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大學生的個人禮儀6篇 10個步驟,讓你成為大學生中的禮儀達人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個人禮儀的重要性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尤其是對於大學生來說,良好的個人禮儀可以為他們在職場中贏得更多機會和競爭力。本文將為大家探討和分享大學生應該具備的個人禮儀。

大學生的個人禮儀6篇 10個步驟,讓你成為大學生中的禮儀達人

第1篇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當中,仁和禮佔有重要的地位,孔子曾提出“仁者愛人”“克己復禮”,即有博大寬廣的胸懷,寬容愛人,尊重別人,和他人和睦相處,剋制自己的言語,約束自己,符合禮的要求,在這種言語要求的情況下,人們之間往往形成和睦友愛的和諧關係,而禮貌用語正體現了這一點。古代很多禮貌用語如賓客到來的時候,主人會說“光臨”;請別人接收東西時,會說“笑納”;求別人指點時,會說“賜教”;身體不適時,會說“欠安”讚美別人的見解會說“高見”等等。這些禮貌用語在現代幾乎不常用了,但它的影響還在,如我們在向別人諮詢時,通常“請問,你知道xxx怎麼走嗎?”當向別人請求幫助,表示感謝“讓您費心了!”當需要考慮一下再回答別人問題時,“我再斟酌斟酌。”

而大學生在言語方面的.改變是緊隨潮流的,帶有時尚感,例如,當見面時,不再說“你好/您好!”他們認為這樣會顯得過於死板生硬,過於正式而帶有一種距離感,而是說採用帶有隨意色彩的英文“hi/hello!”或“嗨!”這樣顯得熱情,討人喜歡。當陌生人見面時,不再詢問“您貴姓?”而是直接詢問“hi,你叫什麼名字啊?”或稍微委婉些“你能告訴我你的名字嗎?”當熟人見面的時候,是這樣說的“hi,去哪兒啊?”“美女/帥哥,最近咋樣啊?”言語中所採用的“美女/帥哥”等這樣的詞語早已在大學中習以為常,並不顯輕浮,反而是對對方的一種讚美和肯定,也是一種禮貌的用語。

與對方說話時也要也應注意一下儀態,語氣要親切並且態度落落大方,最好能夠面帶笑容,不是虛偽的笑,而是非常自然、友善的笑,從心底發出的笑往往目光帶有含笑脈脈會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

大學生的個人禮儀6篇 10個步驟,讓你成為大學生中的禮儀達人 第2張

第2篇

本人從xx年10月加入禮儀隊,大半年認為得到了許多方面的學習鍛鍊,社交禮儀、人際溝通、為人處事等。20xx年4月,本人擔任了禮儀隊後備一職。任職了幾個月,禮儀隊的大小活動。活動前期準備,開展組織進行,活動結束總結經驗,本人都努力做到盡職盡責,跟隨禮儀隊的步伐共同進步,以下是我的述職報告

新學期開始,禮儀隊在學校門口擺設新生諮詢處。新生交流會,階梯教室的人員,工作人員細心準備,隊長的精彩招新,無疑為禮儀的宣傳又增色彩,結束後我們分發入隊申請表,登記邀請新生加入。

在經過開學典禮、綠城廣嘗辯論賽、科技館和黨課結業、文化遺產大賽等多次活動。我們有過失誤。可是我也從中吸取了經驗,知道如何改進並努力爭取做到最好,要做一次活動有一次活動的樣子。從中努力並完善自己。

加入禮儀的人員都是極積向上的人,隊長在納入人員時考慮到了各個方面,不僅要有良好的心態,更重要的是要有團結一致的精神,和互幫互助的品質。隊長在剛開始的時候便加強了對我們的'身體鍛鍊和心靈上教導,告訴我們不論何時都要記住我們是一個整體,我至今都沒有忘記隊長的教晦。我也是一直這樣做的,做任何工作從來不我行我素,按照自己的脾氣。我一直堅信: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總有一天我能像雄鷹一樣翱翔於九天之上!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盡力彌補把工作做的更加完善。加入禮儀隊大半年中,雖然忙一些,有勞累的辛酸;也有開心的歡笑;有批評的失落;也有表揚的歡喜;有努力的結晶;也有奮鬥的痕跡。

