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小夥伴》教學反思6篇 學生們成就的祕訣:《小夥伴》教學反思

本文主要圍繞著電影《小夥伴》展開,探討該影片對教育領域的啟示及其教學反思。該片以孩子們的自由遊戲為主線,促進孩子們的自我發展與情感交流,引發了廣泛關注。本文將從多個角度探討其啟示及反思,希望對教育者有所啟示。

《小夥伴》教學反思6篇 學生們成就的祕訣:《小夥伴》教學反思

第1篇

本課是“造型和表現”學習領域的教學,初看新教材,似乎比舊教材容易學了。但細細分析,卻發覺對學生的知識性要求低了,對老師自身的素質要求卻更高了。必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樂於學習。因此,我在本課中藉助情景的創設,以學生感興趣的照片和繪畫作品為切入點,以輕鬆、歡快的合作為手段吸引學生並激發學生的創作慾望。注重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探究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想象力,大膽、自由的把所見、所想、所感表現出來,體驗造型表現和成功的樂趣。

在教學中運用了合作法、欣賞法、演示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本節課在寓教於樂中獲得了知識,發展了能力,實現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在實際的教學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教師在教學中對美的概念在敘述的過程中有點侷限,只考慮了學生的年齡特點,沒有給學生髮展的空間,沒有拓展學生的知識體系,應該教會學生在生活中“怎樣欣賞美、發現美”的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增加學生欣賞、賞析的機會,提高學生的眼界,提高學生高層次的欣賞能力。

在教學中所選擇的例項應符合學生的實際的事例,符合學生的趣味性,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能力,積極發展學生的主動性。在教學中應注意用詞的嚴謹。

《小夥伴》教學反思6篇 學生們成就的祕訣:《小夥伴》教學反思 第2張

第2篇

一年級學生年齡尚小,而且基本上是獨生子女,自我意識強,不懂如何去關心、幫助別人。《小夥伴》小中見大,描繪的是三個小夥伴對待瑪莎丟了書包後的不同表現,旨在說明一個道理:要用實際行動給予別人最需要的幫助。整篇課文充滿人文情感,內容和語言都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故而學習本文對學生有很好的啟發和教育作用。對於這樣一篇生活情趣盎然的短文,通過討論、反覆朗讀、聯絡生活談感受等手段,引導學生在讀著自己喜愛的故事中產生了與幫助他人的願望,成了本課力求突破的關鍵。

綜觀全課的設計,主要通過“猜謎拓手印”、“小組表演朗讀”、“圖配文藝術畫展示”三大活動鋪展開教學,這些活動使學生感覺不像是在上課,更像是在遊戲,因而激起了濃厚的學習興趣,興高采烈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新課程改革呼籲“以學生為主體”,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喚起學生積極參與正是自主學習的前提。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我們尤其應當重視學生與文字之間的對話,精講多讀,以讀代講,讓學生充分地自讀自悟。由於本課主要是對話,而且表現的是生活場景,故而可以藉助表演的方式使學生在演中讀,邊演邊讀,既注意不同角色的語氣變化,更重要的是深入角色的內心,充分體會到晚輩的孝順和長輩的慈愛。同時,小組合作表演朗讀調動了學生之間的互動關係,在切磋中提高有感情朗讀的水平,深化了對課文思想內容的理解。

小讀者多數是獨生子女,與安東相比,在幫助別人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請學生展示個人圖配文的藝術拓印畫,說說在我們有困難的時候,我們的小夥伴是怎麼對待我們的,這一設計的意圖在於啟用學生的生活體驗,深刻感悟教材的思想情感,使平面的文字閱讀成為一次個性化的生命體驗。另外,圖配文的藝術拓印畫與“愛心服務卡”的實施活動,綜合了美術、語文等學科的學習,有助於促進學生多元智慧的發展,更值得一提的是滲透了可貴的情感教育,猶如火花點燃了學生心靈世界的關心,幫助別人之情。

