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叩問課堂》讀後感2篇 學而不思則罔,感悟課堂之思。

《叩問課堂》是一本引人深思的讀物,作者以自身的教學和研究經驗,深入思考了當前教育領域存在的問題,探討了如何進行教育方式上的革新。這本書不僅是對教育體制的反思,更是對教育本質的思考。

《叩問課堂》讀後感2篇 學而不思則罔,感悟課堂之思。

第1篇

最近,我閱讀了周彬博士的另一本好書《叩問課堂》。淺淺地一看,心情激動;仔細品味又一陣汗顏;認真反思,又有一種無奈的感覺。看完之後,對周彬博士自序中的第一句話有了更深的感悟:“如果遠離課堂,似乎我們無法暢談教育;如果置身課堂,卻又無法直面教育。”

但話又說回來,我們是一線的教師,每天都必須“置身於課堂”,又怎能不“直面教育”!

“置身於課堂”,我們該如何去讓學生喜歡我們的課,喜歡我們所創設的課堂氛圍?或許我們該用博學多識、用旁徵博引去吸引學生;或許我們該用我們的慈愛去贏得學生對我們課堂的愛;或許我們用我們的知識再加上一定的教育教學技巧去吸引學生?

“置身於課堂”,天天面對學生,一屆又一屆,時間久了,我們更習慣於隨意地講那些爛熟於心的教材內容,而對講臺下的一茬又一茬學生熟視無睹。“舊調重彈”、“老調常彈”,必然讓人生厭,別人厭自然導致自己煩,怎麼辦?或許我們該象學生那樣多補補課,充充電,不讓自己的教學資源枯竭?或許我們應該象駕駛員,雖然技術一流,但只要一上路,面對高速路、山路、彎路、滑路,要有不同的應對方法,我們面對不同的學生也應有不同的方法的技巧、甚至教學的要求,可能的話,我們可以減慢“車速”,或許那樣學生會學得更愉快,車子開得更平穩,走過了泥濘,說不定師生齊心協力,教學的效果會驚人。

“置身於課堂”,我們面對的是幾十個學生,幾十雙求知的眼睛。從理論上講他們都想學好,我們也希望他們個個都很強,可現實並不是這樣的,有多少學生就有多少個樣,就有多少種思想,但我們的要求是:做得,爭得第一!於是望著幾十雙眼睛,我們的眼神是不一樣的、心態是不一樣的,對成績好的、成績差的、調皮搗蛋的……我們會用不同的眼神不同的心態去對待他們。他們也是聰明的,對於我們的所說所做,他們是心領神會的,他們在我們的眼神暗示下做著自己該做的事,做著我們“期望”的事……事後想起來,我們真的希望他們那樣嗎?不是的!看來是我們的`要求出差錯了?或許,面對幾十個學生,我們應該讓他們“差異發展”;或許我們的要求應該是:只要你做得更好!那樣學生就會笑了,我們也會笑了。

“置身於課堂”,我們有很多的無奈:我們要進行大考、小考,去折磨學生也折磨我們自己;我們必須把“公開課”當作“作秀”,我們還不得不……由於社會的需要、由於功利的思想深入到學校這塊淨土,我們有許多的“不得不……”

“置身於課堂”我們去《叩問課堂》,真的有許多疑問、許多問題難以直面,不過讀了《叩問課堂》,讓我看到了自己想說又說不出來的問題,想答又答不上的一些問題,更多的是讓我從這些問題中更深地思考我該怎麼做,怎樣才能改變我自己。我想這應該是我的收穫。

《叩問課堂》讀後感2篇 學而不思則罔,感悟課堂之思。 第2張

第2篇

關於教育的書實在是太多了,可是喜歡讀的好書實在是太少了,今天我讀到了一本好書《叩問課堂》,文章處處引人深思,充滿的理性的思考。也許很多語文老師會覺得太理性,其實中國的老師,尤其是我們國小老師缺少的不僅僅是讀書,更缺少的是理性的思考。剛讀了個開頭,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周老師在自序中說:如果遠離課堂,似乎就無法暢談教育;如果置身課堂,卻又無法直面教育。那麼處於一線教師的`我們,是把自己置身課堂,還是讓自己遠離課堂呢?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但在真實的課堂中,我們教師往往搶佔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於是乎課堂變成了以教師為中心,而不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教得累,學生學的辛苦。教師付出多,而學生未必領情。教師要完成教的任務,學生未必能完成學的任務。

當我們埋怨學生笨的時候,其實我們並沒有去研究學生的內心世界,不是因為學生笨,而是因為學生根本沒有參與課堂。

課堂教學中,我們理應成為學生的幫手,但事實上我們沒有當好一個幫手。所謂幫手應該是在學生需要時,隨時出現在他們身邊。我們是配合學生,而不是要學生時時配合我們。我們應引導他們去思考,去完善,去充實,答案讓他們自己去找,結論讓他們自己去總結。

課堂充滿生命活力,什麼好的方法嗎?閱讀《叩問課堂》,似乎就能找到答案。周老師說:課堂不僅僅是教師的臉面,還是學生的臉面,是教師與學生共同的臉面。正因為課堂有著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課堂教學質量的好壞,成為教師能否生存的決定性力量。為了讓課堂教學這張臉有生機,有活力,永葆青春亮麗,我們會想盡辦法去修飾打扮。但僅靠修飾是難以維持的。課堂教學也是如此,課堂教學真正的美是一種和諧美,是一種讓人回味的美。

課堂教學中,真正具有生命活力的是學生,我們把學生不僅僅當學生,我們要把學生當作我們的合作伙伴,更重要的是把學生當成一個個充滿生機活力的獨立個體,引領他們體驗到學習的樂趣,深入課堂,把課堂變成學生的樂園。

認真地研究課堂,我們會發現,課堂上教師付出越多,收效越低。課堂上,我們要創造機會讓學生表達,學生在課堂上是部分參與,還是全員參與,這將直接決定課堂上的效果。

跳出課堂看課堂,讓我們離課堂遠一點,再遠一點,我們就能把課堂看得更加清楚明白。

課堂教學對我們好象永遠都是一個謎,只有不斷走進課堂,研究課堂,不斷去發現問題,直面問題,才能解決問題;同時,又不得不作為一個旁觀者,去審視課堂,思考課堂,方能揭開課堂教學的謎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