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輕與重教案7篇 如何平衡輕重教案,助力學生成長?

“輕與重教案”是指2015年中國大陸發生的涉及幾百名“輕微犯罪嫌疑人”的大規模教育案件。該案被譽為當代中國教育領域最具爭議的案件之一,引發了廣泛的社會關注和爭議討論。

輕與重教案7篇 如何平衡輕重教案,助力學生成長?

第1篇

1、通過比較輕重,讓幼兒感知、學習比較輕重的方法。

2、讓幼兒學習比較物體的輕重,並根據物體的輕重排序。

2、三個相同的礦泉水瓶(一個裝滿水,一個裝半瓶水,一個空瓶)三個相同的易拉罐(一個裝滿水,一個裝半瓶水,一個空瓶)

4、棉花沙包、豆子沙包若干、籃球、鐵球、蘋果、梨、桔子

一、出示平衡的衣架,讓幼兒觀察並提問:師:小朋友,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衣架)它有什麼作用?(掛衣服用的)現在我掛在前面,它處於什麼位置?(水平)。請小朋友再看:我在衣架的一側掛上一袋橡皮,你們觀察衣架有什麼變化?(掛橡皮的一側下垂)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掛橡皮一側重,另一側沒掛物品的輕),你們在看,我在衣架另一側掛一把尺子,你會發現什麼變化?(掛尺子的一端下垂,掛橡皮的一端翹起來)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或這說明了什麼?(掛尺子的一端比掛橡皮一端重)師:小朋友非常聰明,知道在平衡的衣架上掛物品,重的一端下垂,輕的一端上翹,衣服架可以幫助我們區分哪個物體重,哪個物體輕。

1、教師:我這裡有三個礦泉水瓶(一個裝滿水、一個裝半瓶水、一個空瓶子)你們知道哪個瓶子重?哪個瓶子輕?你是怎麼知道的?幼兒:裝滿水的重;裝半瓶水的輕;空瓶子的最輕(利用目測)教師:請幼兒驗證,用手掂一掂,感知哪個瓶子重?哪個瓶子輕?

2、按由輕到重、由重到輕排序教師:現在,小朋友知道哪個重、哪個輕,請你按由輕到重排序,再按由重到輕排序。請個別幼兒操作(二)

1、教師:礦泉水瓶透明,小朋友用眼睛看就知道,哪瓶水重,哪瓶水輕,我這裡還有三個不透明的相同的易拉罐,你們怎麼分辨哪個罐重?哪個罐輕?(一個裝滿水;一個空的;一個裝半罐)並按由輕到重順序排起來。

3、大小、形狀相同、塊數不同的積木(3塊扎一起;6塊扎一起;10塊扎一起)

5.師幼一起驗證幼兒操作,總結:相同的易拉罐,空的最輕,裝半瓶水的較輕,裝滿水的最重;相同的積木,大的重,小的輕;大小、形狀相同的積木,塊數多的重,塊數少的`輕。

1、大的棉花沙包、小的豆子沙包師:請小朋友猜一猜,哪個沙包重,哪個輕?

3、大小几乎相同的蘋果、桔子、梨師:這三個水果,大小差不多,用掂的方法很難比較,我們用什麼方法來比較這三個水果的輕重呢?來小朋友動手玩一玩。

1、集體討論:為什麼大的棉花沙包輕,小的豆子沙包重?為什麼大的皮球輕,小的鐵球重?

2、請個別幼兒驗證怎樣比較蘋果、梨、桔子的輕重(用天平秤,稱一稱)

四、比賽兩組比賽:不同輕重的物體混放,每一種兩個,每組幼兒協商每人排一種,比較同類物體的輕重,分別擺放在兩個寫有輕重的箱子裡,快、對的那一組為優勝組。另換兩組比賽:不同輕重、不同類物體混放,請幼兒用掂、稱等方法,按照從輕到重的順序排序,正確的一組為優勝組。

輕與重教案7篇 如何平衡輕重教案,助力學生成長? 第2張

第2篇

1、中班幼兒已經知道了音樂的節奏性,會跟著節奏用肢體語言做出相應的動作。但對於音樂輕與重所表現的感情色彩並不是很清楚。為了讓幼兒能夠充分認識到輕與重的不同,並且能夠很容易的表現出來,特設計此活動。

