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經典閱讀讀後感8篇

通過讀後感,我們可以將書中的智慧化為生活的一部分,指引我們前行,讀後感不僅是對書本的理解,也是我們對生活體驗的一種表達,讓我們更加熱愛閱讀,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經典閱讀讀後感8篇,供大家參考。

經典閱讀讀後感8篇

經典閱讀讀後感篇1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叫做《大師們的疏漏》正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大師們也有疏漏的地方。

這篇文章主要是以親和數為主。可是,最讓人驚訝的是,尤拉在1750年一口氣向公眾宣佈了60對親和數。隨著時間的變化,親和數的研究達到了頂峰,親和數已經沒有當時的風光了。

可是誰又能想到,在1866年,已經被人漸漸遺忘的親和數,卻又殺出來一匹黑馬,有一位16歲的義大利孩子,他竟然只出了數學大師的.遺漏:第二隊親和數的錯誤1184和1210。

正如《師說》中所說:它告訴我們聖人不是神人,只是擁有大智慧的人,他們雖然料事如神,但也不可能保證每次百分之百的準確,因為世上的事情變化太快,自己()的心思不可能像機器一樣每時每刻都能正常運轉.所以,人們不要因“聖人”而相信一切,盲目崇拜;也不能因“愚者”而以貌取人,一切都加以排斥,一定要根據具體的實情而加以合理地把握。

同樣,不管多聰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慮中,也一定會出現個別錯誤。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聰明之人不可能永遠聰明,他也有失誤的時候,只有正確對待失誤,才能將它降低到最少。反之,看似愚笨的人,他也有聰明的時候,只要加以學習,就會有所收穫。

經典閱讀讀後感篇2

在《真正的英雄》這本書裡,記錄了許多英雄人物的偉大創舉。一開始看到這個標題的時候,我很好奇到底什麼樣的人能夠稱之為英雄呢?當我一頁一頁,逐字逐句讀起這本書後,沒多久我就被書中精彩的內容深深吸引住了……

相信大家對雷鋒這個名字很熟悉吧。的確,雷鋒是一位大英雄,頂天立地,他的光榮事蹟被收錄在這本書裡了。雷鋒一心一意為國家為人民著想,這一切體現在數不清的點點滴滴的小事中。我印象深刻的是這件事:一天,雷鋒突然肚子疼,他一想到第二天還要開車,於是到醫務室拿了幾片藥,在回去的路上,他看見有人在搬磚頭,就立馬加入去幫忙,完全忘記了自己獨自的疼痛。像雷鋒這樣的英雄還有許多,焦裕祿,孔繁森等等,他們都為祖國為人民獻出了寶貴的生命,他們的死重於泰山,他們有著共同的信仰――共產主義,他們都是最優秀的共產黨員,他們心裡有國家,有人民,他們不怕苦不怕死,他們無私奉獻,他們從不索取……俯首甘為孺子牛是他們真實的寫照,為人民服務是他們一生的使命。他們的精神令所有人震撼與感動。他們是當之無愧的英雄!聯想起汶川、玉樹地震中現實版的英雄們,他們不也正是黨養育的好兒女嗎?他們用自己的死換來了人民群眾的生,那是多麼偉大啊!

合上這本書,我終於明白了,如果我想成為一位傑出的英雄,要有愛國的精神,要有優秀的品德,要有健康的人格,要有足夠的學問,要時刻把人民把祖國裝在心中,這樣才有可能成為英雄。我們一起努力朝著這個方向前進吧,時代為我們作證,我們之中將來一定還會有許多這樣的英雄人物登場。請大家拭目以待吧。

?苦菜花》這本書是以抗日戰爭時期膠東半島昆嵛山區的王官莊為背景,以仁義嫂一家的遭遇為中心線索,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抗日根據地軍民在反掃蕩中所進行的不屈不撓的英勇鬥爭,表現了根據地人民那種英勇不屈的精神,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普通而感人的革命母親的形象。

