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會議紀要寫作素材

  會議紀要寫作素材

主要用於反映黨政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的領導機關開會研究問題、部署工作的情況。其作用是為機關單位開展工作提供明確指導和具體依據。下面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的會議紀要寫作素材資料,提供參考。

會議紀要寫作素材

會議紀要寫作素材一

會議紀要是什麼?

會議紀要是一種記載和傳達會議基本情況或主要精神、議定事項等內容的規定性公文,具有內容的紀實性、表達的要點性、稱謂的特殊性等基本特點。對機關工作人員而言,會議紀要是一種常見的公文文種。

與“會議記錄”有啥區別?簡言之,會議記錄是事務文書而非公文,只是會議情況的原始記錄,當然也是寫好會議紀要的基礎材料;會議紀要則是對會議記錄的歸納和概括,是再加工的過程,來源於但又不同於會議記錄。

啟示:撰寫會議紀要,得堅持“三個必須”,做到“三個弄清”

“三個必須”:必須如實反映會議內容,不能憑空捏造,否則將違反紀實要求;必須圍繞會議成果進行提煉和概括,重點介紹會議成果,切忌流水賬;必須反映集體意志,一般用第三人稱寫,常以“會議”作為表述主體,如“會議認為”“會議指出”“會議強調”“會議要求”等。

“三個弄清”:弄清會議目的,通盤瞭解會議情況;弄清與會各方最終達成了什麼共識;弄清會議相關材料的核心要義。

會議紀要有幾種型別?

機關工作人員日常接觸最多的會議紀要大致有兩種,即辦公會議紀要和專項會議紀要。

辦公會議紀要。又稱日常行政工作會議紀要,主要用於反映黨政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的領導機關開會研究問題、部署工作的情況。其作用是為機關單位開展工作提供明確指導和具體依據。

專項會議紀要。各種交流會、座談會、研討會多屬於這一範疇。主要用於對有關工作的重要方針、政策和理論原則問題進行交流、討論情況進行紀實,給人以深刻啟發,給工作以巨集觀指導。

  三

會議紀要有哪些要素?

會議紀要作為正式公文文種,務必嚴格遵循格式要求和規範體例。就結構而言,主要由標題、正文、結尾和落款幾部分組成。

標題。必須寫明確,不能僅以“會議紀要”為題。主要有以下幾種寫法。

寫法一:會議名稱+文種。如,中共xx縣委常委會會議紀要

寫法二:召開會議的機關+內容+文種。如,xx縣工信局關於企業扭虧為盈工作會議紀要,xx縣委辦關於近期幾項重點工作安排佈置會議紀要

寫法三:會議名稱+紀要內容+文種。如,xx縣工商聯第十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決議事項紀要

寫法四:正副標題。正標題闡述會議主旨和意義,副標題交代會議名稱和文種。如,維護財政制度 加強經濟管理——xx在《xx》座談會上的發言紀要

正文。主要由會議概況、會議的精神與議定事項組成。

組成一:會議概況。這一部分是引子,簡要介紹會議的基本情況,包括會議的時間地點、參會人員和會議主題。

組成二:會議的精神與議定事項。這一部分是重點,分集中概述式、條項式、發言摘錄式3種常見寫法。

集中概述法:多用於小型會議,而且討論的問題相對單一、意見比較統一,寫的篇幅較為短小,主要把會議的基本情況、研究的主要問題、議定的重點事項,用概述方法進行整體闡述和說明。

條項式法:這是最常見的寫法,特點是井然有序,便於理解和記憶;分條分項寫出會議討論的問題和決定的事項。

發言摘錄法:一般小型會議、專業性會議或座談會的紀要會採用這種寫法,按發言順序或內容性質,歸類摘要記錄發言內容,注意不是全文原話盡錄,要摘其要點。

結尾和落款。應嚴格按照黨政機關公文格式要求擬寫。

如何寫好會議紀要?

經驗分享

對剛接觸機關文字工作的朋友來說,寫出高質量的會議紀要不容易,甚至是件頭疼的事情。陳老師在多年的文字工作歷練中總結了五點心得,或許會對大家有所幫助。

心得一:會議準備有必要

做好“五項”準備:瞭解會議議程、熟悉會議檔案、掌握與會人員名單、熟悉會議環境、準備記錄裝置。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說明會前準備是基本前提。

心得二:會中記錄有技巧

把握“四個”要點:精力集中、全神貫注,抓大放小、記錄關鍵詞,多記“臨場發揮”內容,著重記主要領導的總結講話。正所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說明會議記錄是重要過程。

心得三:會後整理講方法

做到“四個”注意:注意條理清晰、注意用語規範、注意忠於原意、注意領導意圖。正所謂“詞不達意半句多”,會後整理是形成會議紀要的核心過程,“產品”成色幾何,這一環節至關重要。

心得四:稽核確認不可少

抓好“三個”流程:自我檢查、反覆修改,報請直屬領導稽核,報請主管領導稽核。正所謂“好文章都是改出來的”,會議紀要須按程式逐級審籤,根據審籤領導的修改意見最終成文。

