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教學評語共3篇 同一段落,難道真的可以互相替代嗎?

本文將就“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教學評語進行探討。作為數學中基礎的幾何概念,學生需要深入理解並掌握其計算方法,該篇文章將從評語的角度出發,為教師提供合適的教學啟示。

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教學評語共3篇 同一段落,難道真的可以互相替代嗎?

第1篇

國小數學新課程標準在數學新教學價值觀中要求:"方法比知識更重要",本節課改變了傳統的“傳遞——接受”式模式,嘗試採用 "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貫穿“實驗-發現-驗證”思路,整節課教學過程注重了學習方法,思維方法,探索方法的獲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同時也讓學生知道這些知識是如何被發現的,結論是如何獲得的,體現了“方法比知識更重要”這一新的教學價值觀,這也就是貫徹新課程標準的充分體現。“實驗--發現--驗證”的學習方法的指導對學生今後的發展來說非常重要。

通過小組合作,運用不同的實驗材料和方法,共同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開放了獲取新知的整個教學過程。小組合作學習是指根據學生能力、性格等因素將學生異質分組,以學生學習小組為教學組織手段,通過指導小組成員開展合作學習,發揮群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體學習的動力和能力,並達成團體目標。由於小組成員各有其職,且職責分明,因此學生都主動投入;學生的全面互動,也可以彌補教師一個人不能面向每個學生進行教學的不足。小組合作學習又是以個體學習為基礎的,讓不同個性、不同學力的學生都能自主地、自發地參加學習和交流,真正提高了每個學生的學習效率,真正實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通過自主探究,獲得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後,教者設計了一些應用性練習,如計算學校操場的面積等,引導學生將獲得的知識運用於實際生活,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學生將書本知識轉化為能力。?這個實際生活問題得以解決,既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同時又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探究、發現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和動腦,獲得了感性認識。並經過啟發、討論和獨立思考,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獲得了長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學生認識水平、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得到了培養。

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教學評語共3篇 同一段落,難道真的可以互相替代嗎? 第2張

第2篇

1.使學生理解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掌握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2.使學生利用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正確進行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1.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有關長方形面積的實際問題.

2.通過對長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和抽象概括能力.

1.滲透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絡、發展變化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2.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自己發現問題,探索問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和掌握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和應用.

教學難點:幫助學生根據操作理解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有條件地使用多媒體演示推導過程),“每排個數”,“排數”,“(個數)面積”的三張硬紙卡片,複習3和例題的長方形模型.

1號學具(長4釐米,寬3釐米),2號學具(長5釐米,寬3釐米),20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

(二)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並用手勢表示一平方釐米和一平方分米.

(三)請同學們拿出1號長方形學具,誰能猜一猜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教師:用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擺一下(教師把放大的長方形模型貼到黑板上.)

教師:你是怎樣擺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 教師在黑板上分別貼出“每排的個數”,“排數”,“面積”的卡片.

引導學生明確每排擺4個,擺了3排,面積是12平方釐米.教師板書“

3、12”.並引導學生“面積數”即“個數”,在“面積”前出示“個數”.

教師:同學們想一想,若比較大的長方形,如:長方形游泳池或一塊長方形林地,要想知道它們的佔地面積,能用這種方法嗎?那麼,有沒有簡便的用數學知識來計算長方形面積的方法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教師:請同學們拿出2號學具,請用直尺測量出這個長方形的長、寬各是多少釐米?引導學生操作後彙報:這個長方形的長5釐米,寬3釐米.教師在黑板上放大的2號長方形上註明長5釐米,寬3釐米.

教師:這個長方形的長5釐米,如果沿著邊長擺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誰不用擺就知道每排可以擺幾個?

教師:請同學們動手擺一下,教師用投影或多媒體演示並板書“5”. 教師提問:你們發現了什麼?

學生交流後說明:每排擺的個數與長的釐米數相同. 教師:不用擺,沿著寬邊可以擺幾排?

學生說明後再請他們擺一擺,教師用投影或多媒體演示並板書“3” 教師:你們又發現了什麼?啟發學生明確:擺的排數與寬的釐米數也是相同的.

教師: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你是怎樣得出來的? 引導學生口述:擺了15個正方形,因此面積是15平方釐米.

