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11篇 探究語文教學:我的經驗與體會

語文教學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培養學生的敏感性和表達能力。本編輯通過多年的教學探索,總結了一些語文教學心得體會,希望能夠與大家分享。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11篇 探究語文教學:我的經驗與體會

第1篇

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取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尊重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和選取,是課程改革倡導的新觀念。長期以來,以教師為中心,以知識傳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方式,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被動理解式的學習,嚴重束縛了學生自主學習潛力的培養。因此,讓新觀念、新方法走進國小語文課堂,是我們的必然選取。那麼,在語文教學中應體現哪些新的教學觀念呢?

1.教學的開放性。語文教學的開放性是指開發和利用語文教育資源,構建語文教學的大課堂。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不同資料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活動。教學的開放性應體此刻:一是學習空間的開放。學生的學習不再受教室的限制,大自然和社會生活、圖書館、因特網等也應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課堂,讓學生在實踐中積累語文知識,構成語文潛力。二是學習資料的開放。要打破封閉的學科知識體系,學生和教師都有自主選取學習資料的權利,對教材的資料可根據實際進行改換、增刪,使學生從豐富的教學資源中獲取語文知識。

語文教學應注重課程的整合,有機滲透數學、音樂、美術、自然等方面的知識資料,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三是學習方式的開放。要改變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的理解式學習方式,要指導學生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幫忙學生設計恰當的學習活動,選取不同的學習方式,如觀察、實踐、調查、實驗、模仿、體驗等,讓學生自主探索,從而在教師的指導幫忙下,構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獲得語文素養。

2.教學的民主性。語文教學的民主性是指在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民主、和諧的氛圍,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指導學生學會學習的一種現代教學過程。體此刻教學實踐中的民主性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教師的主角發生改變,由教學的中心和主宰變為服務於學生髮展的地位,成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交往意味著人人蔘與,意味著平等對話,教學轉成一種動態的、發展的、富有創造性的人際交往活動。因此,教學應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援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二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作用在於指導學生構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學中要給學生研究、發現、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重視展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研究和發現的成果。要注意開啟學生的內心世界,課堂上不要有這樣或那樣的清規戒律,讓學生自主選取學習的形式和資料,善於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和體驗,愉快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3.教學的合作性。語文教學的合作性是指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以小組為主體而進行的一種旨在促進學生主體發展的教學活動。它以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來實現解決問題的目的。生生互動的形式,凝聚了群眾的智慧,“人人教我,我教人人”,有利於優勢互補,縮小個體差異;教學的合作性主要表此刻:以討論的形式研討教師或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生在討論中一般要——“傾聽”: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對別人的意見進行評價和補充;“協作”:用自己擅長的形式(如讀、畫、唱、演等)展示問題的解決過程;“分享”:讓每個人獲得成功的體驗,並從中反思自己的學習行為。其他語文實踐中的合作會更加充分和自由,學生能夠自由選取合作伙伴,就共同關注的問題進行研究。這個夥伴能夠是老師、同學、家長以及其他任何人,合作物件的廣泛性,有利於學生開闊視野,學會與人相處。

4.教學的過程性。語文教學的過程性是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和思維方式等。學生的學習結果不必須是具體、有形的成品,可能是提出一種見解,產生一個方案,策劃一項活動,注重在學習體驗的過程中,學習者對所學的資料有所選取、決定、解釋、運用,從而有所發現。語文教學的全過程,應是全體學生積累參與學習的過程。

學生的年齡、知識積累和個性特點,決定了其學習品質的差異性、因此,反映在學習結果上差異肯定是存在的,不管學生的差異有多大,只要是用心參與了學習研究的過程,都要給以肯定和鼓勵。承認差異就是尊重學生的學習過程。體現語文教學的過程性,就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讓學生邊讀邊思,領悟語言表達之精妙,獲得情感體驗之愉悅。給學生討論交流的時間,討論交流的形式能夠多種多樣,或同桌研究,或分組討論,或自由組合交流,以期到達人人蔘與、各抒己見的目的;給學生質疑問難的時間,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並尋求解決的途徑。教學過程中體現新的學生觀和質量觀,是對以往注重學習結果而忽視過程的評價觀念的挑戰。

5.教學的探究性。探究是最能體現人之本性和人之力量的心智活動,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一種基本方式。語文教學的探究性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透過自主探索式的學習研究活動,在攝取已有知識或經驗的基礎上,經過同化、組合和探究,獲得新的知識、潛力和態度的教學活動。作為一種學習方式,探究旨在在體驗過程中敏銳地捕捉問題,緊緊地追問、探索問題的結果。語文教學中探究的領域十分廣泛,能夠是文章的思想、資料,也能夠是詞句之美,景色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也能夠是學生感悟學習方法的過程,獲得內心體驗的過程。“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凡是學生產生疑問的,都能夠作為探究的物件。兒童的思維和認知具有獨特的視角,不同生活經歷、個性特點的孩子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教師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應加以鼓勵,承認差異,不搞統一標準。另外,探究更重要的還不是結果,而是探究過程本身。要探究的不僅僅有思想資料,更有方法、情感、態度等;這些探究都能夠是深層次的,是更有探究價值、也更容易激發學生探究興趣的。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11篇 探究語文教學:我的經驗與體會 第2張

