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高中地理教學教案精選多篇

高中地理教學教案精選多篇

編寫教案的繁簡,一般是有經驗的教師寫得簡略些,而新教師寫得詳細些。本站小編準備了高中地理教學教案精選多篇,供大家參考!

高中地理教學教案精選多篇

篇一: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瞭解四種主要地質災害(地震、火山噴發、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及危害;

2.瞭解地質災害的關聯性,理解監測防禦地質災害的重要性;

3.瞭解人類活動對地質災害的直接和間接影響,瞭解關於地質災害方面的科學研究的進展。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能正確評價地質災害和人類活動的關係;

2.增強學生面臨地質災害時的應變能力;

3.讀圖獲取資訊能力。

三、情感目標

強化學生科學的人生觀,使學生具有環境保護意識和防災、減災意識。

【教學工具】多媒體課件

【課前準備】將學生分組,使蒐集與地質災害相關的各類資料。

【教學過程】

【課件演示】唐山地震圖片,有配音。

【教師引導】剛才我們看了有關唐山大地震的一些圖片和文字資料,我們發現,陸地環境的變化有時異常激烈,這些自然現象是地球內力作用的表現,它們常常給人類環境造成極大的損害和威脅,我們稱為地質災害。請同學們思考,你所瞭解的地質災害有哪些,能舉例說明嗎?

【學生回答】略

【課件演示】主要地質災害目錄

【觀看錄影】地震基礎知識

【提問】地球為什麼會有地震呢?

【學生回答】(板塊邊緣,地殼不穩)

【觀看錄影】地震發生的原因

【教師總結】知道了地震發生的原因,我們不難知道世界地震的分佈。

【觀看圖片】展示“世界地震分佈圖”和“六大板塊的分佈圖”

【提問】雖然我們很少親臨地震,但通過學習我們知道地震實際上是地球內能在地殼的斷層帶以地震波形式迅速釋放的過程,請大家發揮想像,地震會產生哪些危害呢?

【學生分組討論後回答】略

【教師補充】我們很容易看到地震帶來的直接危害,而實際上,地震常常會帶來其它一些間接危害,這些間接的危害往往造成更為慘重的損失。例如地震引起的火災,引發的瘟疫等等。

【過渡】剛才我們看了世界地震分佈圖,事實上世界火山的分佈和地震分佈基本上是一致的。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些火山的基礎知識。

【播放錄影】“火山的基礎知識”

【教師引導並提問】通過觀看錄影,我們瞭解了關於火山的一些知識,請你回憶一下,火山的分類有哪些?你覺得這樣的分類說明了什麼問題呢?

【學生思考回答】略

【教師總結】科學家們之所以提出休眠火山,正好說明了我們對於火山噴發規律的不甚瞭解。要確切瞭解這方面的知識,還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科學研究。

【過渡提問】為什麼義大利,日本是火山活動頻繁的國家?火山噴發的原因是什麼?

【學生回答】略

【課件演示】展示板塊碰撞的動畫。

【分組討論】火山噴發也是破壞性很大的地質災害,但是,除了危害之外,火山噴發有沒有有利的方面呢?請舉例說明。

【課件演示】對火山噴發這種地質災害應該有正確的評價。(1)從災害的角度看(2)從資源的角度看。

【承接過渡】地震和火山噴發是危害非常大的地質災害。它們分別是地球內部能量釋放和岩漿活動在地表的體現,而另外兩種地質災害同樣不容忽視。這就是滑坡和泥石流。

【課件演示】請大家看下面的這組圖,思考後面的問題。

【學生回答】略

【教師總結】地質災害給人們的生活和生產帶來了極大的危害,我們應該積極的防禦,儘量減少這些危害造成的損失。我國地域遼闊,地形複雜,地質災害的發生也十分普遍。

【動畫演示】請大家觀看我國的地質災害圖。

【提問】這麼多的地質災害似乎有些聳人聽聞,但這都是不能迴避的事實,我們應該如何進行防禦呢?請大家觀看下面的錄影,看看日本在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播放錄影】日本地震災害的防禦

【分組討論】在地震多發地區的人們,應該如何防禦地震?(分地震前,地震來臨時和地震發生後三個階段各應該做些什麼事?)

