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左右說課稿6篇 "探究教學藝術——左右說課稿的技巧與實踐"

左右說課稿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時的必備文稿,它可以幫助教師規範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本文將從左右說課稿的重要性、注意事項等方面進行闡述,幫助教師更好地運用左右說課稿進行教學。

左右說課稿6篇

第1篇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國小一年級數學上冊《左右》。

?左右》是北師大版一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第三課時的內容。

?左右》是前後上下的延續性學習。但認識左右比認識前後上下要困難一些。“左右”的含義及其相對性要具有更強的空間觀念。通過學習,可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以後認識立體圖形建立空間立體感打好基礎,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根據課程標準及本課教材的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以下三個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認識“左右”的位置關係,體會其相對性。

(2)過程與方法目標:在認識“左右”的過程中,培養初步的判斷能力,能夠運用“左右”描述物體的位置,並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根據我班學生的學情特點和本課目標,我將本課的重難點定為:

5、教學難點:體會“左右”的相對性,同時這也是本單元的訓練難點。

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喜歡參與性的活動。知識方面學生在生活中和平日學習中對左右的知識有一定的感官體驗,這些為本課的教學提供了基礎。

本節課強調學生主動參與活動和學習,重視讓學生親身體驗,因此,我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及充分挖掘現場課程資源來啟發學生進行學習,並採用各種有趣的小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一個廣闊、自主的空間中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在觀察與操作中認識和體驗左右。

1、首先,創設一個和諧的學習情境,與學生交流談話,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有的兩隻手,一隻是左手,另一隻是右手,初步感知了左與右,並且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慾望。

2、在學生初步感知“左右”後,以學生原有的經驗出發,開展各種學習活動。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說一說”左右手能做哪些事;“找一找”身上像左右手這樣的好朋友;“做一做”小遊戲,聽口令做動作;“擺一擺”學具等。讓學生在這些簡單而有趣的活動中辨別左右,加深對左邊和右邊的認識。這樣的教學方法靈活多變,學生既感到親切而又不覺得枯燥,樂與參與學習。

3、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與身邊的實際生活相聯絡,“左右”在我們現實生活中處處可見,因此,除了認識和體驗“左右”外,還要引導學生懂得解決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左右”的認識,並且體驗到數學學習與生活的密切聯絡。例如上下樓梯。幫甜甜趙小明的家。

低年級兒童好奇、好動,知識的學習和鞏固應考慮兒童的年齡特徵,因此,學生的學習應以活動為主,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基於學生在生活中已經對“左右”積累了一定的感性經驗,但不一定準確判斷的情況下,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通過說、找、做、擺、看、練的活動,逐漸加深對“左右”的位置關係的認識,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識,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說。是從生活經驗入手,說左右手分別能做哪些事,這是對左右的初步認識。

2、找。是找像左右手這樣的好朋友,這是對左右的進一步瞭解。

3、做。這是聽口令做動手的小遊戲。除了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加深學生區別左與右。

4、擺。通過擺學具,使學生把對左右的認識變成得心應手的知識。

5、看。這是讓學生觀察由於老師的轉動,右手和學生相同變成相反,初步體驗左右的相對性

6、練。達到鞏固認識“左右”的位置關係,培養學生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課文特點,結合我班學生具體的學習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過程設計為以下五個教學環節,

心理學指出,興趣是誘發學生學習動機的強大動力,所以課堂伊始我通過猜謎語這一活動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較為自然的引入新課。首先,我會問學生: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猜對的請舉手。你知道你舉的是哪一隻手嗎?(右手)那麼另一隻手就是(左手)。然後隨著學生的舉手,我引入本課的學習,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對新朋友:左右(板書)。

1.說一說:感知左右。通過讓學生找一找自身的左與右,再摸一摸、說一說,讓學生對左右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右手除了用來舉手發言,還可以做什麼?(拿筷子吃飯、拿筆寫字……)左手呢?(吃飯時用左手拿碗……) 左右手是一對好朋友,能幫我們做很多的事情,找一找自己身上還有這樣的好朋友嗎?(左右眼、左右耳、左右腳……)

2、我說你做。再以聽口令做動作的遊戲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區別左與右。

通過“聽口令擺一擺學具,我再打亂順序重新擺一擺,並說一說、問一問”等環節的設定把操作、觀察與語言表達緊密結合,加深了學生對左右的認識。這樣做既發展了思維,培養了創新意識同時又解決了本課的重點。

