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說禮的作文25篇 “尊崇禮儀:實踐中的人際關係建設”

本文以“說禮的作文”為主題,探討禮儀的重要性與影響。通過描繪社會個體與群體間相互尊重、友好交流的場景,展示了禮儀行為對社會和個人的積極作用。同時,歡迎讀者分享和了解更多關於禮儀的觀點和實踐,共同傳遞溫暖、和諧的社會價值觀。

說禮的作文25篇 “尊崇禮儀:實踐中的人際關係建設”

第1篇

我的父母在十年前就離開安徽來上海打工,我是個出生在上海、生長在上海的安徽女孩,所以老家的一切在我的腦海裡只是一片空白。直到今年暑假,媽媽才準備帶我回爺爺家。

一路上,媽媽千叮萬囑:“婷婷,這是你第一次回老家,各方面都要表現得體面些,可要給老家人留個好印象,留一份象樣的‘見面禮’!”我連連點頭。

剛到老家,眼前的一切都是那樣的陌生和新鮮。門前那麼多的農田,院裡那麼多的雞鴨,還有一些古裡古氣的老式傢俱,所見的與我在城市中見的完全不一樣。我摸摸這裡,看看那裡,懷著好奇把爺爺家轉了個遍。爺爺家的廚房最吸引我,因為那裡的廚房裝置我從未見過。屋裡有個大灶臺,上面有五、六個大小不一的鍋,還是用柴禾燒的呢。旁邊還有口半人高的、非常顯眼的大缸。這裡面會是什麼?我好奇地掀開蓋在缸上的木蓋,啊!原來是一缸清水。正當我犯疑著,傳來了媽媽的叫喚聲,我走出了廚房。

午飯過後,正是晌午,太陽火辣辣的炙烤著大地,樹上的知了也叫個不停,好像在和我示威。儘管吃了西瓜,儘管坐在電扇下不停地吹,可汗水還是一個勁地淌下來。我心煩意亂地嘀咕著:“討厭的電風扇!怎麼越扇越熱?”這時候我也格外想念上海的游泳池,想想那泡在池中的清涼感覺,真是過癮!不知怎麼的,突然我的腦中閃現了廚房中的那口大缸。嘿!這不是天然的泳池嗎?我何不在這大缸裡解解熱。想到這兒,我興奮地顧不上和媽媽說一聲,徑直跑進了廚房,直奔那口水缸。我掀開木蓋,見到那一缸清水就迫不及待地爬了進去。呵!好清涼的水!一下子就消去了我的熱汗。我好似魚兒得水般快樂,我在水缸裡一會兒鑽上一會兒鑽下,拍打著水花,猶如一條自由的小魚在水中嬉戲,那感覺比在泳池裡還痛快。

“婷婷,你在哪兒?”正當我玩得入迷時,傳來了媽媽的尋找聲。“我在廚房游泳呢!可舒服啦!”我邊玩邊回答。媽媽聞訊走來,見到正樂滋滋地浸泡在水缸裡的我,又氣又好笑,故意大聲嚷著:“這下可好,白搭了一缸清水不算,看來今晚我們大家還要喝泥猴湯了!”

咳,我是在大水缸裡消了暑,過了癮,可是害得爺爺卻挑了半天的水。哎,這就是我帶給老家的第一份“見面禮”。

說禮的作文25篇 “尊崇禮儀:實踐中的人際關係建設” 第2張

第2篇

今天的晚餐真豐富啊,雞翅、排骨、牛肉、花菜、四季豆……,全是我愛吃的菜,我興奮地坐下來,一雙筷子像黃金礦工小遊戲中的大爪子了一樣,嗖嗖地射向我喜歡吃的菜,不一會各式菜品就把我的小碗堆得滿滿的,我還心有不足,繼續伸筷子。媽媽笑著說:“寶寶你慢點吃,我給你講個故事。”我一聽有故事,馬上停下了筷子,瞧著媽媽。

媽媽說:“幾年前,我在國外,有一次我們兩個中國人和幾個外國朋友一起吃飯,大家談興正濃,一邊吃飯一邊說話,慢慢地,菜越上越多,大家也就停止說話,開始專心吃飯。這時,我旁邊這位中國人的嘴巴發出很大的吧唧吧唧聲,因為環境已經安靜下來了,所以這吧唧吧唧聲顯得極為刺耳,可他自己完全沒感覺,繼續津津有味地吃著,外國朋友們保持著剋制,一聲也不吭,可媽媽作為這位中國人的朋友,卻已經面紅耳赤了。”故事講完了,媽媽語重心長地和我說:“餐飲之禮很重要,反映出一個人的素質,甚至有時候還代表了一個國家的水準。像我的這位朋友,吃飯時發出很大的噪音,就是非常不禮貌的。寶寶喜歡今天的飯菜,媽媽很高興,可是把這麼多飯菜都堆在自己碗裡,也是不禮貌的。”我點了點頭說:“哦,原來與別人一起吃飯還可以體現出個人的素養。”

媽媽繼續說:“是啊,我們中國素來是禮儀之邦,講究人無禮不生、事無禮不成、國無禮則不寧。就像這吃飯,我們中國人講究宴席上的座次,上菜的順序,勸酒、敬酒的方式等等,比如,落座時應該讓客人、老人先落座。用餐時必須溫文而雅,從容安靜,不能大聲喧譁。不要在盤子裡挑來挑去,不要把食物隨意撒在桌子上。應該小口進食,不要大口大口的塞,食物末嚥下,不能再塞入口。飯後儘可能不要用牙籤。這些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加以注意,養成良好的習慣。”

是啊,青奧會就要來了,很多外國朋友,特別是青年朋友們會來到南京,和我們近距離地接觸,我們的一舉一動,即使是最簡單的餐飲之禮,都代表著我們南京城的風貌,代表著我們中國少年兒童的風貌。所以,小朋友們,從我做起,從餐飲之禮做起,做一個有禮儀的南京人,讓南京變成禮儀之城,讓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繼續發揚光大。

第3篇

“聽說今天三年級要舉行成長禮呀?”“好像是的呢。”同學們的交流討論聲,源源不斷的傳進我的耳中。成長禮?好熟悉呀,但一時間又感到如此陌生。

記憶深處,彷彿我也經歷過。穿著有些不合身的漢服,戴著蝴蝶樣式的髮簪,那麼快樂。可為什麼,在聽到三年級要舉行成長禮時,我鼻尖一酸,回想起當時的我們,覺得好遙遠啊。看著身著漢服的三年級同學們,往事漸漸湧上心頭……

那時,我才上三年級,第一次聽到“成長禮”這三個字,看著老師給我們一個個發下漢服,再給女孩子配上髮簪,突然覺得成長禮好隆重啊。老師在講臺上強調明天的紀律和注意事項,而我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當中,想象著自己明天會多麼好看。

第一次覺得時間過得那麼慢。熬了幾節課,終於等到了放學。

回家後,我並沒有像往常那樣去寫作業,而是徑直從書包裡拿出漢服,穿在身上。對著鏡子照來照去,幸福的像只鳥兒。

第二天,成長禮如約而至。老師們也都換上了漢服,周圍的一切都是那麼古色古香,恍惚間,覺得穿越到了古代。

校長首先作了發言,我們按照昨天彩排好的順序入場,古老的小木桌上,放著一個大瓷盆,每個小桌旁,都站著一位老師。她們的手上拿著白色的長瓶,裡面裝滿了淨水,讓我們排隊去洗手。緊接著,我們又拿起事先準備好的竹簡,唱起了歌謠。動聽的旋律在校園上空盤旋著,彷彿在為我們助興。

接下來,大家排好隊伍,拿著粉筆在石板上畫畫,這是個很特殊的環節。畫作是我們之前就畫好了的,現在只不過是把它騰到地板上去。我“刷刷刷”幾下子就畫好了,於是,就跑到其他同學那去,東瞧瞧西看看,點評他們的作品。

最後,就是自由活動時間了。照完一張全班福後,大家迫不及待的向長廊衝去,玩起了各自的遊戲,我們有的在一起合影,有的相互評價對方的形象……歡樂的氣氛一直延續到了下午放學的時候,大家依依不捨的說再見,成長禮也就此落幕……

現在,我看著屬於十歲的他們的成長禮,才發覺時光,原來真的,在不知不覺中流逝。我安慰自己道:“怕什麼,再熬兩年,你不就又迎來了青春禮嗎?”

