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學校遠端教育個人總結5篇 遠端教育:融合創新的學習之路

遠端教育模式的興起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機會,並改變了許多學校的教育方式。本文總結了學校遠端教育的經驗與挑戰,探討了學生在遠端學習中所獲得的益處和麵臨的困難。無論是靈活的學習時間還是個性化的學習方式,遠端教育都為學生提供了更寬廣的學術發展途徑。

學校遠端教育個人總結5篇 遠端教育:融合創新的學習之路

第1篇

遠端教育工作已經從一個新鮮事物轉轉成了教師手中理想的教學工具和手段。透過長期的努力,在各級領導的支援、關懷下,我校遠端教育工作“走進課堂,面向學生,用於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現就此項工作總結如下:

為了使裝置和資源真正服務於教學,我校成立了由校長任組長管理領導小組,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考核辦法,並將管理和應用納入了常規工作,對衛星資源按時下載,分類整理並及時公佈。在教師培訓方面,我們堅持做到有計劃、有專題、有目標、有考勤、有考核,要求中青年教師同步過關,年長者同步跟學,構成了領導帶頭學,中青年教師刻苦學,老年教師儘量學的局面。校長定期對此項工作檢視,瞭解工作開展狀況,並對存在的問題及時予以解決,使廣大教師認識到“遠端教育”工作領導重視,不可忽視,從而激發了教師搞好此項工作的用心性。

為了把校園遠端教育應用真正落到實處,使其規範、科學有效地執行,我們注重一是建立健全應用工作的基本要求,完善“一表三冊”,確保裝置應用課時每週不少於30節,學生收益率達90%以上,教師使用率95%以上,做到了遠端教育課表進教室,及時填寫使用登記冊,並且將此項工作納入年度考核之中。二是重視加強教師培訓,充分利用現代遠端教育資源開展師資培訓,每週二、三下午第三節課分別為語文和數學小組培訓,採取校園考核同培訓教師考勤相結合的辦法,督促教師學習。培訓學習有計劃、有教案、有記錄。透過學習,進一步轉變了教師的教育觀念,提高了教育資源的利用率。三是教學中逐步運用現代教育手段,進一步豐富了教學形式。在教學應用中,老師經過研討、探索,將遠端教育資源同學科知識整合,對突破知識的重點、難點部分收效很大,同時拓展學生的思維,擴大知識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開始由部分教師不會用,變為會用,怕麻煩不用,變為上課老師愛用。有力地促進了教學,真正變為遠端教育真正為教學服務,把所有的遠端教育資源應用到教學之中。四是在實際工作中,管理人員負責接收資訊資源,收集各類課件,燒錄光碟,為一模式裝置帶給播放光碟,並且保證裝置安全正常的執行,

出現故障及時排除維修。尤其是遇到大風天氣,致使衛星接收站時常會出現無訊號故障,每次校長都會親臨現場,排除故障。

透過全體師生一年來的共同努力,資源應用已初見成效:一是提高了我校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二是提高了教師的業務素質,用技能和教育教學平。同時,由於我們的工作做得踏實實在,老師們又能刻苦鑽研,本學期我校在縣遠端教育應用與研究工作中得到了縣教育局的肯定。

我們的工作雖然取得一些成績,但有些地方還需要繼續努力和加強。我們將不斷改善條件,改善方法,密切配合,使遠端教育發揮更大的作用。

學校遠端教育個人總結5篇 遠端教育:融合創新的學習之路 第2張

第2篇

xxx中學是一所古老而又年輕的校園,北臨繡江,南倚都嶠山,寧靜幽雅,環境宜人。現有教學班25個,學生1360人,教職工111人。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端教育在我校實施一年多來,我們建成了網路電腦室二間,多媒體教室三間,衛星教學收視教室一間,有計算機120臺,34寸彩電1臺,同時建立了校本資源庫,使我校現代遠端教育建設、管理得到進一步加強,應用效益不斷凸現,教學質量逐年提高。

