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三年級數學教案7篇 發掘學生數學能力,三年級課程實用教案

這份三年級數學教案是針對學生在數學方面的開發性需求設計的教案。通過教學,學生將能夠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並掌握數學基本技能,如加減乘除和簡單的幾何圖形。教案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創造性思維,幫助學生在數學領域取得更好的成績。

三年級數學教案7篇 發掘學生數學能力,三年級課程實用教案

第1篇

2.理解圓周角的定理:在同圓或等圓中,同弧或等弧所對的圓周角相等,都等於這條弧所對的圓心角的一半.

3.理解圓周角定理的推論:半圓(或直徑)所對的圓周角是直角,90的圓周角所對的弦是直徑.

設定情景,給出圓周角概念,探究這些圓周角與圓心角的關係,運用數學分類思想給予邏輯證明定理,得出推導,讓學生活動證明定理推論的.正確性,最後運用定理及其推導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 在下面空裡作一個圓,在同一弧上作一些圓心角及圓周角。通過圓周角的概念和度量的方法回答下面的問題.

4、能去掉同圓或等圓嗎?若把同弧或等弧改成同弦或等弦性質成立嗎?

5、教材92頁思考?在同圓或等圓中,如果兩個圓周角相等,它們所對的弧一定相等嗎?為什麼?

例1、(教材93頁例2)如圖, ⊙o的直徑ab為10cm,弦ac為6cm,,acb的平分線交⊙o於d,求bc、ad、bd的長。

例2、如圖,ab是⊙o的直徑,bd是⊙o的弦,延長bd到c,使ac=ab,bd與cd的大小有什麼關係?為什麼?

3.如圖3,(會考題)ab是⊙o的直徑,bc,cd,da是⊙o的弦,且bc=cd=da,則bcd等於( )

4.半徑為2a的⊙o中,弦ab的長為2 a,則弦ab所對的圓周角的度數是________.

5.如圖4,a、b是⊙o的直徑,c、d、e都是圓上的點,則2=_______.

7.如圖,弦ab把圓周分成1:2的兩部分,已知⊙o半徑為1,求弦長ab.

三年級數學教案7篇 發掘學生數學能力,三年級課程實用教案 第2張

第2篇

1、引導學生經歷估算,初步瞭解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方法。

2、加強變式與比較,鼓勵學生解釋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3、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體驗估算的價值,初步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

結合具體情境學習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方法。教學難點: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解釋估算的理由和思路。

1、引課:老師知道同學們在十一長假中安排了許多豐富多采的活動。小明一家非常喜歡旅遊,他們來到了首都北京的一座公園。在公園售票處,小明遇到了一群也想去公園參觀的孩子,共29人,每張門票8元,他們帶了250元錢,夠嗎?你們願意幫助他們解決這個問題嗎?出示例2:每張門票8元,29個同學參觀,帶250元錢夠嗎?

(1)認真讀題,獨立思考。說一說:從題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資訊?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指名說)

(2)分析問題,建立聯絡。“帶250元錢夠嗎?”指的是夠幹什麼?引導學生說出指的是250元錢夠不夠買門票。

(3)理解了題意,我們來動腦筋想一想,用什麼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呢?(學生獨立思考)

①誰來說說你打算用什麼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指名說,學生可能說出用乘法,先算29× 8。板書課題:乘法並板書29× 8師追問:你是怎麼想的?要解決帶250元錢夠嗎?為什麼要先算29× 8?

②選擇演算法。根據我們的生活經驗,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是用筆算計算出精確的結果呢?還是運用估算,只要算出一個大約數就可以?請你選擇。在生活中

遇到這樣的問題,一般不需要計算出精確的結果。通常採用估一估的方法,然後進行比較就可以了。

3、引出目標:這節課我們要學會多位數乘一位數的估算方法,並且知道在什麼情況下需要進行估算。

4、解決問題。(1)獨立思考:怎麼知道29× 8大約得多少?先靜靜地想一想。

(2)同桌交流:把你的想法輕聲告訴你的同桌,兩人交流一下。(3)小組彙報:哪個小組的代表來說說你們的想法?

