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課題研究報告格式熱門9篇 "探究課題研究報告格式:必備指南"

近年來,課題研究報告作為重要的學術成果,在各個領域的研究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研究報告的規範格式不僅有助於增強研究透明度和可信度,也能幫助讀者更好地瞭解研究的結論和方法。因此,課題研究報告格式成為熱門話題,並備受研究人員和學生的關注。

課題研究報告格式熱門9篇

第1篇

快速變化的世界使人們更加關注社會的未來,關注未來社會的主體――今天的孩子們。我們強烈地意識到社會賦予了幼兒教育更高的期望和更神聖的使命,創優質高效的幼兒教育是每一個幼教工作者的責任。一所幼兒園的發展離不開教育教學,教育教學的關鍵在於科學的教學管理,只有通過建立和實施科學的教學常規管理,才能使教學工作有序開展,保證教學效益的提高。

近幾年,我園逐步探索了一些管理辦法,但是還存在一些問題:

(1)管理觀念滯後。幼兒園的管理多屬於事務型、制度型和經驗型。對管理者而言,抓管理就是抓具體目標、計劃的檢查,抓具體活動的效果。

(2)對各項教學工作缺乏相應的評價方法和標準,即使有,可操作性也不強,無法檢測工作效果。對於幼兒園而言,我園迫切需要加強這方面的研究。原因由以下幾點:一是我園是黃陂前川地區唯一一所公辦園,在全區起著視窗和輻射作用,目前在幼兒園的教學常規管理方面還沒有可供我們借鑑的經驗,希望通過研究,建立科學的教學常規管理,在全區起輻射和推廣作用。二是由於在幼兒園的常規管理上沒有經驗,因此不能出效益。迫切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根據時代發展的要求和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我園決定開展“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研究”。

目前中國小關於教學管理創新研究、教學管理精細化研究、優化教學常規管理研究、有效性教學管理研究等較多,也有一些可供借鑑的經驗,如: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管理制度,規範教學常規管理,抓好校本教研活動,重視教師素質提升,實行均衡教育教學,推行教學質量評估。還有推行“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的教學管理模式。“一箇中心”即以常規管理為中心,抓住課堂主陣地,全力實施“有效教學”,讓教師具有紮實的授課技能,讓學生具備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各種舉措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兩個基本點”即班主任為單位的班級管理團隊和教研組為單位的學科教師團隊。推行教育教學管理重心下移,充分發揮名師、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的中堅力量,發揮教研組集體研究的潛在能量,通過專家引領、專著學習、學術組與備課組活動相結合,提高教師的整體水平。但是這些經驗和成果適宜於中國小,而幼兒園以其不同的教學方式和課程理念,有其特殊性,因此,必須研究出適合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辦法。

1。教學常規:就是指關於教學的日常規定,它是教師職業生活的常態準則和常態要求。

2。管理:管理是指在一定組織中的管理者,運用一定的職能和手段來協調他人的勞動,使別人同自己一起高效率地實現組織既定目標的活動過程。

3。教學常規管理,就是根據教學工作規律和學校自身實際,制定和實施教學日常規章制度,使教學能順利進行,並日趨有序化、規範化、穩定化,從而有效地實現學校教學工作目標的活動。教學管理是正常教學秩序的保證。

根據幼兒園的教學常規管理現狀,探索出適合幼兒園教學常規管理的執行機制和辦法,提高幼兒園管理質量和教學效益,促進幼兒園的健康發展。

1、研究物件:以教師的教學常規工作和管理者的管理行為為研究物件。

(1)調查法:課題開題前,瞭解幼兒園教學常規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行動研究法:通過管理者的管理行為,不斷調整管理方法。注意邊研究邊總結。

(3)經驗總結法:對在實踐中搜集的材料進行全面完整的歸納、提煉,進行分析,確定具有普遍意義和推廣價值的方法。

課題研究報告格式熱門9篇

第2篇

“語文教學正面臨危機。現行中學語文教材體系的重大弊端造成了‘少、慢、差、費’,厭教厭學的惡果,不徹底改變它,中學語文教學就走不出死衚衕!”()在此嚴峻形勢下,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新的高中語文教材(試驗修訂本)在江西、山西和天津兩省一市試驗三年後,根據教育部2000年頒佈的“課程計劃”和“教學大綱”,於2000年秋季開始在全國使用,從而取代了這以前使用了近20年的高中課本,真可謂“千呼萬喚始出來”。應該說這幾年課程、教材的變革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需要我們對實施教改主渠道的教學進行有意義的理論研究和有價值的課堂實踐。新教材是出來了,可如何適應新教材在體系和結構方面對舊教材所作的三個方面的改革(閱讀和寫作、口語交際分編;破除以記敘、說明和議論的文體為中心的模式;為擴大學生的閱讀量,編寫與教科書配套的,作為高中課本必要的組成部分),實現“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

,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課題研究報告範文。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語的規範意識,提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思維品質和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的指導思想,還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新教材的教法還是“猶抱琵琶半遮面”。

關於“高中語文新教材使用的研究”中的“新教材”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室編著的20xx年秋在全國大範圍內使用的全日制普通高階中學教科書及配套讀本。其“新”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4、突出了教師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新教材使用研究的範圍包括:圍繞新教材的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三個系統,從教材、教者、學生和教學手段等教學元素出發,以理論研究為主導,側重於教學實踐,在構建有關新教材多層面、多功能立體交叉的課堂結構和有一定操作性、示範性的課件模式上下功夫。

本課題的研究是以高中語文新教材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三個系統的相關內容為基本研究物件,在進行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今天,以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品位,發展教師和學生的個性,塑造完善健康的人格為目標,在具體的教學研究中,不僅有實踐的操作、理性的思考,更要構建理論和實際有機結合的多側面、多功能立體交叉的課堂結構和有一定操作性、示範性的課件模式。特別在我們這所國家級示範性高中的學校裡,擁有國內比較先進的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裝置,積累了一定的校本課程的教學經驗,教學的物件也是不同層次的,這些個性和特色更加激發我們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能夠結合實際,針對性地、有效地開展教學實踐和教學研究,凸顯我們研究使用新教材的個性,走出研討教學相結合,以教法促學法的路子來。課題研究報告範文。

多元智慧理論: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慧理論在智力觀、教學觀、學生觀、評價觀等方面對我國的高中新課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加德納認為,智力是在實際生活中解決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出並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對自己所屬文化提供有價值的創造和服務的能力。他在1993年出版的和其他著作中對八種智慧作了明確闡釋。他認為,語言智慧是指用言語思維、用語言表達和欣賞語言深層內涵的能力。其他還有邏輯—數學智慧、空間智慧、身體—運動智慧、音樂智慧、人際關係智慧、自我認識智慧、自然觀察者智慧。加德納認為,相對於先前的一元智力理論和智力評價理論,多元智慧理論能夠更為準確地描繪和評價人類能力的面貌。這些智慧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構成每個人的各具特點的個性心理結構。他還認為,每個人的智慧強項是不同的,也並非一成不變,教育的責任就是發現和發展學生的智慧強項,使學生一開始就處於心理優勢的地位,能在發展過程中及早地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教育還要及時引導學生從強項領域走向困難領域。因為,所有的智慧都不是獨立存在的,都需要其他智慧的支援。