字詞的學習是低年級語文閱讀課的重點之一,通過動作演示識記“掰”,再巧妙地藉助板書,加強“夥”、“伴”等字的記憶,以及藉助讀長句鞏固其他字的識記,等等。形式多樣的識字增添了識字教學的趣味性,活躍了學生的思維,使課堂散發出活潑的氣息。

總而言之,本課致力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針對教材的特點,在有趣的活動中鋪展開教學,以讀促講,結合個人的生活體驗和綜合性的實踐活動,使學生真切地感悟到友情的溫暖,從而給語文學習抹上了鮮靈的人文色彩。

第3篇

本節課,我以“交流、體驗”為主線,激發了學生的參與興趣,探究學習更好的飼養方法,從而增強了對小動物的喜愛,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本節課的重點是“樂於跟同學交流,豐富關於動物的認識”,重點是“激發孩子對動物的感情和對生命的熱愛”。

對小動物,小孩子有著天生的喜愛之情。小,在孩子眼裡,就是可愛。所以本節課活動主題是“我的動物小夥伴”,從生活中體驗飼養小動物出發,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開課的前3分鐘,就是一個《動物世界》的片頭,稍稍有些激昂的音樂中,不斷變化閃過各種動物的形象。學生一邊專注地看,一邊搶著叫出動物的名稱。興趣被激發了,課堂氣氛馬上熱烈起來。我趁機提出本節課的要求:跟大家分享你與小動物在一起的快樂。

本節課我最滿意之處是注意到了資源的生成,並且能夠加以利用。在活動二交流飼養經驗中的“動物診所”一環節,我原本預設是蠶寶寶不吃桑葉也不動了,是不是生病了,可是,在小組交流中,學生突然發現餘瑜同學的金魚死了一條,在彙報時就說了出來。我趁機就提出問題:“小金魚為什麼會死呢?”大家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受驚嚇”“餓死”“撐死”“生病”……反正就他們自己的知識、生活經驗範圍內的答案都出來了。可是到底怎麼回事,大家都不確定。這時,我忽然記起剛才在彙報時,關恆傑家的金魚養得最好。剛好關恆傑的媽媽爸爸都來參加這次的開放日活動。我就邀請了他的媽媽上臺講怎樣才能更好地餵養金魚。家長講得很出彩,她講話的時候,全班學生安安靜靜地聽,出乎我意料之外。其實,因為這是孩子們最關心的問題,因為他們喜愛小金魚,因為他們感到惋惜。這一環節,讓大家的情感產生了共鳴。這就是關注學生吧。

我感到最遺憾之處是有一位學生從來就沒有飼養過小動物,他在課堂上一直很著急、擔心、不安。同桌跟同組的成員還責怪他取笑他,可以想象得到他在課堂上是沒有融入這個交流的氛圍的。可是,我卻沒有很有效地消除他的這種擔心不安,只是簡單問他喜歡誰樣的小動物,就去哪個小組裡一起交流。然後我就忙著走動與各個小組之間。可以說,我並沒有真正關注全體學生。

品德課堂跟語文課堂不同,輕知識傳授重情感體驗。今後,我要在品德課堂上注意培養學生熱愛生活、樂於探究,要關注全體學生,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

第4篇

?三個小夥伴》是湘版美術教材中一節集知識性與趣味性質為一體的造型表現課目。雖然現在新的美術課程標準已經弱化了美術的學科性,但我覺得基礎知識的學習在藝術學科中仍然不可忽略。因此,在教學本課時,仍然把認識三原色的學習作為教學的重點,在此基礎上,再嘗試用三原色吹畫。