第2篇

2月25日在縣教委組織下,我有幸到固隆國小觀摩學習,此行上午我聽了李沁陽老師的一節語文課《只撿兒童多處行》,並參與評課交流,課改研討。下午聽了張江霞老師《讓評價與課改齊飛》的講座,經過一天的學習給我很深的觸動,感受甚深,不虛此行,收穫很大。非常感謝縣教委給我們提供的此次學習機會。下面我就來談一談本人的感受。

激情課堂,我心飛揚。我聽了一節語文課,這節課讓看到了我想看到的課堂,課堂上學生自主參與,積極合作探究,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課堂上僅僅扮演的是一個導演的作用。學案設計巧妙,學習目標簡潔明瞭,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中緊緊圍繞“學習目標”設計學習問題,針對性很強。自主學習問題比較容易,一般學生自己就能夠完成,這節課學生學習主動性強,人人蔘與,看不到一個遊離於課堂之外的學生,這種學習氛圍讓我們這些聽課的教師也無形中也被融入到課堂之中,隨著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漫步在知識的海洋。

精彩的講座,引發無盡的思考。張江霞老師由上學期期末考試試卷及成績進行了深度分析,把存在的問題一一列出,真真正正的說到了我們平時教學中的許多不足和誤區,究其根源,我個人認為,還

是對課標精神不瞭解,對階段性目標不明確。“教什麼”“怎麼教”“教到什麼程度”這是我們應該好好研究思考的。

總之,此次去聽觀摩課讓我收穫很多,讓我學習的地方也很多。我要結合自己的實際環境,實際的學生,學生現有的水平,借鑑別人的經驗,形成自己的方案,腳踏實地,持之以恆的去做,讓課改真正融入課堂,讓課堂從此變得真、善、美。

第3篇

當孩子們滿懷信心的把他們的作文字交上來的時候,我看著他們一雙雙純潔的眼睛,總想給每個孩子的作文給予最恰如其分的評價。一個教師的作文評語如果給得好的話既能指導孩子們的作文水平也能提高他們的作文興趣。我一直在思考怎麼樣做好作文的評語工作?我想無非作好以下幾點:

其一,標準因訓練目的而異。一篇作文在表情達意,用詞造句等方面的好壞是有一定標準的,但這個標準可以因訓練目的不同而靈活掌握。如看圖寫話練習,只要學生把圖中主要的意思寫出來了,順序清楚,語句通順,就可以算作好文章;寫一個人,能寫出他在外貌、語言、動作、心理上的基本特點,寫一處景物,能寫出它的層次、特色,也該是好文章;同樣,寫一次活動,能把主要過程記下來;寫一個場面,能把主要情景寫出來;寫記敘文,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都很完整;寫說明文,說明順序清楚,說明物件描述準確;寫日記、書信格式正確,真實可信……都應給予鼓勵和肯定。下面是我給作文《第一次做家務》寫的一段評語:第一次獨自做飯,免不了要手忙腳亂。按照做飯的先後順序,作者依次寫了淘米、煲飯、炒菜的全過程。因為經驗不足,就要格外細心;越細心,就越慌神兒。好在小作者挺機靈,關鍵時刻能急中生智,轉危為安。作者抓住了squo;第一次squo;做飯的特點,文字不多;卻寫得小有波瀾。別看小作者做飯時手忙腳亂,文章可寫得步驟清楚。這段評語從說明文的訓練目的出發,著眼於所評作文是否圓滿地完成了寫作說明文的要求,如過程是否完整,順序是否清晰,標題中的第一次是否充分體現出來了……這樣,就使學生了解了自己的文章在什麼方面達到了老師提出的訓練目標,從而進一步努力。

其二,角度因文而異。一篇作文的長處或短處在作文要素的各個方面表現是不均衡的,作文評語應該從什麼角度入手,關係到能否對學生的作文作出公正評價的問題,因為一篇作文,尤其是一篇優秀作文,其優秀之處都各有不同,這就要求教師寫評語時能選擇恰當的角度,抓住文章的突出之處。如《小精靈》一文的評語:偉偉可真是當之無愧的squo;小精靈squo;呀!瞧他那雙飽滿的天庭下烏黑的大眼睛,瞧他趁人不備乾的那些squo;壞事squo;,瞧他捱打告饒時甜甜的嘴巴,瞧他吃飯時與squo;小夥伴們有福同享的squo;慷慨squo;,瞧他以外婆的絕招squo;反擊squo;外婆時的狡猾,無不透著淘氣、頑皮和聰明。文章在記敘外婆squo;哄squo;偉偉愛惜糧食的過程中,從語言、動作、表情、外貌等多方面選取細節,按照一個4歲男孩的特點,生動地作了刻劃,使偉偉活生生一個小精靈躍然紙上。雖然他還不懂事,但卻很可愛。再看作文《我是司令你是兵》的評語:如果沒有異想天開,童年也就不會色彩斑斕了。換一個角度體會一下指揮別人的威風,換一種活法體驗一下辛苦和艱苦的滋味,不僅是一種樂事,還是一件好事。文中squo;司令squo;和squo;小兵squo;的語言和動作既是squo;兵squo;的,又是squo;孩子氣squo;的,兩個孩子那副煞有介事、儼然真為司令真為兵的神氣勁兒,令人忍俊不禁,由不得讚歎作者描寫的活潑。同是寫人的作文,前一篇作文側重寫偉偉的真實活動,後一篇作文側重寫兩個孩子的真實想像。作文評語的角度也有所不同,前一篇評語著重評人物描寫的是否生動,後者著重評作者獨特的體驗和想像。