【教師總結】請參考擴充套件資料“地震發生時的應變”,接著總結地震災害的防禦措施(三方面)。

篇二:

一、教學目標

1、瞭解日本的輪廓圖。

2、瞭解日本的地理特徵,掌握其地形、氣候、河流、礦產,並分析其特點與成因。

3、瞭解日本的農業發展條件、主要的農作物及出口的農產品,並能運用高中地理知識與原理進行解釋。

4、分析歸納日本的工業與城市發展的有利條件,工業分佈的特點等。譬如以日本臨海型工業佈局為例。

5、運用高中地理知識分析日本的人口分佈、民族構成、人口遷移、城市化程序特點。

二、本講重點、難點

重點:日本的地理特徵。

難點:1、日本的農業和工業發展的條件。

2、日本人口、城市的分佈特點及其成因。

三、教學過程

【複習提問】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國家地理中的新加坡,我們是從哪幾個方面來了解的呢?(地理特徵,包括地形、氣候、河流以及資源等;工農業發展的特點及其原因)

日本(板書)

【引入新課】今天我們來學習世界國家地理中的日本,還是跟上節課一樣從以上幾個方面來分析。

一、自然地理特徵(板書)

1、地形(板書)

【讀圖】請大家把地圖冊翻到日本這一頁,找到分層設色地形圖。指導學生一邊看圖一邊思考下面的問題。

【提問】根據地形圖,來總結一下日本的地形狀況?(以山地丘陵為主,中間高,四周低,沿海地帶分佈著狹小的平原。由四個小島組成: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由此總結出其地形構成:)

2、氣候(板書)

【提問】根據它的海陸位置(日本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24°N-46°N))我們來分析一下它的氣候特徵(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冬季溫和,降水較多;夏季涼爽,降水豐富,原因:四周環海,受海洋影響大,沿岸有強大的日本暖流)

3、河流(板書)

【提問】繼續看圖,看河流的數量,流向及其長短並分析其原因(短小且水流湍急,原因:降水多,山地多,國土狹小)

4、資源分佈(板書)

【提問】從日本的資源分佈圖中我們可以獲取什麼資訊(森林、水利資源豐富,但礦產資源貧乏。原因:水能-水量大,河流落差大;森

林-多山地,降水豐富;地熱能-位於亞歐板塊與太平板塊的消亡邊界,火山地震活動頻繁;風能-處於季風氣候區)

二、農業(板書)

【提問】通過前面農業區位因素的學習,大家應該知道從哪些方面去分析一個國家的農業狀況(自然條件包括,氣候,地形,土壤,水源;社會經濟因素包括,市場,交通,政策,農業生產技術,工業基礎,勞動力,地價水平)引導學生利用之前所學知識分析具體例項,便提問邊進行補充,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然後得出如下結論。 板書:

種植業:平原狹小,人多地少,稻米單產高,可自給。

措施:小型農機具;發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培育良種等。

漁業發達:遠洋、近海捕撈和近海養殖發達。千島寒流和日本暖流交匯,於此,形成的北海道漁場。

其他:丘陵種果蔬,但仍需大量進口。

主要農作物:水稻

進口農產品:小麥、玉米、蔬菜和水果等

三、工業

【讀圖】指導學生閱讀日本工業分佈圖,並思考一下問題

1、根據所學知識如何分析一個國家的工業發展狀況(板書)

(結合所學過的工業區位因素,自然因素:普通影響因素如原料、能源、土地、水源等;特殊影響因素如某些工業對礦產、水能、空氣或氣候等有特殊要求;社會經濟因素:勞動力、市場、交通運輸、政府、

科技等;其他社會因素)

2、日本有哪些重要的工業部門?(板書)

(鋼鐵、汽車、造船、電子、化學、紡織)

3、日本發展工業的優勢與劣勢分別有哪些?(板書)

(優勢:國土狹小,國內市場狹小,礦產資源貧乏;劣勢:勞動力充足,文化素質高,科技雄厚,海岸曲折,多優良港灣)

4、日本的工業分佈區主要分佈在哪裡,為什麼?(板書)

(主要分佈在:瀨戶內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的狹長地帶。原因:這些地區多優良港灣,交通便利,利於進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業產品)

【引導】解決了以上幾個問題後,我們能不能總結一下日本經濟發展的特點呢?