第4篇

我們的老師姓李,我們親暱地稱他為老李。老李經常會給我們送一些“禮”,起初,大家還覺得他只是“小施恩惠”,可日子一長,他送的“禮”誰都不樂意伸手接了。

教室裡,同學們個個愁眉苦臉的。已是傍晚六點,早該放學了,可老李還是興致未減,“不依不饒”地拿著卷子,一道道題分析著。瞧,他左手拿著又細又長的教鞭,邊講題邊上下揮動著,兩眼不時越過卷子朝我們掃來,絕不允許有人“胡思亂想”——開小差。

天色漸漸暗了下來,我的心早飛回了家,奔向了餐桌,撲向了電視機……同學們也如我一般,“敢怒而不敢言”,教室裡漸漸躁動起來。老李將卷子“啪”一合,挺直身子,目光掃視一圈,見沒人再說話,又重新開了腔:“下面,佈置今晚的作業……”老李終於要給這節課圈句號了!正當大家開心地收拾東西準備往外奔時,他突然提問:“小張同學,你來總結總結,今晚的作業有幾項啊?”小張慢悠悠地站起來,嘴巴張了張,遲疑道:“大概有三項……”“大概’?”老李眉頭一皺,轉了個身,“三項作業是不是有點少了?我再多送你們一項——把古詩詞抄兩遍,就當贈品吧!”哎喲,老李啊老李,您手下留情,別再送了!

前兩天,我們班紀律不太好,在大會上被管紀律的校長批評了。老李受不了了,他眼珠一轉,妙招出來了——

這天早上,清脆的上課鈴早響過了,教室裡依然熱鬧非凡,像一鍋“咕嘟、咕嘟”冒泡的開水。匆匆趕來的老李一推開門就被聲浪給鎮住了。過了幾秒鐘,他大步走上講臺,兩眼燃著怒火,說:“剛才沒靜下來的同學,請到講臺前一敘。”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個個都是事不關己的樣子。

半分鐘過去了,沒有人主動承認錯誤,這讓老李更生氣了。他幾步走到教室後排點了幾個同學的名字,把他們“請”上講臺。等他們站定,老李拿出手機,對準他們,“咔嚓”,一張合影誕生了。接著,老李回過頭來,說:“待會兒,我就把這張照片送給家長,讓你們的爹媽看看,他們的孩子在學校幹什麼……”這事兒算是鬧大了,我們可不敢驚動家長啊!自此,我們班的紀律再也沒被批評過。

嘿嘿,老李,您別驕傲,總有一天,我們會讓您再也送不出“禮”的!

第5篇

即使晝夜更替,即使四季在交換,即使時間流逝,即使萬物變遷,即使世界末日真的來臨,我也不會忘記你們。

相識,九月燦爛的陽光之下。記得初到校園,對一切都那麼陌生。凝望著你們陌生的臉,倒是有些不知所措。我一直相信著,有一種叫做緣分的東西,會把毫不相關的人事聯絡在一起。就如一句詩:“有緣千里來相會。”就像我們這樣,出生在不同的家庭,來自不同的學校,卻還是能相識。我們相識在在熱烈的九月,熱情四射的陽光彷彿也直射在心底,留下了溫暖,亦留下了烙印。

相處,三年四季的變遷如雲。小時候一直認為與親人在一起是一種幸福,其實,與你們在一起也亦是一種幸福。早晨,來到學校,總是會有人習慣的說一句:“天氣這麼冷,你怎麼不穿棉襖?”中午,也總是會走在一起,說:“一起回家吧。”考試前夕,總是會有呢麼一句關心的話語:“一起加油。”考試過後,總是默契的說:“沒關係,下次繼續努力。”假期將至,也會愉快的道別:“假期開心點,下學期見。”

三年的時光,早已有了一種默契。拔河比賽的團結,考試失敗後的不放棄,體育節比賽的堅持以及“加油”的聲音…

甚至包括平時的點點滴滴。三年經歷的一切,帶來的歡笑、難過…快樂我們都是一起走過的,那是永遠不會消散的記憶。

相別,一路上有你們真好。三年的時光既長久又短暫,離現在還不到半年,我們就參加升會考了,各奔東西了。《發文的時候,升會考已經結束了》會想起起初到校園之後經歷的一切,那不經意的關切,那一句句暖入人心的問候,那發自內心的歡笑,那一起走過的每一天…

…心裡有不捨,也有祝福。我們的相識是一種幸運也是一種幸福。讓我在心裡默唸一遍你們每一個人的名字,還讓我永遠記住,我們用62份力量凝聚的溫暖的家班。我為我有你們,有這樣一個家而驕傲。在很久很久以後,當別人問起我:“你國中在哪個班級?”我想我會很自豪的說班!”我要把你們,我們的老師,我們的家,我們之間發生的故事認真詳細的告訴每一個問我的人。

最後,讓我再道一聲:“朋友們,你們若安好,便是晴天。一起加油!”

第6篇

“我麼相聚在金秋十月,我們相聚在共同的家。子所雅言,詩書執禮;公勤誠樸,庠序謹訓。”哪怕已經過去了將近一個星期了,可我的耳畔卻仍舊環繞著這兩句話。這不僅是每個雅禮人10月22日最真誠的心聲,也是我們新一代雅禮人的心聲。

10月22日那一天,我一改平常賴床的毛病,清早便起來梳洗、換衣,只為能夠完整的觀看校慶演出。9:30,校慶開始了,看著熟悉的場地,我依稀記得這就是同為雅禮人的姐姐曾經雙眼放光為我介紹的地方,端莊而又肅穆,既充滿了西方的大氣,又不失中方的古樸。

演出印象最深的應該是雅禮樂團奏響校歌那一段,當我逐漸加大音量,那高亢的音律似乎就在我的身邊環繞著,即便是剛學會校歌的我,也不由自主的站了起來,隨著那動氣勢磅礴的旋律吟唱了起來。

而後約莫一兩天,我們又去參觀了校史館,還未入門,就是看建築,都有種古韻的意味。踏入大門,首先入我眼簾的是1906年時的雅禮大學堂,那時的學堂位於西牌樓,面積很小,僅僅一間民居罷了,而當時的社會仍舊處於舊型教學,第一屆雅禮學子只有53人。當時的席比義和蓋葆賴——也就是雅禮的創始人,通過不懈的努力,將這53人全都培養成了後來建設新中國的元勳,歷代雅禮學子的奉為楷模的前輩。我接著快步走向最新的一張照片,那是雅禮的董事們的合影,位於第一排最中間的是雅禮的校長——劉維朝校長,而他身邊那位,則是我們中雅培粹可親的袁藝書記,李亮校長。

走入雅禮的正大門,你會發現在右側的四塊堅石上面分別刻上了雅禮的校訓“公、勤、誠、樸”,立於花草中,像恩師一樣提醒著我們。而再往前去,右側是一塊階梯水池,源源不斷的水流下來,正預示著雅禮會人才濟濟,而前面的運動場、籃球場自然就不用說了,是雅禮學子們運動的絕佳場所。這樣為了學子們終身發展奠基的校園,雅禮人們怎能不懷念,不感恩?