在認識三原色的教學中,為了不讓學生感覺到枯燥,我採用了情境匯入法。先由“三個好朋友”自我介紹匯入,讓孩子們在輕鬆、有趣的情境中認識“紅紅、黃黃、藍藍”。接下來的教學中,我又通過讓學生找身邊的三原色,準確找到水彩筆中的三原色等活動,讓孩子們認識、感受生活中的色彩美,進一步鞏固孩子們對三原色——紅、黃、藍的認識。認識了三原色之後,我又設定了色水互調的遊戲,將紅色色水倒入黃色色水中等,讓孩子們認識了橙、綠、紫三間色。

在指導學生吹畫五彩樹時,我採用欣賞——嘗試——交流——創作的教學步驟,層層遞進,讓孩子們在系列學習活動中掌握色彩的濃淡程度、色滴的大小、吹氣的力度、方向等問題。我先出示自己的示範畫,讓孩子們猜繪製方法。師在肯定了孩子們的回答後,馬上讓孩子們進入嘗試環節。

孩子們在初次嘗試中興趣很濃,對這一特殊技法的掌握卻還有待提高,作品也差強人意。有水滴太小,吹出的樹幹沒有主次,有的吹出的樹姿沒有變化,呆板。這時的交流環節就很好地幫孩子們解決了這一問題。大家一起欣賞、討論,自己的感受,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孩子們參與活動的興致非常高,藉此也培養了孩子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嘗試結束後,我給孩子們欣賞了很多自然界中姿態萬千的大樹,孩子們進行創作環節。此時,孩子們有了合理的方法,有了形的啟示,作業效果當然也呈現出異彩紛呈。

第5篇

根據這節課的教學目的我採取了圖片展示的教學手段。進一步讓學生通過欣賞藝術作品,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和評述能力。不僅使學生從感官方面取得一定的收穫,而且活躍了學生的思維。

教學方法是根據七年級學生的特點,採用分組討論方法及合作交流的方法,從而創造了一種非常輕鬆活躍的教學氛圍。

使學生的身心都得到發展。對於七年級學生來說有了一定的社會體驗,在認知理解等各方面都正面趨於成熟;對問題的探究較為深刻,正在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念,對豐富自身的知識結構有著濃厚的學習興趣。但由於經驗、認識能力所限,有些看法和觀點也許幼稚、膚淺和不夠全面,並且易受他人影響。作為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看法和觀點,給予學生慢慢理解的空間,從而激發學生持久的探知興趣。“幾何寫生”和“人頭像畫”課是最好教學生學會繪畫的觀察方法的課,特別是人頭像畫,學生很感興趣!)學生學習了繪畫的觀察方法,為今後對生活的人、事、物都可作出可能較正確的觀察。“不同才是藝術!”是我上課時經常說的話,我們沒有必要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擔憂!這節課的重點就是教學生學會繪畫的觀察方法,明確的觀察任務、正確的觀察方法、良好的觀察習慣等都能逐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在生活中觀察、在各學科對比中觀察;在觀察中發現,在觀察中積累素材,在觀察中儲存形象,在觀察中總結學習經驗。

我們要讓學生學會觀察,讓學生感覺到觀察生活、觀察夥伴和表現夥伴是一件多麼有趣、有意義的事,我們的校園生活就是那麼多彩!不足是留給學生繪畫的時間少了些,我的本意是讓學生畫對五官位置就行了,但不少學生過去已有習慣從區域性去觀察的習慣,我幾分鐘能完成的作業,但對學生不能,不少同學並沒有畫好,這使後面師生共同點評時間顯得倉促!