第3篇

陝西省委、x政府做出了關於省市共建大西安的決策,提出要力爭早日把西安建成開放包容、產業高階、功能完備、宜居宜遊、歷史文化特色鮮明的國際化大都市的巨集偉目標。陝西省第十二次黨代x也提出要真正把建設大西安、帶動大關中、引領大西北的要求落到實處,提出到20xx年西安市要建成為人口規模1000萬國際化大都市,實現經濟實力新跨越,在這一背景下我們不難預料未來會有更多外來人口湧入西安市。而以西安的生態承載力能否接納大量的外來人口,是關係到大西安戰略,以及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目標能否真正實現的大問題。不難預料,在未來生態環境問題和生態承載力問題會成為西安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因此,如何突破生態瓶頸,以相對脆弱的生態承載力容納既定的人口數量目標,實現西安市可持續發展是一個值得研究的重大問題。

在可持續經濟發展戰略指導下,將生態足跡理論與城市人口規模有機結合起來,構建生態足跡模型,測算西安市生態承載力的強弱,分析西安市的適度人口規模並建立相應的人口——資源評估預警機制,為西安市未來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意見,為政府決策提供理論依據,這是本課題的研究目標。

三、研究意義 1.理論意義:在運用生態足跡理論研究區域適度人口規模這一領域,目前國內學者分別研究了南京市、杭州市、貴州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適度人口規模,而對作為西部重要省會城市的西安尚未有人用這一理論研究其生態承載力範圍內的適度人口規模,評價其可持續發展程度。本課題會在一定程度上填補這一理論空白。

2.實踐意義:在西部大開發和構建關中——天水經濟區,這一背景下我們不難預料未來會有更多外來人口湧入作為絲綢之路重要城市的西安市。而以西安的生態承載力能否接納大量的外來人口,是關係到大西安戰略,以及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目標能否真正實現的大問題。在可持續經濟發展戰略指導下,探討其生態承載力的強弱,分析西安市的適度人口規模並建立相應的評估預警機制,以實現西安市的可持續發展,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生態足跡分析理論是由加拿大生態經濟學家william於20世紀90年代初提出的,通過度量人類對自然生物物理量的需求和自然所能實際提供的生物物理量之間的差距,來衡量一個地區可持續發展程度的較為通行的方法。這些年來,由於這一理論具有較為科學、完善的理論基礎和精簡統一的指標體系得到國內外學者的大量應用。

生態足跡理論的具體運用則是通過建立生態足跡模型來實現的。即:用生態足跡的大小來代表人類對自然生物物理量的需求,用生態承載力的大小來代表人類對生物物理量的供給,將生態足跡和生態承載力進行比較,就能判斷一個國家或區域的生產消費活動是否處於當地生態系統承載力範圍內。當區域的生態承載力大於生態足跡時,稱為生態盈餘,則該地區人類生產消費活動處於生態承載力範圍之內,生態環境處於可持續發展狀態。反之,生態承載力供給不能滿足需求,稱為生態赤字,該地區人類生產消費活動超出了生態承載力的範圍,說明區域發展在空間或時間上是不可持續的。

式中ef為區域總生態足跡(公頃);n為人口數;ef為人均生態足跡(公頃/人);rj為均衡因子,i為消費專案的型別;ai為第i種消費專案折算的人均佔有的生物生產面積(人均生態足跡); pi為生物生產土地生產第i種消費專案的年(世界)平均產量(公斤/公頃), ci為i種消費品的人均年消費量。

式中,ec為區域總生態承載力(公頃);ec為人均生態資源供給(公頃/人);n為人口數;aj為人均生物生產面積;rj為均衡因子;yj為產量因子。

如果ef>ec,即出現生態盈餘,如果ef<ec即出現生態赤字。

(1)自然概況 西安市古稱長安,是陝西省省會,位於渭河流域中部關中盆地,東經度~度和北緯度~度之間,北臨渭河和黃土高原,南依秦嶺。轄境東西長約204公里,南北寬約116公里。面積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

積1066平方公里。全市轄新城、碑林、蓮湖、雁塔、未央、灞橋、閻良、臨潼、長安9個市轄區及周至、藍田、戶縣、高陵4個縣。西安市平原地區屬暖溫帶半溼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冷暖乾溼四季分明 。冬季寒冷、風小、多霧、少雨雪;春季溫暖、乾燥、多風、氣候多變;夏季炎熱多雨,伏旱突出,多雷雨大風;秋季涼爽,氣溫速降,秋淋明顯。年平均氣溫13. 0℃~ 13. 7℃,西安境內地層發育複雜,構造型別多樣,為各種礦產資源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條件。已發現的礦產資源共47種,其中金屬礦產21種,非金屬礦產22種,能源礦產2種,其他礦產2種。大部分金屬和非金屬礦產分佈在南部秦嶺山區。

西安地處中國陸地版圖中心是中國中西部兩大經濟區域的結合部,是西北通往中原、華北和華東各地市的必經之路。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橋頭堡,具有承東啟西、連線南北的重要戰略地位,是全國幹線公路網中最大的節點城市之一。西安市基礎設施優厚,交通條件發達,通訊便利,經濟發展迅速,截止20xx年底西安市戶籍人口數萬人,人均gdp元。

運用生態足跡的計算模型,依據20xx年西安統計年鑑中的相關資料,對西安市20xx年的本地生態足跡進行計算,分別建立20xx年西安市生態足跡計算中生物資源賬戶和化石能源賬戶(表1、表2),再根據均衡因子、產量因子,按生態生產性面積型別進行彙總,求出人均本地生態足跡和本地生態承載力(表3)。其中世界平均生產力選用wwf組織1999年的資料。需要說明的是,由於由於牧草地、林地、建築用地、水域面積最新資料難以獲得,而且考慮到這些資料近年來沒有太大變化,因此生態承載力資料採用《20xx-2020年西安市土地整治規劃》中20xx年統計值。生態足跡的供給反映了西安市的生態承載能力,即資源的有效供給。按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ced)的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中的建議,應留出12%的生物生產性土地面積來保護生物多樣性,因此在計算江蘇省生態足跡的供給時扣除了這12%的生物多樣性保護面積。

第4篇

課題研究報告:關於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的研究(選)

素質教育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育。這就要求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方法,營造寬鬆和諧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兒童對1件事有了興趣,他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維極度活躍,形成良好的學習狀態。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參與數學活動,主動發現提出數學問題,真正思考獲取知識,形成技能。而創設1個個充滿活力、魅力無窮的教學情境是激發學生興趣的前提條件,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推行,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開發學生智力潛能,讓學生去主動探索知識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關鍵,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成長的關鍵,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才提出了本課題。

國內外對如何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研究的比較多,也取得了1些成果,有1些優秀的論文在報刊上發表,1些經驗也比較成功。但是,研究只停留在片面的角度,缺乏系統性。(例如:對如何創設問題情境研究較多。)而且,事例性較強,出現就課論課的情況,有的憑空猜想,缺乏依據,沒有從心理學,生理學等方面進行理論研究,缺乏1定的科學性。

教師正確運用多種媒體創設適合學生特點的學習情境,1定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能主動參與各種數學活動。