小組的代表發言,完成板書:29×8 ≈ 240(元)30 × 8=240 240元<250元

強調:我們把29看作30,估大了。然後把估計要花的240元和一共帶的錢數250元進行比較,因為240元<250元,所以帶250元夠買門票。

(4)適時引進≈:29× 8大約等於240元,用約等號表示,跟老師一起書寫≈,彎彎的像波浪一樣。讀作“約等於”。

5、小結:我們用過去學過的知識把29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數30,再用剛剛學過的口算乘法就把估算結果求出來了。

1、情境引入:美麗的公園吸引了許多遊客。這時,又來了一些同學,現在是32個孩子帶250元錢,夠嗎?出示補充例題:每張門票8元,32個同學參觀,帶250元錢夠嗎?

2、嘗試估算。請你思考以後,在練習本上簡單地記錄你的估算過程,注意寫答語。和同桌交流想法,統一意見。

3、小組彙報: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有:組1:32×8≈240(元)240元﹤250元30 × 8=240答:帶250元夠買門票。師肯定學生的估算方法正確,可是結論合理嗎?請仔細思考一下好嗎?

組2:32×8≈240(元2× 8=16(元)240+16=256(元)256元﹥250元30× 8=240答:帶250元不夠買門票。

組3:32×8≈240(元)2× 8=16(元)16元>10元30× 8=240答:帶

4、辨析:這些估算方法都是正確的。但有的認為夠買門票,有的認為不夠買門票,這是為什麼?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把32看作30,是估大了,還是估小了?30× 8=240元,也就是花240元只買了30個同學的門票,還差2人沒買票。(板書:還差2人沒買票)經過比較,知道帶250元不夠買門票。(寫答句)對於這個問題,僅僅估算出一個大約數是不夠的,要考慮剩餘的人數。你們現在清楚了嗎?沒關係,估算在生活中的應用我們需要慢慢體會。能搞清楚就不簡單,能說清楚就更不簡單!我覺得,我們應該向這個組的同學表示感謝,因為他們引發了大家更深刻的思考,謝謝你們!

5、比較分析,感悟估算。觀察以上兩組算式:29× 8,把29看作30,30× 8=240,夠買門票。 32× 8,把32也看作30,30× 8=240,不夠買門票。請大家思考:拿了同樣的錢去買門票,估算結果同樣都是240元,為什麼29個同學帶250元錢夠買門票,而32個同學卻不夠呢?想一想,這是為什麼?生可能說出:一個是估大了,一個是估小了,要考慮剩餘人數)

師總結:對,我們的估算方法都是正確的,但由於估算得到的僅僅是一個大約數,它與準確數始終有一定的距離,因此,遇到實際問題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我們外出購物時,通常會多帶一些錢,這樣遇到萬一的情況比較保險。

(1)出示:動物園有一隻東北虎重213千克,一頭野牛的體重是東北虎的3倍,這頭野牛大約有多重?(仔細讀題,思考以後在練習本上解答。)

(2)和例題29× 8比較:同樣是估算,為什麼例題在估算後進行比較,而這道題在估算出一個大約數就結束了?它不需要比較嗎?師強調:不是所有的估算題目都需要比較,我們要看解決的是什麼問題。這道題求的是這頭野牛大約有多重?我們已經求出大約數,當然不需要比較了。

(1)出示:二年級有200位小朋友觀看海豚表演,看臺上有5排,每排43個座位,估一估,夠不夠坐?