雅禮,你教給我們知識,灌輸我們思想,引導我們更好地發展。你對於我們來說不只只是兩個簡單的文字,你是給雅禮學子們溫暖的港灣,也是雅禮人們一輩子的驕傲!

第7篇

巨大的災難突然降臨,彷彿死神揮舞著鐮刀絕塵而來,黑袍掠過的地方只留廢墟與人們的淚水。呼嘯過後,繼而衍生使世界震撼的,美麗的平凡。

這輕輕一舉,是對愛的回報,這輕輕一舉,是他勇敢堅強的訊號。黑暗中的苦苦的等待。望穿秋水,終換得希望的曙光。一個小小的無畏的隊禮舉起了他無盡的謝意,金芒的襯托下是令人敬仰的堅毅。可是這漂亮的一禮,只靠最後一絲氣力;這殘損的力臂必須忍痛失去!面對他緊鎖的眉宇,我願用一生祈禱的力量託舉那隻手臂。讓世人見到,他永遠無畏的心靈。

陽光照耀下篤定的隊禮,用無比強大的力量,搖撼我內心之靈府!

從未體會過的情感有心勃發,使整個身體強烈地顫動,彷彿一個電流擊打胸腔,兩股淚水頓時奔湧而出。我感受到了心靈的酸楚與激勵,像有什麼拼命叩響門扉,為之一震。

忍受著劇烈的疼痛,那隻受了重傷的手臂,是怎樣高高地舉起,在天空劃一道彩虹!那顆稚嫩的心,有何種剛強的勇氣,讓世界,為之怦然動搖!這少先隊隊禮啊,明明就是一個無畏之禮,一個感謝之禮,一個生之禮!

我也曾經親身體會過地震啊。夜晚獨自在房間寫文章,突然就感受到突遭的搖晃和震動,書桌像要蓄勢跳起來一般。我立刻感覺這不是普通的震動,內心的驚惶無以復加,雙目瞪得滾圓,用力扶住桌子觀察局勢。好在震動只有幾秒便安靜下來,可是仍然驚魂未定,至今記憶起來恍惚昨日。但那與這次災難相比,簡直說是微乎其微。內心的恐懼也如鴻毛。可是在災難中遭受罹難的人們的心如此無畏剛強;令人驚詫。

我知道地震帶來的恐懼,是足以完全毀滅身體與心靈的。因為人類賴以生存的大地在動搖,我們的依靠在動搖!沒有人知道下一秒將發生什麼。

在這樣驚恐下的無畏之人,剛毅之人實際真正令人震撼的勇者。他們向傷者行禮,向救者行禮,向施恩者行禮,向生命行禮,勇敢地面對現實,幫助自己,幫助他人,懂得感恩,學會微笑!他們的力量,來自內心突出圍困進而廣播天下,讓所有的人為之吶喊,為之流淚。

地震使大地動搖,而災難中一個個鮮活又平凡的生命同樣震撼人類的心靈。看曙光初現,廢墟上綻放出明眼的花朵,升騰起美妙的新生。

讓我們對這個在災難中涅盤的生命,敬一個,生之禮!

第8篇

最近網上一部新出的青春小說,是我最喜歡的那位“斷筆小說家”的作品。他的書,總喜歡留在寧靜的午後,躺在暖暖的陽光裡。逆光、鳴蟬,如同濃郁的咖啡,細細品味,讓人回味無窮。

那是晨雨的小說,《我的十八歲—畢業在那夏雨天》。

小說描寫了作者塑造的主人公,明澤羽青春十八歲的成長。從野蠻的富家公子,到懷著一顆感恩的心,順利畢業的高三優等生。

小說寫的唯美動人,讓人不得不聯想到自己十八歲的一年。有傷感、有快樂、有酸楚、有幸福。

自己是如何度過自己拿一段如花如雨的季節?自己是如何看待感恩的心?自己將如何接待,那即將來臨的成人禮?

“你以為你自己很了不起嗎?你以為你很強大、很有存在感嗎?像你這種不懂得感謝父母、感激上蒼、感恩萬物的人,最差勁了!”這是小說中,主人公想要追的那個女生,對他正確的語評。

其實,我們許多人都像小說中的主人公一樣。以為自己天生理所應當的擁有現在的這一切,以為自己可以瞧不起那些虛偽的身殘志堅,以為自己是一個圓心,世間萬物都是圍繞他的點線面。

我,一個樂天型的畢業班學生。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與小說中的主人公屬於五十步笑百步之人。但我,在成長的道路上,從未吝嗇過感謝二字。

我感謝我的父母,他們把我帶到了這個世界,教我說話、走路、跌倒、爬起。雖然我從未與他們面對面的表達自己的謝意,但我一直儘自己的努力去好好回待他們。

我感謝我的兄弟們,是他們一直與我共擔風雨;我感謝我的老師們,是他們教與我做人為人;我感謝某個曾讓我心儀的女孩,是她教會了我喜歡的青澀與淡淡的幸福;我感謝鏡子裡的自己,它告訴我成長道路上的優缺得失。

在感謝聲中,我留下了十八個年頭的腳印。每個腳印的成長迴盪著無數聲的感謝。

或許,我不曾記得成長的旅途,不曾記得尋找青鳥的路程,但我始終清晰成長時的心智。

第9篇

說心裡話,每當我從十字路口經過,看到站在崗臺上,扳著面孔、像個機器人似的打著手勢的交警叔叔,心裡總是萌生一種“怕”的感覺。冷冰冰、訓人、罰款,成了我對交警叔叔的最初印象。但是,一次偶然的機會,徹底改變了我的這一看法。

那是秋後的一個早晨,天空下著小雨,深秋的雨天是很冷的。由於早晨起床晚了點兒,我匆匆吃上幾口飯,騎上自行車,飛也似的向學校奔去。眼看就要到學校了,一拐彎,一個紅燈擋住了我的去路,再看看錶,馬上就要上課了。一個念頭在我心頭閃過:闖過去!我看了看正在值勤的交警叔叔,還好,正背朝著我,便猛騎過去。突然,前面出現一片水窪,我急忙剎閘,不好,車閘失靈了,我不由得連連暗叫不妙,又急又怕,只好閉上眼睛,任由我的自行車像“脫韁的野馬”,朝水窪衝去...

猛地,車子一滑,“啪”的一聲,我連人帶車摔了一個嘴啃泥。起來時,我渾身上下都是泥水,雨衣也被撕成兩半,站在雨中,凍得發抖的我,不知如何是好。

這時,一個交警叔叔快速向我跑來,“糟了,這回栽在他的手裡,一頓臭訓是不可避免的了。”我惴惴不安地想著。交警叔叔來到我身邊,向我敬了一個禮,彎下腰,微笑著對我說:“小朋友,沒有摔壞吧?”然後迅速幫我扶起自行車。唉!自行車又摔壞了!他搬起我的自行車,向崗亭走去。我默默地跟在他的身後。“這下完了,扣自行車、罰款?”,我心裡盤算著,“對了,就說沒帶錢!”邊想著,邊使勁把媽媽早晨給我的零花錢往褲兜深處塞了塞。

到了崗亭,我象一根木樁子似的,不知所措地站在那裡。只見他從崗亭裡取出工具,極其麻利地把我的自行車翻過來,叮噹幾下,就把車修好了。然後脫下他身上的雨衣,披在我身上,拍了拍我的肩膀,笑著對我說“小朋友,你是前邊那所國小的吧?下次騎車可要當心呀!”說完,轉身跑回到路中值勤去了。

望著他走去的身影,崇敬之情在我腦海中油然而生,我的視線模糊了,穿著藍色警服的他愈加顯得高大,指揮交通的手勢是那麼流暢、自然,彷彿是一個指揮家,正在指揮著樂隊,彈奏一曲城市安全的樂章...

