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國中八年級語文《老王》教學教案5篇 《老王》教學教案,打造思辨式語文課堂

本文主要介紹國中八年級語文教學教案《老王》,通過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等方面,幫助教師更好地進行課堂教學,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文學鑑賞能力。

國中八年級語文《老王》教學教案5篇 《老王》教學教案,打造思辨式語文課堂

第1篇

?老王》是楊絳先生的一篇敘事性散文。作者敘述了與一位人力車伕的交往.寫了底層勞動者在不幸的生活境遇中仍不改善良淳樸的天性。筆者在處理課文時,將感受老王不幸的命運.把握老王忠厚善良的性格特點;理解作者作為知識分子對底層勞動者的同情和關愛之情作為教學的重點,將作者對老王內心的複雜感情作為教學的難點。為此,筆者設計了四個環節:一、說說老王的命運及老王的為人表現:二、有感情地朗讀你最受感動的情節、印象最深刻的片段.並說說感受;三、理解作者內心的不安和愧怍之情:四、和自己對話,關注自己身邊的老王。原來準備用一節課來完成這些教學目標,後調整為兩課時。本課的教學,有三點值得筆者思考:

一、教師對文字的解讀引領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前提和關鍵

教師應以一個學習者的身份.和文字以及文字後面的作者認真對話。細細地加以研讀.做好解讀文字的第一人.高屋建瓴.方可引導學生正確解讀文字,讓閱讀教學回歸語文教學的本真狀態——讓學生在教師正確的引導下.用兒童的眼光走進成人的精神世界,主觀能動地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語言文字,抵達文字解讀的要義。 要強調教師的引領作用,因為這需要教師去選擇意義、優化路徑。教師深度解讀文字的目的.不是代替學生的解讀與理解,而是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提供豐富的可能性。對教材文字的理解與價值判斷就成為師生共同的心智體驗過程.教學則是師生一起探索文字的意義與價值並在此過程中實現文本價值的最大化。需要強調的是教材文字的意義與價值雖然是開放的.卻是有底線的。教師一方面是底線的守護者.另一方面是學生前行的促進者——所謂平等者中的首席。當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品味需要教師點撥深化或糾偏時,需要教師有獨到而深刻的文字理解.圍繞著教學目標而展開相應的教學內容.推進課堂的互動,生成更多的課堂現場資源。反之.教學的預設目標有可能出現偏差.教學實施過程中就有可能因沒有領悟文字精髓而錯失課堂生成的教學資源。

學情評估,是課堂進行有效教學的重要依據之一。當時準備用一課時研習《老王》.一課時下來,教師想了解課堂中圍繞著教學目標所進行的研習效果,於是,向一位基礎較好的同學瞭解對課文的理解程度。這位同學說,老王給她的印象不是很深,只是覺得老王挺可憐的.人也好,但我還是對楊絳一家的善良有著更深的印象。這一說法,讓筆者大吃一驚,學生的理解重點不在感受老王品質的善良淳樸,而在楊絳一家的善良。這一專題的兩篇文章《品質》、《老王》是反映社會底層勞動者品質的光芒的,儘管學生可以對文字作多角度的解讀,但教師在教學的預設中必須明確自己的教學目標.從而引導學生理解和感悟。另外,儘管學生對課文中作者流露出的善良有了一些體會,但還是沒有真正理解作者多年來在善良行為的背後對自己靈魂深深的自責和內心的愧疚。

是的,楊絳一家是善良的。毋庸置疑.但在誠實的老王面前,這種善良是多麼的渺小蒼白.與老王至真至純的人間真情相比.楊絳感到自己為老王所做的這一切是多麼的微小.甚至感到自己多少有些冷漠。儘管在當時來說.作者對待老王算是比較關心的一個,這也正是作為一個知識分子對待苦難人們的悲憫情懷,她的勇於反思,敢於自責.對自己內心的不寬容,對靈魂的拷問,是她人性光輝的所在.也是這篇文章最富有內涵的一個亮點。探討作者在文中表現出來的情感,是教學難點.需要對文字進行深入細緻的解讀。可是.學生並沒有真正深入文字,重點解讀出老王的高尚人格.並沒有理解好作者對老王的深厚感情只是一種襯托。表達出作者內心的極大愧疚。於是.筆者調整了教學計劃,再用一節課的時間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內心深處的不安和愧怍——儘管過去了幾年,但我們可以想象,作者每當想起老王.這種感覺並沒有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忘,面對著這樣一個重情重義的孤單老人——他能

在生命垂危之際帶著無法用金錢衡量的世界上最貴重的禮物來感激自己,而我卻為他做了什麼呢?作者內心的自責,更烘托出了老王的高大。

於是.筆者把重點放在如何把握作者這份獨特的情感上.要求學生從課文中細細體會,注重自己的生活體驗,理解但不知為什麼,每想起老王.總覺得心上不安,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然後讓學生來談談理解。