在禮儀隊我不僅學會了如何團結協作共同進步,更重要的是我在禮儀隊中找到了自己的價值,積累了無上的信心,還讓我體會到了生命的充實,希望禮儀隊能在以後不斷髮展,綻放出耀眼的光茫。

第3篇

服飾反映了一個人文化素質之高低,審美情趣之雅俗。具體說來,它既要自體協調大方,要遵守某種約定俗成的規範或原則。服裝不但要與自己的具體條件相適應,還必須時刻注意客觀環境、場合對人的著裝要求,即著裝打扮要優先考慮時間、地點和目的三大要素,並努力在穿著打扮的各方面與時間、地點、目的保持協調一致。

語言是人類交往溝通活動的基本工具。人們靠語言交流思想,傳遞資訊,表情文明的語言樹立人文明的形象,雄辯的語言樹立人雄辯的形象,幽默的語言樹立人幽默的形象,虛偽的語言樹立人虛偽的形象。

風度是指一個人的風貌儀表和舉止態度,同時也是指一個人精神、氣質、品的外顯表現。因此風度實際包括精神狀態、儀表禮節、行為態度和言辭談吐。它實際反映出人的道德、品格、性格氣質、學識修養、處世態度等。有人說,高雅的風度是通向朋友心靈的暢通無阻的護照這是每位渴望擇業成功的大學生朋友都值得擁有的護”。

儀表是大學生自我形象的重要方面。儀表形象主要是指一個人的儀容和體形。它是由個體生理特徵和服飾共同構成的一種直觀的外在形象,儀表之美是人類的天然美,具有儀表美的人為自己贏得了獲取成功的最初機會,因為現代社會中人們習慣用美的標準來觀賞人、評價人、選擇人。

在招聘時,大學生求職形象如何看起來似乎是主觀的東西,是招聘人的'主觀印象,實際上是客觀的,是大學生的行為產生的效果。從生理學角度說,行為就是包括臉部在內身體各部位做出的動作,這些動作可以是有意識的也可以是無意識的。人們的舉手足,一顰一笑,都會給人持久的印象,併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行為動作,對人的造型是不可等閒視之。

第4篇

(一)現代人越來越注重個人形象,因為它為良好的人際關係、職業發展和優雅的生活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個人形象的重要性不僅僅屬於總統競選,名人明星表演時的公眾效應,它與每一個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個人形象原指個人表露在眾人面前的儀表、儀容和儀態,現被認定為一種表現個人外在和內在的處世方式。表現為衣著、髮型、化妝、裝扮等方面,並輔之以談吐舉止與性格氣質。正確的個人形象是在認識自我的優劣長短之後加以修正,然後塑造完全自信的生活態度與豐富內涵。

服飾實際上是一種符號、一種暗示,他能夠向人們傳遞出你是否具有職業精神。

生活或社交場合,每個人都希望自己風度翩翩,儀表堂堂。期望在不同場合的穿戴能為自己增添更多的魅力。

在服飾裝扮的禮儀原則中,首先便是適應性。即服飾裝扮必須符合年齡、性別及場合要求。年輕人可以選擇輕盈、多彩的服飾;

服裝的選擇還應體現職業身份與個性氣質。不同的行業,不同的職位,不同的性別,會有不同的要求,而其中和諧性最為突出。

服裝的選擇是一種整體效果,無論色彩、款式、面料、質感都是整體效果中的一部分,服裝以外的配飾也必須是對整體效果的一種補充和增值。要求服飾上下一致,深淡相宜,搭配協調,既簡潔又不平庸。

服飾禮儀的最終目的是體現與眾不同,因而選擇有個性風采的服飾裝扮是一種上策之選,切忌隨波逐流,時尚是一種美,但時尚的東西未必適合自己,千萬不能將自己的個性淹沒在人群中,在考慮服飾禮儀原則時,唯一性是凸現個人品味的關鍵。

色彩作為一種無聲的語言,向人們傳遞著無聲的情感。要談服飾美,就不能不談色彩。

色彩是服飾美的重要因素,不同的顏色可以引起不同的心理反映,赤橙黃綠青藍紫,黑白金銀灰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傳達出不同的美感。例如:紅顏色使人聯想到火和太陽,給人以興奮、熱烈、喜悅、忠誠之感。另外,一種色彩在與不同的色彩相配時,也會顯示出新的美學特徵。例如:紅與黑搭配會顯得濃豔、莊重與豪華,是“木炭與火”的搭配;紅色與白色的搭配,則是“雪中紅梅”的搭配,這時的紅色會表現出俊秀、亮麗的屬性。 (一)色彩的三屬性。

