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有關國中地理教案範文錦集5篇 國中地理教案範文精選:探索地球奧祕

本文旨在為國中地理教師提供豐富的教案範文錦集,幫助他們更好地備課和教學。我們收集了多個優秀的國中地理教案範文,涵蓋了各個章節和知識點。這些範文經過深入研究和實踐驗證,旨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成績。無論您是國中地理教師還是對地理教學感興趣的人士,本文都能為您提供寶貴的參考和借鑑。

有關國中地理教案範文錦集5篇 國中地理教案範文精選:探索地球奧祕

第1篇

探究日本的位置和範圍,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徵及自然資源;

探究日本經濟發達的主要原因及水平,瞭解中日貿易聯絡狀況,記住日本主要工業區的分佈及重要城市和海港;

初步掌握學習國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學生運用地圖的能力和地理學習能力;

從日本經濟發展過程中,使學生認識科學技術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有助於理解我國“科教興國”策略的重大意義

螢幕顯示日本富士山圖(帶櫻花的一幅),名曲《北國之春》,用於課前播放,營造氣氛。

[提問]:同學們,通過看和聽,你有什麼要說的?學生髮言,把學生引入日本話題。

學校組織一批學生到日本修學旅行,下面幾種運輸方式都能到日本嗎?為什麼?

四人一小組,根據下面提供的四個問題, 採取合作學習的方式,選擇其中的一題展開探究討論,然後用你最喜歡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討論結果。

3、日本有那幾個著名的城市?並能在地圖上找出所在的位置

4、日本是一個島國,英國也是一個島國,比較這兩個國家跨越的經度和緯度,那個國家大,這對地理環境的複雜程度有影響嗎?

(讓學生帶著問題探究討論,畫面切入到“世界政區圖”、“日本圖”)

教師此時指導學生閱讀“世界政區圖”、“日本圖”和“富士山圖”,結束後重新顯示版面2,讓學生回答問題,講出日本的位置和領土組成,主要港口和自然特徵。教師予以必要的補充和強調有關內容。

顯示“日本圖”,教師邊講邊指圖,圖中北海道、本州、九州和四國四個大島的名稱用紅色顯示,並由小放到大再縮小定格,讓學生掌握這四大島的相關位置, 接著螢幕左側顯示富士山的圖,在螢幕右側教師要告訴學生富士山是座活火山,200多年前還曾噴發過,它被日本奉為“聖嶽”,是日本的象徵,也是日本著名的旅遊勝地

2、 綜合分析日本工業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主要原因

3、日本經濟對外依賴嚴重,會對日本經濟帶來那些影響?談談你的看法

閱讀 “日本主要工業區的分佈”圖,把圖中的主要工業區用紅色塊顯示圖中的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神戶和九州等城市名用藍色顯示,加深學生對主要工業城市和港口位置的瞭解。然後提問:日本工業為什麼分佈在這裡?

顯示幾幅圖片:“日本富士山和高速鐵路”圖片、“填海造陸”圖片、有關大阪的鳥瞰圖片。教師邊講課邊播放有關內容。

在教師講解的同時,可接連播放較多的動靜態畫面。如“穿和服的日本婦女”、“日本茶道”圖片

顯示“日本工業區分佈空白圖”,讓學生回答圖中英文字母所代表的工業中心名稱,並思考回答日本工業分佈在這裡的原因。(學生探究學習,合作完成,同時藉助於多媒體,通過這多個版面的播放,輔之以教師的講解,學生普遍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習興趣很濃,教學效果很好。)

有關國中地理教案範文錦集5篇 國中地理教案範文精選:探索地球奧祕 第2張

第2篇

地球儀,一張直徑30cm的圓紙,一條注出經度的寬3cm的長紙條。

師:[指地球儀上經線]我們已經講過了經線,它是連線兩極的半圓線;所有經線長度都相等;兩條相對的經線組成經線圈;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為了區別每條經線,給經線標出度數,這叫經度。它是怎樣劃分的?[出示一張直徑約30cm的圓紙片]我們來看,這圓紙的兩邊是兩個半圓線,代表兩條經線,它們現在是相對的,組成了一個……[指圓紙周邊]

師:對,現在把圓從中間折起,這折出的直線相當於地軸,它和經線之間形成兩個半圓的面。請看現在這兩條經線之間[折成直角]所夾的角是多少度?