學生一:從這句話中看出楊絳內心對老王的愧疚、自責。楊絳當時沒能理解老王這一行為的真實意義。老王樸實行為所散發出來的情是至真的.至純的.是毫無汙穢的,是極其淳樸的善良。然而.楊絳在老王死後幾年才漸漸明白,所以楊絳感到對不住老王。

學生二:老王在病危之時,還拿著如此貴重的禮物去送給作者,他只是單純地懷著一顆感恩的心想去謝謝這麼久以來對他關心的作者一家.而我不僅用錢去褻瀆了他的好意,而且並沒盡我的全力去幫助老王,因此感到愧怍。

學生三:現實中,楊絳夫婦並沒有給予老王太多的關懷.只是在坐車的時候說著閒話,在老王生病期間.並沒有去看他,但老王對他們心存感激.在臨死的前一天竟然拿著自己平常節省下來的雞蛋和香油送給楊絳,而楊絳夫婦並沒有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善待他,所以歷經幾年,楊絳感至4自己很愧怍。

學生四:作者對老王之死只是表面上的關心,文中我也不懂.沒多問.就體現了老王在作者心中的地位不是很高.正是因為這一點,作者感到十分內疚.老王是真的用心待她,可以將自己寶貴的東西拿出來無私地給作者,而作者自己又為他做了什麼呢?僅僅只是覺得有這麼一個可憐的人.同情他.卻沒有付出真心的行動!故作者在內心深處有著恆久的愧疚。

學生五:幸運與不幸總是相對的,也許在我們看來.當時的楊絳夫婦也並不幸運,但相比老王而言.作者又感到自己是如此幸運,所以她感到在老王有生之年.自己並沒有給予他足夠的幫助.與這位淳樸、真誠、善良的老三輪車伕相比,自己是如此慚愧.不免在內心湧現出不安和愧怍.所以作者呼籲那些幸運的人們,在生活中,將自己更多的愛奉獻給更多不幸的人。

學生的理解在相互碰撞中漸漸深入了,能結合課文的具體語句來談感悟,從時間的跨度、表現的平淡到精神的呼籲等方面來探究作者內心的不安和愧怍.從學生的談話中能明顯感覺到學生的理解更加細膩了,課堂也在學生的互動中顯現出生成的精彩。根據反饋的學情,評估教學的效果.是教師處理教材水平的體現。筆者覺得教師每教一篇課文.不能硬性規定在一定時間內完成任務.因為課堂是動態的,充滿著變數,而且,教師的理想期望和學生對文字的理解有可能存在差距.教師在時間的支配上應有更大的靈活的處理空間.充分發揮教材的文本價值取向,讓學生在學習一篇課文後,觸動內心深處的情感,在感受人物品質的同時淨化和提升自己的內在品質。通過學情評估,能更準確地瞭解教師在處理教材時的定位及達成的效果,幫助教師提高處理教材和落實教學目標的有效性。

要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必須有學生思維的積極參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是用自己的思維、經驗來參與文字的解讀,需要用自己的心靈來和文字對話.並通過學生間的交流與研討,讓學生在自我理解與傾聽他人中構建自己的知識。

教師的主導作用就是引導學生和文字、作者對話,而不是讓教師與作者對話的結論去影響學生與文字、作者的對話。因此,教師在課堂中,要營造出問題探討的背景和氣氛.激發起學生的問題慾望,讓學生在研習中閃現思維的火花。主動發問,在探討中碰撞出更多的智慧。

在研習老王病重時提著雞蛋和香油來感激作者這一情節時,學生就提出了一個問題:老王病得這麼嚴重了,為什麼還要把雞蛋和香油送給楊絳一家而不留著自己吃呢

學生一:這是因為老王的善良。他認定楊絳一家是好人,作者一家對他好.他銘記在心.要知恩圖報。在臨死前.他提著自己身子也很需要的雞蛋和香油來看他們.是來表達自己對他們一家的感激之情。

學生二:老王雖然身世可憐.由於殘疾導致生活的艱辛,但老王是一個善良、知恩圖報的人.他對楊繹一家的恩惠至死前都無法忘記.可能那滿滿一籃的大雞蛋和好香油是老王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他自己在病危之際都不忘報恩.可見老王心靈之純美。

在研習了作者內心的不安和愧疚…情節後.學生又生成了新的問題:我覺得剛才討論的重點是楊絳對自己靈魂的拷問.儘管過去幾年了.但內心的自責一直伴隨著.從而顯現了一個知識分子心靈的高貴,而這一內容和底層勞動者品質的光芒有何關係?

