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教育教學創新心得體會3篇 探究教育教學創新的實踐:經驗與思考

教育教學不斷創新發展,教師們需要不斷學習實踐,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加速專業成長。本文將分享教育教學創新的心得體會,助力廣大教師更好地引領教育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

教育教學創新心得體會3篇 探究教育教學創新的實踐:經驗與思考

第1篇

中國漢字承載著6000多年來的中華文明,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和無價的瑰寶。在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中她以頑強鮮活的生命力,在求變求新中始終保持著自己的表意文字特點。如何讓這一瑰寶得以傳承呢?這裡我想可以套用一句“應從娃娃抓起”。對於處於黃金教育階段的6歲孩童其意義更是非比尋常。那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師該如何去面對“識字”這份責任呢?

對於已認字的成人來說談起這話題似乎不足為奇,而對於一個國小教育來說,識字教學卻顯得極其重要。全國投入的研究歷時幾十年、方法也有十多種,效果也利弊兼有,講究也特別多。當然老法子教教也行,但在創新精神領導人們的今天,不有所完善有所繼承有所突破,總也顯的守舊了一點。

“創新”是時代的主題,識字教學上的“創新”就是把枯燥無味、抽象、難於理解、難於認識的漢字,變成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生本”環境中掌握知識,掌握漢字規律,減輕學生負擔,培養創新能力,保持們強烈好奇心和旺盛求知慾的一種教學方法。

針對國小生天真活潑,好唱好跳,思維活躍的年齡特徵,我們應該不失時機地利用兒童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積極挖掘教材本身所蘊涵的創新因素,把快樂引進課堂,讓孩子們通過積極參與,深切感受到有趣遊戲的快樂,思維創新的快樂,互相幫助的快樂,獲得成功的快樂……在教學實踐中,為了讓學生能在短期內識記大量生字,掃清認讀障礙,提前閱讀寫作,更為了讓孩子們“人生識字聰明始”,我借鑑和創造了許多“創新識字”的方法,力爭營造出一種自主、協作、創新的新型課堂教學情境,寓教於樂。

教育教學創新心得體會3篇 探究教育教學創新的實踐:經驗與思考 第2張

第2篇

課堂教學需要改革創新,作業批改的方法也同樣需要改革創新。下面談幾點體會。

學生訂正作業往往會一錯再錯。若再令其訂正,就會產生厭煩情緒,乾脆抄襲,應付了事。結果,使訂正作業失去了訂正的意義。究其原因,原來學生只知道見“×”訂正,但又往往找不到錯誤所在,更不知道用學過的知識去分析產生錯誤原因。特別是差生就更加束手無策。這正說明了傳統的對“√”、錯“×”的批改方法並不是完善的,其最大的缺陷是缺乏指導性。因此作業的批改方法需要改革。

在改革批改作業的探索中,採取有批有改,批發結合,立足指導,培養能力的方法較好。

用符號標出錯誤所在,使學生一目瞭然。學生作業中出現的錯誤,無論是應用題還是計算題,基本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全域性性錯誤。如應用題的列式錯誤,主牌題中的法則性錯誤等;另一種是區域性性錯誤,如應用題中解題思路基本準確,只是某一步的失誤而導致產生錯誤。在計算題中,某一步的失誤而導致計算結果錯誤。對全域性性的錯誤,我在打“×”的同時,並在算式的下方畫出符號。對區域性性錯誤,我在打“×”的同時,並在錯誤的地方用“?”或“○”符號把錯誤標出來。由於明確地指出了錯誤所在,學生就能集中精力思考問題,訂正錯誤,節省時間

用批語評析產生錯誤的原因,使其認識到產生錯誤的根源。採取根據錯題,對“症”寫批語,使批語和批改符號相輔相成。所寫的批語應掌握兩點:一是根據“因村施教”的原則力爭做到“因人施批”。二是時刻注意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提高計算水平。主要是說算理和用算理的能力,如錯題:

中等生:請讀課本上的有關運算順序,想想自己是否按要求進行計算的?