4、通過老師舉右手。做操同桌先朝同一個方向做操,再面對面站著做操進而讓學生體驗了左右的相對性,即面對面時左右相反這些活動的設計集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於一體,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難點。

通過幫甜甜找小明的家,滿足了孩子們樂於助人的積極性,使學生知道確定左右要有一個標準,通過組織學生在教室模擬上下樓梯的活動,讓學生觀察、思考、體驗、感悟,使他們進一步明確:方向不同左右就不同,同時對學生進行了安全教育,又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從生活中來又應用到生活中去。

(四)全課小結通過讓學生說說本節課自己的收穫,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對知識的梳理能力。

清晰的板書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我的板書力求做到體現教學的直觀性和數學教學的思想性。我的說課到此為止,謝謝大家。

左右說課稿6篇

第2篇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又離不開數學。低年級的數學本身所涉及的都是一些具體問題,這些具體問題都離不開學生的日常生活。因此,低年級數學教學就應遵循源於生活,寓於生活,且用於生活的理念,給學生一雙“數學的眼睛”,使學生在生活實際中體會到數學的用途。

國家數學課程標準認為:好的數學教學應從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使他們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這足以證明數學來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

“左右”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一年級上冊第60—61頁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前後”、“上下”的位置與順序,理解了位置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左右》是前後上下的延續性學習。但認識左右比認識前後上下要困難一些。“左右”的含義及其相對性要具有更強的空間觀念。它為以後認識立體圖形建立空間立體感打好基礎。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興趣愛好以及認知水平,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知識目標:認識“左右”的位置關係,理解和掌握其相對性。初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同時培養學生遵守交通法規的意識。

2、能力目標:通過有趣的具體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與表達能力,傾聽與交流能力,質疑與評價能力,以及初步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用生活中有關“左右”的情景,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滲透“事物之間相對性”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依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

(1)從生活情景出發,為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創設各種情景,讓學生在具體的情況下體驗左右的位置,會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探索性,使課堂充滿了歡樂的氣氛,學生在愉快的“玩”中鞏固了知識。

(2)聯絡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3)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轉變教師角色,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

(4)練習形式多樣,使學生從多種方式感受物體的位置,同時尋求解決問題的多種辦法。

(5)採用靈活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教學內容是豐富的、生動活潑的。數學教學也應該是靈活多樣的、精彩紛呈的。所以本節課利用多種遊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引導學生積極探索與創新,讓更多的學生對數學的情感與態度達到最高層次。

新課標指出,必須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

(1)聯絡生活實際解決身邊問題,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2)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成功的快樂。

(3)通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和開展小組合作交流活動,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

(4)通過靈活、有趣的遊戲和練習,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尋求解決問題的多種辦法。

新課開始,我利用課賽情境,讓高興的同學舉手。從而引出課題:《左右》。

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舉例說一說常用左右手做哪些事情?

學生舉例的過程,既是教師瞭解學生認知基礎的過程,也就是他們自己熟悉左右的過程。讓學生在自己的身上找一找,看看還有哪些象左右手這樣的好朋友?這樣,利用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中,充分感知自身的左和右,讓他們在各自原有的經驗的基礎上去主動建構知識體系。

通過帶著學生玩“舉右手,抬左腿、摸左耳??”這些“聽口令,做動作”的遊戲,幫助學生藉助身體器官認識並正確分辨左右。在這一環節中,我以實際生活為出發點,選擇學生最熟悉的左手、右手為突破口,藉助身體的器官,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體驗,領會左右的含義,分辨左右的位置關係。通過自主尋找、合作討論、遊戲反饋等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的意識,合作交流的能力,體現了數學學習的自主性與合作性。

讓學生根據老師的敘述擺學具,通過擺的活動,讓學生把身體的左右遷移到生活中來,使學生學會確定物體的左右。在聽老師的敘述的過程中,初步感受如何用語言來敘述物體的左右位置關係。說一說。從左數,橡皮是第幾個?從右數,橡皮是第幾個?通過回答問題,讓學生體會到同樣的東西,按左右不同的方向去數,順序也就不同。