2、技術基礎:中班幼兒已經認識奧爾夫打擊樂器,並且會使用。

截選過的音樂、ppt、女巫的解藥、樂器(三角鐵、鈴鼓、木魚、小鼓)

(補充說明:擷取的音樂,既能表現動物們的特點,又能清晰地表現音樂中的輕與重)

1、幼兒知道音樂中會有輕與重的區分,知道其代表不同的意義。

3、幼兒喜歡這個故事,喜歡這首音樂,在活動中玩的愉快。

本來今天森林裡動物們在過狂歡節,小朋友們計劃一起去森林裡玩,但老師早上去森林發現了女巫給森林施了法術,讓我們看不見小動物,只聽見聲音……

如果想和動物們一起過狂歡節,女巫答應讓我們聽小動物們的聲音,但必須表演出來……

老師播放《動物狂歡節》,幼兒跟著音樂隨意舞動,享受音樂很歡樂。

當音樂停止後,老師問小朋友這首音樂怎麼樣?為什麼是這樣的?你有什麼感覺?喜歡這首曲子嗎?……

老師鼓勵幼兒主動積極的說己的感受與想象,小朋友們各自發言,並且用肢體語言表達。

1、教師讓幼兒分段聽音樂,重新回憶剛剛自己根據音樂講述的故事。並描述這段音樂的特點(引出輕與重)

2、給幼兒發樂器,老師帶領幼兒如何表演音樂的輕與重。點出當音樂弱的時候,幼兒輕輕敲擊樂器;音樂強的時候,小朋友們都用更大力來敲擊小樂器,說明聲音變大,表現的情感和故事也不一樣。

(備註:發樂器每個小朋友只能拿一個,排隊拿,如果幼兒不喜歡某種樂器,老師做工作,讓和其他幼兒換,或者說服並誇獎幼兒)

3、重新播放音樂,表演給女巫;女巫同意讓他們找解藥……

1、 請一位小朋友暫時迴避,女巫使者出現把解藥藏起來,其他小朋友和老師都已經被施了魔法,不能說話只能動。

2、迴避的那位小朋友進來找解藥,其他人只能通過敲擊自己的小樂器進行指揮。

3、當小朋友靠近隱藏的`解藥的時候,聲音變大,當小朋友遠離隱藏的解藥的時候聲音變小,直到找到解藥。

4、遊戲進行三次,把三種顏色的解藥都找到就能,解開魔法。(女巫的使者讓配班老師扮演,藏解藥根據幼兒尋找情況,難度不斷增加)

五、解藥找到,森林魔法解除,大家一起去森林裡玩。

播放音樂,小朋友敲打著自己手裡的樂器,隨著節奏下場。

幼兒在瞭解了音樂具有輕與重後,讓幼兒觀察生活中聲音的輕與重,並討論是否喜歡這樣的聲音,什麼時候應該有大聲音,什麼時候應該有小聲音。繼而給幼兒上有關聲音的社會常識

1、教師通過故事引入,讓幼兒更加又想去參與到欣賞音樂中去,繼而感受音樂的輕與重。

2、教師通過鼓勵幼兒,讓幼兒發言和肢體表演,大膽展示自我,利於幼兒語言以及性格的良好發展。

3、教師通過遊戲的方式,讓幼兒表現音樂的輕與重,幼兒更有興趣,並且能玩的很開心。

第3篇

1、嘗試用多種簡便的方法區別和記錄物體的輕重,初步瞭解輕重與大小、多少、材料等的辨證關係。

2、培養幼兒好探究、敢實踐的科學精神,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1、幼兒人手兩、三個小件物體、一張記錄單、一張操作單、一支水彩筆。

2、分組材料:用褲架改制的“天平秤”、一次性透明水杯、牛皮筋若干。

1、我在幹什麼?舉了幾次?每一次的結果怎樣?你覺得為什麼會這樣?

2、說明:物體、人都有輕重之分,輕重是相對而言的,需要進行比較。你們知道平常都有哪些比較輕重的方法嗎?如果沒有秤,你會用別的方法代替嗎?如果將“輕重”結果記錄在紙上可以怎麼表示?怎樣表示最簡單、最清楚?

二、幼兒嘗試用各種日常的材料比較物體的輕重並加以記錄。

1、請大家先看一看、猜一猜自己盆子裡兩個物體的輕重,並把結果記在對應方法欄的下面;然後到後面的桌上選擇一種或幾種材料,試試:用它能不能比較物體的輕重?結果又是怎樣的?請你也將結果記在相應的方法欄下面;最後我們再來看看:你幾次比較的結果是否一致?