我情不自禁地舉起了右手,向他值勤的方向,恭恭敬敬地敬了一個少先隊隊禮。

第10篇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入我的臥室,我懶洋洋的睜開眼,準備迎接新的一天的挑戰,就是我們當學生的壓力。牆上的鐘表已指向7點,可我並沒有聽見那一聲熟悉“叫醒”聲,彷彿老爸睡過了頭。不過那當然不可能的,除非天塌下來,我從床上爬起,看見那鏡子中已不再幼智的我,已經長大成人了。我歡呼雀躍,恨不得一下子跳上房樑。

我坐在沙發上,讀著報紙,看著無聊的電視新聞,我必看無疑,要不然我與其它的大人就沒有共同的話題。我現在才知道當大人也挺不容易的,看這些新聞要比我小時候背課文要難多了。這是地,門鈴響了,是我那成績平平的孩子。我拖著沉重的步伐,打開了門,一眼就望見了他那張苦瓜似的臉,一看那表情就知道,他的試卷又發下來了,而且分數一定不太理想。果然,他才考了90分。我剛想鼓勵他,突然身後一陣殺氣。天哪!我爸——也就是這倒黴孩子的外公,正衝動的穿著一隻拖鞋衝了出來,那大如牛眼的眼睛再次瞪了起來:“告訴你,你不要太驕傲了,隔壁王大爺的孫子每次都考了97分!”這是我最熟悉不過的套路,這便是小時候我受到的教育,我趕緊把老爸拉到一邊去。看來我有必要與我的“老先生”談一談有關教育的問題。

“老爸你教育方法是行不通的,會讓孩子對學習喪失興趣的!”我慢聲細語的說。“那能怎麼辦,用你那種奇怪的方式,不把孩子吹上天了”他的眼睛依然瞪著,喘著粗氣,很顯然還在怒火之中。“老爸,我小時候你就是這麼教育我的,現在我又怎麼樣呢?”我繼續勸導,希望他可以回心轉意。“那是你自己的問題,天天不聽我的話,要不然才會像現在這樣!”他的回答基本讓我的希望落空了。但是,從前那些學習好的學生現在都在幹些什麼?還不定都有好的去向呢?學習不是為了分,而是為了掌握某種能力。我思索了一下,堅持勸導著才爸,他也不說話了,一切陷入了深思,我剛想岔開話題,只聽爸突然說:“或許,你是對的……”話沒說完,一陣震耳的鬧鈴聲把我從睡夢中吵醒,啊!原來,這僅僅是個夢!

第11篇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年曆史的禮儀之邦,在漫長曆史中,諸如“孔融讓梨”的故事層出不窮。

可如今,什麼才是真正的“禮”呢?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中……

先講一個我聽來的故事:我爸爸到一所學校去參觀,該學校正舉辦一場“爭章”禮儀活動,要求同學們看到老師就積極問好。

屆時,獲得貼畫最多的班級就會獲得“文明班級”榮譽稱號;而“文明班級”中獲得貼畫最多的同學則會獲得“禮儀標兵”榮譽獎章。

有的同學僅僅為了得到更多的貼畫,甚至跑到操場上守著老師問好。

為了得到某種利益而刻意去講“禮貌”,這種“禮”實在太虛偽。

再講一個我親眼所見的事例:前段時間,我們班的張瑾瑜同學就因為在食堂打飯時,不經意間對打飯的阿姨說出了兩個“謝”字而喜從天降,阿姨賞給她兩勺好菜。

我們個個紅了眼,口水都快流到地上去了,恨不得撲過去,猛地把她的盤子奪過來,然後連著盤子一塊兒一口吞進肚裡。

回到班中,老師還特地表揚了張瑾瑜,這真是讓我們羨慕嫉妒恨!於是,好多同學紛紛效仿張瑾瑜,一個個都“蕭規曹隨,東施效顰”。

面對食堂阿姨時,在“幫我多打一點”,前面加一個膩歪的“請”,後面加一個甜甜的“謝謝”。

本來,食堂阿姨幫我們打飯,我們發自內心地說一聲“謝謝”是應該的。

但如果是為了某種利益如此這般故作姿態,豈不是也成為了虛偽的人嗎?

發自內心的“禮”,真心誠意的“禮”,才是真正的“禮”之道也。

第12篇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

一九七九年的春天,新中國這個粉雕玉琢的嬰兒一路櫛風沐雨,長成了一個少年,這個尚顯稚嫩的少年用明澈懵懂的雙眸注視世界,開始思考民族的未來。

這個春天,新中國向世界伸出了雙手。不,這伸出的哪裡僅僅是雙手,那是一個民族接納世界的友好請求!

這個春天,新中國向世界邁出了腳步。不,這邁出的`哪裡僅僅是腳步,那是一個民族踏響的行進的律動!

這個春天,新中國向世界顯現出他全新的面容。不,這顯現的哪裡僅僅是面容,那是一個民族敏銳的目光,清醒的大腦,開闊的胸襟和永不停息的奮鬥!

改革開放,一個富有潛力的平臺;改革開放,充滿了機遇和挑戰!

一路走來,當世界傳來歡迎和讚賞的聲音時我們也聽到了誹謗和攻擊。

誹謗和攻擊怕什麼?成長的路上怎能沒有風暴的考驗?我們用他歷練心智、鍛造勇者的身姿!

魯迅先生說過:“真的猛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西方思想的滲透,制度改革的陣痛,坎坷和艱辛,我們穩健地走過。

回首三十年,從農村到城市,從農田到工廠,從森林到草原……先進代替了落後,機械取代了人工。回首三十年,我們體驗了收復港澳的快慰,加入世貿的欣喜;回首三十年,我們親歷了三峽工程的建設,西部開發的推進;回首三十年,我們見證了“嫦娥”奔月、“神七”問天!

三十年後的今天,新中國終於成長為健壯的青年。經濟蓬勃,教育發展,和諧的社會理想有了堅實的保障正一步步實現。

自然災害,他能從容應對,汶川地震見證了中國處理突發事件的沉著和冷靜;

人為禍患,他能鎮定處理,“三?一四”顯示了中國應對複雜局勢的果斷和堅決。

而今,08奧運的成功舉辦,讓世界用新的目光審視中國,諦聽我們華夏的聲音唱響的大國崛起的進行曲。

全球金融風暴,世界將目光投向了中國,這份關注中沒有不屑,而是深深的期待。中國,將以中流砥柱的形象挺進世界的前列!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改革開放,這一場挾風帶雨的成人禮已將中國鍛造成真正的強者、勇者和智者。我們有理由相信祖國的明天會更加燦爛輝煌!

