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高中生讀後感8篇 青春閱讀之感悟

“高中生讀後感”是指高中學生讀完一本書後,對書中內容思考後寫下的個人感想和體會。這是一種對讀書經驗的總結和提煉,也是對自我思考能力的鍛鍊與提高。讀後感能夠幫助高中生更好地理解書中意義和思想,同時也啟迪了讀者的心靈,讓他們在閱讀中得到真正的收穫。

高中生讀後感8篇 青春閱讀之感悟

第1篇

?三國演義》中給曹操的評價著實不高,他不是“英雄”是“_雄”;不僅是“賊”,而且是“國賊”;諸如此類。但我不這麼認為。

在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時,他說袁術是“冢中枯骨”,袁紹是“色厲膽薄、好謀無斷;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命”,說劉璋“雖系宗室、乃守戶之犬耳”,說張繡、張魯、韓遂等人為“碌碌小人”。我原本以為,這只是一種蔑視、一種霸氣,但讀到後面,這些話全部應驗,由此可見,曹操看人的眼光實在很準。他的武將“李典、樂進、典韋、于禁、許褚”等個個是猛將,全都死心塌地地跟著他出生入死,為曹操打了無數的勝仗,成為曹軍中的中流砥柱。他的文臣“荀彧、荀攸、程昱、郭嘉、劉曄、滿寵、呂虔”等人則幾乎全是北方秀的文臣、軍師,這些人中許多是從曹操的敵人那裡過來的,由此可見曹操求賢若渴的程度無人能及,單從這方面說,他比劉備更佔據“人和”。

小時候聽別人說曹操佔盡了“天時”,看過書之後才懂,因為曹操在消滅袁紹的時候實際上已經佔據了北方(其他軍閥往往自相殘殺、兩敗俱傷),這樣他就有機會休養生息、恢復經濟,而且北方人口眾多,所以曹操的軍隊也得以迅速擴充至五十多萬,真是佔盡了天時。

再說孫權,孫權相比於曹操、劉備,優勢在於他擁有父親、哥哥留給他的富饒的江南大地和眾多的賢臣良將。這使得他成為一個“繼承者”而非“創業者”,但繼承者絕不可無能,孫權就是一個典型的例證,他獨具慧眼,提拔了“呂蒙、陸遜”等一大批智勇雙全的將軍,不但奪回了荊州、還讓蜀國元氣大傷,成功坐穩了第二把交椅。我覺得孫權長人之處還在於他的韜光隱晦,他主動受魏文帝冊封為“吳王”,避免了與魏的再次戰爭,得以壯大實力。孫權佔據地利又認真經營,使得吳國穩穩地成為三國之中最長壽的國家

最後說說劉備,劉備起初就不斷遭遇戰爭,沒有建立起穩固的根據地,兵將都少得可憐,佔領益州後又丟了荊州,總之非常艱難,但劉備打著漢代宗室的旗號,依仗著諸葛亮、五虎上將等的鞠躬盡瘁,在紛亂的東漢也為自己謀得的一席之地。創立了蜀國,建國之後,蜀魏還是打個不停,他們拼的是消耗,但劉備忘了蜀國的經濟、軍事力量跟魏國差得太遠了,拼消耗怎能抵得過魏國?這就導致諸葛亮、姜維為此奮鬥一生、無所進展。再加上個孬種皇帝劉禪,蜀國就這麼完了!成為三國中最_的皇帝。其實劉備可以讓關羽先撤出荊州修養生息、積累實力,鞏固孫劉聯盟,那樣歷史也許就要重寫了。

?三國演義》裡蘊涵的東西太多了,這只是我對這三個人物的一些粗淺的看法。

?三國演義》不但在中國家喻戶曉,而且被世界上很多國家作為軍事教材,我以後還要不斷翻看、不斷髮現他的價值。

高中生讀後感8篇 青春閱讀之感悟 第2張

第2篇

第一次聽說《圍城》,大抵是八年級時,那個時候玩性很大,並沒有“捨得”花費時間去欣賞。也有可能是我曾經說過“堅決不會看小說”之類的話的緣故。那時如此說,是因為身邊的朋友很多都迷上了“小說”,簡直是無法自拔。俗話說:“分,分,分,學生的命根”。看到他們成績下滑得厲害,我對“小說”產生了極大的偏見。