一、加強領導,健全機構,完善了遠端教育專案建設、應用、管理機制。

1、規劃引領。20xx年,校園領導高瞻遠矚,認清形勢,與時俱進,制訂了校園五年發展規劃。以“為學生的未來努力,為教師施展才華搭建平臺,讓校園成為引領師生健康成長,走向成功的聖園。”為指導思想;以“工作科研化、裝備現代化、形象特色化”為辦學目標;五年內建立適應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網路課堂,開發新的教育教學資源,建立包括文字性資源、數字性資源、網路資源、社會教育資源等組成的資源庫,進一步開發高質量的教育教學課件,改善資訊教學裝置,逐步完善教室多媒體投影裝置、閉路電視系統建設。校園五年發展規劃引領我們走在時代發展的前沿,提升著校園的教育教學質量,為我校現代遠端教育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組織引領。一是領導高度重視,認識到位。現代遠端教育工作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推動農村校園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校園教學質量的需要,是進行素質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培養跨世紀人才的需要。因此,我們在校長和電教組教師的引領下,參與到現代遠端教育工作中,用心利用現代遠端教育,不斷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二是健全遠端教育機構,校園成立了以校長樑政鬆同志為組長,許國憲、覃炳宇副校長為副組長的校園現代遠端教育管理機構領導小組,及成立以許國憲為組長,陸淑貞、李孟為副組長,邱茨芬、唐紹政、楊經陵、鍾全福、黃軍雄、各學科組組長為成員的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端教育教學應用指導小組。並堅持每學期分小組召開兩次專題研討會,促進現代遠端教育管理工作的進一步完善。

3、職責引領。校園領導分工明確、職責落實。校長是校園遠端教育工程的第一職責人,全面負責校園遠端教育裝置的管理、運用和資源的接收、應用等工作;許國憲副校長負責具體的工作;教導主任主要職責是做好遠端教育條件下教學應用和教研教改工作;電教組長李孟具體負責接收、安裝和管理全校現代遠端教育設施。我校電教組共有專職電腦教師2人,兼職電教專幹1人,擔負遠端教育應用和推廣的重任。正是因為有了“把現代遠端教育工程作為提升質量的突破口”的職責感,我校的現代遠端教育工作才會快速發展。

4、制度引領。完善管理機制,強化制度保障,確保裝置管理規範、使用科學。規範管理是遠端教育工程的生命線,根據縣教育局關於遠端教育管理的規定,我們結合校園實際,完善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如《遠端教育管理制度》、《遠端教育裝置管理使用制度》、《遠端教育教室管理制度》、《遠端教育培訓制度》、《遠端教育資源管理制度》等,建立有關裝置建帳維護和報修、資源登記、告示、檢索、使用、數字資源接收、存貯和共享的制度;建立定期檢查評估和學期向上級報告制度;制訂了“三種模式”教學應用與實施素質教育、課程改革、日常教育教學活動相結合的實施方案;鼓勵教師充分使用裝置和資源開展教學,將遠端資源的應用納入了教師年度考核管理條例中。透過這一系列制度的建立,使我校遠端教育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實現了管理的規範化。

二、加強師資和資源建設,切實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和推進專案工程應用。

1、加強師資建設。把全員培訓與骨幹教師培訓相結合;自我研修與任務驅動相結合,建立一支全員參與、人人能用的隊伍。20xx年秋季期,為了搞好“英特爾未來教育”專案實施工作,進一步提高教師應用網際網路實施新課程的'潛力,我校共有50多位教師參加了此專案的校本培訓。現代遠端教育專案啟動後,20xx年10月底11月初,我校派出兩名教師參加了在南寧舉辦的為期一週的技術培訓,作為我校遠端教育建設工程專案的技術管理員和計算機技術專任教師,為今後我校自行開展各類培訓工作,並透過培訓提高我校其他老師的相關技術水平,使我校在該專案建設中有更多的可用人才,真正讓現代化的教育教學手段深入基層。20xx年春季期,我校組織了各個學科組的教師進行了計算機教室、多媒體教室的使用培訓,個性是對極域電子教室和國之源資源庫的使用和管理的培訓,使我校教師大大提高了對遠端教育的利用。同時還經常對本校教師進行有關電腦知識的校本培訓,為我校教師更好地利用遠端教育打下了基礎。到目前為止,我校45歲以下的教師全部能熟練應用,40℅教師能整合自制課件。

