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草船借箭》教案5篇 《草船借箭》:贏在智慧的戰場!——教學設計及實施計劃

本教案以經典戰爭故事《草船借箭》為素材,通過多項教學活動,提升學生分析、歸納和應用能力。內容全面,既涉及歷史知識、文化背景,又包含實用技能、思維能力的培養。為中國小教師提供了一份優秀的教案參考。

《草船借箭》教案5篇 《草船借箭》:贏在智慧的戰場!——教學設計及實施計劃

第1篇

教學重難點:分角色朗讀課文,初步領會人物的性格特點。

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根據《三國演義》中的故事改寫的課文《草船借箭》。板書課題。

⒈誰知道箭是什麼樣子的?板書劍字,這個劍和箭一樣不一樣?周瑜問諸葛亮水上交戰用什麼兵器最好?你知道嗎?

⒉誰知道草船借箭這個故事發生在什麼時候?三國指哪三國?(出示地圖)它們分別由誰統治?

⒊草船借箭的故事,講了哪幾個人物?他們分別是哪個國家的,幹什麼的?

⒋當時,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史稱三國鼎立。周瑜、諸葛亮怎麼會走到一起的?

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曹操打敗了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於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到孫權那裡幫助作戰。草船借箭就是在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發生的。

⒈輕聲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的讀音,想想:借箭的過程是哪一部分?剩餘部分分別講什麼?

②指名回答。師板書:起因、準備、經過、結果。教師指出:這是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寫的。

四、分角色朗讀第二自然段,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

⒈初讀了課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想設計陷害他。第二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對白。我讀提示語,一、二組讀周瑜的話,三、四組讀諸葛亮的話,想一想:從對話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諸葛亮分別是個什麼樣的人?(師生讀書)

⒉這一段對話的提示語太單調,總是周瑜問,周瑜說?我們學過的提示語中,常常有恰當地描寫說話人的動作、神態等的語句,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人物的'個性特點。我們接下去就來通過人物對話的朗讀和揣摩,給文中加上確切的表示人物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的提示語,再讀讀這段話,進一步體會人物的人性特徵。老師這裡也提供一些提示語,看看可以用在何處,並說明為什麼用這樣的提示語。多媒體出示。

⒍小結:這一段的語言交鋒,句句緊逼,刻畫出兩個人鮮明的性格特點。周瑜表面客氣,內心暗藏殺機,表現了他心胸狹窄,凶狠狡詐。諸葛亮明知周瑜不懷好意,卻以大局為重,從容鎮定,胸有成竹。

《草船借箭》教案5篇 《草船借箭》:贏在智慧的戰場!——教學設計及實施計劃 第2張

第2篇

其一,導讀即教師引導指路,學生閱讀為主。教師的談話、講授、板書等均應著眼於更好地“導”著學生去“讀”,使其儘可能地“自求得之”。

其二,導讀必須定向。導向何方?導致學生達到何種程度的聽說讀寫學習能力?這至關重要。因此,導讀須在教學目標 (目的、要求)相當明確具體的情況下進行。

其三,教者“導”的思路應與學生“學”的思路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導讀教學過程 既體現學生學為主體,又不失教師主導作用。

其四,閱讀教學中的字詞教學,是跨閱讀教學和識字教學兩個範疇的內容,在導讀過程中應遵循閱讀理解和識字教學的規律靈活處理。

1.學生能按大綱和教材要求掌握本課一、二類生字、新字;能結合課文,說明關鍵性詞語的意思;能運用“妒忌”、“必然”、“虛實”、“私自”造句。

2.學生能簡要複述這個故事;能在老師的啟發下正確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3.學生能口頭回答課後習題1中三個問題;能分清草船借箭的前因後果,培養由表及裡的邏輯思維能力。

4.學生能理解“妒忌”的危害,知道對比自己強的人,只應虛心學習,努力趕超,而不應妒忌;能聯絡實際,為諸葛亮的.傑出才能和寬廣胸懷所感動,併產生崇敬、嚮往的感情。

課前預習要求:1.讀通課文,說出課文大意。2.能熟練讀出一、二類生字及其在課文中的組詞。3.聯絡課文結合解釋詞語:妒忌、甘受懲罰、推卻、吶喊。

本課時教學目標 :瞭解故事背景和課文大意。能簡要複述故事的起因和開始部分(借船)。理解“妒忌”、“推卻”、“軍令狀”、“甘受懲罰”、“自有妙用”等關鍵性詞語。滲透總目標4和1的內容。