在一個暑假,我終於跨出“雷池”一步。中央電視臺播出了《平凡的世界》這部電視劇,我徹底喜歡上了它,看完電視仍不解樂,心一橫便去了書店買下了屬於我的第一部小說——《平凡的世界》。如果說,《平凡的世界》使我對“人生與苦難”有了新的認識,那麼,讓我重新對“愛情與婚姻”有了感觸和憧憬的是《圍城》。

當然,真正的愛情離我尚遠,婚姻亦然。但我對“結婚彷彿被圍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裡的人想逃出來”有另一番看法。

例如,現在的一些“神聖”學校。這些學校往往被稱為“學習聖地”,名氣很大,弄得很多家長爭先恐後地將自己孩子送進去。不管用什麼手段,達到目的就是最好的。這點倒和“孫柔嘉”十分相似。正如方鴻漸一般,那些孩子糊里糊塗地就進入了某個“聖地”。達到目的的父母們並未考慮到孩子的感受,相反,他們只感覺到自己作為父母的責任心忽然間膨大了。一些孩子毫無辦法,只能屈從,但現實遠沒有想象中那樣美好。不適應學校的大有人在,他們便只能向朋友們宣洩:我要是你,我絕不會來這個鬼地方。留下的僅僅是滿臉的悔恨。這使我想起了方鴻漸對趙辛楣所說的話:“若是你真能娶了蘇小姐,會覺得也不過爾爾。”

又例如,現在的名利場——娛樂圈。當下十分流行各種“網紅”,有的主播甚至擁有過百萬的粉絲,收入、地位令人咋舌。這也引起了許多人的爭相模仿,不自信去整容,不勇敢的竟然在大冬天裡躍入冰湖,只為博人一笑並雙擊666加關注。而不乏有各路主播向觀眾們“潑冷水”訴苦,說著一些“主播苦,主播累,主播一直在遭罪”之類的話,就差“辭職”不幹了,感動得粉絲們眼淚一把鼻涕一把的。於是乎,娛樂圈儼然也成了一座城堡一個金漆鳥籠,圈裡的人想出去,圈外的人則削尖了腦袋地想進來。

顯而易見,“聖地”與娛樂圈便是我的拙見。對於前者,家長們也許會不禁發問:“為人父母,給孩子最好的難道有什麼不對的嗎?誠然,在最好的條件下生長有一定好處,但並非是絕對的,就如當下“巨嬰”問題一般,過分干涉孩子的成長只會使他止步搖籃。適合的才是真正最好的;對於後者,張愛玲曾說:“出名要趁早。”誠然,先入圈子能扎穩根基,更早步入社會。但“早熟的果子撐不到豐收的金秋”,同樣,過早的步入婚姻殿堂也恐怕會結出惡果。

因此,在正確的時間遇上正確的人,那才是最令人開心不已的!

第3篇

一部人類心靈詠唱出的偉大史詩,崇高和卑下、可怕和可笑、英雄和丑角的奇妙的混合,完成於1601年的《哈姆雷特》,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巨人――莎士比亞戲劇創作的最高成就。

哈姆雷特是一個刻畫得極為成功的藝術形象,他像我們每一個人一樣真實,但又要比我們偉大。哈姆雷特在我心目中始終是一個英雄,一個充滿了悲劇美的英雄。

悲劇具有一種深刻的美,悲劇存在的意義就在於,它不只是為了贏得人們一滴同情的眼淚,而是要通過悲劇產生、發展、結局的整個過程喚起人們對生命意義的嚴肅思索。莎士比亞所塑造的哈姆雷特這一藝術形象及其性格特點,正是遵循了悲劇藝術的特徵,從而使哈姆雷特的塑造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哈姆雷特》這一不朽劇作中,始終存在著善良與邪惡等一系列激烈的矛盾衝突。哈姆雷特作為該劇的主要角色,他的命運不可避免地處於這激烈矛盾衝突的漩渦之中。身為王子的哈姆雷特被莎翁塑造為生命之美的典型,他年輕英俊,堅毅勇敢,熱愛自己的國家,熱愛自己的父王和母后,有著心愛的戀人奧菲莉婭,可以說,他的生命正處於人生最美好的時刻。然而,這美好的生命時光瞬息之間又消失了,他是處於一種什麼樣的環境之中呢?我們看到,當時的丹麥宮廷一片混亂,老王奇怪地駕崩,王后改嫁新王,國外敵軍壓境,國內群情激憤、一觸即發,而宮中卻在通宵達旦地酗酒取樂,這一切,都在哈姆雷特年輕美好的生命中投下了巨大的陰影,從而使他鬱鬱寡歡,認為人間不過是“一個荒蕪不治的花園,長滿了惡毒的莠草”,這些已經為王子年輕的生命注入了悲劇的.因素。

