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吃中餐的禮儀5篇 "品味中餐文化:優雅之道"

中餐文化源遠流長,有著豐富的禮儀文化。在中餐用餐時,不僅要注重食品的品質和營養,還要懂得一些禮儀常識,如如何使用筷子、如何點菜、如何用茶等等。在這裡,我們將帶您瞭解中餐用餐的相關禮儀,讓您在用餐時更加得體、得體。

吃中餐的禮儀5篇

第1篇

菜端到圓桌上 後,一邊慢慢轉圓盤,一邊把各種菜夾到自己的小碟裡。此時,不要把自己喜歡吃的菜夾的冒尖兒。夾菜時要考慮到大家均攤。另外,別人夾菜時,不能從旁邊用自己的筷子夾菜,或者轉動圓盤。夾完菜後,自己的小菜盤要放到一旁,以免妨礙圓盤的轉動。只有注意的這些小節,才能共同享受美味菜餚帶來的愉快。

① 冷盤(幾種菜成在一個盤子裡,或者分成幾個小盤。)

中餐用的餐具只有3種,筷子、小菜碟、湯匙。筷子湯匙的用法自不用說,取菜時,小菜碟不用手端,要放在桌上。

圓桌也有上座。離門口最遠的座位是主賓席,其他客人按左右順序就座即可。招待方一般坐在離門口最近的座位上。

5、吃中餐時,應特別注意溼毛巾、餐巾、餐紙巾、筷子、湯匙、食盤、牙籤、水盂、筷子的使用規範。

(1) 溼毛巾只能用來擦手,絕不能擦臉、擦嘴。一般在宴會即將結束時,再上來的溼毛巾,才是專供擦嘴用的,但不能擦臉抹汗。

(2) 餐巾是為了保潔服裝的,應把它鋪在併攏的大腿上,不要圍在脖子或腰帶上。餐巾折起的內側可以用來擦嘴或手。

(3) 餐巾紙主要是用來擦嘴或手。千萬不要用自己的紙巾,更不能用衛生紙代替。

(4) 湯匙不用時應平置於食盤上,不要讓它在湯碗中“立正”,或直接放在餐桌上。

(5) 食盤是用來放菜的。一次取菜不宜過多。不宜入口的廢棄物,可以堆放在盤中,不要直接吐在餐桌上或地上。

(6) 席間牙籤要在萬不得已時使用,用時注意以手相護。

(7) 水盂,即洗手碗。它是在用餐期間洗手指用的,千萬別把它當洗手水或飲料。洗手碗的用法為:進食海鮮等帶有腥味食物後,可將雙手指尖輪流放入碗中洗之,然後用餐巾擦乾手指。

(8) 筷子在使用時,忌舔筷、叉筷、扔筷、舞筷等。在用餐時,如果暫不使用,在用餐之時,應注重吃相。不可搖頭晃腦,寬衣解帶;說話儘可能降低聲調;在取食菜餚時,要穩、準、快,不要挑三揀四;多人就餐還要注意避讓他人等。

上菜的.一般順序是:拼盤或點心、熱葷、魚翅或羹、炒炸品、湯或扒品、魚類、飯面、甜菜、甜點心。菜式有時不那麼齊全,有時廚師炒菜也不一定按此順序,然而基本原則是:拼盤先上,鮮嫩清淡先上,名貴的食品先上,本店名牌菜先上,易變型,走味的菜先上,時令季節性強的菜先上。如有兩桌或兩桌以上的宴席,上菜要看主桌,但上菜的數量和時間應大體一致,不可有厚此薄彼之嫌。一般情況下,上一道新菜就要把舊菜撤下去,但遇到特殊情況,如有的客人還想吃這道菜,或主人喜歡桌上豐盛,或兩道熱菜一起上的,應將舊菜推向副主位一邊,把新上的菜擺在桌中或主賓處。撤去舊菜前須事先經主人同意。

如果上雞、鴨、鵝、魚、全豬、全羊等有頭有尾的菜或橢圓形菜盤,頭的一邊或橢圓形菜盤縱向的一邊,一定要朝向正主位。如果所上的菜有配作料食用,一定要配齊再上,一般是先上作料後上菜,也可以作料、菜一起上。

