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讀《青春之歌》有感三篇

《青春之歌》是當代作家楊沫創作的一部半自傳體長篇小說。主人公林道靜的革命成長故事,就是一曲敢於反抗、堅定信仰併為之永遠奮進、不懈追尋的青春之歌。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讀《青春之歌》有感三篇,以供參考。

讀《青春之歌》有感三篇

  讀《青春之歌》有感1
  
  青春是一種力量,充滿著希望與期待,值得一往無前的奮鬥。書中的主人公林道靜是一個出生大地主家庭的小姐,她的生母是一個來自偏僻山村的砍柴女,生下女兒後慘遭迫害致死。她從小飽受養母的打罵,因此養成了倔強不屈服的性格。她的不甘心、不屈服促使她不斷的與命運抗衡,在舊社會中不斷的掙扎,自殺過、被學校驅逐過,求職過程中四處碰壁,她仍然沒有放棄,最終選擇了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身。
  
  青春是一種信仰,充滿著活力與憧憬,值得堅定不移的守護。書中的盧嘉川,明明知道自己必死無疑,還拖著殘廢的腿爬到高牆上,無論敵人使用何種花言巧語誘騙他,他都不為所動。最終,盧嘉川中彈了,但是他並沒有倒下,他永遠屹立在雨花臺的石階上。為了革命,為了守護信仰,面對凶殘的敵人,他是如此從容不迫,如此堅貞不屈。
  
  他們是一群熱血沸騰的青年。在民族存亡的危急關頭,他們勇敢地站了出來。而經過革命的洗禮後,他們也在物質貧瘠的現實中獲得了豐滿的理想與精神生活。雖然我們的青春和他們的青春不同,但他們的不服輸、大無畏的精神和堅貞的信念,也能給我們當代青年很大的啟迪。青春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很短暫的,也正是因為他的短暫和倉促才顯得彌足珍貴。在這段不可複製的旅途中,我們擁有獨一無二的記憶,不管他是迷惘的、孤獨的、不安的,還是歡騰的、熾熱的、理想的,他都是最閃亮的日子。
  
  青春是用來奮鬥的,不是用來揮霍的。作為當代青年,我們要在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不斷前行,只有這樣才能創造更為精彩的歷史,書寫出一曲曲壯麗的青春之歌。只有這樣,當有一天,我們揮手來時路,和那個站在最絢爛的驕陽下,曾經青春的自己告別的時候,我們才可能說,謝謝你,再見。
  
  讀《青春之歌》有感2
  
  《青春之歌》共計38萬字,以20世紀30年代“九·一八事變”到“一二·九運動”的愛國學生運動為背景,通過女主人公林道靜的成長故事,構築了革命歷史的經典敘事,揭示出知識分子成長道路的歷史必然性。林道靜是受過五四洗禮的青年女性,為求獨立而離家出走,期間認識了拯救她的青年男性餘永澤,兩人陷入愛河。同居後,餘永澤平庸、無聊、自私的性格逐漸暴露,林道靜意識到個人小資生活的本質缺陷。後來,林道靜結識了革命青年盧嘉川,被其革命的理想和光榮的事業所感染,結果沒過多久盧嘉川壯烈犧牲。最後,林道靜終於和過去的生活決裂,離開餘永澤,在共產黨員江華的激勵下堅定了革命意志,和越來越多的進步青年一起,匯入到了革命和集體的洪流中。
  
  我們發現,林道靜是一名典型的五四青年,身上充滿了五四的理想光芒,同時也充滿了五四的內在缺陷。她追求“女性獨立”,離家出走,在一所學校裡謀求了份工作,結果卻發現校長對其另有所圖。她追求“戀愛自由”,勇敢的與餘永澤戀愛同居,結果卻陷入到瑣碎、平庸又無聊的生活之中。她接觸革命,希望改變世界,祕密的散發傳單,結果卻被叛徒告密,兩次入獄。林道靜的經歷,或者說作者楊沫的經歷,深刻的揭示出五四時代及30年代整個中國的先進青年的普遍問題,即天真的理想、沉睡的浪漫。
  
  關於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一直是人類歷來關注的重要話題之一。放之於五四時代的青年,這種矛盾突出的表現在獨立解放與悲慘現實之間的矛盾,而五四青年往往因為過於重視前者而深受其害。比如新文化運動期間,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以其對於女性解放的謳歌,受到青年群體的廣泛喜愛。但是在父權社會背景之下,盲目的追求女性獨立只有死路一條,於是魯迅寫下《娜拉走後怎樣》加以勸誡:
  
  “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了無路可以走。做夢的人是幸福的;倘沒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緊的是不要去驚醒他。……(沒有明確的道路)走了以後,有時卻也免不掉墮落或回來。”
  