隨著老王鬼魂的出現,宮廷內幕的揭開,謀殺罪行的暴露,王子心中烈火的燃起,悲劇的帷幕拉開了……面對陰險奸詐的新王,哈姆雷特開始了孤身復仇的行動:為了復仇,他失手殺死了戀人的父親;為了復仇,他佯裝瘋狂失去了深愛的情人;為了復仇,他對軟弱的母親冷言相向;為了復仇,他忍受著失去友情的痛苦。最後,在一場血淋淋的宮廷決鬥中,他雖然殺死了陰險狡詐的新王,但自己的生命也結束在這“牢獄”般的宮廷中。

魯迅曾經說過:“悲劇就是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哈姆雷特作為一個深受廣大群眾愛戴的王子,他身上具備整頓局勢、治理國家、報仇雪恨的能力。然而面對著以陰險奸詐的新王為代表的強大的封建勢力,作為一個資產階級人文主義者,他始終把這種和人民緊密相連的事業看做個人的仇恨而孤軍奮戰,因此,他的悲劇既是真善美與邪惡力量相沖突的悲劇,也是一個人文主義者時代的悲劇。

?哈姆雷特》這部鉅作給我的力量與思索是巨大而無窮的……

第4篇

一雙黑暗最深處的眼眸,一把充滿殺意的弒血之刃,在金銀財寶的誘薰中,變得愈發堅韌,終於有一天,蔚藍的天空充滿了血的顏色。

一次快意的復仇,就像夢魘吞噬了小惡魔,鯊魚吃掉小蝦米一樣輕鬆與自然。——題記

再一次的,我拿起《基督山伯爵》這本書,揩去它扉頁上的塵埃與落寂,一次次的翻閱,無數次的傾心閱讀,而每一次的重新翻閱,都會帶給我不一樣感悟。

?基督山伯爵》講述的是三個男人對一個水手的迫害:“一個為了感情,一個為了生存,一個為了事業。”三個男人制定出了只有惡毒的後媽,瘋狂的棄婦才能想出來的天衣無縫的計劃,在婚禮當天,愛德蒙——那名水手被投進了監獄。在監獄裡,愛德蒙遇到了他終身的老師——神甫法里亞,他了解到了真凶,知道了一批財寶,更學到了許多的知識,愛德蒙藉著神甫死去的契機,成功越獄,並在基督山得到了巨大的財富,於是他化名基督山,以伯爵的名份躋身巴黎的上流社會,開始一步一步實施他的復仇計劃。他做的每一步看似無心,其實都是在他的計劃中推進,漸漸地他接觸到了真凶。他不露聲色,他策劃著一切,最後,木偶師將木偶的機關卸除,用細線扼住他們的喉嚨。為了感情的木偶自殺了,為了生存的木偶瘋了,為了事業的木偶在寬恕下苟且偷生。

從人性的弱點考慮,那三個男人本該不會遭到如此悲慘的結局,因為同樣的事情在神州大地,在古往今來,在人間,不知上演了多少回,而大多數的他們在多次咒罵與哭喊中依然健康快樂的生活,而那些受害者除去隱忍,憤怒,也別無他法。

與其說是天造就了愛德蒙·唐泰斯,更不如說是他造就了天。

神甫拿起了枯瘦的筆,在羊皮捲上寫下了一行字:“主說,你將拔去龍的牙齒,你將傲然的把獅子踩在腳下。”於是基督山伯爵去做了,他,最終得到了成功。

基督山伯爵是成功的,亦或是失敗的。因為他雖然實現了復仇,但他的情人早已灰心,他的老爹早已餓死,他羈絆著世俗的事情似乎只有復仇本身。

所幸,遲到的正義仍然是正義。復仇,從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停止揮舞手上那把隨身的鐮刀。

小時候我在那篇讀書有感的最後一句話是:“知識就是力量,它能夠改變命運。”而大仲馬在這篇小說的末尾寫道:“等待與希望。”