學生經過討論,明白了文章的重點所在:正是楊絳內心深處的自責和內疚.記憶越深.就越說明老王的品質對她深刻的影響.反襯出底層的、不幸的老王心靈的高貴給作者帶來的深深震撼。

在充分感受老王人物形象的基礎上.教師讓學生由感受老王的人生拓展到對自己內心的感悟,觸發學生不同的生活體驗.表達自己個性化的情感。

學生一:老王.一個身患殘疾的貧苦的老百姓,對楊絳一家掏心掏肺的報恩.不覺讓人心酸。在老王面前.自己是一個多麼渺小的人啊.

學生二:《老王》一文,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絃。也許在那樣的社會裡.楊絳和錢鍾書夫婦是善良的.他們對待別人的關懷是難能可貴的。但相對於老王.那是無法相比的.老王身心都受摧殘.卻仍抱著一顆善良、感恩圖報的心去待他人,總是為他人著想。

學生三:不僅僅是老王那高尚的品質感動了我.作者的情感也使我深受感動。對一個不起眼的底層勞動者.作者不僅沒有鄙視他.而且還關懷他,文末還感到對不起他.這種情感是一般人無法達到的。

學生四:老王這一窘迫、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不起眼的三輪車伕.以他那種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善良誠實的生活作風.知恩圖報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動了我.更讓我明白。情與錢永遠不可能畫上等號.因為再多的金錢也買不來一份真情。或許物質生活對人來說是重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有時候精神的幫助會給人以更大的激勵,千萬不要忽視了一句話的作用.即使話語簡短,也缺乏修飾.但它卻能表達對別人的關愛.

學生五:校門口經常坐著一個老奶奶.滿頭白髮.手中拿著一個她自己的飯碗.不時地向同學乞討,可是我們畢競是高中生.並沒有多少錢.於是只能視而不見.快步離開.我也只能從心底默默承認自己的關愛並不夠,表示愧怍。

學生六:我是一個幸運者.比老王幸運幾百倍,所以在以後,我更應該盡我所能去幫助那些不幸的人,不僅僅是物質上的幫助.精神上的幫助更重要。

文學作品的價值取向是對人情感的潛移默化、心靈的無聲薰陶。而要實現新課標中關於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維度目標,教師必須要有課程意識,課堂要在動態的過程中承擔情感啟迪和價值觀指引的任務.充分引發學生的心靈對話.讓學生髮自內心的多角度感悟成為學生精神生活的寶貴財富,並讓學生在分享中完善自己的心智。唯有這樣超越文字的心靈交流.才是課堂有效教學的最好體現.

國中八年級語文《老王》教學教案5篇 《老王》教學教案,打造思辨式語文課堂 第2張

第2篇

本課預計分兩課時進行。第一課時完成文學作品第一個層面的解讀,即對文字的內容、思想情感作一整體梳理;第二課時完成文學作品第二個層面的解讀,即對文字的語言、結構以及組織材料等方面的寫作特色進行品味學習。

兩課時各有側重又相互融合。前者是後者的鋪墊,側重於文,把握內容的同時應重視人文思想的薰陶;後者是前者的深入,側重於語,品味習作特色的同時應重視語文能力的培養。(如果學生程度不夠,第一層面的解讀可考慮分為兩課時進行。)

1、整體把握文字內容及思想情感,理解老王的苦與善。

2、體會作者的善良,引導學生以善良對待善良,關愛弱者。

體會人物特點與瑣碎敘事之間的相互關係。敘事表達出人物特點,敘事服務於人物特點。

說說自己身邊最苦的人。(職業、生活條件、身體狀況)

先結合匯入討論老王生活之苦:職業——蹬三輪身體——殘疾生活——塌敗小屋再追問老王精神之苦:孤獨、無親

體現教學側重,引導學生概括老王品質,尋找文字依據,通過對老王送冰,送人,送香油、雞蛋等敘事的深入研究,理解老王的善良、樸實,應隨機結合學生回答品味細節的傳神之處。可設計感性題目如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使你感動?之類。

(2)討論:老王死後,作者認為自己對老王這樣關愛夠了沒有?

老王的善良都是通過我和老王的交往展開的,所以,在前一環節學習的基礎上,學生應當很快梳理出:我與老王閒聊;女兒送魚肝油;坐車照顧老王生意;關心老王生活;不白吃老王送的東西等事例。重點應當討論(2),從而推敲末段——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為何愧怍?),當不難得出結論,把握文字思想情感。

引導學生關愛身邊的弱者、苦人:每一個時代,每一個社會都會有窮苦人、弱者,他們需要社會更多的同情關愛。同學們,學了之後,你準備怎樣對待剛才(課前匯入)介紹的身邊的苦人呢?