作品所塑造的母親——仁義嫂的形象,是當代文學史上第一個比較完整而豐滿的革命母親英雄形象,具有相當的典型意義,為我國社會主義文學的人物畫廊增添了一個光彩奪目的藝術形象,同時,也標誌著作品本身的藝術成就。可以看出,作者是懷著無限的深情來塑造母親的形象的,鮮明地刻畫了母親思想性格的主要特徵:慈愛心腸和革命意志。

作品把母親置於王官莊極其嚴峻複雜的矛盾衝突之中,在公與私、生與死的抉擇面前,充分展示她性格中慈愛心腸與革命意志這兩個特徵,真實地描寫了她的覺醒和成長,具體地寫出她從一個只知愛自己子女的母親到愛革命、愛一切革命的子女,勇於為革命奉獻一切的革命母親的性格發展過程,並注意揭示母親性格發展過程中多方面的矛盾心理,使得母親的形象血肉豐滿,也使得讀者清晰地看到了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怎樣變為靈魂高尚的革命母親的過程。當大女兒娟子拿起參加革命活動時,母親的一家正處在極端困苦的生活中。大伯一家數口被惡霸地主王唯一害死,丈夫又被逼走,母親獨自拉扯著5個年幼的孩子,娟子是她唯一的幫手,母女相依為命,而且,鬥爭的環境又是那樣的險惡,母親怎麼能不為娟子擔驚受怕呢?但是,公審大會和娟子親斃大仇人王唯一的現實教育了她,有一種東西,像是一把火從她內心裡燒起來——母親的革命意識開始甦醒了。面對封建家族的傳統壓力,她更加認定娟子是好孩子,毅然支援娟子幹革命工作。敵人燒燬母親的房子,她咬緊牙根:這前世的冤,今世的仇,我爛了骨頭也要跟你們算清!這冤仇,不僅是個人的,而且是階級的,因此,大兒子德強參軍時,母親滿意地點頭。隨著鬥爭的深入,在共產黨員革命精神的感召下,她那母親的慈愛和革命的意志在不斷地發展。

母親從娟子、姜永泉、星梅和八路軍戰士身上,愈來愈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的力量,認識到革命才是苦難農民的唯一出路。她把對兒女的愛擴大到對每一個革命戰士的愛,上升到對革命的愛。當敵人逼她說出兵工廠埋藏機器的地點,並以殺害她的小女兒嫚子相威脅時,為了革命,為了保住兵工廠,她忍受了一切酷刑和巨大的悲痛,眼睜睜地看著心愛的小女兒被敵人殘酷殺害。

酷刑,摧毀不了她鋼鐵一樣的革命意志;殘殺,只能激起她更強烈的仇恨。這時,母親的慈愛心腸和革命意志已經昇華到了一種嶄新的境界。她自覺地為革命工作,直到拿起武器親手消滅敵人。

母親的覺醒反映了千百萬貧苦農民的覺醒;母親的成長代表了千百萬革命母親的成長。()

書中所描述的事情我還是比較熟悉的,因為我的祖輩、父母親及親戚都生活在膠東半島,後來我的父親參加了革命,我們從小就隨父母離開了老家,1968年因為文化大革命學校停課鬧革命,我和姐姐回到原籍住了近一年的時間,之後我又回去二次。仁義嫂這位革命母親的形象,在膠東半島還是很有代表性的,她的那種偉大母親的慈愛心腸和革命意志,從一個只知愛自己子女的母親到愛革命、愛一切革命的子女,勇於為革命奉獻一切的革命母親的性格發展過程,使得讀者清晰地看到了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怎樣成長為革命母親的過程。時隔半個多世記的今天,仍值得我們學習。

經典閱讀讀後感篇3

?西遊記》,中國四大古典之一,是一部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神魔長篇小說。由吳承恩先生編寫,跟《三國演義》,《水滸傳》,《紅樓夢》合稱“四大名著”。裡面的故事栩栩如生,十分經典。