情境:字典中解釋是情景,境地。本課題中指在課堂中、學習過程中形成的1定的教育氛圍、學習環境。

興趣:字典中解釋為喜好的情緒,在課題中把它界定為學生個體在1定的教育氛圍,學習環境中所表現出來的積極主動,樂觀的情感傾向和自覺參與學習的行動表現。

關於創設情境。從教學實踐中去研究如何創設情境,如何結合不同教學內容、學生實際情況、各種教學媒體的特點創設不同情境,並研究情境在教學中體現的不同特點。

關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研究創設怎樣的情境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1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藉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因此,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情境是學習環境中的4大要素之1。

動機是學生主題參與的內在機制。心理學認為人的1切活動都是由動機引起的。學生學習數學是1種有意識的行為,需要使學生產生內部動力,從而達到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獲取知識,深化認識的目的。所以,必須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喚起學生學習的動機。

人離不開環境,人的個性、情感、品質等都與所處環境、背景有千絲萬縷的聯絡。同樣,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和感情傾向都與其文化背景、家庭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因此,1個民主、安全、和諧的課堂氛圍,1個個適合的學習情境更有利於學生主動活潑、有個性的發展。

(2)、對比法,利用同時教兩個班數學課的條件研究各種情境在不同群體中發揮的作用。

(4)、經驗總結法,邊研究邊及時總結成功經驗和措施,上升到理論。

第5篇

大家好。由莒鎮中學物理課題組承擔的'國中物理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研究'課題,與20xx年9月份申報,與11月份開題被確立為禹城市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立項的課題,今天,我代表課題研究組,將本課題的研究情況向各位專家、領導和老師們彙報如下: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合作精神、合作意識、合作方式,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新大綱明確指出:'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創造性,在學生的學習探索過程中,通過交流、討論、合作學習等方式,適時有效地給予引導和幫助'.《新課程標準》中也提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人,不再是課堂的主宰,取而代之的是以學生為主體,這就要求我們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的成為學習的主人。為此,我們物理教研組決定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研究,期望通過課題研究,提高課堂效率,進行有效教學。並給每個學生提供展示自我和鍛鍊自己的機會,讓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體驗學習的樂趣,在>收穫知識的同時,體驗成功的喜悅,在合作的過程中,讓學生學會合作,要求學生努力學會表達自己的見解,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學會評論他人的觀點,學會進行物理交流,以增強整體合作意識,使學生在集體的學習合作中逐步意識到在當今競爭的社會中,有比競爭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合作。

①通過課題研究提煉構建有助於學生小組合作探究性學習的課堂教學一般模式和探索出一套符合我校實際的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策略。

②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的意識、民主的意識、競爭的意識、創新的意識和善於表達的能力。

③小組合作學習中,研究學生心理髮展和個性完善的聯絡,研究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成效的評定及多元的評價策略。

研究重點:課堂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策略的研究及小組探究學習與學生能力培養的研究

首先我們課題組的成員自己學習相關理論,大家利用課餘時間查閱>心理學、合作學習等方面的理論文獻和各種案例。利用每週的教研時間大家溝通交流,經過不斷的討論甚至是爭論,老師們的思想觀念漸漸地統一,並確定了課題研究的內容。確定主題之後,我們物理組又一起學習了一些相關的現代教學理論,主要有《何使小組合作學習更有效?》、《小組合作學習的分組方法及原則》、《淺談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的作用》等,通過這些理論學習我們大家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認識更加深刻,為課題的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2.進行實踐,開展合作學習,改進合作方法。我們的課題研究於20xx年10月正式進行課堂實踐,課題組成員分別按照各自設定的小組合作模式開展起來。先將學生進行合理分組,試著執行,主要的研究方法採用的是案例分析法,我們學校一直採用集體備課的教研形式,每學期每位教師至少做一次公開課,我們物理組每兩週有一位教師上示範課,我們的課題研究結合講課教師的課例進行分析,共同探究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和方法。為了瞭解我校的小組合作學習現狀,我們於今年的11月份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我們共調查了六個各班的近300名學生,調查問卷及調查資料見檔案,通過問卷調查,我們發現以下幾個問題:

①、學生對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對這種學習方式比較感興趣。

②、課題組的老師們都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積極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學生心中已認可了這種學習模式,在合作前,教師都能結合教學,給學生明確的合作任務,明確的合作目標,並有一定的分工,在合作過程中教師充分發揮自己的'合作者' '參與者' '諮詢者' '指導者'的作用,參與學生的討論,及時發現問題,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指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爭取不使每個學生'掉隊' ,並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之上獲得進步和發展。

③、通過問卷調查我們發現在合作學習環節,教師們做的還可以,但合作之後的評價可以說還是一個'空白'有的老師對發言的學生進行個別表揚,有的老師通過發激勵卡的形式對小組進行表揚,但沒有一個老師綜合評價每個小組的表現,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表揚和認可,我們的學生在一番努力打拼之後,雖然碩果累累,但卻沒有得到任何的讚譽和獎勵,下次還會努力打拼嗎?我們總是要求學生在課上有出色的表現,學生對我們同樣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可是我們的表現卻讓學生很是失望,這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倡導和研究,不斷地豐富它,充實它,讓它在教科研的道路上開出璀璨的花。

第6篇

“語文教學正面臨危機。現行中學語文教材體系的重大弊端造成了‘少、慢、差、費’,厭教厭學的惡果,不徹底改變它,中學語文教學就走不出死衚衕!”()在此嚴峻形勢下,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新的高中語文教材(試驗修訂本)在江西、山西和天津兩省一市試驗三年後,根據教育部20xx年頒佈的“課程計劃”和“教學大綱”,於20xx年秋季開始在全國使用,從而取代了這以前使用了近20年的高中課本,真可謂“千呼萬喚始出來”。應該說這幾年課程、教材的變革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需要我們對實施教改主渠道的教學進行有意義的理論研究和有價值的課堂實踐。新教材是出來了,可如何適應新教材在體系和結構方面對舊教材所作的三個方面的改革(閱讀和寫作、口語交際分編;破除以記敘、說明和議論的文體為中心的模式;為擴大學生的閱讀量,編寫與教科書配套的,作為高中課本必要的組成部分),實現“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

,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課題研究報告範文。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語的規範意識,提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思維品質和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的指導思想,還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新教材的教法還是“猶抱琵琶半遮面”。

關於“高中語文新教材使用的研究”中的“新教材”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室編著的20xx年秋在全國大範圍內使用的全日制普通高階中學教科書及配套讀本。其“新”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4、突出了教師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新教材使用研究的範圍包括:圍繞新教材的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三個系統,從教材、教者、學生和教學手段等教學元素出發,以理論研究為主導,側重於教學實踐,在構建有關新教材多層面、多功能立體交叉的課堂結構和有一定操作性、示範性的課件模式上下功夫。

本課題的研究是以高中語文新教材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三個系統的相關內容為基本研究物件,在進行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今天,以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品位,發展教師和學生的個性,塑造完善健康的人格為目標,在具體的教學研究中,不僅有實踐的操作、理性的思考,更要構建理論和實際有機結合的多側面、多功能立體交叉的課堂結構和有一定操作性、示範性的課件模式。特別在我們這所國家級示範性高中的學校裡,擁有國內比較先進的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裝置,積累了一定的校本課程的教學經驗,教學的物件也是不同層次的,這些個性和特色更加激發我們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能夠結合實際,針對性地、有效地開展教學實踐和教學研究,凸顯我們研究使用新教材的個性,走出研討教學相結合,以教法促學法的路子來。課題研究報告範文。