聯絡文字主題及生活實際,根據課堂時間,作適當的討論,肯定學生的愛心。

仔細觀察身邊的苦人、弱者,以最簡潔又最感人的語言描寫出他們的生存狀況。

2、區域性對比學生與楊絳的描述,學習體會作家精彩的寫法。

體會楊絳運用樸素簡潔的語言以及瑣碎平淡的敘事還人物以真實,並且產生震撼效果的寫作技巧

簡述敘事內容及主題,為語言、組材特色分析作鋪墊。

運用樸素簡潔的語言以及瑣碎平淡的敘事還人物以真實,這種看似冷漠,彷彿他者的敘述,卻產生驚人的震撼效果。讀者合上作品,才發現一種冷冷的悲涼自心底瀰漫而來,感人至深卻在不經意間,這是楊絳給我們帶來的文學。

1、老王——以—善—良—對—待—善—良——楊絳

2、楊絳作品————————————真實震撼

第3篇

從課文中的人物身上,學會善待他人,關注生活中的弱勢群體。

2、領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文章主旨,並讓學生領悟到在與人交往中首先要付出愛。

1、體會老王與作者夫婦之間的相互關愛,體察作者的愛心,理解本文的主旨;

同學們,正如歌曲中所呼喚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以真純的情感善待、關愛同在一片藍天下的他人,那麼人世間真的會多一份陽光,少一些冷漠,多一份文明,少一些殘酷。愛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美德。如果我們能夠去關注平凡的人,那麼我們才能真正領悟生活的真諦,今天就有這樣一個機會來關注一個名叫老王的不幸的人,看看從他的身上我們能學到些什麼呢?

楊絳,生於1920xx年,錢鍾書夫人,本名楊季康,的作家、評論家、翻譯家、學者。祖籍江蘇無錫,生於北京。著有散文集《幹校六記》《將飲茶》等,譯有《堂吉訶德》,作品有《我們仨》,《澡堂》。

?老王》作於1984年。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散文,是作者在*的背景下寫的。作者記敘了自己從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幾個片段,當時正是*時期,是一個荒唐動亂的年代,作者夫婦被認為是反動學術,被下放到幹校勞動鍛鍊去了但是,任何歪風邪氣對老王都沒有絲毫影響,他照樣尊重作者夫婦。由此與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腦海之中。

傴(yǔ) 荒僻(pì) 攥(zuàn ) 塌敗( tā )取締( dì )

骷髏(kū lóu ) 滯笨(zhì) 愧怍(zuò )惶恐(huáng)

快速閱讀課文,熟悉文章內容,整體感知文章大意,勾畫出與老王有關的資訊,並思考問題。

指名朗讀讀1—4段,思考:作者給我們介紹了什麼情況?從這些資訊你讀到了什麼?(從職業、家人、外貌、居住條件等方面來看)

思考:我常坐老王的三輪車。他蹬,我坐,一路上我們說著閒話。這句話有什麼作用?

他也許是從小營養不良而瞎了一隻眼,也許是得了惡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後者該是更深的不幸。為什麼說反正同是不幸,而後者該是更深的不幸。

提示: 兩個也許是不確定的意思,表明是作者的猜測,從可看出老王身世無人知曉,他從來就不受人重視。而後者該是更深的不幸從側面再現了老王生活的艱辛,有病沒錢治,只能承受眼瞎的痛苦。

閱讀5—22段,作者回憶了老王一生中的哪幾個生活片段?從這些片段中體現出了老王怎麼樣的性格特徵?這些片段又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時間順序)

載病人看病,堅決不要錢,拿錢後還不大放心低聲問我 善良淳樸

給改裝三輪裝護欄,為客著想 心地善良,一心為人著想

1、文中他啞著嗓子悄悄地問我:你還有錢嗎?我笑著說有錢,他拿了錢卻還不大放心。為什麼要啞著嗓子悄悄問?

提示:表現了老王憨厚的神態,讓作者心中格外感動。 善良淳樸

2、文章寫了老王很多事情,哪件事情寫得最詳細最感人?

① 作者刻畫人物時主要運用了兩種描寫手法(肖像、行動)?找出具體的語句加以體會。

②你怎麼看待老王送雞蛋香油的行為?為什麼重病還堅持親自送禮?(提示:感激我家平時對他的關心照顧 知恩圖報)

③為什麼老王說不收錢但又把錢收下?(提示:老王怕我真的託人給他送錢,平白給我添麻煩。體現了老王的樸實、善良。 理解我不願意白接受禮物的想法)

④他一手拿著布,一手攥著錢,滯笨地轉過身子。我忙去給他開門,站在樓梯口,看他直著腳一級一級下樓去,直擔心他半樓梯摔倒。 攥滯笨直著腳說明了什麼?