作為一個國小美術教師,我在課堂上,實施了愉快教育這一教學方法,針對低段學生見異思遷、喜新厭舊、缺少韌性心理特徵,並根據兒童心理特點和教材的不同內容,採取了適合兒童特點的一些教學方法。所以在上國小美術課時,我千方百計的為學生創造產生興趣的條件。上課時,利用匯入語(常用編故事、編兒歌、猜謎語,做遊戲、競賽性活動)直觀教具和直觀演示等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高漲的情緒和作畫的強烈慾望,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如何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創造更新、更奇的繪畫作品?作為美術教師我儘可能地給他們提供豐富的形象資源。在教學中鼓勵和引導學生想象,運用形象化的聲情畫意,設定情境等手段,激發學生開啟廣闊的想象思維空間。在創作課上強調每個學生都要表現自己對生活的獨特感受,在構思過程中,最為忌諱就是雷同。所以我在課堂教學上大膽放手,讓學生敢於超越自我;讓學生根據自己對事物的觀察、圖畫資料等進行組合畫面或添畫環境、情節的再造現象。

這些就是我的教學心得,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使它們更加完善。國小美術教學的手段多種多樣,這需要根據學生實際和教材內容去選擇和指導,國小生的美術教育是一個長期的任務,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要認真研究教材,找出切實可行的方法,以便學生在愉快中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要讓我們所謂權威的說教代替了學生的直觀體驗,扼殺了學生探索的自由,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在教學中我們還要善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關注學生的情感,改進教學和組織形式,才能實現教學目標,創設教學的新境界。

第6篇

?小夥伴》是以好孩子好品質為主題的一篇課文。課文內容以春遊為題材,寫了幾個小夥伴去春遊,而其中一個叫瑪莎的丟了揹包後;同伴們都採用了自己的關心方式。從中,展現了兒童的情感世界是如此天真、可愛。

一年級教學應該注重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更應該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獲取知識。一堂課是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覺得情趣的匯入極為重要,小孩子天生喜歡看動畫,用適合課文相聯絡的動畫,可以激發小孩子對課文內容有極大的興趣。

在課文朗讀方面,我設計了分角色朗讀。通過角色朗讀讓其他同學對扮演角色的同學進行朗讀評價,並把自己的想法以及朗讀的處理說出來。並根據自己的想法讀給同學們聽,通過這一環節小孩子們特感興趣,積極參與評價;大膽地說出自己的處理方法,從而達到預想的效果。

2、學生對課文的體驗和感受是存在差異的。因此,在學生朗讀時,應該允許學生用不同的語氣,語調來讀。

在教學《小夥伴》一文時,感覺有以下兩點成功之處,特加以記錄:

識字教學仍是一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由於學生的識字量參差不齊,而一年級下半學期的學生又已經能夠藉助拼音讀準字音,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識記字形。因此,我讓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圈出自己不認識的或認為比較難讀的詞語和生字,藉助拼音多讀幾遍。然後把自己圈出來的詞語和生字讀給同桌聽,請同桌幫助正音。最後用老師考考小朋友的方法,來集體交流,鞏固字音。這個環節的設計考慮到了學生的個體差異,讓每個學生在原有的知識水平上去自主學習,達到識字的目的。

本課教學我把朗讀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以讀為本、自悟自讀”。為了避免老師講得多,提問多,引導得多,我運用學習小夥伴的口吻,用淺顯的語言把練習朗讀的方法教給學生。

“我抓住了能幫我讀出感情的詞語和標點符號。”“當我知道了,瑪莎和維加在想些什麼時,我就把句子讀好了。

”然後讓學生運用這些方法自讀自悟、邊讀邊思,同桌交流,使學生在朗讀中去理解詞語,去體會感情,去培養語感,去接受潛移默化地語言薰陶。

在上課過程中,正是這個教學環節的設計讓我體會到了令我激動的氣息:學生自由閱讀,靈活運用方法,自主合作討論,各抒己見。如讀到“你怎麼不吃呀?”這句話時,有的學生抓住問號,遷移以往學過的知識,體會它所表達的語氣,然後進行朗讀練習;有的學生入情入境,體會維加當時的想法,讀出他非常奇怪的語氣。儘管大家練習朗讀的方法不同,但都或近或遠地理解了文章的內容,經過點撥,孩子們都感悟到了人物當時的心情,繪聲繪色地讀出了人物說話的語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