師:對,所以經度一共有360°,為了區別清楚,要找一個0°作起點,經過各國共同商定,以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臺原址[板書]的經線作為0°經線[指地球儀],叫作本初子午線[板書],現在大家都從圖上找一找。

師:0°經線確定後[在地球儀上指出並演示]向東10°、20°、30°……越向東度數越增加,到180°;從0°經線向西10°、20°、30°……越向西度數越增加,也到180°。[板書]向東為東經度(e),向西為西經度(w)。0°和180°是東、西經共有的。[畫板圖]請看這兩幅圖(圖1)有什麼不同?並和我一起畫。

生:0°經線向東是東經度,數字遞增;0°經線向西為西經度,數字也是遞增的。

180°經線向東為西經度,數字遞減;180°向西為東經度,數字也是遞減的。

師:對,我們注經度時一定要註明東經度或西經度。地球儀的經度常注在赤道上,地圖多注在圖下。

大家回去裁一張紙條(2cm—3cm寬,40cm長)從0°開始,註上經度(每1cm作10°),最後在180°處粘在一起,成一紙圈,幫助你加深對經度劃分的瞭解。

第3篇

瞭解森林資源的重要性和環境意義;能在世界森林資源分佈圖上找出森林資源的主要分佈地區;瞭解森林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合理利用和保護森林資源的方法。

教學重點:森林的環境作用,森林破壞情況及產生的嚴重生態問題。

教學方法:運用電教手段,引入漫畫、圖片、資料、例項,引發學生思考,調動學生思維。

匯入新課:我們知道,人體面板上附著很多毫毛、頭髮等,它們的排汗和保溫作用對維持人體的水分和體溫起重要作用。對於地球來講,什麼是她的“毛髮”呢?那就是生長在地球表面上的森林。今天,我們就瞭解有關森林的知識。

講授新課:播放有關森林的紀錄片,提問:森林在日常生產、生活中有什麼樣的作用?

1、 森林的經濟效益(板書):由於學生有大量的感性認識,可直接通過提問。

教師總結:森林除了剛才提到的經濟作用,還對我們生活的環境起著重要的作用。

通過多媒體顯示一組森林作用的資料,以及森林對環境的作用,由學生填圖。

夏季每天每公頃森林可以從地下汲取70~100噸水,化為水蒸氣

通過上述的填圖,使學生知道:森林具有調節大氣成份,淨化空氣,增加空氣溼度;因而,它被稱為“環境的肺臟”。

顯示多媒體動畫示意圖1:(護田林帶防風動畫示意圖)注:圖中沙塵應該和風畫在一起,為表示清楚而畫在上面,線的疏密表示風的.強弱。沙塵的多少受風力大小的制約。

通過分析:由於森林帶的阻擋,使強大的風變為微風前進,從而避免了大風對莊稼的危害;同時,風中的沙塵因風速降低而沉落。

顯示多媒體動畫示意圖2:(護坡林帶保持水土動畫示意圖)注:圖中箭頭的粗細和顏色的深淺表示流量和含沙量的多少。

學生回答:森林阻滯,水的流速減緩,大量的流水滲入地下,變成地下水。

除此之外,教師提問:森林還有哪些功能呢?學生回答,教師總結:森林還有調節氣候,減弱噪音,美化環境等作用,因此,人們把森林稱作“大自然的總排程室”。

那麼,森林資源在全世界的分佈狀況又是如何呢?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森林資源的分佈。

二、森林的分佈:目前,世界森林面積為40億公頃,覆蓋率29.6%。

學生回答:全球森林資源絕大部分分佈在北半球,亞寒帶針葉林主要分佈在亞洲、歐洲、北美洲的溫帶地區;熱帶雨林主要分佈在拉丁美洲、亞洲和非洲的熱帶、亞熱帶地區。

通過以上學習,我們知道森林資源是“大自然的總排程室”,因此,我們又把森林資源稱為“地球的毛髮”,人們又是如何對待它的呢?

由學生表演小品:由學生事先排練,角色有森林法官,被告:人類,原告:森

林,森林動物,森林其他植物,地球氣候,表現在當今森林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帶來的影響:每年都有大面積的森林被砍光,而植樹更新的面積卻很小,熱帶雨林正以每分鐘50公頃的速度消失,熱帶雨林如果消失,不僅動植物資源遭到破壞,全球氣候也將受到影響,大自然的總排程室將失去調節作用;許多野生動物喪失理想的棲息地,導致一些動物的滅絕。由於森林的破壞,環境汙染和人類的濫捕,每天至少有一種生物滅絕。

通過小品,使學生認識到:森林慷慨地向人類貢獻著它的一切。但它卻得不到人類應有的保護和撫育。當前森林資源面臨的嚴峻問題,以及森林破壞帶來的嚴重後果,並使學生認識到保護森林的重要性,從而培養其保護森林資源的自覺性。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開始認識到森林資源的重要性,開始注意保護森林資源,維護生態平衡。各國制定 有關政策,鼓勵人們植樹造林擴大森林面積,發展替代林和速生林,並用遙感技術監控森林火災。

那麼,我們在保護森林資源的同時,如何合理利用現有森林資源呢?下面,我們來看一條思考題,多媒體播放思考題:

某地有10000公頃森林,對這片森林有三種處理意見,你贊成哪一種,為什麼?