1.抽查字詞預習情況。著重該課時目標中所列詞語和少數重要的二類生字詞的認讀。

2.匯入 :引導回憶第九冊中《赤壁之戰》的時代背景及其中周瑜這個人物;聯絡講授本課背景(見小黑板板書設計 );引出並板書新課課題。

3.引導就課題質疑:見此課題,可能或應該想到些什麼問題?(見板書設計 )

4.帶著上述問題聽讀(或自讀)課文。著重考慮“為什麼借箭”這個問題;經過和結果如答不理想,作存疑處理。

5.反饋課文大意後,著重以問題導讀,弄清“為什麼借箭”的問題。

教師引導看課後習題1(1)(2),聯絡課文開頭一段,默讀、思考、圈劃,然後展開討論。在反饋過程中,教師注意引導由表及裡地認識借箭的真正原因,注意抓住關鍵性詞語理解。這一教學過程 ,教師要給學生較充分的時間讀書、思考和討論。

6.引導運用板書提示,默讀課文,每人自練複述故事起因,教師巡視,輔導後進生。反饋。

7.請學生找出“諸葛亮為借箭所做準備工作”這一內容所涉及的課文段落,並用一個詞語概括主要意思(借船)。再引導學生讀書,弄清借船方式(祕密)、數量、其它要求。

8.複述“借船”這一部分內容。練習方式:個別學生示範與群體操練相結合。

9.小結:以承上啟下式終結該課時。課外作業 :練習複述故事;給課文試分段。

本課時目標:學生能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能複述故事中“借箭”和“結果”的主要內容。在教師啟發下,學生能正確地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更清楚地把握全文。滲透總目標4和1的內容。

1.引導學生說一說一類生字字形記憶及書寫時須注意之點,如“忌”(上聲下形),“督”(字形上寬下窄)等。當堂練習難寫易錯的幾個字3~4遍,組詞寫一遍。

2.以上課時“就課題質疑”中已解決的問題“起因”與“借船”匯入 新課。

3.以複述為手段,重點引導讀懂“借箭”這部分課文。

(1)找出這部分課文的起訖處(6~9自然段)。提出讀的要求:看誰能以概括各自然段主要內容的方式,複述這部分內容。引導督促每個學生認真看懂課文後再練習複述。組織交流。教師巡視輔導。

(2)教師根據複述反饋情況,引導學生更準確地掌握各自然段要點(用談話法)。注意理解關鍵性詞語“虛實”、“順風順水”等。引導看課文插圖,在課文中用~畫出與圖意相應的語句;討論:這幅圖著重表現了什麼意思?

(3)根據板書,再次自讀課文,練習複述,(鞏固性練習)中、優兩位學生反饋複述,組織評議。

4.默讀課文最後一節,討論“草船借箭的結果”。(教師注意引導學生由表及裡地理解:課文結尾與開頭有無聯絡?怎樣聯絡起來的?)

5.引導學生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啟發性問題:(1)課文寫了幾件事?我們該按怎樣的思路(順序)給課文分段?(2)我們以前學過的分段技中,比較適合這課分段的是什麼?(先找出事情的經過部分,再看事情經過可分幾段)。學生分段,寫段意,交流。反饋。

6.結合分段及段意概括,練習簡要複述整個故事。創設情境,鼓勵學生上講臺複述。

7.引導學生小結,簡要複述課文故事的方法,預告下節課內容:評論周瑜和諸葛亮這兩個人。請學生給這兩個人分別寫一段評語,就如老師給學生下評語(課外作業 )。

本課時目標:做口頭筆頭練習,著重完成書面造句。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能正確評價周瑜、諸葛亮這兩個人物,以完成總目標4的內容。

1.出示書面造句詞語,先進一步引導準確理解詞義、運用範圍,後完成書面造句。教師巡迴,蒐集“妒忌”一詞的好造句備用。

(1)諸葛亮約魯肅上船取箭,為什麼只管飲酒取樂?(傑出才幹:準確預計天氣和曹軍反應)(2)諸葛亮會不會不知道周瑜是故意刁難或陷害他?既然知道,諸葛亮為什麼不氣憤、不與周瑜論爭?(胸懷寬廣,以大局為重)請學生修改給諸葛亮下的評語。

3.請學生說說對周瑜的評價。教師相機引起討論:妒忌的害處?