每排擺5個,擺了3排,用“每排的個數×排數”就是15平方釐米, 教師:通過操作,互相交流,你們知道了什麼?如果長是4釐米,寬是3釐米,這個長方形面積是多少?

引導學生交流後彙報:每排擺的個數與長方形的長有關係,排數與長方形的寬有關係,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寬的乘積有關係.

引導學生明確我們用擺小正方形的方法知道,每排擺的小正方形的個數與長方形長的釐米數相同,擺的排數與長方形寬的釐米數相同.一共擺的小正方形的個數是每排個數×排數等於長方形面積,也正好是長方形的長與寬長度的乘積.正像同學們操作的那樣,長是5釐米,寬是3釐米,每排擺5個,擺3排是15個小正方形,面積是15平方釐米.而長×寬是5×3也正好是15.長是4釐米,寬3釐米,每排擺4個小正方形,擺3排,是12個小正方形,面積是12平方釐米,正好是長與寬的乘積,也就是4×3=12.

教師:單位用面積單位,5×3應是15平方釐米,4×3應是12平方釐米,同時板書.請同學們閱讀書123頁.

1.計算下圖長方形的面積(口答:投影出示複合答案) 2.選擇正確答案的序號,並說明理由(手勢表示)

(1)一個長方形,長是12釐米,寬3釐米,求它的面積列式是(

) ①12×14 ②12×3 ③(12+3)×2 (2)一個長方形,長是8分米,寬是6分米,它的面積是(

). ①48平方分米 ②48分米 (3)一個長方形,長是10米,寬比長少3米,求它的面積列式是(

①26×14 ②26×2+14×2 ③24+4 ④26+14×2 3.測量數學書的長和寬的長度(取整釐米),算出它的面積是多少?

[練習設計本著立足基礎,力求變化,適應發展的原則,使練習有層次,有梯度,使學生在基礎中鞏固新知,變化中深化新知,發展中內化新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各有所得.]

長方形面積的計算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5×3=15平方釐米 4×3=12平方釐米

第3篇

2能用多種方法比較面積的大小,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3通過觀察、操作,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教具、學具準備】

大小樹葉各一張,釘子板,橡皮筋,照片一張,兩段繩子。 【教學過程】

教師:同學們,這是前幾天我們班春遊時老師和你們一起照的照片,這是一張珍貴的照片,猜一猜老師會把它怎樣?

教師:如果給這張照片加上框,需要多少木條?這求的是什麼?(周長)

如果我要想給相框配上玻璃,需要多大的玻璃?這又是求的什麼呢?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

教師:等我們今天學習了面積的知識後,你們就能解決這個問題了。

教師出示兩條線段,讓學生觀察這兩條線段有什麼不一樣,再出

教師:通過觀察我們知道,物體既有長短之分,又有大小之分。黑板、課桌、書本、樹葉、文具盒等都可以叫做物體。教師出示文具盒,讓學生觀察:一眼看去,我們先看到的是什麼?

教師:是的,許多物體都有它們的表面,請同學們觀察一下,在教室裡你可以看到哪些物體的面?

讓學生閉上眼睛,摸一摸數學書和課桌的表面,說一說有什麼感覺?

教師:大家的感覺都不錯,課桌的表面比較大,我們就說課桌表面的面積比較大;數學書的表面比較小,我們就說數學書表面的面積比較小。

教師:看來物體的面是有大小的,有的物體面大,有的物體面小,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面積(板書:面積)。比如數學書表面的大小就是數學書表面的面積。讓學生分小組相互說一說教室的地面、牆面,黑板面,桌面,文具盒面??的面積分別指的是什麼?

教師:物體表面有大有小,那麼這些平面圖形也有大小嗎?電腦顯示4個圖形,引導學生觀察比較這些平面圖形中誰最大?誰最小?

教師:對,我們可以直接地比較出三角形比圓大。讓學生在紙上畫出一些平面圖形,用顏色塗出這些平面圖形的大小。

教師: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讓學生指出黑板上的平

教師:物體表面的大小叫面積,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也叫面積,所以說: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面積。(板書)

教師:既然物體的表面有大小,平面圖形也有大小,怎樣去比較它們的大小呢?讓學生看一看,教室裡哪些物體的表面比較大?