色彩有色相、明度、純度三種屬性。色相就是指色彩的容貌。除無色彩的黑白灰之外,還有人們熟知的“紅橙黃綠青藍紫”都是色相的基本稱謂。明度也稱亮度。它表現了色彩的明暗程度。淺而亮的顏色明度高;深而暗的顏色明度低。純度就是色彩鮮豔的程度,又稱色彩的飽和度。

色彩豐富了我們的生活,它能夠傳達人們的各種感情,具有個性和象徵性。所以我們對有些顏色感覺舒服,而對有些顏色感覺不舒服。要使服裝的配色達到恰到好處的效果,關鍵在於要明確並掌握服裝各種色彩的基本性格。

1.紅色,象徵著生命、健康、熱情、堅強、朝氣、希望、活力等。

2.橙色,象徵著活潑、明朗、興奮、熱烈、華貴、快樂、跳動。但它的獨立性弱,只要在橙色中加入一點黑或白色就立刻失去了它的特性。

3.黃色,象徵高雅、輝煌、光明、莊嚴、富貴、奔放、樂觀。

4.綠色,象徵著安全、自然、安詳、清新、恬靜、成長、希望、積極等。 5.青色,象徵著寧靜、悠遠、遼闊、清冷、樸實、希望、沉著、典雅等。

6.藍色,象徵著深遠、成熟、理智、崇敬、柔和、莊重、青春等。藍色常給人以清新、平和、恬靜的輕快感覺,是服裝上使用最多的色彩之一。 7.紫色,象徵著神祕、高尚、富貴、權威、華麗等。

8.黑色,象徵著素穆、神祕、莊重、沉沒、孤獨、絕望等。黑色給人以高雅、嚴肅、成熟、孤傲的感覺。面板白晰者穿著可把膚色襯托的更加嬌嫩潤白。同時運用黑色具有收縮的特性,使穿著者的體積顯校

9.白色,屬於無色彩,最能體現高貴氣質。在白色襯托下,其它顏色顯得更加鮮麗,感覺更為明朗。白色適用範圍廣泛,較易和其他色彩搭配。易產生個性。

10.灰色,象徵著憂鬱、隨和、沉靜、平凡、素雅、無個性。它與任何顏色都可搭配使用。有沉穩、隨和。無個性的特點。灰色作為一種中間色,年齡、各個季節裡穿著使用。 11.褐色,表現古樸、自然溫和、謙虛、含蓄、持重、優雅等。褐色會使人想起泥土的芳香,秋天的景色。褐色服裝給人以踏實沉著含蓄溫和之感。

自然界的色彩千變萬化。然而,服裝色彩的運用卻要因人而異。因為服裝是穿在人身上的,它的色彩就應和人的膚色、年齡、體形、職業、場合等因素相協調。

儀表美和著裝美是審美能力的體現。莎士比亞說:“服飾美往往可以表現人格”。郭沫若說:“衣裳是文化的表徵,衣裳是思想的象徵”。所以說衣著裝束反映了一個人的品味與修養。 “腹有詩書氣自高”,多讀書,多加強內在的修養和服飾方面的修養,有助於提高穿衣品味,穿出成功形象,穿出魅力,尤其對一個求職者,衣著是你成功與否的基本要義。

(四)面試個人形象設計與職業崗位的特徵。不同職業崗位對從業者的形象要求是不一樣的。以下介紹10種職業,在著裝等方面的標準的形象要求。

1.服務人員:乾淨整潔,不施濃妝。使用普通話,善於禮貌用語。口齒清楚,微笑而不做作。服裝色彩一般是上裝顏色淺,下裝顏色深,以穩重為主。不要穿過於休閒或家庭化的服裝。

