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4篇 《習慣塑造人生》

《習慣的力量》是一本引人深思的書籍,作者查爾斯·杜希格秉持“我們的習慣在塑造我們的人生”的觀點,探討了習慣對個人行為、思維方式以及成功與失敗的影響。這本書通過生動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讓讀者意識到習慣的重要性,為我們塑造更積極、健康和成功的人生提供了啟示。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4篇 《習慣塑造人生》

第1篇

今天再次翻閱了《習慣的力量》,沒有全部看,只是翻閱了幾個感興趣的章節,其中,習慣改變的黃金法則這一章感覺適合自己閱讀,學習並踐行後有助於今後對照改變一些不好的習慣。

原理:用同樣的暗示、提供同樣的獎賞,改變中間慣常行為。

要改變舊的習慣,你必須處理掉舊的渴求感——要保留以前同樣的暗示和獎賞,並通過插入新的(也可稱為競爭性慣常行為)慣常行為來滿足這種渴求感。舉例說明:讓酗酒者找出他們從酒中得到了什麼獎賞,這個專案要找的是哪些渴求感在驅使著你的習慣迴路。通常,喝醉本身並不屬於渴求,之所以想喝酒,是因為酒讓他們逃避現實,放鬆心情,又有人陪伴,而且緩解焦慮,情感也得到釋放,這也就是主要獎賞,酒精的物理作用是最次的獎賞之一。再舉例,某人咬指甲行為,這個習慣獎賞主要是她渴望得到實質的刺激,可以用手指敲桌子或在索引卡打勾等競爭性慣常行為代替獲得同樣的獎賞。時間長了,針對咬指甲做出的競爭性慣常行為變成了自發行為,這時候,一個習慣代替了另一個習慣。再比如戒菸,吸菸是因為喜歡尼古丁,是能獲得強烈刺激,還是社交方式一種?找出與吸菸相關聯的暗示和獎賞,然後選擇有相同回報的慣常行為來代替,更可能讓他們成功戒菸。

但有壓力的時候,有些人又恢復了舊習慣。信仰是將改造過的習慣變成永久性行為的`要素,在大多數時候,只有在團隊的助力下,才能形成信仰。

如果你想改變一個習慣,你必須找另一個慣常行為替代。而且當你和一個群體一起努力時,改變的成功性會大大提高。信仰也是必要的,而且它是在群體中培養出來的,即使群體只有兩個人,結果也是一樣的。

以上是摘抄的重要句子和例項,結合我自己的一些習慣,要在實際生活中踐行。近期要改變的坐的時候彎腰,走路的時候探腰低頭的習慣,暗示就是坐在桌前或走路,得到的獎賞就是放鬆和舒服,用吃口香糖或敲桌子等可以代替試試,猶用吃口香糖代替。

《習慣的力量》讀後感4篇 《習慣塑造人生》 第2張

第2篇

習慣這個東西很有意思,我們每天都在做,卻常常無知無覺。早上起來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出門先向左拐還是向右拐,去到辦公室是先打掃衛生還是跟同事聊天,喜歡去什麼樣的飯店點什麼樣的菜?做這些決定之前你想過為什麼嗎?

沒有習慣迴路,人的大腦就會停止工作,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將佔據一切。習慣和記憶以及邏輯一樣,都是我們行為的基礎。我們也許不記得自己的習慣是如何養成的,不過一旦這些習慣在大腦中形成,它們就會影響我們的行為,而我們自己往往是意識不到的。

大腦中的習慣迴路由三步組成。第一步,存在著一個暗示,能讓大腦進入某種自動行為模式,並決定使用哪種習慣。第二步,存在一個慣常行為,這可以是身體、思維或情感方面的。第三步是獎賞,這讓你的大腦辨別出是否應該記下這個迴路,以備將來之用。這種心理的基礎有兩個基本規律:第一,找出一種簡單又明顯的暗示。第二,清楚地說明有哪些獎賞。

如果找到了暗示和獎賞,就能夠改變慣常行為。比如想在每天早上起來晨跑,那就得選擇一個簡單的暗示,比如吃早餐前綁好運動鞋的鞋帶或者把運動衣放在床邊,和一個清晰的獎賞作為一天中的獎勵,可以通過記錄運動里程數來獲得成就感。

核心習慣能創造出各種文化,讓我們清楚地看到那些在抉擇困難或者感到茫然的時候很可能被忘記的價值。注重改變或培養核心習慣,就能引發廣泛的變化。然而,核心習慣並不容易發現,得先知道從哪裡著眼。尋找核心習慣意味著找出某些特徵。他們通過建設新的結構以利於其他習慣的形成,並在變化擴散之處建立起某些文化。

可惜並沒有一套對每一個人都有效的'方法。習慣是不能被消除的,而只能被代替。當使用改變習慣的黃金法則時,習慣最具可塑性,如果我們保持一樣的暗示和獎賞就能植入一種新的慣常行為。但這還不夠,為了保持這個習慣,人們還得相信改變是可能,而大多數時候只有在團體的助力下,才能形成。