5、日本經濟發展的特點(板書)

(從國外進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然後依靠科學技術和充足的勞動資源,對進口原料進行加工,製成工業品大量出口,形成了以加工貿易 為主的經濟。缺陷:工業產品依賴國際市場銷售;工業原料嚴重缺乏;依靠國際市場進口)

四、日本人口、城市的分佈特點及其成因(板書)

【引導】讀課本內容,通過小組討論,解決以下問題

1、人口數量與人口密度

人口多,密度大

原因:日本國土面積狹小

2、人口問題

老齡化嚴重

原因:(1)隨著生活環境、飲食和營養狀況改善與醫療技術的進步,老年人死亡率在不斷降低

(2)日本的人口出

生率一直在下降

3、人口分佈

太平洋沿岸平原

原因:地形多山地,平原面積狹小,多集中在沿海地區,所以人口和工業也多集中在這一地區。

篇三:

【教學重點】①土壤的肥力特性;②土壤的形成

【教學手段】土壤標本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土壤是陸地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地理環境中所起的作用是什麼?土壤的含義是什麼?

(閱讀教材“漢字‘土’的含義”示意圖思考)什麼是土壤?

(板書)一、土壤及其作用

1.土壤的概念

(閱讀教材“土壤在地理環境中的地位”示意圖思考)土壤在地理環境中能夠起到什麼作用?

(板書)2.土壤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

(承轉)土壤與生物圈的關係體現了土壤的肥力特性,土壤肥力的大小與什麼有關?

(板書)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

1.土壤的組成——礦物質、有機質、水分、空氣

(觀察土壤標本或教材中“理想土壤的成分體積比例”示意圖)土壤由哪幾部分組成?這些組成物質有什麼特點?屬於什麼物質形態?適宜農作物生長的理想土壤中各組成物質的比例是多少?物質組成與土壤肥力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板書)2.土壤的肥力特性——提供水、養分、空氣、熱量

3.土壤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

(閱讀教材中“土壤的形成和發育示意圖”思考)土壤的四種物質組成與其形成之間有什麼關係?哪種要素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人類活動對土壤的形成是否有影響?

(板書)三、土壤的形成過程

1.形成過程

①*露岩石風化→成土母質;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著→原始土壤;③高等植物著生→成熟土壤。

2.生物的改造作用

3.人類活動的影響

【設計思想】

由於學生對本節教材涉及的內容既熟悉又陌生,因此教學中教師儘可能利用學生對土壤的感性認識,並遷移已有的關於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氣圈等知識,使學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認識,教學中通過對土壤標本的觀察,或實地土壤剖面的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及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教學中列舉例項的目的可以使學生將所學內容與生活實際相聯絡,認識人類與環境之間相互影響的關係,以及人類應如何與環境協調發展的關係。

板書設計

第五節 陸地環境的組成——土壤

一、土壤及其作用

1.土壤的概念

2.土壤在地理環境中的作用

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

1.土壤的組成——礦物質、有機質、水分、空氣

2.土壤的肥力特性——提供水、養分、空氣、熱量

3.土壤對農業生產的重要性

三、土壤的形成過程

1.形成過程

①*露岩石風化→成土母質;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著→原始土壤;③高等植物著生→成熟土壤。

高中地理教案範文篇三:

教學目的:理解洋流的形成以及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教學知識點:

1. 什麼叫洋流?

2. 洋流形成的主要動力是什麼?以及洋流的分類。

3. 影響洋流流向的主要因素以及大洋環流系統有哪些? 4. 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有哪些?

5. 世界洋流的分佈有哪些?試找出分佈規律。

重點:①洋流的分類②洋流的分佈與流向③洋流的影響

難點:洋流的分佈規律

教學方法:講授法 討論法

教學過程:第一步:引入新知,全班參與討論什麼是洋流,是怎麼引起的。解說:什麼是洋流?→洋流又稱海流,海洋中除了由引潮力引起的潮汐運動外,海水沿一定途徑的大規模流動。(5分鐘)

第二步:圖文並茂,深入講解。洋流形成的主要動力是什麼?→最根本的動力是太陽輻射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而後帶動海水運動,產生現在的洋流形式的主要原因是太陽輻射的南北差異,海陸分佈和地球自轉帶來的地轉偏向力,也就是地心引力和離心力的合力。(10分鐘)。

