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如何閱讀一本書》的讀書筆記共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筆記7篇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掌握高效閱讀技巧

《如何閱讀一本書》是一本經典的讀書指南,在快節奏的現代社會,如何有效地閱讀一本書成為了許多人的難題。本文將結合《如何閱讀一本書》的精華,分享一些實用的讀書筆記和有效的閱讀方法。

《如何閱讀一本書》的讀書筆記共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筆記7篇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掌握高效閱讀技巧

第1篇

偶然的機會,遇到了這本書,一本“如何教人去閱讀”,又“通過怎樣的方式去閱讀”的書,書的名字是《如何閱讀一本書》,一本很有意思的讀物。

我自認是個愛好閱讀的人,但我又是個不會閱讀的人。讀書是一種學習和生活的方式,有書為伴自然是人生的一件幸事。而我閱讀卻是隨心所欲,讀一本書又是一目十行,這種閱讀方式雖然增進了一些對知識的理解,但在閱讀中還是沒有重點,沒有閱讀的層次,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我讀完這本《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時候,我對閱讀方面有了一些認識,對怎樣去讀書有了一定的方向。

閱讀是一種活動,有的人對書情有獨鍾,喜愛閱讀,他們把讀書融入進了自己的生活當中,當作生活中的調味劑,甚至當作一種藝術來對待。我非常羨慕和佩服這樣愛好讀書的人。但怎樣有效的讀一本書,在閱讀中理解知識,獲取知識,尋找差距又是非常的重要。每一個人讀一本同樣的書,獲取的知識和內容大概又不會相同,如果能夠發現與書近距接觸中學習的差異,便是一種進步。我一直認為,被動的閱讀不如不讀,所以讀書要帶有一定的主動性。增強一種活力,提高讀書的藝術和技巧,從中獲取知識,增進理解能力。

在《如何閱讀一本書》裡面,講到了閱讀的層次,也就是所說的層層漸進吧。但閱讀的規則是努力越多,效果越好,對此我是深信不疑的。閱讀的層次向我們講述了關於閱讀中的技巧還有獲得書中知識的方法,但我覺得,無論怎麼樣閱讀,能夠做到開卷便是有益。常翻翻看看,哪怕是粗淺的閱讀,同樣能夠帶來認識、思索和提高。

讀書是一種學習,在我們實際工作和生活中,“好讀書,讀好書”活動為每一個人提供了閱讀的平臺,閱覽室的圖書量和種類越來越豐富,能夠在閱讀中學習,在閱讀中審視自己,尋找那本屬於自己的書,需對自己嚴格要求,做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通過閱讀一本書,不論是什麼樣的類別,只要能夠靜心去閱讀,判斷作者的主旨,是贊成還是反對,能在書中的字裡行間與作者對話便是讀書的一種境界。書海無涯,唯有謙虛的學習,才能認識自己的差距,才能體會到閱讀的藝術。

《如何閱讀一本書》的讀書筆記共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筆記7篇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書筆記:掌握高效閱讀技巧 第2張

第2篇

本書是一本閱讀指南,是一本指導人們如何閱讀的名作,曾是美國暢銷書的榜首。

本書提出了閱讀的四個層次,分別是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

基礎閱讀基本上讀完國小五年紀就可以達到的層次,可惜的是太多數人一直在這個層次。作者說,主要的原因是從國小以後,再沒有人教過人如何閱讀,而這本書就是彌補這個空白。在這個層次的人,基本上擺脫了文盲的狀態,能熟練閱讀報紙和填寫表格。

速讀是瀏覽一下書名頁,如果有序就先看序,研究下目錄,如果有索引,也檢閱一下,如果有出版者介紹,也讀下,然後從目錄中找到你想了解的內容讀一下,最後讀一下書的最後三頁。通過速讀,就會了解這本書是否值得你花更多的時間深讀。

如果覺得可以花點時間來閱讀的話,可以通過粗讀來繼續瞭解這本書。粗讀也是快速閱讀,但是大多數人閱讀是一種“半出聲”來閱讀,這種方法大大降低了閱讀速讀。作者給出了一個好建議,指讀法。方法是這樣的:將大拇指與食指、中指合併在一起,用這個“指標”順著一行一行的字移動下去,速度要比你眼睛感覺的還要快一點。強迫自己的眼睛跟著手部的動作移動。一旦你的眼睛能跟著手移動時,你就能讀到那些字句了。繼續練習下去,繼續增快手的動作,等到你發覺以前,你的速度已經可以比以前快兩三倍了。通過粗讀,可以瞭解全書內容,也可以為分析分析作準備。

