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心得體會3篇 “跨越職業發展門檻,不斷精進專業技能——專業技術人員教育培訓所得啟示”

專業技術人員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技能,以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和技術環境。為此,繼續教育培訓成為不可或缺的一環。本文將分享專業技術人員參加繼續教育培訓的心得體會。

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心得體會3篇 “跨越職業發展門檻,不斷精進專業技能——專業技術人員教育培訓所得啟示”

第1篇

我有幸參加了xx月xx日、xx月xx日老師現場授課的學習。

本次學習的課程分別是《工程監測學》和《結構工程師業務指南》。本次學習的內容專業性較上一次有所增強。《工程監測學》主要講述的是工程監測在建築工程的應用;《結構工程師業務指南》主要講述的是結構工程師的學習、考試、職業規劃等內容。現就本次學習的專業知識談一下我的個人所得。

首先,我最大的體會是:工程監測非常重要和必要。工程監測是指在建構築物施工過程中,採用監測儀器對關鍵部位各項控制指標進行監測的技術手段,在監測值接近控制值時發出報警,用來保證施工的安全性,也可用於檢查施工過程是否合理。

工程監測可以實時反饋工程影響範圍內的各應力及變形的程度及趨勢,為我們對工程安全判斷提供資料支援。工程監測的範圍涉及面很廣,先就以我熟悉的深基坑工程為例,講述工程監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高層建築越來越多,為了解決人防工程及車庫的需要,地下室的建設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基坑工程施工也越來越多,其開挖深度也越來越大,目前的基坑深度大都超過了4.0m。由於地下土體性質、荷載條件、施工環境的複雜性,單單根據地質勘察資料和室內土工試驗引數來確定設計和施工方案,往往含有許多不確定因素,對在施工過程中引發的土體性狀、環境、鄰近建築物、地下設施變化的監測已成了工程建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指導正確施工的眼睛,是避免事故發生的必要措施,是一種資訊科技。當前,基坑監測與工程的設計、施工同被列為深基坑工程質量保證的三大基本要素。

深基坑的理論研究和工程實踐告訴我們,理論、經驗和監測相結合是指導深基坑工程的設計和施工的正確途徑。對於複雜的大中型工程或環境要求嚴格的專案,往往難從以往的經驗中得到借鑑,也難以從理論上找到定量分析、預測的方法,這就必定要依賴於施工過程中的現場監測。首先,靠現場監測提供動態資訊反饋來指導施工全過程,並可通過監測資料來了解基坑的設計強度,為今後降低工程成本指標提供設計依據。第二,可及時瞭解施工環境――地下土層、地下管線、地下設施、地面建築在施工過程中所受的影響及影響程度。第三,可及時發現和預報險情的發生及險情的發展程度,為及時採取安全補救措施充當耳目。

從基坑工程事故分析可知,由於部分單位不重視基坑施工過程的監測,從而造成了較嚴重的工程事故,甚至造成了人員傷亡事故。如基坑圍護結構的失穩,周邊建築的裂縫及地下設施的破壞。因此,當前對於基坑開展監測工作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同時,為設計、施工更復雜的基坑積累經驗。

儘管深基坑施工在我國得到重視已有十多年的歷史,但由於地質資料工程的複雜性和地區性,至今尚未形成一套有效的理論規範,設計者的依據仍然都是地質勘探資料和室內土工試驗引數,再用經典力學理論來推算設計指標;其中,一方面是,複雜的地下環境被理想化和模式化了;另一方面,為了工程安全,各類設計安全指標往往取得很大,這樣,就大大加大了工程的投資。所以,好的設計方案,把指標取值定位在臨界點上,在施工中,再靠監測的動態資訊反饋來保證施工安全;這樣的方案,應該講是最為經濟有效的。然而,目前的建築市場上的投資者並不都理解這一點。他們往往拉掉監測或減少監測內容和次數來降低自己的投資支出。