?西遊記》被分成三大部分來寫,分別是“孫悟空大鬧天宮”,“唐僧師徒西天取經”和“唐僧師徒取得真經,修得正果”。其中,“孫悟空大鬧天宮”是本名著中最經典的部分。這一部分體現了孫大聖的本領高強,武藝高超。——可不是嘛,在文中就說到他嚇得龍王心驚肉跳,唬得蝦兵蟹將魂飛魄散,還有如意金箍棒在手,簡直就是無人能敵。

接著,是第二部分——“唐僧師徒西天取經”,這是本名著中的中心部分。寫的是唐僧師徒共同去往西天極樂世界,每當我看完這個部分心裡都會想:如果師徒四人去掉一個人會怎麼樣?

去掉豬八戒嗎?不行!別看他好吃懶惰,孫悟空被唐僧趕走時,還是他巧妙地運用激將法把孫悟空給請來的,如果去掉他!誰去請孫悟空?所以不能去掉。

那去掉沙和尚?也不行!沙和尚雖然很容易被別人牽鼻子走,但是,他為人老實,唐僧和孫悟空都很信任他,在唐僧變成老虎的時候,要不是他向孫悟空下跪求情!唐僧還會從老虎變回人嗎?所以也不能去掉。

那去掉沙和尚和豬八戒不行,就只能去掉唐僧或孫悟空了,那我們就去掉孫悟空,不行!這一路上的妖魔鬼怪都是他斬殺的,去掉他!誰還來斬殺妖魔?所以還是不能去掉。

那只有最後一個了,唐僧。唐僧一個什麼都不會的行腳僧,除了唸經和緊箍咒,去掉他總行了吧。更不行了!為什麼?他明明什麼都不會呀!對!他是什麼都不會,但是,他是裡面最為重要的人物,去掉他!誰還會去西天取經,又有誰可以收留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和尚,並且去冒那麼多不必去冒的險啊!所以唐僧也不能去掉。由此可見,團隊是多麼重要啊!如果少了一個人,隨時都可能會使團隊坍塌或著解散。

不過,功夫不負有心人。到了第三部分——“唐僧師徒取得真經,修得正果”。這裡寫到了唐僧師徒不畏艱險、取得真經的故事,而且還被如來佛祖封了許多的仙號,真是令人感到可喜可賀啊!再回想一下他們師徒前面的困苦經歷,真是令我無比感動,對他們產生深深的敬畏感。

這就是我讀《西遊記》的感受。

經典閱讀讀後感篇4

相信大家都讀過報紙吧!普通報紙上,盡刊登著社會大小事。我們渴望看看來自大自然的新聞。這不,有了這份《森林報》。

森林裡的新聞可不比人的少。人有工作,森林裡也各司其職;人有英雄和壞蛋之分,森林裡也有……嚴寒的冬季裡,沒有翅膀的小蚊蟲從土裡鑽出來,光著腳丫在雪地上亂跑;林中大漢……麋鹿打群架;候鳥大搬家;秧雞徒步走過整個歐洲。

這些獨屬於森林的新聞,你都可以在《森林報》這本書上看到。這部名著是前蘇聯著名科普作家維·比安基的代表作。它是一部比故事書更有趣的科普讀物,是一部關於大自然四季變化的百科全書。作者用輕快的筆調,採用報刊形式,按照春、夏、秋、冬四季12個月,有層次、有類別地報道森林中的新聞:森林中愉快的節日和可悲的事件,森林中的英雄和強盜,將動植物的生活表現得栩栩如生,引人入勝。閱讀這本書,你會發現所有的動植物都是有感情的,愛憎分明,它們共同生活在一起,靜謐中充滿了殺機,追逐中飽含著溫情,每隻小動物都是食物鏈上的一環,無時無刻不在為生存而逃避獵殺,正是在這永不停息的逃避和獵殺中,森林的秩序才得到真正有效的維護,生態的平衡才得以維持。