2.操作技術人員:穿著整齊乾淨。服裝式樣多為制服。女性以短髮為主。

3.管理人員:穿著不一定時髦,卻一定要大方,甚至略顯成熟也無妨。與人交往是其工作的核心,故而接人待物要和藹可親。耐心周到。

4.文祕人員:多為女性,講話聲音甜美親切,穿著端莊大方,舉止有分寸。制服與職業套裝為服裝主體,配飾物可點綴出活潑可愛。

5.宣傳人員:企業形象代言人,要求語言清晰,普通話標準。與人交談掌握分寸,突現體面大方。著裝以職業套裝為主,不宜穿戴過多或過於貴重的飾物。

6.設計人員:穿著自由,舒適自然,張揚個性。但面試前要考察招聘單位的企業文化,不要穿前衛的服裝。 7.銷售人員:穿著帶表公司的形象,應體現出明媚靚麗,要注意和公司的文化氛圍相一致。儀表姿態要得體。

8.財務人員:著裝應簡潔幹練,不可追求帥氣而以酷裝打扮,切忌過多的裝飾。 9.教學人員:著裝得體大方,整潔乾淨,發音以普通話為標準,不著奇裝異服。

面試前一定要洗澡,換上乾淨的衣服和鞋襪,保持體味清新,使你更加的精神抖擻。

臉是人體外露的部分,考官在觀察應聘者的同時,還能觀察到應聘者臉部的`衛生狀況,因而,面試者在應試前要清洗掉臉上的汙垢和汗漬,一定要注意臉部的清潔衛生,否則,考官將會毫不留情地扣分。

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面試前不要吃帶有強烈異味的食物,也不要抽菸喝酒。以免有不潔的口氣,引起考官的反感。牙齒是口腔的門面,牙齒的清潔是儀表儀容美的重要部分,而不潔的牙齒是被認為是交際中的障礙。當你露出發黑或發黃的牙齒在談笑風生時是不雅的。如果牙齒上有牙垢,是很失風範的事情。牙縫裡千萬不要留有食物殘渣,否則會讓考官倒胃口。

一頭亮麗、柔軟的頭髮是青春活力的象徵。頭髮是人體的制高點,很能吸引他人的注意,應聘前男女同學都要對自己的頭髮洗護乾淨,不要有異味,特別要注意頭皮屑的清理。

當你在遞簡歷時與人握手時,總先看到的是你的一雙手,形成一種印象。手的形象與人的整體形象密切相關。通過對手的觀察,可以判斷這個人的修養與衛生習慣。尤其是指甲縫裡的汙垢更是忽視不得。建議求職面試的女同學應保持指甲的本色或清爽明亮的中性顏色,不要塗彩色指甲油。

男同學面試前一定要將臉刮乾淨,不要留小鬍子。使其容光煥發充滿活力。

“濃妝淡抹總相宜”,這是蘇東坡的一句名詩。中國女性的膚色偏黃,化淡妝可以彌補,亦可提神。一般去正規的中外企業面試,女性需要稍微化一些淡妝的,方顯得更有朝氣。女性至少應該在眉、脣、頰三個部位上稍下功夫。面色健康、紅潤才顯得有親和力。對於尚未畢業的女大學生,帶有樸素氣質的淡妝既符合自己的身份,也與面試的要求相吻合。切忌濃妝豔抹。

我們建議求職面試的女同學面試時淡妝出行。尤其是去外企更要化妝一位著名的化妝大師曾經說過:“化妝就好像我們日常進食一樣,永遠不能過分,要適可而止,八成便足夠”。這句話可以作為應試女同學化妝的標準和底線。

化裝師的水平可達到三個境界:“為面容化妝”、“為個性化妝”、而最高境界的化裝師則是“為生命化妝”。它能夠拂拭掉人心靈的塵埃,能夠讓人的生命更加美麗而輝煌。 淡妝的基本步驟:

2.選用適合自己的粉底霜(粉底霜越接近自己的膚色越自然越好)。

總之,高明的化妝是看不出的化妝,但讓人的視覺又感到很舒服,又不露人工痕跡,美麗而淡雅。

第5篇

?弟子規》中有言:“衣貴潔,不貴華;上循分,下稱家。”穿的衣服貴在整潔大方,而不在於華麗;衣服要符合自己的身份,還要和自己的家庭條件相適合。大學生作為無經濟來源的特殊群體在著裝時更要遵循這一教導。