其三,語氣因人而異。作文評語的接受物件是學生,學生能否和樂於接受並受到啟示,是檢驗教師評語寫的是否合格的尺度。學生的年齡、心理、性別、經歷不同,寫出的文章也會風格各異,這就需要教師變化各種語氣,寫出能讓學生心服口服的評語來,這樣才能充分發揮作文評語的指導作用。好的作文評語也該是一段短小精悍的文字,讓學生有所收穫,與學生有所溝通,互相理解,同時又賞心悅目,那種生硬、呆板、千篇一律、放之四海皆用的評語只能引起學生的厭倦和反感。請看作文《月亮娃娃》的評語:周智瑩小朋友真幸運,她能有個squo;月亮娃娃squo;。她太喜愛這個娃娃了,所以對它觀察得很細緻。她是按這樣的順序來觀察並描寫的:藍天arr;星星arr;月亮arr;小男孩和小女孩arr;可愛的小花貓。寫一個靜物比較容易,要把靜物寫得生動而又具體就不那麼容易了。周智瑩小朋友恰恰做到了這一點:她不僅寫了這個靜物各部分的顏色、大概樣子,還寫出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服飾和姿態,最後還寫出了自己的聯想,字裡行間流露出對爸爸送給自己的這份禮物的喜愛之情。這樣的評語不僅指出所評作文的內容和寫法上的特點,而且表達了對一個小女孩真摯的理解,語氣是那樣親切、溫和,像老師,更像媽媽。再看一段為《給姑媽的一封信》寫的評語:沈思同學在給姑媽的這封信裡,記敘了家裡發生的一件大事——爺爺給她找了位新奶奶。她明知道這應該是件喜事,可是自己卻squo;怎麼也高興不起來squo;,原因是她太愛自己的親奶奶了。沈思同學,你不是也很敬愛爺爺嗎?你不是也希望爺爺晚年幸福快樂嗎?那麼請你在心裡給新奶奶留個位置,像愛親奶奶那樣去愛新奶奶吧!全信感情真摯,語言流暢得體,格式正確無誤。初學寫信的同學能把信寫得這樣好,是很不錯的。這樣的評語,語氣更像談心,從寫作的角度看,談心也是一種在內容上對學生進行寫作指導的方式,而且是一種很好的方式。

無論怎樣,語文教師都要重視作文評語的寫作,對教師來說三言兩語、信手拈來的作文評語,對學生可是字字重千斤,直接影響到他們的作文甚至做人,所以,必須字斟句酌.

第4篇

讓我們一齊成長,讓我們一齊工作,讓我們一齊快樂......半年的頂崗實習生活,對語文教學初步有幾點理解,期望和各位同學共同探討。

我們要上好一節語文課,務必課前鑽研教材、查閱資料、瞭解教育物件。反思教中得失並寫好教學後記,工作日誌。教學後記是教師在教完一課時後的心得體會,從教學後記能夠觀出我們在教學時的優點是什麼值得改善的地方在哪裡教師在明確了自己教學過程中的優缺點後,就會自然的反思自己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就應注重什麼摒棄什麼因為我們在反思中得到了成長,在反思中得到提高。所以,寫好教學後記是必要的,工作日誌。它對我們研究教學有很大的幫忙。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教"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引導作用。所以我們教師的教學資料就應根據學生的具體狀況來決定,不能一味地憑主觀感受去設計教學資料,我們教師就應是為學生服務的,如果我們的教學脫離了學生的學習實際,那麼學生就會對咱們的教學資料失去興趣,從而大大打擊他們的學習用心性。學生沒有了學習用心性,何談學習成績的提高潛力的發展呢

思想交流能夠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人與人之間的一切都源於交流,只有交流方可密切人際關係。實習中不難發現,在校園中個性是國中的學生,教師是學生的指路明燈;是學生最信任的人;是學生最為依靠的人。學生的思想發展方向大多取決於教師,如果教師能夠給予學生良好的引導和幫忙,學生的思想就可能會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我們教師只有時刻關注學生、懂得學生,不時與他們入行思想交流和心靈碰觸,做他們的良師益友,才可能實現師生關係的真正和諧與平等。

第5篇

雖然我從事語文教學工作只有短短兩年的時間,但是我卻深深的感受到語文教學不僅僅是一門科學,同時也是一門藝術。如何上好一堂語文課了,這時每位語文老師都需要仔細思索的,我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設計好教學導語。導語是新課的引子,是教學一篇新課文的開場白,一段精彩的導語是一節課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因此,導語設計是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那如何才能設計好課堂教學的導語呢?

1、根據不同課文型別設計不同的形式,設計時並要圍繞教學資料,學習目標來構思,突出教學重點,避免華而不實,偏離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簡明、概括。導語應力求做到以少勝多,言簡意賅,用一段簡明的導語,抓住課文內涵的要點實質和學習材料的核心資料,有利於概括教學的主要資料,使學生簡單掌握有關知識。

3、要生動、有感染力。充滿色彩的生動的導語,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能感染學生,調動學生去領略課文的風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氣氛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其知識,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響學生情感、制約課堂氣氛的關鍵要素。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要“嚴”不能放任自流。當然,“嚴”也不能嚴得過度,以免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壓力。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有“激情”,教師每上一堂課前應以滿腔熱情的用心狀態,將知識技能傳遞給學生,使學生的心隨著教師的情感而奔騰澎湃。只要我們從內心深處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和愛護學生,用心主動地創造條件,讓學生從中潛移默化地受到薰陶和感染,良好的課堂氣氛自會構成,從而到達預期的教學效果.