第一階段中你要問幾個問題,一是你閱讀的書是什麼型別的書,二是你能不能用一句話來描述整本書說了什麼並列出本書的大綱,三是本書的作者想說明或解決什麼問題。

第二個階段其實就是列出細綱。找到作者的關鍵字,找到作者的主旨,找出作者的論述,找出作者已經解決的問題答案。

第三階段是如何客觀公正評價一本書。通過上面二個階段後,不管你同不同意作者的觀點為,首先你要說的是你瞭解作者的觀點。不用急著證明作者的觀點是對還是錯,在做也出評論之前,要有足夠的證據證明作者知識不足或知識錯誤,或證明作者的邏輯錯誤,或證明作者分析或者理由不充分。如果你不能提供足夠的證據,你必須同意作者的觀點,不要肆意評論。

主題閱讀是帶著特定主題,閱讀相關領域中的書箱。主題閱讀分為二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準備階段,這個階段,帶著你要研究的主題,設計一份實驗性的書單,瀏覽書單上的所有的書,確定哪些與你的主題相關。第二階段是確定想關書的最相關的章節,然後用你自己的語言,把各個作者的相關觀點詮釋下。列出一系列問題,檢視各作者的回答,分析這些回答,把通用的答案放在最前面。

任何事情背後都有其道理,連閱讀也是這樣的。讀完這本書才知道閱讀原來是分層次的。個人認為第一層次比較窠到達的原因是,一直有人給我們反饋,不管是父母,老師還是其它人。而第二,第三和第四層次很難有其它人給你反饋,如果能輸出出來,有人反饋也許能幫我們到達更高的層次。

第3篇

上週,我讀了一本書,莫提默·j·艾德勒的《如何閱讀一本書》。

這本書初版於1940年,多次再版。之所以推薦這本書,不僅因為它是一本歷經時間考驗的好書,也因為這本書高效的實用性。這本書可以幫助許多愛閱讀的人少走很多的冤枉路。對閱讀有所感悟的人,也能夠通過這本書得到有更深的啟發和領悟。

閱讀,是一個主動的過程,一個讀者對待閱讀越主動,收穫的知識和感悟就越深刻。根據書中的內容,我可以把此書分為四大部分:做一個自我要求的閱讀者;分類閱讀:提高閱讀效率;分層閱讀:增進閱讀的理解力;閱讀的最終目標:促進心智的成長。

做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首先要保持清醒,明確自己的讀書目標,不管你的目標是獲獲取資訊,增進理解力還是娛樂消遣,當你明確了自己的目標的那一刻,你就具備了主動閱讀的基礎。

主動的閱讀者要學會提出自己的疑問,以下是四個主要問題:

3、這本書說的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

4、這本書跟你有什麼關係?如果是你能從中獲取一些資訊,那這些資訊對你的意義是什麼?

僅僅學會提問是不夠的,要想讓一本書真正屬於你,你還得學會做筆記。

除了在書中重點下畫線、在空白處做星號,在空白處對相同觀點編號等7種做筆記的技巧外,書中推薦了三種做筆記的方式:結構性筆記、概念性筆記、辯證性筆記。

結構性筆記關注的重點是全書的架構,以及思考作者提出的問題;概念性筆記即發現作者的觀點,並提出自己的觀點;更高層次的筆記則是辯證性筆記,可以和作者進行觀點的討論。這三種方法在分層閱讀中的分析閱讀中都會使用到。

所謂藝術或技巧,只屬於能養成習慣,並按照規則來操作的人。養成閱讀的習慣沒有什麼捷徑可走,在學習到方法和規則之後,不斷地練習是成為一個專業閱讀者的不二選擇。

首先是閱讀目的分類,作者認為讀者閱讀的理由可以大體分為三類:獲取資訊、增進理解力、娛樂消遣。而增進理解力的書籍是最具有價值也是最難讀的,所以作者在閱讀的四個層次裡,對讀這類書的詮釋也是最多的。