多元智慧理論: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慧理論在智力觀、教學觀、學生觀、評價觀等方面對我國的高中新課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加德納認為,智力是在實際生活中解決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出並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對自己所屬文化提供有價值的創造和服務的能力。他在1993年出版的和其他著作中對八種智慧作了明確闡釋。他認為,語言智慧是指用言語思維、用語言表達和欣賞語言深層內涵的能力。其他還有邏輯—數學智慧、空間智慧、身體—運動智慧、音樂智慧、人際關係智慧、自我認識智慧、自然觀察者智慧。加德納認為,相對於先前的一元智力理論和智力評價理論,多元智慧理論能夠更為準確地描繪和評價人類能力的面貌。這些智慧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構成每個人的各具特點的個性心理結構。他還認為,每個人的智慧強項是不同的,也並非一成不變,教育的責任就是發現和發展學生的智慧強項,使學生一開始就處於心理優勢的地位,能在發展過程中及早地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教育還要及時引導學生從強項領域走向困難領域。因為,所有的智慧都不是獨立存在的,都需要其他智慧的支援。

第7篇

“語文教學正面臨危機。現行中學語文教材體系的重大弊端造成了?少、慢、差、費?,厭教厭學的惡果,不徹底改變它,中學語文教學就走不出死衚衕!”(《審視中學語文教育》)在此嚴峻形勢下,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新的高中語文教材(試驗修訂本)在江西、山西和天津兩省一市試驗三年後,根據教育部20xx年頒佈的“課程計劃”和“教學大綱”,於20xx年秋季開始在全國使用,從而取代了這以前使用了近20年的高中課本,真可謂“千呼萬喚始出來”。應該說這幾年課程、教材的變革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需要我們對實施教改主渠道的教學進行有意義的理論研究和有價值的課堂實踐。新教材是出來了,可如何適應新教材在體系和結構方面對舊教材所作的三個方面的改革(閱讀和寫作、口語交際分編;破除以記敘、說明和議論的文體為中心的模式;為擴大學生的閱讀量,編寫與教科書配套的《語文讀本》,作為高中課本必要的組成部分),實現“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語文的習慣。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語的規範意識,提高道德修養、審美情趣、思維品質和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的指導思想,還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新教材的教法還是“猶抱琵琶半遮面”。

關於“高中語文新教材使用的研究”中的“新教材”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學語文室編著的20xx年秋在全國大範圍內使用的全日制普通高階中學教科書及配套讀本。其“新”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新教材使用研究的範圍包括:圍繞新教材的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三個系統,從教材、教者、學生和教學手段等教學元素出發,以理論研究為主導,側重於教學實踐,在構建有關新教材多層面、多功能立體交叉的課堂結構和有一定操作性、示範性的課件模式上下功夫。

本課題的研究是以高中語文新教材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三個系統的相關內容為基本研究物件,在進行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的今天,以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品位,發展教師和學生的個性,塑造完善健康的人格為目標,在具體的教學研究中,不僅有實踐的操作、理性的思考,更要構建理論和實際有機結合的多側面、多功能立體交叉的課堂結構和有一定操作性、示範性的課件模式。特別在我們這所國家級示範性高中的學校裡,擁有國內比較先進的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裝置,積累了一定的校本課程的教學經驗,教學的物件也是不同層次的,這些個性和特色更加激發我們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能夠結合實際,針對性地、有效地開展教學實踐和教學研究,凸顯我們研究使用新教材的個性,走出研討教學相結合,以教法促學法的路子來。

多元智慧理論: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慧理論在智力觀、教學觀、學生觀、評價觀等方面對我國的高中新課程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加德納認為,智力是在實際生活中解決所面臨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出並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對自己所屬文化提供有價值的創造和服務的能力。他在1993年出版的《多元智慧》和其他著作中對八種智慧作了明確闡釋。他認為,語言智慧是指用言語思維、用語言表達和欣賞語言深層內涵的能力。其他還有邏輯—數學智慧、空間智慧、身體—運動智慧、音樂智慧、人際關係智慧、自我認識智慧、自然觀察者智慧。加德納認為,相對於先前的一元智力理論和智力評價理論,多元智慧理論能夠更為準確地描繪和評價人類能力的面貌。這些智慧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構成每個人的各具特點的個性心理結構。他還認為,每個人的智慧強項是不同的,也並非一成不變,教育的責任就是發現和發展學生的智慧強項,使學生一開始就處於心理優勢的地位,能在發展過程中及早地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教育還要及時引導學生從強項領域走向困難領域。因為,所有的智慧都不是獨立存在的,都需要其他智慧的支援。

·科研結題報告 ·德育結題報告 ·課題結題報告 ·怎樣寫結題報告。

多元智力理論給高中新課程實施帶來的啟示是:學生的智慧是多元化的;社會與學校提供學生的學習機會應該是多元化的;學校與教師提供給學生的學習課程應該是多元化的;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評價也應該是多元化的。只有這樣,學生的各種潛能才能得到充分的發展機會。 多元智慧理論給新教材的使用帶來的啟示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責任就是發現和發展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方面的強項,使學生一開始就處於心理優勢的地位,能在發展過程中及早地

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教師還要及時引導學生從強項領域走向困難領域。我們倡導教師“為多元智慧而教”、“通過多元智慧來教”。“為多元智慧而教”在於尊重個體差異、尊重學生個體的發展。充分認識到不同學生的不同智慧特點,對學生的多種智慧一視同仁,強調使每一個學生的智慧強項得到充分發展,並從每一個學生的智慧強項出發,促進學生其他各種智慧的發展。“通過多元智慧來教”在於努力使不同智力的學生都得到發展的同時,通過調動不同智力活動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不同作用,使用多樣化的教育教學手段,提高教育教學的實際效果。我們認為基於多元智慧理論的高中新課程教育教學觀的構建主要包括:

課程是促進學生髮展和創新的基礎。多元智慧理論強調智慧的多元性,且必須與社會的事業與真實的世界結合;強調智慧的可變性,可以通過課程的設計,加以培養和發展。新教材課程的開發與實施,首先要求的是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課程觀,樹立多元課程觀,既要重視必修課程又要處理好選修課程,既要重視講讀課程又要上好閱覽課和研究性課程,既要重視課內又要指導好課外。

學生個性包括學生個體的豐富性、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學生個體的主動性和學生個體的社會性。正如多元智慧理論表述的那樣,學生存在八種不同的智慧,而且每個學生具有不同的特點。同時,“人各有智”,“智各有異”。基於此,教師必須樹立多元學生觀,面對不同的學生個體,能與學生深度交談,以全面發展、和諧發展、自由發展、充分發展和持續發展的態度關注不同的學生個體,關注學生學習方式,樹立多元學習觀。