2、幼兒嘗試用目測和其他各種簡便的方法比較盆中物體的輕重並加以記錄。

你用了什麼材料、怎樣比較物體的輕重的?用不同的方法比較出的結果是否一致?你覺得問題在哪裡?你喜歡用哪種方法?為什麼?

印章寶寶也想玩蹺蹺板比輕重的遊戲,請根據紙上蹺蹺板的平衡情況在兩邊敲上一定數量的印章。

三、聽音樂想象搬很重或很輕的東西自然離開活動室。

第4篇

2、一筐實物(紙球、積木、鐵片、雪花片棉花、積木、玻璃球等)。

2、請個別幼兒上來掂一掂,再說說,哪個沙袋重?哪個沙袋輕?

讓幼兒摸一摸,掂一掂,正確感知棉花和豆子的輕重。

2、引導幼兒觀察畫面,說說:圖上有什麼?想一想:哪個重?哪個輕?你是怎麼知道的?

1、讓幼兒觀察天平的變化,並說說:天平有什麼變化?

天平翹起的.一邊表示什麼?天平沉下的一邊雙表示什麼?

引導幼兒觀察畫面,說說:圖上有什麼?想一想:哪個重?哪個輕?

請幼兒每次拿兩上筐中的實物玩一玩,掂一掂,感知兩物體的重量,說一說:××輕,××重。

1、鼓勵幼兒大膽地說說自己同時玩了哪兩樣東西,哪個重?哪個輕?

第5篇

本課是一年級下冊《我們周圍的物體》單元的第2課,其隱含的概念是質量是物體的基本屬性,並且可以通過測量得到。在一年級階段學生不需要了解質量的概念,更無需準確測量物體的質量,只需要瞭解物體有輕重,能夠比較不同物體的輕重並排序即可。本課通過觀察、預測、手掂、用簡易工具測量等多種比較活動,促使學生逐步建立對“物體有輕重”的認識。

在第一課的觀察活動中,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並實踐了一些觀察、描述物體的方法,積累了一些關於物體特徵的科學詞彙,比如輕重、粗糙、光滑等,甚至他們可能已經注意到不同物體的輕重可以用掂的方式來比較。但是,這種簡單的方式能否準確比較物體的輕重呢?學生會發現,對於兩個物體輕重的比較,不同的人可能會給出不同的結果,尤其是當兩個物體的輕重差不多的時候,就很難用“感覺”的方法來判斷。這就引發了學生的進一步思考:如何更為準確地判斷物體的輕重呢?針對一年級學生,可以用一種簡單的測量方法,即運用簡易天平來稱量,並通過觀察、簡單統計等多種手段來得到結果。

1.用掂量、稱量等測量方法可以比較物體的輕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導致比較結果的準確程度不同。

重點:1.質量是物體的基本特徵之一,並且可以被測量;2.用掂量、稱量等測量方法可以比較物體的輕重,不同的方法可能導致比較結果的準確程度不同。

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塊和塑料塊、相同材質和形狀的小橡皮和大橡皮、簡易天平1臺(含稱量盤)、同樣大小的回形針若干、學生活動手冊每組3條記錄單、班級記錄單

展示上節課用到的各種物體(乒乓球、木塊、橡皮……)的圖片,提問:“看一看我們觀察過的這些物體,我們怎樣知道它們的輕重呢?”讓學生說說如何知道物體的輕重。

設計意圖:調查學生對比較輕重方法的原有認知水平,瞭解學習前的概念掌握程度,為認識並實踐科學的比較方法奠定基礎,激發學生繼續探究的慾望。

(1)出示5個物體: 乒乓球、相同大小的木塊和塑料塊、相同材質和形狀的小橡皮和大橡皮。在預測輕重之前,首先讓學生認真觀察比較這幾個物體的形狀及大小。(其中,木塊和塑料塊的大小一樣,兩個橡皮的'材質和形狀相同但大小不同,乒乓球是空心的且比木塊大)