由於基坑工程施工環境太複雜,各類基坑施工大小問題經常發生,特別是深基坑施工,保險係數定得再大,現場問題還是防不勝防。周邊地區基坑塌方的案例給我市建築市場敲響了警鐘。因此,在基坑施工期間必須請有資質的第三方進行監測;監測資料必須由監測單位直接寄送各有關單位,對於日變數及累計變數均較大時,報告上必須加蓋紅色報警章,以便採取必要的措施保證基坑施工的安全。

其次,通過李老師的課程,我對結構工程師有利一個初步的、系統的認識。結構工程師是是指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註冊結構工程師執業資格證書和註冊證書,從事房屋結構、橋樑結構及塔架結構等工程設計及相關業務的專業技術人員。註冊結構工程師分為一級註冊結構工程師和二級註冊結構工程師。主要負責建築結構的設計,包括抗震設計,力學分析等等。

結構工程師的從業範圍可以在業主方、設計方、施工方、專業諮詢顧問方等處任職,擔任不同的職務和責任。其大概的職責有以下:.責勘察分承包方的選擇,考察工作;負責勘察治理工作;負責勘察成果的評審與確定;負責結構專業組設計治理工作;負責結構專業前期技術調研;負責編寫各階段結構設計任務。

書;負責各階段結構設計的治理;負責結構設計成果的評審與確認;參與擴初設計和施工圖設計的稽核工作,協調解決其它專業問題,控制鋼筋和砼用量,提出優化意見;參加工程專案的招標工作,參與對施工單位承建資格審查,稽核投標單位投標檔案中施工方案和落實措施,協助確定中標單位;參加施工圖會審,審查施工單位基坑開挖,基礎施工方案和施工組織設計,跟蹤檢查基礎、主體結構的工程質量、參與解決施工中碰到的技術難題、對工程施工中出現質量問題,配合有關專業,協調解決;配合公司有關部門選定鋼材,水泥及構配件材料;負責施工中的結構設計技術的配合,等等。

這些東西都是我們平時學習不到的。雖然大部分知識都是新的,我們之前沒有接觸,但正是因為如此,才增加了我們的知識儲備,擴到了我們的眼界。同時為讓我瞭解到新的行業的動態和發展趨勢,這對對於我們日後的發展都是非常有用的。

雖然從事的專業和內容不同,但同是工程行業都需要從學習其他行業知識中吸取精華,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達到觸類旁通,這樣才能不斷成長,成為一名綜合的專業技術人才。

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心得體會3篇 “跨越職業發展門檻,不斷精進專業技能——專業技術人員教育培訓所得啟示” 第2張

第2篇

參加國小數學教師的繼續教育培訓,使我更新了教育教學觀念,受益非淺。我仔細聆聽了專家的講座,進入論壇發貼、跟貼,寫學習日誌,用心地學習,使我看到了當前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理清了教學思路,明確了教育教學的目標。

一、在學習中我心情激動,我清楚知道了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要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們從事的教育工作,要不斷地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不斷總結自己的得失,才能適應教育發展對我們教師的要求。我深深地感受到,作為新時期的教師只有“愛”是遠遠不夠的,只會“傳道授業解惑”也不是好的教師,只有與時俱進,勇於探索,敢於創新,具有專業知識與技能,才可以做好一個新時期的教師。

二、想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就必須具備一桶水。這是不準確的,我們教師要具備一桶清澈新鮮、源源不斷的水。作為一名國小數學教師,首先應該具備的是全面系統的學科知識。這次培訓學習,專家引領我們走進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為我們今後的工作提供了源頭活水,幫助我進一步領會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讓我對國小數學教學有了深入的理解與思考,幫助我準確地把握了國小數學學科的主要教學內容及教學的重難點,幫助我認識並掌握了教學的新方法、新手段,並且能夠有效地運用到自己的實際教學中去。