心得五:閉環執行更重要

堅持“一個”原則:會議紀要簽發不是完結,還應密切跟蹤、常態督導議定事項的落實情況,有交辦就要見實效。

會議紀要寫作素材二

會議紀要是記載傳達會議內容的一種重要公文形式,是領導班子民主決策、集體智慧的書面體現,也是指導和推動工作的依據指南,寫作者必須時刻保持高度的責任感和強烈的事業心,突出“精心、精準、精細、精密”,高質量完成寫作任務,全面、完整、準確反映會議情況。

1.精心準備,心中有數

掌握會議議程。有些單位撰寫紀要和籌辦會議的職能沒有設在同一部門,這就需要紀要寫作人員會前主動聯絡辦會部門,第一時間拿到會議議程,掌握會議主題、參會部門、參會人員、時間地點等資訊,做到手腳不亂。熟悉背景資料。有的會議是之前會議的延續和再部署,關聯性較強,領導開場可能直奔主題,這時就很有必要把之前的會議紀要、背景材料等找出來,熟悉情況,對於全面理解把握本次會議內容會有很大幫助。預習會議材料。一些議題重要的會議,如傳達學習貫徹中央最新精神、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指示批示等,相關部門一般會為領導準備好講話提綱,紀要寫作人員應儘量在會前拿到全部材料,瞭解清楚主要內容,提前進入狀態,做到胸有成竹。

2.精準記錄,膽大心細

要全程參會。充分聽取與會人員發表意見,對討論過程中的邏輯關係有清晰的認識,這是對議定事項進行高質量歸納整理的重要前提。要抓住重點。一些會議持續時間較長,紀要寫作人員難免出現疲憊、注意力無法高度集中等狀況,這時需要集中“優勢兵力”,重點緊盯一把手講話,以及主要副職、主彙報人發言,確保關鍵資訊無一遺漏。要拾零為整。會議中,如果某位與會人員的發言得到主要領導第一時間肯定,說明主要領導非常認可,這類內容需要迅速標在本上,後期整理寫作紀要時注意補充。要標記時碼。在可攜帶錄音裝置的會場作記錄時,當聽到分量重、理論強、舉措實的發言內容時,可以迅速掃一眼錄音時碼,作上標記,後期整理時定向確認,大大節省查詢時間。

要核對人員。一般情況下,會議議程上的參會人員均會到場,但偶爾也會有臨時未到、他人代替等情況,需要紀要寫作人員及時“掃描”現場,確認到會人員,嚴格忠實於會場,在紀要中加以體現。

3.精細整理,穩紮穩打

及時請示補充。在會議時間有限、氣氛熱烈、即興發言多等情況下,領導講話可能會被打斷、改變“軌跡”,或領導意圖未能完整準確地表達出來,對有關事項未予明確,這時需要紀要寫作人員會後及時溝通請示,並對有關表述加以規範提煉,這是完成一份完整紀要不可或缺的環節。語言要實用。會議紀要的精髓在於指導執行,語言應當儘量簡潔、扼要、清晰,少用修飾詞,不講含糊不清、模稜兩可的話,不給具體落實帶來歧義困惑。善於引用批示語。一些會議議題的原始檔案上往往有領導批示語,如果其中提出明確要求,在後期紀要整理過程中應注意合理使用。參考發言稿。有的彙報人會攜帶發言稿,如果認為發言比較重要、參考價值較高,可在會後以適當途徑要到,既省時省力,又能最大程度確保文字精準。虛心請教。整理過程中很可能涉及專業性強、有陌生感又必須要寫的內容和領域,在不違反紀律的前提下,對這類拿不準的表述,可在初稿形成後虛心向分管領導或部門負責人求證,請求幫忙把關,這樣出現事實性錯誤或不專業行文的機率會大大降低。

完善版記。版記一般包括報送物件、印發日期、印發單位等資訊。有的部門、單位負責人可能未被通知參會,但在議題討論過程中,談及了該部門的業務內容,且在後續落實時,確需其參與完成,那就需要把該部門加進分送物件中,以便統一思想、形成合力、系統推進。

認真校對。在報送各級領導審籤前,一定要全面校對,對認為可再修改昇華的地方,認定了就要果斷改,同時對領導職務名字、檔名稱、財務數字等關鍵資訊須重點留意,決不能出現任何錯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最好採用雙人以上校對。

4.精密回顧,嚴絲合縫

仔細比對。會議紀要報審過程中,會逐級經領導審籤修改。紀要起草人員應珍惜各級領導的修改批示,勤於、善於比對初稿與修改稿的差別,體會琢磨領導的用意,特別是著重修改的地方,尤其要注意體會把握。

完善筆記。用記錄本來記錄會議召開的情況,會議過程往往氣氛嚴肅、時間緊張,即使記錄人員下筆速度很快,也難免有內容來不及記錄,紀要發放完成後便是補充記錄本的最佳時機。

整理儲存。記錄本、會議錄音、會議檔案等,是會議的客觀見證者,要特別注意存檔保管,以便隨時查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