第二,就是書籍的分類:我們不可能閱讀每一本書籍都抱著同樣的目的,用同樣的方法,那樣的話,很多書籍我們是無法讀懂的。

按照作者的分類,書籍可以被粗略地分為兩大類:虛構性作品與論說性作品。

虛構型作品包括小說、詩歌、戲劇等,這類作品適合全心全意一口氣讀完,而不是停頓多次非搞清書中某個名詞的意思不可,除非這個詞影響到整體內容的閱讀。

論說性作品又分為實用性和理論性,實用是與某種有效的做法有關,理論關注的則是去明白或瞭解某件事。簡單來說,實用性書籍教你如何去做一件事,理論性則告訴你這件事是什麼。

學會給書籍分類只是閱讀的開始,接下來的是學會結合閱讀的層次來讀懂任何一本你想讀的書。

關於閱讀層次的敘述佔了此書的大部分篇幅,不過作者很貼心的在每一章節的結尾都做了總結,這樣一來,我們閱讀起來也更加容易一些。作者提出的四個閱讀層次分別是: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

基礎閱讀是所有閱讀的基礎,在這一閱讀層次裡,讀者已經獲得理解字元、詞、語句含義的能力,能夠通讀整本書籍並提煉出作者的觀點,並且開始學習不同領域與目標的學習法。

我們國小畢業之後就已經具備這種閱讀能力,接下來我們就能接觸到更高的閱讀層次。

檢視閱讀是真正進入閱讀的層次,閱讀的層次是逐漸積累的,基礎閱讀也包含在檢視閱讀中,檢視閱讀又包含在分析閱讀中,主題閱讀包含所有的閱讀層次。它們的關係就像下圖:

檢視閱讀分為兩種,有系統的略讀和粗淺的略讀。有系統的略讀可通過書籍的書名、目錄頁、出版者介紹、幾頁書本內容瞭解此書的整體結構,讀書筆記並對書本內容做概括性的解讀;而粗淺的閱讀則偏重閱讀全書,通篇看下來,只要瞭解書本整體內容即可。檢視閱讀也可以說是為分析閱讀打下基礎,事實上有些書籍只需要檢視閱讀即可,一旦你想要增進自己對事物更深刻的理解,分析閱讀就派上用場了!

分析閱讀非常的重要,又分為三個閱讀階段:結構性閱讀、概念性閱讀、評論性閱讀,上面提到的三種做筆記方法就是對應這三個閱讀階段。

①對此書做出分類,並用簡短的句子說出整本書在談什麼。

②根據書中提出的順序與關係,列出書中重要部分,併為其擬定大綱。

③找出作者的論述,重新架構論述的因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張。

結構性閱讀和概念性閱讀這兩個階段不是按照先後順序來使用的,這兩個階段會在我們的閱讀過程中互相穿插,相輔相成以達到通析全書內容的目標。

接下來的閱讀則是位於這兩個階段之後,必須做到對書籍內容的全面瞭解,才可嘗試的讀書階段,即評論性閱讀。

對書中觀點贊同與否。一般而言,作者提出的觀點、對觀點論述的深度和廣度都是優於讀者的,所以我們在評論一本書的觀點之前首先要問問自己:是否對這本書的內容完全瞭解了?如果你給自己的答案是yes,想必你對這本書的內容也有了自己的評判。

如果你贊成一本書的觀點,那麼你可以問問著自己你贊成的是全部還是部分?

如果你不贊成這本書的觀點,那麼你是否能為你的不贊成提供佐證,例如:

完成了以上三個層次的閱讀基本上可以算是很完整的閱讀,然而,如果你需要就一個特定的主題而閱讀不止一本書,比如做論文、專案研究這種情況,這三種閱讀則滿足不了你的需要,這個時候,你就要進入主題閱讀了。

主題閱讀是閱讀的最高層次,也是閱讀數量巨大的一個層次。

主題閱讀幫助讀者成為書的主人,將書中關於主題的觀點與證據提煉出來,並加以利用,是讀者輸出極為重要的一部分。你看過的知識不一定屬於你,但你輸出的知識一定屬於你,能夠對一本書的內容進行合適的輸出,才是真正地擁有了這本書。