大學校園是知識的聖堂,禮儀的殿堂,大學生著裝更要符合自己的身份,穿著整潔大方是其最基本的要求。艱苦樸素是老一輩革命家的傳統,更是當代大學生應該傳承和發揚的優良品質。大學生著裝不能過分追求服裝的品牌,過分追求服裝的華麗,過分追求社會上的時髦。大學生著裝要使家庭條件的狀況,合理的樸素的穿著。試想穿著吊帶衫坐在教室中上課是什麼情景,穿著拖鞋在大街上逛來逛去是什麼效果.....大學生的著裝禮儀!這樣著裝不僅影響一個大學生的良好形象,還直接有損學校的形象。再試想如果大學生過分虛偽秉承“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理念,不視家庭條件追求名牌盲目攀比,會給家中老母親增添多少銀髮,留下多少歲月的痕跡?這些是當代大學生著裝時應該的嗎?

在校園中是一名學生,穿著要符合身份符合要求;走出校園代表著學校,更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著裝是不是符合身份,符合禮儀。

大學生適合穿著什麼樣的服裝呢?一般來說大學生穿著以休閒、運動裝為宜,但不同場合不同時間應靈活對待,合理穿著。

休閒、運動裝適合大學生的大部分活動學習生活,穿這樣的衣服進辦公室,去上課,去遊玩都沒問題。除特別規定必須穿特定的服裝的場合外,休閒運動裝是不會引起爭議的。但在一些重要的會議、鄭重的場合還是提倡穿正裝。在一些特定的場合,如實驗室、宿舍、求職等,必須按有關規定進行著裝。實驗室中一定要穿著簡單,穿特定試驗服裝;宿舍中可以隨意一點,但也要注意宿舍環境進行著裝。對於求職的大學生來說必須穿正裝,給人家一個好的印象。

校服或系服是學校的統一標誌,在校大學生提倡穿著校服。穿著校服會給人一種熱愛校園熱愛院系的優越感,同時也代表了一個學院一個學校的.精神風貌。

以上淺談了大學生的著裝和應穿著的服裝,但還有一些問題需要注意。

?弟子規》有言:“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帽子一定要戴端正,衣服鈕釦要扣好,襪子和鞋子都要穿整齊,鞋帶要繫緊。《弟子規》講得很簡單但又恰到好處,強調了基本的穿衣穿襪。有些學生喜歡坦胸露乳,穿著拉拉蹋蹋,很影響大學生光輝的革命形象。穿著整齊,舒服自然,又是對大學生的基本要求。

在校大學生雖然不用像大人物一樣注意自己的著裝,但最基本的著裝要求禮儀還是要知道的。著裝要注意色彩的搭配,給人以美感。著裝要整潔大方,要整齊,要符合自己大學生的身份,要儉樸要稱家。

如今大學生的打扮,再也不像十幾二十年前那樣清一色卡其布軍裝,男生平頭,女生短髮。在大學校園裡觀望,著裝色彩豐富,款式更是多種多樣。但個別學生的著裝也帶來了爭議,一些不太適宜的打扮也會對自己或者他人造成一定影響。

夏天的時候在大學裡行走,經常可以看到一些人穿著各式各樣的拖鞋晃盪,一些人甚至把拖鞋穿進了教室。在某高校教書的王教授感慨地對記者說,現在的一些孩子,真的越來越不像話。上課的時候發現學生穿著拖鞋,尤其以男生居多,而且花樣還不少。現在學生當中流行一種木屐,很多男生都穿著它來上課,一次有學生上課遲到了,竟大搖大擺地穿著木屐進來,發出拖沓又響亮的啪啪聲,惹得大家全來觀望。王教授指出,穿拖鞋進教室,本身就不太文明,但還只是看著不雅觀,現在問題是已經影響了課堂的秩序。大學裡張揚個性無可厚非,但這種自由不能總是體現在個體身上,更不能只體現在物質上,尤其是個人的穿著。

記者調查發現,在高校裡還有一個不文明的現象就是夏天男生喜歡在宿舍樓裡光膀子。原來一到夏天,很多男生都嫌天氣熱,

上身脫得精光做“膀爺”,讓一些進男生宿舍的家長和女生看著十分不雅。此外,由於對nba球星的崇拜,一些大學生也開始模仿他們的髮型、衣著,有的甚至還釘鼻釘,打耳洞,文身,一副完整版的嬉皮士模樣。加上哈韓、哈日的風氣,一些奇裝異服也在校園裡流行。這種現象雖然還是少數,但有上升的趨勢。

