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德育班心得體會精選7篇

寫心得體會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將自己的內心情感表達出來,心得體會就是將實踐中的反思內容用文字記載下來的重要文體,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德育班心得體會精選7篇,感謝您的參閱。

德育班心得體會精選7篇

德育班心得體會篇1

教師對學生的愛體現在平日裡的點點滴滴中,學生進步時,與他一起開心;學生退步時,與他一起分析;學生氣餒時,給他一個鼓勵的眼神;學生犯錯時,教化他而不是責罵他……教師的職業有苦也有樂,平凡中見偉大,只有愛崗敬業,教師才能積極面對自身的社會責任和社會義務,才能自覺、不斷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動中有所收穫。人們常常把我們教師比做蠟燭,這就要求我們應該燃燒自己照亮他人,這就要求我們愛崗敬業,獻身教育。獻身教育是一種精神境界,教師必須具有偉大的無私奉獻精神。教師不僅僅是在奉獻、在燃燒,而且同樣是在汲取,在更新,在昇華。教師要付出艱辛的勞動,但是苦中有樂,樂在其中。教師最大的樂趣就是照亮了別人,充實了自己。每到教師節,總可以看見畢業的學生來校看望老師,這時我們感覺到很欣慰,正是這種成就感、幸福感,激勵著我們老師不辭辛勞地為教育事業獻身。

俄國著名教育家烏伸斯基說:“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師要嚴以律己、以身作則,身教重於言教,教師要以自身之言行給學生以楷模之影響。青少年具有模仿性強、可塑性大的特點,師生關係在一定意義上說,就是塑造與被塑造的關係,要求學生文明修身,自己就要講禮貌,談吐文雅;要求學生衣著樸素、大方,自己就要端莊、整潔;要求學生言行一致,自己就要說到做到;要求學生說話誠實,自己就要表裡如一。動之以情、以情育人,曉之以理、以理塑人,導之以行、以行正人。

傳統意義的傳道、授業、解惑是對為師者業務職能的概括,今天教師的角色正在發生變化,從“傳道”者轉向學習知識的引路人,從“解惑”者轉向發現問題的啟發人,從“授業”者轉向解決問題的參與人。要讓學生從分數的奴隸變為學習的主人。要從以“教”為出發點轉變為以學生的“學”為出發點,教為學服務,教不是統治學生學、代替學生學,而是啟發學生學、引導學生學。課堂要成為學生學習的用武之地,成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獲取知識、訓練能力、發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薰陶的場所。教師應是教練員,不是運動員,要讓學生運用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去學習、去實踐。

德育班心得體會篇2

暑假的德育實踐活動已經結束了,但德育實踐給我們帶來的巨大影響卻遠沒有結束。它使我們走出校園,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走上了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到社會的大課堂上去見識世面、施展才華、增長才幹、磨練意志,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社會實踐雖然比較辛苦。是慶幸?還是依戀?回想起來,才發覺,原來乏味中充滿著希望,苦澀中流露出甘甜。

通過本次德育實踐活動,一方面,我們鍛鍊了自己的能力,在實踐中成長;另一方面,我們為社會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但在實踐過程中,我們也表現出了經驗不足,處理問題不夠成熟、書本知識與實際結合不夠緊密等問題。我們回到學校後會更加要珍惜在校學習的時光,努力掌握更多的知識,並不斷深入到實踐中,檢驗自己的知識,鍛鍊自己的能力,為今後更好地服務於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我們只有通過自身的不斷努力,拿出百尺竿頭的幹勁,胸懷會當凌絕頂的壯志,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在與社會的接觸過程中,減少磨合期的碰撞,加快融入社會的步伐,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穩腳跟,才能揚起理想的風帆,駛向成功的彼岸。

德育班心得體會篇3

自本學期開學以來,化學教研組在學校教務處的領導下,按照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的要求,制定了教研組工作計劃。本學期化學教研組全體成員以學生教師共同發展為中心,在堅持抓好基本教學工作的同時,認真的進行教研和教改,樹立科研興教,教改促教的指導思想,從而使化學教研組的工作邁出了新的一步,提高了教學質量。現對化學教研組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1、教研組能制訂好學期工作計劃,而且責任到人;加強教研組成員自身素質的提高,教研組的每位教師都制訂了切合自身實際的成長計劃,使每一位成員有更明確的追求目標

2、完成上級教研部門下達的教研任務。認真地組織常規教學工作,使學生的化學成績有很大的提高。

3、加強集體備課,每週組織教師在規定時間集體備課,認真分析教材、鑽研教材、分析課堂教學,交流解決教學難點的方法,探討新的教學方法,積極進行探索、實踐,使我們的教學能力得到了鍛鍊和提高。每週開展相互聽課,組內互評,不斷調整,不斷提高。