前面作者有提到,讀者的閱讀目的可以分為獲取資訊、增進理解力、娛樂消遣這三類。

可是讀書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淺層面的利益和娛樂,還有更深層次的成長。作者為我們寫下這樣一本書,不僅是為了幫助我們讀懂一本書或很多本書,更重要的是激發我們的內在力量,閱讀超越我們頭腦的書,幫助我們的思想增長。

一本好書值得一讀再讀,讀一本難懂的書,不但可以增進自己的閱讀技巧,同時也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讓我們更能夠了解這個世界和自己。

做一個愛讀書且會讀書的人,《如何閱讀一本書》是一把很好的鑰匙,它能幫我們開啟更多好書的大門,讓我們讀得更好,更有智慧,更懂得生命,更加愛惜生命,不僅愛惜自己,也愛惜世間每一個“我“。

第4篇

“閱讀的人”是指那些今天仍然習慣於從書寫文字中汲取大量資訊,以增進對世界瞭解的人,就和過去歷史上每一個深有教養、智慧的人別無二致。現在的人感覺閱讀這件事好像已經不再像以往那樣必要的。但是在這中間還是有一個嚴肅的議題:到底這些新時代的傳播媒體是否真能增進我們對自己世界的瞭解。

蒙田說:初學者的無知在於未學,而學者的無知在於學後。在教育史上,人們總是將經由指導的學習,與自我發現的學習區別出來。我很欣賞自我發現的學習,因為這是沒有老師知道的方式,只有真正學習到的人才是主動的學習者。

在書中的――“老師的出席與缺席”提到:傾聽是從一位出現在你眼前的老師學習的――一位活生生的老師――而閱讀卻是跟一位缺席的老師學習。活生生的老師可以回答你問題,而問一本書,並且你追尋的是一種解釋,你就必須去理解它並且自己作了思考與分析之後自己回答這個問題。

正本書是圍繞閱讀的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我重點閱讀了“主題閱讀”,主題閱讀是指圍繞你原先所定的主題閱讀至少兩本書,而在你閱讀的過程中你會發現一種矛盾的現象,就是在你決定要讀什麼書之前,你可能已經讀了好幾百本相關書籍,等你都讀完之後,你會發現有一半的樹其實跟主題根本無關。所以換個角度來說,這個主題也是跟著閱讀走的,而不是事前就能定出來的。

有些書你閱讀一次,放回書架上邊不會再做分析閱讀,而當你又一次重讀時你會發現書中的內容好像比你記憶中少了許多,書籍本身並沒有改變,改變的是你自己。這樣的重讀無疑是讓人失望的。但是也有另外一種書,你最初閱讀的時候,這本書的層次就遠超你,現在你重讀時仍然超過你,未來可能也一直超過你。因為這是一本真正的好書――我們可說是偉大的書――所以可以適應不同層次的需要。

在書本的最後,作者提出人類心智很奇怪的一點是我們的心智與身體之間的截然不同。我們的身體是有限制的,而心智卻沒有限制。這是人類最明顯的特質,也是萬物之靈與其他動物最主要不同之處。其他的動物似乎發展到某個層次之後,便不再有心智上的發展。但是人類獨有的特質也潛藏著巨大的危險。心智會跟肌肉一樣,如果不常運用就會萎縮,來懲罰我們不經常動腦。證據顯示這個可怕的懲罰也許會要了人的命。停止內在的心智活動,死亡也跟著來了。

所以,為自己列舉一些書單,都是值得你花時間一讀的書。它不只是對我們的工作或事業有幫助,更能幫助我們的心智保持活力和成長。

第5篇

你是否也需要閱讀訓練一下呢?這本書被很多人推薦,譯者自己說。四十四歲這一年才讀這一本書,幾乎可說無地自容。

不少書讀了,但不懂或者理解不深。例如:《哥德爾、艾舍爾、巴赫》,《禪與摩托車維修的藝術》

很多書讀的太慢,投入產出太低。例如:《資治通鑑》讀了1年半了才讀1/2。

準備下半年開始挑戰一些更難的書籍,因此提前在方法上做一些準備。

這裡的閱讀或者書是廣義的,視訊,諮詢,交流都是“閱讀”的方式。

讀書的目的呢?是想好好與自己相處,更好欣賞這神奇的世界,閱讀從來不曾辜負我

(作者目的)這是一本閱讀矯正的書籍,通過閱讀的四個境界: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層層遞進最後總結10條閱讀方法,幫助讀者快速並深入理解書中內容。