長期以來形成的評價觀是把考試作為衡量課堂教學質量的唯一標準。這種用分數來評價教學的方式給師生帶來很大的壓力,同時也不能完全真實地反映師生教與學的實際水平,不利於師生的發展。多元智慧理論對傳統的標準化智力測驗和學生成績考查提出了嚴厲的批評。根據多元智慧理論,智力和教育測驗應當通過多重渠道,採取多種形式,在不同的實際生活和學習情境下進行;從評價方式上也不能只看書面考試成績,只注重終結性評價。通常,評價的主體也可以包括被評價者本人,自我評價有利於發展其自我認識智慧,確定自己今後的發展方向。學生的評價可以利用觀察法,在教學情景中直接評價,由教師或學生互評;也可以用檔案袋評價法。積累學生的個人作品,瞭解學生各項智慧的發展情況,結合形成性評價,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各種素質和能力,注重評價的發展性和教育功能,使教與學的質量不斷提高。

現代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建構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新教學模式。

提供了理論依據。以皮亞傑為代表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知識是個體與環境互動作用的過程中逐漸建構的結果。兒童在不斷與環境的接觸中建構知識和行為策略。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一個能動的建構過程。在這個建構過程中,一方面學生受個人興趣、需要以及外部環境的推動,表現為主動性和選擇性;另一方面受本人原有知識經驗、思維方式、情感品質等制約,在對資訊的內部加工上表現為獨立性和創造性。我們這樣認為,對學生來說,只有那些關聯的、成體系的、符合個人情感價值的知識才容易被內化,才容易被調動,從而激發起學生創新的靈感,進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創新素質的形成。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創新素質的形成恰是新教材的使用的出發點和指歸,新教材的使用也正要遵循“內化”的規律。

本課題屬於應用研究的範疇,總體上力求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整體和區域性相結合,課內和課外相結合。以應用研究為主,輔之以經驗總結法、個案法等,要點是:

1.應用研究是由教育情境的參與者為提高對所從事的教育實踐的理性認識,為加深對實踐活動及依賴的背景的理解所進行的反思研究。

應用研究是一種有別於實證研究的研究正規化,整個研究過程體現為一種螺旋式深入發展的過程。

2.強調以問題解決為中心的研究,提倡質的研究理念,對現象與結果之間的內在聯絡作描述性、解釋性的建構說明。質的研究對研究結果的價值判斷(研究效度的確認)一般具有描述性、解釋性和建構性等特點。

(1)20xx.9——20xx.7 側重於文章學, 識記、理解,課內課外的教學實踐。主要負責人:王兆平王興國

這一階段是相對比較困難的階段,首先是熟悉教材的編寫體例,從整體上把握教材編寫特點。然後在具體的教研過程中,閱讀部分結合單元教學要點——整體感知、揣摩語言;把握文意、理清思路;概括要點、提取精要;整體把握、篩選資訊;研究探討、深入領會;分析評價、借鑑吸收等,進行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的探討。注意繼承以前語文教學的先進經驗,在繼承中進行創新。寫作部分結合各寫作單元的專題進行,注意“規矩文”和“放膽文”結合。加強寫作指導,在指導過程中將片斷的、感性的認識上升為完整的、理性的認識。至於全新的口語交際教學部分,則本著邊摸索邊探討的宗旨不斷進行學習、實踐、總結。

(2)20xx.9——20xx.7 側重於文學教育,分析、綜合,課內課外的理論研討和教學實踐。主要負責人:王兆平崔國平

這一階段閱讀教學的研究主要是圍繞文學鑑賞來進行,重點在研討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如何將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養成思維的規範性品質結合起來;如何做到“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尤其是如何使用好《語文讀本》。寫作教學方面,除了承繼第一階段行之有效的做法,及時總結經驗之外,還注意探討如何將條理性和開放性結合起來。

這一階段課題組對前兩個階段研究的得與失進行小結和評估,並整理一部分研究成果,除了明確第三個階段的研究重點之外,還根據學校的具體教學實際,將一些還要繼續研究的問題提交下一輪次的高一高二備課組,讓全語文組的教師都參與進來。

(4)20xx.9——20xx.7 側重於文化學,品味、評價,課內課外的理論研討和教學實踐。主要負責人:王兆平崔國平

這一階段課題組面臨著人員和教材兩方面的變動,但課題組還是首先確定了本階段研究的方向、內容、側重點,並針對人員的變動,吸收了一些新的成員,召開了新的課題組成員會議,調整了內部分工。又針對教材變動情況,將先期研究成果進行整合。

總結文章、文學和文化三方面的理論和實踐成果,再實踐,再檢測,再研討,梳理形成結題報告。主要負責人:王兆平徐建新

由於面臨著學校的百年校慶,原先預定的結題時間不得不推遲,再加之20xx年秋學期,隨著新課標的實施,高一年級又使用了蘇教版教材,這給課題組的研究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但課題組還是在農曆新年前後多次集中,放棄假期休息,進行整理、進一步的研討,從而梳理形成了我們的結題報告。

課題涉及語文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三個系統,教材、教者、學生和教學手段四個教學元素,教學理論、教學實踐等諸多方面。由於我們的理論水平、認識能力、實踐經驗的侷限,只能囿於以下五個方面做一些膚淺的探究:

第8篇

本課題以認知結構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等教育心理學理論和素質教育理論為理論依據,探討了探究式學習的本質和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在課堂教學實踐中,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探究式學習,使學生能夠在主動參與、積極探究中構建新知,發展能力。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探索出有效地引導學生探究式學習的實施策略。通過課題組成員們三年多的實踐和探索研究,對課題的實施效果進行綜合評價的結果表明,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探究式學習,能夠改變學生單純接受式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大膽質疑的探究精神。

“讓科研成為一種習慣,讓文化成為一種品牌,讓讀書成為一種享受。”是我們課題組成員在課題研究中一直期待的理想境界。三年來,我們在常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指導下,在溧陽市科研部領導的具體關注下,在我校教科室的幫助下,我們課題組五位教師共同努力,不僅形成了教育科研的濃厚氛圍,促動了課題組成員的專業化發展,更使教育科研與學校課堂教學緊密結合,開發出了具有獨特風格氣質的科研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引領學校走上文化成長之路。課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教育—財富蘊藏其中》的研究報告中指出教育應當為人的一生幸福做好準備,使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生活,學會生存。因此,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已成為21世紀教育面臨的重要任務。

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世紀之交啟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目標是: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建立新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習方式的改革,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3. 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20xx年秋江蘇省正式進入了高中新改革,在高中化學教材中多處涉及到探究式學習的教學內容,提倡教師進行探究式教學,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如今正是課程的初步實施階段,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在現實課堂教學中仍不能得到很好體現。 探究式教學實施中的問題

新課程提倡探究式教學。在課堂教學中也可喜地看到多數老師積極響應新課改的要求,探究式教學便成了一個教學的亮點展現在課堂上,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公開課上體現的更為突出。筆者也聽過多節這種型別的課,在充分肯定其優點的同時發現探究式教學中還存在如下的誤區:

華東師範大學肖剛教授認為教學策略之研究對達成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效益、促進教師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實際教學中無論教學成效如何,教師總會採取一定的教學策略。這些策略有的對達到教學目標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有的卻不然。時至今日,探究式教學在具體實施中之所以出現以上諸多問題,筆者認為一方面課堂教學中對教師的角色沒有準確定位,缺乏教師的真正“引導”,缺乏適宜的課堂教學策略。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擬在改變學生被動單純接受式學習方式,使學生從被動的“讓我學”轉變為“我要學”,不僅如此,還力爭達到以下目標:

引導探究式學習應該等同於探究式學習中的有指導的探究,屬於探究式學習的範疇。為什麼在本課題中要提出“引導”這一關鍵詞,是基於以下思考:

首先,引導探究式學習強調的不僅僅是一種學生的學習方式,也針對的是一種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的教學方式,強調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引導下的一種有目標、高效地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探究程度、探究有效性的體現是教師引導成功與否的重要標誌。

其次,之所以提出“引導—探究式”學習是想強調任何學習方式必然和教的方式相聯絡,教師總是教學過程中的主要成員。當學生採用探究式方式學習時,教師必然應該發揮引導的作用。之所以將教師的“引導”放在學生的“探究”之前,是為了強調教師在學生探究前應該“精心策劃”,在學生探究時則“幕後操縱”。當然這都只是“引導”而已,絕對不是“喧賓奪主”。

① 通過前期學生問卷對化學課堂教學現狀展開調查,瞭解學生對現有課堂教學各個環節的反映情況,分析實驗前期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② 通過查閱文獻資料和相關理論學習,建構引導探究式學習策略;

以戴埠高階中學(江蘇省三高中)高一、高二學生為主要研究物件。其中在高一年級(20xx級學生)設定實驗班(高一7班)和對照班(高一8班),實驗班在課堂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對照班則採用傳統的教學法,與實驗班進行對比分析。通過問卷調查、對期中和期末考試成績進行統計分析檢驗實驗效果,其它班級教師根據實驗方案嘗試教學實踐以獲得重要參考意見。

觀察法:通過觀察在課堂上學生學習的表現(如主動參與教學的情況、上課時注意力是否集中、有無睡覺現象等)獲得有關實驗的資料。

調查法:通過問卷調查、訪談學生,掌握實驗前後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究式學習的情況,瞭解實驗的效果。

對比實驗法:通過對實驗班與對照班在實驗前後學生的學習成績及學生對本學科的興趣等進行對比,獲得實驗效果。

① 認知結構學習理論:認知學習理論的代表人物,美國的教育家布魯納()提出了發現學習,認為學生的認識過程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髮現的過程,教師創設情境,學生進行主動、積極的思考和探究,發現新問題,並自己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得出新的結論。學生成為一個“發現者”,資訊的加工者,而不是被動的知識“接受者”。

②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以皮亞傑()為代表的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學習不是被動地接受,學習者對知識的學習與掌握不是通過教師的傳授和機械的記憶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藉助教師和同學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以先前的知識經驗為基礎,不斷地學習新知識,通過意義建構將其內化為新的認知結構的過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強調教師是學生意義構建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

③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以羅傑斯為代表的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者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方法上應以學生為中心,放手讓學生自我選擇,自我發現,發展學習者的個性與創造性,並要求創造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和學習氣氛。

素質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思想,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提出來的,已經有十多年的時間。素質教育強調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取向。其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我國基礎教育新一輪的課程改革,著重強調了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和課堂教學形式的改革,要求教學朝著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方向發展,其中一個重要而具體的目標,就是要改變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探究式學習。

20xx年11月,在上級科研部領導的期待下,我們有幸承擔了《化學教學中引導探究式教學的實踐與研究》這一課題,20xx年11月並通過常州市教育科學規劃中期評估後確定為重點課題,為課題的研究注入了動力和希望,如今回顧起來課題研究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醞釀準備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的1月)是實驗研究的準備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內容是成立課題組,確定研究人員,擬定實驗方案,成立了課題領導小組,舉行了課題開題會,為進一步開展研究活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二階段是啟動實施階段(20xx年2月~20xx年11月),這是實驗研究的主要階段。所做工作主要表現為:

1. 課題組通過問卷和訪談形式瞭解了學生對課堂現狀的反饋情況;

2. 學習科研理論,初步構建了引導探式教學的課堂教學策略,並在策略的指導下進行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實踐。

3. 在20xx年11月課題進行了常州市中期評估,被正式確定為常州市重點課題。20xx年12月課題進行了網路管理。

4. 在20xx年6月末進行了階段性成果總結,徵集並上報論文。張學瑞老師、王雲飛老師、潘平波老師撰寫的相關論文分別獲得了省優秀論文評比一、二、三等獎。九月,我們參加了溧陽市教科室舉辦的課題研討會。

在 月進行了實驗對照研究,以主持人張學瑞老師所教的兩個班級高一(8)班為對照班,另一班高一(7)班為實驗班,在這期間都採用傳統接受式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學,並對月考(10 月)、期中(11 月)考試成績的對照。在 7 月對照班採用傳統接受式教學方法和實驗班採用引導探究式教學進行課堂教學,對期中(5 月)、期末(7 月)考試成績與實驗前期成績進行對比分析。

6. 在這一段時間內主要是通過開展市級研究課以及校際交流課形式,把課題研究成果進行初步推廣,從課後老師的評價來看獲得了高度的肯定。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12月)本階段為實驗總結階段。課題組蒐集完善各種資料,組織課題組成員撰寫論文及研究報告,進行結題評審。

由於探究式學習是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課題組成員及學生對這種學習方式比較陌生,更不知道如何去進行探究式學習,為了使實驗能夠順利進行,提高課堂探究式學習的效率,首先得讓學生了解探究式學習的意義、過程和方法,這是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探究式學習的前提。課題組成員更應該鑽研這方面的文獻資料,瞭解國內外的研究動態。2、實驗過程中體現的教學原則

為了能使探究式教學達到本實驗的研究目標,結合探究式學習的特點,在對實驗班進行課堂探究式教學的過程中,立足於遵循以下教學原則。

(1)探究式原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把在學習的知識原封不動地直接呈現給學生,而是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給學生創設一個適當的問題情境,啟發學生思考、質疑,鼓勵學生去探究,

(2)開放性原則:在課堂探究中,學生對學習材料的理解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問題,這些問題有的在課堂內經過探究就能得到解決,有的問題在課堂探究中不能完全得到解決,需要學生在課外廣泛地收集資料或有關資訊,來解決課堂內沒有解決的問題,因此課堂探究是具有開放性的課堂教學。

化學課堂探究式教學的過程是教師首先要根據教學內容確定教學目標,創設適當的問題情境或提出問題,啟用學生思維,促使學生去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去分析問題得出結論,使問題得到解決。最後教師根據反饋的資訊進行歸納總結,並做出評價,同時引導學生對探究過程進行反思,以促進學生把新知內化,鞏固運用。經過課題組成員課堂實踐研究,確定了以下教學指導策略,如圖所示: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決定著學習者將要發生什麼變化,既決定著教學結果將是什麼。根據布盧姆的教學目標分類法,教學目標包括認知目標、情感目標、動作技能目標。新課程強調教學的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因此,以探究式學習為主的課堂教學,其教學目標不斷朝著三維教學目標的方向進行,最終達到教學目標。

探究式學習是學生從學科或生活的問題(任務)出發,通過形式多樣的探究式活動,以獲得知識技能、培養實踐能力、獲得情感體驗為目的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但就教學內容而言,雖然高中化學新課程有許多探究的素材,但並非所有知識都應該或都適合本校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因此,在實施探究式學習的教學時,要注意選擇適合的內容。哪些內容讓學生探究,開展哪些探究活動,根據學校的設施能否開展,教師事先要心中有數,而不能盲目或隨意而為。教師精心設計好探究計劃,是有效指導學生開展探究式學習的必要前提。我認為開展探究式學習,教師要做到:一要鑽研、熟悉教材,把握教材的內容體系。二要根據教材區域性章節的知識點、知識塊選定開展探究式學習活動的專案、形式。因此,我在備課過程中,精心去設計探究計劃。