提示:簡單的幾個字,描繪出了老王離開時的情形。叫人怎能不為他的身體、生活所擔憂,也為第二天老王去世埋下伏筆。

小結:老王是不幸的,他在生活的貧困線上掙扎,窮苦卑微,他的艱苦是很多人難以想象的,對這樣不幸的人,我們應當給予同情和關心。但是老王又是可敬的,他善良淳樸、關心人、講仁義、重感情,這是值得我們敬重的。

愛是人間的春風,是生命的源泉,缺乏愛心的社會將會是一片沙漠,一片荒原。通過與街頭牆角那些擺小攤、掃大街、撿破爛的溝通、交流,對你一定很有觸動,請學生寫出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投影顯示以下文題,請學生任選其中一題說出自己的寫作構想。

(1)他(她)是一個______________的人(如:勤奮好學、助人為樂、熱愛生活、樂觀、充滿愛心……)

課文中老王窮苦卑微但純樸善良,他靠一輛破舊的三輪車活命,*期間載客的三輪車被取締,他的生計就更加窘迫,只能湊合著打發日子。他打了一輩子光棍,孤苦伶仃。住在荒僻的小衚衕裡,小屋破破爛爛的,他的眼睛又不好,一生淒涼艱難,是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不幸者。但是老王心眼好,老實厚道,有良心,關心人。他需要錢,可是做生意從不多收一分錢,而且非常講感情,講仁義,常願意盡義務,或者少收錢,是一個精神上沒有受到任何汙染的極其純樸的好人。

1、面對老王的遭遇,那作者一家對老王又是怎麼樣的呢?寫到了哪些事情?

2、我強笑說:老王,這麼新鮮的大雞蛋,都給我們吃?為什麼要強笑?

提示:一個強字,寫出了作者當時複雜的心理,既可憐老王,又感激老王,又不得不打趣,可以調解氣氛。

3、老王去了,在他生前經常關照他的楊絳有什麼樣的感受?(愧怍。如何理解文章最後一句話?)

我女兒知道他有夜盲證,便送他大瓶魚肝油 我女兒關心他

1、為什麼作者一家對老王那樣的不幸者能那麼關心、愛護;社會地位、生活條件比較優越的人往往瞧不起卑微者,要有什麼精神才能像作者那樣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引導:換另一個角度來想想看,作者跟老王的交往是建立在什麼基礎上的?是因為老王有財有勢作者才跟他交往的嗎?不是,老王善良!作者是一個作家,是一個知識分子,而老王是一個社會底層的人,是地位低微的人,作者卻並沒有瞧不起他,並不認為他低人一等,這體現了作者怎麼樣的一種觀念?平等!再看看,作者非常同情和關心老王,這說明作者非常有愛心,這體現出一種人道主義精神)

(主要是平等觀念和人道主義精神。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應該是平等的,個人由於境遇不同,就有幸運與不幸的差別,甚至差別很大。一個幸運者只有關愛不幸者的責任,沒有歧視不幸者的理由。現在,社會要求我們每個人有人道主義精神,要關心別人、尊重別人對社會作出的貢獻,作者一家都是對不幸者老王懷有一顆愛心,具有人道主義精神的人。)

從文章看,最主要的是平等觀念。在作者那裡,人是生而平等的,各人境遇不同,甚至差別很大,不過是幸運與不幸造成的差別。所謂幸與不幸,包括天賦條件、成長條件、生理條件,幸運者只有關愛不幸者的責任,沒有歧視不幸者的理由。

再是人道主義精神。這種精神要求社會關心個人、同情個人,尊重個人對社會作出的貢獻,尊重人格,維護社會成員的基本權利,並促進全體勞動者的全面發展。作者一家對老王是懷有這種精神的。

一個社會總有幸運者和不幸者,與老王一生的辛勞相比,作者夫婦在*中所受的折磨不算什麼,算得上是幸運的人,因而有責任關愛不幸者,關注他們的命運,幫助改善他們的處境,讓他們過上好日子。作者回想對老王的關愛還很不夠,所以她感到愧怍。

3、社會上還有許多不幸的人,許多弱者,而我們生活在幸福之中,生活在愛的光環裡,讓我們學習楊絳女士,把愛之光分一些給身邊的人!

1、這篇課文敘述的事情較多,作者是怎樣組織的?文章的線索是什麼?

以我與老王的交往為線索,兼用邏輯順序和時間順序來編排。開頭四段寫老王的基本情況,按邏輯順序編排,一是職業,老王的謀生手段;二是生理缺陷,老王謀生的困難;三是居住條件,這是前兩點的結果,收入少,生活就苦。下面的內容按時間順序安排,回憶與老王的交往。

2、在社會生活中,應愧怍的僅是作者嗎?這反映了作者什麼樣的呼聲?

呼籲我們:對不幸者、卑微者要持一顆愛心,尊重他們,理解他們,同情他們,關心他們,多給他們以善心,這樣一來社會就更加發展和文明瞭。

(平平淡淡中孕育著真情,平平凡凡中折射出人性的真、善、美。一個幸運者只有關愛不幸者的責任,沒有歧視不幸者的理由。讓我們為老王喝采!為老王那顆金子般真摯而誠懇的心喝采!)