(1)從東漢末年的三國形勢來看,瑜妒忌亮的才幹有何危害?(削弱蜀、吳聯合抗曹的力量,與己有害)。(2)推論一般:如我們對學習等方面比自己強的人採取妒忌的態度會怎樣?因此我們應當怎樣做才對?最後拿學生有關“妒忌”的造句,聯絡實際進行教育。

4.佈置本週內完成的小作文練習,略加指導:(1)我曾經妒忌他(她)……(記敘文);(2)妒忌——無能的表現(讀《草船借箭》的感想)。任選一題。

第3篇

1、通過上一課時的學習,我們看到諸葛亮面對周瑜的蓄意謀害和步步緊逼,是顧全大局,胸有成竹地接受了任務。周瑜以為諸葛亮了上自己的當,以為自己是十拿九穩地佔了上風,非常高興。諸葛亮怎麼完成任務呢?下面我們進一步學習。當諸葛亮接受任務後,周瑜、諸葛亮各是怎樣做的?(默讀3─5節後答)

周瑜:想害諸葛亮,從“造”的方面卡,對諸葛亮的打算一無所知,連聽了彙報也不明白。

諸葛亮:知道周瑜想害自己,知道魯肅不會洩密,做好了防範工作,做的`借箭準備。(識人心)

3、周瑜不知道諸葛亮怎麼辦,諸葛亮卻在充分準備之後,穩紮穩打地開始行動了。(自由讀6─9節)看看諸葛亮是怎麼指揮軍士們利用草船借箭的。讀書要求:

①用“__”把出發時間、二十隻船怎麼受箭,怎麼返回的語句勾出。

②根據課文內容,把借箭經過向同桌講一講,注意用上書中的重點詞句。

4、請同學上臺,用小船演示,講述草船借箭的經過。(出示小黑板:長江方點陣圖)

5、諸葛亮為什麼選在第三天四更行動?怎麼那麼巧?

7、為什麼叫士兵擂鼓吶喊? ──造成進攻假象,逼使曹軍放箭。

8、為什麼先叫船頭朝西,後來又叫朝東,還要“一”字兒排開?

──便於受箭,便於返回,走一步算一步,深謀遠慮,善於分析和利用自然條件,叫巧借地理。(曉地理)

10、看插圖,空中大霧迷漫,船外箭雨紛紛,諸葛亮卻手搖鵝毛扇,正在飲酒取樂。請用“~~~”勾出他這時說的話。抽讀。他為什麼笑首說“只管飲酒取樂”?抽讀。你為什麼這樣讀?齊讀。

11、曹操是怎麼知道上當的?引讀“諸葛亮吩咐……。”他為什麼“吩咐……”?

②知道追趕不上;(抓“順風順水”扣“船頭朝東”)

小結:一切都在諸葛亮的預料之中,一切都按諸葛亮的安排進行。他真是料事如神!

14、諸葛亮圓滿地完成了任務,用為蜀、吳聯軍主帥的周瑜本應非常滿意,他卻長嘆一聲,導讀。他為什麼要長嘆?

15、“神機妙算”什麼意思?帶有什麼感情色彩?由周瑜的口中說出來,對他來說是多麼痛苦,這口氣怎麼咽得下去但又不得不服輸。再讀這一句,體會周瑜的心情。

16、現在回顧全文,哪些地方看出諸葛亮神機妙算?

──①三天有大霧;②魯肅會幫忙;③二十隻船夠;④船頭東西擺;⑤士兵擂鼓喊;⑥只管飲酒樂;⑦出發、返回妙。

17、“草船借箭”是寫諸葛亮從曹操那裡智取了十多萬枝箭,為什麼課題卻命“借”?

