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教師全新學習收穫心得體會20232篇 教師創新學習:2023年的新收穫!

本文以“教師全新學習收穫心得體會2023”為主題,探討了教師們在不斷學習中所獲得的新見解與感悟。通過參加專業培訓、研討會和教育交流活動,教師們深化了對教育理論和實踐的認識,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和工具,提升了自身專業水平和教學質量。他們的學習之旅充滿了挑戰和成長,為培養更優秀的學生做出了積極貢獻。

教師全新學習收穫心得體會20232篇 教師創新學習:2023年的新收穫!

第1篇

新的課程標準實施以來,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在地理教學新理念的指導下,我認真踐行新課標提出的要求,收穫了一些淺顯的認識。

國家新頒佈的《地理課程標準》開篇指出:“地理課程的設定必須著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應“學習對生活又用的地理”和“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不難看出,這一理念提出的目的是“改變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讓教學從單純注重知識的傳授向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的方向轉變,從而促進人的可持續發展。因而在實施地理新課程中,必須迴歸學生的生活世界,讓學生的現實生活和可能生活成為“開放式地理課程”的一部分,正確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經歷與體驗出發,發現問題、積極探究、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養成關心社會生活的態度”,為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及終身學習打下必要的技能和基礎。 基於以上認識,我在處理地理新課程和現實生活關係時,常注意其間的密切聯絡。例如,在“經緯網”教學中,就以學生看電影、找座位的生活經驗來安排教學活動,可讓學生憑電影票上的“幾排”、“幾座”次序,找到自己的座位,藉助於這個例項,學習用經線、緯線的交叉點來確定地理位置的方法。當地理知識融入生活情景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很容易突破“經緯網定位”這一難點。

再如教學“氣候的變化”時,提前佈置學生每晚收看電視天氣預報,學習播音員怎樣由衛星雲圖預報天氣,分小組討論如何合理安排農事、調整出行計劃,感知氣溫和降水變化對當地居民生產生活的影響。通過學生自己的實踐和社會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事例,能讓學生認識到:很多地理知識就在身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和地理背景有著密切聯絡,從而感到學習地理知識對自己的生活的確有用。在緊密聯絡生活實際和社會實踐中,學生獲取了新知識,形成了新經驗,拓寬了他們的地理學習空間。同樣,教學“我們需要潔淨的空氣”時,針對各地農民焚燒秸稈的做法,讓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農民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對本地空氣質量造成什麼影響?如果自己經過這片田地時,你的感受是什麼?在田地裡燒秸稈會造成的直接和間接危害有哪些?進而思考討論有效利用秸稈的方法和減少空氣汙染、降低大氣粉塵的措施。在緊密聯絡生活實際和社會實踐中,學生獲取了新知識,形成了新經驗,拓寬了他們的地理學習空間。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要求地理教學應從有利於學生“生活再現”和“終身發展”入手,建立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在教師的指導下,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與時俱進,轉變原有角色,從知識傳授者轉向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研究者、開發者,在民主教學氛圍中,師生形成“學習共同體”,形成互動交流的學習過程,擺脫過去學生被動接受、教師以“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為學生主動學習創造機會,為學生改變學習方式創造條件。讓學生在創設的問題情境中滿懷興致的自主學習;在分享經驗的同時進行有序的合作學習;在體驗地理知識的生成過程中,養成具有創新精神的探究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探究思維能力。使寬鬆的課堂環境、和諧的師生關係、充滿生活氣息的地理課程,成為學生張揚個性可持續成長的沃土。

具體在組織教學上,充分利用教材中“活動”欄目的文字、圖片、圖表、影象系統以及質疑性的問題,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情景,讓學生真正“活”起來、“動”起來。使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在“活動”中、在“合作”中、在“做”中得到充分發展,並在“參與”中得到快樂和滿足。例如,學習“地球和地圖”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用乒乓球製作簡易的地球模型、用橡皮泥製作地形模型;動手繪製校園或教室的平面圖、世界各大洲輪廓圖;動手拼補中國政區圖和大洲分佈圖。其他活動還有:與學生一起討論保護“四合院”、“窯洞”等特色民居的方法;調查家庭生活條件在近二三十年來的變化;通過讓學生分角色扮演農民、開發商、政府人員、環保人士,來探討“熱帶雨林”的開發與保護;有時引導學生走進本村、本社群調查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特點,並能以地理小論文的形式發表自己對人口問題的看法。此外,教師可要求學生編輯地理專題知識牆報、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等,無不是讓學生走進自己的生活實際,自主體驗,參與實踐。這樣學生在獲得知識技能的同時,也受到科學方法的訓練,又體現出探究的樂趣。只有改變學習方式、拓展學生的地理視野,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滿足學生成長的多樣化需求。