輕聲讀題,你獲得了哪些數學資訊?思考以後在練習本解答。

(2)和例題32× 8比較:同樣是估小了,為什麼創編例題在估算後進行補充,要考慮剩下的`人數,而這道題在比較後就結束了?它不需要考慮剩餘的座位嗎?師強調:把43看作40,估小了,座位已經夠坐了,當然不用考慮多餘的座位。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讓我們用心體會。

四、全課總結:小明的北京之行給我們帶來了這麼多乘法估算的問題,通過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輕聲讀題,你獲得了哪些數學資訊?思考以後在練習本解答。(2)和例題32× 8比較:同樣是估小了,為什麼創編例題在估算後進行補充,要考慮剩下的人數,而這道題在比較後就結束了?它不需要考慮剩餘的座位嗎?師強調:把43看作40,估小了,座位已經夠坐了,當然不用考慮多餘的座位。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讓我們用心體會。

四、全課總結:小明的北京之行給我們帶來了這麼多乘法估算的問題,通過學習,你有哪些收穫?培養估算的意識和習慣,這要靠教師持之以恆經常給學生創設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機會,讓學生多做估算的練習。在這一單元中,口算、估算、筆算都出齊了,怎麼處理好這三算之間的關係也是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注意的問題。這裡要處理好兩個方面,一是要做到三算互相促進,達到共同提高。二是三算各有其適用場合和範圍,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判斷在什麼情況下需要使用什麼樣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靈活應用的能力。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兩位數乘兩位數--乘法估算:大綱要求:加強估算,鼓勵演算法多樣化。培養估算的意識和習慣,這要靠教師持之以恆經常給學生創設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機會,讓學生多做估算的練習。在這一單元中,口算、估算、筆算都出齊了,怎麼處理好這三算之間的關係也是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注意的問題。這裡要處理好兩個方面,一是要做到三算互相促進,達到共同提高。二是三算各有其適用場合和範圍,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判斷在什麼情況下需要使用什麼樣的計算方法,提高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靈活應用的能力。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兩位數乘兩位數--乘法估算:大綱要求:加強估算,鼓勵演算法多樣化。

在估算中,第一次提到在生活中要正確合理的運用估算。一要符合實際,二要方便計算。課上出現了4種方案:104*49第一種:把104看成10

0,把49看成50第二種:104看成105,把49看成50第三種:104不動,把49看成50第四種:把104看成110,把49看成50。經過學生間的激烈討論,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各抒己見。在討論慢慢發現了第四種方法的優越性。符合實際又方便計算,體會到了估算帶給我們的捷便。因此,教學時要重視估算訓練,只有在實際情境中,才能產生多樣化的估算方法。單純地進行機械的估算訓練,是難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只有結合曰常生活進行訓練,體驗估算的方法,明確估算還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用,才能提高學生估算能力。

第3篇

1、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其餘的三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1、創造情景讓學生說說“前、後、左、右、向左、向右、向後轉”。複習和感受方位。

2、組織學生活動: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後、左、右。

3、師:“誰認得東、西、南、北方向?你是怎樣認識的?”

3、東和西是相對的,那西邊是哪邊呢?教室的西邊有什麼?

4、組織全班活動,起立,指一指東和西。指左邊練習表達:這邊是北。指右邊:這邊是南。練習用教室的北和南各有什麼說一說?

圖書館在操場的東面,體育館在操場的( )面。教學樓在操場的.( )面,大門在操場的( )面。

先觀察,你從對話中瞭解到什麼?(可以確定了兩個方向:北和西)

你能說說哪邊是東、哪邊是南嗎?說說房間是怎樣佈置的?東南西北方向各有什麼?

3、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我們學校的東西南北方向?各個方向各有什麼?

4、小組討論:你怎樣記住我們許昌市的東西南北方向?