教師與學生面對面,握手,請學生判斷,老師是用右手握手嗎?為什麼?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後,老師與學生同向,證實結論,我們面對面站著,因為方向

相對,用右手握手方向剛好相反。通過質疑、釋疑,讓學生髮現“左右”的相對性。

2、從右數大客車是第5輛,一共有()輛車。(課本61頁練一練第3題)

如果他不走右邊會發生什麼情況呢?(學生自由發言)

走路時我們要注意什麼?(結合內容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小結: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交通規則,我國規定每個公民都靠自己的右邊行走或行車。現在請同學們都靠自己的右邊來回走一走歌謠:同學們,請記住,上下樓梯靠右走,不追逐,不打鬧。走馬路,也靠右,安全第一永記住。

這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你認為自己表現得怎麼樣?

在我們的生活中,認識左右可以給我們提供很多幫助,就讓我們到生活中去體會吧!

第3篇

孩子是認知的主體,但作為大班的幼兒,思維特點以具體形象為主並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其意識、能力還不是很強,尚處於探索的狀態。他們在遊戲的時候,常常會分不清左右,對自己的身體的左右也不是很清楚,為了引導孩子能夠清楚區分左右,特設計此活動,發展幼兒的空間方位知覺和判斷力!

科學活動內容的選擇,既要以幼兒的生活經驗、實際需要、發展能力為基礎,又要根據《綱要》的有關精神。本次活動內容的選擇首先是根據《綱要》對科學領域目標的要求,即“對周圍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能利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科學目標的定位使我們強烈地感到:“數學教育的價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靜態知識的傳授,而是注重兒童情感態度和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他人及環境的積極交流與和諧相處。二是考慮幼兒實際能力和發展需要。本班幼兒對空間方位感知經驗不一樣,為了更好地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在內容的設計上儘可能考慮到寓教於樂中。這樣就能讓幼兒在積極的遊戲活動中體驗數學的樂趣。

在確定活動目標時,我的預設目標從幼兒的實際能力和水平進行考慮的,因此,此次活動的目標我預設為:

1、以自身為中心區分自己身體的左右,分清自己的左邊和右邊,會向左和右移動。

3、初步感知參照物的不同所帶來的左右方向的不同。

本次活動我採用了遊戲法、賞識激勵法等教學法,我介紹這兩種方法。

?綱要》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遊戲是幼兒最喜愛的活動,它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在歡愉的氣氛中參與、體驗、感受學習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因此,活動中我儘可能地將學習的內容轉化為遊戲的形式,如一開始,我就採用與幼兒玩肢體遊戲進行引入,讓幼兒在遊戲中不知不覺中有了“左”、“右”的空間概念經驗。

人需要賞識,作為孩子更不例外。他們常常把教師的賞識看成是對自己的評價,當他們得到賞識時,就覺得自己有進步,能學好,有發展前途,以為自己在教師心目中是好孩子,因而產生自身增值感,增強學習的內部動力。因此在每次的遊戲過程中,教師都以激勵鼓勵的方法請幼兒參與,在參加完遊戲之後有相應的反應,若幼兒有錯也給幼兒改錯的機會,讓幼兒大膽嘗試,但不挫傷孩子的自尊。

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本活動的目標要求,我把此次活動分為四個環節。

?綱要》科學領域目標中指出: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因此,我在本活動第一環節中設計了讓幼兒尋找自己身體左右關係的“好朋友”的遊戲,幼兒玩的慾望一下子被調動起來,幼兒很有興趣,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找到的“好朋友”告訴老師和同伴,這樣,幼兒不僅主動地與同伴交流了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同時也加深了對“左、右”空間方位的認識。

這是鞏固第一環節中接觸到的對左右的區分,讓幼兒一起感知左右。

此環節在設計過程中是讓幼兒在原有對左右的認知水平上有一個提高,落實第二個目標。

此環節是讓幼兒利用所學知識應用到幼兒的生活中去,可以看到幼兒的學習程度如何。

本次活動的引題還是讓幼兒比較感興趣的,在知道了左邊和右邊之後,讓幼兒說一說自己的左邊是誰、右邊是誰時,幼兒的舉手積極性很高。

從目標的把握上,我對第二個目標的把握有所欠缺,在組織過程中,幼兒沒有能掌握相應的知識。對於數學活動主要是源自於生活,運用於生活,對於這一點的滲透也不是很到位。教師自身的語言組織還不夠精煉,需要進一步加強學習,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