米開朗基羅在被視為平常的大理石中發現“大衛”,牛頓在蘋果落地後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卞和在執著信念中發現和氏璧。要想讓學生能發現美,除非培養他們善於觀察的眼睛。

“一花一世界,一鳥一天堂”,運用自己眼睛感知生活中真善美。那裡有母親的呵護,朋友的問候,老師的關心,一絲一縷中都寓含濃濃深情。

朱自清在《背影》中發現濃濃的父愛,冰心在《繁星》《春水》中感受到愛的溫馨。

要從身邊瑣碎生活小事中引導學生去發現美,感知美。從花的香、草的綠中體味自然,從陽光的明媚感受到生活的快活,從絢麗多彩中感受到生命的豐富。

感覺於世界豐富多彩,體會生活絢麗繽紛,要能學會思考。創造人的是自然,啟迪和教育人的卻是社會。要能感動於社會中事、物、人,並且能激盪內心的揚善溢美的思想情感。

學會因事悟理、由情至理,上升到對生命好處感悟,對生活哲理思考,提升人文精神的深刻思考,探究生活的真諦。

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我們生存的環境變得愈來愈惡化,矛盾愈來愈尖銳,競爭愈來愈激烈,節奏愈來愈緊張,人際關係愈來愈複雜。這一切,都給人,也給學生造成極大的心理負擔。在這種狀況下,良好的心理素質就顯得極為重要。

1、要寬容,我們的教育物件是一群孩子,不斤斤計較他們的過錯,更不能和自己的學生鬥氣,如果老師能寬容他們,能喚回學生內心深處善良的本性,學生會更快的改正錯誤。

2、要調控自己的情緒,做好學生的表率。我們不能在自己情緒好,工作順利時,就對學生和藹可親;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或者自己心境不佳,情緒低落時,就把不愉快的情緒發洩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自己的出氣筒。這種對學生忽冷忽熱的態度傷害了學生的自尊,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學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師要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做到不把情緒帶進課堂,無論發生了什麼事情,都要努力使自己微笑著應對學生,始終對學生熱情、耐心。

第6篇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於教育,作為新時代的教育人,我們揹負著歷史的重託和社會的期望。“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教師,在十幾年的教學生涯中,我不斷探索,不能說構成了一套理論,但也積累了一點經驗,供大家商榷。

常言說,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月有圓缺,學有遲速。學生的差異性必然存在。教育家韓鳳珍說過:“難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強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計地保護孩子最寶貴的東西——自尊心”。

優秀的學生有他紮實的基本功,有他超人的智慧,甚至還有獨道的學習方法,基於這些優越的條件,我要求學生擁有的是雄心壯志,要定下更遠更高的目標,沒有,只有更好。李倩和王歡是極具語文天賦的兩位女生,她們的語文學習興趣濃厚,文筆優美,閱讀鑑賞及審美潛力都很強,在平時的教學中,我老是給她們灌輸要爭第一,要考高分,要有向前闖的勇氣和決心,因此,在三年的每次考試中,她們都能考出100分甚至是105分以上的高分,我相信她們的語文潛力是少人能及的。

中等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總是吊在中間,因而好多易滿足的同學也就樂於呆在這個位置,平平而過,懶懶散散,消極地對待自己的成績。針對這種心理,我給中等生的是信心,我鼓勵他們透過努力還可往上一些,我把他們歸為中上等,意思是有可能上升趨勢,因而好多學生恢復了信心,他們努力趕超,擴大了優生的範圍。比如範兵兵、鄒霞、張小勇等原先成績平平,但到了九年級以至會考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在一個優秀教師的眼中,校園中就應沒有“差生”,只有學有困難的學生。我尊重這類學生。努力激發他們的上進心,“我並不比別人差”,“我還有優於別人的長處”。有個叫李雷的同學,學習上一竅不通,但他會些小發明,因此我常常在課堂上擠出一些時間,讓他表演,獲得大家稱讚,還有一位王華同學,學習極差,但他常常出其不意地回答出我的一些難題(也許是偶然),但我就趁此機會大肆渲染,鼓勵他,促使他上進。這樣,這些所謂的差生有了一點學的甜頭,也就多了一點學習的勁頭了。

常言道,嚴是愛,鬆是害。我對學生要求嚴格,愈是好生,我更是當面說壞話,背後說好話。在我的班上,優生沒有趾高氣揚的神態和養尊處優的病態,因為他們跟所有同學是同等的,有時甚至更苛刻些。陳果同學曾因少做一道閱讀題在全班同學面前作檢討,黃欣同學因寫錯一個字而被罰寫一百遍,劉鈺同學因重理輕文被罰向全班同學做思想剖析等,這些同學因為受到了嚴厲的“懲罰”而改正了自己的壞習慣,經過努力在語文會考中都取得了100多分的高分。

在我所教的兩個班級中,有這樣一類女生,語文成績較好,但理科成績弱,總名次總是上不去,因而也沒了位置,失去了信心。我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於是我找她們談心,肯定她們的長處,教會她們協調各科的關係,樹立她們單科精品意識。

武三平是一個眾所周知的差生,但我對他採取了包容的態度,允許他課堂上犯一點點小錯誤,如聽課走神,作業做不完等,但我並沒放棄他的求知,上課要求他抄課文、練字,45分鐘並不白白浪費。這個孩子儘管成績差,但國中三年以至到九年級畢業時從沒拖欠過作業,並且還常常給老師推薦作文書,其實也是一個可愛的學生。