4、加強實驗教學,從演示實驗到學生實驗、家庭小實驗我們都按標準正常展開,使學生的實驗基本操作能力得到訓練、提高。

5、在課堂教學及實驗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在教學中和學生共同探究、調查、討論酸雨的形成、水的淨化、實驗廢棄物的處理等問題,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和實踐能力。

6、對學生進行有效訓練,加強作業管理。對於有關的配套資料堅持做到教師不做的習題不讓學生做,對不適應學生的習題堅決不做,教師不批改的作業不發,批後不講的試卷不發,力爭做到少而精,不盲目多練,有效提高了學習效率。

總之,化學教研組的教師們,真正做到了一手抓教學,一手抓教研,以教研促進教學工作的發展,通過一學期的努力,每一位化學老師在耕耘中成長,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取得了比較好的成績。但工作中還存在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會更加努力,相信我們會做的更好。

德育班心得體會篇4

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引導學生如何做人的引路人。可以說,教師是除家長外,對學生的成長影響最大的人。通過這些日子來師德師風的學習,我認為新時期的師德應表現為一種以對學生愛為核心的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師德的表現是多方面的,教師經常與學生在一起,教師對工作的態度,對學生的態度、對社會的看法,甚至其舉止等等,其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良好的師德師風的形成,絕非一朝一夕,在不斷學習的基礎上,也需要我們提高自律和反思意識,在我多年的教學生涯中,我覺得以下幾個方面做的不夠好:

首先,作為傳道授業的老師,只有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學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學生認真。要提高我們的自身素質,這要求我們教師多聽取學生和老教師的各種意見,並且自身不斷的學習,積極學習,不斷開闢新教法。在這點上,由於平時教師工作比較繁忙,我覺得自身的學習不夠,沒有及時進行各方面的充電。

其次,以身作則,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一言一行,學生均喜歡模仿,這將給學生成長帶來一生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時時刻刻為學生做出好的榜樣,凡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堅持嚴於律己,所以,我們要時刻規範自己的行為舉止,為人表率。如上課時要衣冠整潔,精神飽滿,不可將個人絲毫的不良情緒表現在課堂上。更不可在課堂上發牢騷,否則,不僅會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同時也會影響自己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我有時受情緒的影響,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影響了教學效果,這方面也需要改進。

第三,我認為,教師對學生的愛就是樹立“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的理念,要注重人文關懷,精神扶持,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具體表現在對學生的人格的尊重上。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學生,關愛每一位學生,嚴格要求每一位學生。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和諧發展。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獨立性、創造性,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的潛力得到充分發展,因此,創新一直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但我在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上花的功夫和時間不夠,這一點也需要反思。

樹立良好的師風需要不斷的努力,要從每個老師做起,培養良好的師德。希望能借這次師德師風學習的東風,“立師德,正師風,強師能”,我能改正自身的不足,使自己的德能更上一層,使我們的學校辦得更好。

德育班心得體會篇5

近日,學校組織學習了《中學德育大綱》,大家討論熱烈,均覺感受頗深。

以下是我對《中學德育大綱》的解讀:

一是對德育概念的理解。《德育大綱》明確提出,“中學德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這樣明確地把學校的德育置於社會巨集觀環境(思想和政治)、社會中觀環境(道德和法律)和個體微觀環境(心理健康或心理正常)的系統中,三者的互動作用不僅構成了一個生態系統,而且也是學生生活的成長系統,有利於德育工作者從不同層面,對學生的思想品德發展和思想政治素質進行把握。

二是對德育目標的認識。

國中階段,學生對這個世界開始有一定的朦朧、好奇之心了,他們對社會,人際,將來等都充滿了渴望,想要去探索,去發現,因此就開始嘗試判斷。他們用自己的想法,結合他人的行為,做出一些個人以為正確的事來。由於所謂的“幼稚”,我們就得給他們以耐心的引導和解釋。我也認為學校就順理成章的成為實施執行這個德育任務的主陣地了。班級,共青團,少先隊,學生會等都是學生自我教育的重要組織形式。同時,也要藉助社會,家庭的力量,爭取更多校外教育的場點和營地。比如定期參觀德育基地,召開家長委員會等。工作重點就放在愛國主義教育,人生價值教育,集體主義教育和心理素質教育等諸方面。要做好這些工作,不僅需要我們研究物件的配合,也要有賴於全社會的支援。