第4篇

?左右》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的內容。本課是一個體驗性的活動學習課,目的是使學生在體驗中認識“左右”的位置順序,初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重點是使學生在活動中領會“左右”的意義。難點是 “左右”位置關係及相對性。該課是“前後、上下”的延續性學習,但是在教學上較之前的內容更困難一些,不僅要求教師有高超的課堂駕馭能力,也要求學生具有更強的空間觀念。而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這種空間觀念和對知識體系構建能力則是形成性教學的最終目的。

x老師這節課,讓我印象深刻,其教態自然,語言親切,準備充分,新課程理念領會深刻,把握新教材的能力較強,教學方法得當,營造了一個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縱觀這節課,課堂教學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老師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者,而是一個活動情境的創設者、活動過程的組織者、活動深入的引領者、活動資源的開發者、學生情感的喚醒者,並調動了每一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地參與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努力地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學生始終保持著高昂的學習情緒,切身經歷了“做數學”的全過程,感受了學習數學的快樂,體驗成功的喜悅。充分體現了新課程“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了現代資訊科技的優勢,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本課通過創設多種情境讓學生參與、體驗、表達描述,使學生學會確定物體左右的方法,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我認為她做的比較好的地方有:

1、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作為切入點,創設有效情境。

“數學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上課伊始,吳老師根據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興趣關注點設定了“機器人遊戲”、“擺放書本文具”、“找鄰居”、“猜手遊戲”、“扎頭花”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在遊戲中體驗成功,學會與人交流和自主表達個人見解,在玩中學,並學有所得。通過遊戲,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合諧、愉悅的教學氛圍,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併為學生在其後的自主探究學生做了一個良好的鋪墊。整堂課上,學生髮自內心的喜悅、成功的體驗、思維的張揚以及教師精練、親和、不慍不火的講解構成了一幅歡悅和美的人文畫卷。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教學實踐中也一樣,如何讓學生在學習中由易到難,深化知識體系,並運用到生活實際中一直也是每一位教師希望做到的知行能力的統一。吳老師的教學環節的設計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在完成了匯入新課環節的“擺文具”之後,緊接著出示了一組隨堂小練習:

(3)小練習冊在大練習冊的( )邊,在數學書的( )。

通過練習讓學生從直觀的觀察深華到對方位的抽象概括中來,體現了教學目標的梯次漸進。其後從不同角度為同伴“扎頭花”、給“動物排隊”等活動,讓學生了解到從不同角度看到的“左右”也不相同,體會到“左右”的相對性。教學過程的設計獨到,可圈可點。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與其用教師的灌輸式講解,莫如讓學生自主的說與學。吳老師正是基於這一理念,在課堂中用大量時間,讓學生找身邊同學的位置,與老師握手,判斷手勢的左右位置,讓學生通過獨立觀察,自我猜想,合作交流,驗證結論。充分發掘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耳中聽到終覺淺,覺之此事要躬親”,放手讓學生去做去說,在驗證新知的過程中也發展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本課可謂亮點不斷,精彩不斷,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講解“左右”相對性時,給學生做的一個舉左手轉體的動作,用一個細微的直觀動作讓學生一下就明白了“為什麼我和老師的左右手不一樣”這個教學難點。還有就是在本課最後的總結拓展階段,從學生上下樓梯向右行,適時對學生進行了安全教育,做到了德智結合,提升了本課的內涵。

我認為本課一個不足之處在於,在遊戲情境“動物排隊”活動中,讓學生從前、後兩個角度觀察四隻小動物的“左右”關係時,由於事先沒有對“前、後”兩個位置詳細說明,致使部分學生出現誤判(在圖上看,前後不易分清)。如果把這個活動改為實物擺放,再讓學生上臺站位再來判斷可能效果會更加明顯一些。

第5篇

?左右》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第三課時的內容。

?左右》是前後上下的延續性學習。但認識左右比認識前後上下要困難一些。“左右”的含義及其相對性要具有更強的空間觀念。通過學習,可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以後認識立體圖形建立空間立體感打好基礎,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2)在認識“左右”的過程中,培養初步的判斷能力,能夠運用“左右”描述物體的位置,並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通過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本節課強調學生主動參與活動和學習,重視讓學生親身體驗,因此,我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及充分挖掘現場課程資源來啟發學生進行學習,並採用各種有趣的小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一個廣闊、自主的空間中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在觀察與操作中認識和體驗左右。