第13篇

中華民族自古就是禮儀之邦。程門立雪,師生之禮;退避三舍,待人之禮;孔融讓梨,餐飲之禮……這“禮”是自古傳承而來的,我們也從未將它丟失。

猶記我四年級時的林老師,她教我們數學。當時我數學不好,也因此討厭林老師。那是一節普通的數學課,無聊的方程等式在我眼前不斷跳動,我眼皮上彷彿壓著千斤重的稱砣,沉甸甸的,讓我昏昏欲睡。班上只剩下老師講課的聲音,空氣沉悶的幾乎要令人窒息。

一陣尖利的手機鈴劃破了寧靜的空氣,我的睡意也隨之被拋到九霄雲外去了,老師沉默了,班上卻是一陣騷動“誰的手機鈴響了?”“這個人該倒黴了!”“上課手機不調靜音,打擾人聽課!”……同學們七嘴八舌地悄悄議論開來。終於有眼尖的同學發現老師的手機的熒屏泛著白光。“嘿,是老師的電話呀?!”議論聲頓時停了下來,大家都盯著林老師。

林老師掃了一眼手機,卻沒有絲毫要接電話的意思,只是拿起手機問我們:“同學們,老師佔用大家幾分鐘,接個電話可以嗎?”全班同學都愣住了——沒有人會料到老師會詢問我們的意見!一片寂靜,只剩下手機鈴不斷催促老師接電話的聲音。“當然可以!”老師等我們回過神同意之後,才接起電話……

大概是害怕佔用我們太多的時間吧,林老師只講了寥寥幾句,便放下了電話。但老師沒有馬上開始上課,而是起身對我們說:“手機沒有調到靜音,是我的疏忽,我向大家先說聲對不起!”我們還在震驚之中,林老師又道:“如果我沒有經過你們的允許,就隨意佔用你們的時間來接電話,就是我待人無道,是我的無禮。”

林老師言傳身教,讓我們知禮,懂禮。那一次,我才發現我討厭的林老師也是無禮——這樣擁有“禮”的美德的人,都是我心中最美麗的人;那一次,也在年幼的我們的心中,埋藏了“禮”的種子!

禮,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中國人民的基本素養。送人離開,輕點關門,是禮;有客人來訪,放下手中的事情,陪他們,也是禮;甚至一個握手,一句問候,一個微笑,這些都是禮!“禮”就滲透在我們生活的一點一滴之中,幾千年來的中華文化,從未將“禮”丟失!

那麼,作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讓我們一起將“禮”傳承下去吧!

第14篇

每年春節的到來,我可以收到不少的“禮”——大大小小的紅包,這些壓歲錢裡,裝滿了長輩們對我們在新的一年裡的祝福和期望。然而,今年過年我沒有收“禮”。

放假開始的幾天裡,我從電視裡看到人們在談論小孩壓歲錢問題:

主持人:新春佳節,孩子們的口袋又被壓歲錢給“鼓”起來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長輩們給孩子的壓歲錢越來越多。一些孩子得到壓歲錢後,把它花在買零食玩具、上網玩遊戲上,甚至還比吃比穿。為此,家長們緊鎖起了眉頭,併成為社會關注的一個熱點……

某日報記者:進入“10”年代,長輩們打給小朋友的過年紅包越來越大方。一個春節下來,孩子們能收到的壓歲錢少則數千元,多則上萬元,有些小孩子的壓歲錢比家長的年終獎還要多。是全部沒收,還是放任自流,或者還有別的辦法?這成為許多家長不得不面臨的問題。昨日,本報“贏行家”投資理財專家團的理財專家們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家長們不妨給孩子一次理財的實踐機會,讓孩子學會管理壓歲錢,以此培養孩子的財商……

採訪中的學生:……“前幾天,二叔給了我100元壓歲錢。放假了,沒什麼地方去,我天天都到電子遊戲室打遊戲!”

採訪中的學生:“我們班上每個同學每年都能收到八、九百元的壓歲錢,對於這些錢,爸爸媽媽一般都不會過問,不少同學都用來購買時新的玩具,玩具一個比一個買得高檔,價錢一個比一個貴,壓歲錢沒幾下子就用完了……”

常常在電視中看到那些在寒冷的冬天裡卻衣著單薄的孩子們,心裡就會一陣發酸。同樣是孩子,有些拿著年末年初的壓歲錢隨處揮霍,不珍惜手裡看之容易得來的金錢。而有些卻因為受到家庭條件限制而不能在冬天感受到最基礎的溫暖,還需幫助父母頂著寒風做事情……

爸爸在外地工作辛苦,媽媽每天忙忙碌碌,手在乾燥的冬天也裂開了縫,卻不捨得買一雙手套;爸爸常常頂著寒風外出,回來有時被凍得發抖,卻也不願多買一件外套……

在吃年夜飯前,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爸爸媽媽,開始他們是滿臉的愕然,聽到後來,他們卻是滿臉載笑,連聲稱讚。

第15篇

自人類社會形成以來,“禮”就一直存在。這是溝通過程中的自然行為準則,也是公眾公認的,所以大家都要遵守,否則就會越軌,甚至叛逆。縱觀古今,縱觀東方,沒有哪個民族不注重禮儀,尤其是我國以禮儀著稱的禮儀之邦。即使是膚淺的,我們也要做足夠的。但是禮儀是否只存在於人類之中?對其他人來說,我們能成為一個肆無忌憚的野蠻人嗎?

人類,你見過被毀滅的大自然披著不再美麗的外衣掙扎的身影嗎?你有沒有聽到地球在它所供養的人類的踐踏下發出沉重而悲傷的哭聲?似乎我們總是把這顆藍色的星球當成自己的財產,以為她總能給我們想要的,但我們不知道她的偉大和我們的渺小,我們是得到她的恩典的人。但我們從來沒有禮貌地對待我們的恩人或母親。

有一年,當我回到家鄉時,我想我可以逃離城市的水泥林,回到我心中那片青山綠水的淨土。我記得它曾經像一幅畫一樣美麗,像人和自然一樣簡單,但直到我踏上我錯過的土地,我才意識到自己錯了。人類仍然無法改變自己的貪婪,無法用絕對的暴力將自然榨取到剩餘價值的最後一點,也無法自滿。過去,那些長河不再清澈見底,那些陡峭而優美的小山現在光禿禿的,沒有樹木和鮮花。

人類,難道你不覺得失去的比得到的更珍貴嗎?那些溫暖的山和柔軟的水,那些花鳥,一旦消失,就再也找不到了。大地一直默默承受著你給予的粗魯和溫暖,但總有一天,她會有極限,那會是什麼樣的場景。雖然自然資源的有限性和人類需求的無限性是一對永恆的社會矛盾,但你難道沒有想過,我們應該適度地為地球的未來做規劃嗎?上邪詩說山無邊,江河盡。看這些東西並不是世界末日。水土流失,河流決口,到處都是我們在地球上留下的傷疤。我們引以為豪的禮儀在哪裡?所謂禮節,是無止境的慾望和要求,加上隨之而來的不可挽回的破壞嗎?

地球正用人類的雙手將下一步推向深淵。我們可能不如裸體的原始人。荒涼的沙漠總是隱藏在人類建立的搖搖欲墜的繁榮背後。你只需要走幾步就可以看到地球無法癒合的傷口。我們的明星媽媽需要我們的溫柔和禮貌。請用一萬分之一的時間來關心她。不要等到一天結束才後悔。

第16篇

作為現代人,我們應該擁有“禮”“儀”,而這兩個字又代表什麼意思呢?從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禮儀。你是國小生,就要有待人之禮,尊重師長、友愛夥伴,進行入學儀式和成長儀式;你是遊客,就要有遊覽之禮,愛護環境、遵守秩序;你是公民,就要有行走之禮,遵守交規、禮讓三先,進行青春儀式和成人儀式……總之,不論你在何時何地,都離不開禮儀。

什麼是“八禮四儀”呢?八禮就是儀表之禮、餐飲之禮、言談之禮、待人之禮、行走之禮、觀賞之禮、遊覽之禮、禮儀之禮。而四儀就是在7歲、10歲、14歲、18歲所舉行的儀式:入學儀式、成長儀式、青春儀式、成人儀式。

你一定走過斑馬線吧!在生活中,有些人經常不願意等那幾秒的紅燈,而橫穿馬路,他們就沒有行走之禮,所謂的行走之禮便是遵守交規、禮讓三先、扶老助弱、主動讓座。

這十六個字雖然短,但是卻說中了要點,我們必須遵守上面所寫的內容。有一次,我坐公交車回家,有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上車了,人們依舊各玩各的,有的低著頭,默默無聞、有的興致勃勃的玩著手機、還有的看了一眼就像沒看到一樣……老人扶著車子,一隻手還扶著腰,頭上的汗水從瘦弱的臉頰旁滑落下來,大口的喘著粗氣,銀白色的頭髮凌亂起來,她還不時的坐在公交車的臺階上歇歇,看了讓人心中充滿了辛酸,就這樣直至老人下車……我還記得有一篇報道:一位小女孩放學後坐公交車,雖然累但是依然給老人讓座。

連一位小姑娘都擁有行走之禮,那那些大人們呢?他們不是應該做好榜樣嗎?但是我們看到的卻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人們,而不是樂於助人、主動讓座的人們,我們應該行動起來,讓社會充滿友愛!