2、整合網上資源和遠端教育資源,建立校本資源庫,實現資源共享。我校的資源主要以上網下載,衛星接收為主,教師研發為輔。

(1)、撰寫教學論文。用理論指導實踐,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彭峰老師撰寫的論文《善用網路資源》獲得了20xx年玉林市教育學會“海百合杯”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論文評比三等獎;黃軍雄老師的論文《鄉鎮中學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實踐》發表在《廣西教育》20xx年1.2b中教版。有了一大批教師的理論指導,我們的課堂教學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20xx年會考,我校共有57位同學考上了重點高中分數線。

(2)、組織收看專題片。我們在電腦室透過玉林市資訊網的視訊直播收看了20xx年會考複習會議的現場直播,還收看了20xx年玉林市“中國小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應用”的網路視訊直播;20xx年8月份組織語文、數學學科的30名教師在衛星教學收視教室收看為期一週國家級暑假專題;20xx年9月、10月和11月份分別組織師生透過衛星電視觀看了4次中央教育臺的形勢大課堂節目。

(3)、活動驅動。我校透過在校內舉行賽課以及組織教師參加縣、市、區級賽課活動,以發揮遠端教育專案的最大效益。我校的彭峰老師製作的課件《沙漠裡的奇怪現象》獲得了20xx年廣西區第八屆“微軟杯”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觀摩展示活動周的現場課二等獎,並在20xx年10月,參加第九屆“英特爾杯”全區中國小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觀摩展示活動週中的現場課《廣告多稜鏡》,榮獲二等獎。20xx年12月,陸淑貞老師上的《電流和電路》課例在縣級課改賽課中獲得一等獎;黃軍雄老師的上課課例《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在20xx年5月玉林市課改賽課中獲得一等獎;20xx年5月,韋輝強老師的錄影課《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的水迴圈》獲得玉林市課改錄影課一等獎;20xx年10月,龔雪麗老師上的《功》課例在市級課改賽課中獲得一等獎。樑譽娟老師在20xx年10月參加第九屆“英特爾杯”全區中國小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觀摩展示活動週中的說課《日記本的封面設計》榮獲二等獎。這些活動的蓬勃發展,激勵和驅動著我校全體教師不斷嘗試著運用現代遠端教育進行教學,製作課件,擴大課堂教學的容量,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4)、提高利用率。校園規定學科骨幹教師每週務必上一節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課例,其他教師每月至少上一節,以提高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端教育的利用率。

三、籌措經費,加大投入,完善遠端教育網路。

20xx年秋季期投資近5萬8千多元完成了計算機教室、多媒體教室的電源線路的重新安裝,並安裝好了地板、牆磚、鐵門、防盜網、防盜報警裝置、電腦桌椅等。同時設立了遠端教育專案專門資金帳戶,做到專款專用,我校的遠端教育網路才得以不斷完善。

四、強化管理,注重遠端教育專案內涵提升。以培訓為重點,科研為先導,應用為核心,突出應用和注重實效。

1、課題引領。我校制訂了課題研究活動計劃和研究工作措施,並組織教師參加課題研究。20xx年10月,彭峰老師的市級課題《資訊科技條件下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獲得批准立項,併成為課題的負責人。在這一課題的引領下,我們的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的教學模式進一步成熟。

2、課件應用。彭峰教師製作的課件《阿里山紀行》獲得了20xx年玉林市教育學會“海百合杯”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課件比賽三等獎;樑宇琪老師製作的課件《透鏡及其應用》獲得了廣西區中國小計算機教育課件評選活動三等獎。

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端教育應用才剛剛開始,還有許多新狀況、新問題需要我們不斷探索,不斷改革創新。我們相信,有各級領導的親切關懷和正確指導,有兄弟校園的經驗借鑑,我校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端教育應用工作在今後必須能夠取得更大成績。

第3篇

xx區是1994年8月設立的縣級區,轄區共有各級各類校園36處,其中農村中國小及轄區村小15處。實施遠端教育工程以來,在市教育局、市電教館的正確領導下,奎文區透過完善領導機制,建立規章制度,籌足用好專項資金,加強專案裝置的驗收和應用,狠抓教師應用培訓,構成了可持續執行的良好態勢,促進了資訊科技與各學科教學的整合,有效解決了農村中國小師資力量薄弱、資源短缺等問題,提升了農村教師素質和教育教學效益,真正讓遠端教育工程真正成為利民的優質工程。現將有關狀況簡要總結如下:

為建立高效的工作機制,推進工程的順利實施,奎文區分別成立遠端教育工程領導小組、培訓組織和教研、技術服務隊伍。遠端教育工程領導小組由區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成員由區教育局、區財政局有關負責同志組成,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設在區教育局)。領導小組根據省、市規劃安排、工程實施管理辦法和相關標準規範,研究制定遠端教育工程的規劃和實施方案,對遠端教育工程進行統一部署和監督檢查,協調工程實施過程中的重大問題。遠端教育培訓組織由教育局分管局長任組長,教研室主任任副組長,辦公室設在區教育資訊管理中心,主要職責是根據省市培訓安排,研究確定培訓計劃、考核方案,並組織實施。遠端教育工程教研、技術服務隊伍主要由區教研室領導,由區教育資訊管理中心具體負責,成員由各校園電教主任組成,主要工作是解決裝置應用的技術問題,有針對性的開展教研活動,全面提升遠端教育工程的應用效益。

按濰坊市統一佈署,奎文區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端教育工程涉及15所專案校園,共投入資金21.1919萬元。建立2個教學光碟播放點、12個網路教學收視點和1個計算機教室。

所投入資金採取財政撥一點,教育局補助一點的'辦法,保證了裝置配備資金的準時到位。目前,共籌集專項資金21.1919萬元,其中上級撥款21萬元,區財政、教育局撥款0.1919萬元,保證了工程的順利實施。目前正在與供貨公司聯絡付款有關事宜。

三、搞好專案運作,確保工程順利實施。

為提高遠端教育工程裝置的應用效益,我們切實加強了管理和指導,一是指導校園根據實際,合理選取專用教室,配齊相應的配套設施,如安裝機櫃、物品廚、防盜防火設施、電工工具和計算機維護工具等,以更好的提高裝置的使用效益。二是建立裝置驗收和維護制度,每一批裝置到位,我們均在第一時間配發到校園,組織校園電教技術人員驗收、應用,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協調解決。目前出現故障的2臺印表機,均已聯絡廠家予以解決。三是建立區級驗收機制。成立了由區教育資訊管理中心、校園技術人員組成的驗收組,對校園遠端教育工程裝置的安裝、除錯、執行、管理進行了全面的督查,幫忙校園建立起良好的管理和執行機制。四是完善規章制度,規範校園遠端教育工程裝置的管理。按照省市的統一要求,組織校園建立了《現代遠端教育工程裝置管理制度》、《現代遠端教育工程資源管理使用制度》、《現代遠端教育工程計算機教室管理制度》、《現代遠端教育工程多媒體教室管理制度》以及《遠端教育資源優化應用獎勵制度》、《遠端教育工程職責追究制度》、《遠端教育工程裝置驗收辦法》等,並透過規章和制度來規範專案的運作和管理。

四、組織專項培訓,切實提高教師的應用水平。

教師是教育事業的第一資源。為提升教師資訊科技的實施水平、優化教學環境,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我區用心參加了省市組織的農村中國小遠端教育培訓活動,其中區教育資訊管理中心參加了省級培訓,1處中學參加了市電教館在昌樂組織的計算機網路維護管理培訓,所有專案校園均參加了市電教館在濰柴禮堂舉辦的農村國小現代遠端教育培訓,參與率到達100%。其次,結合我區農村教師的實際,我區分別於9月27日、11月20日組織了兩期現代遠端教育培訓活動。第一期培訓解讀了遠端教育工程的建設模式,觀摩了全國中國小現代遠端教育工程培訓光碟,所有專案校園的電教主任、語文和音樂骨幹教師參加了培訓。第二期培訓,觀摩了孫家國小李娜執教的電教常態課《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區教育資訊管理中心作了計算機網路安全管理專題講座,全區所有專案校園的電教主任、計算機技術人員、數學骨幹教師參加了培訓。另外注重引導校園建立校本培訓機制,依託市區受訓人員,普遍開展遠端教育工程專題培訓活動,其資料涉及觀摩全國中國小現代遠端教育工程培訓光碟,裝置使用技術培訓、課堂應用現代資訊科技的模式等,透過系列培訓,有效提高教師遠端教育應用潛力,取得了明顯的成效,推進了遠端教育工程的深入實施。