3. 把此片森林劃分為10片,每年砍伐1片,砍伐後隨即補種樹苗,使其十年成材。

教師小結:森林是大自然的總排程室,無私地向人類奉獻它的一切,卻得不到應有的保護,並且遭到嚴重破壞,一些地區的環境因此而惡化。為改變現狀,應植樹造林,綠化地球。人們在搞經濟建設時,既要考慮經濟效益,也要注重環境保護,不要急功近利,竭澤而漁,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植樹造林過程中,嚴防弄虛作假,要講求實際效果。

第4篇

1.用地球儀正確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並解釋其基本的運動規律。

3.用例項解釋時差現象,並說明再現實生活中需要具備時差的知識。

4.利用圖或親身體驗,比較分析二分二至日時太陽照射情況的差異,說明四季的變化。

5.利用圖說明五帶的界限,並舉例說明各自的特點。

教學準備:地球儀、地動儀、手電筒、《地球的自轉與公轉》課件、投影

教學方法:演示、觀察、討論、比較、歸納

學法:觀察現象、結合生活實際、填表比較

[匯入]當遇到一件不可能實現的事時,我們通常說:“除非太陽從西邊出來”,那麼太陽有可能從西邊出來嗎?(太陽東昇西落)那麼真的是太陽在升落嗎?

[小組討論]地球自轉的規律,填寫下列表格有關自轉規律的專案。

轉動特點地軸傾斜地軸傾斜,北極總是指向北極星附近產生的地理現象晝夜交替和時差

[學生結合實際說明]太陽東昇西落其實就是地球自轉方向的證據

[學生演示]一名學生用手電筒做光源,照在地球儀上;

[反向思考]假定地球不自轉,地球表面會產生什麼現象?(有晝半球和夜半球,卻不會有每24小時一次的晝夜交替)

[演示]老師在地球儀上用紅筆標出廣州的位置,自西向東轉動地球。。

(1)廣州在地球儀轉動一週的時間裡出現什麼現象,說明什麼?

(2)結合生活體驗計算:每天我們處在白天和黑夜的時間大約

是多少?每完成一次晝夜交替需要多長時間?(24小時)

[學生閱讀]課本第10頁“暢暢和姨媽的問候”,思考產生時間差異的原因。

[觀察演示]在地球儀上標出北京、紐約和東京,用手電筒做光源,照在地球儀上;老師自西向東轉動地球。觀察北京、紐約和東京分別被光源照到的時間。

[教師說明]地球自轉還使地球上不同經度的地區產生時間的差異。在地球上,不同經度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時刻,東邊的時間總比西邊早。經度每隔15度就相差一小時,東邊的時間總比西邊早。時刻的計算一般是“東早西晚,東加西減”。

[設問]1、日本東京於今天當地時間下午3點鐘有一場中日足球賽,在北京中央電視臺直播的時間應是幾點?(下午2點)

2、俄羅斯的莫斯科也於今天當地時間下午3點鐘有一場中俄籃球友誼賽,我們應在幾點鐘開啟電視收看直播?(15+5=20點)

[學生填表]將地球的自轉產生晝夜交替和時差的地理現象填在表1。

[匯入]現在的廣州處於什麼季節?你最喜歡什麼季節?為什麼會有季節的變化?

[地動儀演示]地球自轉的同時,還圍繞太陽不停的公轉。

[學生演示]用手電筒在黑板上演示陽光直射和斜射時單位面積得到太陽光熱的多少。(陽光直射時單位面積得到太陽光熱多,斜射時單位面積得到太陽光熱少)

(1)在同一天,早晨、傍晚與中午三個時段相比,哪個時段我們感覺到太陽光照射的最厲害?(中午比早晨、傍晚更厲害)這一現象說明什麼規律?(太陽光線照射地面的角度越大,地面所得到的太陽光熱能量越多,反之越少)

(2)與太陽光熱能量在一天中的變化規律同理,太陽光熱能量在一年中的變化有什麼規律?(春-夏-秋-冬依次回答)

(3)一年中廣州什麼季節的中午太陽照射的最厲害?什麼季節最溫和?為什麼?(夏季中午太陽升得最高,冬季較低)

(4)一年之中,廣州每天白晝的時間一樣長嗎?什麼季節較長?什麼季節較短?(不一樣,夏季白晝較長,冬季較短)

[教師引導]綜上所述,由於地球表面在不同季節得到的太陽光熱

有多有少,而產生了季節變化。這一現象與地球的公轉有什麼關係?