檢視閱讀:是快速瞭解文章的主題大綱,建議閱讀前通過目錄、序言等快速瞭解全書,而不是埋頭開讀。

這裡面也提到閱讀速度的矯正方法:“手指指標”閱讀法。

解決方案:研究發現大腦能很快處理或者修正眼睛收集的資訊,作者建議使用手指作為指標,順著一行行移動,速度比眼睛感覺快一些,強迫眼睛跟上手指移動的速度。

分析閱讀:也是全書的重點,一半多篇幅在此。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①能概括輸的主要內容和大綱,並明白作者怎麼來構思和寫作的;

②通過語義,句子和重要段落找出書的主旨、論述、解答

主題閱讀:閱讀的最高層次,通過將相關主題的資料一起閱讀對比,得出更深入的結論。

最後是作者提供一些素材,方便練習每個層次的閱讀方式。

裡面提到的快速閱讀法的確有一些幫助,以前習慣是“小聲讀出來”的方法的確比較慢。

按照寫作者思路去剖析一本書,總結一本書,比專研字詞細節更重要。以前那種“咬文爵字”閱讀法,在當前知識爆炸的時代已經很難適應了。我在想如果大學聯考前讀了這本書,是不是閱讀理解能多得幾分。

書寫做70年代,90年代開始的資訊化造成的資訊爆炸,反而對閱讀要求更高了。

第6篇

今天重讀了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這本書是我在中,第一次離職的時候選擇的一本書。它的來歷跟這本書中推薦的方法毫無關係,我就是純粹在書架上看到了它,然後買了這本書。說起來我的博庫書城會員卡應該已經過期了。

今天重讀的過程中,看到了以前沒有重視的內容。因為讀書更重要的是,“自己所看重的部分”。結合之前寫的那篇《行為上癮》讀後感有些觀點寫的不是很清楚,導致讀者朋友沒能get到關鍵點。所以我想,自己以後寫的文章,都會按照一定的結構,在一定程度上梗概這本書,然後再其後花更多的精力寫自己看重的點。

就像八股文一樣,八股是指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這八個部分。我決定給自己以後的文章分為4+1一共五個部分。

(起)講述這本書討論的問題的重要性。結合自己在現實中遇到的那些問題來說。

(概)介紹書的梗概內容。所以不至於有的部分沒有提到。也許我不感興趣但是朋友們會很感興趣。

(核)著重說完自己看重的問題,以及其解決方案。(可能分多個步驟)

(合)給出自己的評定。也許一篇文章最後能刷足存在感的地方,也就是那一句“太史公曰”了。

然後附加的一個部分,就是自己(火花)這一部分了。比如現在的部分,其實是由這本書引起的一些想法,但是脫離了這本書的內容甚遠。以後也許會有這個部分,但是也許會沒有。(起)

看這本書的起因很簡單。因為自己想要在指定的時間內消化更多的書。這是從博多?舍費爾那裡得到的想法,想要在一年之中看100本書,那麼第一件事情,是看一本關於快速閱讀的書。

之前有跟codinfox討論過,讀過的書總是沒有什麼印象,那怎麼辦。他後來不知請教了哪位朋友,給出的答案是,好書是值得反覆讀的。前面也有評論裡的好朋友決定要重讀經典。而我現在既然決定了要認真做這個公眾號,也是要重讀這本如何讀書的好書。使用它的方法論來指導自己之後的讀書過程。這篇blog的結構也是基於我在讀書之後的筆記。(概)

奧野宣之給我們推薦的讀書法是包括從選書到活用的一整套的流程方法。所以概要結構從以下幾個過程分別敘述:

其中我這次讀書最看重的部分在於讀書與活用部分,所以在概要裡會簡略介紹其他部分。

說來慚愧自己兩年前看過這本書,但是也沒有按照這個作者的策略來買書。

其實去書店隨意閒逛,邂逅一本好書,也是挺有趣的事情。但是,壞處是,我們可能會遇到以下情況:別人推薦什麼就選什麼,沒有目的性地讀書,花費過多的選書時間,被廣告和銷量排行榜左右,因為衝動,買了的書堆成山卻都沒讀過。這時,有一個購書清單,就可以在平時及時發現自己的需求,排除干擾,節省自己在書店的時間。