小組討論:你是用哪些辦法來比較這些面的大小的?學生彙報討論結果。

教師總結:有的同學通過觀察,看出黑板的面積與課桌面的面積大小差別很明顯,說明黑板的面積比課桌面面積大;有的同學把文具盒面放在課桌面上重疊起來比較,發現文具盒面比課桌面的面積小。

教師出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紙片各一張,面積大小相差無幾,讓學生猜一猜長方形面積大?還是正方形面積大?

學生通過觀察,是不容易看出長方形面積大還是正方形面積大的,可能有的學生會想到用重疊法進行比較,這時可讓學生拿出桌上準備好的長方形紙片和正方形紙片,動手操作用重疊法試一試看能否比出誰大誰小?學生通過操作發現用重疊法也不能比出誰大誰小?怎樣才能比較出這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呢?

出示例2的教室內兩面牆上貼瓷磚的圖。 教師:你能比較出這兩面牆貼瓷磚部分的大小嗎?

教師:現在你有辦法比較出你桌上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哪個面積大嗎?(小組討論,抽學生彙報)

教師:對,我們可以把長方形和正方形都分成一些相等的格子,再數一數格子的個數就知道哪個圖形的面積大還是小。讓學生先動手操作比較桌上兩片樹葉的大小,再抽學生彙報比較方法。

總結:要比較兩個平面或物體表面的面積大小,可以藉助相等的格子數量的多少來進行比較。

出示例3(沒有分成方格的)讓學生比較它們的大小。 讓學生先猜一猜,圖a與圖b哪個面積大?

顯示圖a有6個方格,圖b有24個方格,讓學生比較,哪個圖形面積大?

總結:從這次比較可以看出,如果用數格子的方法進行比較,格子的大小一定要相同才能比

(1)在釘子板上圍出你喜歡的圖形,並數出你圍的圖形的面積是多少格?

(2)在格子紙上畫3個面積等於9個方格的有趣圖形(面積相等,圖形的形狀一樣的)。

2學會用面積單位測量指定的面積,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能靈活選用不同的面積單位去測量面積。 【教具、學具準備】

邊長是1cm,1dm,1m的正方形各一個課件。 【教學過程】

(出示:動物王國裡小白兔和小熊正在吵個不停,原來它們在爭論誰的家大)課件動態顯示:小白兔家的地面鋪了24塊磚,而小熊家的地面鋪了36塊磚(兩種磚的大小不一樣,小白兔家的磚要大一些,小熊家的磚要小一些),到底誰的家大一些呢?小白兔和小熊想請你們來當“小裁判”。

教師:現在有3種不同的意見,到底哪一個“裁判”說得對呢?雖然小熊家的地面鋪的磚的塊數多,但它家的磚比小白兔家的磚要小一些,所以我們並不能以磚的塊數的多少來比較誰的家大,那怎麼辦呢?

教師:說得好!要準確地知道面積的大小,就必須要有統一的度量面積的單位,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認識面積單位。(板書:認識面積單位)

二、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1認識1 cm2 看:演示由4條1 cm的線段圍成的一個正方形,即1 cm2,使學生初步認識1 cm與1 cm2的區別。

量:讓學生從學具盒中找出最小的一個正方形,用尺子量一量它的邊長是多少?

學生看一看,摸一摸1 cm2的正方形,再閉上眼睛想一想1 cm2有多大?

找:找一找我們身邊的哪些物體的表面大約是1 cm2。(大拇指的指甲蓋、寫字本上的田字格)

擺:教師指出,量較小的面積常用cm2作單位,讓同桌合作用6個1 cm2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想一想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估一估文具盒的上面的面積大約有多少cm2?同桌合作用1 cm2的正方形量一量。

引:如果我們用1 cm2的正方形去量桌面的面積(不用操作完)。請學生談感受。

2認識1 dm2 學生動手操作用1 cm2的正方形去量桌面(不用操作完),請學生談感受。讓學生感受到:cm2這個面積單位太小了,量起來不方便,如果換一個大的面積單位來量就好了。

教師:確實有比平方釐米大一點的面積單位,你們先猜一猜是什麼?

教師:說得太好了,這位同學在學習新知識時能聯想到以前學過的知識,真會學習,比平方釐米大一點的面積單位確實是平方分米。

找:讓學生從學具袋中找出1 dm2的正方形,想一想,為什麼選個正方形?抽學生彙報,邊長是1 dm的正方形面積就是1 dm2。

比:用手比劃一下,1 dm2大約有多大?哪些物體的表面大約是1 dm2?