總之,我會在今後的教育中,一方面加強自身的理論學習。

德育班心得體會篇6

在這一個學期結束之時我對我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進行分析如下: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素質教育既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更要注重學生的終生髮展。國小生養成什麼樣的行為習慣,不僅影響他自己,而且直接關係到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對於國小生良好習慣的培養要從細小的事即從學生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入手,不講空話,不盲目提要求。在這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中,在課堂教學上要求學生不做小動作。不做與學習無關的事,能認真傾聽老師講解和同學發言。在聽了老師和同學的發言後認真思考,積極發言,在自己的思考中善於發現問題並能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在學習活動中要逐漸學會能主動和同學、老師合作,共同解問題。在討論和解決問題時,要學會尊重別人的意見和觀點,並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在課堂教學中做練習時要求學生書寫姿勢端正,正確執筆,做到“三個一”(眼離書本一尺,胸離桌子一拳,執筆處離筆尖一寸),書寫要工整,作業和書本要保持整潔,認真並按時完成老師所佈置的作業。在課堂教學之餘,在與學生的交往過程中逐步引導學生養成誠實守信的習慣,尊重他人的習慣,自己的事自己做的習慣,講究衛生的習慣等等。通過各種各樣的小事讓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在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快樂成長。

無論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如何,教育教學始終都是教師對學生知識的傳播或引導,而這些都離不開課堂中的教學。怎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這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一直深深地思考著。在我看了“課堂教學應該關注每一個學生。”這篇文章後,讓我深深地觸動了。在我教育教學的課堂中,一直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只讓做對的同學說,不讓做錯的同學說,這樣的教學資訊反饋帶有片面性;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只關注班上中上等學生,讓那些經常做錯的學生陪讀。這樣一下來,就挫傷了那些後進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就有悖於“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全面發展”這一新課改的基本理念。課堂教學中出現的這一現象不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和教研活動的順利開展。課堂教學中學生出現的錯誤是十分珍貴的教學資源,也是教師開展教學研究的重要內容,如果教師能隨機應變,合理開發,巧妙引導學生一起研究的話,就可能在課堂上撞出智慧的火花。在課堂教學中忽視後進生的問題,不讓他們發表自己的思路,課堂教學就是呆板的教學,是沒有生命活力的教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師必須突破傳統的習慣和觀念,克服功利心,不要刻意求順、求純、求完美。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

德育班心得體會篇7

記得義大利詩人但丁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知識不健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健全的人卻難於用知識去彌補。”我認為,一個人可以沒有博古通今的知識,也可以沒有能歌善舞的才能,但決不能沒有道德。知識可以去積累,才能可以去學習,但惟有道德一旦失去,後果將不堪設想。因為古往今來,“德”是一個永遠不變的品質,任何時代,只要具備了高尚的道德,就會得到別人的尊重,就會使人產生無盡的力量,就能夠創造無盡的財富!道德是一個人的立足之本,一絲一毫都關乎節操,它不能用錢來買,不能用金子來換。道德是一個人的自身修養,是反映一個人品質的鏡子,照出一個人真實的面貌;道德是人類建立美好生活的基礎,沒有了道德,人類就沒有了核心,人類將自相殘殺,爭名逐利,世界將一片混亂,慘不忍睹。

想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是需要長期的日積月累的,必須時時留意身邊的每一件小事,需要在實際生活中實踐,需要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做到情、意、行的統一。在公交車上,主動給老人、孕婦或小孩讓座;隨手揀起地上的果皮紙屑,放進垃圾箱內;為辛勞了一天的父母獻上一杯茶,盡一份自己的孝心;幫助同學解答一道難題;用自己的好成績來報答敬愛的老師;送迷路的小孩回家……其實這都是司空見慣的小事,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我們只有從身邊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以恆,才會成為有道德的好少年、好公民。此外,我們要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手拉手”活動、“雛鷹”活動和“希望工程”的活動等,幫助那些貧困的孩子們,讓他們也能和我們一樣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學習,這樣,我們的道德觀念會再次昇華。

三國時的劉備曾以“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句話教育自己的兒子,它講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惡”,即使是小惡也不做;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這句話值得我們知道並銘記在心,他反映了古人的道德觀,直至現在,仍千古流傳、膾炙人口。還有儒家學派的代表孟子,也曾說:“吾日三省吾身”講的是古人良好的修養,也是古人重視道德的表現。既然古人都有這樣的道德觀念,我們作為祖國的未來,就更應該努力發揚這種優秀的品質,並世世代代傳播下去,讓祖國的明天更加美麗。

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點燃希望之燈;道德是燈,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導人們走向燦爛輝煌。從現在開始,從自己開始,讓我們自覺地做道德建設的宣傳者、實踐者和扞衛者,做一個有道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