購書清單需要指定好書名、作者、出版社三個要素就可以了。這樣就可以實現“指名購買”,也可以更好地利用購書網站。不管在什麼時候,發現了好書,記到自己的清單裡。假使自己其實不需要這本書,也許在清單裡待一段時間,我們就會把它劃去。定期去購買自己需要的書,也不會花費過多的時間。

自己沒做到這一點。就近來說,618從京東上買了十來本書。當然去年雙十一的書還沒看完,翻看兩年前讀書筆記裡的讀書計劃上的《瓦爾登湖》什麼的,也都是沒看過。也許現在自己的心態,以及所感興趣的東西不會讓自己有那個心思去看《瓦爾登湖》吧。(核)

上次讀這本書的時候沒有對這個讀書法形成很深刻的印象。作者所自己總結的一套讀書法,叫做“蔥鮪(wei,3)火鍋式”讀書筆記法。在閱讀的時候,可以先大致閱讀一遍,然後把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折角做標記,然後下一次再精讀,這樣留下的部分則是自己認為最重要的部分。我們可以把剩下的觸動自己,引發思考的部分摘抄下來,到自己的讀書筆記上,然後在就近的地方,寫下自己的感受,當然,如果是簡單的“哇,這個人好厲害”就不行,需要寫下自己的深入分析和思考。摘抄與評論同時存在,也就是所謂的蔥、鮪魚都有。當自己再看讀書筆記的時候,就會快速的回憶起當時的感受。

作者認為,之所以用這種看起來笨重的讀書方法,是因為它的確有效。因為“讀書體驗比書本身更重要”。

在上面的步驟中,翻書的時候,在地鐵上,在喧鬧的地方,都可以完成。但是在最後一步,“活用”時,作者則推薦我們找一個固定的時間重讀自己的筆記,一週一次或者兩次。這讓我想起了獨處的重要性。也許當結婚之後,就再也不會有那麼多的時間獨處了。二十來歲單身的時候,在某種意義上真的是十分寶貴的時間了。

活用的另一個方法,找三本與問題相關的書籍拿來閱讀,使用“要點”+“評論”的方式來閱讀。這就像是請了三個有關的專家來給自己提意見一樣,自己在總結出一條假設之後,再重讀其中的要點與評論,一邊反覆思考,一邊不斷修正自己的假設,最後得出讓自己信服的結論。

比如最近我反覆遇到的一個問題。究竟我們追求的目標的意義何在。

因為在與網友討論的時候,看到一個新聞。去年lol的世界冠軍中單,現在gen.g的中單crown遇到了這個心理問題。之前的問題是,自己不覺得自己打職業比賽有什麼意義,但是有了打skt,奪得世界冠軍的目標之後,他開始刻苦訓練,不斷地克服苦難,終於在去年,在鳥巢,一波3-0帶走了faker所在的skt。

我自己在看完半決賽就沒有繼續關注決賽了,但是說來也十分有趣,這樣一個一邊倒的bo5卻讓兩邊的中單都變了(其實也是遭遇了crown這樣問題的人吧,然後他選擇把兩邊中單都打自閉了)。那時候還是n的皇冠說,我沒想到faker也會哭,原來他也是普通人,是有感情的。

現在crown遇到的問題是,他的目標已經達成了。他不知道自己下一步究竟要去做什麼了。而自己最近讀過的書,有奧爾特的《行為上癮》與舍費爾的《財務自由之路》兩本書。恰恰較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以下是結論:

“如果把生活當成一連串有待完成的里程碑,你就陷入了一種近乎連續失敗的狀態。按照定義,你任何時候都並不置身於體現了你所定義的成就或成功的地方。而一旦到達了那裡,你會發現,你弄丟了那件賦予了你目的感的事情――於是你只好制定新的目標,重新開始。”

因此,不要靠目標,而要靠系統來過自己的生活。所謂的系統,就是“你經常做而且能提升長期幸福概率的某件事情”。對漫畫家來說,可以是每天畫一幅漫畫;對作家來說,可以是每天寫500字。和目標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系統提供的是持續穩定的“嗨”流。是日復一日充實的生活,而不是某個巨集大目標的誘人圖景,但沒有如何前往的指示說明。

對我來說,那目標就可以是每天刷多少道leetcode題,刷完之後,每天解決一個其他coding方面的問題。每週至少寫一篇推送文章,完善自己的公眾號。對於crown來說,可以是保持自己的競技狀態,每天carry多少局排位,完成多少訓練。對於你來說,又是什麼呢?