探究是探究式學習的核心,目的是使學習通過親歷探究的過程,使學生的對某一知識不斷深化拓展,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及創造能力。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因此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但是要使學生的探究式學習取得成效,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施瓦布指出:僅僅向兒童提供刺激並指望他們自己去發現和學習是不夠的”。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離不開教師的促進、指導、幫助,教師的指導和幫助是保證探究式學習得以順利實施及其效果的重要條件。那麼,如何去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我在實驗班的探究式教學中具體作法是:

就是教師根據新授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設定問題的情境或提出問題,啟用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和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並進行探究,尋找出問題的答案得出結論,從而解決問題,獲得化學基本事實、概念、原理和規律等方面的知識。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電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其應用”為例見附件一,來介紹理論課教學中引導探究式學習的實施過程。“事實性知識課”的引導探究式學習:

“事實性知識”主要指元素化合物知識和各類有機物及其代表物,由於種類繁多,內容相對零散龐雜,往往導致學生記憶的困難,這也是學生感到化學好學難記的原因。這類知識的教學筆者認為主要是要充分體現化學實驗的特有功能,給學生創設動手實驗,動腦思考,用眼觀察的機會,大大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老師通過創設問題情景在強烈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激發學生對性質、製法、用途以及反應原理等的全面掌握。以“鹵代烴的性質”研究課為例見附件二,來介紹“事實性知識”教學中引導探究式學習的實施過程。

在 月對照班和實驗班都採用傳統接受式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學,對月考(10 月)、期中(11 月)考試成績的對照結果如下(表1):〔原始成績見附件三〕

在 7 月對照班採用傳統接受式教學方法和實驗班採用引導探究式教學進行課堂教學,對期中(5 月)、期末(7 月)考試成績的對照結果如下(表2):

通過表1 可以看出,實驗班與對照班都運用傳統的接受式進行課堂教學,對照班與實驗班的第一次月考、期會考試成績以及及格率雖有差異,但經方差(z 測驗)分析,z 值>-,(p=,z=-),或z值,(p=,z=),差異顯著。雖然說及格率有所下降,但這與試卷的難度有關。實驗表明實驗班通過引導進行探究式學習,無論是期中、期末成績都比對照班和實驗前有明顯的提高。因此,能夠說明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成績。

實驗前後對對照班和實驗班利用自編的問卷(見附件四)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包括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問題意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五個方面內容,實驗前測對照班和實驗班收回的有效卷分別是50 張、52 張,實驗後測對照班和實驗班收回的有效卷分別是51 張、52 張,二次問卷調查結果見(表3):

通過上表可以看出,對對照班與實驗班在實驗前和實驗後所得各項資料進行方差(z 測驗)分析,表中對照班的五項調查所得的z 值均小於,表明對照班在實驗前後差異均不顯著。而對實驗班的五項調查所得的z值均大於(p

從課堂教學的情況看,實驗班的學生在實驗前,上課時有一部分學生(特別是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經常注意力不集中,跟不上老師的講課的進度,老師提問時,有時不知老師講到哪。學生上課睡覺的現象屢見不鮮,學生不能主動地回答問題,需要教師點名才能完成課堂提問。在實驗過程中,上述的情況有了很大改觀,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夠把注意力投入到學習中。對於提出的問題,大多數情況下學生能主動回答。對於探究問題,大多數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討論,發表個人意見。在課堂上睡覺的現象雖然偶爾也會發生,但明顯減少。通過12 名(成績上、中、差名4 名)學生的訪談,學生普遍反映在課堂中進行探究式學習比只聽教師講容易理解,記得牢固。特別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反映,雖然探究式學習對自己來說也有一定的難度,但自己要比以前願意學習這門課程了。從觀察到的和訪談得到的這些情況看,無論是學生的學習態度,還是學習的主動性都比以前有很大提高

在課題研究實踐中教師素質不斷提高,課題組成員教育教學理論得到提升,教學的專業化水平得到了發展。

首先,教師的教育觀念得到更新。多數教師在實驗的過程中使自己的教育觀念得到更新,學生是學習和自我發展的主體這一現代學生觀得以確立。教師開始正確對待學生之間的差異,有針對性的教育,對國小階段學生學習習慣的認識有了很大提高。

再次,教師的學科教育教學水平、科研意識和能力都得到提高。

1. 課題組成員中有三位被評為溧陽市第六批四類優秀教師。其中主持人張學瑞老師被評為溧陽市骨幹教師(綜合評分為骨幹教師中第一名),成員李格和於燕萍兩位老師均被評為溧陽市教壇新秀,現在已經入常州市教壇新秀的選拔階段。

2. 課題組實驗教師先後都承擔了溧陽市級研究課,主持人張學瑞老師連續三次被聘請開設校際交流課,對課題研究的成果進行推廣。

於燕萍老師參加市化學基本功競賽中榮獲一等獎;李格老師參加省級課題競賽課榮獲二等獎;三年來,有兩篇論文發表,十多篇論文獲江蘇省一、二、三等獎,還有論文及教學案例榮獲市級獎,張學瑞老師的製作的兩件課件榮獲省三等獎。

如果說學科學習質量實驗研究的直接效果是學生主體性和學習質量的大面積提高,那麼教師素質的提高更具有深遠意義。

1、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改變了教師長期以來一直沿用的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和學生被動接受式學習方式。探究式學習使學生能夠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進行學習,在探究問題的活動中獲取知識。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原來死生沉沉的課堂呈現出生機和活力。在整個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再是接受知識的容器,靠死記硬背的方法去死讀書、讀死書,而是學生通過動口、動腦、動手真正地參與到教學中來,成為知識的主動構建者。

2、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在探究式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能親歷、感悟探究過程,從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到解決問題,都需要靠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來完成,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而且分析問題解決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學生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

3、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探究精神。在探究式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帶著問題去學習,經過探究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在探究的過程中又不斷髮現問題,再去解決問題,如此反覆迴圈,不僅對知識的理解得到不斷深化,同時培養了學生問題意識和勇於探究的精神。在探究式教學的課堂,學生好問、敢問的現象明顯高於接受式的課堂教學。

實驗的結果證明,在化學課堂教學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是學生學習一種有效方法,但是能否取得我們預期的效果,還受許多因素的制約和影響。通過本實驗的研究,我認為以下幾個因素對探究式學習效果的影響至關重要。

1、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是進行探究式學習的前提條件。

目前,有很多教師傳統的教學觀念還根深蒂固,特別是我們這樣的中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的教師,教學觀念還比較陳舊。要搞好探究式學習,首先教師的教學觀念必須轉變,否則就會使課堂教學穿新鞋走老路,名為探究實為接受。因為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學習方式究竟能不能發生應有的轉變,取決於教師怎樣引導、怎樣幫助,也可以說,教師怎樣教,學生就怎樣學,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以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為前提。只有教師站在國家發展的需要和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高度來認識探究式學習實施的重要性,轉變傳統的培養人才觀念,才能使探究式學習在課堂教學中得以實施。