我瞭解了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構建良好的數學知識結構是培養髮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數學作為一種演繹系統,它的重要特點是,除了它的基本概念以外,其餘一切概念都是通過定義引入的。”其次知道了邏輯推理在教與學過程中的應用,即新舊知識的三種聯絡與三類推理相呼應,不是一種巧合,是知識結構本身科學的邏輯結構使然。正確地運用邏輯推理的原則可以將學生的認識結構分化的程度提高,教師會不斷注意新知識的穩定性、清晰性,新知識的固定點、生長點。通過學習,我知道了今後如何在數學課堂中進行教學時,如何通過合情推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創造想象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古人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專家在講解自己的理論觀點時,無不旁徵博引,特別是展示了大量優秀教師的課堂例項,在實際課堂教學操作中、在過程的引領中傳授知識、講析技法、闡明理念;可以說這些專家都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金點子”的本領傳授給了我們,讓我們在教學的“迷津”中找到方向,在過程的體會、領悟中內化知識,促進自己實際的教學技能的形成、鞏固。

三、我瞭解了在國小階段注意滲透函式思想和模型思想的重要性。國小生學的數學很初等,很簡單。但裡面卻蘊含著一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最重要的就是函式思想和模型。在國小階段不用教給學生函式和模型的概念,但必須在教學中滲透函式思想和模型思想,這對提高學生的素質非常重要。

本次培訓學習內容豐富,各位專家從自己切身的經驗出發,暢談了他們對教育教學領域的獨特見解。讓我更清晰地意識到教師該如何看待自己所處的位置,該如何去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在知識方面,我深感知識學問浩如煙海,也深深地體會到教學相長的深刻內涵。教師要有精深的學科專業知識,知識結構要合理。精深的專業知識是教師擔任教學工作的基礎,這就要求教師要紮實的掌握本學科的基礎理論,基礎知識以及相應的技能,並運用自如,熟悉本學科的學習方法和研究方法。我在這次培訓學習中發現自己專業知識還很欠缺,只有掌握全面的學科知識才能在教學過程中高屋建瓴的處理好教材,把握住教材的難點,才能有對教材內容深入淺出的講解,從而進行有效教學,使學生既學到知識,又掌握學習方法和發展能力。

總之,感謝這次遠端培訓為我們搭建了學習交流的平臺,專家們獨到的見解,給了我深深的感悟,在學習中,越發感到自己責任重大,知識貧乏,我悟出了人只有在學習中才能有收穫、有提升,才能在實踐中有所大成。

第3篇

人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溧水縣教師進修學校今年開發的繼續教育培訓新平臺,給我們資訊科技教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交流的機會。形式新穎,內容實在,效果明顯。這次的改版是非常成功的,我們教師由最初的被動的迫於形式環境,不得不學,轉變為主觀上主動的去學習,認為應該學。自開班以來,我經常堅持線上學習、參與論壇討論,收穫很多,感觸也頗深。下面我簡單總結我在本次培訓中的幾點收穫:

1.認清了課程目標定位。從課程《課程改革的重要問題:關注人的整體性發展》中,讓我明白了三維目標是新課程推進素質教育的根本體現,它使素質教育在課堂教學中的落實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堅實的操作性基礎。在這三維目標中,知識與技能維度的目標立足於讓學生“學會”,過程與方法維度的目標立足於讓學生“會學”,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維度的目標立足於讓學生“樂學”。在具體的學科教學實踐中,三維目標也是一個整體。

2.審視自己的成長之路。從課程《教師專業成長之路怎麼走》中,我重新反思了自己的成長之路,並思考今後的路如何能走的更好。“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要經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從教學主體、教學目的和教學工具等方面,從教學的前、中、後等方面獲得體驗,上升為理性認識,使自己不斷成熟起來。

3.豐富了課程理論知識。課程《認知心理學學習理論及網路教育環境設計》讓我明白了什麼是“認知心理學學習”及相關的理論,還有怎樣根據該理論來設計網路教育;課程《認知靈活性理論指導下的非線性學習》讓我明白了什麼是“認知靈活性理論”、什麼是“非線性學習”。還有很多的課程實在妙不可言。

4.與同伴交流共成長。在論壇中,看到了很多同行的帖子,這些帖子都非常實在、實用,把平時在教學中的一些問題都給反映了出來,大家通過回帖,來相互討論,集思廣益,起到了很大的交流作用。

總之,這次培訓內容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案例很多,易於接受。這次的學習使我明白了很多,有效的學習應該是會學,會用的學習,總體來講應該是真正能夠促進老師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