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世界。”因此,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創造者。

我通常上課的進度不快,我的每堂課要能使每個同學聽懂,每個同學有所得。

在提問中我因勢利導,難題拋給優生,而易題留給了中下等同學,這樣優生感覺有挑戰性,而差生也不會因答不上而尷尬,失去學習的信心。

培優補低是落實的重點,對待優生我填充他們課堂上的飢餓感進行拔高訓練,比如寫作技巧的指導,閱讀的綜合潛力的提高,讓這類學生真正優起來,而對於低生則注重基礎的訓練,有關語文知識,學習方法,淺易的閱讀等到達一個鞏固過程,這樣因地制宜,適得其所。

我把閱讀和語言積累稱之為常規訓練,星期一至星期五每一天選一篇文章,做閱讀題4—5個,每一天讀一篇佳作,做語言積累(資料概括、選材、構思、精彩語段品析,讀後的啟示五項資料)這兩項訓練每一天必做,三年沒斷。因而我的課堂下課時少了一個佈置作業環節因為同學已習慣每一天的工作,不必多此一言,當哪天我說常規訓練暫停,就意味著有新的資料。三年來,大部分同學完成了六本閱讀資料500多篇閱讀訓練和500多篇佳作積累。

七年級學年我注重培養學生語文學習習慣,以口頭語言表達和練筆為主。課前五分鐘說話訓練是每節語文課的序曲,每位同學不定資料輪流坐莊,遇到不敢說話冷場的同學,下面的同學或掌場不斷鼓勵他(她),或帶給資料幫忙他(她),這樣下來,班上的同學都能在公共場所流利的說話,記得蘇娜剛入校時,每提一次問,她都要哭鼻子不敢回答,透過一學期的訓練,課堂上主動回答問題最踴躍的都是她了。

每一天的練筆訓練也是七年級同學的必修課,練筆不同於國小的日記,而是把當天你最感受最深的事記下來,你最想說的話寫下來,你的煩惱委曲傾訴出來,你的喜悅快樂抒發出來。同學們有了可寫的資料,寫作興趣自然濃烈,而且我不定文體,不限篇幅,甚至有保密不公開也不強求,所以同學們有了非寫不可的慾望,每一天的練筆我必改。在評改中與同學談心,交流學習經驗,暢談人生哲理,因而好多同學把我的點評視為珍寶,常常琢磨、品味、自賞,顏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透過這樣的訓練,我班的同學養成了練筆的習慣,應對作文從不厭棄,甚至把寫作當成了一種樂趣。

八年級學年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分析潛力。具體措施在課堂教學中,每一篇課文,我首先讓學生自讀,自己感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回答問題,然後交流,我透過對學生的問題歸類,整理出一套出題、答題的規範體系。比如三種不同文體回答哪類題目需用怎樣不同的套語,然後具體資料具體擴充套件,這樣同學既掌握了做閱讀題的技巧,又組織了規範的答題語言,因而得分率較高。

九年級學年我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閱讀寫作同步進行,我往往把一篇文質優美的閱讀材料又當作作文範文來講,講它的構思,講它的立意,講它的語言,講它的好處啟示。這樣在學生眼中,一篇範文不僅僅供閱讀,還可在寫作上借鑑,到達一材兩用的目的,這一年學生的作文我從深度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學生的作文範文來源於《讀者》、《散文選刊》等,而非普通的作文選。

考後善於總結,是最成功的學習方法。我規定同學準備一個成績分析本,每次考試後學生作成績分析,分試題列表得分狀況,答分原因,今年的發展目標等,這樣歷次考試作比較,個性在九年級學年每次月考後,同學們分析得十分認真細緻,找問題查原因,落到實處,學生的每一階段的學習都會上升一個新臺階。

儘管我不是骨幹教師,但我得到了學生的愛戴,我不是名教師,但得到了社會的信任,這也是我為人師的安慰和引以為豪之處吧。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做一個受學生愛戴和社會信任的老師,無愧於“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個崇高的稱號。

第7篇

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形式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的多媒體技術給傳

統教育帶來巨大影響,它改變了千百年來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傳統教學手段。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引入多媒體,可使學生手、眼、耳並用,使學生有新穎感、驚奇感、獨特感、直觀感,能喚起學生的“情緒”和激發他們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優化課堂結構,減輕教師煩瑣的勞動.下面我就談談自己運用多媒體教學的感受。

教學過程,實際上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認識過程。學生是認識的主體,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只能在主體自己相應的積極自覺活動中才能形成。多媒體課堂教學模式,由於利用了現代的聲、電創造出一種形象、直觀的現代氛圍,使語言教學從單調的文字描述中解放出來,在學生面前展現的是文字、語音、形象、色彩這一新奇的美,這種美感會吸引學生注意力,從而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培養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是新課標中新列入的教學任務。

因材施教或個性化教學是我們不斷追求的一種教學狀態,但在傳統的班級授課中,教師不可能完全顧及幾十個學生的不同情況,即便人們探索出分層教學,差異教學等教學方式,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改進,難以做到適合每一個學生。然而計算機網路可以實現對學生個性化的較全面的關照,學生能從課件中選擇適合自己特點的教學服

務,計算機網路的便捷可以使學生得到適合的教師指導和同伴交流。

新課標明確指出:中學英語教學的目的是“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像能力和創新精神”。眾所周知,在諸多能力素質中,創造思維能力是促成其他能力形成的核心機制。 而多媒體教學模式,由於能全方位地、多元化地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動覺,多層地啟發學生、引導思維、拓寬思維境界、引發發散性思維,使思維的廣闊性、深刻性、敏捷性等方面得到訓練,從而發展了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出良好的學生素質,達到教育的最終目標。