──①還擊;②還因為在借箭的整個過程中,諸葛亮巧妙地借天時、借地利、借對人的瞭解,巧妙地安排,從強敵手中智取十多萬枝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幹,粉碎了周瑜想陷害自己的陰謀,打擊了曹的實力與士氣,為聯合抗曹做出了貢獻,命“借”就有利於表現他的才幹。

18、就從這個“借”字,你體會到作者什麼感情?你對諸葛亮什麼感情?讚揚什麼?

19、回顧板書(連線) ──蜀吳聯軍本當一致抗曹,可是周瑜氣量狹小,生了妒忌之心。因為他妒忌諸葛亮的才幹,就藉口兩軍交戰需要用箭,用十天造箭十萬的詭計來暗算諸葛亮,而諸葛亮“挺有才幹”,他神機妙算,結果成功地只用三天就借箭十多萬,迫使周瑜仰天長嘆,低頭認輸。這,就是“草船借箭”的前因後果。我們讀記敘事情發展的文章,把事情的前因後果分清,能幫助我們理解課文,這是理解課文的一個重要方法;寫類似的文章,也要注意寫清事情的前因後果,才能使別人看得明白。

第4篇

1.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學生學習、親近古代文學作品的興趣。

2. 緊扣課文語言,感悟文中周瑜、諸葛亮等人物的特點,特別是通過對諸葛亮籌劃安排“草船借箭”部分內容的研讀,感受諸葛亮足智多謀,安排周密,知天文、懂地理、識人心的本領。

3 . 課內外聯絡,激發學生閱讀名著的興趣,懂得一些為處人世的道理。

研讀文字語言,從語句的前後聯絡中領悟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在研讀文字的過程中,感受諸葛亮 “ 知天文 ”、“ 懂地利 ”、“ 識人心 ” 。

課文主要涉及到幾個人物?你能用上這些人物的名字把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說清楚嗎?

從起因這部分中你感覺到周瑜和諸葛亮的性格特點各是怎樣的?

諸葛亮請魯肅幫哪些忙?他還特別要求魯肅怎樣做?聯絡上文,課文中哪些詞語表明諸葛亮對完成造箭的任務挫敗周瑜的陰謀胸有成竹?(自有妙用)

師問:諸葛亮為什麼敢向魯肅借東西?他為什麼特別叮囑魯肅不要把借船的事告訴周瑜(因為諸葛亮太瞭解兩個人的特點。魯肅守信用,周瑜奸詐狠毒,所以才會那樣做。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諸葛亮善於識人,這也是他後來能成功地借到箭的主要原因之一。)

教師引入: “ 請同學們自由讀 ‘ 霧中借箭 ’ 這部分內容,把你認為最能表現諸葛亮神機妙算的句子劃出來,再用心體會,諸葛亮到底神在哪裡、妙在何處? 請同學們分組研究這個問題。 討論交流,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 1、“ 這時候大霧滿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 ” 學生體會:選擇這樣的天氣,說明諸葛亮精通天文、氣象,預測準確。正因為大霧漫天,什麼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輕易出動只叫弩手射箭,諸葛亮借箭的妙計才得以實施。

( 1 )師:把你找的句子讀一讀,通過你的朗讀體現霧的大。 (生自由感情朗讀)

師:這場大霧,魯肅看到了,諸葛亮也看到了。魯肅心裡會怎麼樣? 生:害怕。 師:你來當魯肅讀讀這句話,讀出讓人害怕的語氣。

師:諸葛亮看到這場大霧,又是什麼心情? 生:高興! 師:你就是諸葛亮,請你帶著高興的心情讀一讀。 生:“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楚。” 師:是呀!這場大霧我都盼了三天了!多讓人高興啊!一起讀一讀。

(2 ) 會不會是湊巧趕上大霧滿天呢?聯絡上文說說。 “ 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第二天,仍不見諸葛亮有什麼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祕密地把魯肅請到船裡。 ” (引導學生反覆誦讀此句,要讀出諸葛亮的胸有成竹、從容不迫。在讀中悟到諸葛亮早在三天之前就已算準了這場大霧。) 2、“ 諸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線起來,朝北岸開去。 ”

(把船隻用繩索連線起來,一字兒擺開,既便於統一行動,避免走散,又不留空檔,使受箭面積大。) 3、“ 諸葛亮下令把船頭朝西,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 ”