擺:同桌合作用1 dm2的正方形去量桌面,桌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1 dm2?

引:如果讓你用1 dm2的正方形去測量教室地面,你認為怎樣? 3認識1 m2 請學生觀察並討論,讓學生感受到dm2這個面積單位太小了,量教室的地面不方便,要用再大一點的面積單位量就好了。

教師:大家學得真好,又認識了一個較大的面積單位1平方米,那麼什麼樣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看:出示邊長是1 m的正方形,學生量後再閉上眼睛想一想,1 m2究竟有多大?

比:你能比出1 m2有多大嗎?想一想身邊什麼物體的表面大約

1議一議:1cm2和1cm有什麼不同? 2第37頁課堂活動第1~3題。 動手操作。

教師:說說你在今天的數學課上獲得了哪些數學知識?還有什麼問題?

1經歷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探索過程,培養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

2掌握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能運用公式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3在解決與面積有關的實際問題中,能進行有條理的思考。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經歷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探索過程。 【教具、學具準備】

說一說下面圖形的面積是多少。(1小格是1cm2) 出示下面圖形:

學生可能無法回答,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猜一猜,並把猜的結果記錄在圖的旁邊。

教師:同學們用估計的辦法測得了這個圖形的面積,但不精確,如果要準確知道它的面積可以怎麼辦?

學生如果不能回答,教師可以引導:長方形的周長可以測量、計算,那長方形的面積呢?

二、探索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 1用數格子的辦法探索麵積計算公式

教師:用1 cm2的正方形擺長方形,至少要多少個?(2個) 學生取幾個正方形擺成一個長方形,邊擺邊思考:用了幾個正方形?擺出的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cm2?

教師:用5個、10個、18個小正方形分別擺成一個長方形,可以怎麼擺?請根據你的操作填寫下表。

學生逐一填表後展示彙報。 姓名正方形個數(個) 面積(cm2)長(cm)寬(cm) 提問:從上表中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可能回答:

教師:也就是說長方形的面積與它們的長和寬都有關係,對嗎? 2用覆蓋的辦法探索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出示下面的幾個長方形:

學生分組用1cm2的正方形去覆蓋上面3個圖形,並填下表: 圖形長(cm) 寬(cm)面積(cm2) 教師:從剛才的探索中,你又發現了什麼?通過交流,儘量讓學生感受到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和寬有關係。

教師:根據上表看一看,算一算,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和寬有怎樣的關係?

教師:是這樣的嗎?再算一算學習例1時拼的長方形,看是否都具有這一關係?

教師:請你們大膽猜一猜,可以怎樣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學生:長方形的面積等於長乘寬。 (板書: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3驗證發現

(1)數一數,算一算,填一填。 小正方形的邊長為1cm,

長方形面積是()每格1cm2 ,面積是() 小正方形的邊長為1cm 長方形面積是() (2)算一算。

1計算下面圖形的面積 2完成練習七第2題 讓學生完成練習七第2題。

3實踐活動:測量並計算面積物體名稱課桌面數學書面文具盒面黑板面長寬面積

教師:這節課你們學習了什麼?有哪些收穫?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問題?

1.結合具體情景,能借助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推匯出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

2.能運用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的歸納類比能力和應用能力。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類推出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通過課件創設情景:小明的家,顯示家裡的電視機。小明的媽媽說:“小明,這張方巾的邊長是9分米,把它用來遮電視機。”小明說:“電視機的熒光屏長56釐米,寬42釐米。”

(1)電視機熒光屏的面積是多少? (2)方巾的面積是多少?

教師:你能根據上節課學習的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解決這兩個問題

教師:根據剛才的討論,想一想可以怎樣計算正方形的面積?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學生說一說正方形的面積與什麼有關係。

(1) 完成課堂活動第2題。 (2) 完成1,3,4題。 (3)思考題。

教師: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又有什麼新的收穫?還有什麼問題?