當然,也有男生抱怨女生打扮的。學中文的小莫就告訴記者,現在的某些女生打扮一點不落在社會上女性的後面,低胸吊帶已經不算什麼了,一些花裡胡哨的打扮真是令人咋舌,很多人還大大方方地進教室。班裡女生多,有時候上課,一眼望去五顏六色,很多人穿得實在太露,更受不了的是自己的鼻子,香水牌子雜七雜八,教室裡也通常是各種氣味混雜。

專家認為,當代大學生的個性追求確實比前一代人有了一個很大的跨越,社會的多元化必然會導致追求的多元化。但很多人卻只停留在物質追求上,特別是很多人在服裝上都在極力地求新求異。大學生作為高學歷者,應該學會尊重他人,在著裝上應適宜,大方自然,不要讓人生厭。同時,學生在追求個性著裝之餘更不能影響自己的身心健康。一些學生模仿嬉皮士打扮,即使學校沒有明文禁止,但文身、穿孔等有些會不利健康,特別是現在

社會上提供這類服務的經營單位良莠不齊,一些不規範的店鋪,很容易出問題。

總之,當我們大學生在學校裡應注意注意著裝禮儀,穿著要符合身份符合要求;注意色彩的搭配;使大學生的思想觀念、行為導向和為人處事等方面發生積極改變,從而進一步提高我們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

第6篇

本學期的校選修課,我選擇了社交禮儀這一門課程,究其原因,我認為自己作為一名當代青年大學生,在真正邁入這個到處充滿競爭力的社會前,十分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個人禮儀素養知識,它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處理社會中的人際關係、行為舉止等等,多掌握一些別人所不太瞭解的知識,便能夠讓我們在以後的諸如求職、交往、處事等事情上獲得更多的主動權,從而讓自己的人生擁有更多發展的機會。下面我就來論述一些關於大學生的個人禮儀,請予指導。

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悠久的文明史,是一部人類社會的發展史,給全世界文明做出來巨大的貢獻。中華民族向來以“禮儀之邦”享譽全世界,遇事則明禮,成為人們共同的處事行為準側。從古代先賢的以禮治國到如今的和諧社會,無不體現著一個“禮”字。“人無禮不生,事無禮不成,國無禮不寧”,荀子的這一名言中,雖然此中之禮與我們當代社會的禮有所不同,但他還是真真切切的道出了禮的重要作用,值得我們每個人去深思。

在現代社會,隨著人際交往的日漸頻繁,人們對於個人禮儀也是倍加重視。雖然說個人禮儀僅僅涉及言談舉止,穿著打扮,處事方法等,但越是一些容易被人忽視的小細節,越能夠體現出一個人的文化水平、文明程度的高低。個人禮儀作為一種社會文化,不僅僅只涉及到個人,它更能夠折射出整個社會的文明發展程度,影響廣泛。倘若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待人處事,我行我素,那麼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將變得十分地困難,社會發展毫無秩序可言,最終受到最大影響的還是我們自己,因此我們必須要學習個人禮儀,於己於人於社會都有利。

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禮儀文化是人類社會的巨大瑰寶,它教我們如何待人處事,時至今日任然具有巨大的生命力,我們理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來好好地繼承與發展。但是時代的車輪轟隆隆地滾進了21世紀,一個社會大發展,大變革的.時代,一些傳統文化面臨著巨大的危機,一些國人的禮儀修養意識日漸淡薄,總想著按自己的那一套來處理事情,不管別人的感受如何,他們給自己貼上了特立獨行的標籤,認為這樣能夠吸引別人的眼光,成為矚目的焦點,並且還沾沾自喜,殊不知他們的人生將是無比的失敗的,因為他們的行為不會被大多數人所接受、理解,只能在小群體中獲得自我滿足,僅此而已。大學生作為社會中的一個獨特群體,處於課堂知識學習的末期與正式邁入社會的準備期這一過渡地帶,更應該有良好的個人禮儀修養,但是縱觀這一群體,仍發現問題不少。