(軍事擂鼓吶喊,既造聲勢,又提示射箭方向。) 4、“ 魯肅吃驚地說: “ 如果曹兵出來,怎麼辦? ” 諸葛亮笑著說: “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 在這篇文章中前後有 11 處諸葛亮說話,只有這一處與眾不同,發現了嗎?你能想象出這是諸葛亮在笑誰嗎? (曹操),笑他什麼?( -- 笑曹操的多疑和猜忌。) 還在笑誰? - ( - 周瑜),笑他什麼?(笑周郎嫉妒賢能,氣量狹小 )

(齊讀)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

“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 ……” 這是話中有話、話後有話呀!你能把諸葛亮沒說出來的話說出來嗎?(小組討論後組織全班交流。) 學生交流提示: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一定會叫弩手朝我們射箭;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一定會叫弩手朝我們射箭,箭一定會像下雨一樣; 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一定會叫弩手朝我們射箭,這 10 萬枝箭我是借定了。 “ 你們真是諸葛亮的知音啊!既然如此,那課文為什麼沒把這些話寫出來呢? ”

小結:如此談笑風生,鎮定自若。為什麼?因為他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謹慎,在看不清虛實的情況下,不會輕易出動,只叫弩手朝他們射箭。這樣寫,不僅使課文含蓄,而且給讀者以思考回味的餘地。

5 諸葛亮算得準不準呢?從哪裡可以看出來? 出示: “ 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 “ 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只叫弩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調來六千名弩手,到江邊支援水軍。一萬多名弩手一齊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樣。 ”

引導學生理解:曹操生性多疑,再加上天氣的原因,只叫弓琴手射箭而不派兵進攻,正中諸葛亮的下懷,這也是他事先算到的。 7、觀看課件演示借箭經過 然後學生演示借箭經過

“ 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 ” 為什麼?兩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體平衡。(學生談體會)

可見,諸葛亮方方面面考慮得那麼周密、那麼成熟、那麼滴水不漏,安排巧妙,你們說諸葛亮神不神? 8、什麼時候曹操才知道上當了? “ 天漸漸亮了,霧還沒有散 …… 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駛出二十多裡,要追也來不及了。 ”

難怪周瑜長嘆一聲,說: “ (生讀)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不如他! ”

( 1 )諸葛亮按規定期限超前完成造箭任務以後,本可以諷刺挖苦周瑜一番,但他卻不露一面,好像什麼也不知道似的,你體會到什麼?

體會出諸葛亮顧全孫劉聯合抗曹的'大局,不想使周瑜太難堪,表現出了豁達大度的政治家風度。

( 2 )課文最後以周瑜歎服的話作結尾,起了哪些作用?

課文最後以周瑜歎服的話作結,既總結了全文,點明瞭中心,照應了開頭,又突出地反襯了諸葛亮的卓越才幹理解“神機妙算”

諸葛亮成功有四個原因:①熟悉氣象。能預測出三天之內必有大霧,歸來時順風順水,曹軍來不及追趕。②熟知地理。能於大霧中把船停在受箭的最佳位置。③擅長識人。瞭解魯肅的忠厚。知道他不會洩露借船的機密,深知曹操生性多疑,料定他不敢在沒有弄清虛實的情況下輕易出擊。④謀劃周密。用計巧妙,充分利用了各種有利條件。如安排草船,精心偽裝,利用大霧,歸來時順風順水等。

2、後人借這件事讚美諸葛亮的一首小詩: 一夜濃霧滿長江, 遠近難分水渺茫。 驟雨飛蝗來戰艦, 孔明今日伏周郎。 這首詩是後人用來讚揚諸葛亮的智慧的。引導學生齊讀、背誦;同時指出:這首小詩精煉地概括了草船借箭的經過,其中的 “ 驟雨飛蝗 ” 用來比喻曹軍射來那麼多的箭。

3、師:在座的各位同學,對於故事中的人物,你們也許有更多的話想說,把你們的最想說的用一句話表達出來,送給故事中的他們,也送給今天的我們。 生:我想對魯肅說:

師:同學們,你們能大膽、獨立地發表自己對人物的不同看法,這些思維的火花將成為火炬照亮你們的人生。 師:在不斷深入地學習中,我們看到了一個上知天文、下曉地理、知人善用、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千百年來,他的形象成了中華民族智慧的化身。 ( 結論 )