(2)安排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預測排序結果並記錄下來。排序方法採用先提問“我們怎樣記錄排列的順序呢”,引導學生討論記錄方法,在此過程中教師將學生討論的方法統一為一種,比如用數字表示輕重,數字越小,表示越輕,即學生認為最輕的物體,就用1表示,認為第二輕的,用2表示,最重的,用5表示。準備一張記錄單發給每個小組,填好預測結果後貼在黑板上(這樣便於對比較的結果進行討論)。鼓勵學生說說預測的理由

(3)對每組的排序進行比較,將學生的討論聚焦在“對於兩塊橡皮,你們是如何預測的?同樣大小的木塊和塑料塊,你們又是如何預測的?”這類問題上,以引發他們的進一步思考。適當時,做簡要的小結,說明預測有可能不準,我們可以用生活中常用的方法來判斷物體的輕重,比如,掂量和稱量。

設計意圖:藉此活動了解學生的已有認知。比如,對同樣大小的木塊和塑料塊、相同材質和現狀但大小不同的橡皮,它們輕重學生是如何判斷的。同時在交流的過程中,繼續指導、落實學生良好的表達習慣和傾聽習慣。

(1)掂重。學生親自動手掂量5個物體,感受5個物體的輕重,這時需再次將比較的結果記錄下來(提醒學生統一用數字來表示輕重)。分發給學生一條記錄單進行記錄,然後貼到黑板上進行展示比較

設計意圖:通過資料對比,使學生認識到掂重的方法並不完全準確。

(1)首先要確定標準物。教師通過多媒體螢幕呈現幾個問題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該選什麼樣的物體作為標準物呢?“比較重的物體可以嗎?比如玻璃珠。” “比較大的物體可以嗎?比如乒乓球。”通過這樣的引導,促使學生在對比中發現,應該選擇比較輕的、小的、容易放在盤子中的物體作為稱量的標準物。根據學生的討論結果證明,回形針的大小和輕重比較適合作為標準物。

(2)說明稱重方法。將一個物體放在簡易天平的左端,在天平的右端逐個放入回形針(雖然這裡不強調“左物右碼”,但仍建議給學生養成“左物右碼”的習慣),直到天平平衡。數出放入的回形針數量,根據回形針的數量比較物體的輕重,並記錄稱量結果。稱量後,學生要根據回形針的個數來給5個物體的輕重排序並記錄下來。

(3)再發給學生一張新的記錄單進行記錄,然後貼到黑板上進行展示比較。

設計意圖:讓小組把稱量的結果呈現在黑板上,為後續的集體研討做準備。通過自己動手稱量物體重量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記錄資料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探究習慣和態度

1.班級彙總完成後,要先組織學生分別檢視三次排序的結果,小組內討論說說自己的想法,然後將小組的資料向全班同學彙報。學生可能會發現,自己小組三次結果可能都不一樣,其他小組三次排序的結果也不盡相同。

2.接下來,小組內要先討論三種比較輕重的方法中,“哪種方法的排序結果更準確”,從而轉入對不同測量方法準確程度的探討。預測是猜的,不太準確;不同的人感覺可能不同,掂量也不準;掂量次數多了,容易亂;用簡易天平稱量是比較準確、比較科學的方法。w

設計意圖:目的是讓學生髮現,不同的人預測的結果可能不同,甚至差異會比較大,因此預測是不可靠的。第二種方法是根據掂量的方法判斷輕重,這種方法需要兩兩比較,引導學生髮現,掂量的方法仍然是依靠人的感覺,當物體的輕重差不多時,會出現不同的判斷結果;而且這種方法的操作次數比較多,當有更多的物體時,操作會更麻煩,結果會更不準確。第三種方法是用同樣大小的回形針作為標準物測量,測量後記錄回形針的個數,這樣得出的結果不僅比較精確,而且適合測量更多的物體

在探究活動中,學生已經發現了大小相同的木塊和塑料塊,輕重是不一樣的。以此為基礎給出問題情境:相同大小的瓷碗和金屬碗一樣重嗎?學生先相互交流,再發表自己的觀點。引導學生聯絡之前的實驗結果說出判斷的理由,再舉出生活中類似的例子,比如不同材料做成的椅子輕重可能不同等。

設計意圖:問題指向核心概念“大小相同材質不同的物體,輕重可能不同”,比較出“用不同材料做成的大小相同的碗,它們的輕重有可能不同”。

今天同學們在課堂上表現得很棒,回想一下今天這節課你們學到了什麼?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歸納總結,教師在班級記錄單上做記錄。

設計意圖:對一整節課進行歸納總結,檢測學生的掌握情況

第6篇

活動目標1、初步感知物體的重量,知道物體有輕重之分。

2、一筐實物(紙球、積木、鐵片、雪花片棉花、積木、玻璃球等)。

2、請個別幼兒上來掂一掂,再說說,哪個沙袋重?哪個沙袋輕?