學生上多媒體課會比較興奮,上課時可能只帶一本書,聽教師講,看老師做,這樣多媒體課對於他們來說成了純粹的娛樂,缺乏主動學習主動記錄的意識。經過長時間的研究表明,記筆記不僅可以控制學生的注意,促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而且有助於學生髮現新舊知識的聯絡。這就要求教師在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屏顯的速度和時機,隨時提醒學生主動記錄摘要,培養他們思考和討論問題的習慣,如果屏顯過快,學生沒有思考、討論和記錄的時間,如果屏顯過早,當學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和討論時,答案和分析已經顯示出來,學生已經沒有思考和討論的興趣,由於多媒體教學速度快、容量大,新學的知識難以在學生頭腦中持久保留。這時應利用多媒體的互動性特點,增加課堂上即時反饋頻率,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所學內容加以鞏固和強化,取得成績立即給予肯定,存在問題及時得到糾正。

最後,必須說明的是,採用多媒體教學方式,是時代的需要,發展的必然,象一片沃土,似一棵新芽,值得我們去辛勤耕耘、精心培育。基於現代資訊科技的教學為我們提供了傳統教學無可比擬的教學環境,我們要抓住目前我國大力普及資訊科技的契機,解放思想、開拓思路,將現代資訊科技的教學與現代教育思想緊密結合,探索出更多新的教學模式。

第8篇

多媒體技術是指通過計算機技術把文字、圖形、影象、活動影像和聲音等多媒體資訊,進行綜合處理和管理,使計算機成為能以人類習慣的方式提供資訊服務的一種新技術。利用多媒體技術能給學生提供介面友好、形象直觀的互動式學習環境,能給學生提供圖文聲並茂的多重感官綜合刺激,還能讓學生按超文字方式組織與管理各種教學資訊和學科知識,這將對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與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當前科技發展異常迅猛,每個人,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必須不斷學習。現代化教學手段能利用多種媒體組合,優化教學過程,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學生參與和學習積極主動性,也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教師首先通過自學及時掌握最新的科技成果,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改變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在給學生提供自學條件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地學習。

當今社會要求教師本身徹底轉變自己的教育思想觀念:一方面改變過去的'應試教育'為現今的'>素質教育';另一方面,要徹底改變老一套的'填鴨式教學法',也就是說弄清'教'與'學'的辯證關係,變老師主動'教'為學生主動'學'.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素質,然後對學生'授之以漁',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教師要利用現有的現代化教學條件去創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情境。多媒體輔助教學是教師創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情境的首選裝置。多媒體教學軟體集聲、光、動畫為一體,為學生提供生動逼真的學習情境,促使學生眼、耳、手、腦等多種器官同時接受刺激,有利於學生思維的發展,更有利於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一、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

恰當的教學情境能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促使他們能保持持久的學習熱情,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創設一種使學生主體參與,興趣濃厚的課堂教學學習氛圍是喚起學生主體參與的前提和保證。學生在愉快而輕鬆的學習氛圍中容易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並且能激發內在的學習要求。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往往離不開生動形象的教育素材。多媒體正是具有形聲、動畫兼備的優點,在創設情境,營造氛圍方面比其他媒體來得更直接、更有效。例如:教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面積'這一章的第一節'面積和麵積單位'時,首先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物體的表面後,再歸納出面積的含義。於是我先讓學生觸控桌面、書本面、文具盒的表面,而後用電腦出示一些物體,並讓學生用滑鼠點選這些物體的表面。點對的會得到電腦的誇獎:'真聰明,點對了!',同時觀察到物體的表面變成了另外一種顏色。而點錯的學生會聽到電腦的提示:'再看看,再來一次。'多媒體的這種設定不僅使做對的學生得到成功的喜悅也會使做錯的學生不氣餒從而產生積極尋求正確答案的意識。

二、利用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容易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

在教學中,有些重點難點往往不易突破,主要原因是少年兒童的生活經驗不豐富,觀察事物不容易全面具體。因此教師要採用比較容易使學生接受的教學過程,達到知識的遷移。例如:在教學'1平方釐米'這個面積單位時,利用多媒體演示:先出現一條線段,並閃爍兩次,線段下面出現'1釐米'幾個字。然後由四個同樣是1釐米的線段圍成一個正方形,正方形下面顯示一句話'邊長1釐米的正方形'.最後整個正方形的內部閃爍兩次,並塗滿顏色。在'邊長1釐米的正方形'這句話的後面顯示'它的面積是1平方釐米'.