這個話題有點扯遠了,但是我認為的確是很重要的東西。(合)

在此引用作者在後記中寫道的一段話來結尾:“讀書是與感興趣的書的對話,是上班路上的自我充實,是每次去書店時的期待,是睡前溫馨的陪伴。也就是說,在愛書之人的眼裡,讀書就是生活的全部。”

也許上次閱讀的時候,我沒有覺得這裡寫的這麼煽情。但是現在卻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讀書這個愛好,不會被奪走,不會被比較(如果有人非要比較炫耀,你也會在心裡甩他白眼,不會有任何影響對吧?)。人人都可以愛書,無害而又高尚。有了它,再卑微的心,也可以有自己強大的精神力量;有了它,再喧囂的環境下,也可以有一塊自留地;有了它,就可以在追求世俗成功的路上,保持一顆純淨的心。希望大家都能從讀書中受益!

第7篇

最近讀了不少關於閱讀的書,發現之前的讀書方法有些問題,所以就決定”從頭再來“。之前在閱讀中瞭解到了主題閱讀的這個概念,準備先讀一部分關於閱讀主題方面的書。

今天就讀到了這本《如何閱讀一本書》,這幾天利用碎片時間,在網上也讀了不少關於讀書方法的文章。發現很多內容都出自於這本《如何閱讀一本書》。

可以說很多關於閱讀方面的書,多多少少都有這本書的影子。之所以有這樣的結論,就是因為這本書出的夠早,不過裡面介紹的閱讀方法,到現在看來也是很實用的。

書中把閱讀分為了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拆閱讀,主題閱讀。

第一層次就是基礎閱讀。這個沒什麼好說的,基本上能識字讀書的人都在這個層次,只要有閱讀能力的人,都在這個層次。

第二層次就是檢視閱讀。這個相當通讀或者略讀,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先了解一本書的大致內容。通過書名、目錄、索引、作者介紹等,先對書的主旨有個大致的瞭解。

然後根據自己對書主旨的瞭解,挑選幾個跟主旨息息相關的章節來讀。遇到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可以放慢速度讀一下,就這樣快速的提取書中的精華部分。

當然我的理解是也可以整本書快遞的`閱讀,一目十行,遇到自己喜歡的部分在慢下來閱讀。現在很多書大部分內容都是引經據典,一個章節精華部分也就是開頭的引題,和最後的總結,中間全部都是舉例說明。按照這個方法閱讀,一般200頁左右的書,幾十分鐘就能讀完了。

第三個層次就是分析閱讀。很多朋友都會疑問:像上面這麼快速的讀一本書能記住嗎?分析閱讀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說白了這個章節就是教大家怎麼做讀書筆記的:

第三,作者是藉著怎樣的整體架構,來發展他的觀點或陳述他對這個主題的理解?

通過讀書筆記的方式,把以上的問題記錄下來。這樣在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肯定還會重新回頭去翻書,這就相當於又通讀了一遍。當然,這些讀書筆記也要拿出來經常看看,加深印象,這樣才能把作者的論述內化成自己的東西。

第四層次就是主題閱讀。這個概念我開頭的時候提過,這裡詳細說一下。可能讀了一本書之後,我們的部分問題沒有得到解決。我們可以通過讀這本書同一主題型別的書來解決問題。

主題閱讀首先就是先確定書單,大家可以通過書名、目錄、索引、作者介紹等,先對一本書進行大致的瞭解,看看是不是自己要找的書,最後確定一個書單。

在讀書單裡面的這些書的時候,大家可以思考一下,這些書有哪些論點是類似的?有哪些論點是相悖的?為什麼會相悖,哪個更有道理?

主題閱讀不僅能拓展我們的視野,還能讓我們思考起來,在思考的同時,也是我們內化的過程。

當然,主題閱讀的最終目的就是輸出。我們通過一系列的主題閱讀,不斷的內化。形成一個我們自己的一套理論,能夠把這套理論寫出來,或者是教給其他人。這個時候我們才算是真正的吃透這些書,達到我們讀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