5、背兒歌:早晨起床面向太陽,前邊是東後邊是西,左邊是北右邊是南。

第4篇

1、理解分數幾分之一的具體含義,建立分數的概念。

2、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幾分之一的分數。

3、培養學生在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中,正確地理解分數的概念

由分月餅不公平,引出“平均分”;把一個月餅分成大小的.不一樣的2份,不公平,再次強調“平均分”;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2份,引出“一半”,不能用以前學過的數進行表示,引出課題,並板書課題。

分數在生活中的運用,以班級人數為例,每個學生是班級人數的幾分之一,培養學生的班級榮譽感。

請同學們下課後觀察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分數表示,回家後說給你的爸爸、媽媽聽,好嗎?

第5篇

早上聽了3節課,下午還要聽我們的教學體會,大家很辛苦。首先要感謝雷老師給我創造一次與大家交流和學習的機會,同時感謝教導處和我們四年級每位成員的支援與幫助。下午我要講的是第1、3、6、9四個單元的實踐與體會,希望能有所幫助,我們先看。

1、位置與方向是新教材新增的教學內容,有必要了解一下主要教學目標:

認識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再一下本套教材對“方位”的編排體系,在第一冊課本第18頁學習序數第幾時涉及到“左右”的方位,在第102頁的思考題中提到了“前後面”。

第二冊教材第一單元《位置》中,學習“上下、前後、左右”,如把這“上下、前後、左右”3組相對方位綜合在一起的話其實就是三維空間,《找位置》中的第幾組第幾個其實就是滲透二維空間“直角座標系”的知識。而本冊教材要認識的八個方向和看地圖的知識,就要藉助前面的知識學生對八個方位的認識。同時又是為後續學習服務。第八冊教材中編排了“東偏北30度方向的1千米處”,是在本冊八個方位的基礎上加上“角度”和“距離”這兩個引數來確定一個點。這其實是國中數學知識的極座標內容,另外與位置與方向有關係的還有:第四冊的《平移和旋轉》,觀察物體兩個階段第三冊的“觀察物體”(實物);第九冊的“觀察物體”(立體圖形)。其他學科上象第一冊語文課中有一首《東南西北》的兒歌“早上起來面對太陽......”。在第五冊的地方課程〈話說溫州〉,已接觸到“地圖上的方向”。瞭解這些內容也許對我們的教學有所幫助。下面來談談本單元的教學思考。

課本p2,呈現的是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及四周建築的航拍照片和相應的平面示意圖。因為我們的孩子對天安門的場景不熟悉,且現在還看不懂平面圖,教學時建議把主題圖換成學生熟悉的本校校園圖。等教完本單元內容之後,再來引導學生觀察這幅主題圖,描述圖中各建築間的位置關係。

(掌握好例1的知識,例2、例3可以整合成一課時來上)。

例1主要是實際情境中的“東南西北”,例2是從地圖、抽象、平面的概念上認識“東南西北”。學習例1時,學生已經熟悉校園內四個方向的建築物。也知道了四個方向的排列特點。教學例2時,只要求學生畫出校園四個方向上的建築物就可以了,畫圖時最好四人小組不同方向坐,因為一般孩子畫圖時他面向哪個方向,就會將那個方向畫在紙的上方,有的孩子把上方定為東、有的孩子把上方定為南,各種情況都有。只要建築物與方向相對應,東南西北按順時針排列的都是可以的,其實建築施工平面圖上有時不是將上方定為北的。而地圖上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這只是一種習慣、一種規定,是約定俗成的,統一上方定為北。學了例2後我們要讓學生知道,以後畫平面圖或看地圖時一般要面朝北,這樣能使圖上的方向與實際的方向一致,不管是畫、看地圖會更方便、更清楚。例3的教學是讓學生運用例2所學的4個方向去描述一個連續的一條路線,這裡要注意的是中心點(參照物)在變化,去體育館可以體現行走路線的多樣化。在練習中要讓學生體會同一物體針對不同的參照物所在的.方位也不同。(如圖中書店在...).做一做路線的描述要“方向+距離”。練習一有兩個方面1、2是生活中的方位(教室、自己房間四個方位上的物體),地圖上的方位第3、4題,第3題標出北。