多媒體的演示讓學生感受到'1釐米'是長度單位,是一條線而'1平方釐米'是一個面,是面積單位。這樣的對比演示,使學生把舊知識'長度'和新知識'面積'既區分開來又建立相互間的聯絡,使之系統化。教學面積單位的重點與難點就在於面積單位是測量物體表面的大小的尺子。學生往往會把長度單位與面積單位混淆在一起。經過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學生在頭腦裡建立起自己的認知結構,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的特徵,強化了對新知識的印象。同時,教師也突破了教學的重點、難點,完成了教學目標。

三、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容易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與學習的方法有著密切的關係。能力的培養主要通過思維和操

作形成。多媒體輔助教學,能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多向思維的情境。因為它有聲形並茂,生動有趣的特點,提出與新知有關的問題後往往在新知與學生的求知心理之間製造矛盾衝突,進而激發學生的強烈的求知慾望。學生在這種情境之中會積極思考,在活動中會主動參與操作。

四、利用多媒體提供多層次的練習,能有效利用有限的教學空間,並能加大練習密度。

課堂練習是學生鞏固所學新知的重要環節。學生對所學新知的掌握情況也從課堂練習中體現出來。教師對課堂練習要精心設計,不但能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而且能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時,要充分發揮多媒體圖文並茂的優勢,設計多層次的習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輕鬆愉快的情境中練習。在設計習題時,要照顧全體學生,就要把習題分成多層。一般來說,第一層是與所講例題相仿的練習,目的照顧比較差一點的學生;第二層是基本知識的變式練習,目的解決重、難點知識問題,照顧中等學生;第三層是要稍微動腦筋的思考性練習,目的照顧優秀學生。這種多層次的練習,讓差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優等生'吃得飽吃得好'.學生在做題時不但不感到乏味反而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老師也達到了培養學生整體素質的目的。

總之,多媒體輔助教學有許多優勢。同時它對教師的教學活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給孩子們一個享受快樂學習的機會,只有把多媒體輔助教學納入整體優化素質教育中,合理安排教學過程,充分發揮多媒體的特殊功能和藝術魅力,才能達到提高學生素質,優化課堂教學,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結語:隨著網路技術的不斷髮展,多媒體技術將在優化語文教學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多媒體技術,能撥動學生的心絃,像磁石一樣緊緊吸引學生,它以興趣激發為先導,以視聽為手段,以提高課堂參與率為目的,追求事半功倍的效果,使之在教學中煥發出奪目的光輝。

第9篇

透過《國小語文有效教學理論及實踐》這一專題的學習,我明白了課堂教學有效性已成為課改之路上的值得總結與反思的話題,更加科學地利用課堂內外時間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教師追求的目標。

不同的效率觀各有不同的結果,什麼樣的課堂是高效率的課堂學生會不會學,能不能創造性解決問題思考的廣度與深度怎樣樣學生學會的程度是不一樣的,答案的正確與否,不是一個是與不是,更重要的是好與不好。同時,我們就應明確好的課堂不僅僅有質,而且有量,如果教師一節課講多了,而學生還是知之甚少,言之無序、無物,就不是好的課堂;如果一節課只是讓學生學習討論一個小問題,完不成最基本的教學目標,也不能算是好課。高質量的課堂要求教師既能完成教學目標,又能根據課堂實際狀況進行教學。講解問題不在多少而在精要,組織討論不在花哨而在實用,合作互動不能趟河水而要多聯絡教材等國小語文教學培訓心得體會5篇國小語文教學培訓心得體會5篇。

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提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與潛力,而這種要求尤其表此刻課外的預習環節,學生透過相關的學習資料,從蒐集到整理,閱讀與思考,能夠獲得與文字相關的超多資訊,為學習課文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更重要的是在預習過程中,學生熟讀課文,學習生詞,理解詞句意思。課堂教學中減少了超多的時間,教師先要進行糾正、引導、鞏固等,就能夠實現教學的目標,真是事半功倍。

效率的含義是指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穫國小語文教學培訓心得體會5篇文章國小語文教學培訓心得體會5篇!。其實,一節課40分鐘,一個正常人真正能夠集中精力的只有20分鐘左右。這也就是為什麼老師在講課的時候要突出重點的原因,也是此刻課堂教學逐漸調整的原因。

因為,我們發現孩子不能夠集中40分鐘的精力,那麼每個孩子效率的20分鐘出此刻哪個時間段呢這20分鐘是集中出現還是分散的呢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要100%地集中40分鐘的注意力,而是根據孩子注意力的潛力讓她在有效的20分鐘裡發揮她的潛力。這和老師的教學安排有關,所以在設計教學預案時注意一些時間限制國小語文教學培訓心得體會5篇心得體會。連續長時間的學習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我們就應注重設定在教學活動過程中對學生學習知識、形式潛力和提高認識真正起作用的時間,並充分利用好這些時間。合理分配教師活動和學生動在一堂課中的時間。教師滿堂灌,或是一味地要求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都是在浪費課堂教學時間。

第10篇

語文課堂是實踐新課程精神的主要陣地,如何藉助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大程度上促進學生的發展,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是值得我們探索和研究的地方。國小生年紀尚小,學習的目的尚不明確,教師的鼓勵性的評價對他們來說,無疑是一種強大的動力。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所以我認為在課堂評價時應以正面鼓勵為主。

教師要樹立一個堅定的信念:每個孩子都可以教好,每個孩子都可以成才。即使是那些調皮的,學習差的,不太有禮貌的孩子,教師也應該相信,只要教育得法,他們也可以成才。國小生正處於成長階段,他們的潛力很大,可塑性很強,“應該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