五、指導教學應用,提高工程的應用效益。

評價農村中國小現代遠端教育工程成敗與否,最重要的指標就是它的應用效益。遠端教育資源怎樣才能應用好?怎樣才能到達效果?工程實施以來,我區進行了有效的探索。主要:

一是樹立明確的指導思想,讓校園、教師清楚的意識到,實施遠端教育是促進教育跨越式發展的重要行動。在實施中,建設是基礎,目的在應用,要把實際應用擺在首要位置,只有這樣,才能得民心,順民意。

二是強化資源建設,為遠端教育應用帶給有力保障。為豐富教學資源,我們用心鼓勵優秀教師結合實際,充分發揮用心性和創造性,自主開發具有本地特色的教育教學資源,並上傳到奎文教育網站,供廣大農村教師下載使用。同時我們指導教師們透過多種手段,共享遠端教育資源,建立適應校園教育教學需要的資源素材庫,為組織、管理、教學、輔導等建立了優良的服務環境。

三是將教師應用資訊科技進行教學作為校園常規考核重點之一,鼓勵教師下載、整合中央電教館遠端資源或網上其它資源,進行教學設計、課件製作,要求校園舉辦應用遠端教育資源課堂教學研究等活動,進一步提高教師應用遠端教育裝置資源的用心性,努力推進教育教學改革。

遠端教育工程的實施,給農村校園注入了新的活力,基本滿足了教師課堂教學資訊化的需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是提高了農村教師的素質。教師從資訊科技生硬應用轉成熟練應用,教師由被動應用逐步轉到主動應用,優化了課堂教學效果,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三是教師獲得理論支援、資源服務的途徑得到拓展,教師能夠打破時空、距離的界限獲得豐富的資源,開闊了教師的視野,更新了教師的教育理念,提高了教師的實際教學水平。

第4篇

今年是遠端教育工作實施的一個關鍵年頭。透過多年的努力,遠端教育工作開始走向成熟、走向穩定。它對促進我鄉農村經濟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推動作用。目前,遠端教育工作已今年由簡單的培訓向學用轉化過渡。所以今年我校遠端教育工作在做好基本培訓工作的同時,重點在於加快建設學用轉化示範基地和培育一批科技致富能手。時間已過半年,為把這項工作做好、做紮實,現就這半年來我校開展遠端教育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紮實做好基礎工作,推進遠端教育工作穩步前進紮實做好基礎工作,基礎工作是做好遠端教育工作的前提。遠端教育管理員或協管員在工作中,應首先按照“五防”“五好”的要求做好裝置的、日常維護管理、資源的接收、燒錄、整理,以保障遠端教育培訓、輔導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提高學習培訓質量,保證幹群長期受教育、得實惠提高學習培訓質量,保證幹群長期受教育、學習培訓是遠端教育工作的重心,效果好不好,就是要看培訓工作做得是否紮實。半年來,我校遠端教育培訓工作結合自身實際,根據群眾反饋的學習需求資訊,認真制定貼合我鄉幹群學習需求的教學課程計劃,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從二月份至六月份,我校組織集中培訓共計十次、個性化學習四十餘次。另外利用家長會之機集中向家長宣傳、培訓一次。堅持組織學生和教師每週開展一堂遠端教育課。培訓資料包括種植、養殖、安全常識、幼兒教育等方面。教育輔導員深入培訓,認真對學員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和輔導。從而提高培訓的教學質量和學員的學習興趣。培訓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深化“以獎代補”工作機制,激發遠端教育工作活力深化“以獎代補”工作機制,深化按照鄉遠端辦的統一佈署,我校堅持與店子村遠端教育站點建立“村校結合”機制,每個月定期召開一次村校結合聯席會議,研究當月和次月的遠端教育工作。總結經驗、提高認識,促進遠端教育工作更上一層樓。同時在校園建立遠端教育“小郵遞員”機制,透過“心連心傳遞袋”每週向家長及學生家庭周邊的農戶傳遞教學課程、資訊資源、致富資訊、反饋學習需求等。

四、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紮實推進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當然,在工作中,由於種種原因,一些工作有點滯後,在接下的半年中,我們將會一一彌補,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繼續努力,把今年的工作做實、做好。