1、首先,創設一個生動有趣的遊戲情境,石頭剪子布遊戲讓學生初步感知左右,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有兩隻手,一隻是左手,另一隻是右手,並且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慾望。

2、在學生初步感知“左右”後,以學生原有的經驗出發,開展各種學習活動。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說一說”左右手;“找一找”身上像左右手這樣的好朋友;“做一做”小遊戲,聽口令做動作;“擺一擺”學具等。讓學生在這些簡單而有趣的活動中辨別左右,加深對左邊和右邊的認識。這樣的教學方法靈活多變,學生既感到親切而又不覺得枯燥,樂與參與學習。

3、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與身邊的實際生活相聯絡,“左右”在我們現實生活中處處可見,因此,除了認識和體驗“左右”外,還要引導學生懂得解決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左右”的認識,並且體驗到數學學習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低年級兒童好奇、好動,知識的學習和鞏固應考慮兒童的年齡特徵,因此,學生的學習應以活動為主,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基於學生在生活中已經對“左右”積累了一定的感性經驗,但不一定準確判斷的情況下,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通過說、找、做、擺、看、練的活動,逐漸加深對“左右”的位置關係的認識。

1、說。是從生活經驗入手,說左右手分別能做哪些事,這是對左右的初步認識。

2、找。是找像左右手這樣的好朋友,這是對左右的進一步瞭解。

3、做。這是聽口令做動手的小遊戲。除了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加深學生區別左與右。

4、擺。通過擺學具,使學生把對左右的認識變成得心應手的知識。

6、練。達到鞏固認識“左右”的位置關係,培養學生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本環節的設計目的在於不僅鞏固了上幾節課學習的上下前後,而且激發了孩子的學習情趣,製造了矛盾,讓學生有一種解決問題的慾望。

打亂學具,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小組內議一議,說一說。

(1)同桌同學面對面站著,觀察左手和右手,你發現了什麼?

(2)轉動方向,觀察左邊和右邊的事物,你發現了什麼?

為了讓學生比較深刻地認識物體的左右位置,我把本知識點的切入口放在了學生十分熟悉的生活習慣上。因為學生已經有了這些生活的習慣動作,所以一旦與左右的認識結合起來就容易為學生所理解。我組織學生利用自己身體上的左右開展有趣的遊戲活動,通過遊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在玩中學,在樂中悟。學生在自由輕鬆的課堂氣氛下,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遊戲中。還通過讓學生用“左右”介紹你身邊的同學,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左右的認識,並運用身邊的學習用品進行操作活動,在這個環節中我首先讓學生利用自己手中的學具聽要求來按順序擺一擺,讓學生互相評議擺的是否正確,然後我又根據學生擺學具的順序給學生提出了幾個有代表性的問題,學生回答,之後我放手讓學生自己的去提出問題,由學生來解答。讓學生自己提問題,這樣學生就能夠用語言描述出這些物體的左右位置關係。還能培養孩子的問題意識。在這一環節中真正體現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從課堂的反饋來看,學生對遊戲活動比較感興趣,參與性強,情感體驗積極,對教學目標的完成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a、師:停車場的管理員聽說你們學會了新知識,想請大家幫忙解決一個問題,看看是什麼吧。

b、出示掛圖:從右邊數大客車是第5輛,一共有()輛車。

a、找同學到前面靠右側通行,再現下課上下樓的情景。

b、找兩組組同學表演右側通行上下樓梯。(相對)提問:他們是靠右側通行嗎?

e、小結:我們不僅僅上下樓梯時要靠右邊走,在馬路上行走時也要像這些小朋友一樣靠右邊走。遵守交通規則,注意安全。

本環節我沒有按照教材上的練習(出示掛圖)去處理,而是再現下課上下樓的情景,讓學生親自到前邊走一走,進一步感知左右的相對性。因為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這樣不僅突出了重點,同時也在遊戲的情境中突破了難點。