各道菜餚上齊後,服務人員應告訴主人,然後換上小碗送飯。

客人用餐後,送上熱茶,放在每一餐碟的右邊,隨即撤去餐具,只留下酒杯、茶杯,後上甜菜、甜點心,最後上水果。

(2) 中餐上菜的方式大體有三種:把大盤菜端上,由各人自取;招待服務人員託著菜盤逐一往每一個人的食盤中分讓;用小碟盛放,每人一份。

(3) 中國人一向以熱情好客聞名於世,主人會向客人介紹菜的特點,並反覆向客人勸菜,希望客人多吃一點。有時熱情的主人還會用公筷為賓客夾菜,這是主人熱情好客的表示,出於禮節的需要,賓客應表示感謝,並根據自己胃口適量享用。主人也會反覆向賓客勸酒,希望賓客能酒足飯飽。這在西餐上是絕對沒有的。

吃中餐的禮儀5篇

第2篇

中餐隨著中西飲食文化的不斷交流,中餐不僅是中國人的傳統飲食習慣,還越來越受到外國人的青睞。而這種看似最平常不過的中式餐飲,用餐時的禮儀卻是有一番講究的。

中餐的餐具主要有杯、盤、碗、碟、筷、匙六種。在正式的.宴會上,水杯放在菜盤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筷子與湯匙可放在專用的座子上,或放在紙套中。

中餐上菜的順序一般是:先上冷盤,後上熱菜,最後上甜食和水果。

服務員為每人送上的第一道溼毛巾是擦手用的,最好不要用它去擦臉。

上雞、龍蝦、水果時,有時送上一小水盂、銅盆、瓷碗或水晶玻璃缸,水上飄有玫瑰花瓣或檸檬片,供洗手用。洗時兩手輪流沾溼指頭,輕輕涮洗,然後用餐巾或小毛巾擦乾。

筷子是中餐中最主要的進餐用具。握筷姿勢應規範,時餐需要使用其他餐具時,應先將筷子放下。

筷子一定要放在筷子架上,不能放在杯子或盤子上,否則容易碰掉。如果不小心把筷子碰掉在地上,可請服務員換一雙。在用餐過程中,已經舉起筷子,但不知道該吃哪道菜,這時不可將筷子在各碟菜中來回移動或在空中游弋。不要用筷子叉取食物放進嘴裡,或用舌頭舔食筷子上的附著物,更不要用筷子去推動碗、盤和杯子。有事暫時離席,不能把筷子插在碗裡,應把它輕放在筷子架上。

第3篇

迎賓:宴會開始前,主人應站在大廳門口迎接客人,對規格高的.貴賓,還應組織相關負責人在門口列隊歡迎,通稱迎賓線。客人來到後,主人應主動上前握手問好。接著就要引匯入席,主人請客人走在自己右側上手位置,還要注意安排服務人員幫助來賓脫下外套,接過帽子。

赴宴:接到邀請後,無論能否赴約,都應儘快答覆,不能赴邀的,要婉言謝絕。接受邀請的不要隨意變動。坐姿要自然端正,不要太僵硬,也不要往後倒靠在椅背上,肘不要放在餐桌上,不要托腮。

進餐:進餐時,如果要使用溼手巾,請用左側的。進餐時要文明、從容。閉著嘴細嚼慢嚥,不要發出聲音,喝湯要輕,骨頭、魚刺吐到筷子、叉子上再放入骨盤。嘴裡有食物時不要說話,剔牙時用手遮住,就餐時不得解開鈕釦、鬆開領帶。