這本書如磁鐵般深深吸引著我,我懂得了候鳥的習性,知道了松鼠如何儲藏食物留給自己過冬吃,學會了如何分辨鳥的腳印。為什麼兔子跑的時候後腳印在前,前腳印在後面……大自然多麼奇妙有趣!讓居住在鋼筋水泥森林中的我們,足不出戶,仔細品讀就能感受到森林中動植物在一年四季中五彩繽紛的生活,深入地探尋大自然的無窮奧祕,體驗春的歡樂,夏的蓬勃,秋的多彩,冬的憂傷……

?森林報》不但教會了我們如何去觀察大自然,更激發著我們更好的保護利用大自然。相信這本書每個人在讀後都會有不同的收穫和感受。

經典閱讀讀後感篇5

這個假期我讀了《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全名《三國志通俗演義》,作者羅貫中,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

?三國演義》由東漢末年黃巾起義末期開始描寫,至西晉初期國家重歸統一結束,以魏、蜀、吳三個政治、軍事集團之間的形成演變,矛盾鬥爭為主線,最後由晉統一全國,國家重歸統一。

?三國演義》共寫了四百多個人物,每一個人物都栩栩如生,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劉備,讀後感《中華經典閱讀讀後感》。劉備即蜀漢昭烈帝,字玄德,漢族據說是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公元221-223年在位。

諡號昭烈帝。劉備為人寬厚,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輔佐,在諸葛亮的輔佐下,拿到了三分之一的天下。劉備手下虎將如雲鮮為人知的有關羽,張飛,馬超,趙雲,黃忠。這都是他的寬厚所致。劉備一生跌宕起伏,時而飛黃騰達,但不久就有開始顛沛流離,但他不氣不餒,依然心懷光復漢朝的夢想。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但偉人也有也有錯誤,劉備一生中最大的錯誤就是去攻打孫權,那是劉備因為二弟關羽的死而痛不欲生,決心攻打吳國,結果被吳國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自己也落個白帝城託孤的慘狀。也為蜀漢滅亡埋下了伏筆。

經典閱讀讀後感篇6

孟子的思想讓我想起了一則故事:從前有一個盲人,夜晚打著燈籠在路上行走,有人笑他說:“你是瞎子,打著燈籠不是多此一舉嗎?”那個盲人笑著說:“不,我看不見,可是別人看得見。我打著燈籠,雖然在我身上是多此一舉,可為別人照亮了路,同時還避免了別人撞著我,對我也是有好處的。”這雖是一則短小的故事,可卻包含了深刻的道理。瞎子打燈籠,也許很可笑,可是他們的燈籠為別人照亮了路,為別人帶來了方便,還避免自己受到傷害,這是兩全其美之事。自己渺小,但在小事上也是能夠為社會效力的。給別人一片光明就是為社會帶來溫暖。

擁有一顆平等的心,去關愛世間一切需要關愛的心靈,理查德·斯蒂爾曾說過:“一個有優越才能的人,懂得平等待人,是最偉大、最正直的品質”。我們自身的光明要像太陽的光亮一樣,對待萬物一視同仁,無物不照。無論你關愛的人是醜的還是美的,只要我們保持一顆平等的心靈,世界就是和諧與美麗的。

在現實社會,更多的人選擇了求同而不存異,我們喜歡與自己相似的人而排斥與自己想法大相徑庭的人交往,問其原因美其名曰世界觀不同,殊不知正是因為別人的不同,才讓我們看到了多彩的世界,開拓了我們的視野,無論別人的選擇讓我們有多麼的不舒服,我們都應該尊重他們的決定,因為我們敬重所有人的生命!其實,任何一個品德高尚的人,都是在愛戴他人,尊敬他人的過程中進步的。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大禹愛民,為民謀利,深受愛戴。范仲淹愛民,“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他先人後已的無私精神,照亮了北宋,也閃耀了自己。孔繁森愛人,他視阿里的貧窮為他的恥辱,視脫貧致富為他的天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楊善洲愛人,曾經的荒山披上蔥綠的`新裝,挺拔的樹木鐫刻下他的信念,做一輩子的人民公僕。