可見,社會中充滿禮儀,你所做的一舉一動都有可能是禮儀,我們必須遵守八禮四儀,不能讓中國“失”去禮儀,我們也應該牢記這些口訣,時刻提醒著自己,我們注重從生活細節入手,讓城市變得更“禮儀”!

第17篇

禮就是規矩,在以前過紅白喜事的時候,老禮尤其多,因為有族裡的長輩管著,年輕人拘束很多。

記得一次參加一個自家叔叔的婚事,臨走的時候,管事的爺爺就叮嚀我們“要解手提前去茅房,在酒席宴上任何人不能離席,親戚們招待我們,我們因為解手一會兒出去一個,一會兒又出去一個,讓人家笑話。”

可是即使提前解手,也不能保證酒席正進行的時候,人不內急呀。酒席進行了將近四個小時,酒也喝了,茶水也喝了,要保證不解手真難呀!可是沒有辦法,長輩的教誨,言猶在耳,可不能辦完事情後開總結會議,我這個小輩成為反面教材,成為後人議論的笑柄。於是一忍再忍,臉憋得什麼顏色我沒理會,美酒佳餚變得沒有了滋味,時時刻刻都是煎熬。

終於婚宴完畢,出得村來,我連找廁所的時間也顧不上了,就在路邊雪地上就地解決。豈止是我,車上十來個人,大家都憋壞了,再也顧不得羞醜,集體放水,雪地上一大片就像蜂窩。

不止是不能中途離席,還有許多規矩,說給現在的年輕人,他們也許會覺得不可理喻。酒席上的菜你只能撿距離你最近的吃,不能站起來去夠遠處自己喜歡吃的菜。那個時候餐桌都是方形的,所以有時候你只能守著自己眼前的幾盤菜,能吃飽不能就看運氣了。恰好面前那幾盤是你喜歡的那就還好,倒黴的是你明明不喜歡吃肉,素菜卻放在人家那裡,那你只有乾著急的份兒。新女婿規矩才多呢。長輩不動筷子,你就不能動;長輩放下筷子,你也得跟著放下。自己的事情,自己高興,卻也不能敞開了吃喝。更何況老禮兒還有媳婦的孃家人會在酒席宴上,趁新女婿不備,往他的臉上摸鍋底黑。據說只有摸了鍋底黑的新女婿,才吉利。可是儀表堂堂的小夥子誰願意被摸一臉黑呢。於是進得親家門,時時提防,處處提防。一直到宴席終了,心情忐忑不安。

好在這些老禮兒隨著時代的變遷,漸漸地被一些新的習俗取代。許多老禮兒年輕人都不熟悉了,許多家族的長輩也懶得和年輕人較真,也與時俱進,以攆得上形勢自詡,同年輕人一道“同流合汙”了。

第18篇

我喜歡音樂,不僅學了電子琴,還學了樂理視唱。我們樂理視唱顏老師,有一張可愛的笑臉,扎著高高的“馬尾松”,走路時“馬尾”左右搖擺,看上去就是一個陽光燦爛的人。

樂理視唱課幽默風趣,我們都很喜歡上。我們每次上課都會學些新的知識,我們學了一個大切分的節奏,唱“嗒嗒的。”顏老師為了讓我們掌握這個節奏,說:“母雞下了蛋是怎樣叫的?母雞是這樣叫的,我的蛋是‘大大的’。”同學門都來了興趣,跟著老師唱“大大的,大大的…”,這時,一個同學接嘴說“小小的”,老師這時說“咦,這也可以啊,那我們用‘小小的’來一次。”我們跟著老師異口同聲地唱“小小的,小小的…”。

為了鞏固我們所學的知識,我們每節課都會玩傳紙棒的遊戲,老師彈音樂,我們傳紙棒,音樂停了,紙棒到誰手上,誰就回答問題。這種氣氛是很熱烈的,同學門都想回答問題。我很榮幸,經常都是我回答問題,老師打了一連串的節拍,我一下就指出來了,老師說“你好厲害哦。”有一個年齡小的同學,老師打了幾次節拍,她都答不上,最後老師說:“顏老師生的蛋是大大的。”引的我們班鬨堂大笑,最後那個同學指出了那個節拍。

接著顏老師領我們唱譜,都是一些民歌,她的歌喉有時象小鳥一樣清脆婉轉,有時象高山流水一樣激昂高亢。

我們每天都會聽寫節拍、聽音測試,不僅要速度快,還要寫得對。老師唱,我們聽,寫完了報名次。“1!”哇,這麼快就有人寫完了,接下來我報“2!”。“3”,“4”,就剩下最後一個“5”,老師說:“老五,快點!”寫完了,我們以100米賽跑的速度衝上去,把本子交上去給老師改,搶奪第一名。第二名是我,100分。

每節課的最後幾分鐘聽音樂,都是中外名曲,今天聽的是《豐收魚歌》,我們一邊聽著音樂,一邊享受著老師講漁民豐收的情景,她還要求我們根據音樂畫一幅畫。當老師講到:“夕陽夕下,漁民收網回家,拜拜!”我們也跟老師說:“老師再見!”。

樂理視唱課不僅鍛鍊了我聰慧的耳朵,讓我感受到音樂的美妙,啟發了我充分的想象,還鍛鍊了我的膽量,提高了我的學習效率,讓我每天處於一種積極上進的狀態中,真是一舉多得。

第19篇

現在,學校都號召我們做好八禮四儀。可頑皮的八禮四儀跟我們玩起了捉迷藏,有些同學還沒有找到它呢!

7 月 26 日,我參加的夏令營發團了,目的地是美麗的長島。晚上,我們在長島進行了晚餐。可能是十幾個小時的路程太累了,大家都感覺很餓;也可能是這盤炸雞柳太誘人了,盤子還沒放到桌上呢,桌上其他人就去搶雞柳了。一桌十幾個人一哄而上,端菜的大媽都被嚇壞了,把盤子往桌上一放就走了。二十幾隻手(他們都用雙手抓)就落在盤子上了,活像一個丐幫。其他三桌的人都盯著我們看,老師也皺起了眉頭,我坐在位子上(我沒有參加“戰爭”)驚奇地看著他們。在爭搶中,不少食物掉在了地上,我們都覺得很浪費,也覺得他們的舉動很噁心,手上都是細菌,用手抓食物未免也太……

這件事和“八禮四儀”中的“餐飲之禮”有關。我覺得,這不僅會大打你們(用手抓食物者)形象的折扣,別人也會覺得沒食慾,會想:這個小孩有沒有教養啊!就知道吃,長大肯定沒出息!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女生有一個宿舍吵架了,兩個人吵得非常激烈,吐沫星子亂飛,用手憤怒的指著對方。結果呢,老師把她們帶走訓了一通。被訓過後,她們更加記仇了:“都是因為你,我才被老師罵的!”說不定會再吵一架,以後走路都要找個茬。

同樣是發生爭執,上面一個“結局”就不太好,再看看下面一個,你就會覺得她們的不同了。

在返程的路上,又發生了一起“事故”兩個女生髮生矛盾,一個女生在罵人,另一個女生滿臉微笑的聽這個女生罵人,時不時還點點頭。“圍觀”的人都說這個罵人的人不好。這個罵人的女生聲音也越來越小,最後還說了聲:“對不起!”老師說(訓)這個罵人的女生時,被罵的女生還說:“沒多大的事兒,老師!”這個罵人的還感激地看了那個女生一眼。那麼,這個被罵的女生就已經找到自己的言談之禮了。

這個,就有關言談之禮了。在兩個人發生爭執時,你不能“滿肚子找著罵人的詞”應該條理清晰地說出自己的觀點,或向上面的女生一樣,“面帶微笑”!