以老王為第一人稱,改寫課文中送雞蛋、香油部分。指導:要描寫老王的心理活動,在領會老王的思想感情的基礎上充分展開想象。

第4篇

[課前準備]在上課前一天佈置學生預習課文,在預習時,按照上課慣例,從三方面做預習工作:一是不解之處;二是精彩之處;三是有誤之處。每個同學至少要有一處發現,準備上課發言。

師:請同學們把書翻到第79頁,這幅圖中所畫的是一位普通的老人,在平時我們往往對名人的一言一行非常的關注,可在我們的生活中,更多的卻是普通人,你是否關注過這些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人呢?今天我們所要關注的就是這樣一位普通車伕的故事——老王。

師:相信大家都已經預習過這篇課文。現在我們就根據自己的閱讀情況開始提問發言。請語文科代表做好發言記錄。

生1:文中“腦袋慢”、“沒繞過來”、“慢了一步”為什麼要用引號引起來?

生3:引號是為了直接引用老王說的話,為下文做鋪墊。

師:看來大家對引號的作用掌握的不錯,回答的很好。給提問和回答的同學各加1分。

生4:怎樣理解“反正同是不幸,而後者是更深的不幸”?

生5:第一個不幸是指的從小營養不良,第二個不幸指的是得了惡病。

師:那麼由這兩個方面來看,可以反映出老王生活的一個側面,是什麼呢?

師:給這位同學先加2分。是啊!為什麼有三輪車不敢坐,而要去擠公共汽車呢?

生9:因為當時是文革時期,社會動盪,所以作者不敢自己獨自乘三輪車。

師:能聯絡文章背景思考問題,說明預習工作做的不錯,各加2分。

生10:在老王去給作者送雞蛋的時候,為什麼說“我記不清是十個還是二十個,因為在我的記憶裡多的數不完”?

生11:因為作者當時被老王的樣子嚇到了,所以記不清數目了。

生13:因為作者很驚訝,老王在這個時候還能親自給她送雞蛋。

師:同學們分析的很不錯,想的也很全面,做了認真的思考,各加2分。

生14:1、“有人說,這老光棍大約年輕的時候不老實,害了什麼惡病,瞎掉了一隻眼”為什麼寫他不老實,這個老實是什麼意思?

師:這個問題提的很好,先給他加上3分。大家看看77頁的第三段倒數第二句“老王是其中最老實的……”此處也有個“老實”,兩者對比一下看看兩個“老實”的含義如何?

生15:第一個“老實”是指老王年輕時不規矩。第二個“老實”是指老王厚道。

師:要回答這個問題,確實要費些腦子,先給這位同學加上2分,課後我們可以再仔細思考一下,下節課我們再做具體的分析。

生16:怎樣理解“反正同是不幸,而後者該是更深的不幸。”?

師:這個問題有一定的深度,加3分。結合課文來看,前一個不幸應是指什麼?

生17:我想可能是因為營養不良說明的是他從小生活環境不好,而害了惡病說明他的生活狀況的不好,一直沒有得到改變。

師: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入思考一下,給他加上2分。再給大家一天的時間思考,我們明天來解決這個問題。

生19:我想應該是看的見的,因為夜盲症是因為缺乏維生素a造成的,而魚肝油中含有這種成分。

師:看來你不僅對文章有研究,對醫學也有興趣。給你加上2分。

生20:前者是寫十個或二十個,後者為什麼還要寫多得數不完?

師:給她們各加1分,同學們可以思考看看能否從這個問題中得到什麼啟發?

生22:我笑著說“有錢“,為什麼他拿了錢卻還不大放心?

師:給他加上2分。我們可以從老王的性格方面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生24:“我強笑說:‘老王,這麼新鮮的雞蛋,都給我吃?’”為什麼“強笑”?

生27:更突出作者看到老王病成這個樣子還給她送雞蛋時的難過。

生28:與前文“我害怕的糊塗了相照應”,表達了作者看到老王時的意外。

師:看來這個問題同學們的爭議很大,給每位同學各加3分。我們可以下去再思考一下,明天來解決。

生29:為什麼作者每當想起老王,總覺得心上不安的?他啞著嗓子問我:“你還有錢嗎?”幾年過去了,我漸漸明白:那是一個不幸的人對不幸者的愧怍。作者為什麼要以這一句結尾,這有什麼作用?

師:先給這位同學加上3分。在這句話中,作者稱自己是個幸運的人,這個幸運是與誰比較而說的?

師:其實不管是老王還是作者,他們都是普普通通的人,而這句中說老王是不幸的人,作者是幸運的人,究竟有什麼含義,由於時間關係,就把這個問題留給大家做一個思考的作業。現在請我們的科代表總結一下發言情況。

科代表:整節課共有20人發言,提問不解之處的9人次,共15分;回答評價的18人次,共36分;提問“精彩的”5人次,共13分;總分為82分。(其中有同學多次發言)

師:今天同學們的發言都很精彩,希望大家在以後的學習中能有越來越多的精彩。下課!