儘管這本書早已殘破不堪,儘管他飽經歲月的滄桑,他每一次的等待與拾起,都已然等待了太久太久。但每一次閱讀它,我都會感受不同的震撼。

等待與希望,使復仇的火焰變得緩和,生活的意義,就像雨後的彩虹一般絢爛。

血紅色的天空黯淡下來,才發現那隻不過是一次黃昏的降臨。

第5篇

將駱駝與祥子聯絡在一起,我有我的理由:祥子有駱駝背一樣起伏的人生,駱駝有與祥子一樣的逆境。他們都在努力奮鬥著——為生存,一個只是普普通通的駱駝,它只帶著叮噹做響的鈴兒;另一個只是平平凡凡的來城裡闖蕩的農民,他只帶著一份質樸與執著。

不,我想不應該用“迫使”來形容祥子,祥子似乎非常樂觀,雖然老舍先生並沒有提到,但是祥子那一股十足的幹勁,他沒有一點怨言,足以讓我感受到這點。

他想憑藉自己的力氣,拉上自己買的車。“他以為這只是時間的問題,這是必定達到的一個志願與目的,絕不是夢想。”

如果我沒有再繼續讀下去,他堅定的信念一定促使我相信:他一定能夠得到他夢寐以求的車子,過上“吃飽穿暖”的生活。在祥子的身上,我看到了堅韌不拔的精神,和對夢想的執著,這些這是成功所需要的,也正是我們青少年要學習的:一個人連最起碼的夢想都沒有,更何談努力,更何談成功。

但是我錯了,祥子也錯了,他的執著,讓任何人都不想阻礙他單純的夢想。祥子站在老北京裡面,他不知道老北京被權勢,金錢蒙上一層陰影。

就原諒這個天真的祥子吧。但是不能夠原諒的是那些只在乎權勢、金錢的人,他們釀成的惡果,居然連自己都不知道。

祥子真的不容易,在整整的3年中,他沒有染上吸菸,喝酒,賭博。也許是因為他太強的善良的本性吧。那一份執著,終究有了結果。他攢夠了100元,買上了屬於自己的車。

也許有時候追逐夢想的執著能夠抵制所有妨礙成功的因素吧?!

整整的三年啊!整整的100元啊!祥子激動的幾乎要哭出來。

新車讓他的幹勁更足了,即使有官兵的存在。他的魯莽讓他的新車夢成了泡影——他的新車子被官兵拉走了。

我們不能錯怪祥子的魯莽,那些官兵憑什麼拉別人的新車子?

多可愛的祥子啊,失敗了,從頭再來,他不會被困難打到,他只會因為受到挫折而更加堅韌。跟著官兵跑的那些日子,讓他恨足了官兵。終於在一個夜晚,槍聲使軍營混亂了起來,祥子趁勢逃走,還牽走了三隻駱駝。

逃亡的路是多麼漫長啊,畢竟只有他一個人,還要牽上三隻駱駝。疲倦,孤獨,寂寞讓祥子感到迷茫。前方的路究竟還有多遠?但是這一切並沒有將祥子打垮,祥子再用最後的一點力氣撐著,撐著……直到看見了村莊。

我想,是堅強的毅力讓祥子勇敢的活了下去,不然,不知現在祥子是否還在路上暈頭轉向。在我的努力中,光憑信念與理想還遠遠不夠,更多的還需要付諸於行動,祥子的毅力正是我所需要的精神,有了堅強的毅力,才會有動力。

第6篇

暑假期間,有幸第二次拜讀了《西遊記》。讀後讓我愛不釋手,連連讚歎。

本書作者吳承恩為讀者講述了唐僧以及其他的三個徒弟一路上歷盡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取得了真經的故事。文中曲折的故事情節和唐僧師徒的離奇經歷又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是這離奇的故事情節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心,致使此書成為了我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

這是一部所有人都愛讀的經典大作,每個人都能在解讀它時獲取不同的感受和啟示。有人喜歡它鮮明的人物個性;有人喜歡它瑰麗的整體形象;有人喜歡它活潑詼諧的語言;有人乾脆把它當作道德修養小說或政治寓言。在我看來,最喜歡它具有以下幾點鮮明的特色:

一、嚮往自由 孫悟空這個形象完全激發了人們內心潛在的,根深蒂固的嚮往——對徹底的自由的嚮往。孫悟空破時而出,“不優麒麟轄,不優鳳凰管,又不優人間王位所拘束”,闖龍宮,鬧冥司,在花果山自在稱王,可以說已經達到人性擺脫一切束縛,徹底自由的狀態。孫悟空其實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質中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嚮往自由,他始終在追求自由,他的一切鬥爭也都是為了自由。這樣一個鮮活的形象給予了我一種尋找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氣。

二、出神入化的故事情節 小說中處處體現了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和對真理執著的嚮往。現實生活當中不可能發生的事,在吳承恩的筆下卻發生了,而且合情合理,每一次唐僧遇難都會在孫悟空等神仙的保護下逢凶化吉,讓人不得不感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日常生活過於現實,使充滿幻想的事物遭到排斥。神話在這樣的條件下應運而生了。它具有深邃的哲學意義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有位學者曾經說過: “神話乃是各種藝術的必要條件的原始質料。”《西遊記》是中國神話小說的顛峰,也是神話文化的至高境界,可見《西遊記》的問世,在我國的神話創作史上是一個奇蹟,對世人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三、凸現英雄本色《辭海》中說英雄是傑出的人物,曹操說英雄要有包容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胸。總之,英雄是那些頑強地掌握自己命運,併為崇高理想而奮鬥的人。孫悟空無疑是一個大英雄,他為了自由,為了自己的尊嚴,對唐僧忠肝義膽,對猴子猴孫有情有意,不怕與一切艱難險阻作鬥爭。正因為這種大無畏的叛逆的精神,才使他最終保佑師傅唐僧取得真經,自己也修成正果,凸現出其英雄本色。

書中寫唐僧師徒經理了八十一個磨難讓我聯想到了他們的執著、不畏艱險、鍥而不捨的精神。這著實是一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只要我們能堅持把一件事情從頭做到尾,不管是成功與否並不重要,只要盡力去做了,就是一種成功啊!

讀罷《西遊記》,回味良久,發現此書竟然給我帶來源自內心的激勵和無窮的力量。不愧被譽為四大名著之一。

第7篇

讀完《感悟生命》之後,我對於生命豎然起敬,天地萬物都有生命,我們沒有辦法決定生命的長度,但是我們可以決定生命的寬度。生命很短暫,希望在回首往事的時候,我們不會因為虛度光陰而悔恨。

讀《感悟生命》後我徹底懂了生命是什麼,人生的最深意義是什麼,人活著的價值又是什麼。這本書是“影響人一生的文章”系列叢書之一,精選80多篇關於生命力量的文章,以及人生感悟的時代。這些文章皆出自文化大師、成功人士等名家之手,凝結著人生的智慧、蘊涵著真摯的生命感悟和豐富的人生哲理,對讀者拓寬人生視野、樹立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大有幫助。使我懂得了青春—我現在的擁有,該怎麼樣更有價值。我想喚醒那些沒有懂得青春少年。

詩意的青春似花樣年華的少女,鼓動著飄逸的羅裙風情萬種,曾經的滄海桑田,經過歲月的洗練都是那樣的波瀾不驚,但青春還仍然那樣美好。即使它必會消逝,但曾經把握了也是美好的。還有上天給予的易逝的時光,與這僅有的一次生命。但就算是這樣美好的禮物有的人還拒之千里。對於這我有多麼不解!

想著如今繁榮社會是先輩們世代努力地結果,是萬萬先輩想都不敢想的理想生活。可是看著這失敗的青春,讓人有多心痛,我心痛的不是你丟棄了青春,而是心痛青春拋棄了你;不是心痛你玩弄了年華,而是心痛年華捉弄了你;不是心痛你放棄了未來,而是心痛未來淘汰了你!誰曾想,萬人追求不來的珍貴青春,在你手裡卻那麼貧賤。或許以後你會醒悟青春、生命、時間,多麼美好。但那時候你只能是白髮蒼蒼的面孔下、眼神裡,流露著對青春的惋惜,雙手托腮,搖頭嘆息著那時候的自己是多麼多麼不該,不該不珍惜......是啊,未成年人都有著人人都羨慕的青春年華也許只有他自己感覺不到吧。切記,人生最大的悲劇莫過於後悔了,所有的未成年們,如果你在青春的三岔路口,正在抉擇你的人生去向時。那麼就聽聽我的警戒吧:

不要拿青春當做你叛逆的理由,因為那是你踏向私慾的開始。

不要讓髒話成為你抒發心中不滿的表現,因為那有可能成為你人生最大的汙點。

不要把打架鬥毆當做你崇拜的物件,因為它會把你送到一個可怕的世界,讓你與幸福脫軌。

不要把去網咖當做潮流前線,因為那是錯誤的人生觀念。

不要把學習當做你威脅父母的藉口,因為知識永遠只是學給自己的。

不要把別人對你的關心當做理所當然,因為他們不欠你任何東西,別那麼自私。

要記住約束你的人只會為你好,你應該感謝。感謝這世間萬物,感謝這一切一切。

我們的一生可能很短暫,不要給我們的人生留下任何的悔恨,也絕不要讓我們的生命沒有意義地度過,我們要把握我們的青春,把握我們的生命,做最有意義的事情!

第8篇

在兩省接壤處,有那樣一座城,純樸的令人嚮往,和善的令人動情,寧靜的讓人沉下了一顆浮躁的心。“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獨特清新的湘西文化,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孕育了那樣善與美的人。樸實忠厚的船伕,天真清純的翠翠,寬闊豪爽的天保與和氣親人的儺送,商販水手,便是做***,也永遠那麼渾厚。作為善與美的化身,翠翠如一隻未經塵世玷汙的無辜小獸,“天真活潑,處處如一隻小獸,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的事,從不發愁,不動氣,遇到陌生人對她有所注意時,把光光的眼睛揪著陌生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逃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了無心機後,又從從容容的在水邊玩耍”

沈從文曾說:“我要表現的一種人生的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而不悖乎於人生的形式。”在他的筆下,邊城風土人情的描繪很好地詮釋了這一點,但文字中不免透出絲絲淒涼,像一塊剔透的卵石貼在水面上。翠翠與儺送朦朧又脆弱的愛情,似一朵陽光下的花朵,清新又健康,沒有生離死別的感人淚下,沒有險象環生的來之不易,沒有充滿銅臭的權勢交易,沒有如幻如夢的大團圓結局。明明是你情我願,心心相印,為什麼翠翠與儺送的愛情還是以悲劇結束呢?

魯迅說:“真正的悲劇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給別人看。”黑格爾說:“悲劇是衝突雙方都有理,卻只能把同樣有理的雙方否定或破壞掉。”我卻認為,翠翠和儺送的愛情悲劇卻並不是其中一種,悲劇不一定要將美毀滅才得以產生,二者是可以共存的,就像品一口好茶,人們會稱讚陶醉它的幽香,即使入口不免會有微微澀苦,甜苦相襯,方才是香茗。翠翠是那麼純淨善美,以至於她嬌得“只宜於聽茶峒人的歌聲,不能做茶峒女子做媳婦的一切正經事”。翠翠、祖父、黃狗,住在溪邊那個屬於他們的“邊城”,無憂無慮,好不快活。處於朦朧恍惚的少女時期的翠翠,正是因為她的乾淨,才不知道如何喜歡上一個人,如何表達自己的心意,如何迴應儺送的歌聲,於是含蓄地掩蓋自己的真心,憂鬱地等待一天天,到夢裡去摘虎耳草,有心無心地打聽關於儺送的訊息。也是直到祖父去世,她才明白了許多像儺送唱歌、天保的死、順順的冷淡及祖父離世原因等她不曾知道的事。儺送和氣親人,對哥哥天保有情有義,知道天保也喜歡翠翠後會公平競爭。但也是這種情義,會讓他在天保溺水逝世後無故人誤解翠翠與祖父,會讓他在碾坊與渡船之間猶豫,會讓他逃避離開。難道我們能批評在翠翠與儺送身上的人性美嗎?不,因為美,所以預示了悲,預示了翠翠與儺送的愛情悲劇;因為悲所以襯托了美,使翠翠與儺送的愛情清澈可愛,難能可貴。

李健吾先生在評論邊城說:“作者的人物全部良善,本身卻含有悲劇成分,唯其良善,我們才更易於感染到悲哀的力量。自然越是平靜,自然人越是顯得悲哀。”在青山綠水、黃狗素人、號子歌聲的邊城中,翠翠接下了祖父的責任,平靜地擺著渡,夢裡浮起了那個遙遠的歌聲。目前的悲劇似乎還有一線轉機,因為“這個人也許永遠都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就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