讓幼兒摸一摸,掂一掂,正確感知棉花和豆子的輕重。

2.引導幼兒觀察畫面,說說:圖上有什麼?想一想:哪個重?哪個輕?你是怎麼知道的?

三、觀察天平的變化1、讓幼兒觀察天平的變化,並說說:天平有什麼變化?

天平翹起的一邊表示什麼?天平沉下的一邊雙表示什麼?

引導幼兒觀察畫面,說說:圖上有什麼?想一想:哪個重?哪個輕?

四、比較體輕重請幼兒每次拿兩上筐中的實物玩一玩,掂一掂,感知兩物體的重量,說一說:××輕,××重。

五、評價鼓勵幼兒大膽地說說自己同時玩了哪兩樣東西,哪個重?哪個輕?

第7篇

2、能用語言完整表述結果。初步會推斷出相互比較的結果。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4、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並感受集體活動的樂趣。

小貓、大狗、胖豬等圖片若干張,蹺蹺板圖三幅,《幼兒畫冊》

師:"有一天,小貓、大狗和胖豬碰到了一起,它們三個想玩蹺蹺板的'遊戲,可是蹺蹺板怎麼也蹺不起來。咦?你們平時是怎麼玩蹺蹺板的呀?總結:原來蹺蹺板是跟重量有關係的,重的沉下去,輕的翹上來。

2、師:你們要不要來幫幫它們啊,看看到底誰輕誰重!

3、(請幼兒操作)先來看看小貓和大狗玩蹺蹺板,誰會沉下去,誰會翹上來呢?那麼誰輕誰重呢?誰來把話說完整:誰比誰輕,誰比誰重。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小貓比大狗輕,大狗比小貓重。

4、說的真完整,現在大狗和胖豬來玩蹺蹺板了,誰會沉下去,誰會翹上來呢?為什麼?那麼誰輕誰重呢?誰來把話說完整:誰比誰輕,誰比誰重。一起說,大狗比胖豬輕,胖豬比大狗重。

5、師:"我們比較了胖豬與大狗,大狗與小貓的重量,那我們還不知道胖豬與小貓誰重誰輕呢?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哪個小朋友上來試一試,他貼的對不對?對就給他拍拍手錶揚他一下。你怎麼知道的呢?引導幼兒說完整:小貓比大狗輕,大狗比胖豬輕,所以小貓比胖豬輕。

6、師:"我們比較了胖豬大狗小貓的重量,我們要看一看這裡誰是最重的,誰是最輕的?"

假如1頭胖豬=2只大狗的重量,1只大狗=2只小貓的重量,那麼1頭胖豬=幾隻貓的重量呢?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1只胖豬到底等於幾隻小貓的重量呢?(擺圖片)

1、教師發放《幼兒畫冊》,向小朋友們介紹做題方法。

3、通過看圖。讓小朋友比較幼兒畫冊中的三類物體,在最重的物體後面畫對號,在最輕的物體後面畫圈,不重不輕的物體後面什麼也不畫。

師:"今天我們幫助小動物們比較了誰重誰輕,我們回家以後自己找些物體來比較,然後明天來幼兒園告訴老師好不好?"

活動中我利用課件讓幼兒比較輕與重,孩子們看到具象的東西就能馬上反應出誰輕誰重。但是問他們為什麼時,有很多小朋友回答說因為xx比yy大所以xx比yy重。我緊接著就舉了一個氣球(體積大)和一把鑰匙(體積小)的例子來反駁他們的想法,大部分孩子馬上理解了,知道自己原先的想法是不正確的。我再提問時就沒有以體積大小來判斷的情況了,而且能用較完整的語言表述出:貓比狗輕,狗比貓重;胖豬比狗重,狗比胖豬輕,從而得出結論:貓比狗輕,狗比豬輕,所以貓比豬輕。

但是在幼兒自己操作的過程中,有很多幼兒不能獨立完成,需要教師在旁指導才能寫出正確答案,對於三種事物之間的關係容易混淆。在以後的活動中需加強這方面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