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資料收集與整理教學反思4篇 資料教學反思:蒐集與整理的方法與洞察

在教育的年代發展中,資料收集與整理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本文將探討資料收集與整理在教學反思中的應用,從而提高教學質量與效果。無論是學生表現還是教師教學策略,通過有效的資料收集與整理,我們能夠更好地瞭解問題所在,並制定相應的改進計劃。

資料收集與整理教學反思4篇 資料教學反思:蒐集與整理的方法與洞察

第1篇

本章的內容包括全面調查、抽樣調查的概念,抽樣調查的總體、個體、樣本的概念,抽樣調查中簡單隨機抽樣的概念,用直方圖描述的相關概念、步驟及應用。本章內容是國小所學調查統計知識和國中所學知識的承上啟下,大多數統計圖表和概念在前面的學段都出現過,但又和之前所學知識有所區別,是在前面相對零散的、不繫統的知識基礎上的較系統地概括,並初步感受調查系統的思想,學會簡單的統計方法,要求初步建立資料分析觀念,能解析統計結果,並根據結果作出判斷與預測,為後續的中學調查統計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資料的收集、整理與描述》是國中統計學習的基礎,對這部分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對於後續學習資料的分析、概率等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注意打好基礎,對本章中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力等進行及時的歸納整理,尤其是學生對統計語言、統計概念、統計思想的掌握要引起高度重視,針對具體的內容要安排必要的、適量的練習,使得學生對基礎知識留下較深刻的印象,對基本技能達到一定的掌握程度,發展基本能力。通過本章的學習,學生達到了以下的基礎目標:

1、經歷收集資料、整理、描述和分析資料的活動,瞭解資料處理的過程,瞭解全面調查和抽樣調查兩種資料收集方式,設計簡單的調查問卷。

2、體會抽樣的必要性,通過例項瞭解簡單隨機抽樣,體會用樣本估計總體的思想。

3、會製作扇形圖,能用統計圖直觀、有效的描述資料。

4、通過例項,瞭解頻數及頻數分佈的意義,能畫出頻數分佈直方圖。

5、能解析統計結果,根據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並能進行交流。

6、通過表格、折線圖、趨勢圖等,感受隨機現象的變化趨勢。

在對本章知識的學習時,教師在教授知識的同時,也應注意統計知識形成的過程和知識產生的實際背景,讓學生從中體會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絡,感受調查統計的實際價值,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同過本章的學習,學生基本上要達到以下目標:

1、經歷各種資料的收集、整理與描述的探究過程,能夠體會到數學源於生活,並解釋和指導生活這一樸素的道理,體會數學也是處理現實世界中資料的一種有效的科學。

2、通過觀察、對比探索直方圖的性質,能利用直方圖解決一些生活問題和數學問題,能利用頻數分佈直方圖解釋資料蘊含的資訊。

3、通過探究各種統計圖的對比和歸納,系統地認識各種統計圖之間的優點,會根據問題需要選擇合適的統計圖描述資料,進一步體會統計圖在描述資料中的作用。

4、通過本章的學習,對調查統計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瞭解其中的嚴謹的數學思想,明確資料的收集、整理與描述這部分內容學習的基本要求和學習方法。

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加強學習的主動性和探究性,是課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本章中有許多實際問題,豐富多彩的問題情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快樂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在本章的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從身邊的問題研究起,主動收集尋找“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學習材料,並更多地進行數學活動和互相交流,在主動學習、探究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培養能力,體會數學思想方法。通過探究學習激發學生積極思維,鼓勵多種探究方法,促成活躍的探究氛圍,提高課堂學習的效果。

在本章中,課本安排了許多有代表性的實際問題作為知識的發生、發展的背景材料,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內容隨時舉出生活例項,如“在對收集到的一天氣溫資料時候,我們用哪一種統計圖表更能表現氣溫一天的起伏變化等”。因為圖表是比較直觀的,資料是分散的,所以教學中要注重直觀教學,讓學生在充分的觀察、探究思考後歸納得出結論,實踐中應注意多利用日常生活現有的例項進行教學。如在全面調查、抽樣調查的時候,就可以讓學生多看看現實中的各種調查:第六屆全國人口普查、電視節目收視率的調查、定製校服的身高全面調查等。

3、注重知識的前後聯絡,牢記本章內容的承上啟下的地位。

本章知識和國小階段的知識聯絡緊密,同時也為後續的學習做好鋪墊,它是對前兩階段所學知識系統地抽象和歸納,在教學中一定要理清這個關係。同時這也是國中數理統計的開頭,本章還負責解釋整個數理統計的體系問題,因此要講清楚抽樣樣本、簡單隨機抽樣等各種概念的關係,由對抽樣的必要性與可行性學習滲透資料的收集的教學,還有初步引入幾何圖形的集合觀點,為今後的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

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遇到了很多的問題,有一些困惑,通過科組積極研討和教學後反思,很多問題得以較好地解決,通過本章的教學,我們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收穫很多,但是還是有一些問題沒有得到完善的解決辦法。無論經驗還是教訓,現總結如下:

1、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存在的比較大的問題是抽樣調查的學習。學生感到比較困難的是為什麼要抽樣調查,缺乏實踐經驗的學生認為準確無誤的全面調查任何時候比抽樣調查都要好,進而對抽樣調查的一系列概念都吸收的較慢,較難。對於抽樣調查的難以理解,就大膽的讓學生去實踐,佈置一個小組的預習作業,讓他們小組設計三個問題去調查全班同學的'休閒娛樂方式,並且限定一天就要收集到所有的調查資料。通過這個實踐性較強的課後作業,讓學生活生生的感受到調查實踐的艱辛和調查資料收集工作量之大。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強調教學中實踐,讓學生有嘗試去調查,嘗試去實踐,才能體會到數學家們建立的這一套知識的寶貴,才能讓學生深深的感受到某些調查抽樣的必要性。本章中儘可能讓學生多動手,多實踐,在實踐中獲得真知。總之,教學中要使實踐和知識學習結合起來,對於學生來說,收穫是一輩子的。

2、因為學生在以往學習中的習慣和某些老師的陳舊教學方法,相當部分學生動手能力差,習慣上聽老師講,學習主動性差。很多學生甚至有些老師把數學學習理解成解題,這種觀念在某種程度、某些時候雖然是有效地經驗,但是在這一章的教學中,必須強調學生的實踐參與,學生觀察、動手、畫圖等過程有利於學生真正理解和認識資料的整理與分析,尤其是開始階段,學生必須通過這樣的學習過程豐富直觀經驗,然後才能在此基礎上發展抽象思維。

3、由於老師的思維習慣,教學中常常認為這一部分內容非常簡單,所以教學中急於求成,忽視了學生的實際,造成教學中存在漏洞和一部分落後生的產生。在備課的時候我們在關注知識和教法的同時必須關注學生,要充分認識到學生學習主體地位與這部分內容的概念產生與理解的困難。如條形圖國小就學過了,但是直方圖與條形圖有什麼區別呢?不是一樣的統計圖表嗎?教學中一定要注重新知識的傳授與舊知識的銜接與聯絡,不然過快的教學就像水過鴨背,這些知識在學生的腦海停留了短短的一週就消失了,這些都是我們要在教學中避免的。

4、教學中還存在一種不恰當的現象,有的老師一開始就對學生的知識填鴨式的灌輸,對學生的缺乏實踐知識記憶性要求過嚴,造成學生學習負擔增大,心理負擔也無形增大,不利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特別是一部分意志力薄弱的中下生會因此恐懼數學學習。因此教學中要把握好教學的教與學生的觀察、動手,應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教學的目標和要求。

本章單元測試設計了2份檢測題,測試(a)主要是對基礎性目標的檢測,測試(b)則適當加大了對發展性目標與融通性目標的檢測的比重。

資料收集與整理教學反思4篇 資料教學反思:蒐集與整理的方法與洞察 第2張

第2篇

?資料收集整理》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內容,資料的收集整理在生活隨處可見,本單元重視記錄和整理資料的過程,允許學生用多種方式記錄資料,課後的練習題中出現了非正式條形統計圖。

本節課以學生感興趣的事例作為切入口,激起學生統計的慾望,使數學問題生活化。課中我從“我們學校校服的顏色還沒有確定,你覺得從紅、黃、藍、白中選擇哪種顏色合適?”匯入新課,從“怎樣才能知道最喜歡哪種顏色的人數最多”來切入主題,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中。

讓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按照教材上的內容讓學生填一填,那是非常簡單的。為進一步掌握收集和整理資料的方法,提高蒐集資料、整理資料的能力,並能根據所統計的`資料進行簡單的分析,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於是我佈置了一個讓學生收集資料與整理資料的過程的活動。記錄一週自己(或爸爸、媽媽)看電視的時間,並介紹給大家,(時間長短、自評、對同學提建議等)。

第3篇

在教學上,本節課採用“引導探究”式教學。從學生身邊的問題出發,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探究問題,利用以前的知識解決問題。在教學活動中,我關注的是教學過程,以及學生在討論中悟,悟中獲,獲中學,學中創新。自己主動獲取知識,同時也感受到合作的必要性。本節課我創造了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採用創設現實的、有趣的、有思考性的問題情境;然後組織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主動獲取知識;最後拓展應用。體現了數學知識來源於實際,又應用到實際中去。這樣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的自主意識,在參加數學活動的過程中去感受和體驗,體現“以人為本”。

上課一開始我就創設情境,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喚起他們學習新知識的慾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出示例題的情境圖,讓學生仔細觀察,說說圖中都有哪些人物,他們分別在做什麼?再提出“還想知道什麼”,引導學生提出一些問題,如學生比老師多多少人,參加哪種活動的人數最多等。