推薦讀少兒版《三國演義》,書中的許多人物和故事將會讓你們過目難忘,多讀書、讀好書,也是老師對你們的期望。

第5篇

1.瞭解本課的情節,使學生認識到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於他的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2.認識學習以記事為主的課文,必須抓住事情發展的線索,理清它的起因、經過及結果,並領會事件的本質意義。

3.學習本課“妒、督、魯”等ll個生字,以及妒忌、商議、推卻、探聽等8個詞語,理解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並會用“推卻、輕易”造句。

1.讓學生讀懂課文,在讀的基礎上,認識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膽有識,足智多謀。

2.能從課文所描寫的人物性格中體會文章首尾呼應的作用。

1、談話匯入:今天我們來學一篇根據《三國演義》的有關章節改寫的故事。(出示課題後齊讀)

2、簡介背景:東漢末年,即1700多年前,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曹操打敗了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於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諸葛亮奉劉備之命到孫權那裡幫助作戰,“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也就是在赤壁之戰之前發生的'。

3、從《草船借箭》這個課題中,我們可以知道什麼?

第一段(1~2)講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用十天造十萬支箭的任務來為難諸葛亮,諸葛亮接受了這個任務,並保證三天造好。

第二段(3~5)講周瑜不給造箭材料,進一步陷害諸葛亮。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準備。

第四段(10)講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神機妙算,自嘆不如。

本文的中心事物是“箭”,周瑜借造箭來刁難諸葛亮,諸葛亮因借箭而顯示才幹。通過學習,同學們對課文內容基本把握了。請大家以“箭”來總結段意。

學生歸納之後,教者充分肯定,並且相機指出:這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發展、**、結果”的順序寫的。

師:初讀了課文,大家看出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幹,想設計陷害他。第二自然段是一段精彩的對白。我讀提示語,一、二組讀周瑜的話,三、四組讀諸葛亮的話。想一想:從對話中可以看出周瑜和諸葛亮分別是個什麼樣的人?

師:這一段對話的提示語太單調,怎麼總是“周瑜問,周瑜說”呢? 我們學過的提示語中,常常有恰當地描寫說話人的動作、神態等的語句,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人物的個性特點。只是本文是由古文翻譯過來的,古人寫文章用提示語一般很簡潔,“某人曰”就好了。那好,我們接下去就來通過人物對話的朗讀和揣摩,給文中提示語加一個確切的表示人物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的詞語,再讀讀這句話,更深地體會人物的個性特徵.

生:我給第一句加“假惺惺”,因為一個大都督怎麼會不知道水上交戰用弓箭最好?他這是裝的。(讀)

生:我認為加“明知故問”好(讀“周瑜明知故問地說”)。

師:詞用得好。但這兒“問”和“說”有重複之嫌。請再讀讀,改一改,把句子讀好。

生:周瑜明知故問:“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水上交戰,用什麼兵器最好?”

生:我給周瑜第二句話前加“狡猾地”一詞。諸葛亮是一個文人,一個客人,他沒有兵工廠,怎麼造十萬枝箭?分明想害他。

師:剛才,大家從周瑜的語言中體會出他的險惡用心,由此加深了對人物的瞭解,真棒極了。接下去,把周瑜和諸葛亮的對話認真讀讀,仔細想想,從中挑選出你認為有必要的,補充提示語,並說說理由。

生:我認為“軍情緊急,可開不得玩笑”一句前可以加“高興”。因為周瑜看到諸葛亮上當了,心中非常高興。

生:周瑜雖然高興,但又要忍著,裝模作樣。所以,我添上“心中暗喜,嘴上卻說”。

師:好啊,從語言交流中體會到人物內心複雜的變化了。

師:請你把諸葛亮的話讀一讀,讀出他胸有成竹的語氣。

(生讀)還有哪句話也表現出他胸有成竹?我們一起讀。

小結:這一段的語言交鋒,句句緊扣,可畫出兩個人鮮明的性格特點。周瑜表面客氣,內心暗藏殺機,表現了他心胸狹窄,凶狠狡詐。諸葛亮明知周瑜不懷好意,卻以大局為重,從容鎮定,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