第5篇

本人通過六天來的學習和實踐,瞭解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同時也強調“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因此,教師能否正確理解新課標的理念,把握新教材,並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成了順利實施新課標,切實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新教材的特點是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以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為主線,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它也是學生的終身發展,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價值觀奠定基礎,對提高全民族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總體目標中提出的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本人認為可以簡單的這樣表述:數學知識是“數與形以及演繹”的知識。所謂數學事實指的是能運用數學及其方法去解決的現實世界的實際問題,數學活動經驗則是通過數學活動逐步積累起來的。

3、觀察與實驗,比較、分類與系統化,歸納演繹與教學歸納法,分析與綜合,抽象與概括,一般化與特殊化,模型化與具體化,類比與對映、聯想與猜想等。

4、思維品質是評價和衡量學生思維優劣的重要標誌,主要表現為: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靈活性和批判性、獨創性。

教師應成為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的主要任務應是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在恰當的時候給予恰當的引導與幫助,要讓學生通過親身經歷、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應用過程來獲取知識,發展能力。

例如在學習“方位角”時,可讓學生通過做遊戲的方式來感知、體驗各種方位角的大小和方向。先把全班同學分成紅、藍兩隊,分別坐於教室兩邊,在教室中間畫上十字形,交叉點為原點,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標出方向。然後由紅、藍兩隊分別派代表向對方提問並指定對方某一人作答,作答人要站到與所提問題相對應的位置上才能得分。如:紅方要求藍方的張三表示出“北偏東45°、距離原點100釐米”的位置,則張三就應站到表示該點的位置上。如此輪流提問,大家一齊評判,累計得分,決定雙方的勝負。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過程,是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得到進步與發展。”新教材在安排每章、節的時候,都從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入手,引出新知識。

從生活實際中引入、聯絡實際探索。如學習“相遇問題”應用題,在學生對此類應用題的結構和解法有基本瞭解時,教師佈置一個活動:同桌兩人為一組,將相遇問題應用題中的情節作表演,並口頭編應用題,再解答。在活動時,兩位同學面對面地站在兩個不同的地方,喊“預備走”,一齊面對面走來(同時相向),經過一定時間,兩人的手緊緊握在一起(相遇)……那麼,如果沒有同桌幫忙,你一個人可以表演這個節目嗎?學生興趣很濃,紛紛舉手示範:將兩手掌豎直,掌心對掌心,慢慢靠攏,經過一會兒兩手掌合在一起。經過活動,學生對“兩地同時相向相遇”等有了實實在在的瞭解。

課堂教學要引導學生深層次地參與教學過程,讓學生在觀察、實驗的活動中,通過比較、分析、歸納、類比、抽象等思維過程,完成知識的猜想和證明,使學生既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又學習到創造的策略和方法,從而激起求知慾望和創新的熱情。近年來,全國不少地方的試題都不是侷限於對知識本身的考查,而是重在創設一個新穎的情境,考查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靈活應用知識去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對引導教師在教學中注意突出教學過程可起到良好的導向作用。

當前,對數學開放性題目的研究已成為數學教學的熱點問題,認真研究開放探究性問題,無疑對轉變觀念、改進教學、加強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都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在國中數學教學中,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的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使學生理解數學問題是怎樣提出的,數學知識是怎樣形成的,數學理論是怎樣發展的,從中領悟數學中的辯證關係。近些年來,考試題中的開放探究型題目,對此發揮了很好的導向作用。創新是民族的靈魂,加強能力考查,注重知識的有機結合,注重探究能力和應用意識,促進優化國中數學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是命題逐步走向成熟的要求。善於將書本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絡起來,科學地設計探究性試題和開放性試題,誘發學生的求知慾,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並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社會,從而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要正確解題的前提是正確理解題意,特別是閱讀理解題,由於所提供材料往往不是課本上的直接內容,因此,在會考複習中,一定要重視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縱觀近年來會考數學試題,很多試題都是以影象、圖表為背景展現在考生面前,這方面的試題不拘泥於大綱和課本,形式多樣,有利於在人生智慧發展的黃金時期—國中階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適應時代需要。這類題目一般是通過觀察影象、整理資訊,抽象出數學問題,並用數學語言抽象成數學模型,使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有利於學生理解、掌握相關知識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和應用意識,感受到數學創造的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