經典閱讀讀後感篇7

在暑假的一天,一股清風拂過,在不知不覺中手中的《紅星照耀中國》一翻到了最後一頁,可我還在興奮地回憶著紅色中國的一件件令人難忘的事情。

?紅星照耀中國》又名《西行漫記》,

是美國著名記者斯諾冒著生命危險於1936年6月開始,從戰場一線獲取的一手資料,真實度高。對那個年代出於革命和戰爭的激浪中的中國共產黨人和廣大革命群眾生產、生活、戰爭的真實寫照。這位記者是誰?他就是——埃德。加斯諾,一個來自西方世界的使者和觀察員。

眾所周知,在抗戰時期,由於明清時代長期的閉關鎖國,中國的對外物質和文化交流幾乎停滯。致使西方各國對中華文明及價值取向產生了極度陌生感,繼而對中國人民產生了敵意。但是在西方也有很多渴望去了解這個陌生國度真正面目的學者,斯諾就是其中一位渴望瞭解東方文化的和平使者。他在中國待了七年,帶走了許多關於中國風土革命的資料。促進了中國的對外和平交往。 轉載請註明

文中描寫了很多關於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的描寫,這讓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十分感興趣,他們渴望瞭解在中國領導人階層的待遇。在外界看來,作為領導人應該身份顯赫、財富驚人、生活奢華、前呼後擁;那麼斯諾筆下的中國領導人的形象如何呢?毛澤東,一位中國共產黨的偉大領導人,他的日常生活會是怎樣的呢?我們來看看斯諾見到的毛主席的"草根生活".文中寫到"他是個面部消瘦,看上去像林肯的認,有些駝背,雙眼炯炯有神",難以想象一個國家元首級的人物,看上去和普通農民一般無二,單憑這一點就可以證明事實並不如外國人想的那樣。毛主席與士兵同等待遇,一樣吃粗糧,和"奢華"相去甚遠,"國民黨政府懸賞25萬要他的首級,可他毫不介意,和路旁的農民走在一起,一遍做著手勢",這便是中國的革命領導人,和西方國家的領導人形象有著天壤之別。整本書講述了許多那個年代發生的事情和革命生活,斯諾向大家展示了一個真實的,不一樣的紅色中國。讓世界上更多人渴望瞭解中國,渴望學習中國的文化。斯諾作為一名美國記者,他是開放的,公正的,友好的,值得尊敬的。

書中還有一個角色也同樣值得尊敬,那就是我們中國的革命者,他們寬容、大度、友善。有一句歌詞"朋友來了有好酒,豺狼來了有獵槍".我在這裡有必要提示一下斯諾的身份:一個來自美國的,一個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的記者,這個國家——中國的政治對手,或者說是敵人。一個"敵人"上門找我們會做什麼?絞殺還是驅逐?當然,對於中國共產黨而言,這都不是!寬容大度的中國共產黨人以貴客的方式來接待了這個"敵人".書中提到了周恩來見到斯諾後的對話是這樣的"你是一個可靠的記者,對中國人民很友好,我們知道這些就夠了。你不是共產主義者,這對於我們沒有關係的。""來蘇區訪問的記者我們都歡迎。不許新聞記者採訪的是國民黨,你見到什麼都可以報道,我們要給你一切幫助來考察蘇區。"這是一種何等的大度和政治自信!敵人轉變成了朋友,有朋自遠方來,當然不亦樂乎!不僅僅世界對中國充滿好奇和陌生渴望瞭解,而當時的中國又何嘗不渴望被世界所瞭解和尊重?中國從那時起就以前所未有的積極和氣度去擁抱世界。

正是由於斯諾記者的勇氣、公正、開放。和當時紅色蘇區革命同志的大度、友善、自信成就了之後的新中國乒乓外交及具有時代意義的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並在不久與中國就建立了外交關係。一對宿敵終成了朋友。

?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讓世界尤其是西方國家更深入的瞭解當時的中國革命鬥爭的真實面貌和巨大的、革命必勝的意志和決心以及戰無不勝的革命力量。同時也向世界表達了友好的願望。鬥爭不是必然,存在分歧時我們應該去了解事情的真實本質,去思考,以一種更友善、更寬容的方式去面對。我們不要"互相傷害"而是"求同存異,和諧相處"讓友誼的小船永不沉沒,揚帆千里!

