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關於《荷塘月色》教案合集5篇 蓮池明月,思維延伸——《荷塘月色》教案集錦

《荷塘月色》教案合集是為教師設計的一套教育教學資源,旨在幫助教師更好地教授這篇古詩文,並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賞。本合集內容豐富,包含多種教學方法和素材,可供教師選擇和靈活運用。

關於《荷塘月色》教案合集5篇 蓮池明月,思維延伸——《荷塘月色》教案集錦

第1篇

多媒體課件播放一段荷塘月色圖,提問:請兩位學生談他們印象中的荷塘景色。教師引入:我們學習散文重在鑑賞品味語言,理解散文的意境。有人把朱自清先生的寫景文稱為“白話美術文”,這體現了他散文的什麼特點?

點撥:繪畫美。第4、5、6節體現了這個特點。現在我們不妨把作者手中的筆看作是攝影機的鏡頭,看看他是從哪些角度來給荷塘拍照的?

第4節:遠→近,上→下,靜→動; 第5節:上→下,正面→側面;

(2)學生自由朗讀,教師引導學生細心品味這三段文字,發揮想象力,把“文字看出一幅畫來”(葉聖陶語),讓學生說出感受最深的語句並作欣賞分析。

學生自由發言,暢談自己的感受,要結合具體的句子談。

關於《荷塘月色》教案合集5篇 蓮池明月,思維延伸——《荷塘月色》教案集錦 第2張

第2篇

?荷塘月色》是一篇寫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借月夜荷塘美景抒發情懷。文中所寫的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所寫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作者的高明之處是將描寫荷塘與描寫月色巧妙地結合起來,突出了物境之美。

之所以能如此巧妙,歸功於傳神的動詞,巧妙的疊詞,以及比喻、通感等修辭。根據《大綱》要求、本單元學習重點和本文的特點,我擬定本課的學習重點是領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而後者也是難點。

本文作為朱自清的散文名作,尤其是語言方面有許多值得鑑賞的地方。個人認為本文教學宜在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鑑賞,使學生在掌握知識同時,培養其鑑賞散文的能力。

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是教學的主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師生之間的互動是很重要的。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過程中來,通過自主學習、互相討論、探究學習內容等形式發展獨立閱讀的能力。

3、德育目標:引導學生通過本文的學習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1)第一課時引導學生通過感知全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採用開門見山直入課題方式有利於讓學生明確學習重點、物件及任務,使之有了明確的學習方向。

1、創設情景,引導學生通過誦讀感受作者心靈的律動,從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訓練學生用普通話流暢朗讀,落實《大綱》要求。

思考並完成課後練習二、三,為下節課落實知識目標作準備。

(四) 引導學生結合課後練習討論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

(六) 總結全文,從結構、語言、意境等三方面審美賞析,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落實德育目標。

第3篇

1、體會散文精練的語言、形象的比喻,學習散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現手法。

2、欣賞散文靜靜美的同時,感受作者憂國憂民之情。

3、啟發學生思維,引起想象,激發興趣,提高寫作技能。

1、教學重點:情與景的交融,比喻、通感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2、圖片:荷塘圖、月光圖、荷花圖、星空圖、月下樹影圖、荷葉圖

本節課主要完成課文4段的閱讀鑑賞。通過揣摩“景語”,弄清文章的寫景特點。

該詩通過對荷花開放的季節和荷花的香味的描寫,給我們描繪了荷塘晚香的美好感受。

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的這篇散文也是關於荷花的,名字叫“荷塘月色”。

1、問:大家覺得題目“荷塘月色”是偏正短語還是並列短語?為什麼?

明確:並列短語,因為第四段是寫月色下的荷塘,第五段是寫荷塘上的月色。

2、朗讀、播放配樂朗誦(要求學生聽清字音,進入情景,體會文章的感情基調)

第一部分(1—3段):寫夜賞的緣由,小徑漫步,抒發感受。(情)

第二部分(4—6段):月下荷塘,荷塘月色,荷塘的四周。(景)

第三部分(7—8段):寫由眼前之景所發生的聯想,回到現實,思鄉回家。(情)

四、鑑賞、分析課文的景物描寫部分(“景語”描寫)

??問:本文是如何描寫荷塘月色的?主要集中在哪幾段?

明確:主要集中在4、5、6三段,集中筆力對荷塘月色進行了描寫。

1、學生閱讀本段,概括大意,思考作者寫了哪些景物,是如何安排順序的?