後進生:你的第一步脫式計算很好,但當展開括號後,算式477+243÷9是一道加除混合運算,能先算加法嗎?請看看課本上的運算順序,再訂正。

傳統的批發方法,對做錯的打“×”後,再亮一個“訂正”,學生一看到“訂正”二字,沒勁了,有的垂頭喪氣,有的黙默無言,尤其是差生他們麻木了。乾脆無所謂,把作業本一下子塞進了書包。我採取的是“推遲判斷”的方法,對做錯的同學允許他們認真訂正後再寫等級,現時寫上鼓勵性的評語:如“你真棒”等。這種方法既淡化了評價的甑別功能,又突出反映了學生的縱向發展,特別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而言,這種推遲判斷的方法,讓他們看到了自己的進步,感受到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了他們新的學習動力,故而能自覺主動地訂正錯誤。

實踐證明,改革了作業的批改方法後,對學生的錯題,不僅治了“表”,也治了“本”,這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養成說算理用算理的良好習慣。起了積極引導的作用,當然,把這種方法再和適當的面批結合起,效果就會更好,而這種方法對中高年級學生是確實可行的。

第3篇

傳統的“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因其呆板、僵滯而早已明日黃花。必須不斷地探索並採用符合中學生實際的教學方式,強調師生共同活動克服教師為中心的傾向,激發學生的情感和興致,變封閉型教學為開放型教學,從而使雙方真正領略愉快教學的美學價值。在教學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積極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組織學生開展了一系列活動並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一)辯論賽。活動的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所學原理分析實際的能力,辯證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團隊合作精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讓學生在辯論中明辨是非,樹立正確的觀點。如大學生該不該應聘豬肉佬?英王室是否應退出歷史舞臺等。

(二)專題討論。活動的目的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引導學生運用所學基本原理分析實踐中的重大問題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培養學生理論聯絡實際,觀察和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表達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結合現實社會生活中的熱點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共同探討,發表自己的看法。老師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經濟、哲學、政治、文化的基本原理分析。師生雙方通過平等探討、暢所欲言、溝通思想,從而就某一問題達成正確認識,澄清模糊認識?糾正錯誤認識。如在學因果聯絡的時候,我組織學生開展了“克隆技術將會把人類帶往何處”,讓學生在對克隆技術利弊的分析中,潛移默化的樹立了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和把握因果聯絡,提高活動的預見性,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三)組織學生制定理財方案。活動目的:讓學生運用高一經濟生活所學的股票、債券、儲蓄等知識,結合家庭經濟收入或個人零用錢制定一個理財方案,培養學生運用經濟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學們回家後和家長商量如何把家裡的經濟收入進行最有效的投資,每一種投資方式的有缺點是什麼。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許多家長改變了對政治課的傳統看法,一直認為這些活動非常好。

(四)開闢“時事論壇”,高一高二每堂課5分鐘。通過引導學生運用所學基本原理分析實踐中的重大問題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培養學生理論聯絡實際,觀察和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表達能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興趣。由學生自己準備和主持,要求運用所學經濟學、哲學原理分析同學們關注的社會熱點現象如:南海問題、烏克蘭問題、俄美歐關係中美關係、中日關係、中東和平程序、三農問題、經濟結構調整、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就業觀等。

思想政治課教材中有許多看似淺顯明白的道理,學生未真正領會。教師可以用恰當的“問題”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使他們於“無疑”處生“疑難”,產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維向新的廣度和深度發展。當然?教師的“問題”要提得準確,有一定的難度,又能使學生感興趣。例如選修課中《美國兩黨制》藉助多媒體20xx年美國總統大選資源而設計的三道邏輯性較強的思考題:

(3)材料中反映出,在資本主義民主政治中“錢”“和權"的關係是怎樣的?

引發學生思維的振動和共鳴,進而非常順利理解知識並進行推理出新的知識點,同時努力調動學生積極參與,互動性較強,難能可貴的是學生能提出有深度的觀點,衍生新的知識點和再現原有知識,使課堂提升到一個高度。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教師要不斷進步,就要不斷反思、反省。我們只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反思,發現問題,不斷改進,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業務能力,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作為一名政治教師,需要學習的地方還很多,而通過教學研討、專題研究等形式,促進我們的專業成長,更讓我們在教學中有了更深的反思,從而不斷探索,力爭使自己的教學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