1能區別周長和麵積,加深對周長和麵積的理解。 2能估測長方形的面積,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過程】

教師:要知道一個長方形面積的大小,你可以怎麼辦? 學生可能回答:

教師:說得好,我們既可以計算,又可以估測。這些辦法都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

教師:如果問題是“這個長方形的面積大約是多少?”你準備用什麼方法解決?(估測)學生獨立解決後,再交流自己是怎樣估測的。

教師:如果要求這個圖形的周長和麵積,先應怎麼辦? 學生獨立測量教科書例4中長方形的長和寬,並計算它的周長和麵積。

學生交流測量情況和計算結果,教師提問:你是怎樣計算長方形的周長和麵積的?

教師引導學生從兩者的意義、計量單位及計算方法上去比較周長和麵積的區別,並交流、填表。

(1)在釘子板上圍成課堂活動第1題的圖形,再想一想它們的周長和麵積分別相等嗎?

①先估計教室面積,再測量出教室的長和寬,並計算周長和麵積。 ②估計操場的面積。

教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對周長和麵積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

1通過對面積單位及其演算法的回憶,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會簡單的單位換算。

2在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過程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進行有條理的思考。

3瞭解單位換算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米尺、小黑板一塊。 學具:尺子(直尺、米尺)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引導學生回憶,啟用原有知識

教師:我們已經學習了哪些面積單位?這些面積單位是怎樣規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怎樣的?

計算數學書、小黑板、教室地面的面積用哪些面積單位合適?這些面積單位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二、主動探究,學習新知 1教學例1 (1)出示例1的方格圖: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呢?說說你

①用數方格的方法來求正方形的面積:一個方格是1cm2,這裡有100個方格,所以是100cm2。

②用尺子量出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是10cm,運用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求出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100cm2。

③這個正方形的邊長還可用1dm表示,運用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求出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1dm2。

(3)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有同學說是100cm2,有同學說是1dm2 ,到底誰對誰錯呢?說說你的想法。

引導學生說出:他們的說法都正確。因為這個正方形的邊長既可以用10cm來表示,也可以用1dm表示,所以它的面積既可以說成是100cm2,也可以說成是1dm2。

(4)由此可見,1dm2與100cm2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教師小結:1dm2與100cm2之間的關係是1dm2=100cm2,因為他們算的是同一個正方形的面積。而正方形的邊長1dm和10cm是相等的,所以1dm2和100cm2是相等的。

(板書:1dm2=100cm2) 2教學例2 (1)師生共同總結學法:①回憶在同一個圖形裡有不同的單位計算面積的過程。②將計算結果進行比較。③找出面積單位之間的換算關係。

(2)運用以上學習方法,小組探究學習m2與dm2之間的換算關係。 (3)檢查探究學習情況。(重點是引導學生髮現:相鄰兩個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0)(板書:1m2=100dm2)完成第49頁的“試一試”。

3教學例3 (1)你能獨立求出這扇窗戶的面積是多少平方釐米嗎?“合多少平方分米”是什麼意思?

(2)“合多少平方分米”就是把求出的多少平方釐米換成用dm2作單位。

1通過練習,鞏固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 2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學知識服務生活的價值。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例2的圖片紙、剪刀。 學具:例2的圖畫紙一張、剪刀。 教學過程

教師:前面我們剛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誰能說說這兩種圖形的面積分別應該怎麼計算?

學生回答。(略) 教師:在我們的日常生產生活中,經常會用到上述知識。

二、教學例1 1呈現資訊。課件出示例1的情景圖,並出示相應的資訊。 2找出問題。

教師:從這道例題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資訊?請找出此題的問題是求什麼。

②土地是什麼形狀?(長方形) ③長方形地的面積怎麼計算?(長×寬) (2)全班交流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 (3)學生獨立解決此問題。

三、教學例2 1呈現資訊。課件出示主題圖及相關的資訊。

2觀察分析。該草地的組成情況是怎樣的?有哪些形狀? 3出示問題。兩個問題同時出現,請學生分別指出草地和小路分別是哪部分。

①左、右分開算,再相加。②左、右合起來組成一個大長方形,再計算。當學生說出第2種方法時,請他到展臺上來動手操作,演示如何組合(用剪刀剪開再組合),全班同學也模仿操作,體會組合的過程。

操作完後要標註各邊的長度,再獨立計算。 (2)小路的面積怎麼算?輔滿小路要多少塊磚?

①找出剛才剪下的“小路”,說說是什麼形狀,長和寬分別是多少。

1分小組合作完成。 2討論出活動的步驟。 3分組活動。

教師: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