同學們,快快找去你們的八禮四儀吧、做個文明禮貌的好孩子!

第20篇

中國自古以來便有“禮儀之邦”的美譽,懂禮知禮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體現的是作為中國人所有美好道德品質的精神核心。作為炎黃子孫,“禮”不但是我們做人的基本要求,而且是必備品質。

那麼究竟什麼是“禮”呢?有人說小孩子懂禮貌是禮;也有人說,文明出行,遵守公德是禮;還有人說,君子的謙讓友善,尊重他人是禮。而我要說,“禮”的意蘊深刻,內容廣博,它不僅是修養的體現,還是文明的標杆,是所有美好素質的載體。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說的是禮;言談有方,舉止有度,說的是禮;尊老愛幼,謙和友善,說的均是禮。

第一種境界,“禮”代表的是講禮貌。這是言談上的“禮”。早在孩童牙牙學語時,父母便教導我們要懂禮貌。見到長輩要問好,與人告別說“再見”,受到幫助要說“謝謝”,做錯事情要說“對不起!”這些耳熟能詳的禮貌用語,便是禮的最初“啟蒙”。

第二種境界,“禮”意味著講文明。這是舉止上的“禮”。隨手撿起一片垃圾,投入垃圾筒,這是愛護環境的禮。公交車上主動給老人和孕婦讓座,這是尊老愛幼的禮。公共場合保持肅靜,不在非吸菸場所抽菸,是遵守公德的禮。文明之禮在生活中處處可見。或許是一個微笑,或許是一個手勢,或許是一個彎腰,或許是一個起身,在這些普普通通的行為中,文明之花已悄然綻放,“禮”已經在人們心中默默傳遞。

第三種境界,“禮”的意蘊昇華為君子之心。何為君子之心,是謙遜有禮,是互相禮讓,是尊重他人,是平等之心,這些都是君子的美好品質,同時也是禮的深刻內涵。對待他人的無心之過,一句“沒關係”是禮讓;面對他人的讚美,一笑而過是謙虛;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是尊重;不強人所難,將心比心,是理解;不歧視弱者,保持公正理智,是平等。一個人只有真正做到了這些“禮”方可稱之為“君子”。

這就是我心中的“禮”,不僅僅是言談舉止上的“禮”,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顆君子之心。

願“禮”的教育代代相傳,願“禮”的傳承生生不息,願天下人人皆懂“禮”之深刻意蘊,願人人都保有一顆君子之心。

第21篇

垃圾人固然會帶來一陣寒風般的負面影響。但同為這個社會的一份子,何必以冰冷是人呢?所謂溫暖,正是在他人危機之時雪中送炭,用善良的光芒點亮那些黑暗的陰霾。當然,如月亮與六便士中所言,任何硬幣都有正反面,施與幫助,也要有所度衡。

曾國藩曾言:“慎獨則心安。”所謂“慎獨”,就是當人獨處時,面對弱者時能夠堅守為人的底線,不因他人的弱小,而放大了自己的惡意。“垃圾人”是值得同情的,他們迫於種種壓力,暫時在大霧中迷失了方向,積攢了眾多生活的坎坷與失意,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是生活中的弱者。不去使他們因為凌厲的拒絕而變得更加痛苦是我們應有的底線。

禮之於人與人的關係,正如空氣之於萬千生物一般,最基本也是不可或缺的。對“垃圾人”以禮待之,是面對他們時,我們應該牢牢抓住的底線,切不可用我們的鋒芒待之。

張愛玲曾言:“時間永遠是旁觀者,所有的過程和結果都要我們自己承擔。”所以時間與我們之間只是冰冷的平行關係,我們不合時間有太多的關聯。但人之所以區別於其他一切最重要的地方在於,人是有血有肉的個體,人與人之間有或濃或淡的情感關聯。人與人並不是完全獨立的。古有言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與人之間,有的應是相互關懷的真情意切。所以,在遇見每一個有無限愁緒要訴說的垃圾人時,請向陽光一樣,儘可能為他們帶去光亮,只是偶爾充當一個“聆聽者”,對於別人,也許就有著重大的意義。

魯迅在評判《三國演義》時說道:“欲顯劉備之長厚近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太過於偏向任何一方的偏激形式都是不可取的。傾聽“垃圾人”的愁腸是好事,但如果非要介入別人的生活,非要在別人的生命裡做些改變,就有些太過了。進退有度是中華綿延千年的為人處世之道,謙謙君子,懂得取捨。白居易曾言:“天育物有時,地生財有限,而人之慾無極。”做利他之事,而不做利他欲之事,猶為重要。把控好尺度,再去助人。

“垃圾人”,也是同伴的一部分,對他們沒要決絕。拒,則以之禮,待,則以之陽光,如此更好。

第22篇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已經提出了關於“禮”的思想。如:不學禮,無以立。

經過幾千年的文學發展,談起中國人們總會想到“禮儀之邦”“禮儀大國”等形容詞。如今,“明禮誠信”已經成為中國的代名詞。“禮”已經深入到中國人的骨髓裡中。

但現在,社會中已經出現了許多與中華傳統美德不相符的現象。比如前一段人們熱議的話題:扶不扶!這個現象的產生,就是因為有些人利用中華傳統美德。這個使人產生了一種不正確的念頭——助人為樂也有錯。這種利用別人的好心而謀取錢財的人實在是可惡至極。

“尊老愛幼”也是中華的傳統美德,雖然每個人都能很順口的說出這四個字,可是有多少人又能真正的做到“尊老愛幼”呢?其實“尊老愛幼”並不難,只是尊敬老人、長輩,愛護小朋友、子輩。這些都只是在生活中輕輕鬆鬆就能做到的事,可有些人的做法卻像有意要避開這四個字。可能有些人的想法有些扭曲:幫助老人很丟臉。其實一點也不丟臉,不僅不丟臉,主人為了自己也會感覺到快樂,正如那句: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誠信”雖然只有兩個字,但能把“誠信”做到問心無愧的人不會有幾個吧!生活中,不講誠信的例子有很多:借了錢,到了該還錢的日子卻不還錢,放人鴿子,說話不算話等等。別看“誠信”只有短短的兩個字,可它包含的方面真是廣之又廣。即使它包含的面很廣,可有些人連其中一個方面都做不到,這又能代表什麼呢?

中國以早期的“以禮治國”到“以理治國”到“以權治國”再到後來的“以力治國”再到如今的“以法治國”。這一系列的變化值得引起人們的反省,這一過程當中到底經歷了什麼?

雖然現在中國有些不好的現象,但是好人還是佔據中國大部分,許多事情還是可以做到問心無愧的,像我前面的談到的“誠信”“尊老愛幼”“扶不扶”這些問題,全國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可以做到問心無愧的,所以我們應該讓“禮”發揚下去。

我們不能停下腳步,要讓中國這個“禮儀之邦”繼續發揚下去!