新課改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體系,重視評價的激勵與改進功能,關注個體的進步和多方面的發展潛能。因此實施新課程中應有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如提倡使用成長記錄袋、學習日記和情景測驗等。一段激勵性的話語、一個豎起的拇指、一種會意的微笑都是我們常用的評價方法。教師要以寬容博大的心胸,真誠的面對自己的學生,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更要樹立每個學生都能成功的信念。“條條大路通羅馬”,不以考分論英雄,讓“醜小鴨”在不久的將來,都能成為美麗的“白天鵝”

“地理學習評價要注重學生的學習結果,學習過程,以及學習實踐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的變化”。在教學活動中,筆者為啟用學生思維,經常創設開放性問題,模擬現實生活情景,加強地理學習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絡,引導學生能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例如結合每年的“環境日”“氣象日”“地球日”“人口日”讓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家庭採訪、實地觀測等活動。引導學生將自己的認識和體會寫下來,以此評價學生參與探索活動能力、評價學生對科學方法的掌握狀況。再如學習“陸地和海洋”一節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了大西洋兩岸的陸地輪廓很吻合這一特點,以此來評價學生觀察、分析、合作、交流的優良品質;還可通過對大陸形狀“北寬南窄”,像倒立三角形的探討、推測,去評價學生想象、猜測的科學探索能力;而由魏格納建立的“大陸漂移說”的過程,又可評價學生對科學知識獲得的艱辛歷程,有個良好的認識,進而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教師善於抓住每個學生的“閃光點”,保護他們求知發問的勇氣和興趣,多鼓勵少指責,淡化不足,適時適度的進行激勵性評價,讓學生看到自己在學習中取得進步和成績,並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逐步成為適合時代發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識、有能力的創新型人才。

“給學生機會,讓學生自主體驗”,“給學生問題,讓學生自主找答案”,“給學生活動空間,促進學生髮展”。總之,新的課改實踐呼喚新的教學思路對策,新的教育理念,必然會在課改實踐中逐步昇華與完善。

教師全新學習收穫心得體會20232篇 教師創新學習:2023年的新收穫! 第2張

第2篇

一隻桶的裝水量,取決於最差、最短的那塊桶板,這個古老的“短板理論”正好可以用來說明教師“知識結構”對於教育的重要性。我們常說:“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現在的問題是中國小教師的“知識之桶”裡到底裝著多少水?又還能加入多少水?肖教授講到,教師的知識之桶,應包含三方面的知識:通體性知識、本體性知識和條件性知識。為豐富教師的通體性知識,肖教授始終提倡“我讀書 我快樂”、“問渠那得清如許——呼喚書香校園”,提倡教師要通過閱讀來獲得通體性知識,以此獲得深厚的文化基礎和廣博的文化視野,“詩書滿腹氣自華”,要通過閱讀讓教師成為知識的真正擁有者和創造者。

對於教師該讀哪類書,肖教授也指出教師的閱讀既要廣泛,又要有意識地進行選擇,特別注意各學科知識的搭配與多學科內容的融合,要與經典為友,做有思想的教師。教師的本體性知識是教師的“身份”知識,要求教師具備特定的學科知識,作為教師知識的主幹和核心,對此要求甚高,不僅要對知識融會貫通,還需要有個性化,以保證教學的有效性。教師的條件化知識更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前提,要求教師從教育學心理學的角度認識教育的本質問題真正做到教書育人,先教會學生學習做人,然後教會學生學習知識。最後肖教授提倡教師們從實踐出發,行動起來,從寫詳案開始,從學寫反思收穫,積極參與教育敘事的研究,參與教育實驗著手,進一步提高自身修養。

回顧這一年多的教育教學,似乎一直忙忙碌碌於課堂教學、課外輔導、批改作業,職業倦怠使我們早就遠離了書本,日常教學工作幾乎就是靠著吃老本來完成,所謂的專業培訓離我們的實際工作太遙遠,往往起不到指導實踐的作用,而感覺《教師的幸福人生和專業成長》講述的就是我們需要的,通體性知識的獲得正是需要這類書籍的營養,指明瞭條件性知識補充的方向,讓我們意識到了教學反思的重要性,撥開了以往教學工作中的團團迷霧,真正起到了指導專業成長的作用。

讓我們充分利用閒暇時光,沉澱自我,寧靜關照,從讀書中汲取營養,享受屬於教師特殊的幸福人生!在教學中也帶領我們的學生徜徉書海,一起分享讀書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