  然而廣大青年已經驚醒,理想的熱情與天真的爛漫使他們對於現實視而不見,終於陷入“浪漫主義”的深淵。他們追求獨立,換來的則是食不果腹,他們追求戀愛自由,換來的卻是情感欺騙。到了30年代,革命熱潮席捲全國,這些青年人受到革命的號召,紛紛加入革命的洪流之中。可是他們只知道革命是偉大的光榮的,卻不知革命也是痛苦的艱難的,他們對於革命的理解只存在於自己的想象之中,於是天真的“革命”引來無畏的犧牲,令人感嘆。
  
  林道靜正是這類青年的歷史性代表。可林道靜也是幸運的,雖然歷經錯誤與背叛,但在前輩同志的帶領之下,她終於走出誤區,從天真的“浪漫”中覺醒,最終投身到抗日救亡運動當中,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可是她對於我們的啟示從來沒有過時。
  
  作為當代的青年,我們身負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使命,我們應當充滿信心,但我們也應當認識到前進道路的艱鉅,不能心存幻想。無論是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還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我們都會遇到頑固的敵人與艱難的坎坷。“其作始也簡,其將畢也必巨。”我們要永遠保持清醒的頭腦,摒棄天真的“浪漫”,繼續發揚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的精神,繼續保持空談誤國、實幹興邦的警醒,才能夠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困難和挑戰, 奏響屬於我們的“青春之歌”。
  
  讀《青春之歌》有感3
  
  源遠的歷史,革命的先烈用熱血築成現在中國的昌盛。“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他們亦是如此。
  
  社會的風氣取決於當時人們的大致品性。本作品所講述的社會正處於20世紀30年代日本侵華過程中發生的“九.一八事變”到“一二.九運動”。可想而知當時的社會風氣有多麼的黑暗,勝似濃墨潑到潔白無塵的襯衫上暈染出汙垢。讓人不敢沾染。
  
  可偏偏就是有這兒一群人,偏偏要和他們幹上。他們是寒冬臘月中,頑強不屈探出頭的梅花--共產黨員--林道靜。
  
  可在她成為黨員的過程中經歷的磨難可和唐僧去西天取經值得並論。
  
  她先是被家中人逼迫她嫁給有錢有勢的胡局長;在得知校長的陰謀後在夜裡奔向大海:又經歷九.一八事變;被捕後要被嫁給胡局長;又一次被捕後經歷了酷刑。
  
  在頑強的小草被雨水再三倆次的擊打也會折斷了腰,也會再一剎那想要放棄倔強,結束生命。更何況她還是個女學生啊!哪裡扛得過那些惡魔的折磨啊!
  
  達官顯赫的地主--餘永澤。在一次偶然的機緣巧合下救了想要跳海自殺的林道靜。回北平之前,餘永澤通過關係,把林道靜安排在楊莊教書。和林道靜同居後,很快就暴露出他的自私,卑微和庸俗的個性。
  
  就像一隻披著狼皮的兔子虎視眈眈的盯著久違的食物般的“偽君子”,而在當時的社會普遍存在著這種“偽君子”可想而知當時的社會得多麼的黑暗腐敗啊!
  
  但在前面所說並無異常,擁有著與社會做鬥爭的人。即使生活貪困--江華。一位經常失業的印刷工作的兒子,後跟隨父親當了印刷廠的學徒工,在黨組織的關懷下,進入黨辦中學讀書,接受了革命教育。後來他策劃組織了唐山五礦工人大罷工。又當了軍事指揮員,農民運動;縣委書記。
  
  你說這麼一個貪民家的人都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如此大的成就,擁有如此大的抱負。那些擁有諸多至高無上的權利的人卻不能和他一樣來振興當時的中國!
  
  鄭瑾,盧嘉川他們亦是如此。鄭瑾曾教導林道靜:被捕不是生命的終點,真正的革命者要有長久鬥爭的意志,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她同希望林道靜將鬥爭進行到底,做一名堅強的共產黨員。
  
  當盧嘉川被捕後,受盡折磨,然而他沒有倒下,如打不死的小強般,雖喻成小強貶低他,但亦是如此的頑強。而是用殘廢的身軀,垂危的生命在獄中建立''獄中支部。''
  
  在他們如此折磨人的時候,是否有想過自己的家人,孩子,他們……他們也別人的家人,孩子啊!
  
  喪心病狂已經成為當時普遍存在的字眼,奈何老天偏要諸多的青年才俊,知識分子通通落入毒手的爪牙才肯罷休。但他們的逝去並不是無徒勞功,正是因為這些人的舉動,才成就如今的新中國。
  
  光陰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趲少年。現如今的新中國亦不是當時的中國了。
  
  青春,講的不過是那個春字嘛!即使身處於寒冬臘月,也會有百花齊放的春天。
  
  雖有“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才成就現在中國的昌盛,還要有現如今的“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