師:上一節課上同學們經過認真的思考,做出了非常精彩的發言。上一節課我們最後討論的問題是:為什麼作者每當想起老王,總覺得心上不安的?他啞著嗓子問我:“你還有錢嗎?”幾年過去了,我漸漸明白: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不幸者的愧怍。首先我們明確誰是幸運的人?誰是不幸的人?

那麼作者為什麼要以這一句結尾,這有什麼作用?昨天已經佈置了讓同學們課後思考,現在就請同學起來說說你的理解是怎樣的?

生1:作者所說的“幸運”和“不幸運”實際上是指的作者自己和老王生活的一種對比,作者認為自己是幸運的,但是她沒能很好的幫助老王,所以作者感到很愧怍

生2;老師,我不同意他的看法,我覺得作者一家對老王是很好的,也一直在幫助老王,作者感到愧怍是因為作者覺得對老王的幫助還不夠多,老王就去世了

生3;我覺得,作者是因為給了老王雞蛋很香油的錢,覺得這種行為侮辱了老王,所以感到愧怍。

師:同學們的發言都很有道理,那麼我們就來具體的分析,為什麼作者要說自己是個“幸運的人”而老王是個“不幸的人”呢?首先我們來看看文中是怎樣描寫老王的生活的。請同學們在書上勾畫出具體的語句然後用自己的話總結出來。

生4:76頁第一段,“他靠著活命的只是一輛破舊的三輪車”

師:老王藉以謀生的就是一輛破舊的三輪車,但是即使是這輛破舊的三輪車也是幾經波折。課文中是怎樣描述的?

生5:開始的時候,老王用三輪車拉客人,但是在書上78頁,又寫到“後來載客的三輪車都取締了。老王只好把三輪改為運貨的平板三輪。”

師:這兩處所寫的都是老王的謀生手段,那麼對老王生活的描寫還有哪些呢?

生7:“有個哥哥,死了,有兩個侄兒,‘沒出息’,此外就沒什麼親人”

師:他這樣一為“沒什麼親人”的人,住在什麼地方呢?

師:這裡說的是老王的居住條件,那麼還有對老王生活的描寫嗎?

師:同學們找的都很到位,是仔細閱讀課文的結果。同學們找出課文中對老王生活的描寫,正是這些描寫體現出了老王生活的一種狀態‘苦’。

師:老王是一位很苦的人,但這並沒有影響作者與老王之間的交往,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話說說老王與作者交往的片段有哪些?(板書)交??

生9:為老王送冰,比他的前任送的大一倍,冰價相等。

師:不僅不要錢,最後作者把錢交給老王,老王拿了錢後又怎樣

師:同學們找的都很仔細,那麼我們再來看看,從這些交往的片段中,反映出老王是個怎樣的人呢?

師:同學們總結的都很對,這些就是老王的性格特徵。而老王的這些性格特徵,最主要的正是從與作者的交往片段中所體現出來的。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師:我們剛才說了,老王的生活可以用一個‘苦’字來概括,那麼造成這些‘苦’的根原因是什麼呢?

師;很好,那麼三輪車為什麼會被取締呢?文章開頭說“連登三輪的都組織起來”,為什麼要“組織”起來呢?

師:既然組織起來很好又安全,又為什麼會被“取締”呢?

師:我們不妨結合文章的背景來分析。當時是文化大革命時期,可以說當時的社會處在一種荒唐的狀態,三輪車的起起落落可以反映出當時社會的一種狀況,先是組織,再是取締,像作者和她的丈夫這樣傑出的學者,在當時也被認為是“反動學者”。

師:這個問題提的很好,這就要從作者的思想觀點入手了。其實幸與不幸包括很多的方面,如:天賦,成長,生理等。從這些看來,作者顯然是比老王幸運的。我們不妨一起看看作者一家為老王做了哪些事?

師:對,這些都是作者一家為老王做的事。同學們還可以再總結。那麼,從這些事情中反映出作者是個怎樣的人呢?

師:作者同老王一樣,都是普通的人(板書)普通人,也是真誠善良的人(板書)真誠善良。作者寫作這篇文章,正是想讓所有的人都能關心不幸的人,因為在社會中人人都是平等的,(板書)人人平等。學了這篇文章後,同學們也可以思考一下,自己應該怎樣做。

我們今天的課就上到這裡,請大家下去完成每課三件事:抄寫生字詞及難寫易忘字詞;抄評優美精彩段落;寫“一課一得”。

第5篇

教學目標:1、品味作者平淡簡捷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3、學習勞動人民的優良品質,並以平等和人道主義的精神關注他們的疾苦。

教學難點:學習勞動人民的優良品質,並以平等和人道主義的精神關注他們的疾苦。

路設計:分析整合--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準確把握有效資訊,通過分析整合,概括歸納人物形象;

探究研習--深入閱讀,挖掘文字內涵,探討造成人物命運的原因,從而理解文章深層的社會意義;