明確:本段主要寫月下荷塘美景,分別寫了荷葉、荷花、荷香、荷波、荷韻五個方面。

2、提問:作者是怎樣從這五個方面描繪這月下荷塘美景的:清找出這些句子,展開想象,閱讀品味它的妙處。

運用比喻手法寫出荷葉的風姿。由“出水很高”聯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兩者不僅相似,而且寫出其動態美。

②荷花:“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嫋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運用擬人、比喻的手法。“嫋娜”寫出荷花的飽滿盛開狀,“羞澀”寫荷花含苞待放。這兩個詞本是用來描寫女子嬌美姿態、羞澀神情的,現在用來寫荷花,賦予物以生命力和感情。

這是擬人寫法。接著連用三個比喻(博喻),把荷花比作“一粒粒的明珠”“碧天裡的星星”“剛出浴的美人”從不同角度,分別描繪了淡月輝映下荷花晶瑩剔透的閃光,綠葉襯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閃光,以及荷花不染纖塵的美質。

寫出了荷花的神韻,傾注了作者的主觀感情,可以激發讀者的想象。

③荷香:“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

★通感手法:又名移覺。 把各種感覺(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等)溝通起來,用甲感覺去描寫乙感覺。它往往用形象的語言使感覺轉移,憑藉感受相通,互相映照,以啟發讀者聯想,體味餘韻,用來渲染並深化詩文意境。

此處由嗅覺向聽覺轉移。“屢屢清香”與“渺茫的歌聲”,雖然前者是從嗅覺的角度描述的,後者是從聽覺的角度摩聲的。但是,二者在許多方面有相似之處,如時斷時續,若有若無,清淡縹緲,沁人心脾等。因此,作者通過聯想與想象借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的隱隱約約,清幽淡雅來表現荷香的若有若無,清幽淡雅,烘托出幾分幽雅和寧靜來,不僅揭示了事物的本質特徵,而且創造出一個美好的意境。

★文中還有一例:“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著的名曲。”

這是視覺移植為聽覺,月的光華和陰影,朦朧婆娑,相互映襯,以小提琴演奏的“名曲”的旋律來形容它們的和諧聲響,來表現月光樹影組合的協調,給人一種悠揚、優美,很近肉內的感覺,同時烘托出一種溫馨、幽雅的氛圍,將讀者帶到一種美好的幻景。

④荷波:“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並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運用擬人的手法,寫出微風過處葉花顫動的情狀,既有視覺形象,葉子“有一絲的顫動”化為“一道凝碧的波痕”;又有聽覺形象,風吹花葉的顫動聲音。動靜結合,形象地傳達出荷塘富有生氣的風姿,創造出了清幽恬靜的氛圍。

⑤荷韻:“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

作者把所見與想象結合,“脈脈”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動來表情傳意,這裡用來寫流水,塘水在茂密的荷葉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卻由葉子的“風韻”想象到那葉子下的水“脈脈”有情,真正做到了言有盡而意無窮。

本段綜合運用比喻、擬人、通感等手法,描繪了月下荷塘的美景,這些手法令人浮想聯翩。更絕的是全段不著一個“月”字卻處處有月。請同學們朗讀品味。

第4篇

自讀課文,準確認讀、解釋加點的字(如:1、煤屑路2、蓊蓊鬱鬱3、彌望4、嫋娜5、倩影6、脈脈的流水……)想一想,1927年春夏中國的社會狀況思考:全文寫景狀物的主體部分是哪幾個自然段(以上預習內容可酌情增減,何時檢查也可靈活)

我們對朱自清這個名字並不陌生,國中時學過他的什麼散文名篇?是的,朱自清是一位散文大家,同學們對他的生平經歷還知道些什麼?

教師:是的,朱自清先生由一位小資產階級出身的知識分子鍛鍊成長為“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的著名詩人、作家、學者,經歷了艱難曲折的道路。今天學習他的代表作品《荷塘月色》,從中又看到他在大革命失敗的日子悲憤彷徨的複雜心情和了解他為什麼要在對美好景物的描摹中排遣哀愁的原委。當然,教學重點應放在:作品結構、語言、技法的分析理解上,從而認識本文主旨。