教師是否相信兒童,這是教師對兒童能否進行合理評價的前提。羅森塔爾應是一個很有說服力的例子。1968年,心理學伯特.羅森塔爾來到美國的一所國小,從一至六年級中各選出3個班,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煞有介事”的發展預測。然後,他以讚賞的口吻,將有優異發展可能的學生名單通知有關教師。名單中的學生,有的在老師意料之中,有的卻不然,當老師感到迷惑時,羅森塔爾解釋說:“請注意,我講的是他的發展,而不是現在的基礎。”這樣,教師們從內心裡承認這份名單。8個月後。他又來到這所學校,對18個班進行復試。結果發現,他提供名單的學生,成績增長比其他學生快,並且在感情上顯得活潑,開朗、求知慾旺盛,與教師的情感也特別深厚。原來,他提供的名單是隨機的,根本未作任何測試。他只不過想通過“權威性的謊言”暗示教師,堅定教師對名單上學生的信心,改變教師不相信後進兒童的觀念。觀念變了,頑皮兒童在教師心目中也成了很有發展前途的兒童,於是教師對這些兒童的評價也跟著發生了變化,從而導致兒童成長的加快。可見,充分相信兒童是個前提,這個問題解決了,就必然會對兒童充滿信心,必然會設法鼓勵兒童獲得成功。

兒童在課堂學習中,在教師的啟發或同學之間的啟發之下,常有智慧火花的閃耀。我們把這種智慧火花的閃耀稱為“閃光點”。兒童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這種閃光點是十分可貴的。它是兒童自我努力,積極思考、獲得進步和成功的標誌。此時的鼓勵性評價,作用有三:一是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悅;二是讓學生充分意識到自己的潛在能力。三是兒童的長處和能力,常常是在鼓勵中得以強化的。

學生在國小語文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閃光點,只要我們不是以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兒童,那麼是隨處可見的。如我在教 “官”字,提問:“這個‘官’字怎麼記?”一個學生回答:“這個‘官’字,上面是寶蓋頭,下面那個東西,像我們家裡的雙門電冰箱。”學生的回答,實在是太精彩了,我就充分肯定學生“善於聯想,善於發現”的閃光點,實行鼓勵性評價。又如在一課堂上,我讓孩子們一邊讀書一邊找出自己已經認識的生字,班上幾位同學一邊讀一邊圈劃自己已經認識的生字。這時,我及時地評價到:“大家看看這三位同學,他們一邊讀一邊圈劃自己已經認識的生字,這叫不動筆墨不讀書。希望大家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方法。”這時,更多的孩子那起筆一邊讀一邊圈劃。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不僅僅表現好的學生得到了肯定和鼓勵,更受益的是全班所有的學生。所以,教師應當好伯樂,當一個善於發現學生閃光點的伯樂。

對國小的進步、成功、教師要善於使用多種語言以鼓勵。如學生回答某個問題不錯,我就會用如下語言鼓勵:“回答得很準確!”“回答得好極了!“回答了太漂亮了!”“這位同學真會動腦筋!”“多麼精彩的發言啊!”等等。有時學生的回答超乎我的意料之外,我就用驚訝的語氣鼓勵:“真沒想到,你的回答會這樣精彩!”“你的回答,比老師想的還要好,真不簡單!”有時我會把一些學生的思考問題予以歸納,要求全班同學學習。而當學生回答不完全正確時,我不是光挑不正確的部分評價,而要首先予以鼓勵:“這個問題,答對了一半,也是一份貢獻。另一半,還要再想一想。”“你讀得真準確,如果聲音再洪亮些就好了。”如果學生的回答是錯誤的,我也儘可能找出積極因素,如:“動了腦筋,但答案有誤。”“敢於積極發表意見,非常勇敢。但考慮問題的思路錯了,要加油!老師相信你一定能成功!”有些學生,平時極少發言,偶爾舉手發言,又可能出錯,我的評價更要著重鼓勵主動發言的行為,而不要在發言質量上有太高的要求。

總的來說,課堂即時評價是為素質教育服務的,體貼學生學習時的心理體驗,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從而為語文課堂添新的活力。

第11篇

語文能力是生活、學習、工作的基礎,作文能力是語文能力的綜合體現。作為中學語文教師清楚地知道:中學階段作文教學肩負的重任——要讓學生掌握三種文體和應用文等寫作能力,作文水平達到規定的層面,以適應升學或就業的需要。然而具體到實施作文教學,教師往往一口難言,尤其是對於農村中學教師難教、難改;學生難學、難寫。作文教學陷入重重困境。

困境之一:源於教材。首先,寫作知識和訓練點散見於閱讀之後或課文分析之中,缺少片斷等基礎單項訓練和梯度性的作文訓練。整體上明顯的現出重讀輕寫,寫作依附於閱讀的情況。第二方面,課本上的寫作知識介紹簡約,作文訓練點分佈零散,點與點間聯絡疏鬆、銜接不強;缺乏具體的作文教例、教參、教案等工具書。第三方面,寫作訓練量少。

困境之二:源於教師。教師苦於手中無作文教材,僅憑單元之後 的短小作文指導來進行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造成教師作文課難備、難教,故作文課堂教學彈性大,或多講,或少講,甚至不講,只將作文題目和寫作要求往黑板上寫出,整堂課時間交給學生支配完成。這樣隨意、自流、無序的作文教學,知識含量低,往往收不到教學的預期目的。

困境之三:源於學生。大部分學生怕作文,究其原因:農村學生生活面相對較狹窄,又忽略生活的觀察,因而素材少——沒話寫;沒有掌握各種文體審題、立意和佈局謀篇的基本寫作知識及方法——不會寫;認識能力低,語言詞彙單薄,駕駛語言能力不高——寫不好;這是農村學生作文三大難問題,其中自然有學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教師和教材原因。

總之,面對種種境況,農村中學作文教學確實陷於重重困境之中。那麼,應如何走出困境呢?尋找出路是不可逃避的問題,這是語文教師務必面對和肩負反思的職責。要從反思中尋求出路,要勇於正視上述陷我們於困境的種種問題,針對問題,尋求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