提出問題後,先告訴學生:要解決這些問題,可以把圖中的人物分類整理。同時組織學生討論分類的方法,並通過交流使學生明確:可以按不同的標準對圖中的人物進行分類整理。如,可以按老師和學生分成兩類;可以按參加的活動分成看書的、下棋的、做遊戲的;還可以按老師和性別分成男的和女的兩類。

明確分類和方法後,要求學生分別到情境圖中收集資料,並把收集的資料按選定的'標準進行分類,同時用合適的方法呈現分類整理的結果。學生活動時,我深入到學生中去,瞭解學生收集和記錄資料的方法,並對個別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必要的幫助和指導。同時讓學生在小組裡交流分類整理的過程。全班交流時,既要讓學生說清楚是按什麼標準進行分類整理的,是怎樣整理的,又要充分展示學生中出現的不同方法。還要讓學生說說分類整理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然後先讓學生說說通過分類整理,知道了什麼,並回答教材中提出的問題;然後引導學生比較整理得到的不同結果,說說上面都是對同一批人物進行分類整理,為什麼分類的結果卻各不相同。

最後,引導學生回顧分類整理的過程,說說自己有哪些收穫和體會,以幫助學生進一步梳理活動過程中獲得的認識與體驗,使方法得以明確,經驗得以積累。

總之,本節課我力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參與學習過程中形成統計意識,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服務於生活,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極大興趣。

第4篇

我剛接手二年級下冊數學教學的第二堂課,本學期一開始是簡單的統計知識,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第一單元《資料的收集和整理》的例2。上課之前,在備課這個環節我仔細研讀了教材和教案,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教學過程,由於經驗欠缺,我向同年級的李老師詢問了她本節課的教學思路,結合教參,我找到了自己覺得比較合適的方法。

首先我帶領大家回顧複習上節課(例1)的重點知識,上節課我們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統計出了本班同學最喜歡的校服顏色,最喜歡的課外活動等等。通過談話,引出本節課的內容,老師今天想請大家幫一個忙,一同來評選出一名得力的數學小助手。

由同學們推薦兩名心目中最滿意的人選,但是選誰更合適呢?大多同學都說出了上節課的方法,舉手表決。但舉手這種方式,它也有一定的限定因素,有時候會存在很多人情因素,可能會影響同學之間的和睦團結,這個時候呢,我們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效仿李老師的方法,我準備直接在課堂上演示投票這個過程,讓同學們人人蔘與,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切切實實的去感知這個投票的過程。在統計票數的時候,找幾名同學上講臺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記錄,其他在座的同學來監督。剛開始還擔心時間不夠,這樣課堂也可能會比較混亂,但這節課下來,我覺得效果還是挺不錯的。不過有些細節之處,的確是需要注意的,在選同學時,由於節省時間在黑板上我只寫了一個姓氏,其中有一個同學姓“朱”,在唱票的時候就鬧了一些小笑話,“朱同學,王同學,朱同學,朱同學……”讀的快時也就把同學兩個字省略了,結果就成了“朱,王,朱,朱……一個王,兩個朱…”同學們不禁也都笑起來了,不過我真不是故意的,孩子們也都挺懂事,沒有一個同學故意搗亂的,倒活躍了課堂氣氛,這多虧於平時班主任老師對他們習慣的培養。課堂上由老師來念結果,這樣也就可以適當的把握速度,節省了不少時間呢。並且還要保證上臺板演的每個人都是用不同方法來記錄的,這樣更便於比較。最後我們得出畫“正”字這種方法是最方便清楚的,一個“正”字代表五票,還可以充分利用5的.乘法口訣快速的算出票數。但覺得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在這個知識點上沒有強調到位,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更加的突出重點,多次強調。

在分析結果時,有這樣一個問題:有兩位同學缺勤沒能來,如果他們也投了票,結果會怎樣?剛說到這個問題,就有一個同學舉手說“老師,我們班也有一個同學請假了,加起來的人數不對!”我回頭看了看剛剛的統計結果,的確少了一票,就立刻表揚了這位善於觀察善於動腦思考的同學,順勢引導同學們來思考“如果請假的這位同學,投了票結果可能會怎樣呢?”這個問題倒沒難著大家,可能由於這個問題貼近同學們的生活,所以變向的同學們也就很容易的理解了例題中的這個問題。這也讓我想到有次教研時說到的,情景問題不能生搬硬套,一定要貼近同學們的生活,便於理解。

在練習鞏固時,我卻發現同學們的掌握情況並不是讓我太滿意,他們對知識還不能夠靈活應用,對於解題的方法還沒形成一定的套路,這個問題課後張校長也給我提了一些不錯的建議,抓緊時間瞭解學生的情況,課堂上多關注多檢測那些學習相對不那麼輕鬆的同學。另外課後整一些隨堂測試的小頁子,我們用過一次,這種方法可以當即就瞭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薄弱點,在下節課滲透補漏強調。

這堂課我收穫了很多,備課要多方面;平時多聽課多學習多交流;課堂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引入情景要貼近生活;把重點關注後進生貫穿於每堂課;把隨堂檢測當成一種習慣;二年級的小孩子課堂中間視情況可讓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