如今的在校大學生大多是家裡的獨生子女,他們從小就處在全家人的悉心照料之下,被視為家裡的掌上明珠,是家裡的一塊寶,碰也碰不得,提出的種種要求父母總是想方設法地去儘量滿足,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個人修養禮儀知識嚴重欠缺。比如,亂穿馬路闖紅燈,在街道上四五個人並排走;在公共場所亂丟垃圾,隨意踐踏草坪;在圖書館看書時高聲喧譁打電話,吃東西;不按先後原則排隊等待;在課堂上老師在上面授課,學生在下面紛紛變身手機黨,連頭也不抬,別說是聽課了;上課經常遲到或者乾脆翹課;在日常生活中不懂謙讓,不會問候,不尊重師長;更有甚者無視學校的各項校規校級,頂風違紀。

觸碰“高壓線”等等,不勝列舉。看到這些現象,令我感到十分的汗顏,因為有一些也的的確確發生在了我的身上,平常甚至還未曾發現或認識的不夠透徹。試想一下,一旦進入社會,便要在一個時時刻刻充滿競爭的氛圍中去拼,如果在工作當中也無視禮儀,做出一些讓領導不滿意的舉止,那麼等待我們的估計只能是“炒魷魚”了,到那時覺得後悔已經來不及了,可以說就是因小失大啊。

1.從小家庭成員的寵愛讓他們沒有意識到禮儀修養的重要性,家人一味的順從讓他們明白不了待人的正確方法,很有可能連在飯桌上要讓長者先動筷的意識也沒有,更別談以後在工作應酬中知道怎樣做才是對的。家人對他們的行為也不加以干涉,從而慢慢成為他們的一種習慣,有了習慣以後要改可真是不太容易了。

2.我國的特殊國情決定了我國的應試教育體制,從國小到國中到高中,他們的終極目標都是進入高一級教育層次,因而教師們不約而同地把升學率作為教書的可以說唯一準則,而對培養學生個人品德方面卻不太重視,更別談專門開設一些禮儀課程等等,導致學生們在最容易改變自己,掌握個人禮儀修養的關鍵時期喪失了黃金時機,未能塑造出良好的個人禮儀修養,這何嘗不是教育體制的一種失敗呢?

3.學生本人在學習階段一味地認同“唯學習論”,認為只要自己掌握了該有的知識,考上一個好的大學之後就一定可以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因而他們只顧學習,不去主動掌握一些基本的社交禮儀知識,比如說有一些學生在畢業之後的面試時與人溝通不暢,行為舉止不規範,從而失去一份自己本可以勝任的工作。還有就是學生本人有時太以自己為中心,不懂得顧及周圍其他人,比如有時為了自己的一點利益可以去犧牲他人利益,不知道尊重他人,甚至在明知道傷害了別人的情況下也不去認錯等等,根本沒有認識到禮儀的重要性。

1.學生個人自覺地去看一些關於社交禮儀方面的講座、書籍,吸取其中的知識要點,最重要地還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以這些禮儀知識來要求自己,對照自身的不足之處及時改正,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積極地去掌握一些求職應聘的相關知識要領,以求在以後的求職過程中勝人一籌。

2.高等教育院校應該多多開設相關的禮儀課程,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來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水平,創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為學生髮展提供正確的輿論導向;開設禮儀大講堂,邀請所有學生去接受禮儀知識培訓;對應屆畢業生組織模擬招聘會,讓他們提前知道一些關於求職時的言談舉止、著裝等方面的注意點;開展組織“校園禮儀之星”等的評選活動,在學校掀起人人學禮儀,人人踐行禮儀的良好風尚。

3.發揮社會輿論對大學生禮儀素養的引導作用,各類新聞媒體機構藉助電視、廣播及微博、微信、客戶端等新媒體介質廣泛宣傳正能量的好人好事,讓包括學生在內的所有大眾都能夠從中掌握到好的個人禮儀知識,讓他們在日常人際交往中來積極踐行;在公共場所設定相關的廣告宣傳欄,輻射到每一個大眾群體。

大學生作為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要自覺地學好禮儀,用好禮儀,不斷提升自身文化修養與社交能力,用自己的切身行動來影響周圍的一群人,由小及大,從點到面,最終在全社會讓禮儀蔚然成風,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