第6篇

?左右》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位置與順序”第三課時的內容。

?左右》是前後上下的延續性學習。但認識左右比認識前後上下要困難一些。“左右”的含義及其相對性要具有更強的空間觀念。通過學習,可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以後認識立體圖形建立空間立體感打好基礎,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2)在認識“左右”的過程中,培養初步的判斷能力,能夠運用“左右”描述物體的位置,並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通過生動有趣的數學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本節課強調學生主動參與活動和學習,重視讓學生親身體驗,因此,我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及充分挖掘現場課程資源來啟發學生進行學習,並採用各種有趣的小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一個廣闊、自主的空間中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在觀察與操作中認識和體驗左右。

1、首先,創設一個和諧的學習情境,與學生交流談話,讓學生認識到自己有的兩隻手,一隻是左手,另一隻是右手,初步感知了左與右,並且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慾望。

2、在學生初步感知“左右”後,以學生原有的經驗出發,開展各種學習活動。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說一說”左右手能做哪些事;“找一找”身上像左右手這樣的好朋友;“做一做”小遊戲,聽口令做動作;“擺一擺”學具等。讓學生在這些簡單而有趣的活動中辨別左右,加深對左邊和右邊的認識。這樣的教學方法靈活多變,學生既感到親切而又不覺得枯燥,樂與參與學習。

3、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與身邊的實際生活相聯絡,“左右”在我們現實生活中處處可見,因此,除了認識和體驗“左右”外,還要引導學生懂得解決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左右”的認識,並且體驗到數學學習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低年級兒童好奇、好動,知識的學習和鞏固應考慮兒童的年齡特徵,因此,學生的學習應以活動為主,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基於學生在生活中已經對“左右”積累了一定的感性經驗,但不一定準確判斷的情況下,我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通過說、找、做、擺、看、練的活動,逐漸加深對“左右”的位置關係的認識。

1、說。是從生活經驗入手,說左右手分別能做哪些事,這是對左右的初步認識。

2、找。是找像左右手這樣的好朋友,這是對左右的進一步瞭解。

3、做。這是聽口令做動手的小遊戲。除了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加深學生區別左與右。

4、擺。通過擺學具,使學生把對左右的認識變成得心應手的知識。

5、看。這是讓學生觀察由於他們的轉動,右邊事物的不同,初步體驗左右的相對性。

6、練。達到鞏固認識“左右”的位置關係,培養學生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1、談話:同學們,淘氣和笑笑他們平時可喜歡玩遊戲了,你們喜歡嗎?喜歡的請舉手。你知道你舉的是哪一隻手嗎?(右手)那麼另一隻手就是(左手)。

(1)右手除了用來舉手發言,還可以做什麼?(拿筷子吃飯、拿筆寫字……)左手呢?(吃飯時用左手拿碗……)

(2)左右手是一對好朋友,能幫我們做很多的事情,找一找自己身上還有這樣的好朋友嗎?(左右眼、左右耳、左右腳……)

(1)動一動:張開你的左手搖一搖,張開你的右手搖一搖;伸出你的左手向左轉一圈,伸出你的右手向右轉一圈。

(2)聽口令做動作:左手摸摸左耳,右手摸摸右耳,跺跺你的左腳,跺跺你的右腳,左手拍拍右肩,右手拍拍左肩……

(1)動手擺:鉛筆在最左邊;小刀在最右邊;文具盒在中間;橡皮在文具盒的左邊,鉛筆的右邊;尺子在小刀的左邊,文具盒的右邊。

(2)說一說:從左數,橡皮是第幾個?從右數,橡皮是第幾個?尺子的左邊有什麼?右邊呢?

(3)打亂學具,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小組內議一議,說一說。

(1)同桌同學面對面站著,觀察左手和右手,你發現了什麼?

(2)轉動方向,觀察左邊和右邊的事物,你發現了什麼?

師:這位小朋友遇到了一個難題,你們能幫助他解決嗎?這位小朋友想到小明家玩,可他只記得上樓左拐是小明家,小明住在幾號房呢?

a、師:停車場的管理員聽說你們學會了新知識,想請大家幫忙解決一個問題,看看是什麼吧。

b、出示掛圖:從右邊數大客車是第5輛,一共有()輛車。

d、小結:我們不僅僅上下樓梯時要靠右邊走,在馬路上行走時也要像這些小朋友一樣靠右邊走。遵守交通規則,注意安全。

同學們回家後,看一看你們家左右兩邊分別是誰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