[演示觀察](1)假設地球直立著(地軸不傾斜)自轉和公轉,太陽直射點在那裡?(赤道)

(2)假設地球傾斜著自轉,但沒有公轉,太陽直射點有變化嗎?(直射在某一緯度不變)

(3)當地球傾斜者自轉的同時又公轉,太陽直射點會有變化嗎?

[cai演示]地球的公轉,顯示地球公轉時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

[學生觀察思考]觀察二分二至日時能夠受到太陽直射的緯度位置,總結太陽光照射情況在一年中的變化規律。完成下表(斜體字為填寫內容)

節氣太陽直射的緯度北半球獲得的太陽光熱北半球白晝時間季節(月份)

6、22前後北迴歸線接受光熱多,氣溫高最長夏季(6、7、8)

9、23前後赤道過渡,溫和晝夜平分秋季(9、10、11)冬至

12、22前後南迴歸線接受光熱少,氣溫低最短冬季(12、1、2)

第5篇

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本次課程改革的顯著特徵。改變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自然成為這場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現代教育心理學研究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而且也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下面我就《海陸分佈》這節課的教學過程當作案例來進行分析一下。

一、問題匯入,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願望

師:同學們,地球是我們生活的家園,早已廣被接受,但宇航員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卻是一個蔚藍色的美麗的星球。他說:“我們給地球起錯了名字,它應叫做水球。”那麼到底應該叫地球還是水球?

3、由學生討論後請學生代表發言,在此基礎上教師歸納。

評析:問題是科學研究的出發點,是開啟任何一門科學的鑰匙。通過學習來生成問題,把學習過程看成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問題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願望,從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激發了學生勇於探索、創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

二、動手觀察 探究新知,觀察思考,深入自學

1、師:引導學生旋轉地球儀,開展“擁抱地球”活動,觀察任何半球是陸地大還是海洋大?最後統計學生的擁抱結果,從而得出結論。(海洋比陸地大)

2、師:這個結果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講是很容易的,而古代人認識海陸分佈有沒有那麼容易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來認識幾位著名的探險家和他們為人類認識世界所作的貢獻吧。

海洋大多分佈在哪個半球?圖中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分別是海洋還是陸地?

1、隨機的用雙手擁抱地球,看看他們的右手大拇指所指的地方是海洋還是陸地。

師:無論是哪個半球,海洋麵積總是比陸地大,接下來請學生在圖中找出海洋有幾種表示方式?(海、洋、海峽)

師:看完海洋,我們一起來看我們熟悉的陸地吧。(引導學生區別大陸、半島、島嶼和大洲)

學生看圖鞏固陸地和海洋的各種表現形式,並回答問題

評析: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軀體、自己的感官、自己的頭腦、自己的性格、自己的意願、自己的知識和思想基礎、自己的思想和行動規律。正如每個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物質營養一樣,每個學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營養。這是別人不能代替,也不能改變的。教師不可能代替學生讀書,代替學生感知,代替學生觀察、分析、思考,代替學生明白任何一個道理和掌握任何一條規律。教師只能讓生自己讀書,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觀察、分析、思考,從而使他們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活動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和提高學生讀圖的能力,使學生在使用地球儀、世界地圖中,培養學生分析資料、提取資訊、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及快速獲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資訊能力。學生也體會人類的認識世界是需要不斷的探究和拼搏的,追求真理是人類的永遠的目標。

1、師:在地球的廣大的海洋和陸地我們可以用六個字含蓋全部。

4、引導學生在空白圖上填寫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線(大多數學生可以完成,學習困難的學生可以向組長和老師求助)

2、讓全體同學根據世界地圖,說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線。

3、用簡單的幾何圖形繪製各大洲的輪廓以及和四大洋相對位置

4、各小組在空白圖上填寫七大洲四大洋以及大洲的界線

評析:師生互動有利於教師教學效率的提高。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學生是認識的主體,發展的主體。教師為學生的認識和發展提供種種有利條件,通過啟發、引導、講解、示範、督促、評價等等手段,使學生知道“應該學”和“怎麼學”,使學生從願意學、喜歡學到離開了教師也能學,這就是尊重學生的主動精神。教師因勢利導,給學生自讀、思考、質疑、認識、練習等獨立活動的機會,讓學生活動成為“多向”的資訊交流,教學過程成為“立體結構”。教學過程中,學生自己閱讀、獨立思考、相互議論如能和教師釋疑和諧運轉,學生不僅能學得深刻,而且能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提高思維能力,增強自我意識,充分發揮主動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