2、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是課堂教學探究式學習取得成效的關鍵所在。

促進學生有效探究的三個基本要件是:(1)必須將學生置於有意義的情境中,並引導他們提出問題,或者向他們提出恰當的探究任務;(2)必須為學生開展探究提供必要的時間和空間,並在資料、材料、裝置和指導方面提供恰當的支援3、建立一個與探究式學習相適應的評價體系是檢驗學生探究式學習的效果和激發學生探究式學習重要手段。目前,傳統的課堂教學對學生的評價重結果、輕過程,重分數、輕能力,不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對學生的評價,大部分教師採用的是以總結性評價為主,形成性評價為輔的方法。而探究式學習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既重過程又重結果,如果再用以往的評價體系去評價學生的探究式學習,顯然是不合適宜的,不能準確地檢驗出探究式學習的效果,教學反饋的結果也不真實,就會影響教師對課堂教學的調控,對學生的探究學習就會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對學生的探究式學習的評價必須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的評價方式,建立與之相適應的評價體系。在評價內容上,應從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等多方面、多角度出發去進行綜合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自評與互評相結合。建立一個與探究式學習相適應的評價體系,不僅使教師能夠準確地掌握學生探究學習的效果,也有利於激發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4、在課堂教學中,探究式學習是雖然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但並不是學生學習方式的全部。在課堂教學中提倡探究式學習,並不否定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對某些學習內容來說,有意義的接受學習依然十分有效和必要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基礎,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否則,不顧客觀的實際情況,一味地追求課堂的探究式學習,就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就會事倍功半。

本研究只是對化學課堂教學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進行了實踐和初步的探討,由於時間比較短,本人對探究式學習的實踐經驗不足,水平有限,致使本研究存在不足之處,課題研究過程中仍有許多問題值得商榷:

1、如何使探究式學習較好地落實到化學課堂教學中,取得的教學效果,還有待在今後的課堂教學實踐中進一步去探索。

2、對學生探究式學習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評價體系,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3、本研究的實驗物件是三高中的學生,對非三的學生實施探究式學習,是否也具有相同的效果,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4、每一堂課中進行引導探究式學習與教學任務的預期完成之間的矛盾仍需花大力氣解決,解決的關鍵仍需老師在課前如何充分地進行預設?

5、探究過程中如何評介“探究”?如何動態地把握好學生的探究,什麼情況下才能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6、如何解決課時進度與探究內容的有效性之間的矛盾。

7、課堂教學探究素材或探究資源選擇的依據和作用如何凸顯?

[1]李廣洲. 化學教育統計與測量導論[m]. 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

[2]汪鳳炎 燕良軾. 教育心理學新編[m]. 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xx

[4]鄭金洲. 學校教育研究方法[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xx

[5]張大均. 教與學的策略[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6]畢華林. 化學教學設計論[m].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xx

[7] 張大均. 教與學的策略[m]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8]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9] 化學課程標準研製組編寫.化學課程標準(實驗)解讀[m].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20xx

[10] 裴新寧. 化學課程與教學論[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xx

[11] 鍾啟泉 李雁冰. 課程設計基礎[m] .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xx

[12] 錢貴晴.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教學論[m]. 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20xx(4)

[13] 任常鬆. 新課程學習方式的變革[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xx(7)

[14] 《走進高中新課程》編寫組.走進高中新課程[m].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

[15] 李定仁 徐繼存. 教學論研究二十年[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16] 顧明遠. 教育大辭典(第1卷)〔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17] 盧建蕩. 高中新課程教學策略[m]. 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xx

[18] 化學課程標準研製組. 化學課程標準(實驗)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xx

[19] 夏正盛. 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教師讀本[m]. 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20xx

[20] 胡久華 王磊. 探究式教學模式的課堂教學策略的初步研究――基於我們的實踐研究. 化學教育[j], 20xx(11)

[21]馬巨集佳 周志華. 中外化學教育教學策略研究. 課程·教材·教法[j],20xx(1)

[22] 葉大新 王孔勤. 探究學習的教師指導策略. 教育發展研究[j], 20xx(9)

[23] 呂憲軍 王延玲. 美國科學教育中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課堂教學策略. 外國教育研究[j], 20xx (2)

[25] 陳元慶 嵇世寶. 中學化學基本概念與基礎理論的教學策略研究. 教改實踐與探索[j], 20xx(8)

[26]. 戴琪. 開展探究式教學課例分析. 化學教學[j],20xx(10)

[27]任長鬆. 探究學習:18條原則.教育理論與實踐[j]. 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28]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 實驗) .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xx

[29] 胡久華. 淺議高中化學新課程必修模組的教學策略. 化學教學[j], 20xx(2)

[30] 金高濤. 在實施探究教學中應該注意些什麼. 教學月刊中學版[j],20xx(2)

[31] 張曉冬. 新課改: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再思考. 新課程·中學[j], 20xx

[32] 劉儒德. 基於問題學習對教學改革的啟示. 教育研究[j],20xx(2)

[33]宋秋前. 新課程視野下優化教學時效的策略[j]. 教育發展研究,20xx (6)

[34] 郭蓮花. 探究學習及其基本要素的研究. 課程與教學論壇[j], 20xx(2)

[36] 李培啟. 探究式化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 化學教育[j], 20xx(5)

[37]殷鳳 黃唯真. 淺析“引導——探究”教學設計的實踐. 學科教學[j], 20xx(6)

第9篇

可使用比正文大1—2號的字型與變化了的字型(黑體)來排列,上空2—3行,下空1—2行。

接標題下一行,一般寫上“××單位課題組”,在右上角打上一個“﹡”,然後在首頁文末劃一橫線下面加註,也註上“﹡”號相呼應。加註時要標明課題的級別、性質、歸屬、立題年份、負責人姓名、成員(顧問)姓名、研究報告的撰寫者以及一些謝辭。也可單獨列一頁,或放置正文末尾括號中,將具體的工作與成員予以說明。

內容摘要是對研究報告中所描述的背景、採用的主要方法、形成的結論與提出的新見解的簡要說明,以100—300字為宜,接著“××單位課題組”空1—2行,其中“內容摘要”用中括號,變體字。

關鍵詞除了幫助檢索之外,還在於可提醒本研究報告的閱讀者著意理解所列詞語,以2—5個為宜,緊接著“內容摘要”,其中“關鍵詞”也用中括號,變體字。

正文是教育科研報告的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問題的提出⑴是揭示問題或困難;⑵是研究的目的和意義⑶是研究現狀的綜述⑷是本課題關鍵概念的界定。

2、課題研究目標 ?目標的確定與後文的'研究效果分析的思路要一致,有一定的聯絡。

這一部分需說明自己對本課題研究思路的角度和特色,還要將研究物件的選擇、研究工具、研究步驟等方面的問題交代清楚。

4、課題已經的內容與方法 ?這是研究成果的主體,是課題研究內容的全面展開。

結果是根據研究過程中搜集到的資料、資料進行整理後展示的客觀事實,它告訴我們最終得到什麼,這些東西是什麼。結果可用圖直觀表達,也可用文字簡要說明。

這是整個研究過程的結晶。它是在研究結果分析的基礎上經過推理、判斷、歸納而概括出更高一個層次的成果或觀點。結論指出研究結果說明了什麼,今後應怎樣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