第4篇

中餐是我們最引以為豪的傳統文化之一。說起飯菜品種之豐富,烹調之複雜,樣式之精美,如果中國人稱自己是第二,估計全世界其他國家沒人有勇氣自誇第一。 但中國人會吃飯嗎?說這話肯定得罪人,可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成為旅遊目的地,中國人吃相不雅似乎與中餐一樣,聞名於世了。在泰國、澳大利亞等地,中國旅遊團遊客一般都是被安排在當地檔次較低的餐館進餐,一是旅行社節約成本,另外國人不注重餐桌禮儀也是重要因素。 有人把問題歸結於中西餐有別,但看看國內外媒體批評一些國人用餐“衣著隨意,高聲喧譁,搶菜浪費,滿桌狼藉”,就可以看出用餐不文明與吃中餐還是西餐是沒有關係的。 也有人說我們餐桌文化的傳統就是“熱鬧”。一些有關文明禮儀的`書籍上這樣寫道:“我國的飲食禮儀是比較發達的”、“中國是禮儀之邦,飲食禮儀由來之久”。類似這樣的闡述不在少數。但我們在將美食佳餚一代一代發揚光大的同時,把老祖宗的一些優良傳統也遺忘的差不多了。 “熱鬧”不是中餐的文化傳統。戰國時代就有“食不語,寢不言”的說法。更早的《禮記》記述了孔子的話“夫禮之初,始於飲食”(飲食禮儀是一切禮儀制度的基礎),直白地說就是“講文明有禮貌從吃飯做起”。其中“毋摶飯”(別搶著吃)、毋詫食(咀嚼時不要出聲)、毋刺齒(不要邊吃邊剔牙)等諸多告誡,千年之後似乎還值得我們好好學習。(徐淳) 專家點評 北京禮儀學院院長 李檸 餐桌禮儀很豐富,也是非常瑣碎的。被調查者列舉的不雅觀的吃相都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般來說,餐桌禮儀包括獲取食物要有分寸,點菜和自助餐時都要注意,菜量應以吃完為宜;吃飯喝湯時身體不要發出各種聲響;得當地使用東西方各種餐具,不要犯忌諱;還應注意,吃飯中不要喧譁和頻繁接聽電話。一般講究的宴會場合,最好把手機置於靜音狀態,否則像防賊一樣接電話,是十分失禮的。 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學院教授 葛晨虹 餐桌上的禮儀確實需要特別留意。民以食為天,每個人每天都花費不少時間在餐桌上,還有很多社交活動也都發生在餐桌上。所以說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吃有吃相”。從調查可以看出,大多數人還是比較注意餐桌禮儀的,但不是每一個人每一個細節都能做到的。這些看似都是些雞毛蒜的小問題,但卻能夠體現出一個人的教養和素質,影響到一個人的形象。

第5篇

一道菜上桌後,通常須等主人或長者動手後再去取食。若需使用公筷或公用調羹的菜,應先用公筷將菜餚夾到自己的碟盤中,然後再用自己的筷子慢慢食用。

夾菜時,要等到菜轉到自己面前時再動筷,不可搶在鄰座前面。夾菜一次不宜過多,不要剛夾一樣菜放於盤中,緊跟著又夾另一道菜;也不要把夾起的菜放回菜盤中,又伸筷夾另一道菜。夾菜偶爾掉下一些在桌上,切不可將其放回菜盤內。遇鄰座夾菜要避讓,謹防筷子打架。若同桌有外賓,對他不要反覆勸菜,也不要為其夾菜,因為外賓一般沒有這個習慣。

上菜的一般順序是:拼盤或點心、熱葷、魚翅或羹、炒炸品、湯或扒品、魚類、飯面、甜菜、甜點心。菜式有時不那麼齊全,有時廚師炒菜也不一定按此順序,然而基本原則是:拼盤先上,鮮嫩清淡先上,名貴的食品先上,本店名牌菜先上,易變型,走味的菜先上,時令季節性強的`菜先上。如有兩桌或兩桌以上的宴席,上菜要看主桌,但上菜的數量和時間應大體一致,不可有厚此薄彼之嫌。一般情況下,上一道新菜就要把舊菜撤下去,但遇到特殊情況,如有的客人還想吃這道菜,或主人喜歡桌上豐盛,或兩道熱菜一起上的,應將舊菜推向副主位一邊,把新上的菜擺在桌中或主賓處。撤去舊菜前須事先經主人同意。