改變習慣還得藉助意志力,它不是一種技能,是一種力量,就如同手臂和大腿肌肉的力量,用力過猛會感到疲累,肌肉生育的力量就不足以供給其他活動。學會控制衝動時,人們就在進步。他們將學會在誘惑面前分散注意力。而且一旦形成了意志力鍛鍊的習慣,大腦就會駕輕就熟地幫助你專注於目標。

發現和理解這些原則和運用它們並不是一回事,這需要一點智慧。

第3篇

“我是你的終身伴侶,我是你最好的幫手,我也可能成為你最大的負擔,我會推著你前進,也能夠拖累你直至天涯……”這些文字,你會聯想到什麼?是某人的情書嗎?不是,這是出自於美國作家傑克霍吉在他寫的《習慣的力量》一書中所寫到的一句話。

也許我們過於在意那些優秀的人表現出來的天賦、智商、魅力和工作熱情,而實際上,當我們把那些表現歸納的話,會發現其實那是一個十分簡單的一個因素:習慣。

什麼是習慣?習慣是一種重複性的,無意識的`日常行為規律,它往往透過對某種行為的不斷重複而獲得。而人是一種習慣性的動物,我們每一天高達90%的行為是出自於習慣。業能夠這麼來說,每一天,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習慣的使然。

習慣的力量在每個人的身上都能夠看的到。就像有些人為什麼每一天早上都是從容的吃完早飯,然後神采奕奕的去上班,而有些人確要手忙腳亂地奔出家門,邊跑邊係扣子,嘴裡還嚼著麵包去上班?還有一些人的家裡收拾的總是井井有條,令人看著就情緒舒暢,但還有些人的家裡總是狼藉不堪,就好像有人打劫了他們家似得?仔細一想,確實是習慣的養成。

而習慣還要從一個人的性格上來說,這本書上的作者還說過:"行為變成了習慣,習慣養成了性格,性格決定命運"。在很大的程度上來講,確實是不同的習慣培養成了不同的人。好的一個習慣就是讓你走向卓越的關鍵。只有養成良好的習慣,才會讓你超越平凡,脫穎而出。

其實,每個人都是很幸運的。因為選取什麼樣的習慣,往往在於我們自己。一旦選取了,想要後悔,並不難,難就難在於你有沒有那顆決心。如果你愛睡懶覺,只要你肯每一天都能早點起來。慢慢地,你愛睡懶覺的壞習慣就會改掉,這樣你每一天上學或者是上班,都不會手忙腳亂了。只有行動起來了,命運之舟才會把你推向成功的彼岸。

好的習慣是成功的鑰匙;是勝利的前奏;是幸福的源泉;壞習慣是失敗的世界;是平庸的音調;是痛苦的開始。你必須要記住一句話:做習慣的主人,不要做它的僕人。

第4篇

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這本書是美國作家,傑克.霍吉的作品《習慣的力量》。人長期堅持並重復的一個行為,久了,也就成為了一個習慣。而一個良好習慣的養成,可以提升人格魅力,同時也會給我們的生活、工作帶來許多便利,所以好習慣是良好人生的開端。

說起習慣,我們每天做的大部分選擇可能會讓人覺得是深思熟慮後的結果,可是事實並非如此。人每天的.活動中,有超過40%的行為方式是習慣的產物,而不是自己主動的決定。

相信大家都體會過剛學會開車時,每次上車的時候都會默唸:安全帶、後視鏡、點火、踩離合器、掛檔、剎車等等,開車半年後,便不會再默唸這些,但所有的動作都會一氣呵成。大腦將這一系列的行動變成一種自動的慣性行為,人們不用通過漫長的思考就能做出行動。這就是習慣的形成。習慣源於我們最初的選擇,當我們停止思考,為節省腦力而把控制權讓給習慣時,習慣就成為我們生活的主人。

“習慣始於點滴,長於迴圈重複”。在工作生活中有些事情,即使過去了一段時間不再思考,卻仍能做好,這就是我們神經系統的自然反應—習慣的力量。往往習慣形成了,我們的大腦就進入了省力模式,不再全心全意地參與決策過程,所以除非你刻意對抗某個習慣,否則該行為模式會自然而然的啟動,雖然你可能意識不到,但卻對你的行為意識影響深遠。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習慣始於點滴行為,無數重複並以相應的模式固化,成為能持續堅持的行為動作養成。所以培養習慣關鍵是行動和支援。在《習慣的力量》中,它把習慣比喻為飛馳的列車,慣性使人無法停步地衝向前方。前方有可能是天堂,有可能是深谷,習慣就是你的方向盤。

這部著作給我的啟示是:如果想成功,如果想改變自己的命運,就從培養自己良好的習慣開始,並持續的堅持下去,同時我也認為習慣這個能促進性格養成的連續性的行為,也受我們思想理念的支配,我們只有在培養習慣的同時,不要忘記對自己思想的深度和理念的厚度的鞏固和加強。

習慣,這種不可估量的力量,作為一名幼兒教師,必須要認識到,並在自己的工作中努力發揮習慣的正能量作用,這樣在教學中就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戒掉壞習慣,培養好習慣,利用習慣的力量,提升生活和工作的質量,習慣是可以被改變的,而改變永遠不會太遲。每天一小步,就是前進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