洋流的分類→①洋流按成因分為風海流、密度流和補償流。風海流亦稱吹送流,漂流:在風力作用下形成的。盛行風吹拂海面,推動海水隨風漂流,並且使上層海水帶動下層海水流動,形成規模很大的洋流,叫做風海流。世界大洋表層的海洋系統,按其成因來說,大多屬於風海流。密度流在密度差異作用下引起。不同海域海水溫度和鹽度的不同會使海水密度產生差異,從而引起海水水位的差異,在海水密度不同的兩個海域之間便產生了海面的傾斜,造成海水的流動,這樣形成的洋流稱為密度流。補償流因為海水擠壓或分散引起。當某一海區的海水減少時,相鄰海區的海水便來補充,這樣形成的洋流稱為補償流。補償流既可以水平流動,也可以垂直流動,垂直補償流又可以分為上升流和下降流,如祕魯寒流屬於上升補償流。②按冷暖性質分為暖流和寒流,暖流:本身水溫比周圍水溫高,來自水溫低處,寒流,亦稱涼流,冷流:本身水溫比周圍水溫低,來自水溫高處。③按地理位置分類:赤道流、大洋流、極地流及沿岸流等。(20分鐘) 影響洋流流向的主要因素以及大洋環流系統有哪些?→一般的,除了北印度洋和中國沿海的洋流之外,其他地區洋流流向是穩定的,不受季節影響,而北印度洋和中國沿海洋流的流向轉變均是受季風改變的影響。北印度洋冬季受東北季風影響,洋流逆時針運動;夏季受西南季風的影響,洋流順時針運動;而中國沿岸洋流冬季受大陸西北和東北季風影響,流向向南;而夏季受到西南和東南季風影響,流向向北。

洋流系統:表層環流系統以中低緯海區的副高為中心的反氣旋型大洋環流。以北半球中高緯海區的低壓區為中心的氣旋型大洋環流,赤道為低氣壓區,由赤道兩側吹向赤道的東北信風和東南信風,驅動赤道兩側的海水由東向西流動。北面的稱為北赤道暖流,南面的稱為南赤道暖流。赤道暖流到達大洋西岸時,受陸地阻擋,其中一小股回頭向東形成赤道逆流:大部分受到地轉偏向力的影響,沿海岸

向較高的緯度流去,至中緯地區受西風吹動形成西風漂流。當它們到達大洋東岸時,一部風沿大陸西岸折向低緯,成為赤道暖流的補償流;另一部分沿大陸西岸折向高緯,構成極地寒流。南半球中緯海區的西風漂流。在南極大陸周圍形成的繞極環流,稱為南極寒流。反氣旋型大洋環流:信風漂流、信風漂流遇大陸後向高緯轉向的補償流、西風漂流、西風漂流遇大陸後向低緯轉向的補償流,便構成各大洋副熱帶海區(僅指大洋的如下海區:北太平洋、南太平洋、北大西洋、南大西洋、南印度洋)的反氣旋型大洋環流。氣旋型大洋環流:由西風漂流、西風漂流遇到陸地後向北分支形成的補償流、極地東風帶形成的中高緯大洋西岸的洋流組成北半球中高緯海區的氣旋型大洋環流。南極繞極環流:在極地東風帶的吹拂下形成環繞南極洲大陸一週的南極繞極環流,再往低緯方向為環繞南極大陸一週的西風漂流,因本海區自然特徵比較一致,有些學者把南極外圍海區稱為南冰洋,另一部分學者認為大洋應有其對應的大洋中脊而不承認“南冰洋”這一稱謂。(25分鐘)

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有哪些?→對氣候的影響:總體來說,暖流增加溫度和溼度,寒流降低溫度和溼度。對海洋生物的影響:寒暖流交匯的海區,海水受到擾動,可以將下層營養鹽類帶到表層,有利於魚類大量繁殖,為魚類提供誘餌。對海洋汙染的作用:有利也有弊:既可以使汙染物因迅速擴散而加快其稀釋和淨化的速度,也相應地使汙染範圍擴大。

世界洋流的分佈有哪些?

洋流的分佈規律:1.中低緯海區,形成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反氣旋型大洋環流高中地理教案,北半球順時針流動,南半球相反。2.北半球中高緯度海域,形成逆時針方向流動的大洋環流。3.南極大陸外圍,在南緯40°~60°附近海域終年受西風影響,形成橫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西風漂流,其性質為寒流。4.北印度洋,形成“夏順(時針)冬逆(時針)”的季風洋流,這主要與該海域夏季刮西南季風,冬季刮東北季風有關。(20分鐘)

第三步:回顧知識點,有任何疑慮的向我提問。

課後總結:大部分學生能瞭解洋流,以及洋流的分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