實施橋樑外立面塗裝美化,形成輪廓清晰、美觀靚麗的整體效果;整治橋樑欄杆、防撞牆、隔音屏等橋隧附屬設施,提升橋隧整體環境品質。

十、聚焦共治共享,全面提升城管社會參與水平

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理念,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機制,有效推動社會公眾主動參與決策、參與管理,形成“大城眾管”格局。

(一)推進“門前三包”管理

全面推行“門前三包三長制”,實行全區域道路“路長”實名制,建立問題上報、分派、整改、回覆工作機制,推動問題及時發現和處置。建立“門前三包”資訊平臺和沿街商鋪資料庫,試點將“門前三包”與文明單位評選、誠信體系、零散稅收等事項相掛鉤,有針對性的開展聯合執法與懲戒行動。

(二)加大宣傳教育力度

緊貼形勢、圍繞中心、緊扣重點,高水平策劃城管新聞主題宣傳,全面展示城管工作成效,營造正面、積極的城管工作輿論氛圍。拓展新媒體宣傳陣地,做強做實城管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抖音短視訊宣傳平臺,增強城管新媒體影響力。開設電視宣傳專欄節目,做好城管訪談工作,講好武漢城管故事;加強與市民互動,營造全民城管氛圍。加強城管宣傳隊伍建設,培養具有新聞敏銳性和宣傳潛力的骨幹力量。

(三)積極發動社會參與城市管理

堅持開門決策、科學決策,落實政務公開要求,出臺重大行政決策前,採取多種方式廣泛徵求聽取社會公眾意見。結合愛國衛生運動,堅持城管戰線週末大掃除活動,帶動廣大市民參與清潔家園活動。鼓勵市民利用城管“隨手拍”手機小程式舉報城市管理問題,擴大市民參與度,提高城市管理問題發現率。

 

第四章  保障措施

 

本規劃是指導未來五年城市管理髮展的綱領性檔案,需要進一步完善和創新規劃實施機制,提高統籌協調能力,強化專案支撐,保障規劃目標如期實現,各項任務圓滿完成。

一、加強規劃銜接

落實《武漢市城市管理髮展“十四五”規劃》,要做好與其他相關規劃的銜接,城市管理相關的發展目標、重大任務應符合本規劃的要求,並建立多部門協調協作機制,確保各項規劃任務全面落實。

二、建設規劃專案庫

堅持以規劃確定專案,以專案落實規劃,發揮好重大專案對規劃落實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完善城市管理規劃專案分解及推進機制,建立規劃專案庫,按年度制定建設專案及重點任務計劃。

三、積極落實專案資金

加大引進社會資本力度,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建設,加大財政資金對非經營性專案投入力度,特別是加大環衛管理、垃圾分類、行業安全監管、智慧監管體系建設投入力度,以及改革生活垃圾處置費機制。切實加強預算績效管理,嚴格做好審計工作,規範財政資金使用。會同市財政局聯合發文,分年度逐步實施專案資金,並將專案資金納入區級年度財政預算,為各區“十四五”規劃的落實提供資金保障。

四、開展規劃實施評估

跟蹤、督促規劃專案的推進進度,掌握規劃發展目標、重點專案和主要任務的年度進展情況。在規劃實施的中期階段,組織開展規劃實施中期評估,進一步促進規劃任務的推進與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