評:本文抓住了當時中國蘇區對從資本主義國家而至的來訪者的態度作為切入點,思路清晰,內容集中,有分析有領悟,更可貴的是有自己的認識。將當時蘇區紅軍對外包容的高尚品質作了較有說服力的分析,這一點,非常值得肯定。

經典閱讀讀後感篇8

風雨交加的冬季夜晚我合上英國克萊兒·麥克福爾的《擺渡人》,蕩氣迴腸的史詩故事令我久久不能忘記,我想我們大概都沒有15歲的迪倫那般勇敢……

故事的梗概大抵是:單親女孩迪倫,15歲的世界一片狼藉,與母親總是無話可說,在學校經常受到同學的捉弄,談得來的好友也因為轉學離開,這一切都讓迪倫感到無比痛苦。終於迪倫不顧母親反對,決定去看望久未謀面的父親,坐上了去看父親的列車。列車在穿越一個山底隧道時出事,迪倫成了的不幸者。然而,她卻渾然不知,以為自己是的倖存者。

摸黑走出隧道後,她看到不遠處的山坡上一個男孩的身影。男孩將她帶離事故現場,但是迪倫很快意識到,男孩並不是偶然出現的路人,他似乎是特意在此等候。命運從他們相遇的那一刻,發生了無法預料的轉變……

男孩崔斯坦是靈魂擺渡人,負責把一個一個靈魂穿過荒原擺渡回家,而荒原上每到天黑就會出現惡魔,男孩的職責則是保護這些靈魂送他們安全去到荒原與家的交界處。迪倫在崔斯坦的擺渡過程中,慢慢知道了真相你並不是倖存的人,而是死去的。每個人都要穿越他們自己的荒原,只有穿越過自己心中的荒原,每個人才能最終到達心中家。

在穿越荒原的過程中,迪倫和崔斯坦一路經歷的路況和天氣都是迪倫心像的投射。當迪倫心情不好時,天氣驟變陰暗,太陽消失,惡魔逐漸出沒。所幸,迪倫在崔斯坦的擺渡下,一路雖困境百出,但最終還是成功穿越了荒原,回到了家。

然而,在整個穿越中,迪倫和崔斯坦卻相愛了。為了愛情,迪倫卻想回去荒原找崔斯坦,與他相守。她知道再次穿越荒原很可能會死,但迪倫堅定回去尋找崔斯坦的決心,沿途回到荒原,沒有了擺渡人的保護,迪倫勇敢的戰勝惡魔,找到崔斯坦。她決定回到火車事故現場,渴望與崔斯坦相守一生,回去的時候她成了崔斯坦的擺渡人。崔斯坦在迪倫的擺渡下,成功到了迪倫的人世界。

這是一個令人激奮、恐懼卻又溫暖動人的故事,在這個故事裡有荒原、惡魔、忽晴忽暗的天氣、沼澤地、黑色的湖面、巍峨的高山、破爛不堪的安全屋、同時還有荒原與地獄的分隔門,每一個景象都足以令人生畏,尤其是對15歲厭惡爬山與游泳的迪倫來說,但迪倫卻重新穿過分隔門再次面對荒原上的一切,僅僅是為了尋找她的擺渡人,即使他有可能已經變換了模樣更換了姓名,但是她執念她可以找到崔斯坦,不懼怕惡魔的抓撓會令她魂飛魄散,不懼怕獨自面對沒有擺渡人庇護獨自行走……

標籤:讀後感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