第23篇

記得兒時一次與小夥伴打架哭著回來,父親二話沒說,一記耳光打在我稚嫩的臉上,朝我吼道:“哭,哭有什麼用?虧你是個男子漢!”那是父親唯一一次打我罵我。

父親是不相信眼淚的,可是剛強勇毅的父親在我記憶中也流過三次淚。

父親渴望我能夠脫離這片貧瘠的黃土地,從我出生起便傾注了全部的慈愛與希冀。為了我的成長,體弱多病的父親日夜操勞卻毫無怨言。看著我優異的成績,父親始終充盈著無法形容的喜悅,極為疲倦時也是整日哼哼唱唱,滿臉笑容。上大學前的那晚,原本有胃病而不能喝酒的父親拿出了白酒,“來,伢,陪我喝上半盅。”為了使父親高興,我毫不猶豫地一飲而盡,酒精嗆得我劇烈地咳嗽起來。我看到父親的眼眶變得溼潤,繼而兩顆混濁的淚水滾落在他蒼老瘦削的臉上,肩膀也抖動起來。我趕緊給父親夾了幾筷子菜,“爸爸,吃菜。”父親猛然醒悟,用衣袖揩了揩眼睛。那次父親喝了很多,也說了很多,這是生平第一次見父親流淚。

父親第二次流淚,是妹妹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中專。我與父親送妹妹上學遠行的那天,父親潸然淚下。瞬間我才發現原來不大說笑的父親心中竟然懷著如此細膩的愛心與溫情,第一次覺察到我們原本時時刻刻生活在父親呵護的羽翼下。

那次在外地實習,回來得到的第一個訊息便是父親住院了。當我趕到醫院時,父親已昏迷了兩天,母親已是面容瘦黑憔悴,且焦急得手足無措。也許是父子間有一種特殊的心靈默契,父親終於從昏迷中清醒過來了。調養休息後,父親做胃部大切除手術。手術雖算順利,但因身體太差,一連七次大輸血。父親由於痛苦而不停地輕聲呻吟,母親與我一刻不離地守在床前,握著他由於不停輸液而冰涼的手。當用棉籤蘸著涼開水塗在父親乾枯的脣上時,父親睜開眼,手艱難地抬了抬又無力地放下了,那手分明是想撫摸我的頭。他的嘴動了動還是沒說什麼,只是眼淚又一次從深陷的眼眶中湧出,父親那是為我變得懂事而湧出的慰藉的眼淚。我也慶幸父親的病痛使我脫離了幼稚與不懂事,也慶幸自己能給病中的父親帶來心理的寬慰而減輕病痛。

我是如此地想念我那充滿慈愛的父親。父親的眼淚是給兒子的一份珍貴的人生厚禮。作為報答,我唯有用自己的方式愛護父親。

第24篇

禮在中國古代是社會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規範。作為典章制度,它是社會政治制度的體現,是維護上層建築以及與之相適應的人與人交往中的禮節儀式。作為道德規範,它是國家領導者和貴族等一切行為的標準和要求。在孔子以前已有夏禮、殷禮、周禮。夏、殷、週三代之禮,因革相沿,到周公時代的周禮,已比較完善。作為觀念形態的禮,在孔子的思想體系中是同“仁”分不開的。孔子說:“人而不仁,如禮何?”他主張“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的德治,打破了“禮不下庶人”的限制。到了戰國時期,孟子把仁、義、禮、智作為基本的道德規範,禮為“辭讓之心”,成為人的德行之一。荀子比孟子更為重視禮,他著有《禮論》,論證了“禮”的起源和社會作用。他認為禮使社會上每個人在貴賤、長幼、貧富等等級制中都有恰當的地位。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禮作為中國社會的道德規範和生活準則,對中華民族精神素質的修養起了重要作用;同時,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發展,禮不斷被賦予新的內容,不斷的發生著改變和調整。

禮——一個文明的字眼,一個優雅脫離了野蠻的標誌。它產生,發展至今已幾千年。但要論其起源,卻不是一言兩語可以闡述清楚的。本文淺論禮的起源學說。禮儀作為人際交往的重要的行為規範,它不是隨意憑空臆造的,也不是可有可無的。瞭解禮儀的在遠古時代的起源和形成,有利於認識禮儀的本質,自覺地按照禮儀規範的要求進行社交活動。對於禮儀的起源,研究者們說法不一。歸納起來有五種起源說:一是天神生禮儀;二是禮儀為天地人的統一體;三是禮儀產生於人的自然本性;四是禮儀為人性和環境矛盾的產物;五是禮儀生於理,起源於俗。

從中,我體會到了我們要懂禮貌,對父母要恭敬孝順,對老師尊敬愛戴,對兄弟謙讓友愛,對朋友熱情誠懇,無論在學校或家中,都應該講禮儀,從身邊的事做起,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只有這樣,才能把中國的美德發揚光大。

禮,說的容易,做起來卻難,在中國,隨處可見不文明、不道德的行為,中國式禮儀之邦,卻出現了這種不道德的行為,被搶劫、偷東西......的事件隨處可見,公交車上可以為了一個座位而處處逼人,我認為,禮應該從一點一滴做起,從小孩子抓起。

第25篇

唉!又到聖誕節鳥,一年一年就象流水一樣呀!過的還挺快的啊。於是聖誕老人又開始忙活嘍!禮物就象下雨一樣一會就送完了。

該到中國了,既然到了,偶就下去轉轉哈,換上了地球人的服裝背上隱形火箭下去了。到了,聖誕老人放下火箭直奔暴米花攤,由於太擠鳥,又不曉得那是啥玩意,於是就問旁邊的小夥子:“喂,地球人這叫啥東東哈。”那人米睬他,他就自言自語的說:“這難道是新世紀雪花啊都能吃了,還散發出香噴噴的奶油味呢!”後來那小夥子一愣說:“bc這叫暴米花”哦~~~原來如此哈。

繼續往前走,這時又看見了許多人在一家餐館吃著一塊考焦的毛巾,於是走過去問:“你們吃的這毛巾好吃嗎?多少錢一條哈?”哈哈,那幾個小夥子笑了,“這叫牛排不是毛巾哈”唉~!這會可糗大了。這時聖誕老人摸了摸鬍子笑了笑......

到了明年聖誕節,聖誕老人送的全是他所謂的新世紀雪花(暴米花)和考焦的毛巾(牛排)哈哈哈......

唉!又到聖誕節鳥,一年一年就象流水一樣呀!過的還挺快的啊。於是聖誕老人又開始忙活嘍!禮物就象下雨一樣一會就送完了。

該到中國了,既然到了,偶就下去轉轉哈,換上了地球人的服裝背上隱形火箭下去了。到了,聖誕老人放下火箭直奔暴米花攤,由於太擠鳥,又不曉得那是啥玩意,於是就問旁邊的小夥子:“喂,地球人這叫啥東東哈。”那人米睬他,他就自言自語的說:“這難道是新世紀雪花啊都能吃了,還散發出香噴噴的奶油味呢!”後來那小夥子一愣說:“bc這叫暴米花”哦~~~原來如此哈。

繼續往前走,這時又看見了許多人在一家餐館吃著一塊考焦的毛巾,於是走過去問:“你們吃的這毛巾好吃嗎?多少錢一條哈?”哈哈,那幾個小夥子笑了,“這叫牛排不是毛巾哈”唉~!這會可糗大了。這時聖誕老人摸了摸鬍子笑了笑......

到了明年聖誕節,聖誕老人送的全是他所謂的新世紀雪花(暴米花)和考焦的毛巾(牛排)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