如果上雞、鴨、鵝、魚、全豬、全羊等有頭有尾的菜或橢圓形菜盤,頭的一邊或橢圓形菜盤縱向的一邊,一定要朝向正主位。如果所上的菜有配作料食用,一定要配齊再上,一般是先上作料後上菜,也可以作料、菜一起上。

各道菜餚上齊後,服務人員應告訴主人,然後換上小碗送飯。

客人用餐後,送上熱茶,放在每一餐碟的右邊,隨即撤去餐具,只留下酒杯、茶杯,後上甜菜、甜點心,最後上水果。

(2) 中餐上菜的方式大體有三種:把大盤菜端上,由各人自取;招待服務人員託著菜盤逐一往每一個人的食盤中分讓;用小碟盛放,每人一份。

(3) 中國人一向以熱情好客聞名於世,主人會向客人介紹菜的特點,並反覆向客人勸菜,希望客人多吃一點。有時熱情的主人還會用公筷為賓客夾菜,這是主人熱情好客的表示,出於禮節的需要,賓客應表示感謝,並根據自己胃口適量享用。主人也會反覆向賓客勸酒,希望賓客能酒足飯飽。這在西餐上是絕對沒有的。

在正式的宴會上,水杯放在菜盤左上方,酒杯放在右上方。筷子與湯匙可放在專用座子上或放在紙套內。公用的筷子和湯匙最好放在專用的座子上。要備好牙籤和菸灰缸。

在中國幾千年的飲食文化中,用筷子形成了基本的規矩和禮儀,如:忌敲筷子。在等待就餐時,不能坐在桌邊一手拿一根筷子隨意敲打或用筷子敲打碗盞或茶杯。忌擲筷。在進餐前發放筷子時,要把筷子一雙雙理順,然後輕輕地放在每個餐位前,相距較遠時,可請人遞交過去,不能隨手擲在桌子上,更不能擲在桌下。忌叉筷。

筷子不能一橫一豎交叉擺放,不能一根大頭,一根小頭。筷子要擺在碗的旁邊,不能擱在碗上。忌插筷。用餐者因故須暫時離開時,要把筷子輕輕擱在桌上或餐碟邊,不能插在飯碗裡。忌揮筷。夾菜時,不能把筷子在菜盤裡揮來揮去,上下亂翻。遇到別的賓客也來夾菜時,要注意避讓,避免“筷子打架”。忌舞筷。用餐過程中進行交談,不能把筷子當成道具,在餐桌上亂舞,也不要在請別人用菜時,把筷子戳到別人面前。用餐完畢,筷子應整齊地擱在靠碗右邊的桌上,並應等眾人都放下筷子後,在主人示意散席時方可離座,不可自己用餐完畢,便扔下筷子離席。

(1) 主桌有兩種,一種是長方形橫擺桌,主客面向眾席而坐;一種是大圓桌,圓桌中央設花壇或圍桌,主客圍桌而坐。主桌的座位應擺放席卡簽名。

(2) 一般說來,臺下最前列的一兩桌是為貴賓和第一主人準備的,赴宴者如果不是主賓,最好不要貿然入坐。

(3) 中式宴會多使用圓桌,如果是多桌中餐,則每桌都有一位主人或招待人負責照應,其兩側座位是留給本桌上賓的。除非受到邀請,赴宴者也不宜去坐。

(4) 如果桌數較多時,則將排列序號放在餐桌上。隆重的中餐還為每位客人準備一份選單。

(5) 在國際交往場合和商務交際場合,中餐習慣於按職務和身份高低排列席位;如果夫人或女士出席,通常將女士排在一起,即主賓坐在男主人右上方,其夫人坐在女主人右上方。

(6) 如遇主賓身份高於主人時,為表示對主賓的尊重,可以請主賓坐在主人的位子上,而主人側坐在主賓的位子上,第二主人坐在主賓的左側或按常規排列。

(7) 主賓偕夫人,而主人的夫人因故不能出席時,可請與主人有聯絡且身份相當的女士作第二主人;若無適當的女士出席,可把主賓夫婦安排在主人的左右兩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