4、認識“東北、東南、西北、西南”和描述行走的路線(八個方向)

例4、例5認識八個方向和描述行走路線與前面例2、例3的編排基本相同。

例4只不過是在原來四個方向的基礎上再添上其他的四個方向(課件),這裡有學生說“東北”“北東”習慣性的說法。再認識指南針幫助理解記憶八個方向,最好讓學生也做一個方向轉盤。

教學例5時先利用例5的圖複習一下八個方向,以動物園的中心為中心點,說說各動物館分別在什麼方向,再解決去熊貓館怎麼走?這裡體現行走路線的多樣化,同時要引導學生比較一下怎麼走較合理?(優化)。

做一做中公交車行車路線的描述,要注意中心點的變化,同時讓學生在轉折點處標上“十”字有利於中下生的準確辨認方向,描述從火車站--動物園、從動物園--火車站的行車路線。

雖然學生對東、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識已經積累了一些感性的經驗,但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東、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還是比較抽象的。在實際教學中,當學生遇到“早晨,面對太陽,你的前面是(),後面是()......”前後相對相對學生沒問題,但要準確說出左邊是(),右邊是(),就有難度“。部分學生就束手無策,其實這類問題對我們教師來說有時也要想一想。在教學中,讓學生自己製作”指向盤“,利用”相對性“+”順時針“轉動”指向盤“等手段幫助學生辨別方向效果好。教學時我們組每位老師自己也做一個,上課是貼在黑板上.

2)描述方位與行走路線時,要求學生指出參照物(中心點)。

物體所在的方位,隨著參照物的變化而變化,具有相對性。教學中學生對”()在()的()面“。這類問題錯誤率很高,主要的原因並不是學生對八個方位的知識掌握不好,而是對這種句式表述,到底以誰為中心不理解,學生往往是在圖上先找到第一個物體以第一個物體為中心再去找第二個物體的位置,這樣與題意恰恰相反。所以對這種句式要告訴學生要以第二個物體為中心,並且在這個中心點上畫上”十“字。另外在描述行走路線時,讓學生在轉折點上也標上”十“。熟練以後,自然就形成空間表象。

a、在實際生活中去認識和辨認方向(如:在校園中、教室、家中、街道路標上辨認方向),(數學--《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

b、在遊戲中練習(如:交警指揮交通、矇眼指方向、找方向等)

d、學會看所在城區的區域圖(教室裡貼一張本地區的城區區域圖)

第6篇

1、通過觀察,進一步認識物體或圖形的評移,並能在方格紙上畫出平移後的圖形。

3、進一步體會平移的特點,培養空間觀念。教學重點:畫出平移後的圖形位置教學難點:正確畫出平移後圖形教學過程:

誰來說說怎樣判斷物體或圖形平移距離的'方法?板題:圖形的平移

進一步認識物體或圖形平移的特徵和方法,掌握在放歌紙上畫出平移後的圖形的方法。

1、認真看書例3,弄清題意後,思考怎樣移,注意順序,重點看黃色字型。

2、認真看例4,思考:這四個圖形能一次移到圖(2)嗎?應該怎樣移,有幾種移法?

師:看書時比誰看書最認真,坐姿最端正。開始看書自學。

師:看完的請舉手,下面老師要來檢測一下你們的自學效果出示檢測題2名學生板演,其他在練習本完成

師:認真觀察黑板上的題,發現和你的答案不一樣的請舉手。(指名上臺用紅筆糾錯)

師:誰能說說怎樣畫平移圖形?師強調:(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平移前,先要確定圖形中某一點的位置,畫新圖形中的每條線段長度與原圖形每條線段長度要相等。

4、教師小結: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了在方格紙上畫評移圖形的方法……下面就用今天所學知識來做作業,比誰的課堂作業做得又對又好。