教師啟發指導:以下提供一種示例,其他可從“專項評價”中,從作者行蹤變化看,讓學生提挈每段內容,進行歸納。

第1段 獨遊荷塘的時間、地點和緣由。(心境:“頗不寧靜”)去荷塘

第3段 行在小路時的感受。(追尋清冷、幽僻的環境)觀荷塘

顯然,第1段是“引起”;第2—6段是“主體內容”(寫景狀物);第7—8段由現實而思古,再返現實收束全篇。

從以上結構分析,可體會到全文寫景是為抒情服務,而貫穿全文的是一條,前後心情 變化的思緒線索。情—景—情,這正好像一條經線,而對荷塘景色的描寫猶如一條緯線。

起筆的目的是什麼? 可聯絡撰文時間啟發學生講講有關大革命失敗情況,說明作者思想狀況,弄清他為什麼要寫荷塘月色之美,發思古之幽情。

2、第3段,作者在路上一段抒情獨白(“路上只我一個人……這是獨處的妙處”)此段拋開了寫景,是否偏離了文章的中心呢?拋開了寫景直抒胸臆也反映了作者痛楚心態,蘊含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實際上,這“情”離不開“景”,正是在那幽僻路上,抒發“獨處”之情。

2、答問:第4段依次寫了哪些景物,依怎樣順序寫的?(以此引入新課)

1.按觀察的角度,視線由近及遠,由上而下的空間順序:茂密荷葉→多姿荷花→縷縷荷香→葉.花顫動→流水

抓靜態與動態的結合作者筆下景物都是“動”的,“靜”不過是“動”的瞬間表現。 抓可見與可想的結合,寫出散文神韻。荷葉田田,滿遮塘面,塘水看不到,卻斷定葉下的水“脈脈”有情,這由葉子的“風致”引起的想象。

引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句的比喻特點:

立於微風中嗅那馨香,時有時無;聽那遠處歌聲,時斷實續,溝通了不同類的感官。這也恰恰說明“人在景中”。再引出第5、6段中“通感”的句子,也可引導鑑賞 5、6段中比喻、擬人句。(此環節可採用討論式)

結束對前所提問題的討論,提出關於語言美的思考題,讓同學課下欣賞,並寫一段文字表述自己的理解。(仍可佈置其他作業)

第5篇

1、瞭解作者不滿黑暗現實,嚮往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

2、學習把荷塘和月色作為一個整體進行多角度描寫,以及寓情於景的寫法。

3、掌握散文中常用的藝術手法(疊字、比喻、擬人、通感等)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山──(學生讀),水──,太陽的臉──這是現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散文,很美。今天我們又來學習他的另一篇名作──《荷塘月色》

朱自清,字佩弦,江蘇人,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名作有《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

三、請找出本文最美的段落這是根據學生的思維走勢而定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的點綴著些白花,有嫋娜的開著的,有羞澀的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裡的星星,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彷彿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在劃線處設定熱字,邊講邊開啟畫面。)

3、小結:本段既有全景又有特寫,多角度描繪較全面、具體的體會。

4、品味此處用反芻法,像牛吃草後倒嚼一樣回過頭來細細體會。

疊音詞的廣泛使用:曲曲折折田田亭亭粒粒星星縷縷密密脈脈。

選取不同風格音樂各一段,讓學生判斷哪段最適合配本段文字。

(此為開放式教學,根據文學作品的特點聯絡其它藝術,立體感受,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

①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

② 葉子和花彷彿在牛奶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

③ 塘中的月色並不均勻;但光與影有著和諧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著的名曲。

4、問:這裡寫的是什麼樣的月光,與唐詩《春江花月夜》中表現的月光是否一致?(多媒體顯示《春江花月夜》中有關的詩句)

江流曲折地繞過長滿花草的原野,月光照在鮮花樹木上,好像落了一層霜霰一樣發的,這如霜的月光從空中流下來,人們卻感覺不到它的飄飛,落在江中洲上的白沙上,只是使沙更白,而看不見沙的蹤影,江天一色,淨得連一絲塵埃都沒有,空曠的天宇只有一輪明月噴灑著清輝。)

明確:這裡的月光是朦朧的。《春江花月夜》的月光是皎潔、明亮的。

這兩段描寫的是素淡、朦朧、幽靜的荷塘上的月色,月光下的荷塘。

這裡已完全體現了本課中間開花帶動兩頭的設計思路,也由賞文深入到

明確:因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與當時的社會背景相關連作者想排遣這不寧靜就想起了幽美的荷塘。

2、問:在如此幽靜美妙之處,作者心情是否有所改變?

4、似睡燈光林間現,現出胸間之憂愁,憂愁是我心。

十、欣賞多媒體播放的配樂朗誦《荷塘月色》,進一步體會本文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