拓展延伸--關注更多社會現實,培養學生對社會的洞察力和責任感。

在平時我們往往對名人的一言一行非常的關注,可在我們的生活中,更多的卻是普通人,你是否關注過這些平平凡凡、普普通通的人呢?今天我們所要關注的就是這樣一位普通車伕的故事--老王。

作者:楊絳,原名楊季康,生於1911年,江蘇無錫人。作家、文學翻譯家。譯著有世界名著《堂吉訶德》,散文集《幹校六記》《將飲茶》等,長篇小說《洗澡》。楊絳是我國作家、學者錢鍾書的夫人。課文中的默存乃是錢鍾書的的字,小說《圍城》是錢鍾書所著,並拍成電視劇。

寫作背景:文章作於1984年。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散文,作者記敘了自己從前同老王交往中的幾個片段,當時正是“*”時期,是一個荒唐*的年代,作者夫婦被認為是“反動學術*”。但是,任何歪風邪氣對老王都沒有絲毫影響,他照樣尊重作者夫婦。由此與老王的交往深深的印刻在了作者的腦海之中……

1、在學生預習、熟悉課文的基礎上給出填空題:老王是一個的人。理由是什麼?

討論明確:學生的答案可能是豐富多彩的,必須讓他們提出理由,然後老師進行歸納,無外乎“苦”與“善良”。

2、楊絳認為老王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明確:“不幸者”)楊絳認為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幸運的人)為什麼?理由是什麼?

觀點:學生必然說,楊絳的生活雖然不幸,但相對於老王總是幸運的。明確:解釋有待於探討,因為知識分子的幸與不幸不能夠僅僅以生活水準來衡量,(何況楊絳的生活也確實困難)不幸對於不同人的含義是不一樣的。而在那個年代裡,沒有人能夠倖免於難。

1、齊讀1-4段,從哪些方面看出老王是一個不幸的人?

1、課文第一段說"我常坐老王的三輪",而第六節卻說"我自己不敢乘三輪",是不是矛盾?

這要聯絡當時的時代背景,特別是"'*'開始"這幾個字,楊絳不敢坐是因為當時作為知識分子,"不敢"坐勞動人民拉的車,不敢"騎在人民頭上"。從側面也寫出了老王不怕被牽累、真誠關心錢鍾書夫婦的善良。

2、錢鍾書夫婦何以對老王這樣一個下層的勞動者這樣關心,老王臨終之前的送蛋行為背後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像老王這樣一個飽受白眼的下層勞動者,能夠得到錢氏夫婦這樣的知識分子的關心,在他的心中是充滿了喜悅、甚至是"受寵若驚"般的感恩的。所以,自知自己不久人世,臨終他也要將這份感激表達出來,即使沒有華麗的言詞(其實根本就沒有言詞)即使木訥的他還是領受了楊絳給的錢,但透過那幾個大大的雞蛋和香油,透過僵直的身子、無光的延伸,我們還是能夠觸控到那份訣別的深情。

3、楊絳先生對老王是照顧有加,並沒有剝削老王的行為,既沒有在物質上虧待老王,也沒有在精神上鄙視過他,何以篇尾說"那是一個多吃多佔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

從"多吃多佔"這個詞可以看出作者是把自己放在老王同一層面上了,與老王相比,我付出的比老王少,但我從這個世界上獲得的要比老王多好多,這是作者從自我反省的層面表達對老王的歉疚,其實也傳遞了對像老王這樣的勞動者的心靈之聲。

和老王最後一晤時,當老王拿了香油和雞蛋來看錢鍾書夫婦時,不肯收錢。他是想表達很想和他們夫婦成為真正的朋友,尤其是在知道自己活不長久的時候。但"我沒請他坐坐喝口茶水",沒能理解老王的心意。想到這些感到十分後悔。這裡的"坐坐喝口茶水",已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客套,而是有一種"真正把老王當作平等的朋友相待"的意思了。

(當然只是平等的朋友,而不是無話不談的朋友。這可以從作者和老王的對話中看出來。每一句話都是那麼簡短,因為兩人畢竟沒有共同語言。)

聯絡上下文,說說下列句中加點的詞句在表達上的好處。

2、我強笑著說:“老王,這麼新鮮的大雞蛋,都給我們吃?”

3、我在家聽到打門,開門看見老王直僵僵地鑲嵌在門框裡。

請同學們看課前提示:“在我們周圍,有一些像老王這樣生活艱難的人。他們不被重視,卻有一顆金子般的心。你體悟到這些人的善良了嗎?你是怎樣對待他們的?

楊絳的散文中閃過時代的影子,在這種大時代下看老王的善良別有一番意味,這種意味絕不僅僅是對善良的肯定,它包含著更為複雜的東西。請同學們暢所欲言,談一談,對這篇文章的主題你是怎樣理解的?

仔細觀察生活中那些弱者和不幸者,挖掘人性中的至真的閃光點,寫一個片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