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放學後》讀後感5篇 放學後:讀後心得

《放學後》是瑪麗·霍金斯的成名作品,描述了一個英國小女孩——希爾達,在家庭暴力中掙扎求生的故事。這部小說揭示了英國家庭暴力的黑暗面,並將孩子們的心理描寫得淋漓盡致。它是一本感人至深的小說,讓讀者深刻體會到孩子成長中承受巨大壓力的困境。

《放學後》讀後感5篇 放學後:讀後心得

第1篇

在撲朔迷離的謎團中,推理也在一步步的進行著,說實話,整個案件構造其實十分簡單,絕大多數讀者應該都能想到最後的真相。但精彩的正是真相慢慢浮出水面的那一刻。

當然從一開始我就懷疑惠子是不是這個案件的關鍵人物,但從高原陽子說到充分的不在場證明反而顯得可疑的時候,我才確實了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

花樣年華的年輕女子們,確實在意的'並不是金錢,權利之類的東西,而是令我們神往的單純,友誼,愛情等等。

惠美自認為的人設崩塌,被村橋和竹井視覺攻擊的時候,惠子的出現讓她彷彿找到了前進的動力,與活下去的勇氣,正是因為這種友誼,讓原本能夠順順利利畢業的女高中生犯下如此令人髮指的錯誤。

但這種錯誤並不是不能讓人理解的,畢竟每個人都有不為人知的一面,再怎麼灰暗的人內心也有塊乾淨的聖域,再怎麼純潔的人內心也有未知的祕密。

從裕美子神情顯得不自然的時候,大概就能夠推斷出裕美子要麼是出軌了,要麼是因為孩子的原因對前村懷恨在心,但結局的設定卻讓人大吃一驚,至少對於我來說是這樣。

《放學後》讀後感5篇 放學後:讀後心得 第2張

第2篇

偵探小說是我抹不去的愛好,《放學後》是我看的東野圭吾《神探伽利略系列》外的第一本,不得不說,兩者都太棒了。

對於情節方面,總體感覺後半段相對於前半段精彩許多,尤其是結尾。雖然猜到了一個凶手,然後就是裕美子有外遇會是最後的boss,但是讓我完全沒有料想到的——幫凶主謀居然是我一直認為可以信任的惠子,這個讓我感覺到相當意外。其實在快要結尾,真像浮出水面時,我一直有個期待,希望東野圭吾寫的'結局,真相和我想的不一樣,要讓我有點大吃一驚的感覺。

最後證明,作者做到了這一點。就像看懸疑電影一樣,結局把你之前所有的猜想,推測全盤否定,然後再推出一個讓你意想不到的真相。這種感覺有點像過生日時,朋友給你準備的一個驚喜,非常享受這種感覺。

雖然是1985年的小說,但是作為東野圭吾的成名作,並且榮獲第31屆江戶川亂步獎的作品,現在看來也是比較有意味的。給我的感受: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恨是因為他所擁有的美麗、純粹、真實的事件被另一個人所破壞,那麼恨意就產生了。若是彼此不溝通,開導不順利,那麼恨意就會變為殺意,文中的惠美便是如此。

第3篇

在讀這本書的過程中,已經感覺到真正的殺意已經一點點埋下伏筆,這是一條暗線,最後殺意兌現了;另一條明線是為了殺死另外兩位老師而故意製造的假象。明暗交替,這就是東野先生作品的巧妙之處,讀完深感欽佩。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主人公對父親責任的逃避、強迫妻子流產,對妻子造成了傷害,恨意灑下了種子;對妻子缺少更多的'關心,疏於交流,讓恨意漸漸滋長;妻子工作後的外遇,就是恨意的果實。外遇可能是出於裕美子的報復,最終恨意變為殺意。對於前島老師來說,他可能沒做錯什麼大事,日本社會就是這樣,男外女內,男人對家庭關注很少,都交給女人打理,只需要把錢一部分交給女人,剩下的很少管。結了婚還讓夫人出去工作的很少,其實可以感覺到前島是愛裕美子的。只是這種默默生活的性格,讓他沒有把愛更多的表達出來。

抱著默默生活態度的前島老師沒有太多熱情,對學生不多幹涉,這竟然還能贏得很多同學的支援至少不反感。反過來說,學生們可能缺少太多的被尊重,被過多幹涉。

第4篇

還剩二百多頁的時候,一口氣看到最後,有點心累,有點奔潰,有點不知所措,甚至還有點噁心。

凶手是惠美和惠子,儘管凶手結局沒有交代,案件中的謎團一步步揭開,也夠讓人釋懷的了。其實,在看這本書之前,無意中看到評論裡有說凶手是誰,所以在看的的過程中,一直沉迷於作案動機和手法,甚至自己也苦苦尋找密室殺人的'各種方法,但結局總是那麼的出乎意外。

我感慨,作者描述凶手的殺人動機,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但對於一個把死都看的無所謂的叛逆期青少年,殺人有何畏?只不過是求一個內心的安穩。就好比一個人身上的缺點,拿放大鏡去看自然是越放越大。惠美放大了自己的缺點,放大了別人眼中的她,造成自己內心的扭曲,造成兩個老師的死,從而去尋得一個心安理得。

作者用第一人稱視角來展現整個故事,各種伏筆,各種猜測,鋪墊也很多,覺得文中出現的每一個人都有他的作用,不可小覷。讓人崩潰的三個轉折點,第一是知道凶手作案手法,第二是瞭解凶手的作案動機,第三就是“我”的妻子也要殺我,雖然是最後一章,看的也是熱火朝天,引人深思。

第5篇

女子高中的前島老師一直遭到暗算,每次都差點喪命,懷疑有人想殺死他。利用密室殺死訓導主任村橋,利用調包瓶裝酒殺死另一名男老師竹井,本以為這些暗算衝著他來的,然而實際上卻是為了掩人的耳目,真正的'目標就是這兩人。當前島老師找出兩名真凶後,不會再危險時,卻被利用這一切的妻子和她的情人所用。結局很開放,大概警察也會以為有人長久以來想殺死男老師,所以最後的命案也不會懷疑到妻子身上。

像書上所說,“如果人能夠因為一點的小事就對他人抱有好感,那麼也能因為一點小事對他人產生憎惡。”問題少女高陽原子有想殺死教導主任的想法和行動,只是被別人搶佔了先機,而殺機是因為教導主任剪短了她的頭髮;高陽原子卻又會在前島老師被妻子謀害時,勇敢的衝到車前面。真正的凶手的殺人動機是因為惠美的私生活被兩個老師看到,不堪心裡壓力,自殺未遂,救她的室友惠子與她一起策劃的謀殺案。

說起殺人動機,如警官所說,成人更看重財、色、欲,這些女高中生卻更難判斷其動機。因為青少年時期的孩子,敏感叛逆,他們看重的是美麗、純潔、毫無虛偽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