第7篇

?面積的含義》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以及初步掌握周長

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好這部分內容是後面認識面積單位和探索平面圖形面積計算的重要基礎。這部分內容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通過觀察、操作估計和直觀推理等活動,認識面積的含義,初步學會比較物體表面和平面圖形的大小。面積對於學生來說是全新的知識,但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早就已經對面積

有了初步的體驗,只是還沒有將生活體驗轉化為知識體系,學生對與生活密切聯絡的數學更感興趣,本課學習內容的安排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聯絡,這樣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的興趣,更好地啟用探究面積的數學思維

(2)學習通過各種方法比較兩個不同物體的面積大小。

(1)創設問題情境,通過比較課本和黑板的面積大小入手,讓學生體會面積的直觀含義。

(2)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方法比較兩個物體的面積大小,體會策略的多樣性

(1)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2)在具體的動手操作中發展學生的動手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3)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合理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

?新課程標準》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本課充分體現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絡,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關聯的情境,激發對數學的興趣,再使學生將所學知識及時運用到現實生活中。

有效的數學活動不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和合作交

1、比賽匯入:同學們],喜歡畫畫嗎老師這裡有兩片樹葉,想請同學們幫它們塗上顏色,誰願意幫這個忙呢

設計意圖:選擇樹葉塗色比賽作為匯入,一是緩解課前緊張氣氛,鼓勵學生以輕鬆的心態上課;二是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2)談話:教室裡有許多物體,你去摸摸看這些物體的面。

(4)教師示範摸物體的面,學生動手摸數學書封面,感受封面的大小。引導

學生體會各種物體都有面,並且讓學生體會物體表面是有大有小的。

摸課桌面和凳子面,體會這些面的大小,並比一比哪個面的面積比較大,哪

4、揭示面積的含義,我們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們的面積。

[設計意圖:通過對熟悉的事物的表面進行比較,使學生首次感受面積的含義。學生在說的同時通過模仿、遷移可以進一步理解面積的含義,從而將抽象的數學概念直觀化,便於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正確、清晰的表象。]

師:如果我們把桌面和黑板表面畫在紙上,得到了兩個什麼??

這兩個平面圖形有什麼關係呢引出平面圖形也是有大有小的,所以平面圖

揭示完整定義:我們把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設計意圖:平面圖形本身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它的面積對於小朋友來說也很難想象。為了進行直觀教學,將平面圖形從物體的表面“請”下來,通過物體表面的面積很順利地遷移到平面圖形的面積,使學生對平面圖形的面積有了清楚的認識。】

學生用“面積”的概念表述匯入的桌面和黑板表面的平面圖形的大小

先討論,再說一說發現了什麼比較兩個差別大平面圖形(小結:觀察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經歷從用觀察法比較面積大小到用其他方法來比較大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學會合作,是新課程對當代國小生提出的要求,也是他們將來適應社會所必須的。通過集體的智慧,可以拓寬學生的思維,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思維能力。】

(1)獨立思考,用什麼方法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獨立思考、交流彙報等方式,把知識轉化為能力,解決實際問題】

完成後追問:圖形上藍線的長度就是這個圖形的什麼?

圖形中紅色部分的大小又是圖形的什麼?(分辨面積和周長)

我們祖國的國土面積就是居世界第三位。這就是咱們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我國一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域。今天老師從其中描出了江蘇、安徽、四川、湖南四個省份。觀察一下,你想說什麼嗎?你能從圖中看出那個省份面積最大,哪個省份面積最小嗎?引導學生說說如何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

這裡還有四個圖形,你覺得哪個圖形的面積最大呢?你有沒有什麼好辦法呢?(數格子)

自己數一數、再比一比。(自主學習彙報,集體交流)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不同的應用中體會比較的方法隨具體情況變化而變化。從而加深對不同圖形的面積的比較理解,體會這些方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你們今天學得高興嗎?請小朋友來談談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